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9100000007

第7章 中国文化新景观(7)

本文认为,理解这一命题的关键是对“望”的理解。人们总是常从“愿望”、“欲望”的角度去理解“望”,其实“望”在古典时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含意——“参望”,就是“参照”、“对比”的意思。《淮南子·天文训》说:

正朝夕,先树一表东方,操一表却去前表十步,以参望。日始出北廉。日直入,又树一表于东方,因西方之表,以参望。日方入北廉则定东方。两表之中,与西方之表,则东西之正也。日冬至,日出东南维,入西南维。至春、秋分,日出东中,入西中。夏至,出东北维,入西北维,至则正南。欲知东西、南北广袤之数者,立四表以为方一里歫,先春分若秋分十余日,从歫北表参望。日始出及旦,以候相应,相应则此与日直也。辄以南表参望之,以入前表数为法,除举广,除立表袤,以知从此东西之数也。[77]

很明显,这里的“望”就是“对望”,也就是对照、对比、参考的意思。其实“望”字的“对比”意在其他的典籍中也有出现,比如,《礼记·表记》篇就有“以人望人”之说。[78]

“凡物由望生”的本意就是:天下万事万物都处在“参照、对比”之中。这和现代人常说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有相当强的可比性。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物理学”的成就时说,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尽管各家观点经常不一致,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一个命题,这就是:“事物的本原是对立”[79]。这一命题的中心意思是说,世界上任何具体的事物都是通过“属性”而为人们所认知的,而“属性”总在两两相对的,如有“冷”就有“热”,有“干”就有“湿”,有“甜”就有“苦”,有“明”就有“暗”。对于人情世故来说,也总是“两两相对”,有“善”就有“恶”,有“美”就有“丑”,有“喜”就有“怒”,有“成功”就有“失败”,等等。总之,这个世界的所有具体事物、各种现象总在处于“望”中,也就是总处于“对待”、“对比”、“比例”之中。亚里士多德说:“在自然过程中产生的一切事物,若不是对立两者之一本身,就是由对立两者合成的。”[80]应该说,《郭店楚简》的“凡物由望生”与亚里士多德的“本原为对立”的命题在内容意义上是十分接近的。我们甚至不排除《郭店楚简》受到古希腊哲学思想影响的可能性。[81]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都处在“望”中,处于一个矛盾对待中。正是因为这样的“对望”,这样的矛盾对立,世界才得以展开生成。《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本身就是一个“凡物由望生”的最佳表述: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热。寒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寒热之所生也。寒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寒”与“热”是一对“望”,“湿”与“燥”是一对“望”,这些人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其实“阴阳”、“天地”也都是一对“望”。“四时”虽然不是“两两对望”,实则也是一对“望”的“合成”而已。至于“神明”,李零先生曾经与王博教授有过一番是否代表日月的辩难,[82]笔者以为,王博教授的认知应该是符合原文的本意的。“神明”在这里无疑就指的是“神”和“明”,也就是日和月,在《郭店楚简》看来,它们是一对“望”。

在《郭店楚简·老子甲》中这样的“对望”思想有特别明确的表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83]

《郭店楚简》另一重要的哲学命题就是所谓“无物不物皆至焉”。过往的解释也都未能把握到要害,将其等闲视之。

实则,“无物不物皆至焉”这一命题也是古典中国哲学思考的必然结果。我们说,哲学就是关于世界本体本原的看法。在古典中国启蒙思想家看来,世界的本源既不是上帝也不是神鬼,而是“太一”,是“道”。而人们接下来要问的一个问题是,“太一”或“道”是世界的初始本原,是最初始因,但对于具体的事物现象来说,我们该如何理解它们的存在,也就是,我们该如何从哲学上来把握具体事物的存在依据呢?

《郭店楚简》对此的回答是:无物不物,皆至焉。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的事物(现象)都有它们存在的依据,事物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们都有其来源。这里的“至”就是从某处到某处的意思。任何“至”都有一个“至”的始点。这种表述方式应该是受到古典史官笔法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春秋经》中君主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例行的仪式叫“告至”,凡君主外出离开国都,返回时都要到祖庙向祖宗报告自己的回归。史官要慎重地在史书上写上“至自某处”,或“至自某事”。所以凡“至”必有“自”,也就是“至”总有一个来源,一个出发点。“无物不物,皆至焉”就是这种意思。任何事物,任何现象都不是凭空出现,它必有一个来源,一个出处。这其实就是《郭店楚简》中“无无由也者”的另一种表述。“无无由也者”是《郭店楚简·父无恶》篇中的一句短语,[84]它的上下文不得而知,但应该说,“无无由也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就是我们这里所认定的,这里的“由”就是“缘由”、“理由”的意思。

