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9300000007

第7章 舞台上的树(1)

我是在戏堂子里看见那棵树的。

就长在舞台上,舞台的左前方。它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头天晚上,我就在戏堂子玩,在戏堂子里跑来跑去的同时,我抽空望向舞台,那棵树不在那里。

我是县川剧团的孩子。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县川剧团的演员。每天晚上,当他们演出时,我被独自留在与戏堂子一墙之隔的平房里。当戏堂子里传来第三遍铃声,或者干脆就响起了锣鼓声唢呐声时,我便跟着我的脚往外走,钻进戏堂子,站在与我一般高的椅子旁。那些椅子手牵着手,没完没了地排着长队,生怕我插队似的。我掉进了椅子和人头汇成的海洋里,人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人,只看见一排排脑袋像割掉身子的韭菜那样黑压压立着,波浪一般起伏。为了浮出水面,也为了显示我的存在,我跑到戏堂子的最前端,顺着左侧或者右侧的木楼梯爬上去,伏在舞台的边上,这样我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既可以眼巴巴地望舞台,又可以调转身子,肆无忌惮地观望戏堂子里看戏的人。

那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位置。就像我的宝座,就像妈妈的膝盖。遗憾的是我总是被戏堂子里执勤的叔叔赶下来。叔叔的手上没有枪或者棍棒什么的,叔叔的脸上也没有这类人常有的那种厌烦和凶狠的表情,他们顶多有一把手电筒。他们把手电筒夹在胳肢窝或者就立在舞台边上,伸出一双大手,就像摘一只苹果那样把我抱下来。然后他们跟我说,去,下去耍,找个空位置坐,莫闹!

就像被叔叔提醒,我没有去找空位置,而是站到了戏堂子中央的走廊上。戏堂子中央的走廊,犹如两条从深山里淌出来的小溪,平直而清亮。光碎在上面,人影投在上面,点点滴滴如水面上浮着的花瓣草叶。我站在走廊上,犹如一条刚逃回溪里的鱼。后来我就不想做鱼了,想做飞机,我伸开两臂,像要冲入云霄那样疯跑起来,嘴里发出呜呜的鸣叫。

结果可想而知,我被再一次驱赶,被叔叔用那只手电筒赶出了戏堂子。

再回来,我悄悄地溜至戏堂子的前排,找一个靠边的空位坐下。

那棵树就是在那时候掉进了我的眼睛里。

那棵树是一棵老槐树,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那天晚上随后的时间,我没在戏堂子里乱跑。我不是怕执勤的叔叔,我是被那棵树迷住了。就一个晚上的时间,舞台上怎么能长出这样一棵大树?那棵树的树干已经斑驳,树皮黝黑,苍老,结着厚厚的坚甲;而舞台的天空就是那些树冠了——正是槐花盛开的时节,一束束一串串银白色的小花夹着翠绿的叶片往下垂,仿佛天上正下着珍珠雨。要紧的不是这些。要紧的是,我在那棵树下看见了陶爷爷。陶爷爷正蹲在树下,手里端着一只大碗,哗啦啦正大口吃着一种槐花样的东西。

那是挂面。我一眼就能认出来。

长大之后我曾无数次想,当时的我究竟是被那碗面吸引,还是被那棵大树吸引,抑或是被陶爷爷吸引?我给不出答案。我只能听从我本能的驱使,全然不知我是被整个立体的世界所迷惑,被一种世俗生活不加修饰的表演所恫吓,被舞台上的真实所惊骇。

我的家乡盛产挂面,这是连我这样的小孩子都知道的事实。大人们说得玄乎,说是只有这条江的水加上这方土地上长出来的人和麦子,才能挂出这样的手工挂面。这种面银丝般细致,白而中空,对着光可以从针尖般的孔中看见对面的太阳。这样的面条在那段缺吃少穿的年月,几乎不是用来吃的,几乎只存在于神话中,几乎仅仅是一种象征——所以我们这些孩子即使就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所获得的特权也仅仅是一种渴望,一种想吃而不得的煎熬。因此这时候,当我看到陶爷爷吃挂面,我的嘴里立刻就有了反应:那是一种小河涨水般的急剧反应,谁也不知道那些水从哪里来你就已经被淹没,我只好张大了嘴,任那些唾液越过牙齿和嘴唇组成的河床流淌而出……

