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2400000001

第1章 关于《黑痣》

写这部小说,是为了寻找一个人,他叫王克格。他给我的印象,和一个影子没两样。他和影子一样瘦。瘦的在我的记忆里,是一块发了黑的皱纹的样子。如果他活着的话,他现在可能已经七十多岁了。我只记得他的瘦,和他眉骨上的一颗黑痣。那颗黑痣,近看是灰色的,远看才黑,像一只苍蝇歇在那儿,吸着他的血。痣上面的毛,就像苍蝇的腿子,时不时弹动一下,表达出它对生活诗意的理解。

我寻找着王克格。与其说我是在找他,不如说是在寻找他的女儿王珐玲。如果我的记忆不出问题的话,我相信,他的女儿王珐玲也已经二十多岁了。她一定出落得像我妈妈年轻时那样漂亮。我有时好像觉得,她就是妈妈亲生的女儿。这种感觉很奇怪,可是我就爱这样想。说实话,在王克格与他的女儿王珐玲之间,我想得最多的,是王珐玲。我一遍遍设想王珐玲的样子,使我忘记了她爸爸王克格的样子。我把她的样子设想得非常具体。尤其是她身上那些突出的地方,比如脸和身体上的一些显要位置。我把她想得很美。我必须这样,不然,我就会失去寻找她的动力。

换一种说法,我不是一个缺乏女人的人。当然,有时,我也怀疑她长得像她妈妈羊草一样丑。但是,我总是在心里对自己说,即使这样,也没什么,我必须找到她。我今生今世唯一必须找到的人,就是她,就是王克格的女儿王珐玲。这似乎是我一生的职责。所以,我宁愿把她想得美丽无比,以便让我的寻找,显得更有诗意和动力。

我找王珐玲干什么,这是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和王克格脸上那颗黑一样黑,一样黑得秘不可宣。这个秘密关系到我的父母亲,关系到他们那一代人的一些秘密。说出来,就会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所以,我不想轻易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人们。但是,我很早就把这个秘密藏到我的小说《黑痣》里了。我在《黑痣》里写的第一句话是:“王珐玲当着哈星的面,脱光了自己的衣服,哈星却在这一瞬间,看清了她的脸。她的脸上,有一枚苍蝇大的黑点。哈星不相信,王珐玲脸上,竟然也有一颗黑痣。”这句话里,就是我的部分秘密。也许读了《黑痣》的人会明白这个秘密,也许他们什么都不明白。但是,我是明白的。因为我每次想到这个秘密时,就令我忧伤。我的心灵在恨和爱的两极来回奔跑,直到跑得它精疲力竭。这个秘密,让我从根本上对这个世界产生怀疑。有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存在。很多时候,就是这个秘密,让我分不清梦境与现实,分不清白天与黑夜,分不清我是在阴间还是在阳世。它让我一直处在一种寻找的状态里,即使我站在讲台上,正口吐白沫地上着课。可是我的心灵,却始终走在寻找王克格的路上。

我必须找到王克格,只有找到了王克格,才能找到他的女儿王珐玲。找到了他的女儿王珐玲,我的精神才能真正得到解脱。当然,这一点,也是秘密。这个秘密就连我的妈妈都不知道。据妈妈说,王克格最初是迁到了上海。王克格是个向往城市的人。因为他的儿子是海员,一会儿在上海,一会儿在武汉,一会儿在北京。最后,他的儿子在他五十岁的时候,到了上海。王克格等不及真正老掉,就和老伴一起迁到了上海,与儿子住到了一起,进入了大城市。这件事是七十年代末的事情。他的行动像在逃避什么。至少,在苏北,在七十年代末,饿肚子的时代还没结束。粮食在这个时候,香得要命。王克格离开苏北以前,是我们老家生产队的保管员,管着我们八百多人赖以生存的食粮。所以,王克格走时很风光。但是,也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猜忌。

