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4300000011

第11章 小鲍庄(10)

鲍彦山比上回镇定多了,握过手,请客人坐下。然后把捞渣牺牲的前后经过讲了一遍。不免要伤心,掉眼泪。

“鲍仁平生前最尊敬的是哪一位英雄人物?”那女的问道。

鲍彦山有点不大明白,可究竟不好意思叫人再三地解释,便点点头,想了一会儿说:“捞渣对大人孩子都很尊敬的,见了老人总问好:‘吃过了吗?’和小孩儿呢,从不打架磨牙。”

那女的便在笔记本上刷刷地记了一阵,又问:“他这样做,是受了谁的影响呢?”

鲍彦山又想了一会儿:“我和他娘打小就对他说:‘见了人要说话,要招呼,比你年长的人,万不可不理会。比你小的呢,要让着,这才是好孩子。’咱这庄上哩,自古是讲究仁义,一家有事大家帮,方圆几十里都知道。这孩子,就是受了这个影响。”

那女的又在笔记本上唰唰地记了一阵,又抬头问道:“他照顾鲍五爷,是不是学校安排的任务?”

“不是。他就是对鲍五爷好,他俩有缘分呢!说实在的,鲍五爷也对他好,两好才能合一好呢!”鲍彦山说。

那男的开口了:“鲍仁平生前用过的书包,能让我们看看吗?”

“全烧了。”鲍彦山说,“此地的规矩,少年鬼的东西不留家,统统烧的烧,埋的埋。”

“他有没有照片呢?”他又问道。

“没有,他没照过照片。”

“哦。”那男的好像吸了一口气。

“这孩子命苦,没吃过一餐好茶饭。”鲍彦山眼圈又红了,指指屋里的粮食囤,“能吃饱了,他又不在了。”他哽咽起来,再也说不下去。

“我们再去找拾来同志谈谈。”他们站起身来,告辞了。

鲍彦山站在门口,目送他们走去,心里凄然地想:捞渣这孩子,活着虽不咋的,可死了,有这么些人来问他,也算是有了福分。心下不觉安慰了一些。

他倚着门站着,好像听见一阵货郎鼓的响:“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展目望望,前边村道上,走着一个挑货郎挑的老头。

三十八

拾来正烧锅。见有省里的干部来找,二婶便推起拾来,自己烧了。拾来就吸着烟,和省里的干部说话。

“那天,是你下水去捞上了鲍仁平,是吗?”那男的问。

“大家都下水了,有的捞上来烂鞋壳子,有的捞上来烂棉花套子。最后,我才把捞渣捞上来。”拾来诚实地说。

“你是怎么摸到他的呢?”那男的问。

“我闭着眼一个猛子扎下去。”他正说着,二婶端来了几碗茶,一人一碗,也给拾来端了一碗,拾来赶紧去接。

二婶让开了,放在案板上:“别烫着了。”

拾来感激地看了她一眼,接着说:“我一个猛子扎下去,手碰到了大柳树,我扶着树干沿着树身摸下去,碰到了一只小手。我的气已经吐完了,浮上来吸了一口,再扎下去,就把他拖上来了。拖不动,他手抱着树,抱得死紧。”

“哦。”那男的吐了一口气,那女的不停地往本子上记。

“他是为鲍五爷死的。”拾来说。

那两人很感动地看看拾来,尤其是那小妞,眼睛里水汪汪,亮晶晶,像是要哭了。拾来被她看得脸上有点发热,低下了头。

“我们再到村长那儿去。是他组织救人的,是吗?”那男的问拾来。

“是他,一听说少了人,立马带我们下山了。”

“他家住在哪里?”

“他家就住在村东,高台子上,有一排……”

“孩他大,你陪二位同志跑一趟不完了。”二婶发话了。

拾来看看二婶,二婶也正看他。他便站起身陪他们去。

不久,省报上登了一大块文章,题目是《幼苗新风——记舍己为人小英雄鲍仁平》。文章写得很长,很详细,还配了一幅画。大家传着看下来,都说很像捞渣的。文章里提到了拾来,并且进行了一番描写,说他淳朴憨厚,身体强壮,几次下水,终于救上了鲍仁平,可是鲍仁平已经在他怀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还把拾来和二婶的事提了一下,说他不嫌二婶穷,把二婶的孩子当自己孩子待。这是作为英雄成长的背景来写的。甚至也提到老革命鲍彦荣,介绍了一番他的光荣历史。说,小英雄从小生长在这么一个地方,前辈们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无疑对他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这一段,鲍彦荣找人念了一遍,琢磨了好久,不由唤起了他早已沉睡的荣誉感。有那么一二天,他寻着鲍仁文,想和他拉拉。可是鲍仁文已经不得闲了,他正在抓紧写一个更长、更富有文学性的作品,他决定写一本小英雄的传记。

