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演讲能力已成为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于是学习演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几近成为一种时尚。
其实,自然、流畅地演讲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必须进行多次的练习,才能达到这种境地。这也是初习演讲者首先碰到的最大难关。
演讲艺术如同战争的艺术一样,作为一个概念极为简单,然而它执行起来却很复杂且非常困难。当初练习演讲的青年从害羞的龟壳中爬出来时,其最大的绊脚石,自然是拘谨局促,它不只表现在身体上,而且也表现在心理上。
许多初习演讲者一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许平时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并且对自己的口才挺有自信的。但一旦要登上演讲台,便不自学地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双腿发软,大脑发晕。上台后说话声音都有些不自在了,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平时的潇洒风度一扫而光,事先的准备工作也不见丝毫效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初习演讲者的通病,台下可以舌战群儒,台上半天挤不出一句话,不要说面对众多听众公开演讲,就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也让人听得憋气、着急。
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心理因素在作怪,问题是出在心理素质不足上。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的人平时很健谈,一见生人便语无伦次,交流交往更是老大难,更不用说演讲了。平时我们都知道要提高办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但如果心理素质得不到锻炼提高的话,再有能力也很可能发挥不出来,综合素质仍是句空话。心理素质好的人能够临危不乱,冷静地处理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所能,甚至超常发挥。心理素质是演讲之本,初习演讲应重在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
一、演讲者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由于演讲是一种特殊性和复杂性相当高的活动,演讲者一般都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当然有时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这就要求演讲者平时加强心理训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既热情果断,又镇定自若,而且还能侃侃而谈。一般地说,成功的演讲者一般应具有如下的心理素质一
◆充分的自信心
这是所有心理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点。
自信心是演讲者重要的心理支柱,演讲者自信心的强弱对于演讲的后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坚定演讲者的意志,鼓舞演讲者的精神,充分发挥演讲者的创造性。这是心理的基础。
◆敏锐的观察力
优良的观察品质是使演讲成功的必要条件。演讲者的观察视野涉及到对演讲材料的感知和发现,对演讲环境的了解,对演讲对象的外部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洞察等方面。演讲者的观察要有目的性、敏锐性、准确性、全面性等特点。演讲者观察力的提高,不仅会增强演讲效果,也会促进智力结构的综合发展。
◆较强的自制力
演讲中,演讲者经常会遇到一些生疏、意外的情况,这些情况往往会令演讲者措手不及,难于应付。这就需要演讲者保持冷静的头脑,运用演讲的规律与技巧沉着应对,切忌情绪激昂,言语失措,不能自制。
◆强烈的成功欲
成功欲是促进演讲的重要内驱力。演讲的成功欲主要表现为一种获得交际表达效益的欲望和快感,它在演讲行为中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它可以触发演讲者的心理动机,使演讲者对演讲后果高度关切,进而引起演讲者对演讲内容与演讲技巧的关注,促使演讲不断改进,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良好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一个人智力构成的重要因素。由于记忆力好的人在大脑储存的信息量多,往往表达时滔滔不绝,左右逢源,能言善辩。因此,演讲者平时要学会巧妙地运用记忆规律,掌握记忆技巧,以增强记忆力。这样利于演讲的临场发挥。
◆完整的分析、推理能力
