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42600000005

第5章 草木部(3)

杨柳同义,则杨花柳花柳绵柳絮,皆为一也。李白说“杨花落尽子规啼”,又说“风吹柳花满店香”;苏轼说“枝上柳绵吹又少”,又说“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每每读到这些诗句,吾就要想起家乡的杨柳。

现在长在城市中的孩子,只能穿梭于水泥丛林之中,还能找到这种诗的感觉么?

楝树

好多年不见楝树了。

幼时老屋门前长了一棵楝树,枝分三杈,曲而有致,高大,茂盛。夏天,一树繁华。早晨,在其荫凉中喝粥;傍晚,还是在其荫凉中喝粥。中午,搬一条长凳在其荫凉中睡觉。睡不着,看云。云从东边飘来,那是海上的云,银白银白的,慢慢飘过树顶。有时有飞鸟经过,停一下,叫两声,啄几粒果子,又飞走了。再看云,云没了,只剩下一片蓝天。

楝树,学名叫苦楝。春天发叶,开花,淡紫色的碎花,一簇一簇的,散着清香。而后挂果,串串青绿,十分可爱。遗憾的是果子有毒,不能吃,只能玩。抓一把,一粒一粒扔到河里逗鱼,鱼为之跃,果子却沉下去了。

秋风起,楝果黄。一夜大风,一地金珠。随后,木叶凋零,删繁就简,露出树顶上的喜鹊窝了。整个冬天,楝树就是萧瑟诗意的形象注解。

楝树有用吗?似乎无用。

楝树无用吗?

我却时常想起这棵楝树。

竹园

家中有个竹园多好!

在老屋与小河之间,是一片竹园。竹根护坡,河屋相安。竹园森森,四季青青。小鸟啁啾,晨昏两唱。柴鸟麻雀筑窝于竹枝之上,更添生意无限。

竹林是吾幼年的百草园。在这里,吾捡过蛇壳,拿过鸟蛋,捉过地鳖虫,挖过麦冬,挑过“猫耳朵”、“牛耳朵”和车前草。如果没有竹园,吾幼年的生活会多么无趣。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诚哉斯言。

竹子是刚竹,用做鱼竿,最好。吾幼时钓鱼都是自己砍竹子,做钩子,穿浮子,装坠子。还可用来做篮子、筛子等竹器。当然,这要靠专业的篾匠才能做。有时将篾匠请到家里,好饭好菜管几天;有时砍下几捆竹子去篾匠铺里换。

有时也有烦恼。老屋泥墙,难免裂缝。春天,笋子居然会穿过墙缝长到堂屋里、房间里,不得不及时除之。

吾乡人多田少,土地金贵,但许多人家屋后都有一小片竹园。在没有塑料制品的年代,竹园是竹器的原料基地,是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保障,是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

竹虽好,有时也有作负面材料的。民间故事“唐伯虎点秋香”中,二人对联表情,一个说,竹本无心,皮外多生枝节;一个说,藕自有窍,腹内满藏情丝。显然,竹子受了委屈。毛泽东说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更是贬损得不轻。

其实,竹子的形象更多时候是正面的,岁寒三友,竹居其一。郑燮的诗更为传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笔下的竹子就是其理想人格也。

有一则关于竹园的笑话一直存于心间。明初才子解缙,早年家贫,却与一富豪毗邻。富家竹园成了解家的风景。过年,解缙自撰春联,贴于门上,云“门前千棵竹,胸中万卷书”。富豪不爽,令人尽砍其竹,以使解缙出丑。解缙不慌不忙,又在联下各添了二字,富豪再读,一时气绝,原来春联变成了——

“门前千棵竹也无,

胸中万卷书长有。”

桑树

乔木,高可三丈。枝叶四散,浓荫蔽日。树干粗者盈抱,细者满握。旧时,桑树不仅用材,还供养蚕,农耕文明,不可或缺。陶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桑树是其“暧暧远人村”的特征之一。此外,桑树与梓树合称桑梓,用以代指家乡,亦可见桑树之重要。

幼年,吾乡最重桑树,家前屋后都有几棵。因为桑木结实细腻有韧性,不易变形,是做家具的上好木料。

母亲一直想有一张纯桑木的八仙桌,作为传家宝。她是有儿子的人,没有一张好桌子,怎么行呢?有了桌子,还要配四张茶凳,也必须是桑木的。这样,才够气派。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围坐一桌,连声夸赞桑木桌子和茶凳,想想也是美的。母亲为此积了好多年,才凑够了桑木。

