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0100000001

第1章 杂食者的两难(1)

推荐序 饭桌的宽度

无论饭桌是圆是方,是大是小,面对饭桌上的食物是每个人的日常,却又肯定超出了食物本身。拿中国的饭局文化举例,从古至今,这哪是一桌子的菜,这明明就是一桌子的人情世故,你来我往。房内人话天下事,由眼前美食引发心中感悟,一顿饭下来,吃没吃饱没关系,重要的是食者的关系。这还不够,如果我们将目光再放久远一些:现代社会中的食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速食、慢食、各种吃的革命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在错综复杂的食品产业链中,我们是如何被欺骗,被抛弃,被迫反抗?

迈克尔·波伦让我们看到了一张浩瀚的桌面,这个饭桌的桌面从食物延伸到世界连锁企业、政治体制、历史习俗等更为广阔的维度,将几个人的饭桌扩大为整个人类的语境,从社会学、哲学的诸多角度让我们明白:从“吃”出发,我们能够看到的画面竟如此丰富。这位叱咤食评界多年的老江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恢弘的画卷:食品健康安全、社会权力结构、资本主义中的各类关系……顶级吃货吃饭的嘴了得,说话的嘴更了得。

近来,我参加的饭局比吃的饭多。面对各式各样的美食,桌上人常常几句“好吃”敷衍带过。依我看,不认真吃是小事,不认真看待吃则是大事。因此,“今天去哪儿吃,吃什么”一定是一个哲学问题,我没有开玩笑。

知名媒体人、畅销书作家 韩国辉

引言 全国性饮食失调

我们正餐该吃什么?

这本书很厚,但想回答的问题很简单:“正餐该吃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也想探讨一下,这个简单的问题现在为何会变得那么复杂。在目前美国的饮食文化中,以往的本土智慧已逐渐消失,转而浮现的是困惑与焦虑。“吃什么”这样的基本问题,居然也需仰赖许多专家来帮助。我们需借助专业记者的调查,为我们说明食物是从哪儿来,还需要营养师帮我们决定晚餐的菜单。情况怎么会变成这样?

在2002年秋天,这种情况已经荒谬到了让我无法漠视的地步。人类古老而珍贵的一种主食,竟突然从美国餐桌上消失——我指的是面包。美国人几乎在一夕之间改变了饮食方式。1977年,卡特当政的时代,国会公布了新的“饮食目标”,警告爱吃牛肉的美国人远离红肉,之后美国就进入“畏惧脂肪”的时代,我们迄今也一直谨遵这些方针。而现在,全民畏惧的对象改为碳水化合物,此症状如同痉挛发作,席卷全国。

为何会有如此巨变?似乎是缘自一股媒体风暴,由各种饮食书籍、科学研究以及一篇适时发表的杂志文章共同掀起。许多饮食类新书深受罗伯特·阿特金斯(Robert C.Atkins)这位声名狼藉的医师影响,带给美国大众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只要远离面包与面食,不管吃再多肉都能减轻体重。许多新流行病学研究也一致支持这种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式,并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人奉为圭臬的饮食方针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脂肪使人肥胖”这种官方说法并不正确,会让人发胖的,反而是大家为了维持苗条身材而摄取的碳水化合物。2002年夏天,《纽约时报杂志》针对这些研究,刊出封面故事“如果脂肪并不会让你发胖?”,更让饮食内容的方向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受到这股新营养智慧的影响,几个月内,超级市场货架上的商品重新陈列,餐厅的菜单也改了。牛排的罪名被洗清,而面包与面食这两种无可非议的优良食物则名声扫地;数十家烘焙坊与面粉厂接连倒闭,受到糟蹋的好食物更是不可胜数。

饮食习惯出现如此激烈的改变,正是“全国性饮食失调”的病征。一种文化若有根深蒂固的饮食传统,不但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无须劳驾国会来说明国家的“饮食方针”;甚至不需要每隔几年就发动一次政治战争,只为了制定出“营养金字塔”这种官方的详细饮食设计方案。具有稳固饮食文化的国民,也不会每到一月就掏出大把钞票来购买写满谎言或常识的饮食类书籍;他们对食物的好恶不会如钟摆般摆荡,也不会因为每隔几年新发现一种营养素,就把某项食物奉为仙丹或是打成妖魔。这样的社会,不会把蛋白质棒和食品补充剂与正餐弄混,也不会无法区分早餐谷片和药物;更不会每五餐就有一餐是在车上解决,或是以快餐来喂饱美国三分之一的孩子。在这种社会中,人们也不会这么胖。

