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2700000001

第1章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序言——陶立璠

2012年的早春季节,亚军将她的新著《回族民间文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给我并邀我作序,我愉快地答应了。这不仅因为她曾是我的学生,攻读过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生课程,获得硕士学位,更因为她毕业之后回到宁夏,几经辗转终于到了宁夏大学,从事回族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回族民间文学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终于形成独立的民间文艺学学科。这一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和作家文学研究相对的,它所研究的对象,曾被认为是“下里巴人”的创作。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或“口承文学”、“口头传承”。这种民间的口头创作以往总认为是不识字的人群或农民的创作。其实不然,精英阶层中也有大量的口头文学创作。大凡只要是民间的、口头的创作,无论精英人物还是下里巴人,他们的此类创作都应归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历代文人的野史笔记小说中,记载了不少这样的作品。这种口头创作被文人记录下来,变成文本,成为历史学家和民间文学研究者喜闻乐见的资料。

按照现在学术界的观点,民间文学属于非物质文化范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作了明确的定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如果将民间文学视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那么它所表现的许多特点,是和《公约》的定义完全吻合的。即首先民间文学的创作者属于社区、群体和个人,它的传承人无疑是这种文化的创造者和持有者;其次,民间文学是在社会实践中,传承人通过口头创作,表达观念,传授知识和技能;其三,这种非物质文化世代相传、不断再创造,得到传承社区和群体的认同并表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如此看来,以往对民间文学创作者的理解,局限在不识字的群体和个人,影响了研究视野的扩展。实际上,民间文学的创作是不分阶级和阶层的,它是社区、群体和个人的口头创作和传承。

以非物质文化形态表现的民间文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和评审中,将民间文学放在首位,正是强调民间文学的非物质文化属性。因为在其他的类别中,比如民间手工艺、戏剧、舞蹈、民俗等,具体到每一种工艺、民俗活动,都有相应的解释性民间传说。可以说民间文学创作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那些源流解释性故事更是如此。

中国的民间文学研究,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曾出现过它的研究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出版了许多以汉族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同时还关注到民间文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如在全国许多高等院校文科恢复民间文学教学,建立硕士、博士学位培养体系。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大量收集、整理、出版,不仅给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带来新鲜资料,而且极大的丰富和扩展了民间文学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表明,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中的少数民族神话、史诗和长篇叙事诗、抒情诗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空白,而且给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带来勃勃生机。无论是神话学、史诗学(如玛纳斯学、格萨尔学、江格尔学等)和长诗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成为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领域。

尽管如此,我们也看到,新时期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并不平衡,许多民族的民间文学研究还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回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就是如此。近几年来许多学者感叹,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民俗学恢复和发展以来,民间文学的研究似乎走入了低谷,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民间文学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对象,另一方面却出现研究的缺失。面对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怠慢研究、何来保护?正当此时,《导论》的出版非常适时,它给沉寂的民间文学研究带来一缕清风。这部《导论》是一部族别民间文学的研究著作,以回族民间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回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是一个特殊的族群。大分散、小聚居,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回族民间文学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分丰富多彩,但它像散落的珍珠,遍布祖国大地。要想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捡拾起来,穿成光彩夺目的项链,谈何容易。而这恰恰是《导论》完成的首要任务。由此可见作者的视野不仅在宁夏,而是关照了全国各地的回族民间文学。这是《导论》最大的特点;其次,在理论框架上,打破了以往《民间文学概论》的写法,将回族民间文学的知识、理论与当前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系来。正如作者所说,“回族民间文学与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人的手心与手背的关系,缺少了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载体,回族民间文学也就不存在了,而缺少了回族民间文学,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缺少了阐释说明其功能的工具”。尽管到目前为止,回族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作品进入国家级名录还是空白,但只要手心连着手背,总会进入国家名录体系;其三,《导论》在方法论上的突破。回族民间文学研究离不开本体论、题材论,但是《导论》在具体作品分析上,引入世界民间故事分类体系和理论,用“AT”分类法和普洛普分类,对回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的类型做了探讨,体现出田野作业和实证研究的特点。特别是对神话和传说所作的类型分析很有新意,是前人尚未尝试过的。

改革开放以来,回族文学包括民间文学的研究虽有起色,曾经有《中国回族文学史》一类的著作出现,但大都是以回族作家文学研究为主,民间文学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导论》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即将出版之际,写了如上的话,表达一种欣喜之情。是为序。

陶立璠壬辰岁初夏于北京寓所

同类推荐
  • 史记·本纪(精粹)

    史记·本纪(精粹)

    开纪传体体例之先河,堪为正史的典范。《史记》是中国开创纪传体体例之先河的史学著作,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完美典范。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不仅是一部光耀千古的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垂留史册的文学巨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司马迁也因此被后世尊为“史迁”“史圣”。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 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俄语传统句法理论发展变化的比较分析

