登陆注册
6460000000010

第10章 某先生,化名皮埃尔·拉比耶(1)

这是一个真实到细节的故事。正是顾忌这位此处名为拉比耶的男人的妻儿,我之前未曾发表过这个故事,而在此我仍然小心翼翼地不道出这个男人的真实姓名。四十载岁月尘封了这段往事,如今大家已经老了,即使这些事实公之于众,也不会像以往我们还年轻时那样对他人造成伤害了。

不过,人们或许要问:为什么在这里发表一篇可以说纯属细枝末节的文字呢?那是可怕的个人经历,令人惊恐失魂,但是仅此而已,它一直只是个人经历,从来没有进入文学的领地。那又怎样呢?

在疑惑中,我写下这篇文字。在疑惑中,我把它拿给我的朋友埃尔韦·勒马松和扬·安德烈亚阅读。他们认为应该将它发表出来,因为我描写了拉比耶,描写了他通过履行惩罚职能所臆想出的存在方式,他幻想着仅仅凭借这种多数情况下替代伦理、哲学和道德的惩罚就可以为自己的存在正名,而这样的惩罚并非只在警察局里才发生。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上午,弗雷讷[1]监狱接待大厅。我来给我的丈夫送一件包裹,他在六月一日即六天前被捕。这时,警报骤响。德国人关上了门,把我们独自留在接待厅里。这里大约有十几个人,彼此不说一句话。成群的飞机盘旋在巴黎上空,轰鸣声震耳欲聋。我听到有人对我低声但却很清晰地说:“他们今天早上六点登陆了。”我转身一看,是个年轻人。我小声叫道:“这不可能。别散布假消息。”年轻人说:“这是真的。”我们不相信年轻人。所有的人都哭了。警报停止了。德国人疏散了接待厅里的人群。今日禁收包裹。我一回到巴黎,刚踏上雷恩街街头,就看到这样一番景象:我周围所有的脸都像疯子一样互相看着,面带微笑。我拦住了一位年轻人,我问他:“这是真的吗?”他说:“这是真的。”

食品包裹的收寄被sine die[2]搁置。我往弗雷讷监狱白跑了好几趟。于是我决定通过柳林街争取一张包裹许可证。我的一个女友是情报部的秘书,她帮我以她的上级之名给基弗医生(福煦大街)打电话,以便得到获取许可证的证明信。人们传她过去了。基弗医生的秘书接待了她,告诉她到柳林街老楼,找五楼的415E4办公室。证明信只字未提。我在柳林街等了好几天。队伍在人行道上排了有一百多米长。我们不是等着直接进入德国警局里面,而是等着轮到我们进去的机会。三天。四天。只有在包裹许可证办公室的秘书那里我才有可能提到基弗医生证明信的事情。我必须先到415办公室去见某位埃尔曼先生。我等了整整一个上午,埃尔曼先生不在。隔壁办公室的女秘书给了我一张字条,允许我第二天早上再来。这一次埃尔曼先生又不在,我又等了整整一上午。诺曼底登陆至今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溃败的情绪在德国警方的所在地蔓延。我的通行证中午就要到期了,可我却怎么也找不到前一天见到的那个女秘书。眼看我就要白白浪费二十多个小时辛苦等待换来的进展。我上前叫住一个路过走廊的高大男人,请求他一定想办法帮我把通行证延期到晚上。他让我向他出示证件。我递给他。他说:“这可是迪潘街的案子啊。”

他说出了我丈夫的名字。他对我说逮捕我丈夫的人就是他。对我丈夫进行第一次审讯的人也是他。此人就是某先生,此处化名皮埃尔·拉比耶,是一名盖世太保。

“您是他的亲属吗?”

“我是他的妻子。”

“啊!……这是一件很麻烦的案子,您知道……”

我没有向皮埃尔·拉比耶提出任何问题。他显得彬彬有礼。亲自更新了我的通行证以后,他告诉我埃尔曼明天会来。

第二天,我为了包裹许可证的事情来找埃尔曼,这时我又见到了拉比耶。我在走廊里等着,他从一扇门后面走出来。他的怀里抱着一位脸色极其苍白的女人,她陷入半昏厥的状态,衣服全都湿透了。他冲我微微一笑,消失了。几分钟之后他又回来了,嘴角仍然挂着微笑。

“这么说,您一直在等着?……”

