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9100000006

第6章 中国文化新景观(6)

《古汉语大词典》里面列出来的“以”的解释主要有:①用。②将。③依;按照。④为;行事。⑤以为;认为。⑥在;于。⑦因为。⑧因由缘故。讲到“以”,人们就想到第一个解释“用”。但“用”这个字像“以”字一样也太日常化了,以至我们很难对它有很深的把握。其实,“以”最根本的意含就是“依据、凭借、根据”,上述词典里的许多解释都可以归到这个含义上来。

在典籍中,我们时不时会遇到“以”的这种含义。如:《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这里面的“以”就是“依据、凭借”的意思。《尚书·康诰》有一段话,有点不好理解:

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丕则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瑕殄。”

这里面的“以”也应该是凭借、根据的意思。在古籍中,“以”还是与“道”这样的形而上内容相关联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黄帝四经》中的《道原》篇就有很好的展示:

恒无之初,洞同大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知其刑。[66]

这里的“以”无疑还是“依据、凭借、根据”的意思,只不过它是从相当抽象的形而上层面来论说的。

“可以”中的“以”细细分析,是可以归入“依据、根据、凭借”上来的。

最能说明问题的要算“所以”和“何以”。这里的“以”只能理解成“依据、根据、凭借”。“何以”就是“凭借什么”、“由于什么”的意思。有名的例句如《荀子》的“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67]这里的“何已”就是“何以”。就是说:人是凭借什么才能成为人的呢?这里的“已”也是古籍“以”“已”通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这个词人们用得更普遍了,“所以”是由于前面有“因为”,现在的人们把它们当成了一个惯常的因果句式的连词。其实“所以”本身是“所凭借而……”的意思。如《孟子》的名言: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68]

这段话可以算是对荀子上述问题的回答:人本来与野人、禽兽者没有什么区别,只有由于后天的教育和自我修养才成为人。

任何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都有它的原因,有它的“缘故”,这也是任何一个文化人类先天就具备的思维定式。《吕氏春秋》的不同凡响,阳生们的历史性地位就在于“他们”(只有“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这样一个非常抽象、有关人类理智本身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真正的哲学问题、逻辑问题进行了反省。这在中国文化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值得指出的是,《吕氏春秋》对“以”与“因”有了明确的区分。这一点反映出吕子时代中国人的高度思辨水平。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坚信阳生所贵者只能是“以”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

“因”是因顺外物,“以”(已)是依据内在原理,前者是“因物”,重在外,后者是“以故”,重在内。以现代的话语说,“以”的是内因、主要矛盾,“因”是外因、次要矛盾,前者是依据,后者仅是条件。可以看出,《吕氏春秋》对“内因”和“外因”,也就是对“以”和“因”(以故与因物)是有清醒意识与明确区分的。

关于“因”,《吕氏春秋》有如下有代表性的表述:

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夐明。精气之来也,因轻而扬之,因走而行之,因美而良之,因长而养之,因智而明之。[69]

凡兵,贵其因也。因也者,因敌之险以为己固,因敌之谋以为己事。能审因而加,胜则不可穷矣。胜不可穷之谓神,神则能不可胜也。[70]

善说者若巧士,因人之力以自为力,因其来而与来,因其往而与往,不设形象,与生与长,而言之与响,与盛与衰,以之所归。力虽多,材虽劲,以制其命。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71]

古之王者,其所为少,其所因多。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为则扰矣,因则静矣。因冬为寒,因夏为暑,君奚东哉?故曰君道无知无为,而贤于有知有为,则得之矣。[72]

对“因”的重视,是《吕氏春秋》的一大特色,它甚至在书中安排了一个专章《贵因》篇:

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禹通三江五湖,决伊阙,沟回陆,注之东海,因水之力也。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而尧授之禅位,因人之心也。汤、武以千乘制夏、商,因民之欲也。如秦者立而至,有车也;适越者坐而至,有舟也。秦、越,远涂也,竫立安坐而至者,因其械也。武王使人候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夫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因也;推历者,视月行而知晦朔,因也;禹之裸国,裸入衣出,因也;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笙,因也;孔子道弥子瑕见厘夫人,因也;汤、武遭乱世,临苦民,扬其义,成其功,因也。故因则功,专则拙。因者无敌,国虽大,民虽众,何益?[73]