王克格走的前一天晚上,妈妈正脱光了衣服,在房屋里洗澡。王克格背着一袋谷子走了进来。王克格把谷子倒进了高高的粮柜里,然后看着我的眼睛说:我的手扎进了一根刺,秋官儿快给挑一下。说着他就要挑妈妈的布帘子。我见了,跑上去横在他面前,使出吃奶的力,将他往外推。妈妈也在里面大叫:别进来,人家在洗澡。王克格把我轻轻一提,提到了门一侧,说道:不要紧,疼死我了。他闯了进去。我抓起门旁一根扁担,跟着冲了进去。妈妈光着身子坐在浴盆里,王克格正往她身旁蹲去。我闭上眼睛,举起扁担,朝王克格的脖子砍去。啪。声音很脆。紧接着妈妈大叫一声,说:你打了我的手,哈星!妈妈用手挡了我的扁担。王克格见了,站起身,拦腰一把将我抱住,冲到门外,把我扔进了比他还高的粮柜里。我掉到粮堆上,听着王克格的脚步声走开了,他走进了妈妈的洗澡房。妈妈说了一句“你把他放到什么地方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声音。我站在柜子里面,气得泪水往外流。王克格带来的谷子,把我的脚陷在里面,让我动弹起来十分因难。此时,我真切地感到,这些谷子全都他妈的充满了阴谋的气味。

第二天天没亮,河堤上就传来了锣鼓声。在清晨里,那些锣鼓声十分别出心裁。这时,我已经睡到了妈妈身边。我问妈妈,谁家在打锣鼓?妈妈说:王克格这个死鬼走了,他赶苏州号到上海去,这辈子恐怕回不来了,队里人在欢送他。妈妈说完,叹了一口气,我的额头上,就有了一粒雨水一样的东西,暖乎乎的,顺着我的额头,一直滚到我的鼻根上。我把它们摸到手指上,使劲儿搓捏着它们,我想一下子把它们搓捏死。可是,我最终只是搓疼了自己的手指。

我做这些,妈妈一丝一毫也没觉察到。

这就是王克格留给我的印象。就是这些印象,让我怀疑王克格是逃掉的。这是我成人以后才想到的结论。我有自己的理由。王克格选择在七十年代末走掉,那是我爸爸从监狱里回来的前一年。程世农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说他老家一个家伙坐牢去了,一个小伙子占了他的女人。这个家伙从牢里出来后,买了一杆猎枪,每天将枪口对着那个小伙子。小伙子在枪口下生活了几个月,终于扛不住,喝药自杀了。我不知道,如果王克格不走,爸爸从牢里回来后,会不会弄一杆猎枪,每天将枪口对着他。我只知道,就是爸爸不这样,我也不会放过他。这是那天王克格把我扔进谷柜里时,就有了的结论。一个注定了的结论。

事实上,王克格走掉真是十分明智的。王克格走掉之后,生产队就搞起了联产承包,土地下放到农户以后,我们就过上了好日子。这时,不要说像王克格这样的保管员,就是生产队长,大队队长,在人们心目中,一下子就变得轻如鸿毛了。

我认定王克格是逃掉的,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他自从离开了苏北,就再也没回来过。这个结论,对于一般的人,尤其是对他这种年纪,而且并非老得无法动弹的人来说,几乎是不正常的结论。所以,从这些结论上看,王克格给我一种逃逸的感觉。既然是逃逸,就说明他心里一种犯罪感。这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所特有的心理特质。就是这一点儿,更加增添了我实施一种想法的信心。

王克格离去的印象,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随着我一天天长大,它们一天天也变得更加可疑。直到有一天,我对女孩子有了好感,我突然想起了他过去所做的一切。从那天起,我彻底明白了王克格这个符号,对我今生今世的意义。也是在那天的早晨,我从床上醒来,对着窗外的阳光发誓,一定要找到王克格,然后再找到他的女儿王珐玲。

