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4300000010

第10章 小鲍庄(9)

可是,有时候,他坐在板凳上,脚泡在脚盆里,吸着烟袋,看着她忙活。看着看着,不由得会看到一个苗苗条条的背影,一条大辫子在背上跳着,长虫似的。他的心,就会像刀剜似的一疼。他觉得那疯子是有意跳下水,给这个媳妇儿让路的,也是给他让路的。唉,要是找着她的尸体,埋在地头,也好时常看看,捧捧土,拔拔草,心里的难受也好有个地方发落。可她不知躲哪儿去了,连根头毛也找不见了,连把土也不让他捧,草也不让他拔,连个地头也不占他的,连个难受也不给他。是放他过去,也是叫他放她过去。

鲍秉德心里酸酸地难受。可是天一黑,一搂着那娘儿们,话又来了。耳根子隐隐的好像家后秫秫地里有人唱小曲,声音细细的,风吹似的。再凝神一听,又没了。

三十五

鲍仁文熬了几宿,写成了捞渣的报告文学。这回,他发了狠,一连抄了四五六七份,发通知似的发给了好几下处:省里的、地区的、县文化馆的;刊物、报纸、青年报、少年报……

收过了秋,粮食进了屋,囤了起来。过年了,鲍秉德家里的肚子挺得老高,快生了。

庄前庄后连连响着鞭炮,起屋上梁哩!

这一天,大路上来了一辆吉普车,进庄就问鲍仁文家住在哪里,然后就一径找了过来。

鲍仁文正在地里做活,见一辆吉普车老远地来了。车停了,下来两个人,朝他走过来了,是朝他走过来的,踩着刚出头的麦苗。他站直了腰,用手搭起凉棚望着,心里“怦怦”地跳起来了。他看得出这两个人不是乡里人,其中一个甚至不是此地人。他们是来做什么的?太阳照着眼,眼睁不开。那两个人从太阳照眼的地方走来了。

那两个人一步一步走来了。

两个人一步一步走来了。

两人一步一步走到了跟前,问道:

“你是鲍仁文同志吗?”

“是的。”他说,声音有些打颤。

“这是地区《晓星报》的记者老胡同志。”那个像此地人的人指着那个不像此地人的人说,“我是县文化馆的,我姓王。”

老胡同志早已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手。老胡同志戴了副眼镜,嫩相得很,不敢判断他的年龄。城里人的年龄不好说。他热情地摇摇鲍仁文的手,拉他在地头上坐下,好像是他家的地头似的。

他果真是为捞渣的报告文学而来的。他们收到稿子,先是看了一遍,压起来了。后来,过了年,临近三月份了。三月份是礼貌月。领导上要他们好好地抓一个典型,以配合“五讲四美”的宣传。于是他们又想起了这篇报告文学,重新找出来看了一下,传阅了一下,都觉得事迹是可以的。就是,怎么说呢?文章还要润色,并且要更加充实加强捞渣几年如一日照顾五保户这一情节。要知道,如今老人问题,简直是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所以就派老胡同志来和鲍仁文同志合作,一起完成这篇报告文学。事情很紧急,今天,鲍仁文就要跟他们进城去。要力争在三月以前完成,让老胡同志带着稿子回报社发排,三月一日见报。

鲍仁文听他说着这一切,就好像坠入了五重云雾中。“我不是在做梦吧?”他问自己。“我可不是在做梦吧!”他又问自己。他觉着头晕,觉着身子软软的无力,连微笑也微笑不动了。他看着老胡同志那张嫩生生的脸,听不见他在说什么,就好像放电影出了故障,只有人影没有声音似的。老王同志递过烟卷,他糊里糊涂地接过来,居然让老胡同志点的火,连声谢谢也没说。

最后,老胡同志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说:“就这样。”

鲍仁文也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说:“好,就这样了。”

“我们现在就走吧!”

“好,走吧。”鲍仁文跟着说。恍恍惚惚的,不知要走到哪里去。走出麦地,上了吉普车,一股子臭汽油的味,叫他清冷起来:老胡同志是要上捞渣家去瞅瞅,和他父母拉拉。

鲍彦山家里的在烧锅,见来了两个陌生人,有些着慌,忙不迭地站起来。老王同志说:

“这是地区《晓星报》的记者,专来采访你家鲍仁平的事迹,要写文章报道哩!”

他娘还是惶惑。

“这是县上、地区上的干部,来问问你家捞渣的事,要写文章表扬哩!”鲍仁文解释说。

她便懂了,释然了:“屋里坐,屋里坐!”

屋里漆漆黑,一个粮食囤子占了三分之一的地方。老胡似乎有些吃惊地左右看看,没有说话。有人到湖里把鲍彦山喊来了。

“这是鲍仁平的父亲。”鲍仁文介绍。

两人一齐上前,一人握住了一只手,使劲摇着。鲍彦山惶惑地看着他们,好容易把手解脱出来:

“坐,坐吧!”

