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4900000009

第9章 古尔图,那个熄灭的驿站

一辆越野车载着我去寻找一个我十分熟悉的古代驿站。

驿站,在我们这个日臻全球化的新时代,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它可能只在交通不便的穷乡僻壤还残留着一些类似驿站的古旧气息。虽然,甚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驿站还不可或缺地发挥着交通道路的生力军作用,但,在进入飞机火车高速车道交相辉映的二十一世纪后,兀立在茫茫戈壁上的驿站就骤然消失了,宛如一夜之间失宠的弃妃,被遗弃在荒野上。

驿站是中国汉唐明清以来官办驿站、军台和民间驿馆的统称。过去既有单纯的驿站,也有单纯的军台,但是在旷远辽阔的西域,驿站、军台甚至营塘往往是混合一体的,行使着军事、民政、邮驿多种功能。有些驿站还兼有卡伦、烽燧的职能。

我家曾经在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缓坡地带一个叫古尔图的古代驿站居住过六年。那是我寻求人生目标也认识大千世界的关键六年。那六年对我人生的终极定位,是一把钥匙。那正是一个无知男孩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奇妙时期。我几乎用探求寻觅的目光踏遍了古尔图周边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我熟悉了天山山脉的中段,那钢蓝色的大屏障,那松蓝的古森林和一些深谷里向北流出的季节河。那山其实是天山山脉的一支,叫婆罗科努山。古尔图就坐落在婆罗科努山以北,准噶尔沙漠以南的斜坡状的冲积扇上。

古尔图驿站,地名是很早就有的,它的名字应该与整个华夏民族的成长史一样漫长。它是通向人类繁衍道路上的一个契合点,也是西出东进漫漫古道——丝绸之路上的落脚点。

那时候,天山北坡不断行走着一支支背景模糊的驼队。驼队引领者们似乎衣着很褛褴,似乎永远在辨认着方向,似乎也永远在寻找着太阳的阴影。当然,他们不怕干渴和饥饿。因为他们驮运的是丝绸、宝石、茶叶、瓷器以及女奴甚至颈戴碧玉项链、耳挂白玉垂环的嫔妃,他们在艰难地跋涉之后,会得到金钱和生存的机会。

实力雄厚的汉武帝时代就有了这条向西穿越丝绸古道前往乌孙、月氏,前往安息(波斯)、大食(阿拉伯)、身毒(印度)、大秦(罗马)的历史记录。它们在《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里显得墨迹深邃又意味深长。公元前139年(武帝建元二年)张骞通使西域,他肯定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张骞确是书写了官派使者的第一缕色彩绚烂的辉煌历史。张骞始终怀有一个高远的志向,他的志向的最终成果是细君公主成为了乌孙昆莫猎娇靡的妻子。张骞因此被封为博望侯,也成了著名的探险家。

古尔图驿站在二十世纪后叶还残留着西汉使者的气息和废弃物。我在1969年与好友吴宝宽在古尔图遗址拾到过一枚锈迹斑驳的铜箭镞,我们曾经兴奋了很久。我们固执地认为那肯定是张骞使团留下的物品。后来,我父亲告诉我,它更像乌孙国的兵器。我父亲对乌孙土墩墓略有研究。父亲说,距离古尔图驿站仅四公里的六个大土墩就是汉代乌孙贵族的墓冢。那墓冢像一座座小山包,兀立在荒野上。父亲的话让我非常惊愕。多年来,漂移在我眼前的庞大土墩忽然变成了墓冢,而且是古代大墓冢,它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新奇与渴望。那一年我仅仅十一岁。我觉得历史很诡秘,历史也很惶惑。试想,两千年前怎么就会有如此多的乌孙人在古尔图大兴土木呢?那肯定是一支异常庞大的人工挖筑工程,至少也得数千人修筑数年时间吧。多年后,我看到研究资料说,为修建墓冢,乌孙国曾动用过三万人挖土、运输、堆封、加夯,并且少则三年。那大约是一个异常红火又血腥的场面。

