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些堆积如山、没有完成的事,想到deadline一天天逼近,你内心里涌起深深的自责,怪自己一无是处,你无比焦虑和痛苦,你觉得自己的人生无望了,那么想要去做的事情,那么喜欢去做的事情,原来自己一件都办不好,太失败了,这样的自己有什么资格谈梦想和未来?你陷入巨大的负面情绪里,辗转难眠,你怕自己一辈子注定是个“废柴”、loser(失败者)。
负面评价会让我们陷入更可怕的失控,其实事情远没有那么可怕,及时调整心态,任何时候从现在开始,都比未来的任何一刻更早。一次失控,不要引发太久的失控。这个时候,反而可以像阿Q似的安慰自己,反正昨天已经浪费掉了,明天还是新的一天,还可以重新开始。
其实除了自责,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逃避,让我们不愿意去做本该做的事情,找到内心抗拒的真正原因,才能有效地预防下一次自制力的失控。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前天有个读者的留言,他说:“看了你的文章,如果我不去改变,是不是意味着对我一点儿用都没有?”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就像那句话说的:“为什么道理听了那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经验是别人的,你却没有用在自己的人生上。
所以,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自制力,真没你想的那么难,重点是——从现在、此刻就开始改变,千万别懒,别拖延,别逃避,别给自己找借口!
最可悲的人生,莫过于一边信誓旦旦,又一边懊悔不已。愿你的努力不再只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愿你的付出终将配得上你的梦想。
向你讨厌的人学习
当你能够越发舒展自如地接纳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于自己而言,你也能活得越发舒展自如,不拧巴,不纠结,不计较。接纳他人,也是另一种接纳自己。
1
有个词叫爱屋及乌,喜欢一个人,连带他的一切都喜欢。而爱屋及乌的下一句是“不爱人者,及其胥余”,意思是不喜欢一个人,连他家的墙壁都厌恶。
你也有过这样的情绪吧,因为讨厌一个人,连同他的一切都否定。年少不成熟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这样,由着自己的情绪和喜好去判断对错;总要经历一些人和事之后,才逐渐学会客观地看待人和事,有舍有得地接纳,那个讨厌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
我常常觉得,相比喜欢,讨厌、憎恨一类的情绪更有力量,在它的影响下,轻易地暴露出我们阅历不足的短板,激发我们不理智地去处理问题。
这样不好。
成长以后,我们会发现,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但情绪上来了却难以自控,所以遇到问题,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讨厌是一种情绪,也可以是一种动力,就看你怎么选择了。
2
小风换了新工作。做的不是以前熟悉的行业,算是跨行了,从助理做起。
小风的行事风格是: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他什么苦都能吃。每天精神百倍,热情洋溢地投入工作中;勤奋好学,有什么不懂的逮谁都问,问完后还认真地做笔记……
同事都很喜欢他,除了他的直属领导。
当然,小风也不喜欢他的领导。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俩气场不合,他总是有意无意地打压我。”小风郁闷地说,“他是一个特别狂妄的人,根本瞧不起我这样的新人……”
小风提到他的领导就气不打一处来:“我不懂的地方去问他,他从来不会告诉我原因,只说‘按我说的去做就行,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最让我生气的是,之前我想了一个特别好的创意,他当着我的面否定了,说我异想天开。转身他就把那个创意告诉了大Boss,说是自己想到的创意,然后得到老板的大力支持……”
“你没跟Boss说那是你的创意吗?”我吃惊地问。
“谁会信我呢,我一个菜鸟新人。何况,我虽然不喜欢我的领导,但必须承认,他确实能力很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强的执行力。大Boss也很欣赏他。”小风喃喃地说,“换作以前,待得这么憋屈,我肯定忍不了要走人;可这回我还不想走,还想在他手下多学点儿东西。”
这是我佩服小风的地方,就事论事。
是的,你讨厌的那个人,他可能人品不好、脾气很臭、性格乖张、狂妄自大……臭毛病集于一身,但他有一个优点,能力比你强,那他就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真正的成熟,是不意气用事,向你讨厌的人学习,不带一丝偏见地学习他的优点和长处。你讨厌一个人,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很差劲的人。面对你讨厌的人,不要负面情绪地冲动对抗,也不要消极地产生“惹不起还躲不起”的逃避心理,更不要阿谀奉承说违心的话,你可以:学习他,超越他,然后把他远远地甩在后面。
一个事事不如你的人,你不会浪费时间和情绪去讨厌他,所以,那个你讨厌的人,身上一定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抓住这个磨炼的机会,将是一次成长的契机。
3
有时候,我们讨厌一个人,是害怕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多多有个奇葩的室友,性格乖戾,个性很要强,事事都要她来主导。自我感觉良好,很多时候事情没做好,分明是她自己的问题,但她从来不会承认是自己没做好,她只认定是别人的错。
多多则相反,个性沉稳,做事情必须三思而行,一旦决定去做,就尽自己全部努力去做,倘若事情的结果不如预期,她会很自责,认定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样说来,多多其实有一些自卑,她从来不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她的观念是“事情没做好就一定是我的错,因为我太差劲了”。
多多就很不喜欢她的室友,觉得她太过自大,推卸责任,从来不检讨自己。她不想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有天她们聊到一个话题——“受欢迎的人是什么样的”。多多很没底气,说:“我是个什么都不会的人,肯定没什么人喜欢我。”
而室友的一番话,颠覆了她的“三观”:“我这样的就很受欢迎吧?有主见,性格直爽,说话直接,不拐弯抹角,分析问题客观实在……”
多多完全没想到,室友自己居然这样解读自己,她忍不住问:“如果有人讨厌你呢?”