好木头总是长得慢的。桑树即如此。从苗到树,从小树到大树,不知花了多少年。春来展芽,秋尽凋叶。盯着它,它似乎没有动静;忘了它,却好像一窜老高。早年,吾在树下还能摘到桑树果儿;后来,渐渐够不着了。某年夏,生产队养蚕湖桑叶不够了,动员家家献桑叶救急,母亲让人爬树抹下桑叶,那桑树光秃秃的,真是受了折腾了。

乡谚,桑树要从小“入”。入树,即以一根直木绑住小树,不使长歪也。风来风去,小桑树极易长成风的形状——七弯八歪,因此要用一根直木将它绑好。入树要趁早,一旦长大了,即定型了,难改了。乡人将这种生活经验提炼出来,变成了智慧,意为孩子要从小教。

某年,吾家老屋东南的桑树终于成材了。父亲将它锯下来,准备第二年请木匠打桌子。锯树的那一天,吾心情很矛盾,既兴奋,又不舍。看着锯条渐渐深入,锋口吐出金黄的锯末,又很心疼。树若有灵,痛何如哉!

后来,吾读《庄子》中有关樗树无用“不夭斤斧”的高论,总是想到家中桑树被锯的情景。

枫杨树

苏童最喜欢写枫杨,读小说时,吾不知枫杨为何物,只觉很神奇。后来偶然得知枫杨树就是燕子树,恍然大悟。

吾小学的操场边上有一条河,河边上有一棵枫杨树,高大威猛。主干粗壮,难以合抱。高过两丈,分成三杈,再向上,再分出杈来,还向上,还分出杈来,足有五六丈高,树冠几乎盖过了半个操场。这棵树栽于何年,由何人所栽,已无可考,它几乎成了学校的标志。

枫杨树为何叫燕子树?夏天,枫杨树开花结果,很特别。所谓柔荑花序,即其花如长枝,上面长满一串果实,粗看如柳芽,细看恰如一只只燕子张开了翅膀,因以得名。

风过处,那果子落在地上,成了我们的玩具。课间嬉闹,就是攻击的子弹。有时恶作剧,乘人不备,从后面塞进同学领口,引得哈哈大笑。

枫杨树有微毒,这是吾幼时就知道的。烧饭的校工每次从河里挑水,都要绕到它的上游,他怕“燕子”掉在水里,让老师吃坏了肚子。

枫杨树的皮和叶可以入药,是吾现在才知道的。它可以袪风止痛、杀虫敛创。水煎之或捣烂之,用以水洗或外敷,可治烫伤甚至脚气。

其实,凡药三分毒。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已。

秋天,枫杨叶落。操场上、小河边,到处都是叶子。老校工每天清晨打扫,早到的同学可以看到他挥动扫帚的身影。

冬天,枫杨树只留下树干树枝衬于天空之下,一副苍老的筋骨立于天地之间,让人有种写诗的冲动。终于有喜鹊选中其高端的树桠,衔枝筑巢,上下往返,不辞辛劳。月余,一个硕大的喜鹊窝稳稳地支在上面。

春天,枫杨树开始长叶子,渐渐变绿,渐渐看不到喜鹊窝了,但总是听到喜鹊吱吱喳喳的叫声。

吾在这样的四季轮回中读完了小学。离开了,就很少回去过。如今,学校早已变成稻田,枫杨树也不知所踪。

某年,在南京一家新建的小区,突然看到许多高大的枫杨。真是久违了!吾不禁想起小学时的燕子树来,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涌上心头,挥之不去。

意杨树

上初中的时候,吾乡通往县城的大路,终于拓宽改成公路了。公路的两侧各栽了一排树苗。

栽树的时候是冬春之交,树苗笔直,没有一根枝桠;光秃秃的,没有一片叶子。谁也不认识这是一种什么树。有人听说是杨树,从意大利进口的。乡人即试探着称之为意杨,不想还真叫对了,正是意杨。