我对我成长的古尔图大地有了新的领悟。

古代乌孙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那时他们就畜牧着大量的马、牛、羊、骆驼和驴,还有牧羊犬。《汉书·西域传》记载了公元前71年,乌孙在与匈奴的战争中,一次就掠获马牛等七十余万头。那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从这个数字我们可以想象乌孙国肯定已是一个家业不小的大国。那时乌孙的良马久负盛名,张骞通西域,带回中原第一批良马,称为“天马”。

两千年前的古尔图驿站常常有乌孙人的光顾。乌孙人赶着他们的牛羊,在此悠闲地吃草。他们会在某个大风之夜来到驿站拴住他们的马匹,歇息休整一下身心。当然,也可能不仅仅在有风的夜晚,或许这驿站就是乌孙人主持的。《史记》上记载,乌孙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度。他们有十二户万居民,其中“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可见,他们一边放牧,一边狩猎,一边战争,一边生儿育女。据说他们是从祁连山西迁而来,并且在天山谷地建立了相当规模的赤谷城。于是在距离赤谷城一千公里的乌孙人管辖的古尔图驿站上,常年流动着一队队汉人、匈奴人、月氏人,甚至大食人、大秦人。在岁月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丝绸之路上和平的景象总是让人流连忘返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古尔图是一个新型驿站。在它的斜坡状的冲积扇上,驻扎着一支部队,它的功能就是坚守那块土地。在过去两千年的岁月中,古尔图一直有驿站、守捉、军台、营塘的功能。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我父亲是这支驻扎此地部队的团级干部。他也是一名干练、机智,又吃苦耐劳的军事指挥员。从1949年进新疆开始,我父亲就一直在天山北坡这条古丝绸之路上蠕动和坚守着。一晃就是三十四年,他从排长、连长、营长、主任、参谋长,一直干到团长。他熟悉天山北坡与准噶尔盆地的一切,并且把美妙的青年与壮年时代都给了它们。我1958年在伊犁古城惠远出生后,也命定了与古丝绸之路的驿站、军台和营塘发生着某种玄妙的纠葛。我家在1965年从惠远搬迁到精河,1967年又从精河搬迁到古尔图,我的古驿站情结就像一抹浓重的思乡结缠绕在我眉宇间,扭动着我的思维,也引导着我的人生追求。

大唐王朝时的古尔图驿站显得十分冷清与渺小。它昏黄地坐落在寂寥又朦胧的蜃气之中,宛如透着神秘的残壁废墟。从东西两边流动而来的游人,走马灯式地驮着重物,留宿在驿站土炕毡床上,而快马驿使们风驰电掣般换马兼程在苍茫的原野上,更是一道绮丽的风景。他们手持官府军令文书,以最快的速度从一个驿站奔驰到另一个驿站。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写道:“寒驿远入点,边烽互相望”。“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中国唐代驿站的距离为三五十里不等,但在西域旷远的戈壁上,大多要一百里以上。馆驿的编制与马匹也不尽相同,驿员三人至十五人不等,驿马十匹至三十不等。唐代驿站、守捉、镇,都是官方设立的军政设施,行使军事与行政职能。驿站设有主持即驿长、驿家、捉驿者等。

而大清帝国的古尔图驿站是军台与驿馆合署办公的。自乾隆二十年(1755年),大清国统一新疆后,就在天山南北建立了完整的军政机构。其驻防军有满营、锡伯营、索伦营、察哈尔营、厄鲁特营等,总计四万多人,后来一度发展到九万人。而各地军政在伊犁将军的统辖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伊犁河谷的惠远、绥定、宁远、广仁等著名九城,博尔塔拉、雅尔(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精河、阜安、塔尔巴哈台,还有兵屯、民屯、回屯、遣屯等,这里人来人往,物资转运,车马休息,公文差务,官民邮件,都需要驿站、军台及营塘的服务。据《新疆要略》记载,由乌鲁木齐向西至伊犁,共设有驿站、军台三十多座,其中有驿站,有军台,也有驿站军台一体的。古尔图就是一个驿站、军台合属公务的驿站。它的准确位置是:自东向西为库尔喀喇乌苏台,七十里至多木达都台,七十里至古尔图台,再六十里至托克多克台。自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所有的驿站、军台、营塘一律统称为驿站了。