分析能力是一种善于从类同的事物中发现不同,或从不同中看到相同的能力。它是一种联想力,是为推理提供素材的。在演讲尤其是即兴演讲过程中,分析能力的运作是高频率的。分析能力的展现往往是演讲者爱用许多比喻来说明问题。因此,平时可加强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方面的训练。
观察机能的作用,是知觉物体的存在;推理机能的作用是探索变化的原因以及推断未来的结果。好推理的人一般都有善于提出问题的特点,遇事总是问个“为什么”。可以说,推理贯穿着演讲酝酿的全过程。从为什么要讲,讲什么,到如何讲都需要表达者有良好的推理能力,至于内在的表达思路就更显重要了。
这些都是一个成功演讲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对于初习演讲者而言,建立坚定的信心是第一位的。
二、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感
演讲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这点是被事实反复实证了的。初习演讲者一般都会出现晕场的现象。即使他们还未轮到上台,就已经手心出汗,两脚发软,脸红脖子粗,心跳加快了。即使上了台,也会口干舌燥,喉咙发紧,表情尴尬,动作笨拙,心慌意乱,颠三倒四,搔头摸耳,甚至很多时候还会突然卡壳。这都是由于面向公众产生的紧张心理所导致的,要想正常发挥,挥洒自如,这种心理素质上的致命弱点就必须克服。
心理紧张,生理上必然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导致语言与行动的稳定性与协调性下降。这时,即使理性上安慰自己不要紧张,一时半刻也很难平静下来,情绪紧张会引起呼吸系统的错乱。呼吸频率超过平常时的一倍多,呼吸速度失调。由此使演讲者难以保持平稳的语速,往往语速过快,语言的节奏和音律也会失控,语调往往平淡,缺少抑扬顿挫。这样的演讲一般都会使观众听不清楚,味同嚼蜡。
情绪紧张是一种心理病,但却会引起腺体与内脏器官的变化:唾液分泌减少,身上大量出汗,膀胱扩充引起尿频现象。这些会导致演讲者声音干瘪,响度减弱,思维极容易被打乱,注意力下降,记忆清晰度减低,卡壳现象就发生了。而且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还能引起循环系统失控,心跳次数明显加剧,血压升高,全身肌肉缩紧,四肢颤抖,从而导致表情呆滞,难以传神,手势动作僵硬,姿态死板,感情无法表达出来,手势很难到位。这样你的姿势表情就会大失风度,洋相百出。这样的演讲效果可想而知。
这些现象都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当然,每个人尤其是初次上场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上述反应,并不是说所有的这些反应都是不正常的,恰恰相反,有一点紧张情绪反而能使你注意力更集中,心理承受力更大,事先进入演讲角色和演讲状态,出色地演讲。
演讲确是如此,适度的紧张对你是有利的,也属于正常反应;紧张过度,你便办不了事了。登台之前,你感到心跳有些加。陕,心里有点发虚的感觉,你不用着急,这是正常反应,你应设法平稳心情,上台投入演讲之中后,这些紧张自然会无踪影。但如果你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一感到紧张就觉得大事不妙,反而会坏事。此时,你的正确表现应是,完全不把它当一回事,因为这不叫晕场,若一点紧张的反应都没有才叫怪了,除非你完全不在乎这次演讲或者已经吓呆了。但是如果你的症状很多或总是平息不了你的紧张状况,你就得格外注意你的心理素质,平时多锻炼你的胆量了。心理素质较差并非先天素质不行,这都是后天长期缺少锻炼的结果。
只有坚持演讲,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过程中,演讲的能力也确实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自信力也会比其他人更足,这都是一连串相关的反应。那些从小就担任学生干部,常上台主持节目的人一般都显得比常人大方一些,上台演讲也洒脱许多,这都是由于平时训练较多的缘故。
因此,要想克服演讲时过于紧张的毛病,你还得从提高心理素质上下手。只有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在平时的有意训练上,才能治标治本。而且这不仅是对你演讲能力的提高,更是对你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对你的帮助绝不止于演讲。演讲可能是一时所需,演讲可以是爱好、特长,却不可能是职业,而演讲所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却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所以有些时候通过演讲选拔人才也并非没有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演讲促进、训练出来的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生受用的,它能成就你的事业,使你灵活得当地为人处事。
一位美国哈佛的心理学家曾在3000人当中做过一次心理测试。问题是:你最担心的是什么?答案却五花八门:死亡、双目失明、丧失亲人、疾病折磨、贫困潦倒、离婚、被毁容等等。但最令人吃惊的是:竟有大约40%的人认为,最令人担心也最痛苦的事是在大庭广众之前讲话或演讲。
