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2300000018

第18章 大觉悟时代的到来 (1)

改革换来一大笔钱

1992年春天里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不可动摇。许许多多正在摇摆观望的人,重新变得坚定起来。邓小平有两句很关键的话—— 一句说:不争论;一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人们回顾往事,学界多数人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可以说是从1992年以后才真正开始的。同年下半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新地位。此论不管是否严谨,总是表明,1992年如同1978年一样令人难忘。

中国铁路企业必须突进到大市场当中去,中国铁路改革必须突破“瓶颈”。

1992年9月,新任铁道部部长韩杼滨登台亮相,当即着手对“八五”计划进行调整,将铁路建设原投资942亿元提高到1243亿元,增加了300个亿,超过“七五”两倍到三倍。复线建设要完成4100公里,新线建设要完成6600公里,均比原计划增加500公里,还要建设电气化铁路5600公里。同时对京九线、兰新复线、宝中线、侯月线、南昆线、浙赣线等重点工程,要求提前完成。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直接受益人口最多等新目标,在几年间相继实现。

细心的读者会问:怎么突然有了如此一大笔钱?是国家全资调拨,还是原来铁路大包干的做法?不,都不是。出路还在于改革,在于积极推行新政策。

从1991年起,铁路系统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经验,经国家批准,开始实行铁路建设基金征收政策,为筑路攒钱。比如,在货运中,每吨公里收取一点点基金,就可以集腋成裘。同理,几十年间,人们乘坐飞机,都要买一种“机场建设费”,每次都要几十块钱,有的是个人分担,多数是单位报销了,合着全国人民都在投资建造飞机场呢。铁路基金在征收中。只是“一点点”,少得可怜:从1991年3月1日实行之初,每个吨公里仅仅征收2厘钱,即0?郾2分钱。1992年7月1日增加到1分钱,一年后收取2?郾7分钱,1996年又增加1厘钱。从1998年4月1日起,固定在3?郾3分钱。就这样一笔一笔小钱,解决了大问题,每年的筑路投资缺口,它真能给你补上。“八五”期间,这笔基金收入比原先“八五”计划总投资942个亿还要多:5个年头,居然收了1036亿元。“九五”期间收到更多的1806亿元,占上世纪90年代10年间新路投资的绝大部分,成为修建新铁路最稳定的资金保障。

几乎与此同时,经国家批准,从1992年起发行铁路建设债券,到“九五”结束时也发行了176?郾3亿元。此外,多种集资筑路形式相继出台:一种是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一种是地方政府投资,一种是以开放的姿态吸引利用外资,最终对比出哪种方式更好些,可以作为铁路建设基金的辅助部分。对比的结果表明,使用贷款和大量发行债券,虽然可以救急筑路,但从后来的情况看,这两种方法实在不怎么轻松,会给铁路造成较长时间的负担。不过,摸着石头过河时,你并不知哪块石头更牢固。

从1991年至2000年10年间,铁路建设总投资达到3643亿元,购置新机车总投资也达到了974亿元,这在当年真不得了!而如果没有1992年掀起的强劲春风,如果不能坚持改革开放,中国铁路就不会夺取这么大的成就,中国人跨入新世纪的脚步也不会这么坚实。

1999年10月,上海铁路局在沪宁线投入运营“新曙光号”高速内燃机车,最高设计时速可达180公里,震动全国,很是风光了一阵子。如今看来也许不算什么,全国大提速,动车组要比“新曙光”快多啦。但是,没有上世纪之末改革筑路打下底子,今天的大提速也谈不上。

在中国版图上,强化“八横八竖”这一战略设想,也是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

到2002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终于突破了“七万大关”,达到71897?郾5公里,跻身世界第三位,亚洲第一位。全国铁路每年发送旅客达到10亿多人,发送货物达到20多亿吨,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大发展。

“三分开”打破大锅饭

令人深思的是,一个行业的改革见到成果,并不等于这项改革接近了完成。就像詹天佑先生修成具有破天荒意义的京张铁路后,中国铁路大业还远远没有完成那样。因为历史重负,因为特殊国情,决定了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说不定越往后头越艰难呢。就改革而言,核心是实现政企分开,困境也在于政企很难分开。

请看,中国铁路企业资产数额巨大,且各成体系,这么大的家当,资产使用效率却不高,经营效益发挥不出来,乃至从1994年到1997年严重亏损,连年亏损。怎样进行资产重组进而生发效益?

中国铁路在高度计划经济年代,早已形成了大而全的整体社会型企业,几十年来,年年增加职工人数。除去生产岗位人员,更有非生产的辅助从业人员,大家都姓公。明知负担沉重,却又精简不动,怎样主辅分离,提高竞争能力?

中国铁路长期条块分割、多层管理,分散经营,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全路上下存在着互相牵制、无序竞争的巨大内耗,以致整体优势极难发挥,甚至常常使优势变为劣势。怎样打破部门界限,构建多元经营管理体系新格局?