在《吕氏春秋》中,“因”有因人、因物、因时之分。但不管是哪种“因”,所因的都是外在的东西,不属于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容。但《吕氏春秋》中“以”的却是事物本身之“故”,是属于事物本身固有的内涵。

我们之所以说《吕氏春秋》中的阳生所贵者必是“以”,就在于,“贵以”、“求故”的思想是该书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环节。既然对于“因”这个相对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环节,吕子都安排一个专篇来论述,对于该书至为重要的一个内容环节“以”,《吕氏春秋》不可能没有专门的探讨。

我们要再强调一下,纵观整个中国历史,第一个强调重视事物内在原理,明确提出要反省事物因果关系的不是别人,而是《吕氏春秋》。可以说,《吕氏春秋》中的阳生是传世文献中知识论的始祖,是古典中国科学思维、哲学思辨的集大成人物。阳生是古典中国真正的思想家、哲学家。

(三)“贵已”——黄帝思潮的核心诉求

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说,战国年间的杨朱,也就是《吕氏春秋》中的阳生,他的思想主旨只能是“贵已”。

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精神”的角度来检讨这个问题,两千年的学术冤案也许可以找出若干的缘由,但我们认为,国人没有建立起“时代精神”的意识是其中主要缘故。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对“时代精神”特别在意,他指出,任何人的思想都不可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不管其本人多么出类拔萃。遵循黑格尔的思路,德国现代思想家奥·斯宾格勒发明了他的文化形态学,他认为,每一个高级文化在它的发展历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他将其归纳成春夏秋冬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它的代表性思想。春天是一个文化的萌生阶段,代表性的思想是它的经院哲学和神秘主义;夏天是一个文化的反思阶段,宗教改革思潮和清教运动是它的特征;秋天是一个文化的成熟阶段,启蒙运动是它的最主要表现,形而上学思想高度发达;冬天是一个文化的僵化和没落时期,实用科学和无神论思想占统治地位。[74]

按照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学,每一个文化的秋天,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完成,就会出现一个总结性体系。斯宾格勒称之为“伟大的总结性体系”。这种“伟大的总结性体系”既吸收容纳了启蒙运动的丰硕成果,又能坚持宗教改革运动的保教立场,在每一文化中它都代表了该文化的最高成就。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属于这样的“伟大的总结性体系”,在西方文化中,康德到黑格尔就是这样的总结性体系。在本文看来,孔子墨子是古典中国宗教改革运动的代表性人物,《郭店楚简》以及与之相仿佛的《上博简》代表了古典中国启蒙运动,《吕氏春秋》处于古典中国的启蒙运动之后,它就是古典中国“伟大的总结性体系”。《吕氏春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惜乎两千年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有甚者,它还时不时受到方方面面有意无意地诋毁和诬陷,一部硕果仅存的、伟大的总结性著作成了学者心目中可有可无的学术点缀。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吕氏春秋》这部伟大的总结性体系的中心思想就是它在《序意》中所表述的:

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文信侯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天曰信[75],信维生;地曰固,固维宁;人曰顺,顺维听。三者咸当,无为而行。

“法天地”是《吕氏春秋》的中心思想,而这种“法天地”的思想是在“黄帝”名义下展开的。不独在此,在《吕氏春秋》的其他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黄帝”的名号,而且,我们看到,《吕氏春秋》几乎所有讲到“黄帝”的地方都是把黄帝当成最高人生目标或最高人生境界来谈论的,所以,我们似乎可以说,在古典中国启蒙运动之后,曾经发生过一个以“黄帝”为旗帜的文化思潮,《吕氏春秋》就是一部黄帝思潮影响下的“伟大的总结性体系”。《吕氏春秋》代表了古典中国文化思想的最高成就,“黄帝思潮”或“黄帝思想”就是古典中国思想文化最高峰的标志。

