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4900000003

第3章 从国家的历史到人的历史(2)

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今天很多历史学者都热衷于区域研究,虽然有的把区域研究作为理解国家历史的一个途径,有的则期待从区域研究中走向超越国家历史的新天地,但大多仍然是从国家历史出发来形成自己的视域和解释框架的。人们回顾区域研究的学术史,常常都会提到施坚雅,我经常听到的说法是,施坚雅把中国分成九大区域,然后就很少去理会施坚雅这个“区域”的内涵了。其实,施坚雅关于从区域的时间节奏去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是建立在他关于中国社会的市场网络层级的研究基础上的。中国的学者,往往只是简单地拿来了“区域”,很少重视他关于中国区域体系的理论完全摆脱了从王朝国家的逻辑出发来定义这个具有范式意义的创新。他关于中国区域体系的理解,与我们习惯的观念刚好颠倒了过来,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地方和区域历史的网状交叠层级体系,这些地方和区域的范围分别以人之互动的空间形构为依据”。在这里,“网状交叠层级体系”(an internested hierarchy)和“人之互动的空间形构”(the spatial patterning of human interaction),是理解施坚雅区域理论的关键。在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都有划分区域的观念,但这个“区域”,是从整体出发分割形成的概念,是在王朝体系中的内在构成,集中表达为“天下”与“九州”的关系。这个“九州”的构成,一直都是中国王朝体系的空间模型。近代以来各种关于区域的概念,例如冀朝鼎先生提出的基本经济区的概念,也不离从王朝国家出发的定义。这些中国固有的区域概念,与施坚雅所谓的“人之互动的空间形构”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施坚雅的“区域”,是在他早年提出的中国社会的“网状交叠层级体系”的分析架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这个“网状交叠层级体系”的形成,以理性的经济人的交换与交往行为作为论证的逻辑出发点。中国学者虽然也经常会提及或引用施坚雅用区域历史节奏去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论述,但大多数时候,都会扔掉或忘记这个理论上的根本区别。可以说,施坚雅的“九大区域”,到了中国学术语境中,又变回古代中国的“九州”了。我相信大多数中国学者不会刻意漠视施坚雅用来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区域”与中国王朝传统观念中的“区域”在认识范式上有根本的差异,只是由于中国的学者“拿来”施坚雅的区域概念时太过于以自己头脑里根深蒂固的王朝体系逻辑去理解,施坚雅的“区域”概念才成了“逾淮之橘”。从这个例子,我们也许能够体察到以国家为主体的历史解释与以人为主体的历史解释在认知和分析逻辑上的分歧。

近年来,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讨论,争辩应该更多关注民众的历史还是国家的历史,或纠结于应该强调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渗透,还是应该更多重视基层社会自身的内在逻辑。在我看来,如果我们的历史研究真正走出以国家或团体为主体的历史,转到以人为主体的历史,从人的行为及其交往关系出发去建立历史解释的逻辑,这种争论实际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如果我们的历史认知是从人出发,那么国家也好,社会也好,政府机构也好,民间组织也好,都不过是由人的行为在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构出来的组织化、制度化单元,这些制度化的组织,当然影响并规限着人的行为和交往方式,但在根本上来说都是人的历史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在我们的研究对象中,国家体系与民间社会,精英与民众,高雅的思想和卑劣的欲望,都一样是人们历史活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在以人为主体的历史观下,无论研究的是精英的历史还是民众的历史,我以为在方法论上并无根本的分歧。

因此,我们所追求的历史学与传统历史学的分歧,其实不在于是研究国家还是研究民间,也不在于是研究精英还是研究下层民众,而在于历史是国家的历史还是人的历史,分歧就在这里。很多时候我们的争论老是纠缠在我们要解释的历史过程究竟是国家主导多一点,还是民间自己有更多的抵制国家权力的空间。在我们看来这不是根本性的问题,我们的历史分析以人作为逻辑出发点,那么在人的行为之上,有或强或弱的国家权力存在,有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形成不同的文化传统,还有不同形式的法律制度等东西,都要进入我们的视野,从而得以由人的能动性去解释历史活动和历史过程。

孙歌:我读你的一篇访谈记录的时候,有很强烈的感觉,就是说你不得不去谈一些对你来说根本不构成问题的问题,你必须去解释,说我们这样去讨论民间社会并不是要把它和国家用一个二元的外在框架连起来,本来这些都不该成为问题,但是现在却没有形成共识。特别是刚才讲的关于人的问题,我自己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是说,当我们说从人的角度去看历史的时候,其实我们说的那个“人”,还不仅仅是一个活生生的具体个体。当他成为一种视角的时候,其实是为那些不能以现有的国家框架甚至所谓民间社会框架来衡量的要素赋予合适的轮廓。实际上,我们是在确认一些不能够被简单地用概念和理论进行根本性处理的要素,是把一些被遮蔽的思考方式带进历史,所以这个时候所说的“人”就不是一个概念,但是同时也不是一个个别的具体个体,它是一个有开放性的思想视野,这个思想视野我借用沟口思想史的说法,就是“形而下之理”。

