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制力的人,有什么资格谈努力
自制力强的人,永远分得清主次,拎得清什么是本职、什么是玩乐。Deadline(截止期限)在没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压力;在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动力。
1
在周鱼的微博上看到他的一段话:“你可以追剧追一晚,只要你可以按时交上论文。你可以有丰富的夜生活,只要第二天你还能精神饱满地做好本职工作。放纵究竟是不是错,取决于你能不能为你的放纵负责。还是那句话,没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简直一语中的,微博下留言的人,无一不在哀号:膝盖中箭。
“自制力”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说白了就是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动和情绪,集中注意力去达成原定的目标,而不受其他事情干扰。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太难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论文通常都是在deadline来临时,才匆匆忙忙拼凑完成的,而在这之前,是逍遥地看剧、打游戏,约会、逛街;工作也是,今天做不完那就明天再做咯,反正工作永远也做不完,但聊天八卦要跟上、剁手购物不能错过秒杀,就连无效的朋友聚餐打着“社交”的旗号也不能不去……
每天冲击我们的信息太多,要做的事情也太多,时间被分割成碎片,然后被鸡零狗碎侵占,自制力就这样一点一点丧失。
我们每天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做;每天好像忙得团团转,焦头烂额,但为什么最后还是顾此失彼?我们立下一堆目标和计划,急吼吼地说要多么努力,我们甚至还曾以为自己很努力,原来不过就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最后的结果是,想要做的事和本应该完成的事,一个也没完成。
丧失自制力的后果是,我们对自己产生愤怒和质疑:为什么自己那么糟糕,我们有什么资格谈努力?
2
我一个朋友,她的出版资格考试报了三回,可一次也没去,是的,她连考场都没进。
最后她生生从考初级熬到了可以考中级的资格(毕业五年可以直接考中级),她无所谓地说:“哎呀,大不了我直接考中级不就得了。”
在我看来,她这话无异于自欺欺人,没有个三五年,她中级一样考不下来。
还记得我们一起报名考初级的情景。
她特别豪言壮语地立下学习目标,用多长时间复习《著作权法》,用多长时间学习出版实操知识点……时间规划得特别详细,如果按照这个计划来,备考的时间完全充足,甚至还可以在一轮复习完了以后,再进行重点知识二轮复习。
但我们相约一起复习的第一个周末她就缺席了。原因是,她们公司不久后要组织去某著名山庄泡温泉,开季度总结会,她想买一套新的泳衣,顺便去商场逛逛,趁着打折买买换季的新衣服。
她打电话邀我作陪:“乔乔,这个礼拜你陪我逛街,下个礼拜我们再开始学习好不好?”
我回她一个微信:“你这个行为就像口口声声喊着要减肥,却大吃大喝一顿,还美其名曰:‘没吃饱怎么有力气减肥呢?’”
让我意外,其实也意料之中的是,第二个周末、第三个周末,她总是有事,最后我只好独自一个人把最初定下的学习计划执行下去。
起初,她还有些负罪感,但次数多了,也就轻易地自我放纵了。
时间好像还有很多,所以眼前的诱惑相比很久以后的考试来说,总是更有吸引力一些,也更重要一些。甚至,偶尔还会劝诫自己“人生苦短,不如快活”。
到最后,考前一个月,她才开始急了,临时抱佛脚各种狂背,可是那些法律条款和实操内容,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背下来的。压力太大,她一焦虑,效率低下,就又没有学习的动力了。最后索性连考场也没去。
因为自制力差的人,永远都有最后一道护身符:大不了从头再来一次。
第二年,她一个人报考,考前依旧信誓旦旦:“去年没完成的计划,今年誓死也要完成。”
然而,第二年依旧,乃至第三年。
没有自制力的人,往往容易拖延症爆发,总觉得时间还有,偶尔开个小差做点儿别的并不影响大局,直到deadline逼近时才乱了阵脚,才意识到自己过高地估计了自己hold(掌控)住场面的能力。
细想一下,我们没有完成的那些事,并不如我们轻易放弃的那么不值一提,它们其实很重要,没写完的论文、没做完的工作、没认真听的报告、没有背的单词……而且,我们在开小差的时候,也没办法愉快地玩耍,心好像被悬着,背负着沉重的负罪感。
3
那么,真正有自制力,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学生时期,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学霸,他好像从来不做作业,上课也不埋头苦做笔记,下课了更不会待在座位上,他们可以跟学渣一起聊热门电视剧,讨论流行的八卦,他们……好像真的没有认真地学习,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在家专注地写作业和复习,一个小时的学习效率顶别人两三个小时。自制力强,所以效率高;自制力强,所以学得快,玩得也“嗨”。
毕业后,职场上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同事,他们上班也跟你一起聊八卦,也逛淘宝刷微博,空闲时溜出去买零食,做PPT(演示文稿)时也抱怨,赶不出方案时也抓狂……可是,和你不同的是,最后他们好像总被上天眷顾了一样,方案创意比你厉害,销售单子拿得比你多……你气不过,暗自嘟囔:“他凭什么?”