各就各位坐下以后,老胡同志扶了扶眼镜,低沉地问道:

“鲍仁平是从几岁开始照料五保户鲍五爷的?”

“打小就跟鲍五爷亲呢。会说话就会邀鲍五爷吃饭;会走路,就会去给鲍五爷送煎饼。”

“他为什么会对鲍五爷这么好呢?”

“他俩有缘分。鲍五爷不理人,倔,就理捞渣,和捞渣亲。”

“鲍仁平生前记不记日记?”

“日记?”

“捞渣活着时每天写不写文章?”鲍仁文解释道,无形中他成了翻译。

“自打他上学,每天放过学,割过猪菜,吃过饭,就趴在桌上写作业。写个不停,冬天手冻麻了,还写;夏天,蚊子咬疯了,还写。叫他,捞渣,明天再写吧!他说:明天还有明天的作业哩!”

“他写的东西还在吗?”

“和他的书包一起烧了。”

“烧了?”老胡同志很吃惊。

“此地的风俗:少年鬼,他的东西不兴留家里,统统都烧,烧不了的就埋了,扔了。”鲍仁文解释。

“哦。”老胡同志轻轻地吸了一口气。

“这孩子命苦,没吃过一顿好茶饭。”他大唏嘘起来,眼泪啪啪地落在了地上。他咳了一声,吐了两口痰,用脚搓搓,搓去了。

老胡同志不再说话,过了半晌,轻轻地说:“走吧。”

鲍仁文带他们到大柳树下去看看。老胡同志仰起头望望那树梢,想象着当时那鲍五爷是怎么趴在那树上的。又低头看看树干,想象着捞渣又是怎么抱住这树干死的。老胡摸摸那粗糙的树身,不说话。

鲍仁文又带他们到大沟边捞渣的坟上去看了看。坟上长了一些青青的草,在和风里微微摇摆着。一只雪白的小羊羔在啃那嫩草,一个小孩在大沟里洗脚,瞪大眼睛严肃地瞅着他们。

“小孩,过来。有话问你。”老王喊他。

他跑上来,牵起小羊羔,转头就跑了,一边跑一边回头看。

“乡里小孩没见过世面。”鲍仁文代他抱歉道。

老王摇摇头,笑了:“我想问问他,鲍仁平的事。”

老胡一直没说话,站在捞渣的坟前。

坟上的草青青嫩嫩的,随着和风微微摇摆。

三十六

鲍秉德家里的生了,生得毫不费难。人到湖里喊鲍秉德,他忙不迭地往家跑。刚到门口,还没搁下锄子,里面就“嗷”的一声,下地了。是个大胖闺女。

不是小子,鲍秉德也不泄气。闺女小子,他都要,一样的金贵。梦里都做过几回了,有人喊他大。

不过两个月,他家里的又怀上了。乡里来动员计划生育,要他女人去流产,去结扎。他嘴里答应着,第二天就把他家里的送回了娘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一个人从她娘家十里堡走回来,想想要乐,想想要乐。没想到一个人都活到这份上了,眼瞅着没什么指望了。不料,山回路转,又行了。他走到了大沟边上,走过了捞渣的坟。风吹过坟头,青草沙沙地响。他腿一软,蹲下了,他想起了那疯女人。他望着小小的坟,坟下黑黝黝的大沟水,不由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

“没准是捞渣把她给拽走了哩,他见我日子过不下去了,拉我一把哩。”

他又望望坟,坟上的草在月光下发亮。

“都说这孩子懂事。这么小,就这么仁义。”

他看看大沟,水,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这孩子也真奇,仁义得出奇。和鲍五爷的缘分也出奇,这是个小怪孩。”

他抓起一把土,拍在坟头上:

“好孩子,你保佑你七爷生个你这样的好儿子吧!”

他把土拍结实了,又停了一会儿,走了。

庄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响,起屋上梁哩。

大沟对面,树影地里。有两个人,在说话:

“你家收这么多粮食,还不盖屋?”

“我大说先还账哩!这么些年咱家欠队上的账不少,大说,做人要讲个信义,借了账不能不还。”

“那房子,什么时候盖呢?”

“收了麦,卖了粮食,就盖屋。”

“你家咋不去做生意?光死种粮食。也种点别的,上街卖去。”

“我大说了,最要紧的是粮食。有了粮食,什么也不怕了。再说——”

“再说什么?”

“我大说,咱是本分人,不是生意人。”

“做生意怎么啦?”

“那得会坑人,心要狠才管。”

“一街都是做生意的,一街都是狼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

一颗石子扔进了大沟,荡起一个水花,水花一圈一圈地荡开了。

“生气了?”