任何事物不仅有它们的初始本原,都来源于“太一”,具体事物还有它们具体情景中的前因后果,有它们的出处。用另一种表述就是,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建立在一定的前提之上,都有它的逻辑“前项”。任何事物必须有“前因”,事物本身总会有“后果”,世界就是一串逻辑链。

于是,我们看到,《郭店楚简》大量的带“后”的语句出现了:

有天有命,有地有形。有物有容,有尽有厚。有地有形有尽,而后有厚。

有天有命,有物有名。有物有容,有家有名。有命有文有名,而后有鲧。

有仁有智,有义有礼。有生有智,而后好恶生。

善理而后乐生。

知礼然后知刑。

知己而后知人,知人而后知礼,知礼而后知行。

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其智博,然后知命。[85]

《郭店楚简》十分重视这种前后“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在《郭店楚简》常见“某生于某”或“某生某”的表述。这构成了《郭店楚简》另一种表述“源流”的方式:

情生于性,礼生于情,严生于礼,敬生于严,望生于敬,耻生于望,……

欲生于性,虑生于欲,倍生于虑,争生于倍,党生于争。

爱生于性,亲生于爱,忠生于亲。

子生于性,易生于子,肆生于易,容生于肆。

喜生于性,乐生于喜,悲生于乐。

恶生于性,怒生于恶,胜生于怒,……

愠生于性,忧生于愠,哀生于忧。

惧生于性,慊生于惧,望生于慊。[86]

以上“阳生贵已”方面的论述曾以论文的形式参加过清华大学法学院2014年举办的“黄帝思想与诸子百家学术研讨会”,这里有必要对上述论述进行补充:

当吕子反省“以”、“故”问题时,他们已完全摆脱了神话迷信的思维,他们头脑中的“故”——事物原理是纯粹自然的原因、客观的规律。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于野而藏于仓,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87]

这里的“物”都是自然的“水”、“山”、“仓”、“稼”。这里的“故”,也都是自然的原因和规律。这里提到的“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实际上已经向人们指出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思想。凡不是建立在必然性基础上的东西是不值得提倡的。吕子们想要告诉人们的是,自然规律——人们可“以”的“故”是有它的必然性的,人们之所以可以“贵以”、“求故”,就是由于自然有它的齐一性,客观世界有它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规律。

接下来,吕子们就用学习训练射箭这样一个非常有近代科学味道的例子来说明“以”。子列子虽然时不时可以射中靶的,但关尹子却问他:你知道你之所以可以射中靶的内在原因吗?如果没有把握住它的必然性,只是凭感觉,靠运气才时不时射中,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回去好好训练、好好反省吧。三年后,在子列子终于明白掌握了射箭中靶的原理后,关尹子才认可他。

总之,《吕氏春秋》中的“阳生贵已”表明古典中国科学思维曾经达到了充分的高度。

五四运动以来,国人有感于西方国家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就是由于中国本身没有科学,并进而形成了所谓“李约瑟”命题。其实只要我们好好阅读体会一下《吕氏春秋》,就不应该有这样的感慨。

什么是“科学”?要下一个精确的、世人都能满意的定义相当不容易。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科学”的理解无疑具有相当的认可度:“如果一种研究的对象具有本原、原因和元素,只有认识了这些本原、原因和元素,才是知道了或者说了解了这门科学,——因为我们只有在认识了它的本因、本原直至元素时,我们才认为是了解了这一事物了。”[88]他认为,科学技术之所以高于经验,就在于前者探讨“原因”、“原理”,而后者不理睬“原因”、“原理”;后者只知其然,前者更知其所以然。[89]

世人都认为,中国文化只注重经验,但他们没有想到(两千年来的中国学者自己也都没有认识到),在古典中国,仅仅稍后于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曾经有一个以阳生(杨朱)为代表的学派,他们的思想主张就是强调对事物的“原理”、“原因”进行把握和探讨。阳生就是中国文化最早提倡科学思想、逻辑思维的思想家。古典中国不仅曾经是一个注重经验技巧的国度,它同时也是一个特别强调科学思维的文明。

