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4700000070

第70章 密云不雨(5)

好不容易剿灭了吕布和袁术两股势力,现在却又多出了一个劲敌刘备。曹操担心腹背受敌,立即派出司空长史刘岱、中郎将王忠讨伐刘备。哪知刘、王二人不是刘备对手,被刘备杀的大败而逃。刘备志得意满之余,口出狂言:“使汝百人来其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

刘备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他考虑到曹操这个时候无暇分身前来讨伐自己。

此时正是建安四年六月之后,袁绍在完成了“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之后,开始按照既定战略准备南向以争天下。“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及南阳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帅”,袁绍的豪华阵容不可谓不强大。——(《后汉书-袁绍传》)

对袁绍的咄咄逼人攻势,曹操避无可避,唯有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袁绍派大军攻许的消息传来,许都上下都笼罩在悲观恐惧的阴霾气氛当中。(刘备走的真及时)

曹操虽然心下忐忑,但他在这种时候不能示弱,好整以暇地为大家打气——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三国志-武帝纪》)

大家都明白这不过是曹操为提振士气所做的战前动员而已,而偏偏孔融不识眼色大唱反调,对荀彧道:“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

荀彧坚决拥护曹操做出的评判之语,对孔融的悲观论予以驳斥:“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 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后汉书-荀彧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荀彧是从冀州袁绍处转而投奔曹操的人物,所以他说的话对安定军心起到了巨大作用。大家明白,不管如何,束手待毙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战斗。

只有坚持抗争,才会有胜出的希望。

抗战的基本国策既定,建安四年八月,曹操率精兵两万进驻黎阳,严阵以待。虽然发出了全民战前动员令,但曹操可以投入到抗袁前线的所有兵马也只有三万余人。

与袁绍拥兵数十万相比,三万确实嫌少,但这三万人马尽是训练有素的百战雄师,士气如虹。

刘备以为曹操大敌当前分身乏术,所以口出狂言说什么“曹公自来未可知也”。他根本没有料到后世形容速度飞快居然有句俗谚为“说曹操、曹操到”。更不知后世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为——一切皆有可能!

当他话音刚落,曹操已经率领人马奇兵突降。

事情的原委还要从刘备在许都加入董承暗杀团说起,董承没有想到,被他看好的暗杀团骨干刘备,居然也是时尚达人“快闪一族”的成员。刘备拍拍屁股闪人了,董承并没有因此而裹足不前。

曹操点齐人马去前线排兵布阵,前脚离开许都,献帝就传下圣旨,拜国舅董承为车骑将军。朝野上下明白人都清楚,献帝这是在试图剥夺曹操军权。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手段不言而喻了!

献帝与董承草率行事,并没有考虑这样行为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年轻人做事只图一时的痛快,而董承办事也欠周详。重振皇权固然重要,但选择这种时候动手,多少会给人感觉迫不及待的意思。

君臣翁婿二人低估了对手,很快他们就领教了曹操的霹雳手段:献帝任命董承任车骑将军,等于在同时昭告世人曹操的行车骑将军一职自动褫夺。事情在第一时间就引起了曹操的警觉,他不能坐视自己腹背受敌的同时,再后院起火。其实曹操在迁献帝于许县之时,就有了防患于未然的准备。董承与献帝能想到的,曹操早就考虑到了。

建安五年(200年)春,没有丝毫悬念,曹操及时粉碎了董承、种辑、吴硕等人的阴谋,几人一同被杀,夷三族。扯出萝卜带出泥,刘备参与衣带诏之事也随之暴露。曹操更觉得刘备此人大智若愚奸诈远在袁绍之上,因此决定趁袁绍犹疑未发之际,亲自率军东下讨伐刘备。对曹操的决定,许多人表示反对,如果袁绍得知曹操率军远征徐州,乘虚而入如何抵敌。

曹操只得耐心解释:“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郭嘉力挺曹操,他认为,刘备现在立足未稳,必须将他这股势力扼杀在摇篮之中。“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三国志-郭嘉传》)

统一了认识,曹操布置好对袁绍的防务之后,立即挥师东进。刘备以为曹、袁大战一触即发,根本没有想到曹操会在这种时候出现在徐州。

当手下军兵来报曹操率大军杀至之时,刘备大惊失色,但仍不敢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刘备立即率领手下登高远眺,当望到曹操旌旗招展“便弃众而走”(对此说,司马牛认为刘备跑路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但断然不会如此狼狈。)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做起来更是轻车熟路——刘备再一次扔下兄弟裸奔了!

