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9700000006

第6章 绍兴

1

被称为“中国文化圣地”的城市屈指可数,绍兴是其中之一,别的啥也不用说,光这六个字,就显出这座城的分量。

2

文化是一地的命脉。绍兴的文脉很深很长,两千多年来一直没断过,难怪有人感慨:“中国最大的票号可以出现在太谷,最豪华的住宅可以出现在歙县,最潇洒的一夜掷千金壮举可以出现在扬州,但最伟大的文学家,最伟大的书法家,最伟大的画家,最伟大的教育家和一流的学者却只能出现在这里。”

3

绍兴是座很有沧桑感的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太史公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绍兴的:“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不过,这个曾经的越国都城相当平民化,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清高,也没有自以为是的迂腐。绍兴的馆阁园舍、寺庙楼台、名人故居不计其数,但都透着股家常亲切的味道。不像一些地方,因为祖先曾经阔过,虽已成了破落户,却还端着架子不肯放下。绍兴有点架子,但不大,让人产生点敬畏之心,但不至于让人敬而远之,它可以远观,也适宜亲近。

4

绍兴的古迹都是货真价实的,它有唐虞时代的舜耕圣迹,有为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大禹的陵墓,有勾践投醪劳军的投醪河,有沈园、兰亭、青藤书屋……

一到绍兴,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要发点思古之幽情。

5

是真名士自风流。

绍兴是名士之乡,这里的名士真多,要不怎么有胆气说“鉴湖越台名士乡”啊。明代袁宏道就说:“闻说山阴县,今来始一过。船方尖履小,士比鲫鱼多。”他说绍兴的名人比过江之鲫还多。

绍兴出产的这些名人啊,是真的有名,不像别地方的一些名人,出了家乡,别人就不太知道。

可以这么说吧,绍兴打名人牌,掼出的牌都很大,差不多都是红桃K这一级别的。

6

很喜欢绍兴的台门。但凡进堂式的住宅,绍兴人都叫“台门”。

绍兴的台门真多,当地有民谚,“绍兴城里十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有三千零”,说当时绍兴不过十万人,但台门就有三千多座,这些台门中,有御史台门、参将台门、状元台门等,主人都是功成名就、显赫一方的大佬,但绍兴的台门一点也不显山露水,无论是官宦之家还是富豪之宅,哪怕主人官再大钱再多里面的装潢再是豪华,外面看看也就是一不起眼的小平房。

绍兴人实在低调内敛啊。

7

绍兴人喜欢乌漆麻黑的物事。绍兴人特立独行,连崇尚的颜色都跟别地方不同,别地方的人喜欢大红大绿,或者紫呀土豪金呀,绍兴人偏偏喜欢黑色。

绍兴这地方,啥都是乌漆麻黑的,除了有名的“绍兴三乌”——乌毡帽、乌篷船、乌干菜,绍兴的民居,黑墙、黑门、黑瓦、黑柱、黑枋,也是一黑到底的。不止这些,绍兴的菜也都是墨黑墨黑的,因为菜里倒酱油,放霉干菜。

绍兴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黑色呢,史书上是这么说的,吴越争霸之时,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押送去吴国,勾践夫人见江面上乌鸦低回盘旋,悲泪长流,歌曰:“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号翩翩……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据说此后,越人一见黑色,就会激起雪耻复仇的情绪。

照此说法,额滴娘啊,那一到天黑,绍兴人是不是都想着复仇的事啊?

8

南宋进士王十朋在《会稽风俗赋》中归纳过,绍兴人“慷慨以复仇,隐忍以成事”。

绍兴人的性格有两面性,一面是“慷慨”,一面是“隐忍”,他们沉稳、内敛,喜欢韬光养晦后再发力,他们做事喜怒不形于色。

绍兴人的这种性格是不是有点像忍者神龟?

9

周树人先生对其同乡是这样描述的:矮矮的,黑黑的,刀巴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绍兴人的血脉中有“慷慨以复仇”的基因,天晓得绍兴人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仇要复,历史上的两本复仇之书都是绍兴人写的,汉代袁康、吴平作《越绝书》,赵晔作《吴越春秋》。

绍兴人咬着腮帮子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看来,得罪别地方的人可以,但千万不能得罪绍兴人啊。要不过了个十年八年,你早忘记有这茬事,人家绍兴人还闷在肚里发酵,指不定哪天给你来一闷棍。

10

木心把江南分为有骨的江南和无骨的江南,他说苏州是无骨的江南,绍兴是有骨的江南。他说得没错,绍兴这座城的确是有风骨的,绍兴人的骨头也是实骨铁硬的。

绍兴出过很多很多的硬汉,这些硬汉不怕死,为了义或者为了他们认定的某样东西,他们不把自己的命当命,而是当成草芥。绍兴人有棱角与硬骨,铁血汉子特别多。往上追溯,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此人岂止尝胆,为了复仇,连仇家的屎他也会吃,还有那个治水的大禹,也狠,离家十三年,三过家门,硬是不入。

