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8400000015

第15章 辞官归故里巧遇得奇书(3)

阿白好似如数家珍一般,将千年的灵芝、首乌、结碗口大小桃子的桃林、山腰隐蔽的温泉等一一指给他。去了多次之后,阿白的“宝藏”便已献得一干二净再也找不见奇妙之处。这二位时常到各处“宝藏”巡视一番,其乐无穷,然而,有一处“宝藏”却是阿白去得刘伯温去不得,那是一个陡峭如刀锋的悬崖上,一个天然洞穴被茂盛的草木遮掩住,若不是阿白身形敏捷地钻了过去,刘伯温真难以置信那里会有个洞穴。刘伯温虽然跟着天玄子学艺多年,不过,他所学的是兵书韬略、奇门遁甲之类主要靠用脑的本事,至于朱珠学到的“腾云纵”一类的轻功,他是不会的。

阿白每次来到此处时,总是异常地兴奋,嘴里呜里哇啦讲着谁也不明白的“猿语”,那意思是里边有世间罕见的宝贝,非让刘伯温亲眼目睹一下不可。可要进入洞穴,对它而言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办到,可对刘伯温而言却是难于上青天。那座峭壁好像一柄利剑直刺天穹,直上直下,刘伯温从未听说有谁曾爬上这座峭壁,即便恩师天玄子那么高的轻功也只能望“峰”兴叹。刘伯温记得,恩师天玄子讲他年轻时曾上去过一回,那次是为了苦练“壁虎功”,但并未发现那个阿白所指的洞穴。

因而,刘伯温每次面对阿白的热情相邀,只得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刘伯温打着手势询问阿白那里边有什么,可惜阿白不会人言,刘伯温也不懂猿语。不过,可以看得出来,阿白每次都在为如何使刘伯温进入洞穴而大伤脑筋。一只猿猴是如此地“执着”,让刘伯温颇感过意不去。然而刘伯温是在另一座山崖上望那座峭壁的,山崖距峭壁有五丈远的距离。阿白纵身一跃,便可从这个山崖跃到那座峭壁上,抓着青藤、小树便可爬进那洞穴。

那洞穴似乎成了阿白的一块“心病”,也让刘伯温大伤脑筋,他曾把朱珠拽来,可朱珠刚一看到就直吐舌头,丢下这样一句话:“温哥,你若是想让我死,干脆现在把我扔进山崖里摔死,何必出这样的损招害我!”

说罢,拂袖离去,离开时的眼神分明是在看两个“疯子”。

刘伯温后来也就对洞穴失去了兴趣。

一日,阿白兴高采烈地来到刘伯温的书房,扯动刘伯温的衣衫就往外跑,刘伯温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连手中的书卷都未放下。孰料,阿白又将刘伯温带到那洞穴对面的山崖。

正当刘伯温又是茫然又是无奈地望着阿白时,阿白像变戏法似的从一棵参天古木后取出一捆“绳索”来。那“绳索”是由酒盅粗细的青藤连接成的,大致有十来丈长,“绳索”的一头紧紧拴在那棵古木上。阿白为了显示那“绳索”的坚固可靠,自己抓住另一头,在悬崖下荡来荡去。最后,阿白将那“绳索”拴在身上,纵身上了那座峭壁,爬进了那洞穴。那根“绳索”也被拉得绷直,在天堑上铺了一条“通途”。它即沿那“绳索”爬回到刘伯温身边,对着刘伯温又是龇牙又是吼叫,两只眼珠都瞪红了。

刘伯温的心中直犯嘀咕:阿白的意思是让我冒险去一遭,沿那“绳索”爬过去。我要不去吧,阿白的一番苦心付之东流;我若去吧,这“绳索”两头若是拴得不牢靠,难保不会坠入万丈深渊。

阿白像开路先锋一样,在“绳索”上如履平地,很快就到了那洞口。

刘伯温将碍手碍脚的衣衫整束好,沿那“绳索”慢慢爬去。他可没有阿白那本事,在这根酒盅粗细的青藤上腾挪跳跃。他是一点一点往前挪,并且是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的分心,倘若真有闪失的话,他将会摔个粉身碎骨。