王克格走掉之后不久,妈妈就回到了单位上,然后她有了一个机会,到上海参加一个教育研讨会。其间,她还专程去看望了王克格。回来后,妈妈说到了他的生活,好像他非常想念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乡。妈妈说到这里,刚从牢里出来不久的爸爸,像木头一样,坐在阳光里晒太阳。爸爸总说自己身上有一种霉味。他想让太阳把他身上的霉味晒掉。但是,他晒不晒太阳,他的样子总是像一根木头。妈妈说完王克格之后,还一阵唏嘘。妈妈在唏嘘时,我就更加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找上他的门去,然后找到他的女儿,做一件对我而言,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妈妈还透露了王珐玲的一些情况。比如她长高了,长大了,长漂亮了之类的话。我怕自己忘记了妈妈带回来的这些事情,就写了一部叫作《黑痣》的小说,把与这件事情有关的一切信息,都记在了小说里面。

这部小说手稿,到了八十年代末,就不翼而飞了。在它失踪以前,有很多人看到过它。最先看到它的,是《新汉语时代》的编辑海青先生,1988年在地坛笔会上,他看到了它。他是个长着一颗大黑痣的小老头,那颗痣就长在他的下嘴唇上面。他用一只放大镜,逐字逐字地看,像老牛拉车一样慢,但看得很认真。老牛拉车时,鼻息像扯风箱,在冬天里,鼻息就变成一团团白雾,所以,老牛喘息的样子,就让人看得非常清楚,鼻息一进一出,就是老牛每迈一步的速度。在看这部稿子时,海青先生突然尿急,就去上厕所。因为是夜晚,那时地坛的灯光还不是很亮,我也借口上厕所,陪老先生一起去。老先生年纪不小了,上厕所时干劲十足,他抖动老二时,我竟听到了一阵风声。他一边抖动老二,一边对我说:哈星,你能写,这个东西写得很空灵。那时,我们把创作不叫做创作,也不叫作写作,更不叫做码字,我们叫作写东西。你在干什么?我在写东西。那么这个写东西的人,就一定是个文学爱好者,或者叫作作者。那时,作家在我们的印象里很神圣,我们总认为身边没有作家,作家都住在我们够不着的地方。

我们出了厕所,海青老先生就提议,顺着地坛的街道,走一走。我很乐意。就像一个接受考试的学生,被考官拉去谈心,肯定就意味有着美好的结论。就当时而言,就是我这部小说有好戏了,即使海老先生已经给了我一个结论,但是,他完全没有就这部小说的命运,说上只言片语。因为这一点,是我和这部小说最关心的结论。

晚风吹在我和海老先生的脸上。我感觉到了冷意。海青的脸没有表情,只是那颗黑痣上的两根毛,在风中晃动。它们与风相遇,可是风吹不到它们的根。风吹到了根,毛肯定会倒掉。海青想了好久才问我:乡村生活真是你所写的那样么?我说:是,我所写的,就是我母亲身上的事情。海青说:你有勇气写自己的母亲,这开了一种先河。莫言写《红高粱》,写的是我奶奶,你是不是受他这种构思的影响?我说:应当说是受他的启发,我认为,写一个母亲的经历,比写奶奶,对作者而言更直接,命运感更强。因为她们的一切,都事关我们的一切。海青深有感触地说:你看了《雷雨》吗,很多人看了之后,都爱上周涟漪,实话告诉你,我看了《黑痣》,竟然对秋官儿有了爱情。我无言以对,沉默下来。海青说:你这部小说,涉及的指向太多了,在一种空灵感里,指证了上一代人的生命流变,以及你们这一代人的阴郁,调子太灰暗了,恐怕在我这儿是发不出来的,你最好把它放着吧。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与读者见面的。