11

每到改朝换代之际,绍兴人的骨头就显得特别硬实。明末清初,绍兴猛男王思任大书“不降”二字,绝食而死,另一猛男祁彪佳留下“含笑入九泉,浩然留天地”十字绝笔,赴水而死,还有刘宗周,大笔一挥,写下“慷慨与从容,何难亦何易”句,活活把自己饿死。

近现代还有徐锡麟、蔡元培、鲁迅、马寅初,都是青史留名的顶天立地的硬汉。而中华民族唯一一个为自由被砍头的女性,也出在绍兴。

绍兴这地方,净出硬骨头。

12

绍兴人是“隐忍”的,也是“淡定”的,秦晋淝水之战中,东晋以不足十万的兵力与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决一死战,主帅谢安在后方指挥所里若无其事下围棋。

绍兴人平时不喜欢咋咋呼呼,关键时刻也沉得住气,因为他们有底气,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13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要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要多”,背后的意思是:我的阅历、资格比你老,你还嫩着呢。

不过,这两句话,在绍兴,完全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前面这一句是因为绍兴的菜实在太咸,后面这一句是因为绍兴的桥实在太多。

绍兴的桥真多啊,在别的地方,一座桥可能是一个路标,在绍兴,过一座桥就跟过一个红绿灯一样稀松平常。

14

绍兴的风土人情,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是多么的鲜活啊。

全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市像绍兴一样,占据中学语文课本那么多的笔墨那么大的篇幅。什么沈园百草园,什么兰亭大禹陵,什么阿Q闰土,什么覆盆子茴香豆,就算你没去过绍兴,绍兴的一切你也不陌生。

15

绍兴有无数的名人故居,王羲之故居、徐文长故居、杨维桢故居、王冕故居、王阳明故居、鲁迅故居、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徐锡麟故居、马寅初故居等。

这些故居就在平常的街巷中,就如同当年这些名人都是从这些平常的巷子里走出来一样。

16

江山需要文人捧,绍兴是古代浙东唐诗之路的必经之处,古代的文人骚客都以到绍兴一游为荣。他们不游白不游,游了不白游,为绍兴留下了大量的诗歌。除了江山,美女也需要文人捧的,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诗人都捧过绍兴女子,李白称赞绍兴女子——“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杜甫这个老夫子也说,“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

在他们眼里,绍兴女子都是白富美,肤色白皙,长得可人,个个都是水做的骨肉。

17

一提到旧时的上海滩,就会想到青洪帮;说到绍兴人,马上会想到绍兴师爷。

“山东出响马,江南出才子,四川出神仙,绍兴出师爷。”师爷就是幕僚,这个幕僚不是那么好当的,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能说会道人活络,要笔头功夫好,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要“跑得出、拎得清、合得来”。绍兴人审慎、明智而又圆通,他们思维缜密,处事精明,手腕灵活,性格内敛,最适合做军师、幕僚与刀笔吏。这些刀笔吏,用鲁迅的话来说,他们手中的笔,是火炬,是投枪,是匕首。

18

绍兴的旅游口号是“跟着课本游绍兴”,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到了绍兴,就是为了看看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就是为了吃几颗孔乙己吃过的茴香豆,就是为了到水乡听听欸乃的橹声再看一看社戏。

这中学语文课本,为绍兴的旅游推广做出多大的贡献啊,又替绍兴省下多少广告费啊。

19

中国最美的女人就出在绍兴。西施是绍兴女人,这个千娇百媚的美人,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棋盘上的一枚棋子,她因貌美承担了以身诱敌的重任,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爱国美女间谍。

自她以后,只要好看的人和物,都可以冠上这个绍兴女人的名字,什么豆腐西施、槟榔西施之类,连狗也有叫西施犬的。天下闻名的杭州西湖实在拿不出别的东西可比了,也被比成了西施。

20

西施是绍兴诸暨人,诸暨有“西施殿”,这个西施殿还是诸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绍兴人搞旅游,抓住了美女西施,也不放过丑女东施。

多年前,我和一批作家游诸暨,当地官员介绍说,要在西施故里的浣江对岸投资15亿元,建东施旅游村,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东施旅游村建得如何了?

21

“绍兴五女”是绍兴历史上最出名的五个女人,西施只是其中之一。

除了西施,还有投江寻父的孝女曹娥,与心上人同化为蝶的情女祝英台,以《钗头凤》与前夫陆游唱和的才女唐琬,还有一个就是“右手把剑左把酒”的鉴湖女侠秋瑾。

可惜的是,这五女的结局都不那么美好,要么沉了江,要么化蝶变成了异形,要么抑郁而死,要么被砍了脑壳,类似“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光明尾巴一个也没有。

22

苏州有唐伯虎,绍兴有徐文长。徐文长这个人够衰的啊,虽然书、画、诗、文、剧样样拔尖,连郑板桥都说自己是“青藤门下走狗”,但自称“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他,一生穷困潦倒,七年牢狱,八次落榜,九次自杀,简直落魄到极点。