从古典中国的文化历程来看,杨朱“贵已”是作为总结性体系的黄帝思潮的核心诉求。根据本文笔者对《吕氏春秋》的研究,作为古典中国文化最高峰的《吕氏春秋》,它的核心主张大致可以归结到“贵已”和“贵廉”两个维度,[76]“贵廉”代表了黄帝思潮对以孔墨为代表的古典中国宗教改革思想的承继,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了;而“贵已”则代表了古典中国启蒙运动所取得的最终思想成果。以《郭店楚简》为代表的古典中国启蒙思潮把古典中国的理智形而上学推到了最高峰,它对宇宙的本源和万物的存在作了深刻的形而上学探讨,“阳生贵已”就是这一形而上学成就的最合理继承。我们可以换成另一个表达:作为吸收了古典中国启蒙运动最终成就的黄帝思潮,必须有一个对这一运动中形而上学成就的承接者。现在看来,这个承接者无疑就是“阳生”——杨朱。我们还可以更加强力的认定,只要我们不否定古典中国曾经有过伟大的启蒙运动,那阳生所贵者必是“已”。

二、从《吕氏春秋》溯推《郭店楚简》

两千年来,由于国人不能公允地对待《吕氏春秋》,不能正确地把握其中的“贵已”思想,中国学术本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首先,由于《吕氏春秋》不被重视,在古今很多人的心目中(即使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家也一样),中国学术成了没有哲学,没有科学,没有形上思考的一堆伦理训诫和道德箴言。即便《老子》中提到了“有”、“无”、“道”、“名”之类的形而上学名称,但因为它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且《老子》中的“绝学无忧”、“为道日损”等过于强烈的反智主义倾向,都使得人们认定中国缺乏知识论的传统,缺乏形上思考的传统。

其次,它极大地阻碍了后人的求知探索精神。由于《吕氏春秋》没有得到国人的公平对待,由于阳生的“贵以求故”精神没有得以流传,使后代中国人的求知探索精神失去了归依。甚而至于,在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里,对自然、对社会的求知探索变成了国人的心理禁忌。

这种中国学术无哲学、无知识论的思维定式对今天的学术研究构成了直接的阻碍作用。我们这里可以举《郭店楚简》两个重要的命题为例。

《郭店楚简》是近年来国内外中国学的显学。几乎所有的学界人士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对它的理解和诠释中。“凡物由望生”和“无物不物皆至焉”是《郭店楚简》中两个重要的命题,但自从它出土面世至今,一直未得到正确的理解。

笔者认为,这和我们这么多年来对《吕氏春秋》的忽视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我们认定了“阳生贵已”的命题,知道了古典中国本来就有知识论、哲学思辨的传统,则《郭店楚简》这两个命题本来是可以比较容易得到理解的。

“凡物由望生”的确是《郭店楚简》一个非常核心的命题,而且是一个相当有代表性的哲学知识论命题。把它普通地理解成“有生于无”式的“凡物由无生”是极大的误解。但这个命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学术界这些年已经有了若干的尝试,但似乎都没有把握到要害。

同类推荐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是识别一个民族的基因,创意是发展一个国家的动力。历史进入21世纪,在产业经济的作用下,“文化”和“创意”的结合萌生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也首次正式出现在党和政府的这一重要文件之中。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产业已经列入中国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如何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基本问题。本书正是从这一视角,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初步回答。从理论上着重概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从实践上着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力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本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性质、特征及内涵,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基本经验,新实践等九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目前云南省的文化建设及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本书这些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对于在全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有着极好的借鉴作用。
热门推荐
  • 春日纪州行,你看见了什么

    春日纪州行,你看见了什么

    美子那天早上,忽然有种预感,那就是在今年之内,自己要离开镰仓材木座这个家一段时间。那是什么原因使然,并不清楚,总之,突然就有了这么一种预感。若真要是这样,那就只能请京子来帮忙管理一下这个家了。日美子想起了住在附近的好友门田京子。就在此时,电话铃响了。是谁呢?她一面这样想着一面拿起了电话。话筒里立刻传来了朋友亲切的声音。“啊,是阿江啊?好久没听到你的声音了。”日美子不由得说道。这个人是日美子高中时代,有一段时间特别要好的朋友若山龙江。本来作为昵称应该叫阿龙的,但因为是女性,所以大家都取她那个江字,叫她“阿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超维大神

