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菲德夫人是个厨房能手。这是因为她从英裔印度人血统中遗传的良好基因。
为了给家人准备可口的食物,让他们享受一日三餐,谢菲德夫人甘愿从早忙到晚。无论风雨、严寒或酷暑,她总是尽到为人母的本分。每天早上五点,她准时起床,然后操持日常家务,精确得像一个上了发条的秒表。早餐已经做好。
过去18年里,谢菲德夫人每天都会照例做好早餐。她的丈夫理查德到晚上7点才会回家,他一回来就直奔橱柜去取他那廉价的瓶装酒。两杯酒下肚,他就满屋子晃悠,要么找吃的,要么就是想和老婆亲热一番,或者寻衅打一架。这也算是他的例行公事。他从来不会静悄悄地进门,他总是舔着自己的满口烂牙,在前廊使劲跺着靴子,把工具袋丢在门边,大踏步走进里屋,然后大骂一通。他总能发现什么不对劲。毛巾不是太干净就是太脏了,袜子不是太紧就是太小,食物不是太咸就是太甜,他老婆不是太冷淡就是太热情。他对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从来都不满意。他凡事都看不到阳光的一面。他一直就是酒不离口、满嘴脏话。多少年都是这样。每天晚上,他喝足了威士忌,然后四处找他老婆,最后爬上她的身体,丝毫体面都不顾,一切都满足之后才安静下来。
玛格丽特之所以对他的野蛮忍气吞声是因为她没别的选择。她学习过艺术和礼仪,每周日都会参加聚会,宣读祷告,并且吟诵圣歌。她的世界充满着天使与玫瑰,邪恶只存在于那些陈旧肮脏的心灵里。纯真环绕在她的左右。
她还记得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进入青春期的那个早晨。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那个美妙的早晨,她感觉到下身一阵暖流,她跑去告诉母亲,以为自己肚脐下的什么动脉突然炸开了呢。母亲是个善良的旧式妇女,见状便用圆胖的手臂把玛格丽特揽入怀里,带她到浴室清洗,并且坐下向她解释女孩子生理成熟的种种现象。这一课格外漫长,直到夜幕降临。晚上,她喝了母亲为她熬的鸡汤,还吃了用汤汁烹制的新鲜蔬菜。那个晚上特别难忘。
她睡得非常香甜,他知道自己很特别。母亲蹑手蹑脚地过来亲吻她的额头的时候,她知道自己并没有哪个动脉炸开,而是她的身体里开始长出能够孕育生命的胚卵。
几周之后,她的面色越发红润了,她紧身胸衣下的胸部慢慢显出轮廓。她的胸部变得肿胀而且总是直挺挺的,一想到学校里那些满脸青春痘的小伙子总是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她,她感觉似乎胸部又凸出了一点点。
整整28天后,第二波“动脉炸开”来临。玛格丽特注意到,每次自己从那些男孩面前走过的时候,他们的裤子底下都会出现微微的动静。仿佛就像旗杆在微风中震颤。除此之外,经血的气味一开始让她感到恶心,可是却又挺有意思。从那一个特别的时刻起,她觉得自己正如鲜花般绽放着。她的脸颊有一种挑逗人的神色,她的嗓音变得高亢了,她的手指显得柔软而尖细,而她的秀发则紧紧绕在脑后。就连她的衣裙也越来越显出她身体的变化。她的裙底向膝盖以上抬高了约两英寸,她的上衣也更显得贴身了。她特别留心在腰带上打一个小结,这样胸部显得更加挺直。她还会常常轻拍自己的头发,生怕它们看起来凌乱。
玛格丽特拿母亲的指甲剪修理自己的指甲,给它们涂上红色或者铜黄色,然后将薰衣草香味的香水喷到腋下,甚至喷到臀部周围。她知道这些可以吸引男孩子,他们会像狗崽子一样在空气里嗅来嗅去。她知道,那些男孩中早晚都会有一个斗胆站出来,跑到她的面前!而她则会心甘情愿奉上,但是也免不得提醒一句,“小心点,你要太贪心我就扇你耳光!”有一个就行了。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在学校的走廊里数不清有多少次会面,数不清多少双眼睛看着她,数不清多少只手渴望着伸进她的紧身衣下。可是,除了看就没有谁敢付诸行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玛格丽特百思不得其解。或许她要是再露点乳沟就可以让那些馋嘴的男孩不只是心里痒痒了。或许她再多喷点香水就更能激发他们的欲望了。为什么她不穿双高跟鞋,然后臀部就能显得更翘,他们也会觉得唾手可得?或许再抹上一道口红,就会让某些男孩想要尝尝她的香吻。她不确定这些能否奏效,但是她还是想试一试,只不过母亲肯定不愿意看见她那么造作!母亲一定会大发雷霆的。父亲大概是不会在意,但是母亲肯定不会无动于衷!