我们已经走到街道的尽头。这个尽头与我的小说无关。我看见街道尽头簇拥着一些小商贩,和一些小吃地摊,就提议:在这儿喝上一杯。老先生说:不啦,还是回去把稿子看完吧,明天我就得到武汉去了。他说这话时,一股凉风又吹到他的脸上,把他脸上的皱纹吹深了一线。在一种隐隐的失落里,我们便顺着来路往回走。海青在我的眼里变得可怜起来。他却不住地安慰我:这并非最后的结论,你的日子还长呢。于是,我走在地坛的街道上,真的就觉得自己的日子还很长。先前的失落感,也许与这儿的冷风有关。但是,我明白,风总是与心情有关,它善于表达一种处境,比如孤独时,总有风在身边。

从北京回来,我就把这部小说放到抽屉的最底层。直到若干年后,王珐玲来到了我身边,我才把它拿出来,让她读。我不想骗她。我想,她读了这部小说,就是我以后没有骗她的理由。王珐玲读它时,是傍晚。那天,我得到学校校务会上发言。从晚上7时,一直到10点钟,我才回到寝室里。那间寝室是一间城堡,坐落在一排红砖房教室的角落里。它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校园的西部,无论什么时候,那儿总给人一种寂寞和荒凉的感觉。整个校园西部,就只有那样三间寝室,住着我们三位青年教师。我去开会了,王珐玲就独自一人坐在床沿上,掌着一盏孤灯,读我的小说《黑痣》。

我开完会,回到寝室时,见她正捂着肚子在笑。我坐到台灯下,她用手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哈星,嘿嘿……她的笑声隐进胸部里去了。然后她告诉我,她读了一个晚上,就笑了一个晚上。她说:我发现,你的故事,始终和一些叫玲玲的女孩子扯在一起。

王珐玲这么评论这部小说,而后她再也没有说什么。但我感觉到了她的嫉妒。这是我安排给她的愚蠢。她的样子,猛然让我想起金玲玲。最初,她也这样。那天,她来到了我的寝室里。她一边抽烟,一边读着我的《黑痣》。见我从课堂上下来,还没等我洗掉手上的粉笔灰,金玲玲就扑进我的怀里,抱着我的脖子,把她的身子贴在我的身上。她的身体小巧有肉。她对我说:谁也不能把你抢走,你是我的!她说这句话时,还是师范三年级的实习生,而我是她的指导老师。这时,我忘记了我们的关系,只看到她脖子上,放射出一丝白光。我还通过她的脖子,看到我那部《黑痣》,被她翻乱之后,扔在床上。我想,我们千万不能倒到床上去,否则,就会把我的《黑痣》压碎。

后来,就是这个金玲玲,一直牵引着我的恋情,让我寻找王珐玲的想法,反复经受着一种说不清的考验。不久,金玲玲师范毕业,就分回了苏州老家。几乎每个星期,她都要给我寄来情书和她的画。她读师范时,下我两届。那时,她长得小巧玲珑,人见人爱,舞也跳得特别好,是学校里的一朵校花。即使我不知道真正的样花是什么样子,可是同学们都是这么说她的。那时,我的同班同学王杩暗恋着她,因此,我就没对她产生别的心思,再说我那时喜欢的人,与玲玲这个名字无关。那个女孩子叫梅妞儿。她家就住在我家对面的银杏屯,我们只隔一条河。那时我是个很现实的人,我们虽然不同县,但是一旦我们被分回家乡做乡村教师,她就是我最理想的选择。彼此要想见面,只需坐几分钟的船,就能如愿。即使不见面,我在河边散步,隔着河就能看见她的身影,哪怕她的身影很小,像一只蚂蚁在动,但是,我能看到她,就足够让我娶她了。更何况,即使看不到她的人,听听她那所学校的钟声,更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些,都成了我暗恋她的理由。