拥有稳固饮食文化的社会,倘若发现意大利或法国等其他国家,是以饮食乐趣与传统这样古老奇异而非科学的准则来决定正餐内容,也不会觉得惊讶。这些民族吃下的食物这么“不健康”,但你瞧瞧,他们竟比美国人更健康且更快乐!面对此情此景,美国人觉得意外,把这叫作“法国悖论”(French paradox):这些人怎能吃下鹅肝、高脂奶酪等显然有毒的食物,却比美国人更苗条、更健康?然而,我却觉得把这称为“美国悖论”似乎还比较合理:这群着迷于饮食健康概念的人,却非常不健康。

在某种程度上,“正餐要吃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杂食动物。毕竟自然界的东西你几乎都可以吃,因此决定要吃什么,当然会引起焦虑,特别是有些食物很可能会致病甚至致命。这是“杂食者的两难”,卢梭与法国作家布理勒特–萨瓦林(Brillat-Savarin)老早就指出这一点,而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保罗·罗津(Paul Rozin)则在三十多年前提出这一名词。我借用这个词作为本书标题,因为杂食者的两难可鲜明描绘出我们目前在食物方面的困境。

1976年,罗津在《鼠类、人类与其他动物对于食物的选择》一文中,以只吃特定食物的动物对比出杂食者的生存状况。对于后者,正餐问题再简单不过:树袋熊不担心该吃什么,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闻起来、吃起来像桉树叶,那就是它的正餐。树袋熊的饮食喜好已经烙印在基因里,但是人类和啮齿类这样的杂食动物,面对的是自然界中那么多或许可以吃的东西,所以得耗费许多脑容量与时间去厘清哪些食物是安全的。我们靠着与生俱来的认知力与记忆力,让自己避开有毒食物(这是上星期害我生病的蘑菇吗?)而选择有营养的植物(红色的浆果比较甜美多汁)。我们的味蕾也帮助我们追寻甜味(这代表了自然界中碳水化合物的能量)、避开苦味(那是植物中有毒生物碱的味道)。出自本能的呕吐反应让我们远离腐肉之类可能致病的东西。许多人类学家坚信,人类会演化出如此大而精密的脑,就是为了解决杂食者的两难问题。

什么都能吃是一项天大的恩惠,但挑战也不少。好处是人类可以成功在地球上所有陆地环境中生存,而且吃的种类多,得到的乐趣也多。然而过多选择也会造成压力,甚至导致我们对食物产生二元论的观点,亦即好食物和坏食物。

区分食物非常重要,一只老鼠多少得靠自己区别哪些食物是有营养的、哪些是有毒的,然后牢记下来。然而身为杂食者的人类,除了有敏锐的感官与过人的记忆力,还可仰赖文化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其中累积了无数前人的食物经验与智慧。光是看到“毒鹅膏”(death cap)这样明白的三个字,不需要任何经验也知道这种蘑菇吃不得;而第一个大胆吃下龙虾的人,想必就尝到了绝佳美味。人类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整合汇编了饮食之道的智慧,包括饮食的禁忌、仪式、烹调方式、规则。有了这些饮食传统,身为杂食者的人类便无须餐餐面对吃与不吃的两难。

目前全美所面临的饮食失调问题,可以视为杂食者的两难从遥远的古代重返现代来教训人类。超市中琳琅满目的食品,把我们丢回当年扑朔迷离的食物场景。我们再度担心那些看似可口的食物可能会致命(速度可能比不上毒鹅膏,但是效果相同)。在美国,如此丰富多样的食物让问题变得更复杂。同时,人类历史所发展出足以解决杂食者两难的工具,目前已经不灵光,甚至完全失效。美国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国家,拥有各地移民,而每支移民都拥有自己的饮食文化,造成了美国从来就没有单一、强健又稳固的饮食文化来指引我们。

由于缺乏坚实的饮食文化,我们非常容易受到食品科学家与商人的诱骗。对这些人而言,杂食者的两难反而是个机会。食品工业为了自身利益,先以各种方式加深消费者对于吃的焦虑,然后再塞给我们新产品来化解这种焦虑。我们在超市中左右为难,这并非偶然现象,杂食者的两难得以重返现代,正是根植于现代食品工业。而我发现,这一切还可追溯到艾奥瓦州等地的广大玉米田。