就在那时候,她开始好奇母亲是怎么找到她的男人的。是因为紧身的胸衣、鲜艳的口红、丰满的胸部、高挑的鞋跟吗?还是因为在邻里间隔着篱笆和人眉来眼去、打情骂俏?她不能确定,她也不敢开口问,否则母亲的怒火一定会让她够受的否则她的小聪明一定会惹得母亲大动肝火。
理查德学习上比较迟钝。4班的老师也正是这样告诉他的母亲。
“你家孩子应该每天晚上坚持阅读。他总是不能理解课文的意思。他跳着段落阅读,对细节描写一点都不注意。他的拼写很差,作文也不好,而且他的语言简直粗俗不堪。他对其他孩子影响很坏。和他一起玩的都是些不像样的学生。昨天,我们不得不把他请到教务长办公室。”
他的母亲顿时脸红了,无言以对。我的理查德干这个事情,竟然过了两周才都被人发现?这肯定不对,她心想。他一心拿着锤子和凿子在刻一个不雅之物,那老师干什么去了?他怎么会没有引起一丁点注意?
所以她母亲鼓足了勇气向班主任问道,“怎么可能啊,斯坦诺普夫人,且不管理查德刻什么,他就在你眼皮子底下刻了两个星期?他刻的时候你就只顾着教书吗?会不会是他旁边的孩子干的?理查德是个好孩子啊,斯坦诺普夫人。他的父亲在镇上是远近闻名的绅士。理查德在家里从来都不会瞎说话。他怎么可能在学校反成了不良学生。他是在一个天主教家庭长大的,我们总是教育一个绅士应该尊重家庭、尊重学校。”
理查德低头坐在那里,一直盯着地板,盼望着地上裂条缝他好钻进去!但是没有。
斯坦诺普夫人接着说道,“您看看这本练习册,谢菲德夫人。没有哪次测验做对过。没有一个句子是正确的。每次测验都只是普通的作业。那些刚从亚洲国家过来的学生们都能够取得很高的分数。印度移民则声称自己在家也是说英语,指责这个国家文化落后,给英语国家的名声抹黑。谢菲德夫人,您在家是说哪种英语呢?”
谢菲德夫人看起来无精打采。她有种强烈的挫败感。斯坦诺普夫人受的教育多,她说得头头是道,一个印度来的普通人在她面前简直百口莫辩。斯坦诺普夫人没准在教室的墙上挂了一长列牛津的证书呢;或者她还是莎士比亚的远亲,向我们这些平常人宣扬如何捍卫英语的纯洁性,因为我们移民稀释了、异化了、践踏了英语语言。
“我要给理查德转校,我要找个学校让他的阅读与写作天赋得到真正施展!”谢菲德夫人提议说。
斯坦诺普夫人在此次面谈中大获全胜。理查德·谢菲德成功地转入新学校,这样斯坦诺普夫人班上的32名学生就全是白人家庭的孩子,没有任何外来污染,所有的男生女生都是纯正的英语血统。语言就可以繁荣昌盛啦,再过五年,学校就会为全国最高的阅读、写作和拼写成绩而无比自豪。各种桂冠和彩带就会装点在学校走廊里。斯坦诺普夫人就会在所有的学校集会上被传颂。她的学生将会表现得更加优异。
不应该让一个英印后裔的小男孩破坏教育的纯粹性,因为其他32名学生都是附近白人家庭的孩子。
教育终于回到正轨,尤其是现代学校教育。
玛格丽特自己则是在贫困郊区一个混合型的学校上的学。男孩子们比较粗鲁,女孩子们也不讲什么礼貌。男孩子们都骨骼强健,女孩子们胸部更加丰满。椅子特别窄小,桌子也很矮,墙壁非常不结实,午餐盒和小型公文包差不多大。他们总是打打闹闹,不管是在走廊里、教室里、大厅里,还是在田野里,他们玩的游戏很粗野,难免摔倒、弄折了腿或者扭到锁骨,就好像他们受伤后都很容易复原似的。
玛格丽特就站在他们中间,显得与众不同。她几乎人见人爱,更多的是因为她穿着讲究、姿态优雅,而不是聪慧过人。男孩子不敢在她面前推推搡搡,女孩子则不敢让她加入游戏的队伍。他们都害怕万一折断她的骨头,罗斯康芒先生和罗斯康芒太太就会在第二天早上光临学校,把他们这些没教养的孩子狠狠盯上一番,让他们恨不能逃离新西兰这座小岛。不过那样严重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理查德转入的就是这所学校。