我说这没什么。他又提起了迪潘街的案子。

“那里就像一座真正的兵营……而且桌子上还摆着一张地图……事情相当严重。”

他问了我一些问题。我是否知道我丈夫是抵抗运动的成员?我是否认识那些住在迪潘街上的人?我说我不大认识或者根本就不认识他们,我说我写作,除此之外别的什么都不关心。他对我说他知道这些,我的丈夫告诉过他。他说他甚至在逮捕我丈夫的时候在客厅的桌子上发现了我的两本小说,他笑了一下,他连这两本小说也都一齐拿走了。他不再向我提问了。他终于对我说出了实话,我不可能拿到包裹许可证,因为许可证被取消了。但还是有可能在德国预审官对犯人进行审讯的时候,通过预审官本人把包裹带进去。

他说的德国预审官就是埃尔曼,这个我等了整整三天的人。他在接近傍晚的时候来了。我对他谈到了拉比耶向我提议的办法。他说我不能见我的丈夫,但是他会负责把包裹转交给他和他的妹妹,我可以明天早上把包裹拿过来。走出埃尔曼的办公室,我再次遇到了拉比耶。他微笑着宽慰我:我的丈夫不会被枪决,“虽然发现了那份企图炸毁德国军事设施的地图,它和两本小说一起放在客厅的桌子上,”他笑着说。

我生活在完全的与世隔绝中。唯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D每天早晨和傍晚打来的电话。

三周过去了。盖世太保并没有来搜查我的家。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认为他们不会再来了。我要求重新投入工作,得到了批准。我们这个组织的领袖弗朗索瓦·莫尔朗需要一位联络员,他让我接替前往图卢兹的费里。我答应了。

七月第一个星期一上午十一点半,我应该让迪蓬索(时任M.N.P.G.D.[3]驻瑞士代表)与戈达尔(战俘部部长亨利·弗雷讷的办公室主任)接上头。我们要在圣日尔曼大街正对着议会的街角碰头。我准时到达,找到迪蓬索。我走上前去与他攀谈,我们谈话的样子轻松自然,抵抗运动的成员公开场合通常这样掩饰自己。还不到五分钟,我就听见几米远的地方有人喊我:是皮埃尔·拉比耶。他一边叫我一边打着响指。他神情严峻。我想我们完蛋了。我对迪蓬索说:“是盖世太保,我们完了。”我毫不犹豫地走向拉比耶。他没有向我问好。

“您认出我了?”

“是的。”

“您在哪儿见过我?”

“在柳林街。”

或许拉比耶的出现是一个纯粹的巧合,或许他就是来逮捕我们的。如果是后者,警察局的“轻11型”汽车此时就守在大楼的后面,我们想要逃脱已经太迟了。

我冲拉比耶笑了笑,对他说:“很高兴见到您。我到柳林街路口找了您好几次。我丈夫依然杳无音讯……”拉比耶严峻的神情顷刻消失了,但这并没有使我放下心来。他显得快活诚恳,他告诉我小姑子的消息,他见到她了,并且把埃尔曼负责的包裹转交给了她。他没有看见我的丈夫,但是他知道他的包裹已经送到。他还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想不起来了。但是我记得这个场景:一方面,迪蓬索为了不失去我——“失去联络人”——待在原地没动。另一方面,戈达尔到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奇迹,他竟然没有上前和我讲话。我时时刻刻都在想象他把拉比耶当成了迪蓬索,然后走过来向我伸出手,可他没这么做。拉比耶和我,我们前后相隔五米被我的两个同志夹在中间。这种经典的喜剧场面却让任何人都笑不出来。我至今还在思忖拉比耶当时怎能没有注意到我的局促不安。我一定脸色铁青。我把嘴闭得紧紧的,以免牙齿打战。拉比耶好像并没有看见,滔滔不绝地说了十分钟。我没有听,什么都听不进去。看起来,他对什么都无所谓。时间一点点流逝,我感到一线希望穿越了我的恐惧:我在和一个疯子打交道。从日后拉比耶的行动看来,我的这种感觉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他说话的时候,有些人经过并且在我们旁边停下来,比如比戈里女士和她的儿子,还有一些十年没见的街坊邻居。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们很快就走开了,大概是被我的表情变化吓坏了。拉比耶对我说:“看来,您在这个街区认识不少人嘛”——后来,他经常会影射那一天我碰到那么多熟人——接着他又说起话来。我听到他说很快他就会有我丈夫的消息了。我立刻附和着他的意思,后来我也总是这样做。我坚持要约个时间再见到他。他就定了当天晚上五点半在马里尼大街的花园见面。我们分手了。我缓缓地走向迪蓬索,我对他说我不明白,盖世太保的同僚应该躲在大楼后面才对。我还有同样可怕的疑惑:无论如何我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拉比耶要和我打招呼,为什么他把我拖了这么久。没有人从大楼后面出来。我给迪蓬索指了指站在三米开外的男子,那就是他要接头的人,戈达尔。我离开了,我完全不晓得将会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没有亲自去提醒戈达尔一声是否不那么妥当。我没有转身回头,径直去了伽里玛[4]的家,一下子瘫倒在扶手椅里。当天晚上我得知:我的同志们没有被捕。