可以想象,清代古尔图驿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驿站。在十七世纪中叶,这个古尔图大地上就涌动着一支坚守军台与驿站的官家队伍。他们有驿长、驿员,有绿营步兵、骑兵,有马匹,有骆驼,还有家眷——女人与孩子。他们一手拿着马刀、马鞭,一手拿着镰刀与坎土曼,他们要传递军政信件,重大报捷消息,还要保护来往的商贾团队以及住宿、吃饭,并且管好自家兵丁、老幼的吃穿住行。于是,他们就种菜,种粮,割草,牧羊,打柴,狩猎。那时,古尔图的冬季是没有青菜的,他们还挖了菜窖,储存土豆、萝卜和大白菜等过冬。应该说,古尔图驿站在二百年前是一个异常艰苦的驿站。在遥远冷寂的戈壁荒原上,长年累月生存本身就是一件艰难的事。当然,再艰难,都会有一隅温馨和温暖,也会有一角美丽。有资料说,那些官兵大都是甘州、河州、固原等地移驻的汉兵。他们时常还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甚至会编唱一种带有荒野味道的顺口溜。

驿夫也是从他们中间产生的。那是一件令每一位驻兵都十分敬重的工作。它显然已经规范化了。当任务到来时,他们会穿上那种有显著标志的号衣,腰间佩戴上小铃铛,然后骑马一路奔驰而去。他们是恪尽职守的军人。法国人阿里·玛扎海里在《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一书中说,“中国最为令人瞩目的事可能就是这一整套机构和公共设施的持久性。它们……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均如此”。

是的,古尔图是一个流动的通商驿站。它最早是通过丝绸开始诱惑西亚人和欧洲人的。丝绸仅仅是一种商品,可这种商品的绮丽惊艳一度征服了那些巴比伦美女和罗马贵族,会让她们垂涎并且充满想象。于是贪婪的女人们就会以得到丝绸为荣。她们会为丝绸而勉励男人们角斗。那时期,中国谷子、中国高粱、中国樟脑也会通过这条驿站之路流入地中海、希腊或者罗马。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珍贵的樟脑为何物。当它被阿拉伯人、波斯人刚刚认识,被拜占庭作家西蒙·塞特著书立说时,他们其实还远远不了解樟脑的用途。在古波斯萨珊王朝时期,从中国的古道——包括古尔图驿站——运去了樟脑,才开始渐渐为西方所使用。而作为生产樟脑的中国南方,早已将樟脑树干、树根、树枝一并粉碎,用容器蒸馏为樟脑了。中医也早就开始用作镇静剂、祛风剂、发汗剂、祛风湿了。中国老百姓还会用它治牙痛、治脚汗和保护衣物,消灭蛀虫。

当然,在这条丝绸古道上,有大量的中国茶叶、中国瓷器、中国桂皮,中国姜黄、中国大黄、中国麝香开始走向欧洲,它们被统称为“中国”或“中国的药”。麝香这种色黄味苦、奇味浓厚的东西,在公元六世纪之前的西方是没有记述的,可中国人在先秦时代就熟悉其性能了。中国有扬子江的花麝麂、有甘肃的西番麝麂等等。大清帝国时代每年出口七八百万芽月法郎的麝香。后来,麝香居然成为了西亚中世纪文化的象征。阿拉伯人丹尼说:“在梦中拆开一麝香囊者就会与一富贵的女子结婚。”他们甚至认为,梦见麝香者将会变成智者或强者。

是的,古尔图是一个不断接纳官家贵族,见证宦海沉浮和接待流放遣犯的驿站。自乾隆1762年在伊犁惠远设将军之后,古尔图驿站就不停地迎来送往着大清的将军、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封疆大吏们,这些官位达二三品的高级官员们出行,总是前呼后拥地附庸着一支庞大的队伍。那粼粼的马车,那高扬的锦旗,那腰系银带的士兵,那滚滚的烟尘,都演绎着那个时代官场疆场的变幻与沉浮。

流放西域是中国各个朝代拥有的一种轻于死刑,重于徒刑的惩罚手段。流刑的惩罚对象,就是流人。历史上有许多著名流人曾流放西域,而清代就更多了。他们中有骄奢淫逸的皇亲国戚,有宦海沉浮的封疆大吏,也有满腹经纶的硕学之士。洪亮吉、林则徐、邓廷桢、徐松、铁保、明亮等等……都是这一长串流放人物里的名人。