这就是说,所有的理,当它具有了形而下的具体形态时,它才是有内容的。如果把它抽象成一个空洞的观念,对于中国思想史来说,这样的概念就不具有历史功能,它也不具有现实功能。这是中国思想传统的一个很基本的特征,我觉得这样的基本特征在近代之后,在很大程度上被丢弃了,或者说它被歪曲了,很多对于所谓中国思想史关键概念的讨论,恰恰是失掉了这个形而下之理的特点,没有具体的历史特征,因此它就超越时空,变成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者反过来,非常具体,但是却不可重复,就事论事,不具有理的内涵。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两极,人这个概念,作为一个范畴,基本上也是在这两极被理解,但是我相信,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个“人”,是一个可以承载历史动态和历史变化的思想范畴,我愿意这么去定位。

刘志伟:如果以一种更偏激一点的方式来说的话,其实根本的分歧在于怎么理解历史。如果我们假设历史是一切行动的总和,那么这个行动的主体是什么?如果历史的主体是国家,就可以演绎出我们熟悉的很多历史的论述;但如果历史的主体是人,那么我们就可以相对自由地由人的行为去建构起一个包括国家甚至一个更大范围的历史,也包括很多抽象的概念的历史。思想史研究中,似乎有一些人相信有一个概念的历史,不需要到形而下的层面上去理解,这纯粹是一个概念自身的历史,有着自己的演变逻辑。但我疑惑的是,所有的这些东西如果不能落实为形而下之理的话,这些概念的历史解释的意义何在呢?而且,形而下之理,其实还是一种“理”。这就是说,这种原理性的东西,必须体现在人的历史活动中,但这个人既不是一个很具体的个体的人,也不是一个抽象的人,如何把握,在具体做研究的时候,要使它实现为一种研究实践,的确是有难度的。

孙歌:操作实践有难度,形成共识的难度更大。我觉得这里面有些理论环节还没有被充分认知。形而下之理拒绝被抽象为脱离具体状况的观念,是因为它需要按照另外的逻辑去显示自身。在具体的事物中呈现的“理”,内容当然不是那种高度抽象的“理”可以取代的。而这种理被共享的途径,是要借助于其他具体事物的具体性加以转换。换句话说,形而下之理不可以脱离具体的语境和具体的脉络,它只能借助于事物的个别状态进行呈现。而问题的麻烦就在于,没有任何两个具体的语境是完全一致的,这也就意味着不可以用抽象统合的方式处理形而下之理的共享问题。共享的过程事实上是一个转换的过程,包括承载这个“理”的语词和概念,都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按照目前通行的思维逻辑,这种形而下之理就只能被打入“特殊性”的冷宫了。

刘志伟:也许有一个属于历史哲学的问题,涉及我们用什么方法,怎样的思维逻辑去理解国家制度、思想观念、文化形态领域中那些在历史过程中展开的各式各样的范畴。人们习惯于从国家历史的角度去建立并定义这些范畴,把许多范畴看成是有既定内涵、清晰边界和固定指向的概念。这点在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研究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中国史学面对的很多问题,症结也许都出在这里,例如当强调人民大众是历史主人的时候,我们就要面对什么是“人民大众”的问题。过去,历史学讲到人民的历史的时候,就是农民起义。其实农民起义成为一个既定的概念,它就不是真正人民大众的历史了。“人民”只是一个被用国家意识形态赋予某种特定内涵的范畴而已,完完全全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范畴,而人的历史就这样被消解了。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根本的分歧,同样的概念,在国家历史的范式和人的历史的范式下,不但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更由于认知方法的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理解逻辑。但这个区别怎么去讲清楚,我总是觉得很难,我平时跟学生讲类似这一套道理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基本上是不能理解的。

孙歌:从思想史的角度说,比如在明末清初,当时一些思想家使用的一个概念叫做“人人”,本来说“民”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说“人人”?因为“民”其实是一个统合性概念。因为它是统合性的,它有可能被抽空成一个形而上的概念。

像你刚才讲的人民大众,人民大众是社会的大多数。我们现在说人民大众是社会的主人,其实当进行这种表述的时候,人民大众是一个单一的实体,它是个单数的概念,尽管说的是人民大众,但在这个时候,很难有人用他的身体去感觉说那是一大群数不过来的人。

刘志伟:当你讲人民大众的时候,你头脑里面已经赋予它一系列的定义了,就是已经限定了它是怎么怎么样,所以你说它是单数这点很重要。因为它就是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就是一个什么什么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完全是一个由国家体系演绎出来的定义,甚至是由特定的国家权力或理论去定义的。

