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2700000005

第5章 演讲的基础知识及核心所在(4)

'如果一国的风俗、文化和娱乐残酷野蛮,其刑法也必相对加重。'反之,我们应该改写成:'如果人们酷嗜打架、斗牛、嗜斗成性,就该处以吊刑、火刑或绞刑。

古今名著名人如《圣经》或莎士比亚,字里行间都擅用那些清晰如画的字眼。举例来说,一个低手在形容精益求精的过程,只会说些陈腔滥调,而莎翁是怎么说的呢?是“金上镀金、百合着色、紫罗兰添香”。

你有没有注意到,流传久远的格言、谚语都是非常具体的说法:“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不能强迫它喝水”。或者我们常用的形容词也多得是这样的妙语:“狡猾的狐狸”;“睡得像根木头”;“脾气硬得跟石头一样”。

林肯也是用这些如珠妙语的高手。每当一些冗长、复杂的报告送到白宫办公室,他觉得不以为然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历久弥新的隽语:”如果我派一个人去买马,我不要他告诉我那匹马的马尾有几根毛,我只要知道他的重点就够了。

让你的语言更清晰、更明确,就像狗这个字眼也许太笼统了,你说是普通狗、贵宾狗,是不是就明确多了呢?

威廉。史丹特著有《风格的要素》一书,其中有言:”研究写作艺术的人如果有所谓一致的论点,一定是这样的:吸引读者万无一失的方法就是清楚、确定、具体。历代的大文豪诸如荷马。但丁或莎士比亚,他们之所以震撼人心,主要是因为他们处理特殊的情境,铺陈紧要的细节。他们的文字都在创造画面。

其实,在开始阶段,每一个初学演讲的人每讲一句话一定要包含一件事实、一个恰当的名词、一个数据或者一个日期。而不消多久,人们的演讲就有了显著的变化,不再是让听众昏昏欲睡的课堂讲词,而是充满活力、有趣的街谈巷语了。

法国哲学家亚兰说:”抽象的风格总是不好的。你的句子里应该充满石头、金属、桌、椅、动物、男、女。

事实上,我们的日常谈话也应如是。虽是针对公众演讲而发,一样也适用日常生活的谈话。谈话要出色,细节绝对不可疏忽。任何有心表现谈话风格的人,不妨多参考一些方法,都可以借丰富而具体化的细节获益良多,达到沟通传递的目的,扮好交流者的角色。

五、演讲的意义

现今的演讲,虽然还是一种口述的呈现方式,其实它反而变成跟写作的关系较密切,而不如往昔般与阅读的关系紧密相连。演讲的内容,不论篇幅长短,我们通常都会先把它们写下来,再演讲出来;而且有时候,我们也会把那些讲稿变成口'述演讲的内容。不过,写作和演讲这两种表达方式,还是有其差异性,亦即写作能力佳,未必等同于说话能力好。

写和说的表达形式,都包含了向人讲述的意义。而且通常向人讲述就存在着教导的意涵,虽然教导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不见得一定要用向人讲述的方法。当我把我所知道的、所想的全告诉你,并企图引导你时,我就是在教导你。

说话的形式,可以分成很多种,例如:在育婴房里的儿语,或在晚宴上的闲聊等。而说服性和指导性的说话,则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两种基本说话形式。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说服性说话的目的,旨在影响听众的行为或感觉,而指导性说话的目的,则是要影响他们的心智。虽然两者都含有说服的意味,但是它们的目的并不同。

也许有人认为,演讲的目的在于感化他人的内心,而不只是形式上的说服。但是若要深入他人的内心,如果只借助数学或精密科学的方法,是很难办得到的。假如我们演讲的目的,仅仅想在形式上说服人人,那么便不必用上修辞,只要条理清晰、切题,符合逻辑就可以了。然而,我们要在乎的,应该是那种可以说服心智的演讲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语,是否能有效地说到观众的内心深处,所以对于问题应采取理性的态度,而不应偏执于某一方面,因为我们不能仅靠某一项证据,或单方面的道理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光有充分合理的逻辑还不够。

有的演讲在生活中很普遍。首先,是一种可以被听众打断或不打断的演讲形式,也就是在教育机构里所规定的50分钟课堂讲课。其次就是所谓的正式演讲,也就是在演讲厅里,对或多或少的听众发表不被打断的演讲。这种演讲可能在教育机构里的演讲厅中进行,而且只对该机构的学生发表,但也可能在公开的演讲厅里,对一般的民众演讲。

虽然这两种形式是“演讲”最常被使用的情况,但它们并非指导性说话的惟一形式。比如教堂里牧师的布道,或任何宗教性集会的讲道,只要是对当天课程的一段圣经内容做评注或解说,都算是教导。然而当讲道是由实用的说服构成时,目标就变成改变信众的意愿或行为了,而非增进他们的理解力。像这种讲道,是属于雄辩术式的说话,而不是教导性的说话。

除了课堂上的讲课、演讲厅里的演讲,和教诲性的讲道之外,指导性的说话也出现在商场上。在商业主管会议中,可能先由主席或由某位成员发表谈话,传达手边的商业知识,或分析待解决的企业问题,以便大家能更深入了解,或激发大家对商业运作的想法等。

