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1000000009

第9章 萧散天人李季兰

唐朝的才子多如过江之鲫、满天繁星,相比之下,才女的数量就寥寥无几了。《全唐诗》洋洋五万首,女子的作品只占了几百首。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数量少是第一原因。如果把满山乱窜的野鸡杀得全世界只剩百来只,估计野鸡也要成为国宝。

李季兰就是唐朝数量稀少的才女之一,自然当属大熊猫级国宝,所以历经千年,还被“食色性也”的骚人墨客们津津乐道。单就诗篇成就而论,李季兰在唐朝的排名要到千名之后,《唐诗三百首》里根本就没有李季兰的名字。如若她是个男的,估计没几个人会知道李季兰何许人也。重点是,她不但是MM,还是美女MM,还是道姑MM,还是交际花MM,还是与名人甚至唐玄宗有染的MM。有这些新闻看点,才不才的都属于次要的衬托了。自此以后,女文人把李季兰引为知己,惺惺相惜;男文人将其当作意淫对象。后者更是恨爹娘没把自己生对年代,不然又该是怎样一段红袖添香、赌书泼茶。

费老用四川普通话说:“做人要厚道。”辛文房做人就很不厚道,在《唐才子传》里辟出长篇为李季兰作传,甚至一反常态地大发感慨。而写到李白、王维之流,草草了事,好像赶着下班打卡一样。

李季兰生于公元713年,与李白、杜甫、王维同一时代。可惜啊,李白那时正忙着到处炼丹成仙,杜甫忙着到处背柴捡橡栗活命,王维忙着在辋川别墅鳏居念佛,李季兰没能和几位超男搭上关系,不然能养活多少狗血编剧。

六岁的时候,李季兰的名字叫李冶。一日家里正在搭蔷薇花架,其父抱李冶到花架下玩,开玩笑让她即景做诗,李冶脱口吟出:“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李老爷子也是个文人,听罢心里就嘀咕开了——“架”与“嫁”谐音,六岁就发春怨之思,长大了还了得啊!孽障!回去越琢磨越不是个味儿,和老婆一商量,得,将李冶送入剡中玉真观出家,改名李季兰。每日青灯黄卷,看你以后还能出什么幺蛾子。

这老子也是个糊涂老子。唐朝女冠之风盛行,多少后妃公主、名门闺媛争相出家,以修行为名,贪图的却是交际自由。当时,“女冠”几乎成了高级妓女的代名词,区别在于妓女惦记的是客人的钱包,女冠看中的是对手的才华风姿。这不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

十几年面对空山飞瀑、花开花谢,没有三秋桂子,没有十里荷花,没有万丈红尘,没有俗世繁华。一个少女长大了。

十几年的月夜,十几年的轻叹。一个少女恋爱了。

《唐才子传》形容李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可以想象:一个身着清雅道袍、发束黄缎道冠的倾城女子,眉眼间却有着洞穿世事的淡定。柳条柔软时研墨,秋虫啾啾时抚琴。飘逸萧散,宠辱不惊。若被段誉撞上,这呆子一定会叫上一句神仙姐姐。

静水流深。她毕竟才十六岁,正是现代人读中学的年龄。内心躁动不安,枝上黄莺轻唱。

翠融红绽浑无力,斜倚栏干似诧人。

深处最宜香惹蝶,摘时兼恐焰烧春。

当空巧结玲珑帐,著地能铺锦绣茵。

最好凌晨和露看,碧纱窗外一枝新。

——《蔷薇花》

她写下了蔷薇,也写下了自己。

泛舟剡溪,岸上有青衣芒鞋的男子,他对她笑,她觉得他笑起来很好看。那天下午分别时,朱放递给她一张纸: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别李季兰》

朱放,是李季兰的初恋。既是为了俗名来此隐居,又何必日后贪图功名,远赴江西为官;既是日后不会迎娶,又何必和一个情窦初开的小道姑卿卿我我。反正李季兰是被这流氓玩弄了,可怜她还写下《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可见分离那晚的黯然神伤。这首诗也是李季兰留下的诗里最好的一篇。之后她写过《寄朱放》: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

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恨,相逢一时说。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相思怨》