洪亮吉于嘉庆四年(1799年)八月革职刑部,后从宽免死,发配伊犁。年底,五十三岁的洪亮吉在冰天雪地艰难地跋涉了五个多月,才赶到伊犁惠远。洪亮吉作为清代一名颇有声望的大学者、著名诗人,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官,因向嘉庆皇帝上书提出天下大治的两点措施,同时批评了嘉庆早晨睡懒觉上朝少并一气点了四十位大臣的名而被革职。洪亮吉在赴伊犁途中写有流放著作《伊犁日记》、《天山客话》、《万里荷戈集》。洪亮吉在嘉庆五年一月路过了绥来(今玛纳斯县)和古尔图驿站,二月经过了果子沟。一路有“青松万树,碧润千层”、“雪飘如掌”、“鸟不避人”之感慨。在古尔图驿站那静谧的环境里,洪亮吉心静如水,灵感忽然飞来,便对天山北麓老鹰叼公羊的见闻作诗《鹰攫羝行》,读来令人魂飞动魄。“羊群居前牛在后,鹰忽飞来攫羝走。群羊哀鸣牛亦吼,北巷南村集群狗。鹰攫羝飞势偏陡。云中健儿弓已拓,一箭穿云觉云薄。羊毛洒空鹰抓缩,天半红云尚凝镞。”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两广总督林则徐被革职。他曾主持了著名的虎门销烟。那白烟升腾、人山人海的吐气场景,令民众欢声雷动,难以忘怀。林则徐也因其在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的历史贡献,而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1840年5月,英军的炮舰攻陷浙江定海,威胁朝廷,林则徐因“治国病民,办理不善”罪名,被从重发往伊犁。其实那是道光被谗言鼓噪,惧怕英军的投降行为。林则徐拖着病骨之身,用一年五个月时光于1842年12月才走完了悲凉艰涩的慢慢戌途。在经过古尔图驿站时,他顶风冒雪赶路,望见那一白连天的雪景,不禁感慨道:“天山万物耸琼瑶,寻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天晴雪共难消。”林则徐在流放新疆的三年中,居然为农田水利建设,“改屯兵为操防”,抵抗沙俄入侵作出了贡献。

是的,古尔图是一个兵家必争的驿站。自汉唐设立守捉以来,古尔图就作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一直引起着关注。它南枕天山,北控大漠,西连伊水,是唯一一条东西走向的通道。多少年来,它也的确曾经无数次历练过战争刀戈和硝烟的洗礼,也遗留下了数不尽的黎民百姓和官家兵丁的尸骨。最近距离的战争记载,就是著名的伊犁——迪化(乌鲁木齐)战争。那是1912年初,为了推清朝统治,伊犁革命起义军与大清皇帝的迪化军在古尔图曾经血战数十天。上一年,清王朝似乎再也无法支撑它的腐朽没落了,在10月10日爆发了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洪流冲垮了大清帝国的统治。而这个洪流也波及了新疆大地。伊犁革命党人、前伊犁陆军协统杨缵绪于1912年1月7日发动起义,迅速击溃了驻防清军,占领了伊犁首府惠远,逮捕了伊犁将军志锐并当众在钟鼓楼旁处决。随后,杨缵绪任新成立的伊犁大都督府司令部长,而这时据守在迪化的新疆巡抚袁大化恼羞成怒,调集了步、骑、炮兵迅速开往精河前沿,准备进攻伊犁。伊犁民军被迫东征。从1月21日开始,两军在五台开战,民军长驱直入到大河沿、精河、托克多,并在古尔图进行了一场血战,双方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后杨缵绪又亲率察哈尔、厄鲁特骑兵,包抄了古尔图清军驻地,杀敌无数,并缴获了大批枪弹。那次战争是一次共和与帝制的殊死较量。最终袁大化看大势已去,无力再战,宣布共和。应该说,是发生在古尔图的伊迪战争结束了大清帝国在新疆的封建统治。我以为,在古尔图可以为伊迪战争树一块纪念碑。因为它向文明迈进了一步。