谁能想象得出,在这空山幽谷,一位文质彬彬的弱书生居然铤而走险,干这样疯狂的事,刘伯温整个人在“绳索”上一边向前挪动一边晃荡着,他的脚下正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渊。

虽然只有不到十丈远的距离,可是每挪动一寸都是对刘伯温的严峻考验。当刘伯温终于抵达那端时,便一下子瘫坐在洞口,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水已湿透了前胸后背。阿白显得异常兴奋,也不顾刘伯温还未喘匀气,便拽着他往里走。

洞穴内部的情况大大出乎刘伯温的想象。刘伯温原以为不过是一个很窄小且阴暗潮湿的天然洞穴,实际上里边又宽又大而且非常明亮。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人住的痕迹!有石桌、石椅、石灶还有蓄水的池子,特别是还有一张石床,石床之上还有一个人!不过,只是一具穿着衣服的骷髅,保持着打坐的样子。

刘伯温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心说: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谁会想到这个人迹难至的峭壁之上居然还有人住过!

刘伯温扫视四壁,只见石壁上刻满了阴阳八卦、地理星相的图形。此时,阿白却从旁边的一个石洞探出头来,发出吱吱的叫声,意思是招呼刘伯温过去。

刘伯温走进那间洞穴,四壁空空如也,只是在正东方向的石壁上有一条凸出的龙头,龙头旁的石壁上有一行龙飞凤舞的草书。好在刘伯温平日里对书法多有研究,仔细辨认后,更让他大惊失色,那行字写的是:“刘伯温,三扣龙头可得之!”

刘伯温决非是唐突孟浪之人,他细心地将凌乱的衣衫整好,还拂去周身上下的尘土,这才跪倒在龙头的正下方,毕恭毕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第三个响头刚一磕完,石壁上突出一个暗洞来,有一卷古书摆放在里边。

刘伯温起身,将那卷古书取了出来,拿到光亮处,展卷一瞧,顿时惊喜万分。在那古书的卷首写着四个秦篆字:太公兵法。

单凭这四个字,刘伯温便知晓此书的来历。

说起此书的来历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那是在秦朝末年,没落的韩国贵族张良在阳武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未遂后,四处躲藏秦兵的搜捕与追杀。当他某日行至沂水圯桥头时,遇到了一位其貌不扬的老者。在二人擦身而过时,那老者猛地将脚上的鞋子踢落到桥下,却用一种不容分说的口吻命令张良道:“小子,把鞋给我捡起来!”

有着良好家教的张良强压心中的不满遵从了那老者的驱使,到桥下将那只鞋子捡了上来。那老者非但不致谢反而得寸进尺令张良替他将鞋穿上。无端受辱的张良一时间热血沸腾,恨不能立刻将那老者打翻在地,狠揍一顿,不过此时亡命天涯的张良对各种事都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他也就顺从地把那只鞋给老者穿上。老者却像受之无愧似的,连一个谢字也未说,就扬长而去,一边走一边仰天长笑。一下子弄得张良神情错愕、哭笑不得,心情也糟糕到了极点,在桥上发了好一阵子呆。不料那怪老者去而复返,对呆若木鸡的张良说了一句:“孺子可教矣。”

随后,那怪老者约好张良五日之后的凌晨再到此处见面。

五日后,天刚蒙蒙亮,张良如约前往。当他到达时却未曾想怪老者已守候在那里。还未等张良开口讲话,怪老者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并让张良五日后再来,说罢扬长而去,将孤零零的张良丢在那桥上不管。

有过一次教训的张良在五日后可学乖啦,他也不等什么鸡鸣时分才去,干脆未及三更就披星戴月地赶到桥头,在凛凛寒风中守候了半夜。清晨时分,怪老者如约而至,见张良早就在那里守候感到十分高兴,便当即从怀中取出一卷书,赠送给张良,并说:“只要你能精通此书,便可成就辅佐帝王平定天下的宏愿,在十年之后的乱世建立丰功伟业!”