文章发表后不久,便有邻庄、邻乡,甚至邻县的小学生,排着队,抬着花圈,来到捞渣的墓上,过队日,凭吊小英雄,向小英雄宣誓。各色各样的花圈盖住了坟上的青青草,渐渐地,堆得高了,把小小的坟也盖住了。远远望过去,只看见一个花包子,像绿海上的一个花岛似的,被太阳照出了五光十色。

这时,省里出版社来了一个作家和一个编辑,为了编辑出版一本《小英雄的故事》。

鲍仁文终于这么贴近地看见了一位作家。

作家是个小矮个子,瘦瘦的,四十岁上下的年纪,抽烟抽得厉害。好像有着极严重的气管炎,坐在那里不说话,也听到他喉咙里咕噜咕噜地响。他看了鲍仁文写的草稿,决定和鲍仁文一起来搞这本《小英雄的故事》。在这“传记”的基础上搞,这“传记”确实收集了小英雄的大量生平材料。他们一起对小英雄的亲人进行了反复采访,然后,又去找拾来。

拾来不在,二婶在。鲍仁文就向作家介绍:“这是拾来家里的。”

“拾来家里的,你上湖里去喊一下拾来吧!”鲍仁文对她说。

拾来家里的便去了。

鲍仁文对作家说:“此地叫妻子都叫‘家里的’。我这么叫给你听,是好让你知道此地的风俗习惯。”作家笑笑。

拾来回到家,先和作家们招呼,然后对家里的吆喝一声:“烧茶!”

于是,家里的便去灶前蹲下,引火烧锅。

拾来便向作家们叙述他捞小英雄的过程:“我一个猛子扎下去,没有。再一个猛子扎下去,也没有。后来,我想,鲍五爷趴在大柳树上,捞渣准保不能离大柳树远。就挨着树又扎下去,手摸着了树。这是庄东头的树,咱们小鲍庄最高的树。那回,水淹得只剩树梢了。你想,还能有别的了吗?”

作家点头,往本子上记。

“我扶着树干,沿着这树干摸下去,碰到了一只小手,冰凉……”他讲述着,渐渐被自己的叙述感动,声音也昂扬起来。这时,二婶端上茶来了。

如今,二婶要敬着拾来三分了,庄上人都要敬着拾来三分了。拾来自己都觉得不同于往日了,走路腰也直溜了一些,步子迈得很大,开始和大伙儿打拢了。

“拾来,今晌午,作家在你家吃晌饭了?”有人找拾来拉呱儿。

“没有。他们上乡里去吃了。”

“你咋不留作家吃呢?”

“留啦。他们才客气。城里人才客气。”拾来说。

“拾来,你咋不回老家瞅瞅?”

“太远了,不回了。”

“老家还有人吗?”

“就我一人哩。”拾来声音放低了,有些伤感。

过几天,有人给拾来捎了个话:庄口走过一个老货郎,见鲍庄的人就打听拾来,问他成亲过后好不好?有没有娃娃?鲍庄人对他还说得过去吗?那人一一回答了他。临了,那老货郎让他捎信给拾来,他大姑在北边过得不错,有吃有穿的。问他:“不去看看拾来吗?”老头犹犹豫豫地说:“不了。”

这天夜里,拾来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只货郎鼓,老在耳边响:“叮咚,叮咚,叮咚!”

三十九

这天,县上来了一部吉普车,车子停在鲍彦山家门口。车上走下县委书记,一把握住鲍彦山的手,告诉他:“鲍仁平被省团委评为少年英雄了,光荣啊!”