所以那时,即使我身边的女同学层出不穷,但是我牵挂的人仍然是梅妞儿。我以她为自己的快乐标准。后来真实的境遇,则完全没有让我和梅妞儿成为乡村教师,更没让我们成为一对夫妻。否则,今天这个故事就失去了意义。梅妞在她毕业的那一年,被一种莫名的力量,分配到上海一个子弟学校教书。我则被分到河城师范附小当了一名语文老师。这时,我心里就只有金玲玲了。

后来,因为我的一个阴谋,王珐玲来到了我身边,我就把梅妞儿给忘记了。即使梅妞儿连续两个假期都来到我这儿,给我做鱼吃。她说吃鱼人可以变聪明,就天天烧鱼给我吃。她还教我剖鱼,教我炒花生米。因为我的寝室离厕所很远。她做这些时,尿急了,就在我身后拉一只脸盆行事。她像一个妻子一样自如。可是,我们始终没能走到一起。她这样一直坚持了两个假期,见我没动静,就不来了。但是,后来她仍没断过给我写信。那个时代,电话很少,是情书时代,情话也从来不在电话里说。信是我们传达情意的最好东西。梅妞儿在信里,一再对我说:我总觉得你好像有话要对我说,而你始终没有说。

这样的信,这样的话,最终注定了我和梅妞儿无言的结局。背后的原因,我自己当时也不清楚,梅妞儿也没告诉我。直到现在,我仍然无从知道,我们的缘分为什么最后走到了尽头。

金玲玲不仅舞跳得好,还画得一手好画。她在苏州小学里,在我设想的寝室,画了许多我的样子和她的心,然后寄给我。为了方便阅读,并从中真正体验到爱情的味道,我把它们放在枕头下面,每天夜深人静时,就开始阅读它们。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吻金玲玲的画儿和她的心,想象着她就是这些纸片。我把它们放在自己的脸上、嘴上、胸口上。有时还企图去搂抱她,最终发觉它们只是一些纸片才罢休。

金玲玲工作到第二个学期,也就是在春天时,到我这儿来了一次,她这时已经开始长胖了,而且已经是一幅小学教师的模样了。她的眼睛依然很大,双眼皮的轮廓依然清晰,一双眼睛清亮得让我不忍心去沾染。这个时候,她比以前变得沉静多了,也不抽烟了,我递给她烟,她断然否定自己有过抽烟的历史。然后她始终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她来到我身边,我却连她的手都没敢碰一下。她太光洁了,光洁得既现实又实用。但是我想,不到我们洞房花烛那一天,我丝毫不会沾染她。可我的眼睛并没歇着。我始终看着她的胸,看着她的臀,还有她的胳膊。她的乳房早不像读书时那样了。它们鼓鼓的,像要把她那件白衬衣和衬衣的纽扣挤破,透过她的白衬衣和衬衣里面的乳罩,我隐隐约约看见了她的乳晕。她的脸,也饱满得和她的乳房一样。她的臀部也鼓起来,像个成熟的女人了。她坐在我面前,鲜嫩得像刚刚从树上摘来的水蜜桃。她笑吟吟地看着我。我呆呆地看着她。春天的气息,让她披着一件春装,让我的屋子里,充满了闷热和难耐的情绪。

她只坐了十分钟,便起身说:我来看你一眼,就要走了。她说走就站了起来。

我只是凝望着她,看着她背上包,像一缕光线,透亮的那种,飘出了我的屋子。我看着她走过校园的花坛。之后,我狂奔到教学楼顶,看着她走过又宽又长的运动场。这一刻,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将终生爱着这个女人,终身!当我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时,好像我的头顶上,飘荡着一位神父,正在聆听我的心声。这时,好像整个校园,一下子沉静下来,让我进入了一种纯静的王国。这一刻,我几乎忘记了,我时刻在心底谋划要找的那个人:王珐玲。