那卷书就是《太公兵法》,那老者便是绝世高人黄石公。

张良后来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此卷书功不可没。自张良故去,这卷书的下落也变得不明不白,千百年来,无数人梦寐以求此书,可这卷书就是不见踪迹。

如今,这卷人间罕见的兵书战策却被刘伯温捧到了手中。更让人难以解释的是,遗留此卷兵书的人好像洞察一切似的指名点姓要刘伯温接受此书。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如获至宝的刘伯温小心翼翼地将《太公兵法》放入怀中,与阿白原路返回。

刘伯温又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终于回到了安全的地方,刚想坐下歇一歇,却不知朱珠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冲着刘伯温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你这个家伙作死呀!那么危险的地方不跟我说一声就去!我已经找你俩找了大半天,哪里也寻不见,最后到这里,我冲着洞口喊破了喉咙,也没人理我,我还以为你俩都掉进深谷摔成肉酱了!我都快绝望了,才看到你们两个出来,我怕你分心,隐身在树后,你刚才在‘绳索’上悬悬乎乎随时都可能掉下去,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啦!”

此时,刘伯温的心情特别好,无论珠妹怎样训斥都不气恼,待到朱珠说得口干舌燥,干脆撅起樱桃小嘴脸上乌云密布时,方对她喜不自禁地说:“珠妹,我晓得你牵挂我的安危,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今天冒死进洞,却有着天大的收获!”

接下来,刘伯温便将他进洞的前前后后对朱珠讲述一遍。

刘伯温的口才可是顶呱呱的,等他说完,朱珠的脸已转阴为晴了,但还是又嗔怪了刘伯温一句:“总是你有理!”

刘伯温拜见恩师天玄子,又将寻获奇书的经过讲述一遍。天玄子将那卷《太公兵法》捧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老人家对刘伯温说:“温儿,这可是你的造化啊!想这本《太公兵法》,众多英雄豪杰穷其一生都未能看到过一眼,你虽冒死探幽却是意外的收获。那行字所刻的‘扣’字实际上也在考验你,倘若你自以为是,真的用手去扣龙头的话,真不知会有怎样凶险的结果。依为师来看,龙头必会射出三支利箭,叫你猝不及防,中箭而亡。也不知留下此书的高人是何许人也。温儿,这都是天意,趁你风华正茂,又在这幽境之所,好好研习这部《太公兵法》,日后它必将派上大用场。这样,你也不至于辜负前辈高人栽培你的一番苦心。为师已经老去,视功名伟业如粪土,宁愿不问俗世,做闲云野鹤就心满意足了。”

一听恩师提及“功名”二字,刘伯温不禁心浮气躁起来,他回道:“弟子已对功名看淡,空负一身本领到头来却要助纣为虐,不如多读些经书礼法,以便传播天下。”

天玄子正色说道:“温儿,怎能有这样消极厌世的思想。姜太公三十二岁上昆仑山学艺,苦学四十载,七十二岁才奉命下山,直至九十三岁方登台拜相灭商纣、兴周室。你不过初入仕途受了些挫折罢了,便知难而退,这样怎能成气候?即便把国家交由你治理,以你现在的本事就一定能做好吗?休要意乱神迷、不思进取,只有励精图治才可东山再起!去吧!好生研习《太公兵法》,休作别的打算!”

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刘伯温发昏的脑子清醒了许多。

自此以后,他便潜心研习这部兵书以及其他的本领,一心学习那卧薪尝胆的勾践。时光匆匆而过,春花开了又谢了,秋鸿来了又飞去,转眼之间,三年的时光就这样溜走了。

一日,刘伯温正在自习兵书,忽然,朱珠进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人。刘伯温定睛一瞧,原来是家人刘安。

刘安是特意上山找刘伯温的,还捎来了刘伦的一封亲笔信。信上说江浙行省已准备重新任用他,任命他为儒学副提举并兼任行省考试官,何去何从,望他速作决断。

刘伯温带着家信去与恩师天玄子商议,天玄子看过那封信,就在室内踱来踱去,最终停下来,干脆地说:“去吧!红尘俗世待够了再隐居山林也不迟!”

刘伯温又看了一眼立在旁边的朱珠,以一种怯怯的语气问:“那……那朱珠呢?”

“噢!”天玄子也回头瞧了一眼朱珠。朱珠已是满脸涨得通红,静等师父的下文。

“你此番下山,难保不会险象环生,江湖也多凶险,让朱珠伴你左右,情急时也好为你消灾免祸。”

这话无异于开了天恩,正中朱刘二人的下怀,二人慌忙不迭地拜谢师父。

二人跟随天玄子多年,感情深厚,真要分别时,一下子难以割舍。老爷子亲自将他俩送下山。在山脚下,天玄子长叹一声,讲道:“你们今后要好自为之,不必牵挂我,我身边有阿白相伴也就可以了。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等上路吧!”