鲍彦山愣愣着,枯树根似的手被县委书记温暖柔软的手包裹着。他不明白,少年英雄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明白被县委书记这般器重是不可多得的。心中激动,一时上什么也说不出来。

县委书记搀着英雄父亲,走进英雄的家,沉默了,半天才说出一句话:“苦了你们。”

“现在不苦了,粮食有了。”鲍彦山指指粮食囤子,“就是捞渣他,不在了。”

“粮食够吃吗?”县委书记摸摸粮食囤。

鲍彦山家里的忽然插了进来:“咱们商议着把粮食卖了,盖房子哩。”

县委书记抬起头,环顾着黑洞洞的房屋,说:“这房子不能住了。”

“没有房子,大孩子二十七了,还说不上媳妇儿。”她抹了一把眼泪。

县委书记望着黑洞洞的房子,说了一句:“粮食万万不能卖。”然后紧紧地握了一下鲍彦山的手,走了。

第二天,村长来告诉鲍彦山,县里批给了他家木材、水泥、砖瓦,给他家盖房子呢。

又过了几天,村长告诉鲍彦山,乡里农机厂派给建设子一个名额,让他转吃商品粮了。

正是捞渣死了一周年,县里决定:迁坟。

县里的小学抬着花圈来了,乡里的小学抬着花圈来了,鲍庄的小学抬着花圈来了。

捞渣的棺材从大沟边起出来,迁到了小鲍庄的正中——场上。填了十几步台阶,砌了一个又高又大的墓,垒上砖,水泥抹上缝,竖起一块高高的石碑,碑上写着:

永垂不朽

现在,鲍庄最高的不再是庄东的大柳树,而是这块碑了。碑,矗立着,后面是青幽幽的鲍山。

队鼓敲起来了,队号吹得嘹亮,县委书记讲了话,献上了第一只花圈……

鲍彦山和他家里的痴愣愣地坐着,想哭又不敢哭。事先,不少人交代过他们:“这场合,再哭就不大好了。”

捞渣的墓迁到小鲍庄正中来了,又大又高,像一座房子。砖砌的,水泥抹了缝,再不会长出杂草来了,也不会有羊羔子来啃草吃了。

四十

鲍彦山家的新屋上梁了,封顶了。开了大大的窗,粉白墙,洋灰地,敞敞亮亮的四大间屋。

建设子在农机厂上班了。上门提亲的不断,现在轮到他挑人家了。

建设子结婚的那天,小翠子回来了。她进门就在她大她娘脚边跪下,磕了一个响头。不等她大她娘返过神来,爬起来拿了扁担水桶就去挑水,一趟一趟,把两口大缸都挑满了,满得溢到缸沿上了,还挑。文化子叫她别挑了,她还往井沿上跑,文化子去撵她,撵到井沿上。她正把桶放了下去,文化子夺桶,桶落到了井里,两人便趴在井沿上钩桶。

“笨死了!”小翠说他。

“怎么怪我?”文化子很委屈。

“就怪你,就怪你!”小翠对他撒野。

“怪我什么呢?”文化子越发的委屈。

“怪你不是老大是老二。”

“是老大咋了?是老二又咋了?”

“要是老大,我生成是……用得着费这么大周折?”小翠眼圈红了。

文化子眼圈也红了。

两人眼泪都落了下来,啪啪地落在井里,井里横漂着一只桶。

村里开路,把原先的村路拓宽,压平,铺石子。来的人和车一日比一日多,没条路不方便。开路,要开掉拾来家一垅菜地,拾来和他家里的,爽爽快快地答应了,连赔偿也不愿收。拾来说:“我要收了这钱,我的人,就没了。”

县里要在捞渣墓后盖纪念馆,收集遗物时犯了难。小英雄生前用过的穿过的,所有的东西都烧了。后来二小子发现,他家茅房泥墙上,有着捞渣写的字,写的是自己的名字——鲍仁平。

问他,确实是小英雄写的吧?他说:

“没错。那天,我和捞渣一起拉屎,各人写各人的名字玩哩!”

当然,边上还有二小子写的字:鲍兆和。

可那泥墙一碰就烂,起不了。只能放那儿了。

尾声

捞渣的墓,高高地坐落在小鲍庄的中央,台阶儿干干净净的。不用村长安排,自然有人去扫。他大、他娘、他哥、他嫂自然不必说了。还有鲍仁文、鲍秉德、拾来,也隔三隔五地去扫。只是要求村长买一把公用的扫帚,用自家扫地的扫帚扫坟头,总不大吉利。

太阳照在那碑上,白生生的,耀眼得很。

碑后面是一片新起的瓦房,青砖到顶,瓦房后面是鲍山,青幽幽的,蒙在雾里似的,像是很远,又像是很近。

还是尾声

鲍秉义拉着坠子,曲儿唱到了终了:

有二字添一竖念千字,

秦甘罗十二岁做了宰相。

有一字添一竖带一钩念丁字,

丁郎又刻苦孝敬他的娘。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珍珠倒卷帘那么一小段。

鲍彦荣听着,像是走了神,像是想起了什么。他想着自个儿的那些好样儿的年月:班长死了,他吼了一声:“跟我来!”打得只剩两个半人了。那个只剩半拉胳膊半拉腿的战友,现如今也不知在了哪里。

床板上还抱着腿坐了一个人,一个老头,罗锅腰,一脸皱皮,是打很远的北边来的一个老货郎,在这里借宿。他坐在墙角里,听着古,两只眼却盯着坐在门槛上的拾来。

拾来觉出有人看他,朝墙角里瞅瞅,看见了一双老眼。他瞅了一眼,又瞅了一眼,心下奇怪,觉着有点熟。再瞅了一眼,就挪不开了。两双眼睛远远地对视着。

一把坠子吱吱嘎嘎地拉着。

1984年11月17日 徐州

1984年12月30日 北京

同类推荐
  • 背影

    背影

    文中,作者对父爱节制又沉郁的书写,至真至爱至美,让它成为反刍率最高的经典散文名作之一,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反复去品读、去体会。本书不仅收录了代表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背影》、《绿》、《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里的文明》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收录了其在欧洲、伦敦的旅行游记散文以及日常随笔等。这些文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程浩的文字集。“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程浩去世后,他的母亲整理了他的文稿,共计44万字;除了散杂文,还有小说、日记、诗歌,甚至,还有给优米网的求职信和给作家七堇年的信。这些文字,都写自程浩去逝前的两三年的时间。而此时的程浩,体重不到30公斤,身体严重变形,每一个字都是他一下一下点出来的。他对命运的包容,对生命的反刍,让人无不为之震动。东东枪说,和他相比,我们大多数人活得都太轻薄了。
  • 百年望云

    百年望云

    今年九月,深秋的季节,是一个画家的百年诞辰。回望一个世纪的中国画发展史,我们就会看到一个赫然的名字:赵望云。他以一个勇猛精进的开拓者形象,被铭记在现代中国画革新运动的长河之中。那时候,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受到新美术运动的冲击,最初在宣纸上描绘农民的是二十一岁的赵望云。他的成名作“农村写生”,开始了中国画走向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的广阔道路。也是他,最早以大西北风物为题材,传统技法与现实笔墨相融合,形成一种苍茫质朴的画风,影响了中国画的审美倾向。
  • 文学遐思录

    文学遐思录

    《文学遐思录》是一部关于作家和作家的创作的随笔。从多个角度看待名人作家的写作背景、创作历程。例如托尔斯泰、爱默生、海明威等。本书作者翻阅了大量资料,如实解析了这些作家的经典的作品,并且节选经典作品的经典部分进行评论。
  • 苏轼文集1

    苏轼文集1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热门推荐
  • 末日遗都

    末日遗都

    活着?可是什么才是活着?有人名流千古是活着,有人遗臭万年也是活着?
  • 魔王寻妻之逆天召唤师

    魔王寻妻之逆天召唤师

    1.身化贼人盗核晶,坠崖化身异界兵。自信修得傀儡术,谁知别人早接触。赔了夫人又折兵,丢了身来失了心。以为往生情意切,灾难降临异界灭。2.孤魂游荡六余载,离娃尺度不超百。原觉残魂无依附,重获新生天眷顾。所向披靡卷风云,南柯一梦失双明。灵阵造就复光明,遍头华发皆为情。3.付赠片段,彷徨月,碧家殇,遍地尸身堆满仓。夜未央,泪断肠,碧女悲戚跪身旁。寂寞魂,心悲凉,何缘何故起萧蔷。噩梦夜,清颜霜,梦醒是否归心欢?
  • 街角的奇迹