“生什么气?我是怕为了盖房子,把你饿毁了。我知道你是个大肚汉。”

“满地里青的黄的,什么不能吃?灰灰菜,妈妈菜。”

“吃得你生浮肿病。我大是生浮肿病死的。”

“不能。我娘说是把粮食都卖了,总还要留一点儿。”

“这才对了。”

风吹过树林子,一大沟的水微微荡起波纹,闪闪地亮。

“你在想什么!翠。”

“我想,以后来,我带馍馍给你吃。”

三十七

鲍仁文跟着老胡,在县一招住了三天。说是合作,其实就是鲍仁文提供材料,老胡执笔。写完之后,再让鲍仁文看一遍,看有哪些地方失真,不符合事实的。鲍仁文指出后,老胡就改去。弄了两天,鲍仁文只动了嘴,却没有动笔,心里是很不过瘾的。

而这三天与老胡的接触,却使他打破了一些对记者的神秘感。他没料到记者也是和他一样的人,要吃饭,要睡觉,睡觉还打呼,打得如雷贯耳,害得他两宿没睡踏实。而且他晓得了老胡比他要小三四岁,插过队,然后自学成才,进了报社。他有时请鲍仁文喝酒,喝多了就发牢骚。抱怨自己没有文凭,如何地吃不开。房子挤,工资低,奖金制尚在争取之中,等等,等等。鲍仁文只是不明白,从事这么崇高的事业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俗事的困扰。而有了这许多繁杂俗事的打扰,还怎么能够对人类的灵魂开展工作!

当他从县城往家走的时候,心里充满了一种失落的感觉。不过,等他进了小鲍庄,面对着人们完全改变了的尊敬的目光时,那失落感又消失了,内心渐渐地充实起来。一周以后,《晓星报》上头条登出了文章《鲍山下的小英雄》。他的名字赫然地用铅字印在了题目下边,老胡后边。他对着那报纸,心跳得厉害,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镇定了一会儿,他开始看文章,心跳渐渐缓了下来,正常了。文章里没有一句是他写的。他慢慢地平静下来,又从头看了一遍。这一遍,他发现有几句话一定是出自于他最早的原稿。比如:“死亡面前,他把生留给他人,把死留给了自己。”这句话在原稿上,他记得就有的。当他看到第五六遍的时候,他从字里行间看到了自己的劳动。他确确实实地认可了,这是老胡的文章,也是他鲍仁文的文章。他的文章终于用铅字印出来了,他的名字,终于用铅字印出来了。这铅字,便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他的名字不再是无足轻重的。他的存在像是更加确定,更加切实了。如果说他原本对自己是否存在还有一些怀疑,一些犹豫,一些不敢肯定,那么这会儿,是完完全全放心了。

文化子把这文章念给他大他娘听,不料他大他娘脸上却淡淡的,好像在听一个别人家的故事似的。那些激动人心的话,对他大他娘作用不大似的。文章里的捞渣,离他们像是远了,生分了。只是当文章提到鲍彦山的名字时,鲍彦山抬起头问了一声:

“提我了?”

“提你了,你是捞渣的大嘛!”

“提我干啥,怪没趣儿的。”

“你是捞渣的大嘛!”

他便不再吱声。

文章里还提了许多人,比如组织救人的村长,捞起捞渣的拾来,他们都让文化子或别的读过书的孩子念了好几遍。

这文章激动了许多人的心,有人给鲍庄小学写信,有人给捞渣他大他娘写信,也有人给小鲍庄全体乡亲写信。清明那天鲍庄小学全体师生,来给捞渣扫墓。照此地规矩,在坟头上压了块土坷垃。然后献上一只花圈,用野花野草扎的。五颜六色的,在阳光下,灿烂得很。

过了两个月,收毕麦子。小鲍庄又来了一辆吉普车,下了三个人。一个是县文化馆的老王,一个是个小妞,穿着连衣裙,另一个是个男的,有四十来岁。他们一起步入了鲍彦山的家。这是从省里来的省报记者。省里决定,要大力宣传捞渣。

同类推荐
  •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的随笔作品:《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音乐的叙述》《高潮》《否定》《灵感》《色彩》《字与音》》《重读柴可夫斯基》《消失的意义》《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人类的正当研究便是人》《韩国的眼睛》《灵魂饭》等13篇。
  • 拆得比画得还快

    拆得比画得还快

    刘画家去看了那个院子,这一看非同小可。画了一辈子水粉画的他,自认为从未见过这样古朴而又结构严谨的院子。其中有一幅北宋欧阳修写的《荣乡亭记》还刻在墙上,墙体灰黄有些蛛网,但字迹斑驳掩不住楷体内容。本县的《印月井两千年》文史志书里就收有这篇文章,刘画家前些年读过,是批评本县世风的,自己已耳熟能详。天井,前后小花园虽已颓废,但格局还在。那些木屏、雕窗、画栋虽古旧,因有土漆护着,减慢了岁月的毁损步履。
  •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周作人作品精选集(全集)

