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2100000011

第11章 和尚 比丘与头陀有什么区别?(1)

【一】

道安36岁的时候,他的老师佛图澄去世。游学在外的道安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赶回后赵帝国的首都。到了第二年,后赵的皇帝也去世了。

新皇帝靠血腥的军事政变上台,政权并不牢靠。他立刻就想到了模仿父辈利用宗教巩固皇位的做法。前任国师佛图澄刚刚去世,于是新皇帝看上了他的弟子、佛图澄之后全北方最有威望的僧人道安。

趁着道安还在首都,皇帝赶紧把高僧迎请到了自己的皇家园林中。这座园林由前任皇帝动用了16万民夫、10万辆车的庞大人力修造而成,陈设极为奢华。道安本人也像他的老师那样,在帝国拥有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

佛图澄是个对政治很敏感的人。

据说石勒称帝前,在中国儒家经典中找不到少数民族在中原称帝的前例,因而犹豫不决。

于是佛图澄立刻声称:石勒上辈子吃斋念佛,做了善事,所以这辈子理应称帝。

反应很机灵嘛。

道安跟随佛图澄多年,同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道安虽然身处皇家园林,但他一直密切注意着政治形势。他发现当今皇帝地位不稳,作为政治筹码,自己也难免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于是道安只在皇家园林中居住了很短的时间,就匆匆离开了首都。

果然如道安预测的那样,那位供养他的皇帝只在位了180天就被自己的兄弟杀死。随后帝国陷入到不断的权力斗争中。没过几年,整个后赵帝国都灭亡了。数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的北方展开了权力争夺战。

作为北方的佛教权威,道安的处境非常微妙。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自然也想把道安纳为己用。但对于道安来说,在政局没稳定的时候就支持某个政权有极大的风险。

因此在随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道安一直带着徒弟在各地游学,避免接近权力的中心。因为战乱不断,道安的游学生涯十分动荡。这15年来,道安从河北跑到河南,从河南跑到河北,又从河北跑回到河南……

他怎么就不换地儿呢?

如果仅仅是为了躲避战乱,那道安完全可以到南方去。此时的南方由汉人建立的东晋帝国统治,战乱较少。

他为什么不南下呢?

这是个颇为尴尬的话题。

道安非常重视传播佛教,即便是在游学期间也不断收徒,他身边逐渐积累起了多达500人的庞大僧团。

人多了当然好,可是,这500人该怎么解决经济问题呢?

从佛理上说,佛教认为一切财物乃至人自己都虚妄不实,不值得依恋。

但是要传教、要研究佛法总不能让自己饿死吧?僧人可以忍饥挨饿,吃穿差一点没关系。但条件再差,终究还是得有东西可吃有衣物可穿才行。佛学家研究佛法总需要看书点灯,写作总需要纸笔。更不用说建立寺庙这类大项目,就更需要钱了。

但是钱从哪来呢?

在印度,僧人不允许生产、经商,只能乞讨[1]。但这对道安僧团太不现实了。500人吃饭,就算特别省特别省,一人一天吃4两,一天也是200斤粮食。古代人口稀疏、生产力低下,再加上北方战乱不断,哪个村子能经得起他们这么吃?

中国的僧人不大遵守印度僧团不能积蓄财产的规定,道安的时候,有的中国寺庙已经拥有自己的庙产。寺院和地主一样,靠收取地租、甚至直接役使农奴来维持经济。然而道安在乱世中,到处颠沛流离,没有地租可收。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依赖豪强富族的供养。

为什么道安总在河北、河南跑呢?就是因为后赵帝国的首都邺城和道安的家乡都在这个地区。这里道安的声望最高,他一直都没有远离自己的根据地。

即便这样,生活还是很窘迫,僧团“山栖木食”,很是辛苦。当时有徒弟给道安送了一点“灯烛之费”,道安立刻喜形于色地夸奖他[2]。

道安在北方游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对汉人兄弟。好的消息是这两个人出身大家族,家境还算可以。坏的消息是,这两个人并不是虔诚的佛教徒。

这对兄弟二十来岁,和道安一样也出身于世代学儒的汉人家庭。两兄弟很喜欢学习,熟读儒学和玄学。他们原计划并不是来找道安,而是想去南方投奔一位儒家学者,和他一起隐居。结果走到一半遇到战乱,路走不通了。正好听说道安在附近传法,这才来拜访。

也就是说,来者是两位立场坚定的儒生——听上去好像是来踢馆的吧?

然而逻辑的妙处就在于,无论你持什么立场,是否正误、水平高低只要一辩即知。两兄弟都是聪明人,听完道安说法后,立刻佩服得五体投地。感叹说:“儒道九流,皆糠粃耳!”——佛家之外的学说,都是垃圾!