跟着我就有了另一个担心:陶爷爷会把那碗挂面吃完吗?如果吃完了,那谁给他付钱?如果他不用自己付,而是由剧团付,那他演这个角色不是白占了便宜?以后长大了,我也去演这个角色。

从舞台上长出老槐树的那个夜晚开始,我再也不在戏堂子里捣蛋了。每晚戏开始时,我就溜进戏堂子,找一个最前端的空位坐下,望着那棵大树,等着陶爷爷出来。陶爷爷出来了,手里端着那只大碗,口里说着台词:真是个艳阳天啊!我就说嘛,这太阳肯定要出来,这连续几天的雨,这不就出来了吗?……然后他蹲下去,大口地吃起挂面来。看的过程中我发现,陶爷爷并没把那碗挂面吃完,总是还剩下一大半时,人来了,他搁下碗去忙别的事。这时候我便从戏堂子里溜出来,溜去后台的一侧,站在舞台通往内台的入口,等着陶爷爷下场。

陶爷爷下场了。他仍然端着那碗挂面。即使是让管服装的阿姨给他脱去戏装时,他也仍然端着,只从左手递到右手,再从右手递回左手。那双筷子就那样横在碗上,就像小河上的一座桥。无论他如何动荡,那双筷子都丝毫不动,就像固锁在看不见的桥墩上。陶爷爷做这些时,我就像一条尾巴那样跟着他,一声不吭。直到他脱完了戏装,我才站去跟前,一声不吭,望着头顶的那只大碗。陶爷爷就像没看见我,就像我只是他的一只不会说话的小狗,眼巴巴望他就是我的职责。后来陶爷爷开始走路,我从跟前转去他身后,仍然跟着。一路上我只有一种担心,别让爸爸或妈妈发现我。那样的话我就不光要承受私自溜出家门的责罚,还会被认定是个向人讨嘴的坏孩子。老实说,我确实想吃那碗挂面,哪怕是陶爷爷吃剩下的。不光因为馋,因为贪吃,还因为好奇,我是真想尝尝那碗舞台上的挂面究竟是啥味道。

还好我的运气不错。直到我从后台跟到了休息厅,我的爸爸和妈妈一直没有出现。再往前就是兼做食堂饭厅的一个大走廊了。根据我的理解,那碗面是舞台上吃的,带有某种表演性质,带有某种亦真亦幻的迷惑色彩,一旦它进入食堂便成了真实的食物,它的魅力也就大打折扣,变成了一碗不好玩的填肚子的东西。

但我什么也不能做,我只能跟在陶爷爷后面,悄悄在心里沮丧。从后台到休息厅要越过几级粗糙而陡峭的木楼梯。陶爷爷三步两步就下去了,我则要手足并用,翻转身子,手扶着楼梯慢慢下。等我转过身来,陶爷爷正站在楼梯口,为了与我平视,他又蹲下了身子。

但他并没有跟我说话,而是像打量一只刚从烟囱里爬出来的小猫那样打量着我,让我伸出手来。

我看着自己的一双小黑手,又去抬眼看他。

陶爷爷说,你看你,你看你的手,像不像一只小花猫?

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只是低下头。

陶爷爷又说,想吃挂面是不是?