其实,对于真正的演讲家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美国大演讲家詹宁斯·伯瑞安初次上台演讲时两个膝盖打架。
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开始演讲时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初次演讲,“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尖叫”。
被喻为“世纪演讲家”的英国首相邱吉尔刚开始演讲时,心窝里似乎塞着一块九寸厚的冰疙瘩。
紧张人人都有,只是那些成功的演讲家多上场演讲过几次,多一些克服紧张的方法,从而使紧张的情绪缩小到最低限度,不至于外露而已。
美国播音界元老,著名的演讲家奥格名声在外,听众都对他的演讲寄予厚望,这使得他心理压力很大,担心出错有负于听众,因此他常常感到异常紧张,心里总是不能平静。后来,他告诫自己:“和整个宇宙、人类历史、全世界人口比起来,我的演讲微不足道,不管有没有出错,都不足以构成问题。别人并不像自己这样关心自己的演讲。因为每个人都是父母生的、养的,都各有你不知道的苦处。那么,为什么要为他们而害怕、紧张呢?”这么一想,一切就又恢复正常了。
很明显,奥格的这番话是一种自我安慰,但却非常管用,紧张也就化解了。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紧张是由于怕在众人面前出乱子,让这么多人笑话,把自己的演讲摆在一个特别突出的位置。但实际上,认真地听你演讲的听众并不是很多,认真地从头至尾听完你的演讲的听众更是寥寥无几,除非你的演讲异常精彩。别人看着你也许只是出于一种礼貌,当你是听众的时候,你难道会认真地钻研演讲者每一个字眼,每一个表情吗?当你讲到精彩处,他们可能会认真听一下,其他时候思路未必紧跟着你。所以即使你有一两个地方说错了,别人也未必能发现得了。这样想想,你根本就用不着这么在意了。事实也确是如此。
那么,又该怎么对付紧张才是真正有效的呢?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在自己演讲时感到紧张,但另一点也是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会克服紧张。不论我们称之为紧张、怯场、演讲胆怯、害羞、沉默寡言、演讲恐惧还是其他什么词来概括,其本质是一样的:对于演讲心理上存在恐惧或焦虑。
为了克服这种紧张,必须清楚一点:恐惧是普遍存在的东西,它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们大多数人位于一点都不紧张与十分紧张恐惧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当然,问题的关键是对演讲具有紧张感是正常的。
许多人相信若我们能完全摆脱紧张,那么我们会变得更好。但是,卡耐基从多年的研究中发现,紧张不一定是坏事。他认为,当机体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时,学习过程进行得最好。事实上,有点儿紧张有助于你取得最好结果。如果你对于做演讲没精打采,那么你可能无法做好演讲。因为至少有些紧张是有积极助益的,所以我们的目标不是消除紧张,而是学会如何克服它。
运用心理疏导消除紧张
紧张这种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演讲者心理素质不高造成的,自然也就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来稳定心理,消除紧张。
演讲之前先从最坏的方面想,这样就放下心理包袱,就能很轻松地往最好的方向努力。任何初次上场的演讲者,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在众人面前畅所欲言的。迄今为止还未发现辩才无碍的演讲天才,除非他经过千百次的训练,千百次的实践。因此,初次上场的演讲者不要对自己的演讲结果要求太高,不可苛刻地给自己订出一个完美无瑕的理想,其实,首先要想到自己的失败,允许自己失败。只有这样,才不会有过重的思想负担,才有这次失败了下次再来的勇气和信心。中国有句俗话:“往最坏的方面想,往最好的方面做。”只有这样,心里没有了压力,才能放松自己,灵活自如地去演讲。
另外,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很紧张,可以把紧张心情一点一点排除掉。上台演讲,演讲者一紧张就会呼吸急促,胸部烦闷,两腿无力,声音打颤。这时,可以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窘态,采用言语发泄的方式来排遣,效果很好。这种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客观地、真实地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连续不断地用言语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表露出来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排遣恐惧感。紧张不安的心理一旦用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来后,心理的重负自然也就解除了。这时,你已经把包袱甩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