第三节 文化形态学与历史观相

孔子竟然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墨子竟然是一个以“廉”——廉洁、清廉——为最高理想的宗教运动领袖,这大大地颠覆了过往两千年国人习以为常的信念;而被《孟子》书定性了两千年的“自私自利”之徒的杨朱竟然是一个以探求事物的原理、原因为己任的思想家、科学家。所有这一切毫无疑义地表明,在两千年的传统学术背后,还有一个被遗忘与曲解的中国历史真相。正如本书开头所说,笔者就曾以此为题,把自己的第一本书命名为《被遗忘与曲解的古典中国》,笔者认定,在传统中国之外,还有一个被传统学术遗忘与曲解的中国。这是一个与传统中国迥然有别的另一个中国,我把它命名为“古典中国”。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古典中国”的客观性有越来越充分的信心,相信未来中国的学术会越来越认可这一概念。

问题是,《被遗忘与曲解的古典中国》一书主要是基于对《吕氏春秋》的研究,该书所呈现的“古典中国”主要反映的是战国中后期中国历史文化的面貌。而我们知道,战国时的“中国”无疑有它的“来源”和“流变”,有它的前因和后果。既然我们已经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战国年间的“中国”,那我们当然就应该把作为整体的“古典中国”,把古典中国发生和演变的全过程呈现出来。就像本书开头所说,这是一种逻辑的必然性,更是一种命运的必然性。笔者把本书的写作首先当成自己的宿命。

我们一开始就遭遇到一个困境:既然“古典中国”已经被传统学术曲解与遗忘,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展示它呢?毫无疑问,它要求我们另辟蹊径。我们需要对来自古典中国的原始素材做全身心投入,而不能像传统学术那样仅仅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不能轻易地相信前人的论断,人云亦云。我们更需要借助新的研究理念、新的学术范式。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向世人呈现一个真正的、真实的古典中国。

幸运的是,德国思想家奥·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给本书的探讨研究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学术框架和研究范式。

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被人们称为“文化形态学”,他的成名作《西方的没落》早已有了世界性影响。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到今天为止,《西方的没落》所包含的学术价值即使在西方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在中国,则似乎愿意了解它的读者就为数有限,而能真正读懂它的学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了。笔者曾经说过,不理解《西方的没落》,对中国历史就很难有真正的洞察。[90]今天我们仍然坚持这一看法。未来的中国学术,特别是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首先应该从文化形态学入手。

斯宾格勒的学说是所谓的“文化形态学”。他认为,人类历史不是像传统理解那样的单一线性发展的一个文明。它由若干各具“形态”在不同时空领域内展开和完成的具体文化所构成。人类文明是复数,不是单数。人类文明到目前为止可以区分出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典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西方文化(中世纪以后的欧洲文化)等若干种文化。每一文化都是一个独立发育的有机体,像自然界的个体动植物生命一样,它们诞生,成长,衰老,死亡。每一个文化都有它的春、夏、秋、冬,有它的生命周期,有它无法逃避的命运。人类历史不外乎就是这些作为有机体的文化各自独立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程和汇聚。[91]

同类推荐
  • 奇趣天下Ⅱ: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奇趣天下Ⅱ: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万吨巨轮顷刻间支离破碎永沉海底;飞机失踪数年后出现在遥远的月球;数十人被在黑雾中迷失灵魂;人畜眨眼间被吸入魔窟化为白骨;沙漠中幻象纷繁引人赴死;峡谷里众多冒险者神秘死亡……对于这些神秘之地,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外星人的秘密基地,人类不得入内;有人说是死亡笼罩的所在,误入者必死无疑;也有人说是大自然的禁区,一旦踏入将会遭受灭顶之灾。死亡无法形容的恐怖;神秘不能诠释的离奇。这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密,我们称这些区域为——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中介绍了“古代六戚观人法、观诚法、观色法”等等方法,而“古代六戚观人法”是指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了然。父、母、兄、弟、妻、子,称谓六戚。而“观诚法”是指观诚之法是从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考察人。
  • 论语日记(下册)

    论语日记(下册)

    《论语日记(全2册)》以日记的形式把《论语》二十篇作别开生面的解读,如道家长里短般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注重对《论语》每一个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详细解读,且汇集历代儒学名家的不同解构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论语》所反映的内涵。同时,作者还深挖《论语》中每一个字的来源及引申义,让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该字的微言大义。《论语日记(全2册)》在阐述《论语》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时,还结合经典佐证,以及史料、文献、文学资料进行侧面的阐述和对比,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扩增,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智慧的提升。总之,《论语日记(全2册)》堪称一本阅读《论语》的工具书。
  • 黄帝内经(精粹)