我说,想。

陶爷爷又说,小肚子饿了是不是?馋了?说着就用手去摸我的肚子。我下意识一退,说,饿。

陶爷爷站了起来,说,那好,想吃挂面,就先把你这双小黑手洗干净,还有你这张花猫脸。

陶爷爷拽着我的手臂往水管去的路上,我一直都在东张西望,要找到那只装挂面的碗。但我找不见。我担心就在我埋头下楼梯的时候,陶爷爷把那碗挂面吃完了,连碗也藏了起来。我的眼里开始涨水,眼看就要汹涌起来。但我使劲忍着,手臂在陶爷爷的手里拧成了麻花。到了水管边,陶爷爷放开我,用手舀水,直接将水洒到了我的脸上。

冰冷的水顺着腮帮流进了我的脖子,我咬住嘴唇,不让自己有半点反应。当他洗干净我的两手,又让我摊开,用两只扫帚般的大手拍打我的小手时,我真的生气了。我收回两手,背去身后,又转过身,背对着他。

然后我就听见了敲碗的声音,是用筷子敲碗。我转过身来,那只碗又回到了陶爷爷手上。我踮起脚尖,要看看那些挂面还在不在碗里。陶爷爷抬高碗,只把筷子举起来,筷子上就挂满了面条——那些又白又细如银丝样的面条,在筷子上晃晃悠悠,如微风吹动下的洁白的云朵。

我张大了嘴去接那些挂面。为了把嘴张得够大,我闭上了眼睛。我感觉陶爷爷手里的挂面就像一把扫帚,少部分掉进了我的嘴里,大部分在我的脸上扫来扫去。

那之后的每一个夜晚,我都是这样度过的。我都是这样经过长长的等待和跟随,从戏堂子到后台再到休息厅,最终把那碗剩下的挂面讨进了嘴里。

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上午。当我从自己的玩具堆里醒过来时,爸爸妈妈已不知去向。我走向门口,打开门,门外的阳光像一个庞然大物撞在我的身上。我傻站在那片阳光里,就像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跟着我就发现了一样特别的事物:戏堂子的门开着——而那扇门,只有在夜晚才开的。大白天里它开着,简直就像一个魔窟,就像一张大嘴先要把你变成食物,再把你连人带骨头吞掉。我下意识踩着阳光的音符走向它,瞬间我的眼前一片漆黑。等我稍微适应,恢复了视力,另一个更奇怪的事物出现了:舞台上的幕布居然开着。舞台之上,那道火红色的金丝绒幕布,我早已习惯了与它相遇。无论我的目光何时碰上它,都带给我温暖和惊讶。它就像一只热被窝,泡酥酥软绵绵地将我埋藏,再将我的心捂热。只是捂得久了,我会有淡淡的厌倦——怎么还不开演啊?

我的眼睛在无数次与金丝绒幕布的相遇后早已习以为常。我习惯了先碰上它,然后再看见舞台上的内容。尤其是在大白天,戏堂子的门总是关着。偶尔我会爬上戏堂子的窗台,手抓住窗棂往里探,幕布就像一双巨大而美丽的眼睛紧闭着,长睫毛的阴影无风起浪般微微颤抖。这时候我的心底会生出一阵失之交臂的淡淡落寞,更多的则是怕惊人好梦的轻微和谨慎。

大白天里,幕布旁若无人地洞开,我是一次也没有遇见过。

我一步一步走近舞台。直到我攀上木楼梯,爬上舞台,站在了那棵大槐树下,我身边的那个大人也没有发现我。我想是因为我实在太惊奇了,惊奇得连呼吸也停止了,发不出任何声音;我身上的所有搏动都因为我的紧张而停止了运转,就像踩空了的双脚,只等着一声尖叫。

但我没有叫。我忘记了叫喊,像只笨牛似的围着那棵大树团团转着。你怎么也想不到,就算你想到了我怎么也没想到,那棵树居然是假的。那棵像天空一般庞大的树,竟如纸片一般,竟是由一块纸板做成!

我不知道当时的我除了惊讶之外,究竟还有没有一种受骗般的失望和愤怒。我很快就被另一件事物吸引了。那个我身边的人,我认识他,他就住在我们家隔壁,妈妈让我叫他蒋叔叔。蒋叔叔从没有演过戏却长得比演戏的人都高大。有几次,我们在食堂吃饭,我看见蒋叔叔那只拿筷子的手放下筷子,手像发抖一般在空中胡乱颤动,既像抽筋又像在画着什么。

妈妈说,蒋叔叔是美工。

我问妈妈,什么是美工啊?