同类推荐
  • 南木向暖北枝寒

    南木向暖北枝寒

    娅枝出生前,七岁姐姐的病逝让温婉的向妈妈患上躁郁症。娅枝是在妈妈近乎极端的控制欲中长大的,年幼的记忆里,向妈妈是会像捆玩具熊一样捆绑女儿,歇斯底里地喊着“谁也别抢我的宝贝”的女人,也是会低声下气地道歉,只害怕娅枝离开她的可怜母亲……卢定涛是娅枝生命中的贵人,娅枝不明白这个比她大两岁的男孩为何闯入她的生活,他会冒着挨打挨骂的风险教训她,会想尽办法督促她自己上学和上台演讲,会讨人厌地断她的退路,逼她放弃逃避...…一场贪腐风波让多年悬案重现,娅枝隐约意识到——姐姐并非病死。二十年悬案侦破,现实令人窒息——我爱你,你引我走出深渊,我又不能爱你,你的血脉联通深渊之底,我不能也不愿再回顾的地方。
  • 明园杯 2015上海市民文学大赛佳作选(卷二)

    明园杯 2015上海市民文学大赛佳作选(卷二)

    我们一提到上海,想到最多的就是灯红酒绿,红男绿女,高楼林立,钢筋铁泥下的一座时髦的现代化都市。但是在这本文集中,许多生活在上海多年或正在上海打拼的人们,用他们的文字为读者讲诉一个属于普通人的上海。本书包括《上海,我爱你》、《与上海的重逢》、《精彩的世俗》等篇章,为您展示一场来自上海的生活秀!
  • 似水流年中篇小说

    似水流年中篇小说

    有时,李典会抬起头,把他那对浓黑的眉毛挤在一处,眼睛眯起来,眺望水天相接的远方。但他只能看到灰蒙蒙的一片。在那个地方,曾经涌动过美丽的像是有生命的云彩,骤然间照亮在他的心头,让他以为,自己将来肯定要成为一名诗人。那种遥远的神奇的云彩,当然也是再也看不到的了。每个星期天,他都这么样地坐在那里,弓着背,穿着印了厂名的工作服,旁边是他的28载重自行车。他常望着面前的这条大河,一动也不动,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河风把他的额发吹起来,已经不难看到些些许许的白发了。河风还翻动他身边的早已发黄的书页,有时是普希金的,有时是惠特曼的,有时是高尔斯华馁的,或者,是关于杰克·伦敦的《马背上的水手》。
  • 大清钱王4:资本大博弈

    大清钱王4:资本大博弈

    鸦片战争爆发后,外来思想不断涌入,国家弱而商业盛,胡雪岩、乔致庸、盛宣怀等一批晚清巨商强势登陆历史舞台,然而在众多的商人之中,却没有一人可与他相比,他被李鸿章誉为是清廷的国库,被老百姓称为钱王,被《时代周刊》列为19世纪末全球第四大富豪,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一品红顶商人——王炽。他用一根扁担挑着货物贩卖做起,而后在乱世中组织马帮,在中国古老的茶马古道上,用他的机智和勇敢,于川滇之间闯出了一片天地。在对待政商关系上他坚持“官之所求,商无所退”的法则,在生意场中他又秉承“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理念,虽逢乱世,却如鱼得水,涉足各行各业,吃遍政商两界。终成一代“钱王”。
  • 知更鸟女孩4:末日风暴

    知更鸟女孩4:末日风暴

    也许你忘了,她知道你将如何死去!在米莉安灰暗颠沛的人生中,只有温柔善良的路易斯可以给予她丰沛的爱与情感。可是在她鼓起勇气给路易斯打电话时,他却说:“米莉安,我遇见了一个姑娘,她叫萨曼莎,我们订婚了。”还有什么比这种更让人无望的吗?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米莉安握住了萨曼莎的手,脑海中却呈现出一幅令她万分惊恐的画面——订婚之夜,萨曼莎的脖子却被一双手紧紧卡住,直到慢慢没有了呼吸。而这双手的主人,竟是路易斯!在这场末日风暴里,当你最爱的人也开始面目模糊,真假难辨,来自于人性的拷问才刚刚开始。
热门推荐
  • 武昌纪事