不过在绍兴的民间传说中,徐文长这个一辈子落魄的文人,却是一个潇洒不羁、快意人生的江南才子。

传说嘛,听听就是了,别当真,传说与现实的差距总是很大很大的。

23

相比之下,官员诗人杨维桢的日子就要多快活有多快活了。他因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他是诗人,还是书法家、笛子演奏家。他当过官,后来觉得当官没意思,太受拘束了,就“纵情山水,沉湎诗酒声色,放浪形骸”。这家伙过的是“笔墨纵横,铅粉狼藉”的日子,他沉溺声色,宴席上见舞女有“缠足纤小者”,就脱其鞋,将酒杯置鞋肚,斟以“行酒”,还为这“鞋杯”起了个美名曰“金莲杯”。

这个绍兴人喜欢恶搞,活得随心所欲,就这样一个顽主,还被称为“元末三高士”之一。活得这般痛快的绍兴人,不是很多的。

24

绍兴人中,有骨气的人不少,有意思的人也多,杨维桢和张岱算是其中两个。相比于杨维桢,我更喜欢明末文学家张岱,“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他的这些话有意思极了。

张岱阅尽繁华,也阅尽苍凉。他一生不仕,寄情于山水,清兵南下,乃披发入山,隐居剡溪附近山村著书。他“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有繁华如梦的青少年,但他的中晚年是在兵荒马乱中度过的。明亡后,他避兵山中,“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时局稳定后,他回到绍兴,家产悉数易主,生活陷入绝境,年已六十七岁还要自己舂米、担粪,但这个绍兴人不骂天不骂地不骂娘,安之若素过自己的日子,心态超好。

25

宋六陵就在绍兴,不过被一个叫杨琏真伽的蒙古和尚掘了墓,满墓的宝贝被拿走不说,这个百无禁忌的蒙古和尚还把宋理宗的脑袋拧下,以他的颅骨做成杯来喝酒。

宋理宗是台州人的女婿,所以了解这段历史的台州人,到了宋六陵,总会发些感慨的。

26

走在绍兴的小巷里,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要请一个人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代言人,陈道明最合适不过,他的气质太贴近这座城了。

27

有一段时间,杭甬高速绍兴段,打出巨大的广告牌“绍兴——中国第一名人鲁迅故里”。不知何时,这块广告牌不见了。因为很多人看了这块广告牌,鼻子里都在哼哼:鲁迅再出名,但中国第一名人总该是孔子吧。

不过,绍兴人拉鲁迅当大旗没错,绍兴有鲁迅路,有鲁迅幼儿园、鲁迅小学、鲁迅中学、树人中学、鲁迅图书馆、鲁迅电影院、鲁迅广场,还有咸亨阁、咸亨集团、咸亨大酒店、周家食品、孺子牛土特产、吴妈土特产、长妈妈食品、孔乙己餐厅……一个鲁迅故里,投资就达10亿元,绍兴人把“鲁迅故里”当成了“镇城之宝”。

绍兴人吃鲁迅饭,吃了几十年,不但吃得有滋有味,还吃得脑满肠肥。

28

绍兴人嗓门很大,喉咙梆响。饭桌上,听一群绍兴人说话,震得耳朵嗡嗡响。也是,绍兴是水乡,两船相遇,船上的人打个招呼都是扯着嗓门喊。久而久之,绍兴人这嗓门能不大吗?

29

要说绍兴人目光不够远大嘛,也不尽然,绍兴人有时又看得挺长远的,比如生个女儿,要埋几坛老酒,女儿终归要出嫁的,到时取出这酒来接待宾客或做陪嫁,叫“女儿红”。生了男伢儿,绍兴人也要埋些酒,并在酒坛上涂上朱红,取名“状元红”,意谓儿子有状元之才——绍兴的男孩子未必都成为状元,但绍兴的文人的确比别的地方出得多。

30

绍兴的情种蛮多的。女的嘛,有祝英台和唐琬,男的嘛,除了陆游,还有胡兰成。陆游是痴情,胡兰成则是滥情——见一个爱一个,他的爱情观是狗熊掰玉米式的,但他觉得对得住所有爱过的女人。

31

如果没有陆游和唐琬被棒打鸳鸯的爱情,沈园可能老早湮没在历史的尘烟深处了,这样的园林,在江南园林中,实在太寻常了。当年,被迫分手的陆唐两人在沈园不期而遇,老陆感怀万千,挥笔在园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和泪作一阕:“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游人多半背不全这两首词,但陆游和唐琬的故事是知道的,“错错错”“莫莫莫”总归是记得的。

32

绍兴情种多,陆游又是情种中的极品,他至死不忘报国,也至死不忘唐琬。63岁时,他在严州任上,写下怀念的诗句:“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68岁时,他重游沈园,又记起唐琬——“泉路凭谁说断肠?”陆游81岁高龄游沈园时,还无比伤感地写下一诗:“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直至离世前一年,陆游还念着他的琬儿表妹——“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女人都被老陆的深情打动了,她们说,被绍兴男人爱过,不管最后嫁不嫁给他,不管能不能白头到老,一辈子被绍兴情种念叨着牵挂着,这种感觉真好啊。