妈妈说,美工就是画布景的。

我便知道了蒋叔叔是画画的。但我从没有想到蒋叔叔还能画这么大一棵大树。而且能画得跟真树一模一样。

此时的蒋叔叔,左手拿着一只盘子,右手握笔,在树的主干前立着。他的目光收进去,再射出来,端端地盯着树干,仿佛岩洞里吐出的蛇信子。看准了时机,再抬起那只握笔的手,上前一步,狠狠地涂上一笔。这棵昨晚在我的眼里还活鲜鲜有生命会呼吸的大树,此时在蒋叔叔的糟蹋之下,只如一堆压扁了的糕点糖屑,灰色黑色酱紫色,糊涂地混杂在一起,令我有种心碎的感觉。但我很快开心起来。那些大大小小的灰暗色块,在我的长久注视下有了生命,它们叽叽喳喳推推攘攘,犹如小朋友们在操场上排队,又如雷雨前喧闹的天空,呈现出一种神奇的就要爆发的力量。我仿佛看见了面纱之下天空的真面目,犹如看见了大森林里豹子的眼睛,我没有害怕,只有抑制不住的新奇和战栗。

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蒋叔叔搬来一架巨大的高跷木梯,爬上去,把头钻进了树冠里。他的左手仍然端着颜料盘,右手握着那支画笔。我把头扬至极处,后脑勺已经触到了我的颈椎,仍然看不清他要干啥。我的脚带着我去找最佳的位置。不知不觉,我已滑下木梯,退到了戏堂子里。隔着距离,那块薄纸片又变成了一棵树,一棵巨大而真实的树。我看见蒋叔叔身子贴在树干上,右手举过头顶,正在树冠的顶部颤抖着。那只手在绿色的叶片和白色的如街灯般闪烁的花束之中,如一只鸟巢般浑圆而晶莹,里面孕育着无数可能,无数的生命或奇迹。果真,奇迹在我极力调整的焦距之下产生了,蒋叔叔在树的顶端,在白云和树的衔接处,有如在大教堂的塔尖的部位,画上了一只鸟。那是一只会鸣啾的小鸟,有着晶莹的黑色羽毛和澄蓝的花纹,眼睛如一团烈火,咕咕的叫声将舞台角落里的尘土扬起来,又落下去,舞台便如天空一般辽阔而虚幻。

那只鸟就那样诞生了。

从那天起,每个夜晚,我都比以往更兴奋。我在戏堂子里看陶爷爷蹲在树下吃挂面,那只鸟也在树冠之上垂下头,伸长了脑袋,尖而长的红嘴唇上,一丝清亮的唾液滴下来,犹如一缕拴着鸟儿的银丝线。我嗔怒地看着它,既讨厌又生怕它离开。我知道它和我一样相中了陶爷爷碗里的挂面,它让我嫉妒,又让我生出一种有了对手的兴奋和刺激。

同类推荐
  • 大陆侦探社

    大陆侦探社

    富有的商人在一辆汽车里被重物击伤致死,凶器竟然是一台打字机,而现场一口气发现了九条重要线索,却没有一条通往正确的方向。在土耳其街进行常规调查的侦探遇到了一对和蔼和亲的老夫妇,被热情地请进家门喝茶,谁知一脚踏进了尔虞我诈和自相残杀的陷阱。一位发誓复仇的上校,带着擅长巫术的黑人男仆来到仇人家附近定居,玩弄各种骗局。他究竟是在装神弄鬼,还是真的相信鬼神的力量会替他复仇?在金钱、美女、黑帮、鬼怪的种种漩涡中,来自大陆侦探社的这位中年肥胖、办事利落的无名侦探从容周旋,屡屡绝处逢生。
  • 一九四五年的东方

