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3600000009

第9章 精神哲学之准备——古希腊自然哲学(4)

在巴门尼德这里,这个问题导致了进一步的发展,当然他有可能还没有明确意识到,但是他毕竟知道,存在是他独断地设定下来的。存在是最高原理,是整个宇宙的最高原理,但是你有什么理由?这个理由他提不出来。所以后来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芝诺的方向,他是巴门尼德的弟子,他采用一种论证的方法叫归谬法,就是说,对于为什么是存在而非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不跟你正面回答,我从反面来回答,我从归谬法来回答。就是说,如果不存在的话,那将会怎么样。如果不存在将会不符合逻各斯,这样就捍卫了巴门尼德的学说。学生捍卫老师的学说,是通过归谬法,这是一条道路。另一条道路就是把存在与非存在结合为一,存在里面就有非存在,非存在也是存在着的,那就不存在“为什么存在而不是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存在与非存在都在这里了,既有存在也有不存在,你就不用问这个问题了。这是后来的德谟克利特所做的工作,当然,他走这条路经过了一些阶段,像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一直到德谟克利特,他们的方式就是把存在与非存在结合起来。

(三)芝诺

我们先看看芝诺,他生活在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430年,芝诺的贡献就是刚才讲的归谬法,归谬法就是矛盾法,就是利用矛盾来进行论证。你提出的正面的命题无法从正面加以证明,为什么存在,存在已经是最高命题了,你凭什么来证明存在呢?你要是能证明存在,那存在就不是最高命题了,成第二个命题了。不能证明,但是可以反证,就是说如果非存在的话怎么样?我从这方面来证明,它证明反命题的矛盾,那正面的命题就不言自明了。

那么这个反证法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上面。一个问题就是证明存在是静止的。存在和静止在巴门尼德那里是同一个命题,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静止,它是不运动的,它一运动就是非存在了。所以非存在是解释运动的。他要证明这个静止就是要反对运动,他把运动驳倒了就把非存在驳倒了,就把存在证明了,这是一方面。再一个就是对“一”和“多”,存在是一而不是多。他证明了“多”是不可能的,那么也就证明了只有“一”是可能的,“一”是必然的,也就证明了存在是必然的,因为“一”也是存在的一个根本性质。

首先我们看看对“多”的反驳。他说如果“多”的话,事物或者将变成零,或者将变成无限大。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只有两种可能:其一,如果每个事物没有任何大小的话,那么不管有多么多的事物,它的总和都是零,因为没有大小的东西是等于零的,你把无数个等于零的东西,“多”加起来,它们的总和仍然是零;其二,如果每个事物总有一定大小的话,它的总和将导致无限大。多个构成物,哪怕每个构成物是一丁点儿,但总和起来,因为它可以无限地“多”下去,就会导致无限大。而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必然会导致非存在,因为:首先,事物变成零,就等于非存在;其次,如果事物是无限大,也会导致事物变成零、变成非存在。这个地方他又转了个弯,为什么无限大的东西也会变成零呢?因为无限大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你从它里面减去任何一部分都等于没有减,因为它是无限大嘛;减去任何一部分等于没有减,那么就等于减去零了,那么它的每一部分在这种意义上都相当于零,零的总和也等于零。既然在两种可能的情况下存在都会变成非存在,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存在不可能是多,只能是一。这是他的一种说法,当然我们说他是诡辩了,再加上当时对极限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把极限等于零,接近无限小等于零,有很多毛病。但是他这里提出了一种论证的方式,就是说先设定只有两种可能性,这两种可能性每一种都将导致零,都将导致非存在,是不可理解的,由此证明只有原来的解释是正确的。这是很精致的。