33

绍兴的山水有味道,所以东晋名士王羲之、谢安等都是冲着“会稽有佳山水”而定居这里的。

这个谢安隐居此地二十三年,直到东山再起,以淝水之战成就一世英名。

34

宋王十朋说:“东坡谓杭之有西湖,犹人之有眉目;某亦谓越之有鉴湖,犹人之有肠胃。”眉目美,这个城市便风情万种;肠胃健,这个城市就富足健康。

35

鉴湖真大啊,有五个西湖这么大,它与西湖比,赢在大气刚直,却稍逊风骚。在明代文人张岱眼中,这两湖都是美女,不过,他称西湖为“曲中名妓”,而把鉴湖比作“名门闺淑”。

闺淑是宜于当正房的,压得住阵脚,但是因为太过一本正经,显得有点无趣,所以鉴湖不如西湖之风情万种。

36

衢州人恋家,不见天王塔,就会掉泪疙瘩,“衢州侬,不见天王塔就会落眼泪”。绍兴人不大恋家,他们跟温州人一样,“跑过三江六码头”,不过,跟温州人不同的是,温州人走到哪里,生意做到哪里,绍兴人走到哪里,点子出到哪里。

37

绍兴是座具有两千多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名城,绍兴人随便指着一个台门一块瓦砖,都能说出几个老故事来。

绍兴的弄堂很多,左一条右一条的,弄堂里有旧茶馆,还有老虎灶,弄堂里的故事也很多。

38

绍兴有胸怀天下、志在千里的志士,但大多数绍兴人还是喜欢过中规中矩的小日子。

39

绍兴人最精明最会做人家了,他们从各种渠道收集打车券或红包,打车时用来抵扣金额。滴滴出行平台数据显示,在最精明的十大城市排行榜中,绍兴以明显优势高居榜首,绍兴人出行,一半的订单都用了优惠券。绍兴人过日子,能省一点是一点。

40

小时候带儿子游绍兴,问儿子对绍兴有什么印象。

儿子说:绍兴有很多很多的桥,有很白很白的墙,有很黑很黑的船,有很臭很臭的豆腐。

41

绍兴人就算坏起来,也不是坏得流脓的那种,他们的坏,顶多只能算是小坏,就说阿Q吧,他造反并没有想到称王称霸,更没有做皇帝梦,他要求不高,只不过想睡一下秀才娘子的宁式床,再和吴妈困上一觉。

42

如果你对文学史上的白马湖派有兴趣,那么就不能不去一次绍兴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这个中学虽然只是县一级的中学,但名头很响,有“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说法,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如朱自清、夏丏尊、李叔同、经亨颐、丰子恺、朱光潜、王任叔都曾在此执教,柳亚子、李叔同、刘大白、俞平伯都去游学讲学过,这里一溜烟地排着经亨颐的长松山房、夏丏尊的平屋、朱自清的故居、丰子恺的小杨柳屋、李叔同的晚晴山房、何香凝的蓼花居。

文青们到绍兴发思古之幽情时,绝对应该去一下春晖中学的。只不过,去了后,别在那里掉链子,把个夏丏(miǎn)尊念成夏丐(gài)尊。

43

就算你没去过绍兴,绍兴的黄酒你总喝过吧。绍兴的黄酒太出名了。

酒与民众的秉性是分不开的,比如俄罗斯人的性格与伏特加、法兰西人的性格与白兰地、山东人的性格与高粱酒,都是密不可分的。

绍兴黄酒醇厚甘温,却又后劲十足,正是绍兴人性格的写照。《易经》是这么说的:“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绍兴就是这么一座既柔且刚的城市,就好像绍兴黄酒,在水一般的柔性之下,有着不动声色的火一般的烈性。

44

酒是绍兴的灵魂。绍兴的文友跟我说,绍兴这个当年和勾践一同隐忍图强的千年古城,它的名字就是蘸着酒写成的。

绍兴人烧个菜,要加料酒。他们高兴不高兴都要喝酒。我发现,绍兴人为了喝酒,巧立了很多名目,比如,出生时要喝“剃头酒”,周岁时要有“得周酒”,订亲要喝“订婚酒”,祝寿要喝“寿酒”,家有喜事,更少不得喜酒助兴,女方办“出阁酒”,男方办“筵席酒”,新婚夫妇首次回娘家要喝“回门酒”。生意人新店开张时要摆“开业酒”,谈生意时要有“利市酒”。绍兴的黄酒,几乎贯穿了绍兴人的一生。

连女侠秋瑾,也用貂裘换酒。换了别地方的女人,哪里舍得用这么名贵的貂裘换酒喝呀,拿酒换貂裘还差不多。

45

绍兴是酒城,说到绍兴必定要提到黄酒。连《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过生日,袭人等也是抬了一坛好绍酒来助兴。

绍兴酒被称为文人酒,既然是文人酒,总是跟别地方的酒有一些区别的。文人在别的地方喝醉了酒那叫不懂节制,叫发酒疯,在绍兴喝醉了酒叫真性情,叫名士风流。

文人到了绍兴这样一座酒城,很少有不喝酒的,他们比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容易被提起酒兴。第二届浙江作家节在绍兴举办时,有一半的作家在绍兴喝醉了,连舒婷、阿来都喝醉了。

