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1800000001

第1章 译者序(1)

劳伦斯:爱的牧师

收入这部专集中的十四篇散文随笔、六篇中短篇小说和四篇长篇小说节选,应该说是劳伦斯性爱、情色、婚恋主题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选编这个集子也是对二十年前我国新时期劳伦斯文学研究的奠基者赵少伟先生未竟的专题研究的继承和拓展。

劳伦斯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辽远,意蕴繁复,文本内外的共鸣度深广,远超纯文学的边界,成为从后维多利亚时期至今各种人文话语探索与研究的对象,包括文艺批评、哲学、宗教、历史、经济学、性学、精神分析学、后殖民主义批评和女权主义批评等,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亦是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自不待言。

仅就其小说与散文中最能引起大众广泛阅读兴趣的如本书收录的这些篇目所代表的性爱与婚恋题材作品,就足以使劳伦斯在大众读者心目中被视为“爱的牧师”,这一点应该归功于他的最后一部情爱名著《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但这部集劳伦斯文学创作之大成的绝唱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恰恰是作者之前二十多年文学创作发展的结果,是深思熟虑后的高蹈之作。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新世纪的人文高度上对他的情色写作有所肯定方能揽其胜。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情色描写的成功绝非仅仅是情色二字了得,情色文学的写作如果离开了社会、文化、艺术、经济等因素的浑然呈现,就只是情色而已,不成为艺术。如同一场盛筵,如果只有几道珍馐大馔而无各色小食美酒的衬托和仪式与氛围的营造,少了清雅,仅仅是饕餮的餍足而无回味,更无韵味。八十年前林语堂先生评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时就指出这部小说里的“性交是含蓄一种主义的”[1]。这个“主义”二字意味深长,将劳伦斯的作品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进行审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劳伦斯的性爱观念和性爱文学的创作肌理进行一番解读方能得其妙。这应该是本书“呈现”的意义之所在。换言之,我们可以套用英国大作家奥威尔的名言“使政治写作成为艺术”来表达本书的这个主题,那就应该是“使情色写作成为艺术”。本文要探索的就是劳伦斯之情色写作何以源于俗欲并超越俗欲而成为了艺术,也就是达到了林语堂所言的“主义”的高度。

而说到继承和拓展,1995年是赵少伟先生第一次选了四篇劳伦斯的中短篇小说编成《劳伦斯:性爱小说》一书,从而将性爱题材列为劳伦斯文学的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可惜赵先生确定好选目和译文,序言只写了两段就突发疾病去世。我是在赵先生的夫人沈宁老师的鼓励下为这本小说集写了序言。那篇序言的写作为我此后的劳伦斯小说系统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写这篇序言,还是禁不住要抄录赵先生当年所拟草稿的第一段,不仅是向赵先生致敬,也是表达一种传承,这也是我的源和本之一:

文学大抵总离不开写人,写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这一点,性爱文学也不例外。1890年恩格斯曾就欧洲文学的源流写道:“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旋转的轴心了。”八百年的欧洲诗歌里,该饱浸着多少人生体验,多少内心波澜!由此可见,性爱文学采撷之丰富,涵盖之广泛。[2]

恩格斯这段话写于劳伦斯出生后第五年,他们都生活在英国,一个是伦敦城里的古稀老翁,过着富裕的生活却在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殚精竭虑,一个是中部矿区穷苦矿工家的孩子,过着纯粹无产阶级捉襟见肘的日子,盼望着被拯救出苦海。可劳伦斯家乡的穷人们并不知道在几百英里外的伦敦有这样一个德国有产者在领导着世界无产者的革命运动,同时还在研究欧洲文学中的性爱表现。而再过二十多年,劳伦斯长大了,成了作家,出版了《儿子与情人》等一系列小说散文作品,开始了他情色文学的漫长写作生涯,性爱也成了他的写作“轴心”。劳伦斯估计永远也读不到恩格斯在英国写下的关于欧洲性爱文学的论断,但他们都在这个主题上殊途同归。

不同的是,劳伦斯从此在这个“轴心”主题上一路执着深入探索挖掘,以高度的表现主义手法对爱情生活中的性行为予以细腻全面的呈现,将和谐的性生活与享用提高到了宗教和哲学的高度表现之,“公开、诚实并温柔地”谈论性[3],因为他认为:“若想要生活变得可以令人忍受,就得让灵与肉和谐,就得让灵与肉自然平衡、相互自然地尊重才行。”[4]所以他的收官之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是要让人们“全面、诚实、纯洁地看待性(to think sex, fully, completely, honestly and cleanly)”。[5]