“那我更要活得自我,有句话不是说了,‘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说完,她爽朗地大笑起来。
多多说,那是她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内心的强大”,也是第一次,她觉得自己应该向讨厌的室友学习:自大一点儿又怎样呢?未必是坏事,换个角度想,自大其实就是自信;很多时候她的自卑,就是过多地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承担不必要的愧疚……像室友那样,活得自在轻松一点儿,而不是像自己那样,小心翼翼,畏畏缩缩。
你讨厌那个人身上的品质,你怕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别人的缺点很可能是你所没有的优点。
4
还有一种讨厌,追根究底其实是嫉妒。
蓝蓝单位新来了一个女同事,用蓝蓝的话来说,就是胸大无脑的花瓶。
“她什么都不会做,蠢得要死,只会对着男同事撒娇发嗲,然后就有人帮她做事了。报表出了什么差错,她总是装可怜博同情,然后再承诺一定会改,领导居然也就不责怪她了……”
“她都有男朋友了,为什么还总对别的男生撒娇发嗲呀,她有毛病吧。”
“身上的香水味也太冲了,高跟鞋的跟高得嘞,总觉得她走路会摔跟头。”
看得出来,蓝蓝是真的很不喜欢这个女同事。同时,也看得出来,蓝蓝很关注这位女同事。
直到有一次蓝蓝所在的小组拿下了一个大项目,要参加甲方的一个晚宴,蓝蓝犯了难,她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宴会,不知道自己要穿什么衣服,她也根本不会化妆,要知道除了正装,她从来只穿休闲的运动服。
最后是她讨厌的那个女同事,带她去商场给她选了合身的晚礼服,在洗手间给她化了精致的妆,还快速地教会了她一些酒宴礼仪……
蓝蓝说,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讨厌她,那大概就是出于同性竞争的一种嫉妒。同事长得漂亮,懂得穿衣打扮,有爱她的男友,情商、智商很高,很善于人际交往……而这一切都是自己不具备的。
所以我们讨厌一个人,有时不过是借着讨厌的情绪来否定对方的优秀,因为内心里我们不想承认:自己不如他。
5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
你讨厌的那个人,未必真的很讨厌,但这种厌恶的情绪却影响你对一个人的判断,也影响你的为人处世,乃至决定你的眼界和高度。
当你能够客观地看待你不喜欢的人,甚至向他学习,说明你已经学会了管理负面情绪,这是成熟的标志。
当你能够越发舒展自如地接纳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于自己而言,你也能活得越发舒展自如,不拧巴,不纠结,不计较。接纳他人,也是另一种接纳自己。
这个世界一直很薄情
实力好比是硬竞争力,人情是软竞争力,孰轻孰重,人人都心知肚明。人情从来只是加分项,撼动不了硬实力的比拼。
1
谈到人情,大家一点儿也不陌生,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所以这是一个人情社会,我们要讲情面,要讲世故。
通常,人们在自己实力不那么有竞争力,但又很想达成目标的时候,会动用人情。但人情有冷暖,实力相当时,人情关系好是加分项;但实力相差悬殊时,人情根本补不过来。
小师妹最近遇到点难事儿,找我帮忙。
师妹和我一样都是编辑,她几个月前在跟进一个“大神”作者。师妹在人际交往方面很厉害,一开始她不认识“大神”,只能在微博上给“大神”发私信,但“大神”粉丝那么多,师妹的私信无疑淹没在无数的微博提醒里。后来师妹辗转N个人,终于要到大神的微信。