46

绍兴的黄酒,名字很好听,元红、加饭、善酿、香雪、花雕,一个个都像宋词中的小令。不过,白酒的名字就不那么好听了,有一种糟烧,竟然叫“枪毙烧”!怪吓人的。

47

绍兴人做菜,几乎所有的荤菜都会放上黄酒。绍兴人,不管男女老少,打小起,就直接或间接与黄酒为伴了,酒量自然不俗。曹聚仁就说过:“绍兴说吃酒,几乎全是黄酒,吃的人起码两浅碗,即是一提;若是上酒店去只吃一碗,那便不大够资格;实际上大众也都有相当的酒量,平常少吃还是为了经济关系,大抵至少吃上两碗是不成问题的。”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多处提到绍兴黄酒,他也曾在小酒楼里吩咐堂倌道:“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

所以,忠告你一句,不要以为绍兴人温文尔雅,你就跳出来与他们斗酒,他们酒量好着呢,你想放倒他们,结果是你先被他们放倒。

48

绍兴的黄酒欺骗性很强的,所谓“黄酒糯米做,吃了像妞妞”。黄酒初喝时没感觉,后劲上来时,才知道它的厉害,不过为时已晚。来绍兴出差的那些粗犷的北方爷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儒雅的绍兴男子用酒放倒。

呵呵,绍兴黄酒小瞧不得,绍兴人也是小瞧不得的。

49

想不通,绍兴人为什么会把黄瓜叫成青瓜,他们把豌豆,叫作“蚕豆”。至于真正的蚕豆呢,他们叫成罗汉豆。

除此之外,绍兴人把包子称为馒头,而馒头呢,他们叫面包,至于面包呢,他们叫成烤面包。

50

都说浙江人会过日子,但浙江人中数绍兴人最会过日子,会过日子的一个标志就是喜欢腌制食品,再也没有比绍兴人更喜欢腌制食品的了,他们几乎逢货必腌,鲁迅他老人家就说过:“究竟绍兴遇着过多少回大饥馑,竟这样吓怕了居民,仿佛明天便要到世界末日似的,专喜欢储藏干物品。有菜,就晒干;有鱼,也晒干;有豆,又晒干;有笋,又晒得它不像样;菱角是以富于水分,肉嫩而脆为特色的,也还要将它风干……”

51

说到绍兴的饮食文化,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这六个字——腌、酱、糟、醉、腊、霉,绍兴人跟宁波人一样,善于从牙缝里省钱。绍兴的家常菜不是“霉”,就是“酱”,他们拿这个“一菜抵十菜”,显然,他们的出发点不是味蕾上的快感,而是省钱。

透过这些个“霉”呀“酱”呀“臭”呀的菜,榨出了绍兴人袍子里的“节俭”二字。

52

热播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说到绍兴的美食,有绍兴黄酒、安昌酱料、腊肠、酱鸭、醉鸡。

别地方的酒就是酒,但绍兴的酒不仅是酒,还有百搭的功效。绍兴人有了绍兴酒之后,连烧菜的工序都省去了不少,像虾兵蟹将、麻蛤红菱之类,绍兴人把它们放酒里泡泡,等它们醉了,就直接端上桌,省去了入锅烧煮的麻烦,节省了火力,又省钱。

不止这些,他们甚至于酒糟——绍兴黄酒的副产品也能大做文章。酒糟名字里虽然有个糟字,但在绍兴人眼里,它不是糟粕,而是精华。

绍兴人用酒糟做糟鱼、糟鸡、糟鸭、糟鹅、糟肉。糟了荤的,也不肯放过素的,他们糟茭白、糟豆芽。幸好他们没把年糕也拿来糟,否则就成了糟糕。

53

绍兴有“十碗头”,有扣肉、扣鸡、清蒸鱼、红烧鱼、肉圆、鱼圆,有糖醋芋艿羹、荠菜豆腐汤、炒小虾等等,这十碗菜摆在八仙桌上,象征着十全十美。借着第二届浙江作家节的东风,我在未庄吃了十碗头,十碗头应该是“实碗头”,烧的菜都是那么实在,名字也起得满是现实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

附带说明一下,这个未庄,原是鲁迅笔下虚拟的村庄,好个绍兴人,把虚拟店开成实体店了。为了吸引游客,他们建了一个未庄,又建了一个鲁镇。

54

绍兴酒多,被称为酒城;水多,被称为水城;以此类推,臭食多,是不是可以称为臭城呢?

绍兴的臭食中,最出名的是臭豆腐。光臭豆腐绍兴人还觉得臭得不够,将臭豆腐与臭苋菜梗合蒸,成了顶风臭十里的蒸双臭。

臭归臭,但如果到绍兴,你没吃过臭豆腐和臭苋菜梗,就算不得到过绍兴。绍兴城里,那些镶了牙边的杏黄幡子在风中飘着,上面写着三个字——“臭豆腐”。呵呵,墙头竖起大王旗,旗上只写“臭豆腐”。

55

高速公路还没开通时,从台州到杭州,要走老路,要经过嵊州(那时叫嵊县),那里有个卖猪脚的路边店,烧的猪脚特别好吃,以致台州人说到绍兴,首先提到的,就是这个路边店的猪脚。

我那时在杭州工作,每次从杭州回台州,车子都要在嵊州歇息,然后满车的乘客就下车,蜂拥着排队买猪脚吃。

56

绍兴人喜欢讨口彩,他们把油炸臭豆腐取名为“炸金砖”,敢情油炸后金灿灿的臭豆腐都成了金砖。

“女大三,抱金砖”,在绍兴,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抱块臭豆腐呢?