1970年暑假,我带着大弟与一个叫耀来的男孩去古驿站遗址——老农场旧地掏麻雀。那里有不少低矮且被遗弃的旧房子。我们的目的是将手伸进鸟窝掏小麻雀。这样做有些残忍,可我们当时并不觉得。我们有无穷的乐趣。我们把一窝窝小麻雀掏出来后,装入自己的衣兜,然后带回家养到一个硬纸壳改装的鸟笼里。我们让小麻雀过一种群聚的集体生活。我们喂它们吃的,听它们鸣叫,看它们成长。那时我家门口有两个大鸟笼,里面各生活着三四十只小麻雀,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在鸟笼里自由飞翔着,而更小的一些小麻雀,我们就掰开嘴喂食,会将一块很大的苞谷面馍馍或蚂蚱塞进小麻雀的大嘴里,小麻雀会伸着脖梗将其吞下。后来这些小麻雀就离不开我们了。有时我大弟会带着它们到家属院或营区去玩耍。它们会跟在我大弟身后扑扇着双翅,连飞带跑地尾随着,非常可爱。

在我们认为的驿站遗址不远处,还有三间圆形土坯房屋,它们的屋顶均是土坯垒砌的圆顶,没有房梁。当时我十分惊讶,并愕然地观察了很久。三间房很像我们在电影上认识的鬼子炮楼,矗立在荒原之上。它们显然已经被遗弃了很久。屋子里空无一人,也没有丢弃物。但却可以居住。一次我与妈妈闹别扭,就带着大弟企图在那三间房中最好的一间内过夜,但是,在天幕刚刚黑下,我就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我害怕了。于是,我狼狈地快速跑步回家了。多年后,我依然清晰记得那房子的模样,甚至那房子里酸腐的空气味道。我想,那三间房与古驿站有着莫名的纠葛,甚至发生过一些令人扼腕的故事。

在古尔图我曾跟随母亲去红柳繁茂的沙窝子里打柴火,我很卖力地用斧子十字镐挖砍那些几近枯死的红柳根和梭梭柴。那些红柳梭梭因为缺水而大片地死去,它们的尸体成了我们的宝物。我们用红柳梭梭生炉子、烧火做饭或取暖过冬。比一簇簇红柳林更远更北的就是大片的胡杨林了。那是一片原始状态的胡杨林。在胡杨林入口处有一口清澈的泉水。那泉水不停地渗冒成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周边长着葳蕤的芦苇。在那里,我们还经常能看见放羊的哈萨克族或蒙古族牧民,他们时常骑着会边走路边放屁的马闲逛,或者悠然地赶着羊儿吃草或饮水。

古尔图就是这样一个自古就被兵家必争,被四方来客恩宠,被驻守兵民厚爱,也令五洲朋宾充满遐想和回味的地方。两千多年来,古尔图忠实地行驶着接纳、容留、守卫、传递、连接的众多职责,同时又彰显着一个古驿站的温暖、温馨、温润和温情。它规模不大,始终像一个小小的蚁穴,角立在苍凉的戈壁上,固守着两千年的西域岁月,炫示与支撑着两千年的丝绸之路文明,也支撑着两千年生生不息的人类传承。在这小小的驿站上,真正可以称道的,大约还有那些尸骨早已化为灰烬,化为一棵古榆,一叶绿草或一缕空气、一滴水的美丽状态。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大片的屯垦戍边的熟地、高贵华丽的丝绸、清香四溢的茶和麝麂行走的踪迹,他们被岁月升华得伟岸而辉煌。

古尔图已经无法找到那些古旧斑驳的遗迹了。其实它早先就简易而匆忙,显得卑微,褴褛,没有高大的城墙,没有宫阙殿宇的森严。其实,它本来就是一个供人临时休憩的憩所,一个小小的客栈。在宏大的历史的背景中它会显得渺小和微不足道。

我又来到古尔图旧址,但它早已不复存在。一条铁路正巧穿过曾经是驿站心脏的地方。那铁路被人们叫做欧亚大陆桥。它是从中国东部一个叫连云港的地方延伸过来的。它穿过古尔图的戈壁荒野与黄沙绿浪,进入了艾比湖区域性大风地带,然后从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国的阿拉木图。这铁路一直向西通到了地中海,最后停歇在荷兰的鹿特丹。欧亚大陆桥实际上是古丝绸之路替代物。它应该是新世纪的新丝绸之路。虽然它已不再驮运丝绸、茶叶或瓷器、麝香这些旧时震颤世界的器物。但它却依然让人们产生古丝绸之路的某些奇妙联想。