拉比耶的出现的确是个巧合。他当时停下来是因为认出了那个带着包裹到柳林街去的年轻法国女人。我后来了解到拉比耶非常崇拜法国知识分子、艺术家和作家。由于没能实现盘下一家艺术书店的愿望,他才加入了盖世太保(原话如此)。

当天晚上我见到了拉比耶。他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消息,不论是我丈夫的还是小姑子的。不过他对我说,他肯定会有消息的。

从这天起拉比耶开始给我打电话,开始时是两天一次,后来变成了每天一次。很快,他便要求我和他见面。我照做了。弗朗索瓦·莫尔朗的命令很明确:我必须保持这种接触,因为这是我们与被捕同志保持联络的唯一希望。更何况,如果我不再赴约,拉比耶就会对我产生怀疑。

我每天都与拉比耶见面。他有时邀请我吃午饭,总是在那些黑市餐馆。大多数时间我们去咖啡馆见面。他给我讲逮捕抓人的那些事。但他尤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他现在的生活,而是他所向往的生活。他经常说起艺术书店。我每次都设法提醒他还有我丈夫这么一回事。他说他惦记着呢。我顾不得弗朗索瓦·莫尔朗的指示,很多次都试图和他断绝联系,不过我会提醒他,跟他说我要到乡下去,我累了。他不信。他不知道我是不是清白,他只知道我被他抓在手里。他是对的。我绝不会去乡下。我的心里总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恐惧,害怕再也见不到罗贝尔·L,我的丈夫。我坚持要知道他在哪儿。拉比耶对我发誓说这件事包在他身上。他还声称曾经帮我丈夫躲过了一桩审判,他现在已经被划归为逃避义务劳动犯了。他也被我抓在手里:如果我知道我的丈夫被送到德国,我就不需要再见他了,他也明白这点。不久之后我听说义务劳动的故事是假的。就算拉比耶说谎,也是为了让我安心。我确信他大大高估了自己的实际能力。我觉得他甚至相信他能让我的丈夫回来,这都是为了把我留在身边。最重要的是,他不会对我说因为他们不知道拿这些犯人怎么办,所以我的丈夫已经被枪毙了。

我再一次陷入了几乎彻底的与世隔绝中。命令要求任何人不要以任何借口来我家或与我相认。毫无疑问,我停止了一切活动。我消瘦了许多。我的体重轻得和集中营里的关押犯差不多。每天我都在等待拉比耶来抓我。每天我都“最后一次”告诉门房我和拉比耶约会的地点以及预计回家的时间。我只见一位同志——D,他化名马瑟,是罗丹司令的副手,自由行动小组的领导,《自由人》的主管。我们在离住地非常远的地方见面,一起走在大街上,或者在公共花园里散步。我对他讲述拉比耶告诉我的事情。

我们组织内部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想要立即干掉拉比耶。

——另一些人希望我迅速离开巴黎。

在一封由D转交给弗朗索瓦·莫尔朗的信中,我承诺一旦我得知我丈夫和小姑子已经脱离拉比耶的控制,也就是说他们已经离开法国,我将不惜一切代价,保证让组织在警方插手之前干掉他。因为除了其他可能遇到的危险,还有一件事值得注意:拉比耶如果发现我属于某个抵抗组织,罗贝尔·L的处境会愈加恶化。

我与拉比耶的故事经历了两个泾渭分明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我与他在柳林街相遇开始一直到我写信给弗朗索瓦·莫尔朗。恐惧的时期。每一天,都是那样难以忍受,令人窒息。