同类推荐
  • 超级学霸闯大宋

    超级学霸闯大宋

    新作准备中,谢谢各位捧场。。。。南宋还有希望吗?刘玉飞说:“我觉得还可以抢救一下。”前世学霸两相悦,今生雌虎八面横;羽扇纶巾小郎君,漫天花火满山焚;草木皆起汝州懵,风声鹤唳追声崩;姐衣轻胄俏似梦,郎配重铠帅如神;以步克骑吼破胆,黑夜撵杀吓丧魂;烈焰腾空黑庇山,雷神天尊救众生。……这是强敌不断的时代,这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猛将如云的时代,这也是华夏怂成狗的时代。让人扼腕的岳飞,让人痛恨的秦桧,让人憋屈的赵构,让天下屈服的拐子马,无坚不摧的铁浮屠,让欧亚颤栗的蒙古铁骑,让人郁闷的南宋啊。且看小英雄羽扇纶巾,指点江山,纵横四海,倒转乾坤,重启南宋崛起之路
  • 大唐农圣

    大唐农圣

    小农思想带动小农经济的故事。新书《初唐大农枭》已经发布,群号:246266030新书《我在三国觅登天》已经发布,群号:246266030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初唐一道人

    初唐一道人

    唐,一个不朽的朝代,看一道长在初唐,是还俗,入朝堂搅动风雨,还是出世,静看云卷云舒……
  • 三国大军师

    三国大军师

    三国的魅力经久不衰,其核心正在于谋略,而谋略则出于军师。三国的精彩,七成在于军师;军师的精彩,九成在于谋略。谋略有大有小,有成有败,有远有近,有得有失。大谋者左右时局发展,影响历史走势,小谋者则寻求进阶之道,以期安身立命,两者均不可或缺。三国谋略穿越千年,之所以至今仍被津津乐道,原因是它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本书讲述三国军师、谋士代表性事迹,分析其谋略之道,以现代人的视角,萃取其智慧,让读者读三国、懂三国、用三国。
热门推荐
  • 品三国 论管理

    品三国 论管理

    《三国演义》的故事精彩绝伦,家喻户晓,至今仍为读者津津乐道。它的影响极其广泛,各个领域的从业人员都在研究与借鉴暗藏其中的处世智慧。《三国演义》涵盖了几乎所有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学家们也试图从中获得指点迷津的锦囊。本书的目的在于分析《三国演义》中管理失败与得法的案例,指导管理者避免犯错,让企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振翅腾飞。
  • 懂得这个世界

    懂得这个世界

    林:这个世界都在我手里,我要他生便生,死便死,他又有什么可以反抗的呢?金:电脑技术,金钱权利是吧,我都给你呀,我只要你不要离开我,我怕…我怕…我怕我疯起来你就不在人世了…婷:你说你喜欢我,证明给我看呀,你不过是想利用我拿到你想要的东西吧,这不过只是一场小游戏罢了,我没有上勾,我们谁都没有动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冷情皇上追逃妃

    冷情皇上追逃妃

    她原只是一缕孤魂,不知归于何处?他是当朝太子,却因为自幼失去了生母的庇护,处于圈套和陷阱之中。不能说一纸婚约将两个人束缚在一起,只是说是天意。既然是缘分,就注定了要纠缠一生。皇位和挚爱,究竟哪一个才是你萧寒想要的?她没想到自己付出的爱,终究敌不过无尚皇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是程贤章著名获奖作品,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将笔触深入到主人公杨洋的心灵深处,通过他与三位女性的交往与爱,展示了一个特定年代青年人的特定的爱情以及人物因情而爱而发自心灵的火花生活历程。小说的创作颇具客家地方文化特色,本文从小说创作艺术角度进行研究。
  • 暗影之毒液

    暗影之毒液

    这里没有复仇者,没有灭霸,没有无限宝石,只有毒液,我是毒液,你和我都是,我们的名字就叫毒液。
  • 都市鸟人

    都市鸟人

    冯昊,一名普通高中生,在上学路上偶得奇遇。从此,人生发生巨大改变!“妈妈,妈妈!天上有一只好大大的鸟在飞啊!”“傻孩子,那是我们的英雄鸟人!”“哇!好屌的名字哦。”没错,我就是鸟人,带你装逼带你飞!教你如何屌丝逆袭!
  • 另一半中国史

    另一半中国史

    英国有一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也预示着人类的未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历史的最大作用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所说的,“历史之特殊功用在于能使人明白某种政策或政见的成败原因”,“使我们更谨慎、更大胆地面对现实”。历史的作用决定了历史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然而历史也往往最容易被改写,因为“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中国的历史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的,富饶的黄河流域成为华夏族的源头,而生活在这里的黄帝、炎帝成为华夏族共同的祖先,缔造了华夏文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破灭修真之大符仙

    破灭修真之大符仙

    一令聚灵化天地,挥笔符纹凝乾坤。符法一脉如今已经沦落到民间卖艺,可又有谁知,万古以前符师们指尖凝千纹,一念搬重山,挥手填沧海!这天地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为何符道遭此大劫,符气难聚,仙路崩塌?修真为恶,强占他界,吾定以符法之威,杀出一条属于符道登仙的血路!(这是一本颠覆传统仙侠的网文,结合了复苏流和玄幻构架下的庞大世界观,传统的仙侠境界将会在这里统统打破,全新的道家体系彻底踏碎修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