我见到一个骑马的哈萨克牧人,他依旧手握皮鞭,头戴一顶不合时宜的皮帽子。我问他这地方是古尔图吗?他诧异地看了我一会儿说:从前是,有军人……早就搬走啦。然后他用手指了一下北面的某个地方说,那……里有古尔图大队。说着,一种悦耳的“吉祥三宝”音乐响起。我惊异地四处张望起来。哈萨克牧人从身上摸出了一个翻盖手机,然后用哈语与手机交谈起来。我下意识地拿出自己的手机看了看,我发现信号是满的。顿时,平添了一种坦然的轻松感。哦,他就是当代牧羊人了。

当年的古尔图驿站不用再寻找了,它肯定已经消隐在历史的烟霭之中。虽然我依然在自认为可能是古尔图旧址的地方寻觅了很久,但我很失望。我只是听到了自己悲泣的心跳和越野车发动机的悲恸嚎哭声。

同类推荐
  • 爱情、日子和狗

    爱情、日子和狗

    我栽进这个艺术圈子纯属偶然。那时候我还并不真知道与艺术牵扯着的这些名词,比如绘画、音乐、文学。我也不懂得“画家”要留长胡子,“音乐家”要扎小辫子,而“文学家”爱耍嘴皮子。我只是跟着一个我爱的男人往前走,多少年后,我把他归到文学类。能坦白地使用男人这个词,也是多年之后的事了。当时这个“男”字还被我脸红着藏在书本里,口语中我不敢正面去碰它,而用一些边角余料小心翼翼把它替换。我称大男人为老师,称陌生的男人为先生,称我的男人为明明。我并不真清楚男人、男子和男孩子的区别。
  • 经典躺着读(先秦—元明卷)

    经典躺着读(先秦—元明卷)

    全书叙述分析从先秦至明代,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从《诗经》中男女咏歌言情到先秦老庄,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宋朝王安石与苏东坡,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小说,以汤显祖达到中国古典戏剧高峰的《牡丹亭》作结,三十一篇文章或侧重作家或侧重作品,尽现中国古文化及文人的不同姿态,展现中国古代文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自我完善历程。
  • 呼愁

    呼愁

    本书系长篇日记体纪实散文,记录了40余天的实况与作者的心路历程:2001年,作者年轻的父亲在毫无征兆下,突患癌症。作者举家投入了一场徒劳的营救活动。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医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社会乱象让作者应接不暇。整个作品充满忧愁、焦虑、彷徨、无奈、叹息和作者欲哭无泪的悲怆。从而照观出人在极端痛苦的状态下思维的敏锐性和活跃性,尤其是对“活着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 给别人翅膀,你也能飞翔

    给别人翅膀,你也能飞翔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做一本书,而是给每一个人布置一片风景,让总是匆匆而过的脚步和心灵,可以慢一些,停一停,看看窗外的阳光和星辰,看看很久没有因为感动而流泪的眼睛。《给别人翅膀你也能飞翔》挑选能与你产生共鸣的文字,和你分享,打造经典阅读典范!这些文字都由《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的超人气当红作家倾情奉献。
热门推荐
  • 鬼面将军的自恋妻