    武昌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斗音大陆

    斗音大陆

    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以音律控天地之灵气,修乐者之七境!大音希声,雷劈少年!少年乐音突逢变故,以残缺乐魂之身踏入纷繁复杂的世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只因,须得学会负重前行……
  • 谁说女子不如男之网游篇

    谁说女子不如男之网游篇

    科技在进步,时至今日,全球首款虚拟实境网游正式登场。玩家——晓叶,以游戏PK为缘由,踏入幻想神域的游戏舞台。在那里她是否能告别单身?在那里会有怎样的冒险等着她?——喜欢的朋友们,可以收藏一下。
  • 重生之影帝霸情

    重生之影帝霸情

    看上一个人,可对方却不了你,怎么办?强取?豪夺?还是拖回老巢,锁在深闺,一辈子不叫见人?不不不!影帝白尘飞说,这些都是最低级的手段!最高明的,莫过于貌似无害的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不要露出一丁点的企图心,放下一切渴望,慢慢接近,再一点点蚕食她的心。就算铁板一块,都能化为一汪春水。或者放下诱饵,诱使她一点点接近自己的领地。当你捕获她的时候,便不容许逃离!前一世,她被骗得凄惨,教训惨痛。好不容易重生一声,她发狠誓绝不走老路。男人的情话?不过是别有用心,骗鬼去吧!音乐是她今生唯一的伴侣。她只要一心一意慢慢往上爬,誓要成为万众眼中最瞩目的天后!可是,这个突然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男人是怎么回事?冷静优雅自持的外表下,是隐藏起来的霸道、算计和狠戾,还有让他不容错认的情意。“面具下真实的你,值得我再一次相信么?”“不如,你亲自来看看?”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爷是娇花,不种田!

    爷是娇花,不种田!

    曾经的苏言有点傻,有点憨,像个绵软可欺的小绵羊!可她手里有几亩良田,还有个儿子,苏言知足常乐,过得悠然自得,直到……她发现自己还有个相公,且相公还是个佞臣,一切戛然而止!过去的宁侯爷,大权在握,美人在怀,日子过的顺心畅意,逍遥自在,直到……他发现自己带回来的女人不是一只绵羊,而是一朵食人草,一切天翻地覆!小剧场一:“娘,村头那恶霸又来了!”“关门,放你爹!”小剧场二:护卫:“太医,您看我家主子这是得了何种病?”太医:“这,这个,是隐疾!”隐疾?某人抬了抬眼帘,若有所思!原来,相思病是一种隐疾
  •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思维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思维

    本书是深入研究互联网思维的经典之作,从互联网思维的定义到互联网思维应用的具体案例表现。作者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全面阐述互联网思维的内核与精神,逐一点评当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各种观点。本书从最初级的互联网思维应用到高端的粉丝经济,平台建设,自媒体营销的方法都有详细讲解介绍。让读者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同时还能学会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已经生活中。
  • 诸天从捡尸开始

    诸天从捡尸开始

    系统入侵修仙界,亿万修仙者拦截。惊天一战,系统破碎,修仙者全灭!夏商周先捡起系统零件——时空桥、物品栏、位面农场、维度地图……然后又捡起修仙者遗物——储物戒、护身符、功法玉简,极品飞剑……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清史演义(上)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清史演义(上)

    本书讲述从“第一回 溯往事慨谈身世 述前朝细叙源流”到“第五十回 饮鸩毒姑妇成疑案 焚鸦片中外起兵端”的历史。远在赵宋年代,金邦被灭后,还有未死的女真遗族逃奔东北,伏处海滨,取“长白山下居民”之意,自命“爱新觉罗氏”,并建满洲国,于是举族改称“满族”。经过几百年,相传了几代人,族中却出了一个智勇双全、出类拨萃的人物,通过他及他的下一代的征伐,最终由关外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国号清。在其继位者的统治之下,出现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