    超维大神

    未知神秘玄奇超维世界,一场无尽修行生存杀戮。脑藏外挂动态地图,所过之处,方圆百米会被点亮。那些被遗落的宝藏,我可以找到。那些无法攻克难关,我可以总结。那些……活下去!我要打破这座超维牢笼!
  • 天生凤仪:对酒追欢莫负春

    天生凤仪:对酒追欢莫负春

    孟亦欢觉得自己到了八辈子血霉,怎么走到哪里都能遇到他?是她不该一时心软,答应帮他摆脱性命之忧?还是不该在疆场上救他性命?或是她当初压根就不该下山,寻找什么身世之谜?孟亦欢摸着自己八个月大的肚子,撇头就看到蹲在自己身边装可怜的男人。这真的是那个疆场上的鬼面阎王?算了算了,是她上辈子造了孽,欠了债,才遇见了他。也不知这债要何时才能还得完。孟亦欢仰头望天。至少……得生生世世吧……
  • 我愿你想到我时没有忧愁

    我愿你想到我时没有忧愁

    本书属于当下市场热销的女性情感散文集。以一个成熟、知性又充满情怀的女性视角,用60余篇文章,叙写了对爱情、友情、亲情,对孤独、理想的感悟,并表达了对往昔与未来饱含释然与希望的随笔文集,是一本充满女性智慧、又有情怀并颇有小资情调的文集。
  • 薄暮夕颜

    薄暮夕颜

    周颜觉得自己像朝颜,晨开晚败。江暮深说,你是夕颜,暮深才是对的时间,才会盛开
  • 兽神·半兽荒原

    兽神·半兽荒原

    “拯救了可怜的半兽人们的道格拉斯在苏醒过来后,理所当然地被半兽人们当做英雄,成为了半兽人部落的首领。冬季来临,贫瘠的半兽荒原缺少足够的粮食,道格拉斯为了养活半兽人部落中的所有半兽人,决定用黑暗魔法师留下的宝石去和人类换一些粮食和武器。但是和人类打交道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大雪封山,食人魔小谷中的三个食人魔为了食物,扩大了自己的打猎范围,很不幸,战斗力弱小的半兽人也上了食人魔的菜单。为了保护半兽人部落,道格拉斯率领着半兽人们艰难地展开了反击……半兽人部落中建起了猪圈和鹿圈,并和人类的商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就在半兽人部落生活越来越好、实力也逐渐壮大的时候,一头金龙从天而降……”
  • 一犬救三军

    一犬救三军

    拉斯的六个小伙伴中,四只小公狗很快就被卖了出去,因为牧羊犬一直都是很好卖的,剩下的两只小母狗中的一只后来死了,卖狗的那个男人准备把最后那只小母狗卖到表演的地方去,于是最后那只母狗被送到了另一个狗舍。当拉斯五个月大的时候,它就开始独自住在那个狗舍了。它看见自己的伙伴们一个个地离开,心里感到非常难过。
  • 天漠

    天漠

    一个纵横于仙魔六界的不败神魔,在了却自己的心愿后,只身隐匿于溺水,准备飞升。而那个被不败神魔送下人界的婴儿,却在凡尘之中慢慢成长。在一次生死决战之后,认识了只剩下灵魂之身的砂奴。就这样,叶漠开始了自己的修炼生涯。是生?是死?又是谁来掌握?神道?天道?又有何来破?
  • 第一宠妃

    第一宠妃

    她是现代顶尖杀手之王,一朝穿越,却成了大楚国人人皆知的丑女,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脸上那暗红色的胎记!他是一国王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独独对她情有独钟,是万幸,还是不幸?“雪儿,让本王给你松松筋骨!”温柔的声音能滴出水来。“那远滚哪去!”一道清冷的女声恶狠狠的回应。“雪儿。”一个大男人妩媚动人的抛了个媚眼,身边的鬼影一阵恶寒,急忙有多远逃多远,看多了怕长针眼。墨楚寒心想现在也是没办法,凰北雪油盐不进,想要将她吃下去还要多费一些功夫!眼底的痴迷更深,继续望着那一袭白衣,妩媚却不失冰冷的倩影,久久不曾离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