第二个是对运动的反驳,从而证明存在是静止的。第一个证明存在是“一”不是“多”,第二个证明存在是静止的而不是运动的。对运动的反驳有四个论证,这个大家可能比较了解。一个是“二分法”的论证,即运动的物体到某处之前必须先达到一半,达到一半呢又必须先达到一半的一半,如此推论下去呢,它永远也不能开始,永远运动不起来。第二个跟这个是一样的,就是“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是希腊有名的英雄,人称“捷足的阿基里斯”,他和乌龟赛跑,乌龟先爬了一段,阿基里斯要追上它呢,必须先跑过乌龟已经爬过的这一段,而当他跑过这一段,乌龟又往前爬了一小段,他又必须跑过这更小的一段,如此下去,他永远追不上乌龟。第三个论证是“飞矢不动”,飞矢在它的飞行过程中,每一瞬间都占据和自身相等的空间,它不可能占据别的空间,它就是那么大嘛,在这个过程之中,相对于它的空间它其实是不动的,因为它总是占据与它的身体等长的空间。第四个有不同的解释,这里是我的解释,就是“运动场”的论证,或者说“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我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在运动场里面有两队人数相等的人,以相同的速度做相向的运动,你这一队人走过来,我这一队人走过去,从他们的前锋相遇到后卫分离这中间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每一个队各自都经过了对方相同数目的人,比如说每一队有八个人,每一队都经过了对方的八个人,因为从前锋相遇到最后离开嘛,都经过了相同数目的人;但是对于旁观者,对于看台上的观众来说,他们每队只移动了四个人,因为他们相对而走嘛,相对看台上的人来说,他们各自移动了四个人的位置,但是相对走动着的人经过的当然就是八个人的位置了。所以他得出结论,就是“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因为他们都是在同一个时间段中,经过了一半的人数的那个时间就等于经过了整个的人数的时间,换言之,经过了四个人的时间就等于经过了八个人的时间。而这是说不通的,所以证明了运动是不可能的。

他的这种论证方式,我们要注意的是,他的具体论证现在还有人在讨论,认为他有些谬误;但是它的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说,提出了一种辩证的论证的方法。他通过对运动的反驳,恰好揭示出了运动本身的自相矛盾性,从反面论证了运动的本质。所以也有的人把芝诺称为辩证法的创始人,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有道理。虽然芝诺并不同意他自己的这种证明,他这种证明是归谬法,是要用结论的荒谬来否定证明的前提的,但他的这种证明恰好提出了一种方法:要解释运动你就必须采取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方式来解释,而且只有这样解释运动在辩证法看来才是严密的。只有自相矛盾才能严密地解释运动,如果按照形式逻辑去证明运动肯定会导致自相矛盾,形式逻辑是解释不了运动的。当时的人们之所以接受不了他的这种观点,主要是接受不了这种矛盾。所以要么考虑把这矛盾抛开,那就只有静止、存在,而没有运动、非存在;要么考虑矛盾双方,我采取一种什么方式使它们不矛盾,存在和非存在,运动和静止,一和多,能够采取一种什么方式把它们结合起来,让它们不矛盾。这就是后来的人,从恩培多克勒一直到德谟克里特他们所采取的一种解释方式,就是把存在和非存在、一和多结合起来,构成一种结构性的自然观。

三、结构性自然观

下面开始讲第三节:古希腊结构自然观的形成。什么叫结构自然观?就是像芝诺所提到的这种存在和非存在的矛盾、一和多的矛盾、动和静的矛盾,要么避开这些矛盾不谈,要么就要提供一种使双方不至于矛盾的结合方式,由此就引出了对自然观的一种新的观点。也就是不再用一个命题来解释自然万物或者宇宙整体,而是提供出一个结构,用一种概念的系统构架来对它加以解释。这就形成了第三个阶段:古希腊结构自然观。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第一阶段是始基自然观,第二阶段是存在学说,第三个阶段是结构自然观,返回到始基的自然观立场,讲的是具体自然物的形成,回到感性世界。但是和米利都学派纯粹从感觉引出自然界的始基不同,这一阶段不是要引出一个始基,而是要引出一个结构。那么这个结构就是抽象的、理性的,于是理性和感性就在第三个阶段合并起来了。

这种结构自然观在爱利亚学派那里已经开始有所萌芽,比如前面提到的三个哲学家,以及麦里梭的思想。有的哲学史上面没有麦里梭这个人物,有的也只有很简单的阐述。我们现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麦里梭生活在公元前444年前后,他试图把存在和非存在、一和多统一起来,他认为,即便存在是多,最后也会归结为一。他也是爱利亚学派中巴门尼德的弟子,但是他的这个观点已经偏离了他的老师。芝诺则是完全守护他老师的立场。后来的人就从麦里梭那里出发,纷纷致力于解构爱利亚派,都针对爱利亚派的一、存在作多和非存在的解释,哲学史学家们就形象地把这种思潮称之为“把巴门尼德的存在和一打碎成了多”。