    周作人作品精选集(全集)

    周作人的文章属于最耐看的一类,声名远远高于同代的作家,学问力度毫不逊于鲁迅。他将思想家的意绪和艺术家的灵感汇于一身,以小品文的面目出现,叙天下经纬,议红尘旧事,形成了独立的文风。《惶惑的人,寻路的文:周作人杂文精选集》,本书收入周作人《荣光之手》《日本管窥》《在女子学院被囚记》等多篇经典杂文、小品文、杂谈。《花前月下,青丝白发:周作人散文精选集》,本书收入周作人《自己的园地》《苦雨》《乌篷船》等多篇经典散文、随笔,杂谈,篇篇精到。《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周作人译文精选集》,通过民国翻译大家周作人经典译本,重温日本文学、希腊文学的闲雅之美。
  •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本书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
热门推荐
  • 时空枢纽在漫威

    时空枢纽在漫威

    时空枢纽,这个汇聚了无数英雄的地方,当它遇到了钢铁侠甚至是传说中的神呢?我们都是英雄,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对抗来自未知的侵略,我也需要你们的帮助……
  • 道门振兴系统

    道门振兴系统

    佛道之争,自古有之。然佛门大兴,道门衰败。一座破败道观,一位以振兴道门为己任的年轻道士。“无上天尊,这位居士可愿入我道门?”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神医凰妃:邪君,你别过分

    神医凰妃:邪君,你别过分

    她是冷静,睿智,第一将军之女,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挥手间覆雨翻云!爆打白莲花!反手虐渣渣!他是腹黑多疑,深不可测的落难皇子,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却猜不透她的心!他半生筹谋只为一朝登顶,却甘愿为她放弃一切,她半世浮沉不敢轻言爱人,却终究还是丢了自己的心。
  • 古镜奇仙

    古镜奇仙

    平凡少年秦一阳偶得神秘古镜,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自此鱼跃龙门,步步升仙。踏仙门,快意道途;问苍穹,谁主沉浮!笑傲三界,叱咤九天,问鼎大道,逍遥长生。
  • 异界假教师

    异界假教师

    人族边境守卫战中,绝世妖孽王武惨遭封印,是队友的出卖,还是高层的阴谋?不,都不是,而是遇到两只不按套出牌的外界生物,將自己两个封进了王武的气海,从此妖孽是路人。一份特别指派的任务到来,彻底打破了妖孽的路人生活,妖孽的强者之路越走越偏,最终彻底偏向了一条教父的不归路,不,是教师的不归路!
  • 林老板的枪

    林老板的枪

    杨少衡,祖籍河南省林州市。1953年12月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69年上山下乡当知功夫青,1977年起,分剐在乡镇、县、市机关部门工作。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现在福建省文联工作。1979年开始发表小说,已发表小说二百余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相约金色年华》《金瓦》,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危险的旅途》,中短篇小说集《彗星岱尔曼》《西风独步》《红布狮子》《秘书长》等。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本刊曾转栽过他的《亚健康》《尼古丁》。徐启维到任之初领教过林奉成一梭子弹。
  • 在修仙界办报纸和电视台

    在修仙界办报纸和电视台

    昆仑派下院弟子中,一间报社在万众瞩目中宣布创办,《凡人修仙传》的话本轰动修仙界乃至扩散于人间,《红楼梦》的凄美爱情连环画让世人第一次知道漫画这个词,寻找道侣的男女修士相亲广告纷纷在报纸上发布,《三国杀》、《狼人杀》的卡牌桌游游戏走红一时,承担着无形中教化世人,播放电影电视剧的道盟广播电视台收费上线……一切的初始,只不过是穿越还带着系统的周冬雨,想要赚取一点咸鱼值罢了!
  • 真实背后的谎言

    真实背后的谎言

    施大国,一个大家长式的人物。生活于他而言就是一座天平,一边是手足,一边是妻儿。他如同走钢丝一般游走在天平的两端,将天平走成了跷跷板。当天平失去平衡,跷跷板的一端翘起时,他将如何权衡?杨慧和蕾蕾,身为施大国的妻女,被他亲手放置在了天平的一端。当天平变成跷跷板,她们所处的那一端被翘起时,她们又该如何抉择?这是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家族,是血亲也是冤家。众人在亲情与伦理的漩涡中纠缠翻滚,在道德与尊严的悬崖边扭打撕扯。人性的底线到底在哪儿?迷失人心的究竟又是谁?这是故事,也是生活,更是现实……一出家斗戏,一把辛酸泪……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