57

对绍兴人来说,霉干菜不是菜,而是一种精神。

绍兴人把霉干菜做到了极致,他们不管烧什么菜,都喜欢放点霉干菜,炒盘虾、烧碗肉、蒸条鱼,都要放,夏天来碗汤,也是霉干菜汤。以致我的女友调到绍兴工作后,被霉干菜吓怕了,她说,绍兴人,餐餐霉干菜,啥都是霉干菜,现在我听到霉干菜三个字都要抖三抖。

58

宁波人拿咸菜来烧黄鱼,没觉得委屈了黄鱼。绍兴人用霉干菜烧龙虾,也没觉得委屈了龙虾。

59

衢州人台州人喜欢吃豆腐,绍兴人则喜欢吃豆子,豆是绍兴百姓最寻常不过的下酒菜,一颗豆子他们会吃出很多人生乐趣来,喝口酒,搛颗豆子过过,人生便意味深长了。

除了茴香豆,绍兴还有鲜罗汉豆、鲜蚕豆、带壳鲜毛豆、盐青豆、爆开豆、兰花豆、芽罗汉豆、笋煮豆和鸡肫豆等,绍兴人称为“十豆过酒”。

这十种豆子里,隐藏着绍兴风情。看来,绍兴人喝酒不需要红袖添香来助兴,他们只要有几粒豆子就行了。

60

绍兴人不是没钱,但他们就是不太舍得花钱,他们有点钱喜欢藏着掖着。没钱的绍兴人过得节省,有钱的绍兴人也不太会一掷千金,绍兴人总是居安思危,他们的潜意识里好像总有不安全感。

61

绍兴人很爱存钱,哪里的银行利息高,他们就存哪里,他们的存款经常搬家。

62

绍兴人做事喜欢循规蹈矩,不太愿意当出头鸟,当然,他们也不是缩头乌龟。

绍兴人做事,喜欢分析来分析去,盘算来盘算去。毕竟这个地方产师爷,会打肚里算盘的人多。不过,七分析八盘算,就错过了许多好机会,让别地方的人抢了先机。

63

绍兴五个县市区,各有各的性格特点,绍兴人概括为“绍兴师爷”“诸暨木陀”“嵊州强盗”“上虞拐子”,至于新昌,也有绰号,不过我不好意思说,太难听了。

64

就像吃西餐要配刀叉一要产,喝黄酒是要配锡壶的。老绍兴人喝绍兴老酒,是要放在锡壶里温过喝的。

绍兴的锡壶品种真多,有锡酒壶、锡茶叶壶、锡烛台、锡花瓶,造型敦厚得就像鲁迅笔下戴旧毡帽的闰土。

65

产酒的地方,总能与书画、音乐结下不解之缘。绍兴俗的物事不少,但兰亭雅集就雅得不得了,因为王羲之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兰亭从此成了中国的书法圣地。

在兰亭以酒会友,以酒唱和,曲水流觞,挥毫泼墨,真的是千古风流。就算到了现在,一有重大文化活动,总要曲水流觞一番。

66

印象中,我的绍兴朋友个个都能写一手好字,他们说是从小被家长和老师逼着练出来的。当年被逼着练字,他们叫苦不迭,现在他们自己当家长了,又逼着自己的孩子练字了。

绍兴人练字是有基础的,兰亭遗风的影响到现在还是那么深,听说绍兴人把《书法》都编进学校的地方课程了。所以到绍兴,文人不要轻易提笔,绍兴是藏龙卧虎之地,高人很多。有些名人到了绍兴,喜欢题几个字,字好倒也罢了,要是写得像狗爬一样,是要被绍兴人耻笑的:介推板的字,也好意思拿出来现丑?

67

别地方的人把啤酒称为“液体面包”,绍兴人把绍兴黄酒誉为“液体蛋糕”。蛋糕总归比面包要高一个档次吧。

绍兴人的较劲,较得有意思。

68

从绍兴人的骂架中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来,绍兴人的骂架骂得有水平,因为此地文化底蕴深厚,所以这里的人骂起架来喜欢指桑骂槐,喜欢皮里阳秋,喜欢夹枪带棒。他们指桑骂槐,借力打牛,他们损起人来,不是单损一个,他们捎带着损人家个祖宗七八代,绍兴人把这种骂法称为“刁(鸟)骂”,绍兴人自己也说了,我们绍兴话骂“宁”,词汇很丰富的,什么“娘杀个闲腿”之类都出来了。

绍兴人心里有再大的火气,也就在嘴上骂骂咧咧,他们就图个嘴皮子痛快,很少真刀真枪跟对方干上。绍兴人自己也说了,他们喜欢斗嘴不喜欢争吵,爱看热闹却不喜欢生事,就算骂架,也很少当面撕破脸皮,他们骂人有条规律:骂背不骂面,骂远不骂近。他们背后骂娘的多,当面吵架的少,当面打架的更少。