    一九四五年的东方

    她叫樱子,一个小女孩的名字,而实际上,她已八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回忆,人老了,过往的时光,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喜剧悲剧,啥都有。她感叹自己像个演员,在生活场景里,每个人的表现,比演员来得真实。这是生活的展演,导演就是上帝。在她所有记忆中,最清晰的,是一九四五年,这个和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年份,对她们日本人来说,是一个敏感的标记。提起这一年,真是五味杂陈啊,她的心,一下子就被揪了起来。二战的经历者们,渐渐离去,只有历史蹲在原地,成为人类的疤痕和伤痛。那些鲜为人知的细枝末节,久而久之,就被人们遗忘了。
  • 仙女镇

    仙女镇

    我们仙女镇的梁小武没有赶上破晓的火车,最后是偷偷混进班车离开的。上车前,他眼神忧郁,想到自此就要踏上亡命天涯的穷途,心里氤氲着壮士断腕的豪情和伤感。本来,他还想效仿电视剧中的桥段,在十字路口朝着仙女镇磕三个响头,可如织的车流和杂沓的众人让他悻悻作罢。他发了两分钟呆,让体内那个情绪汹涌的灵魂出窍,飘飘然在十字路口完成所有仪式后,没来得及流泪就匆匆拖着还未附体的灵魂,攀上了车。没有担架,小眼珠是被大家用手抬到卫生所的。
  • 秘密金鱼

    秘密金鱼

    《秘密金鱼》包含了十五个故事:一个终生无法摆脱雷电追袭的男子,正等待着最后的雷霆;一对邦尼和克莱德式的男女,半夜闯入了独居老人的住所;一条在水钵中兜兜转转不肯死去的金鱼,目睹了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这些描写平凡的人类困境的短篇,通过抒情与幽默的糅合,在大卫·米恩斯的这部非同凡响的短篇集中,跃然升腾,拥有了神话色彩和普世性。米恩斯继承了舍伍德·安德森、弗兰纳里·奥康纳、卡佛等人的文学传统,专注于在短篇小说中记录当代的美国社会。故事的场景多设置在了无生趣的郊区,在那些浑浊的河流经过的地区,生活着一群社会边缘人,他们是流浪汉、失业工人、瘾君子,他们居无定所,生活窘迫,米恩斯用看似不带感情色彩的笔调,描写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
  • 家里和家外的女人

    家里和家外的女人

    我都以为爱情可以克服一切,可谁知道它是那么毫无力量。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其实,换一个人,并不会天色正常。
热门推荐
  • 蒋光慈作品集

    蒋光慈作品集

    拜轮啊!你是黑暗的反抗者,你是上帝的不肖子,你是自由的歌者,你是强暴的劲敌。飘零啊,毁谤啊……
  • 重生之妆点美丽

    重生之妆点美丽

    苏伊水前世老公出轨,被老公的新欢所杀害。重生回到十八岁的年华。前世所犯下的错误决不能再犯,人生要好好的弥补一下。斗渣男败小三争权益自是份内之事。前男友一脸的巴结贴到了她的身旁,她面色阴冷狠狠的一巴掌掴在了他的脸上;前小三满脸的谄媚凑到了她的身边,她冷冷的一笑,伸手抓过一瓶卸妆油泼到了前小三的脸上。在妹妹苏依柔的影响和鼓励下,她搭乘时尚快车,开创了自己的化妆品品牌雪莱.以其独特的化妆品配方,显著的效果,产品的多样性很快步入了市场的主流行列。时尚女人我最大护肤美容不在话下。妆点美丽的首选是什么,是雪莱!
  • 知北之鱼