清楚老爷子秉性的朱刘二人,也不再多言语,跪倒向恩师拜了三拜,与家人刘安一道回转了青田老家。

同类推荐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 以笔为枪永不休战的鲁迅

    以笔为枪永不休战的鲁迅

    本书介绍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生平,内容包括:抗俗的抉择、跨越的积累、独异的尝试、激烈的呐喊、人生的导航、心灵的求索等。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往事俱在闲谈中

    往事俱在闲谈中

    近年来,关于戴笠,众说纷纭。此类叙述或研究,当应遵循科学历史观。一旦像某些网络文字、某些“抗日神剧”那样无原则地粉饰或演绎,那就失了分寸,不足为训。为此,本刊特推出两位江山籍作家所写的《往事俱在闲谈中——戴笠留在江山的碎片》,旨在既能让人客观地了解戴笠的某些侧面,也能让人永远不忘一个事实:无论戴笠在“抗日锄奸”中如何“有功”,但他终究是一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物。往事俱在闲谈中,盖棺还须看定论。1897年5月28日,戴笠生于江山县仙霞关下的保安村。原名春风,字子佩,号芳洲。成年后,因其“命中”缺水,故改名为“笠”,字雨农。
  • 二战名将传记(套装共六册)

    二战名将传记(套装共六册)

    本套书包括《蒙哥马利传》、《巴顿传》、《古德里安传》、《山本五十六传》、《朱可夫传》、《隆美尔传》六本书,写了诸位将领从童年时代到二战指挥的各场重大战役等众多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励志故事,还有对二战局势的重大转折。
热门推荐
  • 从游戏到地球

    从游戏到地球

    灵气复苏,妖物横行,武者以热血撑起人类的脊梁!他本是游戏里的大boss,天下最强的霸主,镇压八方,屠了无数宗门,灭了诸多帝国,立本朝为天庭,被称为史上最强的大帝。一个意外,他从游戏里穿越到地球。又一个意外,他发现自己居然可以把游戏中的物品带到地球上,甚至可以带出……人!朕来了,朕征服……
  • 为你钟情

    为你钟情

    新坑《专属妻约》http://pgsk.com/a/1239310/《一念成婚》http://pgsk.com/a/1203118/他捏着她的下颚,眼神透着猎物般的凶狠,“这个世上没有我慕西何得不到的,只有我想不想要的。你,我势在必得!”******他,慕西何,凉城现今最大财阀家族的掌权人慕三少。他曾经有过一段被逼无奈的婚姻,只不过这段婚姻短短不过一年就夭折。她,云初夏,为了嫁给慕家继承人慕三少而上位,成功拆散了凉城公认金童玉女。那一年,他守着心上人,她命悬一线。那一年,她生下了他的孩子,却是死胎。那一年,她在一场绑架爆炸中,尸骨无存。她用了整整一个五年,华丽蜕变,强势归来,以桀骜凌人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他的面前。她嫣然浅笑:“慕西何,你所欠我的,我会加倍向你讨回来。”他薄唇讥嘲:“那要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她笑,反唇相讥:“你可以拭目以待。”******满心复仇却终抵不过他的浓情谴卷,当黑洞洞的枪口抵在额角,她终于明白所有的爱都不过是场背叛。换来的不过是她双目失明躺在手术室里等待死亡。那一夜,风雪漫天,他蹲守在角落,满目猩红。“慕西何,若有来生,我宁愿生死永不与你相见。”******再后来,凉城有无数传言。传言,慕三少宠极了一个女人,偏执的宠着那个与人私奔的前妻。传言,慕三少的前妻嚣张跋扈,拿刀捅死了慕三少女儿的亲生母亲。传言,慕三少为了他的前妻,亲手将自己的母亲送进了疯人院。传言,慕三少的前妻,亲手将他推倒在了血泊之中,血流成河。可若不真,怎会传言?在男人倒在血泊的瞬间,云初夏哭红了双眼,希望时光可以倒退,以她换他。******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深爱的城,只为一人开,只等一人归。可她不知道,他城内的门早已为她而敞开。【本文是一对一CP,傲娇任性复仇多样化的CP组合,男主绝对身心干净。欢迎入坑。】
  • 倘若流年无所恃