第二个时期从给弗朗索瓦·莫尔朗的那封信到拉比耶被捕。同样恐惧的时期,当然。但是这种恐惧时常会伴有某种判决其死亡的愉悦。把他送到属于他的地方去,死亡。

拉比耶总是在最后一刻才跟我定下约会,总是定在意想不到的场所,意想不到的时间,比如五点四十分,四点十分。有时他约我在街上见,有时在咖啡馆。但是无论是在街上还是在咖啡馆,拉比耶总是比预定时间早到很多,并且总是在离会面地点较远的地方等着。假若约在咖啡馆,他兴许会跑去对面的街上等我,而不会在咖啡馆门口。假若约在街上,他又会站在离指定地点更远的地方。他出现的地方总能把赴约人看得一清二楚。我到的时候经常不见他的踪影,他会突然从我身后冒出来。有时我到了,看见他了,他却站在离约好的咖啡馆百米开外的地方,身旁停着他的自行车,靠着墙或路灯。他的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

同类推荐
  • 十步杀一人:马炜自选集

    十步杀一人:马炜自选集

    《十步杀一人:马炜自选集》精选了作家马炜的十个中短篇小说,题材广泛,涉及成长、边缘人、知识分子、爱情、历史、底层生存等内容。少年偷枪,触发青春的萌动(《布宜诺斯艾利斯地震》);孤独者一步一步走向自我封闭与自我放逐(《十步杀一人》《回家》);与现实关系僵硬的另类用什么来完成救赎(《畸型》);来自底层的领路人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自己带向深渊(《为马欢默哀三分钟》)。这些独特的生活样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马炜对生活的体察。
  • 幽冥怪谈I:夜话

    幽冥怪谈I:夜话

    两个大学生夜访心理学教授家,请教什么是人类心理最为恐惧和害怕的东西。教授答应跟他们讲三个故事,但条件是听完之后出现任何状况,或者发生任何事,都与教授无关。他们到底能不能将这三个恐怖至极的故事全部听完?而最为神秘的“第四个故事”到底是什么?两个大学生在听完故事后,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幽冥怪谈之夜话》是宁航一目前最为满意的悬疑、惊悚长篇小说。情节设置悬念迭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 盲侦探卡拉多斯

    盲侦探卡拉多斯

    《盲侦探卡拉多斯》是欧内斯特·布拉玛的代表作,书中的主人公马科斯·卡拉多斯是侦探文学史上第一位残障侦探,被誉为“黄金时代最后一位神探”。
  • 朱公案之铡龙秘史

    朱公案之铡龙秘史

    话说朱公在京城办完公事,便穿了便服,带着杜捕头在京城随处游览。这天二人走到一条宽阔胡同,只见临街是一处大场院,虚掩着门,正有人悄悄从里边出来。朱公忍不住斜眼一看,只见里边挤得满是人,吆五喝六,好不热闹。杜捕头看了几眼,笑道:“大人,这里原来是个宝局。”朱公问道:“何为宝局?”杜捕头低声答道:“宝局就是赌场,以前在咱们县里,我也带人抓过几家私营的。”朱公又问道:“前边那群人,围着一个方木盒子,是做什么的?”杜捕头又探头看了看,悄悄道:“那些人是押宝的,那盒子唤作宝盒。
  • 扬花时节

    扬花时节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热门推荐
  • 教授之死

    教授之死

    《教授之死》主人公东学潮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默默无闻,被身为银行主任的妻子抛弃后,发愤图强改变自己的生活,他千方百计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礼物,攀附上了校长,成为校长的科研打工仔和忠实的追随者,因此得到了校长的提携重用,官位职称权势节节攀升,爱情和事业也获得了大丰收,他本人也沉浸在这种成功和权势的喜悦之中不能自拔,因而更加刻苦努力信心实足,权力越大,学术越得心应手,名利也越大,如同被绑上了一辆名利战车,他一刻不能停止,只能奋不顾身一心一意以学术为幌子追求挣扎下去,如同上瘾,他贪得无厌什么都要,什么都不放弃,得到的越多,反而包袱越沉重。
  • 从路人甲开始