他的母亲告诉自己说,和那些野蛮的孩子厮混并不会败坏我的儿子。他需要的教育应该是接触不同的文化。他和那些孩子在某些方面挺像的。他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但是却没什么脑子,他应该能够在回家的路上和那些大块头打成一片。他们即使是吃面包也会争来抢去,不撕成碎屑决不罢休,然后囫囵吞下,全不顾什么文明就餐的假模样。理查德也和他们差不离,尤其是在他母亲没有看着,而他父亲又喝得烂醉的时候。
第一天上学,理查德直接坐在第一排,正好在老师的眼皮底下。第二天,他溜到了第二排最靠左的位置。第三天,他注意到那位安静温柔的老师从来不会把头转向左边,而是一直死死盯着教室右边。所以,理查德估摸着左边的角落就能让他远离老师的视线。
第三天的时候,他便坐到了第三排最左边。到一周的末尾,他已经给自己换到了最后一排的左边墙角去了。这简直是最安全不过的位置了。一整个星期过去了,他就干坐着,什么也没干,梦倒是做了不少。他忘记带课本,就嚼他的笔头,把预备的午餐当早点吃掉,或者就是拿数学课本折纸飞机,完了再拿科学课本折纸飞机。
到第二周,他书包里的东西就只剩下一个课本了。到第四周,就连这一个课本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破旧的橄榄球靴子和袜子。到第五周,他拿了母亲的菜刀,打磨一新,准备在桌子上再刻一个擎天柱!
到第六周,他的母亲又被请到学校面谈,他也坐在旁边,而那位和蔼的数学老师则低头看着他的学期报告。
“谢菲德夫人,理查德这学期很努力。他在后排默默地学习。我看到他拿着课本出去,总是想弄明白那些公式和数字。他是个安静的孩子,非常遵守纪律。如果不鼓动他,他也不会问太多问题。我觉得他做得还不错。这对他是个新环境,哪怕慢点,我想他一定会适应的。有些学生就是习惯放慢速度,但是很平稳,他们喜欢花时间琢磨比较难的问题,最后自己就会找到答案,就像哲学家一样!我希望他在学习上不断进步。”
谢菲德夫人心满意足。她心想,总算遇到个绅士。真是一个好老师。一个知道学习的真正意义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能够发现年轻人的天赋的人。谢菲德夫人非常庆幸让理查德进入这所好学校。他过几年就会像金子一样发光发亮,或许能进医学院,或许成为土木技师、法官,甚至航天工程师(他对纸飞机不是情有独钟么!)。谁知道这个毛头小子会不会是个天才?毕竟,理查德的血统就很优秀。她相信不辞辛劳把他带到这个学校是个正确的决定,在这里学习与听讲都比较灵活、充满生气,而且有很多互动。
回家的路上,她满口答应他要在新开的麦当劳快餐店买个大号的牛肉汉堡!
玛格丽特·谢菲德从自己的家族带来了英裔印度人的一些传统。但在这个新的国家,不得不突破一些界限。从旧的方式到新的方式,从传统进入现代。从未开化到文明社会,从印度的习惯到欧美的习惯。这也是一种变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旅程,从一个学校转入另一个学校。她希望儿子能够传承先辈的优良品质,同时受点新文化的熏陶!麦当劳在她们原来的国家简直就是不可能的美梦,但是在这里却很平常;人们排很长的队就为买一个汉堡。她在自家厨房就能做出一样的馅饼和汉堡包,而只需要花四分之一的钱,可是她的女儿对自制的馅饼和汉堡一点都不感兴趣,因为她的朋友会认为她是个离不开家的娃娃。她新交的男朋友要是看到她拿出一个自制的汉堡一定会厌恶不已。绝对不行!肯定不能那样。
玛格丽特·谢菲德住的地方不远,去超市购物很容易。但是把那么多的杂货搬回家并不轻松,转过街角还要上个山坡,然后从侧边的街道拐进她们家房子所在的胡同。
玛格丽特不愿意被人看见自己抱着许多杂货一路走过。而且,她真不喜欢让好事的年轻人看见自己扭着屁股走路的样子。那真的是很恶心!谢菲德夫人必须要一个人做完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