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8100000013

第13章 桂学研究发展态势(4)

(三)广西桂学研究会项目实施的重要成果《广西文化符号》

广西桂学研究会项目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优异成绩,一批项目经过评审验收已顺利结题,陆续出版“桂学文库”著作多部。2011年首批立项的“广西文化符号调查及研究”项目,经过三年努力最终完成,于2014年出版由潘琦主编、黄伟林执行主编的《广西文化符号》一书。从2011年开始,“课题组分别在南宁、桂林、百色、北海、防城港、梧州等城市,通过举行座谈会、学术沙龙、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集候选文化符号。经组织专家初步论证,最终确定了包括地理、历史、民族、人物、文化、神话、遗产、风物、工业等9大类别220个文化符号作为候选符号。在此基础上,又将候选符号按代表性、影响力、推广价值等三项指标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统计,课题组对220个候选文化符号进行了排名。经过综合评定,确定了113个最具代表性、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广西文化符号。这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符号,每一个都从某一个侧面或某一个节点上凝结和承载着广西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形象”。[60]潘琦指出:“这次广西文化符号影响力调查,是一项别开生面、很有意义的文化活动。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大体摸清了广西地域文化的基本情况以及广西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大格局中的影响力状况。这使我们能进一步找出差距,明确方向,研究对策,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实现‘文化强桂’的战略目标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61]这项研究不仅对广西人文历史及其地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理,而且本身也是一项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活动,为桂学研究提供选题对象与资源材料,为文化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广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区位优势突出、民族特色鲜明的沿边、沿海、沿江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容本镇以“桂学研究:从广西走向全国”为题撰文,认为:“广西地处祖国南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造就了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八桂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广西文化在内涵上形成了刚毅勇诚、开放包容的品格与特质,在形式上则形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文化符号。”[62]这些广西文化符号包括桂林山水、刘三姐、壮族、漓江、桂林文化城、太平天国、百色起义、灵渠、山歌、绣球、北部湾等,是广西最具典型性、代表性、普遍性以及影响力、传播力、辐射力的文化符号,也是广西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标志性符号。“为了更好地宣传广西文化符号,树立广西的文化形象,广西桂学研究会与广西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商定,借助广西电影集团强大的制作力量,把广西文化符号由文字、图片形式,拍摄成让人们更加喜闻乐见、传播面更广、受众群体更大的视听形式。根据拍摄的要求和特点,选取20个广西文化符号拍摄专题纪实片,每个文化符号拍摄一集,总片名定为《桂学故事——话说广西文化符号》。专题纪实片注重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要拍摄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视听形式,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让广西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从而达到宣传和弘扬广西文化的目的。”[63]2014年8月1日,20集电视专题片《桂学故事——话说广西文化符号》在龙门水都正式开机。这是将文化研究成果通过现代传播媒介以生动故事、直观形象、通俗易懂方式转化为视听艺术形式,将会产生更为突出与明显的接受与传播效果,也将进一步推动广西文化传统保护传承,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推动桂学研究与文化建设更为紧密地结合。

四、桂学对外学术交流

桂学对外学术交流及其文化交流包括范围大、内容广、途径多,目前所开展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基于作为地方学的桂学与其他各省的湘学、徽学、楚学、浙学等地方学相应而提出,因此主要通过对外省地方学进行考察调研以进行对外学术交流。近年来,在广西桂学研究会组织下,外省考察调研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已开展多次。

(一)湖湘文化、徽学考察及学术交流

2010年7月,广西桂学研究会文化考察组一行5人赴湖南、安徽进行考察。在湖南长沙参加由湖南省文联组织座谈会,考察组和与会的湖南文联、社科院、社科联、《湖湘文库》编委会等单位学者专家交流,详细了解“湖湘文化”建设与研究及其《湖湘文库》出版情况,并着重了解“湘学”与“湖湘文化”研究状况。考察组实地考察湖南博物馆、岳麓书院、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橘子洲以及常德柳叶湖、桃花源、常德保卫战纪念碑等,获得很大收获和启发。考察组继而前往安徽,由安徽省文联安排与安徽大学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徽学研究中心座谈,实地考察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资料室与文献库、包公祠与李鸿章旧居、徽州古村落宏村与西递、九华山佛教圣地等。考察组回桂后旋即撰写并发表了调研报告[64],大致可从三方面反映考察情况。