    倘若流年无所恃

    曾经有一个有一一个友人问我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书,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大概是当现实中的那个白向韶看见那个一直没能送给周似朕的墨镜的时候;又或者是无意中在高中的回廊里偶然碰见现实中的陆家齐时;也可能是看见现实中的慕兮歌,尹遗一,莫浩然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时;还可能是在现实中贺言西的唠叨琐事时...."总之可能的原因多之又多,你们觉得是哪个就是哪个好了
  • 快穿之捡个男神做老公

    快穿之捡个男神做老公

    【宠宠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あ】夙千雪是世上第一个有意识的‘小豆芽’,有漂亮的妈妈,有帅气的爸爸,有调皮的姐姐,本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公主,事实却给了她狠狠一击……当夙千雪绑定了号称全宇宙最先进的系统,只想说句:卧槽,垃圾……某系统不服:人家哪里垃圾了,带你完成任务不说,还送给你一个可暖床可卖萌可挣钱……的老公。夙千雪嫌弃的看着腿部的大型挂件:你说这东西?某东西:我才不是东西呢( ̄ε(# ̄)☆╰╮o( ̄▽ ̄///)夙千雪:呵呵,确实不是东西。某系统默默遁走,都是惹不起的存在呀。(ps男主是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
  • 谁在云归处

    谁在云归处

    小狼狗前男友,霸道总裁款,要求自己放弃事业,跟随在他身后就好小奶狗练习生,阳光大男孩款,愿意退出娱乐圈,和自己在一起两个人身上都有深深吸引她的点,选择权在自己,但过程太难
  •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作者以生动流利、饱含深情的笔触从迈克尔·杰克逊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中,用记事的方式书写了其童年生活、成名经历、辉煌与悲哀的人生、从黑人楷模到苍白怪人等无数经典片段,内容丰富而翔实,重现了其生前一个个生动的瞬间,让一代歌王波澜壮阔而又多姿多彩的一生在书中得到了几近完美的展现。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创造出不菲的业绩,就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修养、品质、习惯、方法、技巧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从榜样的身上汲取。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积累销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推销员所需要的素质和修养。在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的时候,积极思考,把学习到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推销过程中去,将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使我们了解了销售成功的秘决,如果不行动就永远不会成功,希望通过凡禹、吴慧编著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每个推销员都切实行动起来,在推销实践中真正体会成功的乐趣,为创造一个辉煌的未来而努力。
  • 一个美好的世界和一个美好的你

    一个美好的世界和一个美好的你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本书是我无意间想到并且准备铺满文字的。“小葵”是另一个我,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有心酸苦楚,惊喜感动我们一起承担,一起分享,一起努力!这一生或碌碌无为,得失彷徨;或如向日葵一般,“仰视、凝望、信念与蜕变。”大多数人的青春都是拥有时云淡风轻,失去后追悔莫及,珍惜拥有,方得始终。面对挑战胆怯时,与其徘徊不决,不如试试看,青春的时光虽然很短,但我们内心的青春却是未完待续!感谢每一位打开这本书的人,愿意倾听我的故事,也许你也会感同身受。欢迎来到我的世界,这个美好的世界和美好的你。
  •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图说世界名人: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介绍了,哥伦布,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
  •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如果陪伴父母与追求人生不能两全,你会怎样选择?在作者威尔·施瓦尔贝处于风光无限却也疲惫不堪的职业巅峰期时,母亲突然查出癌症晚期。两难之间,威尔选择了陪伴母亲走完最后的时光。但是威尔一直不知道如何与母亲沟通并自然相处,直到他们开始共读一本书。在固定进行的读书会期间,他们开始了一段阅读广度和人生深度的对话之旅。从热门惊悚小说到经典畅销书,从诗歌到悬疑故事,从异想天开到精神层次探讨……借阅读,他们探讨了勇气、信仰、陪伴、孤独,感恩、学习、倾听,甚至葬礼等多个话题,分享着各自对文字和生命的态度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