也就是当劳伦斯在意大利呕心沥血构建他的这部巨制的1926年,在离他不远的法国诞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米歇尔·福柯,他后来成了闻名世界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写了《性史》一书,从性开始切入人类的生活,审视人的本性。他关于性的著名言论是:“如今,性是古老的布道形式的支柱。”[6]言外之意就是性取代了宗教。而当宗教无法为人类的爱情和性行为提供道德表达时,就需要有世俗的表达,于是艺术就起到了这种替代作用,艺术家就取代了牧师,作家和艺术家通过生命的审美即生命的美学探索表达人的情感生活的体验。可以说劳伦斯的情色文学恰恰与这种生命的审美有了契合,在福柯时代看来无异于一个早期先知了。劳伦斯在写作初期就声称自己要成为“爱情的牧师”[7],对他来说,小说家就是新时代的牧师,性爱就是他布道的场所。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借康妮之口道出了小说之性爱激情的启迪功能:“如果处理得当,小说可以披露生命中最为隐秘的地带:因为,是在生命之情欲的隐秘地带,而不是别处,敏锐的感觉潮汐涨落、洗涤和刷新着。”[8]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法国作家马尔罗在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足本的法文译本序言里指出:“它揭示了色情文学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因为色情不再是表现个人的手段,而已成为人的一种心态,一种生活方式。”[9]由此可见劳伦斯和马尔罗都提前多年表现出了后现代时期的福柯式风范。

再回到恩格斯,他当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私有制条件下为财富占有和继承而产生的权衡利害的婚姻进行了激烈批判,称这样的婚姻往往堕落为粗鄙的卖淫。对比之下《查》中康妮和麦勒斯超越阶级界限、毫无财产金钱背景的纯美如成人童话的爱情是多么难能可贵(康妮因为与麦勒斯的爱情会失去全部的查泰莱家族财产的继承权,麦勒斯仅靠微薄的退伍抚恤金准备去加拿大开荒)。劳伦斯的作品历经近百年的坎坷误读或难解,似乎到了所谓的“福柯”时代读者们终于有了新的认知角度,正如劳伦斯专家沃森教授指出的那样,劳伦斯“似乎知道同时代的人以及后来的人最敏感、最忧虑之所在,他的作品就集中描写那几个主题:性,性别角色,权力的行使。他凭直觉揭示出同代人的担忧及焦虑,尽管这么做同时也肯定让他不见容于那个时代,也许,(现在)不见容于我们的时代。”[10]沃森的话让我想起了他的恩师利维斯多年前的一段话,那是利维斯身体力行将劳伦斯推向学术研究领域时写下的名言:“占据他身心的问题今天仍与我们休戚相关。对我们来说,他逝去后事态的发展并没能减弱他精辟洞察的重要性,也没能削弱他所带来的积极乐观与启迪——教育——的必要性”[11]。利维斯是把劳伦斯当作工业文明时代的先知予以赞誉时说这番话的。

新的时代让我们对劳伦斯的作品有了贴切的解读,这是人类思想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当然也是多少代人不懈探索的结果。从恩格斯到马尔罗,从劳伦斯到福柯,不同领域里的杰出代表给了我们太多的启迪,我们应该对他们感激不尽。

同类推荐
  • 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作者基于长期的文学编辑实践,在与作家深入的交往交流中,创作的一本既有“文”也有“人”、既有“情”也有“识”、既有历史也有当下的散文集。书中的文章深情凝重,以绵密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作者在文学界的行走,也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文学的历史记忆。
  • 爻爻斋闲话

    爻爻斋闲话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要描述画家云巢和文涛夫妇二人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兴味盎然而不失天真,偶有机锋透露,却随性流出,如胸臆直抒,毫无雕琢痕迹,其中的闺房之乐,颇可谓当代《浮生六记》。书中所描绘的画家生活,关注植物,关注动物,关注天气,关注艺术,无市井气,无呻吟病,一任率真洒落,不计利害得失,远离都市的喧嚣扰攘,全然一片沉静的自得生活,在《浮生六记》式的闺房之乐外,又飘散着陶渊明式的田园清新之风。对忙碌拥挤的当代人,不啻为一泓洗濯心灵的清泉。
  • 沙汀文集(第六卷):报告文学·散文·剧本

    沙汀文集(第六卷):报告文学·散文·剧本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九日,一个晴朗的融雪日子,我们“鲁艺”一部分同学,还有何其芳同志,跟随同志一道从延安出发,到晋西北去。因为机器出了毛病,出发时我们乘的一辆车开得最迟,当下午三点钟到达青化砭时,同志已经歇下来好久了。青化砭离延安七十里,是一个高踞在山道边的小小村落,只有二三十户人家。同志正站在路当中和一个青年农民攀谈。那个矮小而又瘦削的农民,一面编织着那种恰和北方人豪迈性格相称的羊毛板带,一面回答着他的询问。这些询问,多半是关于编织毛织物的技术知识的。最后,同志把那尚未完工的羊毛板带拿过来,学着编织了一阵。那些围绕着他的干部、小孩子和头缠毛巾的朴实农民,全都忍不住笑起来。
  • 亲爱的丫头