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

念君辽海北,抛妾宋家东。

——《春闺怨》

可怜哪,一个终日面对郁郁山木、绵绵野花的单纯少女,因为初恋的情郎去了远方,朝思暮想,望穿秋水,连太平洋也装不下她的思念。朱放真是深得“后悔当初没下手”的真谛,将一个国色天香的小道姑糊弄得五迷三道。如果没有和李季兰的这段恋情,估计朱放也是没几个人知道的。

接下来我们的“茶圣”陆羽哥哥登场了。

陆羽是被一俗姓陆的僧人捡回的孤儿,在玉真观附近的龙盖寺中养大。很多记载都说陆羽十二岁就逃离了龙盖寺,想来此时的他不是从龙盖寺去拜访李季兰的。

二人一个在庙里长大,一个在道观长大,本就同病相怜,加之彼此都是有才情之人,于是经常煮雪烹茶,对坐清谈。李季兰重病之际,陆羽一直悉心呵护,无微不至。李季兰感动不已,还特意赋诗一首以示谢意: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不知道是哪位老吃老做说的:“治愈失恋创伤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始另一场恋爱。”很有些以毒攻毒的意思。此时的李季兰已才名远播,往来诗词酬唱的大都为官宦名士,其中也不乏俊逸倜傥之士。陆羽不但貌丑,还是个口吃,李季兰能与之相恋,确实是个重德之人。

陆羽有个和尚朋友,法号皎然,乃谢灵运的十世孙,诗画双绝,也是个“神情萧散”的名人。陆羽将皎然介绍给李季兰,坏事了。三人经常相聚,煮茶论道、诗词酬答。这世界啊,飞禽走兽样的。李季兰不知是真心还是戏谑,一日将信纸叠成双鲤之状,中藏匿文,以诗作探。皎然收到此明示、暗示后写下一首《答李季兰》: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不管是出于兄弟义气还是本身佛学修为,皎然此举赢得后世无数赞赏。后世每写到这里都要加上“禅心似井”、“心如止水”等等褒奖皎然的形容词,我却颇有微词。且不说李季兰是开玩笑还是试探,你要真是禅心似古井,就该一笑置之,还写个鸟诗来标榜自己不为所动。你写此诗已是图名,既是图名,在佛家修为来说,与好色一般地是六根不净。你摆出一副高僧入定的姿态,以示不屑一顾。想来受到这样一位美女的追求,也难免沾沾自喜,生怕别人不知道,于是写下一首鸟诗,枉让李季兰当了你的绿叶,留下轻浮浪荡的骂名,更别提陆羽头上正泛出绿油油的光。

收到皎然的诗后,李季兰居然还答上一句:“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真是当道姑当傻了?想来李季兰还是拿皎然逗乐子的成分居多。看《唐才子传》记载的一个故事便可知李季兰个性豪爽,不拘礼俗。

又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座大笑,论者两美之。

三十岁后,李季兰时常与远近诗友会集于乌程开元寺中,举行文酒之会,即席赋诗,谈笑风生,毫无禁忌。刘长卿患有疝气,李季兰问:“山(疝)气日夕佳?”诗人刘长卿也是个妙人,同样借用一句陶渊明的诗回话:“众(重)鸟欣有托。”众人喷饭。这个笑话有点冷,我顺便普及下生理卫生——疝气会导致阴囊下垂,古代人用布托住减少痛苦。黄段子能说得如此出神入化、雅俗共赏,两人真是有才。我们似乎看见一个鲜活的李季兰在与我们把酒论道。

李季兰虽然一生单身,但我觉得她在感情方面并不可怜。她热衷恋爱,却始终清醒地保持自身的独立,并没有像其他才女一样依附于谁,尔后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爱情事业中去。她一生不缠绵,不黏糊糊、湿答答,干净清爽,敢作敢为。她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冷静地看清这世间爱情的虚伪、婚姻的可笑。她最有名的一首诗是《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古人评此诗末句云:“六字出自男子之口,则为薄幸无情;出自妇人之口,则为防微虑患。大抵从老成历练中来,可为惕然戒惧。”