69

绍兴作家马炜是我在省委党校青年作家学习班时的同学,他写绍兴人的好客是这样写的:“他们的好客表现在,当你告辞时,他们会心不在焉地挽留你;当你走远了,他们会在背后大声挽留;你走得越远,他们挽留的声音越响。”

嗯,确实是这么回事。

70

绍兴人起地名蛮省心的,喜欢叫前街后街,比如有个鉴湖前街,就有个鉴湖后街,有个解放前街,就有个解放后街。

71

诸暨是绍兴下面的一个县,诸暨人不太愿意把自己说成绍兴人,诸暨人的性格和绍兴人好像有点格格不入。

诸暨很出名,以前出名是因为它出过大美女西施,现在出名则是因为官场上的诸暨帮。诸暨帮在官场是呼风唤雨的厉害角色,这个不大的县城,这几年出过好几个封疆大吏,厅局级干部更多,据说最高峰时,浙江各厅厅长里有四分之一是诸暨人。再往早些说,民国时期它更厉害,少将以上的高级军官就出过150人,为民国三大将军县之首(其余两个为湖南醴陵、安徽合肥)。

诸暨人在外地,喜欢搞什么联谊会、同乡会之类,一方面是不忘老乡情谊,一方面也是为了互相提携,互相帮助,力求把老乡资源最大化。

72

茴香豆本是绍兴人最寻常不过的“过酒坯”,此豆的前身是罗汉豆,因为鲁迅先生写过,大大出了名。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柜台前,花九个铜钱买了两碗酒和一碟茴香豆,喝酒之余还进行了学术研究,细究起“茴”字的四种写法来。

经过鲁迅的生花妙笔,此豆成了最具绍兴风情的零食。到绍兴的游客,都喜欢买袋茴香豆,嘎嘣嘎嘣地咬。其实,游客吃到的,早已不是孔乙己吃过的,刚出锅的热腾腾的原汁原味的那种茴香豆了。

不过,这有什么要紧呢,他们吃的不是豆,而是一种情怀,一种感觉。

73

秋瑾就义的地方,是古越丁字街头的古轩亭口。当年秋女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现在是车水马龙的马路,热闹得很。

74

越剧发源于绍兴的嵊州,在江南,它拥有最广大的戏迷群,虽然全国有几百种戏曲,但越剧在全国排名老二,是第二大剧种。在绍兴,经常可以听到街头巷尾飘来咿咿呀呀的调子,绍兴的老人,谁不会来几句越剧呀?所以,别的地方拯救这个剧拯救那个剧,越剧完全用不着拯救,它的生命力旺盛着呢,它的群众基础好着呢。

越剧的缠绵悱恻,会把人心都唱软了的,绍兴人说“绍剧打天下,越剧讨老婆”是有道理的。

我问一个绍兴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听越剧唱越剧?绍兴老太太说,因为在越剧中,夫妻都是能团圆的,凡是去考试的,都能考中状元,好人一定是有好报的。

原来越剧体现了民间朴素的是非观、善恶观,难怪这么受欢迎。

75

除了越剧,绍兴人最爱的是莲花落,这个民间曲艺虽然不太登大雅之堂,但是很受平民老百姓的喜欢,因为接地气,莲花落艺人一张嘴,什么家长里短的故事,杂七杂八的旧事,用绍兴话一一道来,台上的人不动声色地说,台下的人前仰后合地笑。

什么周立波的清口、郭德纲的相声、赵本山的小品,在绍兴人听来,哪有莲花落有意思啊。

绍兴老人最平常最幸福的日子是这样的:一壶黄酒,一碟茴香豆,几块臭豆腐,吮吮螺蛳嗑嗑豆子,嚼嚼干菜抿抿老酒,听听收音机里放的“莲花落”。

76

除了莲花落,绍兴还有绍剧,这同样是绍兴人精神生活中的“加饭酒”。绍剧中,最出名的当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实际上,我所能记得起的也就这一出绍剧了。周恩来曾四次观看这个绍剧,毛主席在观看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还专门写了诗。

小时候看这个绍剧时,完全搞清不清他们在唱些什么,只知道噼里啪啦打得很好看,绍剧名伶里,有六龄童、七龄童、六小龄童、小六龄童,这一家出过好几代的绍剧传承者,光看这名字,就好像是孙悟空拔了一根毫毛,变出来的徒子徒孙。

77

云游四方的盲诗人、歌手周云蓬说,每到一个城市他就给一个城市打分,有山有水加十分,行道树好看加十分,饭好吃加十分,酒好加十分,一个朋友加十分,两个加二十分。

他虽然看不见世界,但在他心中,绍兴是个分值很高的有意思的城市,所以他一度把家安在这里。

78

绍兴有“三缸”——染缸、酱缸、酒缸,染缸用来染织料,酱缸用来做酱油,酒缸用来酿老酒。柏杨说中国文化是酱缸文化,如果他到绍兴转一圈,他没准会说,中国文化是染缸文化、酱缸文化、酒缸文化的综合。