另外,军事参谋会议的进行也类似上述商业会议中,所提及的情况。所以,课堂上的讲课、演讲厅里的演讲、教堂里的布道、商务会议和参谋会议等演讲形式,都涉及指导性的说话,也就是试图通过增加听众的认知和理解,或激发听众使用以前不曾用过的方法去思考,以此来影响他们的心智。

倾听比阅读困难,同理,演讲也比写作困难,因为说和听是在一段有限的时间内,连续发生的事,而且不能被取消或变更。然而一个人可以随时回头去看所写过、所读过的东西,而且不管用多长的时间都可以。但是沉默的听者却必须跟上别人说话时的飞快速度,所以听众必须要一直保持关注的态度。一旦注意力不集中或分心,就无法了解演讲者的话。

因此,演讲者就应该要做到能够维持或不破坏听众的注意力。在有限时间内,演讲者必须妥善安排演讲内容,不但要让听众能够轻松地跟上,也要让听众把内容记在脑海里。

正因为不被打断的演讲和沉默倾听,比阅读和写作更加困难。因此,假如在指导性的演讲之后,接着辅以双向对谈,亦即通过会话、讨论、问答,或听者和说者之间可以积极地交换想法的讨论会等,将使效果更为显著。

无论如何,假使一场演讲不能提供说者与听者积极交流的机会,那么演讲者就必须谨慎地克服倾听时的种种困难。例如通过书写的方式,提供演讲重点给他所要指导的人。因为阅读可以弥补倾听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倾听演讲后不能再通过讨论来补救的不足。

如果一场“演讲”,不能让演讲者通过讨论来帮助听众理清观念,或借此来确定听众是否已受影响或感动;如果“倾听”一场演讲,不只缺乏跟演讲者讨论的机会,又缺乏文字叙述来辅助听讲,那么这场演讲的效果势必很差。这种演讲只不过是在讲述演讲者的笔记,到了听众的心理可能就变成更为零碎的要点,双方根本没有达到双向沟通的效果。而且听众的记忆里,所存留的也只不过是一些极为少数,或甚至是被歪曲了的演讲内容。

演讲的内容,一定要受主题本身的内在逻辑所控制。发表演讲时,所需要的修辞技巧,就是要确定在答案解出来之前,大家是否都已经了解问题所在,然后再尽量清楚地按照解答所需的步骤进行,而且这些步骤,还是必须依照最合理切题的顺序来实践。

当然,要达到有效的指导,还有很多方法,即使是在数学和精密科学的领域里也不例外。例如,在做实验的示范指导时,某种吸引人们注意的技巧,也有助于达到教导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教师本身(虽然对演讲者来说,这种示范指导已经可能是老套了)对知识的兴奋,因为这会使得听者产生相同的兴奋。如果缺乏这份热情,讲述固然合理清晰,也只会变成沉闷的重述,使得听者渐渐失去了兴趣。

总之,一位优秀的演讲者应该具备一些优秀演员的天分。每当布幕拉起时,不论之前已经表演过多少次,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永远应该是一场全新的表演。演讲者应该表现出仿佛首度发现真理的感觉,并借此来强化听众的新鲜感。这种戏剧化的技巧,可吸引听众去学习,如果没有这种力量的推动,也就不太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经常就是听过就忘了。

总之,无论如何,演讲者必须考虑听众的性格特质。一场有特定主题、特定目标的演讲,不应该随便向任何听众发表。这是演讲意义实现的前提。一个演讲者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信心,并且确信自己所挑选的主题,可以引发听众的兴趣,同时也要确定那些听众的背景知识,能够使演讲者扩展这些兴趣。这样演讲才有意义。

此外,演讲者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感受性。演讲者要能够猜测听众的看法,如果他们的看法与演讲者一致,则演讲的任务就是证实并加强这些看法,这比起想改变听众的看法,而以相反的看法来推翻它们要来得简单多了。

要想改变听众的心思,说服他们推翻本来保有,甚至是固执的看法,就必须先暗中温和而坚定地破除他们的偏见。

存在已久的偏见是说服时的障碍。在积极的说服之前,必须先除去这些障碍,才能敞开他们的心灵,使其接纳相反的观念。

然而光是考虑听众的心态与演讲主题的关系还不够,同时还必须思考他们的心态与演讲者的关系。演讲者的听众可能对演讲者抱持着偏见和怀疑,这构成演讲者在积极的说服之前所要克服的障碍。要为自己塑造出一个有利的性格特质,这在演讲中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演讲者在演讲之前,无法将任何对演讲者有利的性格和能力印象,事先传送给听众,那演讲者就应该事先建立对演讲主题的权威。

如果有人事先公布演讲这件事,或在演讲者上演讲台之前,先向观众介绍演讲者,这样当然对演讲者会比较好。但是太过依赖别人事先描述演讲者的“特质”,也不妥当。因为,通常介绍的结果,不是太过就是不及,所以演讲者应该自己做一些修正,以建立正确而真实的个人“特质”。