同类推荐
  • 普洱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普洱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普洱史话》以历史沿革为线索,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节点,把发生在普洱大地几千年的历史,用简明扼要的形式加以叙述,从商周到现代、从文化到产业、从自然到景观、从传说到现实。这里有上苍撒落在人间伊甸园的生动故事,也有民族民间的美丽传说;有各族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激情,也有保护陆地最大的绿洲的强烈意识。
  • 水浒齐文帝

    水浒齐文帝

    王伦一问:“我的心腹在哪里?”天下万千声音:“我们都是您的心腹!”且看水浒原著里嫉贤妒能的王伦,如何一统天下吧
  • 帝国兴衰史:楚汉风云

    帝国兴衰史:楚汉风云

    汉民族的童年,一个帝国的往事,传说中的皇帝,那些过去。死去的爱情和虞姬的眼泪,战争与最后的角斗,像每部传奇,英雄们都最终老去。便风云散尽于虚无,帝国兴衰于成败……
  • 长乐的贴身护卫

    长乐的贴身护卫

    薛仁贵东征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殊不知在大唐长安还有一个李尘,作为薛仁贵的师弟,又该掀起什么风浪呢,本书带读者走进不一样的大唐王朝。读者群:657847964
  • 大国师万岁

    大国师万岁

    宫灿是一名热爱历史的理科生。因为车祸他穿越到了明朝末年。他发现他有精钢不坏之身,并且力大无穷。他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认知。他想天下大同!可是真的这么容易吗?封建两千年社会进步缓慢真的是因为认知不够吗?
热门推荐
  • 孟汤

    孟汤

    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曲折阻挠才可成长?一个人,又要经历多少舍取才可圆满?三生石旁,忘川河边一碗百味的孟婆汤,又夹杂了人生多少味道?凡尘俗世,红尘袅袅,又困住多少痴心男女?是悔恨,亦是不舍?是留恋,方是释然?看那一碗汤,毁掉前世一生缘;看那一抹笑,道尽人生一世艰。我是孟婆,千百个日夜里,我都会和你一起,去缅怀,过去的时光。
  • 风随浣花溪

    风随浣花溪

    前路遥无可畏兮,与伊并肩眷思量。谈笑风生醉花涧,同生共死赴相依。
  • 刺客皇妃

    刺客皇妃

    一朝穿越醒来,她被皇帝狠狠地掐着脖子,什么状况?本小姐混了这么多年还没被谁威胁过,你算哪根葱?于是她还手“咔嚓”一声,差点捏碎他的下巴:“如果你想死,我可以送你一程,别再唧唧歪歪,吵死了”***那天,悬崖之颠,她被他的匕首穿心而过,带着爱与恨,她拉他一起坠涯:“南宫夜辰,我恨你,就是死,我也要拉你一起陪葬,生生世世,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
  • 魔方

    魔方

    或许可以说,没有什么问题比素食更加让大家众说纷纭。它好比—个转来转去的魔方,能拼凑出各种任意组合但很难统一的平面来。宗教学家说它是宗教问题——因为素食源自宗教信仰,无论佛经、圣经、古兰经都有劝诫人们斋食的篇章。生态学家说它是生态问题——因为素食可缓解地球的承载与再生能力,在人口爆炸的当今尤其需要提倡。仅就将成为人类最大恐慌的水资源而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集约型畜牧业发达地区,地下水源已经因行业性超标准使用而日渐干涸。美国《新闻周刊》对养牛业的耗水量有过一个生动描述:“一千磅肉牛身上所用过的水,足以浮起一艘驱逐舰。
  • 逃亡

    逃亡

    本书是前苏联戏剧大师布尔加科夫的剧作集,是国内首次成规模地翻译引进。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这位戏剧大师的现实关怀和“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本书共收入七部剧作:《土尔宾一家》《卓伊卡的住宅》《紫红色岛屿》《莫里哀》《伊凡·瓦西里耶维奇》《逃亡》《巴统》。
  • 天界觉浪盛禅师嘉禾语录

    天界觉浪盛禅师嘉禾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男主大大是病娇

    快穿之男主大大是病娇

    嗯,沈礼看着眼前的少年,一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紫叶暖杨

    重生之紫叶暖杨

    (新书沐醒的春天已发,欢迎入坑。)叶紫重生了,为了弥补前世的错误,叶紫下定决心,这一世一定要快准狠的把握住自己的幸福,矜持什么的都没有幸福生活来的重要,也不枉老天爷的厚爱。
  • 赌运:德语国家中短篇小说选

    赌运:德语国家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汇集了二十多篇德语国家中短篇小说名作,这些脍炙人口,富有代表性的杰作佳构,洋溢着风格各异的德语文学的独特魅力;德国大家霍夫曼、克莱斯特等人的小说,散发着神秘的“兰花”的幽香:凯勒和戈特赫尔夫等瑞士小说家的作品,充满着阿尔卑斯山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有着“写中短篇小说的莎士比亚”之称的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讲述的故事,更是流淌着多瑙河般的深沉与画意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