    黄帝内经(精粹)

    《黄帝内经》又名《内经》,因托名为上古黄帝所作,故名《黄帝内经》。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理论巨著,从问世之日起即被尊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各81篇,共约18万字。其思想内核大致可归纳为10个方面,即阴阳五行说、藏象说、精气神说、经络学、病因病机学、病证学、诊法学、治则学、养生学及运气学。本书着意遴选出文意相对浅显且最能反映中医学术思想特点的篇章和段落加以注译。另外,为了便于读者理解《黄帝内经》的精髓,我们结合现今社会的常见疾病,从精血、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法、养生学、运气学等诸多方面精选相关篇目,以期给读者以切实有用的指导。
  • 李觏政治思想研究:儒家功利学派在宋代的发展

    李觏政治思想研究:儒家功利学派在宋代的发展

    李觏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北宋儒家功利派的开创性人物。1980年我在《李觏集》前言中写道:“李觏的思想,不仅是当时社会条件的产物,而且还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源。李觏多方面地汲取了前人的思想,具体说,其伦理观,主要是继承了儒家的纲常名教观念。
热门推荐
  • 剑落尘埃

    剑落尘埃

    李预:我有一剑可破万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夫人你又玩脱了

    夫人你又玩脱了

    【本文专注扮猪吃虎,女主炸,男主冷,身份多重,爽文+双宠+微玄幻+无逻辑】陆一叶,一朝认祖归宗,成了最神秘的慕家唯一继承人。拎回慕家之前,不善言辞,不会打扮,爱发呆,无特长,做事不过脑子...活在最底层的普通人。唯一的优点算是-人缘不错。拎回慕家之后,首先跳出来的是某位大佬的弟弟,拍着胸脯:“肯定认错了人!不然我直播吃翔。”直到一天,被自家大哥养着的狗叼着去了厕所...直播炸了!大佬炸了!
  • 斗罗之冰皇主宰

    斗罗之冰皇主宰

    本书是新书,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请各位大佬请教.同时本书不是无敌小说.欢迎评论!而且这是一样的斗罗二,却是不一样的剧情。比主角更先来到史莱克到底会发生怎么样剧情。欢迎你们来看
  • 月是今夕明

    月是今夕明

    前男友追到家门口做邻居,现男友强势在线打脸:“你在我的家门口想要对我的女人做什么?”前任变邻居还变同事也就算了,“前任情敌”还要变成“甲方爸爸”?现男友还成了“棘手”的第三方工作伙伴?如今的生活和曾经的回忆交错,那些藏在时光缝隙里不为人知的隐情渐渐浮现,有些爱注定得不到回应,有些事错过了就再也没有如果……但是你看,今晚的月儿也一样很美啊。
  • 愿闺阁依然蜜友

    愿闺阁依然蜜友

    两个都是没有父母陪伴成长的小孩,从小学就一直陪着刘亚梦的唐凰却在临小升初考试时莫名失踪,没有唐凰陪伴的日子,刘亚梦一度患上了轻微抑郁自闭症。亚梦的妈妈高绮担心女儿病情严重,跟据心理医师定制的治疗方案,赶紧把女儿接回到了自己的身边,给她换了新的环境。后来,刘亚梦重新认识了一群新的伙伴,有花心萝卜杨凯,天真可爱的黎娜,每恋每败却坚持每败再恋的好强狮子座徐楠,青春期的一群小伙伴一起经历了属于她们“闺阁里”的故事,新的小伙伴们让刘亚梦逐渐恢复了正常。幸运的是,即便她们现在已经各自踏入了复杂的社会,这段属于“闺阁里”的情谊依旧没变,真正的友情,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哪怕过了日久天长,依然蜜友。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海贼之召唤萌妹

    海贼之召唤萌妹

    罗迪穿越到了海贼王的世界,得到了一枚召唤果实,拥有了召唤各种二次元女性角色的能力。什么赫萝、小鸟游六花、御坂美琴、夏娜、阿尔托利亚、夜刀神十香、微笑的迪妮莎、战栗的龙卷……等等,她们到底是谁?只看过三大民工动漫的罗迪,表示自己真的一个都不认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学英语六级词汇新解

    大学英语六级词汇新解

    本书对对新大纲中单词词义进行了英、汉两种释义。特别是英语释义,使学生更容易对词义有直观、深刻的理解,在无形中提高读者的英语表达能力。对大学六级考试中单词的用法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讲解。只有掌握了这些用法,才能真正学以致用,克服英语用词中不知所措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