    俄语传统句法理论发展变化的比较分析

    俄罗斯(前苏联)科学院于20世纪先后出版了3部语法,第一部是1952—1954年由著名语言学家维诺格拉多夫主编的《俄语语法》,第二部(1970)、第三部(1980)均由著名语言学家什维多娃主编。论文力求通过对这三部语法(1952—1954、1970、1980)的句法学部分的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清晰地折射出20世纪俄语标准语法思想发展与变化的轨迹和脉络,藉以本文尝试对此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热门推荐
  • 人生三绝:我想,我做,我成功

    人生三绝:我想,我做,我成功

    孤独的夜行者常常听到身后的落叶上有沙沙的脚步声。这当然是一种错觉,因为威胁始终来自前方。他不过是成功地说服了自己去观察退路。其实,一只眼睛就够用了,第二只眼睛是让你确信所有事物都有深度。十年和一百年不同,一百年和千年万年是相同的。生命是一把尺子,可被丈量的是生活,其余是永恒。警惕你的幸福,唯有它能摧毁你。品格不是由你已经占有的东西决定的,恰恰是由你匮乏的那些东西塑造的。
  • 一舞倾人城

    一舞倾人城

    她,只因身上存有对前世的记忆,从小就远离繁华被送入清静的寺庙。原以为20岁过后便可以回归幸福,却不料被阴错阳差的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还莫名的绞入仇恨和争夺帝位的阴谋之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虚无古剑

    虚无古剑

    虚幻于现实,到底是什么,宇宙广阔未知,仙是否存在,魔是否真的出现过,地球流传的神话是否是真的,雪亦一平凡少年是否会如小说世界里描写的爱恨情仇,杀天灭神,最后独尊天地,一切未知,在未知的世界里,你是否出现过,一切都是未知,冒险将开始他的旅程该如何?神话时代,天界战神易水寒自愿堕入无比轮回,转世经历人世间,爱恨情仇,当他转世之身,雪亦从新拿起虚无古剑,闯荡三界是有会遇到何种牛鬼蛇神,他有该如何面对。
  •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朱生豪情书精选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朱生豪情书精选

    1932年秋,朱生豪在之江大学与宋清如因“诗”相识,随后因志趣相投,便相知相许。1933年,朱生豪毕业后到上海工作,两人便两地分隔,开始近十年的苦恋之旅,以书信交流情感,倾诉相思。在信中,朱生豪无话不谈,畅聊人生、倾诉思念之情、切磋诗词、交流喜怒哀乐、相互鼓励、翻译莎剧……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对宋清如无限的思念和爱慕。朱生豪的书信,绝对适合在阴冷的冬日夜晚,暖心暖肺而又更坚定心之所向,是情人更是益友,被感动到触及灵魂,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本书精选了朱先生的188封情书,这些情书无不展示了他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立体的栩栩如生的朱生豪,这或许是他的同学、友人都不曾认识到的,因他在旁人面前不爱开口,所有的幽默、聪敏与遐思,只对他亲爱的“好友”宋清如讲。
  • 激光:神奇的光束

    激光:神奇的光束

    本书是一本介绍激光的科普读物,着重介绍了激光在自然科学研究、军事、工业、医疗、环保等学科以及技术领域和文化娱乐活动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本书运用心理学理论,悉心对读者进行心理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养成习惯,掌 控环境,激发潜能;帮助读者修炼心灵,摆脱束 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
  • 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倾情作序推荐。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妈妈,才会教出懂得自尊的孩子;妈妈爱读书,孩子才能爱学习;妈妈善待自己,孩子才会善待生命;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与人相处自如的心态来自妈妈;妈妈的风度,将会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 逆天归来:重生异能女王

    逆天归来:重生异能女王

    一场以命相搏的复仇路上,被送到精神病院的云邈儿意外重生到十年前。重生前被人陷害一无所有,今世她将重新来过。窥生死,控言行,能瞬移,守亲友,为自由,她翻手之间风云再起,却有人挡在她成神路前,布着千年棋局令她臣服。顺者昌逆者亡,是为棋子还是脱颖而出?“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无名少女强势崛起,带异能军团逆天而战!势力倒戈,乱世重现,三界纷争,因她而起……
  • 管人的艺术

    管人的艺术

    只有善于思考,掌握好管人方略,才能激励出每个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创造出卓越不凡的业绩,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每个下属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本书融实用的管理方法、高效的管理技巧和通俗的语言于一体,生动地剖析了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解决之道,让你能活学活用,在这些方法的帮助下蛔鱼得水、纵横商海,将管人简单、轻松、有效地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