于是我们发现自己在超市与餐桌前面临杂食者的两难,有些两难非常古老,有些却是前所未见。要吃有机苹果还是一般苹果?如果要吃有机苹果,那要吃本地产品还是进口货?要吃野生鱼还是养殖鱼?要吃含有反式脂肪的奶油、一般奶油,或者“不是奶油”的奶油?应该吃肉还是吃素?如果吃素,要吃纯素还是乳素食?当采猎时代的人在树林里采摘到一朵新奇蘑菇时,他是靠自己的感官记忆来判断是否可以吃,同样地,我们也在超市中拿起一包食物,却对自己的感官失去了信心,反而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上面许多费解的词汇让我们抓耳挠腮:“有益心脏”“不含反式脂肪”“散养”“圈养”。而“天然烤肉风味”“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黄原胶”又是什么?这些林林总总的东西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我决定写这本书,这是回答“到底要吃什么?”的最佳方式。我将追本溯源,沿着供养人类的食物链,一路从土地追踪至餐桌,直到我们实际吃下的每一口食物。我想要从源头来了解食物的取得与食用,也就是自然界中不同物种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英国作家威廉·拉尔夫·英奇(William Ralph Inge)曾说:“整个自然界就是‘吃’在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间的动词变化。”在本书中,我尝试以博物学家的方式来研究正餐问题,同时运用了生态学与人类学的宽广视野,以及微观的私人经验。

我的基本假设是,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一样,都是食物链中的一环,人类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地位,或多或少决定了人类是什么样的生物。人类杂食的特性,塑造出我们的灵魂与身体的本质(人类的牙齿和下颚能够处理各种食物,既能撕裂肉类,也可磨碎种子,这就是杂食造成的身体特性)。我们与生俱来的观察力与记忆力,以及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与实验精神,也大多拜杂食这种特性所赐。许多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狩猎与烹煮食物,也是为了破除其他生物的防御措施而演化出来,好让我们能食用这些物种。有些哲学家甚至认为,正是人类不知满足的胃口造就了人类的野蛮与文明,因为想把所有东西(包括其他人类)都拿来吃的生物,会特别需要伦理、规则和仪式。我们吃下去的东西以及吃东西的方式,都会决定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人类和自然界其他动物最显著的差异,就是我们有办法大幅改变自己所仰赖的食物链。这些革命性的技术包括用火烹调、用工具狩猎、种植作物以及保存食物。烹调技术使许多动植物更容易消化,也摧毁了许多物种为抵抗掠食者而发展出的防御措施,让人类的食物范围扩展到新的领域。农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人类喜好的食物的产量,而这产量则促使人口增长。到了近代,工业技术让人类创造出新的食物链,这些产品大到人工肥料,小到可微波加热的杯汤(尺寸刚好能置入车中的杯架)。这种巨变对于人类与自然界健康所造成的影响,仍有待厘清。

本书将说明目前维系人类生存的三条主要食物链:产业化食物链、有机食物链以及采猎食物链。三条食物链各有千秋,但系统作用差别不大:经由我们所吃的食物,将人类与土地的生产力以及太阳的能量联结起来。这种联结可能并不显著,但即便是一块奶油夹心饼(Twinkie)[1]都可以发挥这种功用,与自然界建立联系。本书所说明的也就是生态学所指出的道理:万物皆相连,即便一块奶油夹心饼也不例外。

生态学也告诉我们,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可视作为太阳能而战的竞争物种。绿色植物会吸收太阳能,然后储存在复杂的含碳分子中,而所谓的食物链,就是让这些能量传递到缺乏这种吸收能力的物种身上。本书的主题之一,在于说明“二战”后的产业化食物链,如何一举改变基本游戏规则。以往食物链都是从太阳取得能量,但是产业化农业的能量则大多来源于化石燃料(虽然化石燃料的能量最初也是来自太阳,不过这些燃料与太阳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存量有限、不可替代)。这样的新进展使得食物所含的总能量大幅增加,对人类算是好事(使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也有缺点。我们发现,丰富的食物并不意味着杂食者的两难问题就此解决,反而加深了这种困境,并且带给我们各种新的问题和担忧。

同类推荐
  • 这些提醒你要在乎

    这些提醒你要在乎

    《天呐女人》的内容来源于阳光媒体集团和乐视网共同出品的网络日播节目“天呐女人”,栏目出品人杨澜、主持人刘硕。是一档致力于传播年青人健康生活方式的生活服务类节日,栏目内容涉及去痘、美白、减肥、怀孕等女性关心的健康话题。轻松幽默,增长知识。
  • 养肝就是养健康

    养肝就是养健康

    肝病多数是饮食不良造成的,本书要让读者知道肝病不可怕,关键要靠养。书中首先介绍肝病基础常识,让读者有一个初步的正确认识,结合胆囊、脾脏、黄疸等与肝病的关系进行阐释,让读者对肝脏形成较为系统的了解,然后重点对家庭自我保健手段、医疗检查手段、肝病患者的饮食和补养做了系统详尽的讲解,旨在为肝病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 教师身体健康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身体健康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搭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24节气与养生(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24节气与养生(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为了深入探讨二十四节气与人的健康的关系,我们精心编著了此书,力求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用性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养生保健要求越来越强烈,而养生保健的发展趋势表明,自保自疗是最好的养生保健方式。它不仅能有效地保障人的生命健康,而且还可以降低养生保健的成本、节省费用。根据二十四节气进行养生保健,正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自保自疗方法。愿这本书能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 前列腺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前列腺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前列腺病是男性的“专利”,给男性朋友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本书从正确了解前列腺,正确检查前列腺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疾病的饮食治疗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权威的医学指导。
热门推荐
  • 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