    鬼面将军的自恋妻

    她是尚书府的三小姐,生性胆小,懦弱。娘亲早逝,爹爹不疼,常常被府里的丫鬟,小姐们欺负。一次意外落水,醒来后的她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唯唯诺诺的她她,是现代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因一次外出旅游,汽车发生车祸,而来到了这个历史不存在的丰祈国,成了尚书府的三小姐,什么,刚来就要嫁人,还是那个魔鬼将军,不过既然逃不掉,干脆安心嫁人,反正只是换个地方睡觉而已他是丰祈国的战神,却也是人们闻风丧胆的魔鬼将军。一道圣旨,将尚书府的三小姐赐婚给他为妻,是那个懦弱的三小姐,也好,反正谁做这个位置都一样。片段一新婚之夜,“夫人,将军刚接到圣旨,出征了”小月不安的看着我说“真的啊,太好了,小月,快去厨房把所有好吃的都端来,我快饿死了”“小姐,你.”“我怎么了”“小姐,你知道将军这一走要多久吗?”“哦,要多久?”“一年啊”小月无语的看着一副事不关己的赵云瑶“真的啊,这么说我是不是可以在将军府横行霸道一年之久啊,太好了”片段二“爷,夫人拿着一把菜刀往书房这边来了,您要不要暂时躲避下”战云好心的说“她又怎么了”某将军一脸无奈的说,这都几次了,她不腻他都看腻了,都不知道偶尔换下战术。“好像是听到皇上要为爷您纳妾的事情”战云这个时候有点幸灾乐祸的说道。话音刚落就看到某女已经拿着菜刀站在书房的门口了“怎么刀上还有鸡毛啊夫人,你下次应该把刀洗干净再出来,免得弄的那些鸡毛到处都是”某将军看后很淡定的说“哼,姓向的,这个鸡毛是老娘在来之前专门去找了只老母鸡拔下来的,就是为了告诉你你和它的共同点”某女说到后面突然变的无比淑女的说“爷,夫人这是什么意思啊”战云不解的问“都是禽兽”某女很好心得解答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离婚女人的奋斗史

    离婚女人的奋斗史

    许月在相亲之后结婚了。结婚的时候,沈俊说:“我养你!”离婚的时候,他却说:“是我养的你!”在这段“丧偶式”婚姻里,许月放弃工作,失去自我,没了尊严,活得连个保姆都不如。以前,她以贤妻良母为荣。直到遇到柏阳,她才明白,一个女人,她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一个女人,只有当她活得像个人,然后,她才能成为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柏阳说,“好的男人,只会让他的女人越来越好。”柏阳是她职场上的老师,也是她爱的人。他教会她成长,也教会她爱。从职场小菜鸟到能与企业家柏阳并肩的女人,她终于活成了曾经想要的模样。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不相信她能做到,除了柏阳。……【他从拂晓而来,让我得以看见天光。】
  • 灭世疯魔系统

    灭世疯魔系统

    凭什么?我陈秋是被冤枉的!凭什么把我赶出家门?“我不甘心!”陈秋在雨雷之日发出誓言:“我陈秋,与陈家!不死!不休!”“啊——————”在这雨天陈家人听到,只不过当作一个笑话!但,谁也没想到,陈秋竟然完成了这一切……
  • 大佬他偏要宠我

    大佬他偏要宠我

    修真老祖穿越现代,死了又重生,季沅沅握了一把烂牌,但她打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翻身仗。惊!那个学渣她瘦了美了白了!惊,那个学渣她又又又考第一了!惊!那个学渣她拿下全球含金量最重的医学奖!……全网深扒:那个又怂又丑最后却逆袭白富美成了国医大佬走上人生巅峰的校霸十八线学渣拿的到底是什么爽文逆袭升级流剧本?!“惊!那个学渣她还和黑科技大佬有一腿!”作为黑科技大佬,没人知道卫先生告的一手的好状。“沅沅,他们欺负我。”季沅沅上手就是一顿揍,“我还没死呢,我的男人是你能动的吗?”在季沅沅眼里,卫先生貌美如花又暖又甜,走到哪儿都被人欺负,真的好柔弱一男的。在别人眼里,卫先生当面白莲花背地食人花,一言不合就是修罗场,真是好心机一男的。
  • 僵尸,快跑

    僵尸,快跑

    梦星辰运转,观神魔起始,踏上神启之路。散己身之灵,开万千大道,铸就无上神途。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老公,我愿意

    老公,我愿意

    他在一个平淡无常的日子里出现,将她从未遥想过的安全感带来。“我叫傅盛朗,是一个商人。郝小姐来之前没认真看过我的资料吗?”他傲娇优雅得像一只猫,被郝思嘉藏在了画笔笔尖和内心深处。从此,傅盛朗成为了郝思嘉的“饲养员”,体贴温柔,无微不至。相识,相知,定下婚姻之约,这一切发生得自然又顺利,仿佛幸福触手可及。然而危险终将来临。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