针对这些数不清的难题,朱镕基、吴邦国等国务院领导,当年是这样要求的:还是那三句话,“政企分开,减员增效,扭亏增盈”。新任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则强调,铁路改革的近期目标,是把非运输企业全线推向市场,措施是:企业分设,财务分账,人员分开,自负盈亏。简称“三分开”,打破大锅饭。

冰冻三尺,寒非一日。“三分开”无疑具有针对性,而当你真要分开时,始知绝非易事。公开反对改革的人,历来不多,但在具体利益面前,原先赞成改革的人,也会抵触。你仔细一想,各大铁路局和铁路分局,黑压压一大片,全是在铁道两旁奋战了好几代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他们早已失去了往昔的优越感,许多家庭已经陷入了贫困。

主辅要分离,怎么分啊!再看各个企业,产权关系不清积以时日,又怎么分法?面对市场,各个利益主体之间,从来就是业务交叉经营,范围界面不清的,又如何理清?过去,铁路从业人员来回调动,岗位混杂,有的连劳动工资关系都说不准确,明天,知向何方?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运输企业与多种经营企业究竟是个什么关系?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铁路怎么可以不经营铁路呢?越是运力紧张的地方,此类问题就越突出,衍生腐败那是必然的。举例说山西要走煤,运输计划和各类车皮都是资源,大家一起上,运输企业与多经企业混在一堆儿,缺乏市场经济应有的等价交换原则,相互间占用资产无需清算,费用随意性很大,相互挤列成本,人为调整利润,多经企业可以不规范地补贴主业工资。专业术语叫做:多元经营企业作为法人实体,与市场竞争主体虚化,企业缺失了面向市场求发展的动力。管理不上轨道,责任无法落实,积累终难形成,严重影响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

铁道部仅在2000年一年里,就连续召开了三次推进“三分开”的全路会议,新老问题太多。到第二年,“三分开”工作先搞试点,出台文件,然后一家一家来,要在“真分、实分、分好”三个标准上狠下工夫,要把运输业与多元经营同时实现双促、双赢,这是推进“三分开”的基本原则和检验“三分开”的重要标准。——这些话语甭说真正实现了,光念一念就难得很。

正因为是“老大难”,才要迫切推行改革。不改革,铁路没有出路;不长期坚持改革,中国没有出路。

工程大军也要政企分开

直到如今,许多难点改革仍然处在不断深化过程中,当然不能说改好了,完成了。试以铁路工程建设这支庞大军团为例,从1950年代开始,国家铁道部就有了多个直属的建设工程局,肩负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全国铁路建设使命。每个工程局都拥有上万名能征善战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筑路勇士,连家属带附属单位,总人数就更是翻了番。

光是这些铁路工程局,加在一起就超过了五十多万人。他们既是中国铁路一大优势,又是政企分开一大难题。许多人始终弄不清,如此庞大的一个个工程局,到底改革到谁家名下去了?我同样是在接触了宜万铁路工程之后,才逐渐弄明白的。简单说,他们在表面化地与铁道部“脱钩”,政企分开之后,归属到两大总公司去了,一家叫做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主力前身是老牌工程局、大桥局、隧道局等单位;一家叫做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主力以铁道兵为前身。这两家总公司先是整体移交给了中央企业工委会,算是有了主管单位;2003年5月以后又归属了国务院新成立的国资委,叫做国资委首批董事会试点企业,推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重组……

事情就这么复杂。如果你还是整不明白,你就只需知道:如此庞大的多国部队,归属了两大总公司,一家简称“中铁工”,一家简称“中铁建”,就可以了。现在要他们去开拓市场,市场又在哪里呢?在中国,所有的干线路和大工程,还不是在铁道部主持之下吗?国内筑路市场实际还在这里,也只能在这里。国家基础设施,主要还是国家办。这些铁路大军绝然离不开部管、部养、部指挥,就像水电工程大军、石油工程大军、冶金工程大军、煤炭工程大军、化工工程大军一样,目前中国姓“资”的老板远远养活不起。除上述两大总公司之外,还有大型铁路机车车辆企业、四大铁道设计院、大型铁路通信信号公司、大型土木工程公司等等,在形式上也搞了政企分开,与铁道部脱了钩,把班子交给中央企业工委,时间以2000年9月28日铁道部正式发出文件为准。而实质上,还得从精神到物质依赖国家铁道部。……我们的改革远不能切入实质,有些不伦不类四不像。行政权力与企业效益叠加在一起,后果更复杂,极易滋生腐败。而明知如此,却根本跨不过去。

同类推荐
  • 情系山水间

    情系山水间

    在这个神秘部队的七、八年时间里,他虽然苦苦追求,自我奋斗,学到了不少的本事,增长了许许多多的见识。但是,事与愿违,他的美梦最终破灭。
  • 西窗内外:西方现代美文选

    西窗内外:西方现代美文选

    本书系《西窗集》的增补本,不仅收录了初版本和修订本的全部译文,还收录了其他一些散逸文字。其中多为散文、随笔,也有短篇小说及长篇断片,还有散文诗。卞之琳翻译的短篇美文,可谓尽在其中。
  • 周克芹散文随笔