同类推荐
  • 浮躁:破解生存状态中的困惑

    浮躁:破解生存状态中的困惑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不可浮躁,如果一个企业浮躁,往往会导致无节制地扩展或盲目发展,最终会没落;如果一个人浮躁,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或急功近利,最终会失去自我。
  •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亲情感恩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亲情感恩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感恩亲情,是我们情感存在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会感恩亲情的人,无疑是一个善良的人。
  • 马云的资本

    马云的资本

    本书详细讲述了马云在商业场上的冲杀搏击所向披靡,更点破其背后的故事与内幕,娓娓道来生活中的马云,他在每个人生抉择处的所思所想。探寻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补充不为人知的关键细节,揭开马云的胆识、智慧背后的商业哲学与创业理念。
  • 领悟国学智慧提升职业素养

    领悟国学智慧提升职业素养

    对一个员工来说,职业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只有努力完善自己,才能在职场中做得更好,走的更远,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使自我价值得以完美展现。如何完善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回归传统,深入国学,领略先贤的智慧,修养身心,提升素质,从工作中获得智慧,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取得更高的成就,在职场中绽放光彩。
  •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精心选取了 100个精彩的智慧故事,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谓滴水藏海,小中见大,这些小故事同样折射出人类智慧的灵光。浓厚的文学气息、寓意深远的人生哲理、精美典雅的插图,有助 于开启青少年朋友们的心灵和智慧大门,为读者朋友 营造了一个清新隽永的阅读氛围。
热门推荐
  • 群雄争霸:打开三国乱世的大门

    群雄争霸:打开三国乱世的大门

    本书将人们喜欢的三国历史用通俗轻松的语言娓娓道来,本书基本依据正史,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变成于阅读的现代文字,本书作者在写历史的过程中,把三国复杂的政治关系,那些既有历史严谨,同时文风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 PHAEDRA

    PHAED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聆听世界的呼唤

    聆听世界的呼唤

    平头哥上线,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群号:823570489
  • 我不是教你做“坏”女人

    我不是教你做“坏”女人

    本书从女人的观念、心态、品味形象、爱情、社交、说话、办事、理财、事业九个方面解剖“老实”女人的生活,从中提炼出了“不老实“女人的智慧,这些智慧不仅能够让原本老实的女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一个大的转变,而且让她们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也将有一个新的转变。本书对老实不懂圆滑世故的女人来讲是一本不错的人生导航仪。
  • 自你之后,再无晨光

    自你之后,再无晨光

    毕曦从小就生活在苦水里,母亲惨死,父亲不喜,被亲妹侮辱欺负,初恋男友秦君钰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光。车祸后毕曦失去了双腿,当她坐在轮椅上决定要站在权利顶端,为此愿意牺牲自己的婚姻、健康和人性。十年后,毕曦成了商场上最心狠手辣的毕总,为报仇,她步步为营,却在秦君钰递过来的合同时,慌了神……秦君钰看似霸道的命令之下,是深藏心底的愧疚,这一次,他甘愿俯首听令,只为生命中唯一的光。
  • 世界经典名著导读(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世界经典名著导读(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世界经典名著导读》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风格上,都比较典型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突出了“快乐阅读”和“精品读物”的主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读者快乐之余还能够从文字中体验到名家的人生感悟。
  • 夏日阵风

    夏日阵风

    属于你我的过去,曾经青葱的那段岁月,两点一线,无聊中又有点苦涩的回忆,你还能回味的起来,你身边曾经无数次擦肩而过的那个他和她么,时间不停的流逝人在慢慢的长大,老去,至少让我们珍惜那段美好的过去和回忆吧...
  • 水面火炮科技知识(下)(最让青少年惊叹的弹药火炮科技)

    水面火炮科技知识(下)(最让青少年惊叹的弹药火炮科技)

    全面介绍了相应弹药火炮种类的研制、发展、型号、性能、用途等情况,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科普性和前沿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现代弹药火炮科学知识的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网游之荒废国度

    网游之荒废国度

    因举报队友打假赛,而被俱乐部打入冷宫的职业选手李维,心灰意冷的告别了职业生涯,进入了由梦乐园精心打造的一款集领地争霸、RPG冒险等多重元素综合的虚拟游戏。——《荒废国度》原本只想争个小领主当当,挣钱养活自己。直到有一天,李维发现原来魔法并不是这世界的第一战斗力。挥动大剑的圣骑士抵不过一具铁皮傀儡。法力强大的魔导师比不上一座魔能火炮。地狱的战争武装,天界的仿真机械……更是连巨龙都被打得俯首称臣。直到有一天,李维发现自己所占据的一座小岛好像也很不一般……
  • 电影是一种乡愁

    电影是一种乡愁

    爸爸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学校里,我六岁之前很少见到他,即使见到了他都是很短暂的时间。他不是天天都出现在我的眼前。有时候,每个星期只能见一次,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月见一次。只有在冬天的时候,他才会穿着那件蓝色的大棉袄,出现在我和妈妈的煤油灯光下。有时候,天还没有亮,爸爸就又打开门推着他的自行车远去。厚厚的积雪层上踩下了爸爸的脚印和车轱辘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