巴门尼德的存在是唯一的,就是宇宙整体,后来的哲学家们把这个整体“打碎”成了自然万物,打碎为多,但是打碎的这些“多”的每一个碎片又都是“一”,每一个碎片又都是巴门尼德所讲的“不可分”、“永恒”。所以他们是在更高层次上返回到了早期自然哲学的多样性,但每一样自身还是一,这样存在和非存在就可以和平共处了。

(一)恩培多克勒

第一个这样做的是恩培多克勒,麦里梭只是一个过渡。恩培多克勒生活在公元前492年至公元前432年,他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四根说”。始基这个名词在他那里已经过时了,他提出了“四元素”,元素这个概念比始基这个概念更加具体一些。希腊传统的观念认为水、火、土、气构成了宇宙,但是恩培多克勒把它归结为宇宙是由“四根”所构成的。

恩培多克勒做过巴门尼德和塞诺芬尼的学生,他到处去求学、游学,他也受到赫拉克利特的影响。他提出四根而不是始基构成了万物,四根是多元的,每一个元素都是有定形的,不灭的,但都不是以一种纯粹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而是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自然万物有的比较接近于气,有的比较接近于水,有的比较接近于土,有的比较接近于火,但都不是纯粹的,火里面有土有水有气,气里面也有其他的元素,每一种元素里都有其他的元素。所以万物是四根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但是每一根都各自为一,它们合起来则为多。自然界的统一都是暂时的,我们总是追求自然界中的一,但是我们看到,自然界中统一的事物都是暂时的,都要分裂,只有每一个根本身是不灭的、永恒的,只有由四根构成的自然界整体的一才是不生不灭的,而具体的自然界万物是有生有灭的,暂时合成一体,但不久就解体了。

这样,他就既统一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又同时把全部宇宙整体考虑进去了,宇宙整体和构成宇宙的四根都是永恒的。既然每个事物都是由四根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那么每一种元素的事物之间就有孔道,可以通过一些别的粒子。比如水,在水的粒子中间就有一些孔道,可以用来通过土、气等其他元素的粒子,所以粒子与粒子之间是有孔道的。这就不像是巴门尼德所讲的那样:存在是充实的,没有任何空隙。恩培多克勒的物质世界里是有孔道的,通过这些孔道,可以实现粒子与粒子的流动和交换。物质与物质之间有了交换,也就有了变化。在认识论上,他提出了“流射说”,他认为人之所以能看见某事物是因为那个事物的粒子“流射”到了人的眼睛里,与我们眼睛里同样的粒子相结合。比如,我们眼睛里有水的粒子,自然界对象中水的粒子跑到眼睛里了,和眼睛里的水粒子相结合,我们就看见了水;自然界中火的粒子跑到眼睛里,因为眼睛里有火的粒子,所以我们看见火。万物都有四根的成分,眼睛里也有,所以我们可以认识万物。

这是一种感觉论,也是一种反映论。恩培多克勒非常重视感性,他认为感性是可靠的认识途径。要认识对象,就必须有对象的粒子真的进入到眼睛里,与眼睛里的相同粒子结合。但是恩培多克勒仍然坚持一个原则:这些多孔道仍不是虚空。在一个物质体内有些地方缺少一种元素,好像是一种空隙,但同时它又充满着别的粒子。比如水里有孔道,可以容纳土的粒子,但它还是充实的,并不是真正的虚空,只是相对于某一种元素而言的。孔道不是充满这种粒子就是充满那种粒子。

同类推荐
  •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起着巨大的作用。“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关系至为密切,本书将向中外读者重点介绍,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在推动民主仁政、提升道德人文素质、促进良性竞争、辅助法治和道德正义以及推动和谐外交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断裂还是统一:库恩“不可通约性”概念研究

    断裂还是统一:库恩“不可通约性”概念研究

    《断裂还是统一:库恩“不可通约性”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恩哲学与当代科学哲学研究图景、历史主义、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与库恩“不可通约性”的纠葛、美国哲学及其与科学哲学的关系、1965年伦敦会议对“范式”概念的集中批判、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与库恩“不可通约性”的纠葛等。
  • 施米特文集:论断与概念