春天来了,意杨开始发青吐芽展叶,到初夏,就好看了。不经意间,开枝散叶,一树繁华。叶子有点像桑叶,太阳下发亮,但另一面却粗糙多了。

入秋,意杨早早感受到肃杀之气,率先发黄发干,在风中发出声响。不久,地上一片金黄,枝头空空如也。

吾在这条乡间公路上骑车飞奔,一年四季,四季一年,转眼读完了中学。那意杨树几乎变成了参天大树。在吾乡的各种树中,似乎没有比它长得更快的。这条几十公里的城乡公路,俨然一条林带,放眼望去,就是吾乡的一道风景。

意杨是挺拔的,树高根深,很少虫害,抗风能力极强。即使台风,也很少能撼其根,折其干。中学时,课本中有茅盾的《白杨礼赞》,吾乡没有白杨,吾就把意杨假想为白杨,甚至觉得,意杨也有白杨一样的品格,绝不旁逸斜出。这对吾理解课文很有助益。

某年,吾到苏北工作。意外地发现苏北大平原,阡陌纵横,遍地意杨。这里是全国最早引进意杨的地方。几十年生长,参天意杨成为优质资源,许多木材加工厂应运而生,挖出了当地脱贫的第一桶金。据说,一棵栽于1976年的意杨树,至今还健在,树高近50米,直径1米多,算下来,单株木材近17立方米,被称为“中国意杨王”。

又某年,吾有幸到访意杨的故乡,自北向南乘大巴穿越亚平宁半岛的时候,吾看着不时出现的意杨林,一时恍惚,误把他乡作故乡。

松树

松树有一百多种,吾认识的不到十种。吾在吾乡见过的可能只有两种,一种是油松,一种是马尾松,又叫塔松。

不论是油松还是塔松,都是在长在烈士墓里的。其他地方,似乎很少有。

第一次见到松树,还是在“文革”中。武斗死了人,有人被追认为烈士。县里召开纪念大会,通知乡人参加。吾从小好热闹,跟着大人徒步。烈士墓在城南,离家有二十里地,四岁的孩子哪里跑得动,跑着跑着,就骑在父亲的脖子上了。

到了烈士墓,人多,树更多。路的两边栽满了塔松,一棵接着一棵。路与路之间的墓地里,是高大的油松。正是春天,万木葱茏。空气中有一股浓浓的清香,闻所未闻。这清香从此深刻在记忆中了。后来知道这就是松树的味道,可能还有柏树的味道混在其中。

人言爱屋及乌。吾是爱香及树,从此,吾爱上了松树。一看到松树,一想到松树,就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虽然幼时叫不出松树的名字,但是三年级开始,每年春天都要到烈士墓扫墓,写作文,吾对松树的印象年年加深,有增无减。

中学时语文课本上有一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有些段落,至今还能记得。诸如“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还有“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真是朗朗上口,入脑入心。

可能是受此文影响,吾对松树倍增好感。

古人喜欢画松树,吟松树。历代名画中多有松树题材。或松下对弈、或松下抚琴、或松下饮酒,都有一种仙风道骨,气息不同寻常。中国山水画中更是几乎离不开松树。画家的笔下,松树已经人格化了。

诗与画相得益彰。古诗中的松树也是精彩纷呈。松树的孤直凌云,正符合诗人的胃口。李白的《古风》和《南轩松》直接写松树,一云“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一云“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其实哪里是写松树,就是写自己!诗人的形象呼之欲出。贾岛喜欢以松树为背景,一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真是仙风扑面,千年不衰。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是诗中画,画中诗,成为历代画家追摹的意境。

将松树拉到现实层面的是陈毅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吾以为这是陈毅最好的诗,没有之一。

在中国,松树不仅是松树,不再是木材,不再是植物,而是一种品格,一种操守,一种信仰,一种希望,南山松不老,黄山松迎客,都融化在民族文化之中了。

松树不仅中国有,全世界几乎都有。吾曾在东京皇宫外看到许多矮小的罗汉松,别有情致。也曾穿行在新泽西的短叶松林里,感受着初冬的凛冽。也曾为罗马的伞松,感到惊奇。其蓊蓊郁郁,冠盖如云,确是难得一见。

吾猜想,当地的人民对他们的松树一定也有着相似的情感,但不知是否像中国人一样,把松树当作一种精神的象征?