79

想与绍兴人巴心巴肝地交朋友,难。绍兴人的“隐忍”,给人以城府很深的感觉,以致有些外地人还把这“隐忍”二字解读成“阴”字。哪怕你酒醉了把自己祖宗十八代的旧事告诉了绍兴人,绍兴人也未必会把自己的老底兜给你——何况他们酒量好着呢,千杯不醉,想让他们酒后吐真言,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绍兴,你不太容易交到朋友,不过一旦绍兴人把你当朋友,那就是一辈子的朋友了。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论述明清两朝初建时期道德生活的变化;明代中叶市民道德兴起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发展对社会道德生活的作用;明代专制对道德生活的影响;明清之际民族矛盾与社会道德生活;满族道德生活与中原道德生活的相互作用与融合;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定型与民族融合中的道德生活,揭示这一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山海经大全集

    山海经大全集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载了五百多座名山、地理位置,三百多条河道的名称、河流发源地及流向,四十多个国度以及远方异民的习俗,一百多个神话人物,一百多种药用动植物,四百多种神灵怪兽,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远古神话传说。本书给读者提供了准确的注释和译文,并配以各个朝代精彩的插图。原典、注释、译文与插图有机结合,使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这部经典,畅游在《山海经》的神妙世界中。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热门推荐
  • 妖孽儿子特工娘亲

    妖孽儿子特工娘亲

    她,天下闻名的第一美人,却也是举国皆知的废物。当双手手染鲜血,实力强悍的女特工穿越而来,还有谁敢小瞧她?顾清影很不屑,“不会斗气又如何?她生出来的儿子天赋异禀,谁敢惹她,放妖孽顾瑾,咬死他。”君昊附和道:“女人嘛?负责貌美如花就好了,体力活,麻烦事交给我们男人就行!”顾清影笑的妖娆,这古代的男人还真是不错,钱多,体软,易压倒还很上道。
  • 相公连连看

    相公连连看

    当医学院“女屠夫”遭遇古代“温良”腹黑男,一场非礼进行时火热上演……她,一手小李飞刀走遍天下无敌手,他,一张安良纯纯面具横扫遍地芳草,他,心狠手辣举世闻名,他,赫赫战功之下累累血债。后面一群美男追着跑,青芙一害羞就成百变芙蓉帝……
  • The Pickwick Papers(I) 匹克威克外传(英文版)

    The Pickwick Papers(I) 匹克威克外传(英文版)

    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the Pickwick Club, better known as The Pickwick Papers published serially in 1836–37, is the first novel by Charles Dickens. Few first novels have created as much popular excitement as The Pickwick Papers–a comic masterpiece that catapulted its 24-year-old author to immediate fame. Readers were captivated by the adventures of the poet Snodgrass, the lover Tupman, the sportsman Winkle &, above all, by that quintessentially English Quixote, Mr Pickwick, & his cockney Sancho Panza, Sam Weller. From the hallowed turf of Dingley Dell Cricket Club to the unholy fracas of the Eatanswill election, via the Fleet debtor's prison, characters & incidents sprang to life from Dickens's pen, to form an enduringly popular work of ebullient humour & literary invention. Its rousing success launched his lasting fame. This narrative of coach travel provides a vivid portrait of a world that was soon to vanish with the coming of the railroads.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东北野仙奇闻录

    东北野仙奇闻录

    湘西被人误解的赶尸,真实的面纱到底是什么?为何他们要昼伏夜出,为何会人见人厌,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他们常年与尸为伍吗?夜郎古国、蚩尤秘境、苗疆秘闻,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惊世骇俗的秘密,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男孩无意间被卷入这场漩涡,慢慢的揭开了他们神秘的一角!接下来,他又将会遇到怎样的惊心动魄之事,知道什么不被人知的秘密?
  • 一次规划,让你在职场领先一步

    一次规划,让你在职场领先一步

    同样的职业起点,为什么有的人一路往上走,有的人就泯然众人了。不想变成随时会被企业淘汰的“螺丝钉”,就需要你重新梳理和规划自己的发展之路。分答联手资深职业规划师、新精英研发总监赵昂,将他价值20000元的3天(线下)课程浓缩为4期小讲,从职业认知、个人优势、行业趋势、发展规划四个方面,为你量身打造出最易上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手把手教你走出职业误区,小讲中的每个案例都来自于一个个价值8000元的真实咨询,利用一次系统的梳理和规划,让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职场领先别人一大步。
  • 销售要读心理学

    销售要读心理学

    本书是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第二辑,是为从事营销、管理及谈判工作的读者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市场营销与商务谈判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心理学视野中的营销策略方法及谈判谋略技巧。
  • 都市异能神豪系统

    都市异能神豪系统

    本书讲的是少年叶飞,被来自处于宇宙巅峰的异世界的系统所选中,在都市和异界纵横的小说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解读王朝 重臣卷

    解读王朝 重臣卷

    我不是一个历史知识很丰富的人,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当历史学家。但是我常常读些史书,想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几年我从上古到清末,系统地读了些史料。使我吃惊的是,自西周以来近3000年的历史中,死于非命的帝王竟然那么多!占在位帝王的比例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