“至亲至疏夫妻”一句道尽世间爱情虚幻、人情疏离,不是对世事大彻大悟者不能语。在今日看来更是触目惊心,默然无语。

就是如此清醒明白的李季兰,随着声名日隆,唐玄宗的一纸召见的诏书,也让已经四十余岁的迟暮美人喜忧参半。在她西上长安前,留下一首《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诗云: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玄宗估计天天听着有人在耳边聒噪,李季兰如何如何,也动了好奇之心,干脆召到长安来看看。结果一看,是个“俊媪”。三郎还算有些绅士风度,留李季兰在宫里待为上宾,一个月后厚赐回乡。

本来故事发展到这里,大团圆结局,皆大欢喜,多好。可叹我们都站在宿命的掌心,谁生谁死,谁哭谁笑,毫不由己。

公元784年“泾师之变”爆发,朱泚称帝。也许是被逼,李季兰曾献诗朱泚。半年后叛乱平息,李季兰被唐德宗“遂令扑杀之”。如果此事属实,那李季兰享年七十二岁。也有记载说她去长安朝见唐玄宗的路上,遭遇“安史之乱”,从此下落不明。我倒希望是后者。一个“神情萧散”的李季兰被乱棍打死!唐德宗太可恨了,为你敌人写了首诗怎么了,魏征还屡次要太子杀了李世民,你祖宗要没有气度杀了魏征,哪还有贞观之治。败家玩意儿,难怪唐朝一代不如一代。

李季兰的一生,表面浮荡风流,我却觉得她才是大彻大悟的得道之人。锦心绣口,干净磊落。似那鲁智深,酒肉穿肠,戒刀杀人,最终成佛的却是他。

陆羽在李季兰死后隐居,在其仅存的两首诗中,有一题为《会稽东小山》的诗: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剡溪”就是玉真观所在之地。诗中虽然没有实指是思念李季兰,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肝肠寸断、孤寂怅惘。

月下煮茶的时候,他还会时时忆起那个“神情萧散”的李季兰,边上当然还坐着拈花笑语的诗僧皎然。

同类推荐
  • 荷塘

    荷塘

    《荷塘》是梁必文步入生命之秋后出的又一本诗集,字里行间已没有了年轻气盛时的外露与浮躁,代之的是内敛与平和,追求的是一种诗的静美的诗思。
  • 山羊之歌

    山羊之歌

    《山羊之歌》是中原中也的第一部诗集。中原中也(なかはら ちゅうや,1907-1937),旧姓柏村,昭和时期诗人、歌人、翻译家,被誉为“日本的兰波”。有350多篇诗作流传至今,其中一些诗作被选进日本的国语教科书,主要作品有诗集《山羊之歌》(1934)、《往昔之歌》(1938),译诗诗集《兰波诗选》。
  • 爱在唐诗,情在宋词

    爱在唐诗,情在宋词

    因为喜欢唐诗宋词里的文字,所以我在那里邂逅了一场场倾城之恋。待繁华落幕,待经年流尽,爱却仍在唐诗,情也仍在宋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诗里的爱,宋词里的情,一经读过,便深入骨髓,想要忘记,怕是很难了。因为这里的爱和情,是契合到人的心灵深处的。那些诗词里的爱情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山无陵……天地和,乃敢与君绝!”千古传颂着的爱情,让我们读到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优美,也为结局“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而肝肠寸断。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 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 丰子恺话人生

    丰子恺话人生

    丰子恺,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大舞台上一个响亮的名字。本书是丰子恺幼女丰一吟老师从丰子恺著述中精选出来的语录,内容涉及丰子恺谈艺术、谈文学、谈诗词、谈儿童、谈书法与金石、谈人生哲理与闲情……就艺术与人生而言,实可谓无所不谈了。比如丰子恺谈艺术:“大艺术家的少年时代必然有艺术的素养。倒转来说:少年时代必须充分具有艺术的环境与教养,长大起来才能成为大艺术家。”再比如他谈人生:“做人不能全为实利打算……而人就变成枯燥、死板、冷酷、无情的一种动物。这就不是‘生活’,而仅是一种‘生存’了。”如此等等,丰子恺的人生与艺术语录,充满着人生睿智和艺术真谛。
热门推荐
  • 余生有梨才甜