同类推荐
  • 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

    “两个丑八怪”座落在圣日尔曼小广场边上。在成千上万家巴黎咖啡馆里,它上了各语种的巴黎导游书,因为它是左岸出了名的作家咖啡馆,甚至巴黎文学圈还在这里设立了一个文学奖,也叫“两个丑八怪”。其实那两个丑八怪,却是店堂里的两个木头人雕像,两个尖嘴猴腮的中国男人,穿了清朝的衣服,留了奸诈的八字胡。从前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常常去那里会朋友,读书,高谈阔论和写作,没有成名的天才在这里把自己最重要的成名作三文不值两文地卖给了出版商。
  • 为什么是哀歌

    为什么是哀歌

    现在回想,就《哀歌五十四章》,春天我在太行山上,就给诗人潞潞打过一次长话。在电话里,潞潞除对李杜这次颇具规模性的诗歌创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他还特别强调了作品中的语言环境:较之诗人以往的创作,尤在语流、语感上,均有明显的变化和改善。我在陵川老家那个拆了围墙的老院子周遭转悠着,举着那个可以在省内漫游的太原小灵通,说了一大通。我的观点颇多。其中,我还从李杜《哀歌》的创作,一直延伸至今日多部优秀诗作反而出自于那些多年罢笔不写的沉寂者之手。从96年、97年计,李杜亦沉寂了十年。同样,《哀歌》也不是单摆浮搁的。
  • 禅定荒野

    禅定荒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题涉及荒野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类回归荒野的可能性。源于诗人的敏感,斯奈德对“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进行了语源、语义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国的荒野,对当地与自然相和谐的土著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禅宗学习经历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从文化上接纳荒野的问题。
  • 煽

    本书为随笔集。书中收入了海岩关于做人、处世、谈情及成功的的文章,配有图片。
  • 过去集

    过去集

    《过去集》是郁达夫作品精选集之一,主要她是一个弱女子、过去等文章。
热门推荐
  • 读禅悟管理

    读禅悟管理

    《读禅悟管理》一书,是以禅学的方法,以禅的深厚修养为核心,进行的“心”的管理。它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增强团队的战斗力。《读禅悟管理》结合100余篇最具说理性的禅宗故事,以最全新、最实用的思维视角,给管理者在自我心性培养、用人识人、团队建设、思维创新、危机处理、提高执行力、沟通管理、追求卓越等8个方面予以指导,让管理者从错误或吃力的管理思维中摆脱出来,帮助员工恢复在尘世中迷失了的自我本性,这样,也就帮助管理者打开了事业成功的大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增订十药神书

    增订十药神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解一个锁

    解一个锁

    我们想要改变生活,从自己的生活里进进出出,再从别人的生活中或留下炽热的烙印,或是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总想活得明白,却被生活反上了枷锁,我们想从自己或者他人中找到钥匙,解开生活,最后却发现,我们什么都有,却又什么都没有
  • 梦种之我也爱你

    梦种之我也爱你

    原来你也爱着我。不过没关系,一切都还不晚。我会去找你,会去追你,会让你相信我也是爱你的。ps∶双向暗恋,高甜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凌明陆皇

    凌明陆皇

    自世界创世之初,诞生天地万物,修行者逆天改命,少年踏天道之行,夺世界之造化,御圣雷,执神戟,动万钧,一步一步踏上至强之列!
  • 穿书是假修仙事真

    穿书是假修仙事真

    敲黑板:缓慢成长系文,非打脸爽文!逗逼文案:本以为,是在“作死女配逆袭文”。结果,是在“惨死女配自救文”!亦或是“勾搭原女主拯救世界文”!MDZZ!好是不可能好的了,一辈子都不可能好了!正经文案:洪荒宇宙,星辰万河。无数个世界,相互平行。平行世界,大同小异。如蛮荒时,各族应劫、人族兴盛。如千万年后,末法时代、人族应劫!然!人族力弱,即是有心应劫,却也难留下血脉、存活于世!人族之母女娲,曾因造人族而成圣,对此心生不忍。九重天外,历经七七四十九年,算出一异数。趁天道乱,布下大局!
  • 仙路之混沌帝者

    仙路之混沌帝者

    仙魔大陆、西方无序之地,本该无忧无虑的享受童年的我,却深受全村被屠杀的悲痛,看着他们一个个的倒在我眼前,一切发生都是那么突然;如此乱世、我该何去何从,接受命运、忍气吞声、苟延残喘吗?不,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若亡我,我便逆了这天又如何,我的世界当由我主宰……一切尽在《仙路之混沌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