是呀,你刷微博是在看八卦和搞笑图片,别人是在找创意灵感;你抱怨这不行那不行的时候是在发脾气,别人却是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你跟别人闲聊是真的在“聊骚”(网络用语,指社交中稍微不雅但又不算直接露骨的勾引行为),而别人是通过聊天找到对方的销售需求……
自制力强的人,永远分得清主次,拎得清什么是本职、什么是玩乐。Deadline在没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压力;在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动力。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4
你是不是也有以下这样的经历:
床头摞满你要看的资料书,可一两个月前,你兴冲冲翻开的那本,现在还是停留在最初的几页;
你下载了背英语单词的APP(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原本是踌躇满志地制订了背考研单词的计划,一天背一百个单词,几十天就搞定,可是单词你背了又忘忘了又背,因为中间断了N天;
你办了健身卡说要去学游泳,可是别人的健身卡都要续费了,你的健身卡套餐却是再不用就要过期了……
为什么开始的开始,我们本来是激情洋溢要去做的事,到后来总是不了了之地烂尾?
或许,我们缺乏自制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实你内心深处,就是不在意、不那么想做,所以才会动力缺缺,一直拖延,一旦有什么别的事情干扰,你的专注力就无法维持。
而什么是努力?吃喝玩乐睡,用不着努力,这些事是本能、是消遣。
但称得上努力的事都是反本能的:为了完成一个课题,你会起早贪黑;为了做那份你最想做的工作,上下班路上四五个小时你也无所谓;为了看完你想看的书,你会放弃参加无效的社交聚会……
亦舒曾说过,爱得不够,才借口多多。简直是真理。套用过来,你不想做一件事,才会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理由。
所以,当我们在谈努力的时候,请扪心自问一下,你到底有多想做那件事?为了做成那件事,你到底能做到怎样的付出和拼命?你到底能抵制多少诱惑?你到底能对抗多少懒惰和拖延?
因为,没有自制力的人是没有资格谈努力的。
你不是没有自制力,你就是懒
以很多人的不努力程度,根本还轮不到谈自制力,因为他们根本都没开始去做,他们的迷茫大部分都缘于自己的懒惰。
1
看完《没有自制力的人,有什么资格谈努力》这篇文章后,很多读者来问我:“那到底怎样才能提升自制力?”
同样是自制力修炼中的一枚小“废柴”,我跑去问我认识的学霸阿星,工科男。在我看来,他是那种对什么事情都非常有规划的人,自制力极强,每次看到他,我脑海里联想的都是《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
他皱皱眉头,说:“我从来不觉得自制力是个困扰,当你明确你要做的事情,你真的开始去做了,就算解决了自制力的一大半问题。”
我当即恍然大悟!他的话道出一个真相:以很多人的不努力程度,根本还轮不到谈自制力,因为他们根本都没开始去做,他们的迷茫大部分缘于自己的懒惰。
你本来计划要复习,可是,你玩完手机游戏,又跟闺密出去逛街,晚上玩累了回来,想到还没看的书,心情沮丧地说:“歇会儿再看吧。”拿起手机继续刷微博,看到吴亦凡的惊天大八卦,你尖叫地和朋友们议论起来……直到宿舍熄灯,你也没翻开从早上就搁在书桌上的课本。
一件事你如果不去开始,就会被永远搁置,你期待的目标就永远都抵达不了。
怎么开始?从小事做起,哪怕从一个很微小的开始,来培养你的自制力。要看的书,无论如何静下心来看十几二十页;想减肥,无论如何去一次游泳馆和健身房;想要做的项目调查,先从最简单的问卷开始……只要开始去做了,只要是真心想做这件事,你就会慢慢做下去,渐入佳境。
2
不犯懒了,有的人恐怕又会走到另一个极端,给自己制订吓死人又完不成的计划。
这点我深有体会。
高三时我曾给自己制订了超级详细的时间规划表。从早上六点半睁眼醒来,一直到晚上十二点睡,排得满满当当,中间除去吃饭、休息、上厕所的时间,连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都不放过……制订好后,我还特别扬扬得意,以为时间尽握手心。简直扯淡!