    余生有梨才甜

    【已完结】【男女主异地恋,1v1小甜文,甜宠无虐】【新书短篇仙侠《我家夫人超甜哒》已发布,喜欢记得收藏噢~】和陈亦辰在一起后没多久,我和他就开始了异地恋,打电话是我和他之间的唯一联系。异地恋结束后,我和他的的感情迅速升温……————我:“我对你爸那么好,他咋不懂浪漫呢?”某宝:“哎哟,你对他哪里好了?”我:“哪里不好了?”某宝:“洗衣做饭是他,拖地是他,买菜是他,是他是他还是他,需要他的时候,老公又帅,老公又好,不需要他的时候,去,一边去。说出这句话你也不尴尬哦,你再这样,我就生气了哦。”我:“你生什么气啊?”某宝:“那可是我亲爹诶!”我:“……”果然,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
  • 故事会(2015年7月上)

    故事会(2015年7月上)

    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老人是个收藏家,大半辈子收藏了很多宝贝,可惜的是,老人的三个儿子都在国外,老伴去世后就剩下老人独自生活。这时,老人昔日的学生出现了,他自愿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跟进跟出地伺候着。邻居们在背后议论:“看他这么殷勤,一定是图人家的钱财。”老人装作没有听见。老人的三个儿子也慌忙从国外打来电话:“小心被骗,他肯定别有目的。”
  • 史上最坑女神

    史上最坑女神

    一次冥想导致灵主觉醒,以为可以走上人生巅峰的方林,却发现掉入变系灵主的深坑。
  • 邪王独宠顽妻

    邪王独宠顽妻

    本文为轻松搞笑文,坚决不虐:一朝穿越,苏笑笑得了个便宜儿子。但儿子的爹却不知死哪儿去了?“走,儿子,娘给你找个便宜爹去!”路人甲挺帅的,但没钱!路人乙挺有钱的,但人却实在是不符合她的审美观。苏笑笑拔拉着便宜儿子一路走一路找便宜爹的故事……(全文完)(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我有一个女神

    我有一个女神

    除了战士和法师之外,这个世界存在着一种名叫神祝师的幸运儿,神祝师天生就会觉醒一种神术,那是被神所祝福的能力。女神跟周羽说:做我的信徒吧。于是,周羽成为了最能打的神祝师!
  • 无尘恋之长恨歌

    无尘恋之长恨歌

    她本是断崖山上的一贫尼,却从不与其她尼姑一同诵经。她与常人有异,血液里流淌着不得了的东西。本与世俗相隔,却因他入世。“小尘儿。”他浩如星海的眸子里全是柔意,“我愿与你相缠,生生世世。”
  • 颈上胭脂印

    颈上胭脂印

    听多了谎话,看够了繁华。许洛然从来都不曾想过慕景然的一句"我爱你"只经过口腔不经过心脏!
  • 智械传说

    智械传说

    未来世界,这里有星舰巨炮,近战战甲,凶猛巨兽。未知的仙女座星系,还有高等文明无尽的谜团。一名人类改造人,一艘先进小型星舰,一船神秘的联邦货物。全能的智械,冷酷的生化兽,文明的碰撞,科技的绚烂,为您呈现。"是谁在呼唤舰队!"交流群:24098133
  • 从摸鱼开始的修仙之旅

    从摸鱼开始的修仙之旅

    当别的穿越者都想着如何努力一步步变成异世界大佬时,司朔却总琢磨着怎么偷懒划水,享受快乐咸鱼生活。可是无奈却有个像班主任一样爱喋喋不休催他修炼的金手指。“快给我去修炼,不准偷懒!”“对不起,做不到,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 Shirley(III) 雪莉(英文版)

    Shirley(III) 雪莉(英文版)

    The title character was given the name that her father had intended to give a son. Befor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novel, Shirley was an uncommon – but distinctly male – name and would have been an unusual name for a woman. Today it is regarded as a distinctly female name and an uncommon male name. Shirley, A Tale is an 1849 social novel by the English novelist Charlotte Bront?. It was Bront?'s second published novel after Jane Eyre (originally published under Bront?'s pseudonym Currer Bell). Set in Yorkshire during the time of the Luddite unrest—a labor movement that began in 1811-1812 in an effort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working class—the novel consists of two narrative strands woven together, one involving the struggles of workers against mill owners, and the other involving the romantic entanglements of the two heroines. The novel's popularity led to Shirley's becoming a woman's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