    施米特文集:论断与概念

    施米特称,“德国问题”乃为“20世纪重大问题”之样板;立足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自编政论集,为现代性问题展开思想斗争。《论断与概念》是施米特生前自编过的两部政论集之一,包含讲演、书评、法庭陈词等,涉及范围广泛,如公法、政治思想史、国际和国内政治,立足于德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施米特从作为现代性问题的“德国问题”出发,纵横捭阖,针对国内政治思想的混乱,尤其针对帝国主义对德国的压迫,展开了思想上的政治斗争。施米特称“德国问题”为“20世纪重大问题”的样板,此书对于中国学人思考“中国问题”应有诸多启发。
  • 抱怨的艺术

    抱怨的艺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的越来越便利,可是抱怨却越来越多。人们一面认定“抱怨无用”,一面却又在现实中抑制不住地抱怨连连。其实,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于压抑自我、克制抱怨,而在于积极寻找一种有效的抱怨方法,不让人反感,却又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博士在本书中提出了诸多简单而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判断哪些事情值得抱怨,如何用鼓励合作的方式表达抱怨,以及如何*终解决我们的问题。他的建议本质上是一种既利己又利他的沟通术。
热门推荐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末世之我欲逐梦

    末世之我欲逐梦

    一切在5年前外星陨石的到来,所有生物开始异变之后,就注定,幸存者必然会有着全然不同的生活······方逐梦本不应该多管闲事的,但她还是选择了救那个浑身都覆满冰霜,气息微乎其微如同死了一般的男人,可她没想到的是,今后他会是她身边再也不会、也再不能少了的那个人······
  • 杏花村

    杏花村

    滔滔的嘉陵江水,日夜奔流在川北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它沉静的时候,仿佛一位温柔的处子,缓缓踏过平坦舒缓的旷野;它暴怒的时候,一路狂奔乱驰,巨大的嘶吼声终日回荡在巅崖峻谷,仿佛一头咆哮的雄狮。嘉陵江水滋润两岸碧绿青苍的毛竹林,滋润青松翠柏,滋润两岸年年开不败的杏花,也滋养出一方水土一方朴实的山里人。在嘉陵江的上游地方有座山,名字叫凤凰山。凤凰山不高,面积也不大,但因为山上有座张献忠墓而闻名遐迩。我小的时候,凤凰山还没作为旅游胜地开发,默守一方水土。那时的大人们大多文盲不论官职不管聪明呆傻农民不种田不种地都搞政治去了,留下小孩子没人管。
  • 圣石传说

    圣石传说

    这是片存在精灵、龙族和血族三方势力的被遗弃的大陆,只有找到传说中的四块圣石才能打破遗弃的诅咒。平凡又懦弱的少女来到了建立在一块孤立海岛上的奇怪学校,,她逐渐发觉了自己的身份、天赋和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反乌托邦三部曲(全集)

    反乌托邦三部曲(全集)

    套装包含《我们》、《美丽新世界》、《一九八四》三部反乌托邦文学经典,选取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经典”版本,掀开“窗帘布”,看见“新世界”。
  • 天娇神画之幻界王者

    天娇神画之幻界王者

    第二部作品,有第一部作品的影子存在,但更多的是平淡的生活。
  • 远方的战国

    远方的战国

    没有穿越,没有预知。有的只是轮回的历史。也许是许久以前,也许是许久以后。相似的战国,不一样的故事
  • 情深不负你我

    情深不负你我

    人生能有几个八年。最初,大学相识的他们,甜蜜相恋,成为众人眼中模范情侣,一场天灾人祸却令有情人被一道墙分隔两地。三年后,他躲,她追,他自知早已不是大学里风光无限的天才小生,配不上美好迷人的她,极力掩盖自己的心意。再次相见,她依旧美好如初,身边不乏优秀的追求者;可是他却早已褪去了大学时期属于他的那些自信与傲骨。命运轮回,兜兜转转,恩怨繁华之间,二人能否再次重温旧梦?
  • 我亦飘零许久

    我亦飘零许久

    对于其他人来说我是高冷的。可是对于她来说我是最好的。能成为她的最好我觉得十分荣幸。我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直到他的出现,我希望我是最耀眼的那个。好在最后我成了他的无可替代。
  • 彩不予寻仙记

    彩不予寻仙记

    青龙大陆修真界中人才济济,彩不予是好不容易才靠着一手种萝卜的本事发家致富从而在青龙大陆获得一席之地,可谁知这还没完,白虎大陆是个什么鬼?怎么又冒出一个修真界?还是中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