    亲爱的丫头

    这是一位父亲为女儿写下的成长手记,也是一位父亲送给女儿的成年礼物。通过记录女儿成长中的点滴,随时随地随想随记:怎么培养自我反省的习惯,什么才是好的表达,如何做选择,如何在事前做好准备,如何对待亲情,如何对待金钱,等等,父亲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娓娓道来,父女之间的款款深情溢于纸面。这是父亲写给女儿的情深意长的“情书”,也是一份最真诚的父爱样本。
  • 题画诗

    题画诗

    本书是饶宗颐“选堂诗词评注”丛书之一。收入饶宗颐十分擅长的题画诗76首,以及精选其所作题跋诗词中的精品辑录而成。画史常将画喻诗,以诗生画自添姿。以诗生画,以画喻诗,诗画交融表达了一种清奇之美。郭熙曾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道出了诗画相生之渊源。饶宗颐是诗人兼画家,他以“俯仰自得”的精神,用画诗来表达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热门推荐
  • 权门嫡女之王妃太嚣张

    权门嫡女之王妃太嚣张

    提起苏家六小姐,人人皆是摇头咂嘴,作,太作!苏善儿自五岁重病后便像换了个人,纨绔不羁,乖张难训,宫中作乱当成家常便饭,只要进宫必定要闹出点动静才肯罢休。年幼时她戏耍宫嫔,欺辱皇子,就连太子都险些命丧她手,终是怒了帝王被赶出京,几年后,她竟以太子妃的名义被接回京都。嫁草包太子还不如嫁鬼王,苏小六心一横,“病秧子,做个交易如何?”——鬼王云戎,天之不详。十九年前,鬼王降生,一声啼鸣,天崩地裂,山倒水涨,从此被视为不祥之人,送往遥远的谷枯山脚,任其自生自灭。十九年后,鬼王一身顽疾,奉旨回城,迎娶原已赐婚太子的苏家六小姐。——初遇,她逃婚在即。逃谁的婚?苏小六:“我这辈子最讨厌的唯有两件事,一是有人抢我的酒,二是倒霉,让我嫁给倒霉鬼,现在不跑更待何时?”逃婚被抓回来了。被谁抓的?鬼王:“区区小事六小姐不必介怀,本王只是顺路。”——一个是天降祥瑞,一个是恶煞满身,她避之不及,他趋之若鹜。苏善儿:“云戎!我帮你夺这天下,你放我归山可好?”云戎:“这万里江山,怎敌你颦笑嫣然,没你,要这天下何意?”
  • Carmen

    Car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江河源隐秘春秋

    江河源隐秘春秋

    雪色无涯,荒原一片浩茫。正是黄昏,阳光如同月光。弥扬的雪尘悠悠落下。大地继续洁白着。岁月已不见首尾。寒风络绎不绝地吹来,让一切颤栗。这里是永远的冬季。
  • 门口禾场的孤女

    门口禾场的孤女

    屋前屋后的两个家庭,一个温馨和睦、团结友爱;一个重男轻女、矛盾重重。两个原本志趣相投的女孩在完全不同的家庭教育之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从而不相往来,但又殊途同归因“农村众筹养老”重拾昔日的友谊。“农村众筹养老”纯属虚构,并且借用了马云粑粑和农村淘宝真实又强大的现实背景,但由衷希望“农村众筹养老”有朝一日可以美梦成真。顾梦影的人设及家庭关系是虚构的;顾良燕的出身及原生家庭由真实经历改编。
  • 小师妹的作死日常

    小师妹的作死日常

    南孚——尼姑庵收养的身份神秘之人,意外重生到袛支国的一个废物身上。却发现这个废物不但灵根仙缘通通没有,还有点傻······还被未婚夫三皇子百般嫌弃······再睁眼她早已非”她“,且看被万人嫌弃的废物如何翻手为云,笑傲九州,让一众名士,权贵纷纷忌惮巴结~
  • 太上青龙

    太上青龙

    灵气复苏,地球突变,怪兽破土而出,亚特兰蒂斯回归,人类从顶级食物链上跌落,这一刻,沉睡在地底与深海的远古巨兽,苏醒了,大乱到来之际,生命在此刻走向进化之路。
  • 玫瑰绽放的年代

    玫瑰绽放的年代

    十七岁的抗联女战士柳芍药双亲都被日寇杀害,为了护送她到苏联学习,十五名抗联战友牺牲在黑龙江边。在柳芍药的生命中,杀敌报仇成为她唯一的生存目的!石钟山“激情三部曲”终篇,“女版石光荣”的长篇小说。从30年代到80年代,半个世纪的时光,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的经历的辛酸成长史!
  • 穿越时空之君王爱

    穿越时空之君王爱

    她是南诏国的公主,有倾城倾国的容貌。可因为她倾世的容颜,惹得天下大乱,狼烟四起。世间再无宁日,三界再无她立足之地。不仅因为她倾世的容颜,更因为她神秘的身份。人、魔、神三界大乱。王朝、疆域、拯救。不到最后,谁又知鹿死谁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