其一,湖湘文化及其湘学考察情况。湘学是历史范畴,原指船山学,后包括湖湘学和近代湘学。湖湘文化是一个区域文化范畴,包括哲学、伦理、政治、法律、文学、艺术宗教以及当地民间、民俗、民族等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内容,作为学术观念形态的湘学是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湖湘文化及湘学代表人物有屈原、贾谊、柳宗元、周敦颐、朱熹、胡安国、张轼、王船山、李腾芳、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毛泽东等;湖湘文化特征概括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百折不挠,兼收并蓄;研究成果标志为重点工程《湖湘文库》,分甲、乙两编,甲编为湖湘文献,计划出书445册,乙编为湖湘研究,计划出书255册,甲乙两编目前已出330册;重要专着有《湖湘文化通论》、《湖湘文化大观》、《湖湘文化宏观研究》、《湖湘文化论坛》、《湖湘学派史论》、《湘学史》、《湖湘学术与文化研究》等;出版《湘学》、《湖湘文化》、《船山学刊》等期刊。

其二,徽州文化及其徽学考察情况。徽州文化狭义指古徽州(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地域的历史文化形态,广义指以徽州为核心的安徽地域的徽州文献与文书、历史文化遗存、徽商、徽派建筑等历史及其社会人文风貌所形成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总和;徽学狭义指徽州地域的徽州学,广义指以徽州为核心的安徽地域的历史文化研究积淀而成一种学术、学说、学派。徽州文化及其徽学涵盖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州刻印、徽派版画、徽剧、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商、徽菜等。徽学及其徽派历史人物有程颢、程颐、朱熹、程政、查士标、孙逸、汪元瑞、何震、汪关、程邃、黄土陵、戴震、黄宾虹等。徽学具有兼容性、开放性、学理性、儒学化等特征;徽派具有古朴、厚重、平民化、乡土性等风格特征。徽学研究机构主要有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等;徽学研究成果主要有《徽州文化全书》、《徽商研究》、《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明清徽州社会与佃仆制》、《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等论着;文献资料整理成果主要有《明清徽商资料选编》、《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汇编》、《徽学历史档案总目提要》、《徽州文书类目》、《徽州文书》、《徽人年谱合刊》、《新安学系录》等;出版刊物《徽学》、《徽州学研究》、《徽州文化研究》等。

其三,对桂学研究的启发与建议。考察组依据湘、徽两省的湖湘文化及其湘学、徽州文化及其徽学研究状况及其经验,为桂学研究提供了很多启发。两地经验共同点在于:一是领导重视,政策推动,经费支持,提供制度体制机制保障,如湖南省委省政府拨款7000万专项资金出版《湖湘文库》;二是研究基础扎实,重视文献收藏保护和整理研究工作;三是搭建跨学科平台,有效整合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形成研究合力;四是加大激励奖励机制,推动项目实施及其成果创新;五是立足于本土文化研究,面向国内外学界,确立学术研究导向;六是积极推动高校与社会联结,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基于这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以及提供给桂学研究的启发,课题组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主要内容为:一是健全与完善桂学研究的制度、体制、机制和政策,考虑将桂学研究纳入广西文化发展规划,并着手制定广西桂学研究发展计划;二是在广西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桂学研究基地及其专业图书资料库;三是建立桂学研究课题制,制定课题指南,实施项目招标制与项目委托制、项目责任制、项目主持人负责制、项目审批与验收制等规范与保障措施;四是建立“桂学研究”网站、创办“桂学”会刊、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桂学论坛”学术研讨会、开办“桂学讲坛”系列讲座;五是出版大型系列丛书“桂学文库”,并在广西高校学报及其各学术期刊开办“桂学研究”专题栏目;六是进行大规模广西历代文献资料普查、整理与社会调研、地方文化普查工作,摸清家底,摸清目标;等等。

同类推荐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我读: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全7册)