事实上,那份时间规划表我一天也没完成。第一天差一点儿,第二天差更多,第三天简直没有勇气执行下去,因为根本就不合理,看似十多个小时的时间规划,实际执行起来,远远超过二十多个小时……
一份无效的计划表是不可能有效指导你完成目标的,甚至还会挫败你的积极性。
那么,一份可执行的计划方案到底要怎么制订?首先目标要明确,时间管理的结果是为了完成你要做的事儿;然后客观地细化你的时间安排,依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来定,重点是可操作性,不要太苛刻,目标不要太高,任务不要太重。
另外,时间不要划分太细碎,明确自己学习效率最高、意志力最强的时间段,划分出整块时间,用来做你最想做的或比较难的事。拿我自己举例,我制订的学习计划是一天在“扇贝”上背一百个单词,通常耗时要一个小时左右。以往我总是安排在睡前做这件事,结果越背越催眠。背单词本就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但工作了一天,我已经很疲惫了,“臣妾做不到哇”!后来,我把背单词的时间调整到早上,那正是我们一天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好的时段,充分利用上班路上的时间,刚好也要一个小时左右,用来背单词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3
如果觉得自己一个人自制力弱,实在抗拒不了各种诱惑,忍不住会分神,那我建议你寻求外力的帮助,给自己找一个同伴,彼此互相监督,但前提是这个人的自制力一定要比你强。
考研的同学大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一个人复习,未必能坚持得住天天去图书馆,但如果多找一个人和自己结伴复习,效果就不一样。榜样的效果就是,当你做不到的时候,看看别人是怎么做到的。就算你面临诱惑,忍不住想开小差的时候,你的榜样也会非常有经验地告诉你该如何抵制诱惑,你的自制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寻求外力的帮助,还可以给自己预设一个受到约束的环境。
有读者分享了她的经验。她是一个舞者,本应该从九十斤瘦到八十斤,但因为她是个超级大吃货,减这十斤简直比登天还难,看见比她瘦的同学开怀大吃,她根本就忍不住。后来要表演男女双人舞,有托举的动作,因为自己太重,舞伴抱起她非常吃力,由此她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自己贪吃,给别人带来巨大的负担,还影响了双人舞的效果。因此每当她忍不住想吃零食时,就会告诫自己不要再拖累舞伴。这个想法奏效了,三个月后她成功瘦身。
4
很多时候,面对诱惑,我们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掌控局面的能力,比如“一心二用”。
就像你正在填数据报表,忽然觉得嘴馋,于是随手撕开一包零食吃了起来;再比如,你翻开要看的图书资料,然后习惯性地把耳机插上,一边认真做笔记,一边还忍不住跟着音乐哼了起来……结果呢,当你做错表格的时候,当你听音乐听得动情忍不住找那个歌手的其他专辑,任由时间溜过去的时候,是不是也反省过下次不要一心二用了?
我们被别的事情诱惑,看上去好像很享受、很开心,但实际上我们心里还记挂着手头没有完成的事,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从幼儿园找了一群可爱的小孩,给他们每人一个诱人的糖果,然后实验者许诺,如果孩子在他离开后,能一直忍住不吃这个糖果,就会在回来的时候再多奖励他们一个糖果。结果是,只有非常少数的孩子抵制住了眼前糖果的诱惑。而多年后,实验者回访,惊讶地发现,当初忍住诱惑得到两颗糖果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更好,而且在应对压力、自控方面也表现得非常棒。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延迟满足”的实验。
所以当你想拿起手机刷微博、想看电视剧的时候,让自己“延迟满足”,先集中精力把该做的事做完,再去玩乐,好过玩耍之后,再来后悔事情没做完。心无旁骛地干活,心无旁骛地玩耍,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5
有一句毒鸡汤格外戳人:“一天又过去了,今天过得怎么样?是不是离梦想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