    从路人甲开始

    2004年,横店,秦洛买早餐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忘带钱的大个子,请对方吃了三个包子一碗小米粥。同一年,大个子拉着秦洛去了一座东北的小城。拍了一部电视剧叫《生存之民工》。2009年,秦洛筹备新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选景是在港城,大反派找的梁佳辉。同一年,法国的吕克贝松拨通了秦洛的电话。2012年,韩国导演朴勋正拜访秦洛,带来了自己的剧本《新世界》。同一年,秦洛在《新世界》里饰演卧底李子成。其实原定是让他演丁青。2016年……传奇还在继续。————————————PS:一个平行世界里的华娱传奇。PS2:附带近朱者赤系统。
  • 我追师祖的那些年

    我追师祖的那些年

    *一朝穿越成了一颗蛋,变成一个小奶娃娃,还没有一点战斗力,云绯表示心很累。为什么同样是穿越,别人就可以顺风顺水,打怪升级走向巅峰,而她被人欺负了之后,却只能苦憋憋的缩在那里,无法还手呢?直到某一天,她委屈巴巴,哭着一张小脸,指着对面的一群人说,“师祖,他们欺负我。”待那人轻松收拾好了对面的人后,满意的抱住某个一直躲在他身后偷笑的人。“宝宝,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许叫我师祖,要叫我相公。”*某日,风和日丽某男:“小姐姐,小姐姐,你好漂亮啊!简直就是我的女神!”某男:“看,这是我为你打下的江山。但是万里山河,在我眼里,不及你一分。”某男:“女人,是你先招惹的我,难道你不应该负责吗?”云绯一脸陶醉的看着面前的男子,“负责负责,我一定负责!”下一秒,某男的脸色马上恢复了高冷。他瞥了一眼对着自己花痴的人,开口问道“满意了吗?”“满意了!”于是他眼眸微眯,俊美如斯的脸上显露出一抹笑意。云绯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他给逼到了墙角“那接下来,该让我满意了!”【作者简介废,具体看内容!本文1v1甜文HE内容架空,勿深究!】
  • 天气

    天气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历史非常档案

    历史非常档案

    《历史非常档》所辑录的文章中,有些是历史事件知情者、亲历者的回忆,把僵硬的历史还原为一个鲜活的生命,变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有些是把被有意回避或语焉不详的历史,经过调查和探索,使其重见天日:有些是根据逐渐解密的档案或史料,把尘封多年因而被长期误读的历史赋予崭新的生命和意义;有些是对历史上某些事件、人物的说法、评价甚至是“定论”,根据研究和发现,建构起迥异的命题和意蕴;有些则是把被歪曲、篡改甚至颠倒的历史,还其本真或重新颠倒过来……
  • 王者大陆奇异游

    王者大陆奇异游

    新版本的简介:此书开端不怎么好,但应该会逐渐更好,此书没男女主角,如果要定主角,那就是云竹,此书的风格好像挺多的,毕竟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的,没大纲……开始的主角团鼓掌道:“好,终于没什么戏分了。”接手主角云竹(°ー°〃):“你不是说让我来旅游的吗?怎么又带人了,抗议有用吗?”作者某梦:“没有,还有本人是个FC更新会很慢的说。”
  • 良人未晚,不负情深

    良人未晚,不负情深

    姚念将一颗心掏给乔陌风,可对乔陌风来说,那爱却卑微到尘埃里。“姚念,你仗着肚子里的孩子进了我乔家的门,你是不是过足了富太太的瘾?”对他来说,她永远是那个用尽手段和心机的拜金女,可是他不知道,当年见到他的一瞬间,他就成了她心里永远逃不掉的劫难。当他和另外一个女人在她面前恩爱有加的时候姚念才明白,他的心,是她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
  • 快穿大佬总是在找我

    快穿大佬总是在找我

    (1v1独宠)天才研究员表示要炸了地球,他轻笑:“除非你们把余姝找来。”偏执少主垂眉:“不毁能量石可以,把余姝找来。”大奸商呢喃:“金银财宝都不可以不要,余姝在哪?”总在被寻找的余姝茫然地眨了眨眼,伸手给出抱抱,某人顿了顿,如此,整个世界都给你。
  • 星灾下的意志

    星灾下的意志

    你说你天天都在嘴炮,除了水字数、拖时间,还有什么用?(╯°Д°)╯┻━┻虚假的嘴炮,当然只能水字数、拖时间,但是真实的嘴炮,可是拥有改天换地的能力。|???ω??)???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黄利鸣、宋俭、王智、杨建国著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导,从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历史演进、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参政党实践,以及加强参政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渊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语境下政党协商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探求当代中国政党协商发展的合理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