    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我们约请了相关领域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素养的法律专业人士撰写,问答的形式对公民权利、义务与国家制度作了提纲掣领的说明。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般的案件审判知识,又可以了解有一定深度的相关法理,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和掌握。
  • 斩神记

    斩神记

    一伙凡人欲往魔界复仇,他们立志要铲除所有妖魔,打败最终boss。在妖魔与天神分庭抗礼的时候,他们能完成自己的愿望吗?
  • 快穿之甜糖

    快穿之甜糖

    【1v1,甜文】苏甜莫名其妙有了个系统,要穿到各个世界去获得男主的好感。系统让我攻略各种类型的男主,竹马哥哥,霸道总裁,嗜血将军等等等等……苏甜:母胎单身狗该怎么做,在线等!这是一本系统宿主没记忆,披着女主攻略实则男主攻略外皮的快穿,喜欢的小伙伴快入坑了,萌萌哒的系统和女主在等你~
  • 穿越红楼之别样黛玉

    穿越红楼之别样黛玉

    【疯丫头出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原是灵河岸上的绛珠仙子,只为偿还甘露之恩,便倾尽一生的眼泪。而我,穿越到红楼化身黛玉,却不愿身陷她与贾宝玉满是凄凉的宿命中,不愿悲戚流泪,毅然决然选择离开。我既是黛玉,就要做一个别样的黛玉。以为可以冷眼观世,却在遇到用整颗心来呵护我的他后,再次沦陷既定的轮回。原来,我只是林黛玉的一滴泪……
  • 陛下大喜

    陛下大喜

    作为四国唯一的女帝,大陈仅存的皇室血脉,我的帝君生活除了憋屈一点其他都挺不错。可是某一天我的丞相大人说我太没用了,他很累。他说,“陛下,微臣真的压力好大啊。”“……”“陛下,微臣想要升官了。”“?”“我想要当皇夫,每天在后宫绣绣花,喂喂鸟……陛下,您就娶了微臣吧!”
  • 悬情蜜爱之暖妻神探

    悬情蜜爱之暖妻神探

    有一天纪蜜终于意识到她急需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他得有权,帮她掩盖她那些穷凶极恶的家人所犯下的种种罪行。这个男人还得有钱,帮她打发那些贪得无厌的亲戚干出的无耻变相勒索。有钱有势的男人很多,但能只手遮天的男人没有几个,当纪蜜自认没这个运势的时候,老天还是塞给了她一个男人。不,是男神,有颜值却偏要靠卖学识生存的男人。什么叫一字千金,推理小说界男神作家敲打键盘一个按格就值百万,偶尔还被聘请做几天推理顾问,高智商高情商完爆一切极品渣渣。纪蜜乐开花,这职业好,匹配的就是警花和神探。跟仰慕已久的偶像恋爱是一种什么体验,纪蜜说那叫一个爽。【悬疑+推理+复仇】,当然最重要还是言情,写一个爱你爱得深沉,宠你宠到有恃无恐的情爱故事。女主:我有仇,得报。男主:我心中有个秘密(蜜蜜),惦记了很久。
  • 隐鳞藏彩

    隐鳞藏彩

    一袭白衣,我本情深似海。一段恩仇,我却再战江湖。策马奔腾,雄途霸业。是什么让我变成一个嗜血恶魔。如有来生,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清白的女子,没有仇恨,不要江湖,只愿身边有你...
  • 愿我此生不再爱你

    愿我此生不再爱你

    一个暧昧已久的故事,一场自欺欺人的爱情。原以为自己的一生会是甜腻宠文却不曾想竟是“我心向山,君心向水。”“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 邪王心尖宠:妖娆甜妃

    邪王心尖宠:妖娆甜妃

    “萧墨羽,你敢碰我,我就毒的你七窍流血八孔生烟.....唔.....”沈甜甜的话还没有说完,小嘴就被某人堵住。一场意外,受害者居然成了别人的专属医师,明明是他夺走了她的清白,却要让她负责到底……于是,孽缘开始了。越宠越惯,越惯越犯,呆萌女王VS腹黑相公欢乐的生活。
  • 雷剑鸾恋歌

    雷剑鸾恋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主角以为的修真界与他的想象相去甚远,为了自己的坚持,他选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不敢挡路!没有灵根,看他如何逆袭;至亲至敬,师姐竟欺骗于他?人妖道魔,区分只凭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