    知北之鱼

    一切的起源是一只蓝色大鱼和一位身患禁术的女孩最初的相遇……司马先生:“这娃子,我要了!”奈:“人和东西,到了我手上,就是我的。”朱婆婆:“妮儿,我来带你回家……”旱女:“以后姐姐保护你。”年:“伤害一个人,只要一次就够。”茴:“黍是最强的~”黍:“杞,你会像巨龟一样拯救我吗?”杞:“从此,你的名字,就叫黍吧~”这是一个关于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
  • 三生有幸之相思醉

    三生有幸之相思醉

    【短文《初遇伴吾心》完结】诸国分裂,阋墙不断,招致人心惶惶。一朝穿越成妃,她不嫁他强娶,她躲他追,只为她;再见时,她心渐有所动,他一如既往地爱;同携手锄奸人,还安宁。太和三年,她自愿嫁入他国联姻……终是有花无果,相隔万里犹难忘。一首白头吟韶华虚度,百花飘零,过眼云烟浑如昨。
  • 那些年我磨砺过的主角们

    那些年我磨砺过的主角们

    (1V1男强女强)平凡过活了十八年,顾汐遭受无妄之灾,被一个疯女人开车撞死了,死后没重新投胎,也没灵魂消散,反而被一个系统绑定了,从此开始在各个时空“兢兢业业”的完成任务。“宿主,宿主,你……”“怎么?我做得有什么不对吗?”“没有,没有,可……”你害惨了男(女)主啊。
  • 英魂之刃之天下为公

    英魂之刃之天下为公

    ?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最基本(水、食物、空气等)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高层次的(爱和归属感)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再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张崇,生在和平年代的大陆学生。生来便不必为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所担忧。而天赋异禀的张崇,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一句话来说,就是张崇不仅是学校中的“学神”,游戏中的业余“大神”而且还有着强健的体质、优秀的朋友圈…诸如此类。)正是凭借天赋和自身的努力,张崇渐渐享受到了实现高层次需求的成就感。?而这样的“天才”,一旦穿越到游戏世界中,必将留下传奇般的丰功伟绩。张崇是幸运的,他得以穿越到了群英荟萃的英魂界,这便促使他不得不竭尽他所有的才智,以实现真正的…自我实现?张崇无疑是个异类: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以一种令人可怕的速度成长。难以想象,一个集中了火的热情、水的灵动、草的坚忍和风的不羁的人,将会干出一番怎样的大事业!?……?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洗礼中,张崇,完成了他的自我实现——不,那是更高层次的…自我超越!!
  • 哈密传

    哈密传

    巴里坤的美食、伊吾的枣骝马、伊州的戈壁,哈密的一区两县因天山相隔,却催生出同一片时空中完全迥异的美景与风情哈密旅游文化指南戈壁上的绿洲——孕育哈密文化的摇篮哈密一城,尽在此书中。
  • 人类的希望:航空航天科学知识2(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人类的希望:航空航天科学知识2(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本套丛书分海洋、航空航天、环境、交通运输、军事、能源、生命、生物、信息、宇宙等十册。收录词条约五千个。涉及知识面广阔且精微。所包含的内容:从超级火山、巨型海啸、深海乌贼、聪明剑鱼……到地核风暴、冰期奥秘、动物情感、植物智慧……;从登陆火星、探访水星,到穿越极地,潜入深海……既有独特的自然奇观,又有奇异的人文现象;既有对人类创造物的神奇记述,又有人类在探索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面对的无奈、局限,以及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伤害,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 噩梦卡牌馆

    噩梦卡牌馆

    闹市区街角一家奇怪的卡牌馆,一张张具有特殊力量的卡牌正是出自这家卡牌馆之手。生物卡,魔法卡,仪式卡,场地卡,临时卡……在那里,神秘的魔法、精美的装备、恐怖的生物、甚至古老的传承,一切的一切都以卡牌的形式出现。亡灵,蛮兽,巨龙,古蜥……在那里,所有种族生物的力量都汇集于卡牌中。据说,只有优秀的玩家才有资格受到馆主邀请进入二层。同样,也只有强大的信徒才能真正拥有支配卡牌的力量。“欢迎来到我的卡牌馆,我是馆主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