    我读: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全7册)

    《我读系列》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它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本书全面总结和剖析了中国人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过程中的礼仪、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从备局、设局、布局、对局、收局等几个角度举例阐述饭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让你在饭局之上尽显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有助于你在觥筹交错间结交贵人,轻松成事。
  • 三秦家规

    三秦家规

    本书由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编写。第一部分名人家规,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陕西七部家规,按照家规简介、家规摘编、专家观点、采访札记等体例,对七部家规进行图文并茂式地完整展现。同时,还精选了省纪委秦风网发布的三部家规。第二部分家训家规集锦,收集整理了我省部分优秀家训家规。本书旨在通过讲述三秦大地家规故事,展现陕西人民的家国情怀,使广大读者从中汲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力求更好地发挥家规文化的教化作用,树立良好的家风。
热门推荐
  • 我在亚特兰蒂斯做佛祖

    我在亚特兰蒂斯做佛祖

    一休穿越到了一个未知的大陆“亚特兰蒂斯”,重生的他,五等贱民,差点被饿死,也不想当什么佛祖,可是天却给了他一个布道佛祖系统,自此他与诸神文明相斗,兰神?智慧女神?阿波罗?,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他是未来的佛祖。一休说了,他要这天,再遮不住他眼,要这地,再埋不了他心,要这众生,都明白他意,要那亚特兰蒂斯兰诸神都烟消云散!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他的心火燎了我

    他的心火燎了我

    守望先锋五百强猎空主播突然销声匿迹,只有战队队员知道他最近在做什么——他在开小号看女主播。后来,老大在和这个女主播双排?再后来,老大居然在直播间给女主播唱歌?!最后的最后,老大指着女主播告诉他们:“叫嫂子。”【我的暗恋从第三赛季开始,直到你说“我喜欢你”的那一刻起,我才敢用这满腔心火,燃烧你】这是一个披着电竞皮开篇就谈恋爱的小甜饼,不甜你打我。【表面温柔矜持的电竞男神、背地里暗戳戳偷窥女主各种动态的痴汉男主X本质是个沙雕网友且性格暴躁是个喷子的词作小姐姐】新书筹备中,欢迎加入我的书友群呀~1009129808
  • 天香

    天香

    生在公卿世家,就算没法呼风唤雨,改朝换代,能够不愁吃穿,金玉满堂,也算投得个好胎了吧。然而事实上,生活永远比她想象的还要跌宕起伏,惊险刺激。别人越希望她过得不好,她就越要过得好。总有一天,比所有人都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娱乐圈头条

    娱乐圈头条

    从冯家的千金,重生成家境贫困,一心一意想要凭借美貌进入娱乐圈的新人。
  • 寻龙相师

    寻龙相师

    我出身相门世家,为你揭开相师圈子里,那些惊悚骇人的秘事…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重生云顶之奕

    重生云顶之奕

    符文大世界在经历终极恐怖后逐渐衰败走向了毁灭之路,幸存者们带着传承流浪,最终来到了云顶大世界并与之相融!传奇的英雄们化作了不灭英灵守护着云顶之下人们!这里有符文之路,剑士之道,奥法之路,狂野之路,无双斗士,帝国之崛起,无尽虚空.....更有揭示原符文世界诸多辉煌,一人破国驾驭英灵的奕者!而我们来到了这里,这是我们的时代!我们将伫立与云顶之上!
  • 云海争奇记(上册)

    云海争奇记(上册)

    本书是一部武侠小说。1938年10月起在北平《实报》连载;旋由天津励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单行本,至1947年2月出版第十一集。作品融合侠义和武术于一体,进行高度哲理化、艺术化的想象发挥,显示了天纵奇才的大气魄,对后世武侠作家的启发甚深,值得典藏。
  • 爱笑的人

    爱笑的人

    Klee Wyck是Emily Carr的印第安朋友给她起的名字,意思是“爱笑的人”。女画家走遍了加拿大西岸的山山水水,和温哥华岛的原住民一起生活,这本自传记载了她的经历以及心灵所受的震撼。Klee Wyck是她的第一部作品,出版以后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对加拿大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