先表达仰慕之情,如何之喜欢和欣赏“大神”的作品;然后投其所好,跟“大神”聊她感兴趣的话题,幸运的是,“大神”跟她聊得很投缘,很快就线下见面一起玩耍了,每个周末一起吃喝玩乐,还逛街、看电影、做头发……玩儿得好的闺密也不过如此。
听着师妹的话,我能感受得到,她是真的很喜欢“大神”的作品,会真心实意去做好“大神”的书。
当然,“大神”一早也知道师妹是冲着自己的新作来的。但最终,“大神”还是没签给师妹,打算签另一家出版公司,责编是她曾经合作过的有资历的编辑。
面对这样的结果,师妹难免伤心,她哭诉:“为什么会这样啊,我好不容易跟她关系那么好,几乎是亲闺密了好吗?为什么不签给我呀?师姐,你经验比我多,你帮忙分析分析,我还能怎么逆袭。”
我笑。其实这个结局,师妹一开始就应该想到的。因为知道自己能力不够,自己所在的公司实力不强,所以才会想到靠人情、套近乎的方法。但“大神”不是一般的小作者,她还是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版税、包装设计、发行渠道、推广资源等,而这些,师妹和她所在的公司跟“大神”即将签约的公司相比起来,实力相差太多。
实力好比是硬竞争力,人情是软竞争力,孰轻孰重,人人都心知肚明。人情从来只是加分项,撼动不了硬实力的比拼。
2
说到人情,我总忍不住会想起学生时期一个例子。它教会了我一些最初的人生道理。
初中升高中的时候,我所在的一中,开学时出了一个规定,以××分数线为标准,过线的则升入尖子班,不足的则升入普通班级。我仅以几分的优势,侥幸升入了尖子班。在当时,父母颇为开心,左邻右舍得知后,也纷纷来祝贺。
但说实话,我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心理压力很大,那些大人根本体会不到,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按照分数划分的话,我应该是尖子班倒数第几名吧,好丢人!!
邻居大兵是我小学同学,中学时我们不在一个学校,大兵念的是离家近的一所普通中学。大兵的爸爸后来做生意,挣了不少钱,在当地也有些人脉。大兵爸爸见我升入了尖子班,就一心也想把大兵送进尖子班。但中考时大兵的成绩并不理想。大兵的爸爸很豪气,花了不少钱疏通关系,费了好大力气找各个关节的人。但结果是,大兵只从原来的普通高中,转入了我所在的一中,进入的是普通班,不是尖子班。
为此,大兵爸爸很是恼怒了一阵,大概也是面子上挂不住。但谁都知道,托人情就是这样的,你花钱、花心力去打点了,人家从来也不会把话说死,只说“尽力帮忙”。最后结果不如你所愿,你也得接着。
你享受了其中的便捷和好处,也应该想到为此付出的代价。而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
让我佩服的是,大兵似乎在爸爸走人情、托关系这件事上,受到了某种“刺激”或说“启发”,后来一直很勤奋刻苦。高二分文理班时,他终于分进了理科尖子班。
大兵爸爸为此很是自豪了好久,他当时说了一句话,很俗却很在理:“真正凭实力,腰杆子都硬气了。”
我们都知道,人情是一种游戏规则,只能解一时之忧;最后真正有底气的,能站得高且走得长远的,还得靠真实力。
3
人情好用,但人情也有很大的弊端:人情是一个模糊地带,会让为人处世混淆边界,失去约束力。很多事情后来变得复杂,就是因为该理性的时候,用了感性;该感性的时候,又理性讲道理。
我一个朋友也做自媒体,吸引了不少粉丝。她说“人红是非多”这话说得真不假。她的一个同学得知她小有名气后,就来找她帮忙推广一些手工产品。朋友本来也很喜欢那些手工产品,加上对方是自己的同学,于是打算免费给发一个广告。但同学呢,有点拎不清,上来就说:“也不让你白发,你这边推广卖出去的产品,我给你按提成算酬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