    周克芹散文随笔

    文学总是要经过人民大众和时间长河的双重检验的,一时的喧嚣和风光证明不了真正的价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深信,经过十年百年,再回头看,二十世纪的尘埃落定,喧嚣散尽,许多现今风光一时之辈,都将伴着他们的腐花败草随风而去,消踪失影,而周克芹,这棵峥嵘大树仍将屹立在历史的荒原上。
  • 蓟轩诗词

    蓟轩诗词

    前一个集子《画虎居诗词》迄1996年9月。这个集子包括自1996年10月到2003年5月这六年半我的诗词作品,略加删选,存约500首。这期间我移居北京蓟门桥附近,新居名“蓟轩”,就给此集取名《蓟轩诗词》。博学的中石兄告诉我,据《说文》,蓟是古帝尧之后之所居。原来搬进了古大圣人的老家。
  • 你也能过好日子

    你也能过好日子

    作为一个报告文学家,本书作者曾经多年深入调查过中国最重要的几个崛起的市场和广东、江浙一带最富裕的地方,以一名文学家的身份和目光,同当地的官员、百姓和那些亿万富翁们纵情地畅谈他们的创业经历和传奇的赚钱之道,并且常常被感动和惊喜。
热门推荐
  • 永恒之夜

    永恒之夜

    冥冥之中有天地主宰命运,可是他不相信命运,他只相信自己。没有什么能够主宰他,天又如何,神又怎样?若是阻挡了他,他便要葬天弑神!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神话,那就由他来缔造!
  • 枕边孽情:媚女不准逃

    枕边孽情:媚女不准逃

    性格决定命运,女人的软件要比硬件存活率高几百倍。夜莺在校园里被当做第三者被人推入湖中,不会水性的她就这样她幸运地穿越了,遇到了男主姚天卿,却不知又被卷入一场更大的欺骗和阴谋当中。
  • 逆仙天下

    逆仙天下

    从小有名无姓,跟着一个老仆幽居山林。等老仆死后拜师路上坎坷波折,尝尽世间艰辛。还以为自己生来就是孤儿,这一辈子注定了凄苦无助,却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有父有母,还是出身名家。妮儿为逆儿,原来自己方出生便被标注上了不详的标记。既然所有人都将自己当做了天地不容的人物,那她干脆顺应了他们,做一个逆仙笑对天下!
  • 贵女无双

    贵女无双

    群雄迭起、百家争鸣的盛世。柳依依一朝穿越成世家傻女,然而,隐藏在身份背景之后的却是诸多势力的阴谋与算计!正所谓天下风云出我辈,皇图霸业笑谈中!她,在这场盘根错节的斗争里势要闯出一片天地,不为别的,只为护他一片安好!当她献出一片真心,换回的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算计!她道:“我送你这盛世江山,你不要。那好,我便毁了这江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限之血神传说

    无限之血神传说

    地球进入末法时代,神秘即将消失,在这最后的神秘汇聚成一个“精灵”,除此之外,地球所在的宇宙在无神秘。最后的神秘——真祖,不老不死的墨言在一次意外中被主神空间错误选中。莫名其妙的成为了主神。开始了精(zuo)彩(si)的人生。
  • 孀尽红辰雪纷纷

    孀尽红辰雪纷纷

    糊里糊涂来到一个未知的朝代,无学识、无才艺、无后台的她,是叶家名副其实的‘三无’产品。钢铁直男性格的爹爹,为了保护她不被叶家欺负,不惜与家人反目,带着她远走他乡。这一切,只是因为他太爱娘亲,还好,她也不介意。祖母的厌恶、大伯娘的陷害、外祖母家的恩怨情仇,她一概不怕。只因为,她有个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堪称鉴婊专家的爹,还有一个比她小三岁的固执小相公,随夫配送了一个老奸巨猾的夫兄。可惜这段姻缘充满了奸诈与谋算,她真的能与小相公执手到老吗?本文不按正常套路走,非宫斗宅斗文。
  • 人脉就是命脉全集

    人脉就是命脉全集

    本书是为那些想拓展人脉而又无章可循的人量身定做的,它会教你如何构建和拓展人脉,如何提升自己来吸引入脉,如何更好地利用人脉为自己服务,如何避免人脉的陷阱,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等。除此之外,本书还穿插了很多真实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可以说,本书是你选择人脉书的最佳选择。   
  • 罗门引

    罗门引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一世身负血海深仇;二世杀戮染血恨报仇;短短二十年,却为两世人。可心中唯一放不下的却只有他。三生缘,来世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行在宽处

    行在宽处

    在挣钱时,如何才能达到离钱近,离事远,离是非更远的最高境界?如何才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结交朋友、提高个人实力?民营公司如何才能走出“原罪”?在处理政商关系时,如何才能做到“常在河边走,从来不湿鞋”?制度建设与效率优先在公司治理层面如何考量?在多元化发展与专业化道路上,管理者应当如何选择?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当下,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作为一位具有责任感、情怀与远见的企业家,冯仑集数十年思想沉淀,以诙谐、麻辣的文字对此给予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