    街角的奇迹

    本书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关于爱情和希望的故事:肯尼迪·欧戴德在肯尼亚的贫民窟基贝拉长大。十六岁时,无家可归、满心绝望的他得到了一本马丁·路德·金的演讲集。受到这本书的激励,他花二十分钱买了一个足球,发起了青年组织SHOFCO,决心把希望带给基贝拉的同胞。几年后,美国卫斯理大学的学生杰茜卡·波斯纳去SHOFCO做志愿者,她不顾肯尼迪的惊疑和拒绝,搬进了他的小屋,要跟基贝拉的人民同甘共苦。在零距离的相处中,他们相爱了。得到基贝拉居民以及社会各界名人的鼎力支持,他们在基贝拉创造出了一片小小的乐土,超过七万六千人不再担心缺水、疾病,并得到创业项目的资助,开启了崭新的生活。杰茜卡和肯尼迪在各个社区都发起了变革,致力于把同样的决心和热情带进更多的贫民窟。
  • 高冷王爷:腹黑痞子妃

    高冷王爷:腹黑痞子妃

    她说: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他说:三千弱水只取一瓢---------------------她说“三千佳丽,怎么会独取一瓢。”“王爷,王妃说三千佳丽太多,您怎么会只取一瓢呢?”王爷一笑“遣散了吧”她说“我想做个无忧无虑的人”“王爷,王妃说她想要无忧无虑的活着”王爷一笑“我陪她”她说“我想要在皇宫里吃烤鱼,特别是那池子里的锦鲤”“王爷,王妃说她想在皇宫吃锦鲤”王爷一笑“去把皇宫给端了”“不好了,王爷”“怎么了”“王妃被红千阁阁主给抢跑了”“什么,给我把整个红千阁给端了”这是高冷王爷和痞子妃的故事。
  • 我被他套路了好多年

    我被他套路了好多年

    【国家欠我一个男朋友系列】洛微微发誓,她这辈子走过最长的路是韩卓言的……套、路!!欢脱日常文,简介无能,请直接跳坑(坑里见
  • 魔法师拉斐尔传

    魔法师拉斐尔传

    天使颂歌之年秩序开始崩乱,规则发生改变。这是混乱之始是危险与机遇共存的年代,是英雄迸出的年代,即便神祗也会沦落,蝼蚁也可翻身封神!骚年,你是否愿意拿起你身旁的武器随我一战?(YES/NO)(好吧,我想要注册的名字每次都被提前注册了。我把名字改了又改,实在都不怎么喜欢。索性简单点,好记点。)(本人有过一本百万字完本小说冥书,人品保障,放心入坑。绝对坑品!不过依旧粉嫩新人不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作者比较慢热,挖坑多。嗯,就这样。)
  • 我是当朝驸马爷

    我是当朝驸马爷

    老天啊,为什么我过得这么苦啊?有没有富婆介绍一个给我,让我少奋斗二十年?某星君悠悠地说道:“富婆没有,公主倒是有一个,你要吗?”要啊,我要啊!于是,悲了个催的赵惇,就被送到了大齐,当起了潇洒无比的驸马爷
  • 没钱就再见

    没钱就再见

    夕阳,晚霞。火红叶子的树下,一位倾国倾城的女子开口道:“依照约定,我找到你了。”她的对面,一位懒洋洋的男子接过她手中的佩玉,打了个哈欠问道:“有钱吗?”虽长着倾国倾城的脸孔,但女子此时一身衣着破烂,沾满了灰尘,所以男子不能不先问一句。女子脸红起来道:“不是说持玉佩找到你了就可以?”男子“喔”了一声,右手一抖,其两指夹住的玉佩瞬间化成灰,消散在晚风中。“玉佩没了,所以有钱吗?”“没...没...没有。”“一个钱都没有?”“没...真...真的...没...有。”“再见。”晚风之中,男子懒洋洋道了一句再见,便真的转身离开,看也不看一脸呆滞的女子,似乎她的容貌完全比不上一点钱。
  • 极品嚣张妃

    极品嚣张妃

    晕晕乎乎的穿越啦!没有金手指,没有奇遇,只是穿越成了尚书大人的女儿,沐华。而且,穿越的地方宫中,也不是什么仙境,而是在花轿里,成婚的路上,成婚的对象是当朝的九皇子!悲催的是,沐华被九皇子退婚、被刺杀,被狠心又好面子的爹爹送到山庄外,于是收服山贼、逆袭九皇子,最终成为极品嚣张王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智慧课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智慧课

    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到舞台上璀璨夺目的舞者,到美容美发行业的老板,再到巨海教育集团的金牌讲师,三次的人生转折,三次的选择与放弃,秦以金都在涅槃中华丽绽放,世事如棋,需要选择和放弃的太多,而人生的苦楚,正源于不会正确选择,不懂勇敢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