两个人立刻决定不南下了,就拜道安为师,一起出家。

其中的哥哥出家后法名“慧远”,成为道安最喜欢的弟子。

说到这里,您大概还以为我在讲一个历史的小插曲。无非是宣扬佛学高明,能以理服人之类。但假如您头脑快,也许能意识到一个问题:

慧远为什么要出家啊?

您或许会生气:前面在讲道安的时候不是都解释过了吗?不是都绕了一大圈子费劲地解释佛学为什么比儒学和玄学好吗。那慧远一听到佛法就弃儒出家了,这哪里有问题啊?

问题就在于:研究佛法为什么要出家?

研究佛学是个学术行为,你有本书,有个老师就可以研究了。为什么还要出家呢?身为读者的您就对佛法感兴趣,可您不一定非要出家才能看这本书啊,完全可以以一个教外人士的姿态研究佛学嘛。

我们前面在解释道安出家动机的时候说过,道安出家的时候只有12岁,避难应该是他出家最大的动机。

但慧远就不同了。

慧远拜师的时候已经21岁,过着富足的生活,并不需要避难。

那么,他出家的动机何在呢?

【二】

原因在于,佛教不仅仅包含了学术思想,它还是一门宗教。

我们在上一章介绍了一条佛学的基本理论:“万法缘起”。下面我们来介绍第二条。

这两条理论的区别在于,第一条理论属于哲学。第二条属于神学。

也就是说,不信宗教的朋友也可以讨论第一条理论。比如“万法缘起”,辩证唯物主义者也可以接受。

而属于神学的第二条理论,则像是一种硬性规定。佛经上记录了什么就是什么,没什么讨论的余地。

这条神学理论也很简单,就一个概念:

轮回。

轮回的意思就像我们一般人理解的那样:人以及其他生物(植物和细菌除外)在死亡后,还会获得新的生命。相当于我们俗称的“投胎”。

佛教的大部分宗派主张“六道轮回”,意思是,世上的生命一共有六类,包括天人(类似于神仙)、人类、畜生、饿鬼等等。生物可以从一道轮回到另一道。

经过佛教多年的熏陶。轮回说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百姓经常会在不经意间使用轮回的概念。

比如对恩人说“来生为你做牛做马”,对情人说“下辈子还在一起”,对仇人说“我是不是上辈子欠了你的”。这都是属于轮回的概念。

轮回虽然是佛教的神学理论,但和前面的“万法缘起”的理论其实是相通的。

为了能说明轮回说和万法缘起的关系,我们要先用上几段文字来介绍一个叫做“因果报应”的新概念。

先说两个术语:众生做的事情在佛教里叫做“业”。“业”按照因缘规律而产生的后果叫做“果”,或者“报”。

在唯物者的观念里,一个人杀了人,这件事的后果是受害者死了。而在佛教的因缘说看来,一个人做了恶业就会受到恶报。凶手杀了人,不仅受害者死了,将来凶手也会遇到相当程度的倒霉事。这个倒霉事才是凶手杀人得到的果报。

也就是说,虽然佛教和唯物主义一样,都认为世间万物是有因果联系的,但具体的联系规则却不一样。唯物主义的因果规则是物理学,没有人去亲手惩罚罪犯,罪犯就可以一直逍遥。而佛教的因果规则是它自己的道德标准:好人受好报,恶人受恶报。

而且佛教认为,这种因缘规则的运行是极为准确的,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因为佛教看待因缘规则就好像是唯物主义者看待物理规则那样,是先天的、既定的、非人力神力能控制的,不可能存在运转错误的情况。

这套因缘规则就是我们俗称的“因果报应”。

佛教还有一句话叫“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说的就是普通人不知道因果规律,所以当恶报来的时候非常恐惧。而高僧大德明白因果规律,知道因果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所以要提防的不是恶报,而是会引起恶报的那个因。

这就是明白因果报应和不明白因果报应的区别。

关于因果报应,我们先多说几句,讨论一下可能引起的疑问和误解,然后再接着讲。

第一个疑问是:因果报应能不能推出决定论?

所谓“决定论”,意思是说,人类没有自由意志,每个人的思想行为都是其他事物因缘和合的结果。

这个观点的思路是,佛教不是讲万法缘起吗?那么我们自己的思维也都是由其他因缘决定的了。

比如一个人内心善良,是因为他从小生活的环境里,人们都教他向善的道理。假如他生在一个以恶为美的世界里,那么他也就会心怀邪恶了。因此,一个人是向善还是向恶,这不是他自己能自由决定的,而是看他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用佛教的话说,这个生活环境就是产生这个人思想的因缘。

再比如,您今天能看到我这本书,看到了这一行,也充满了各种因缘:可能是因为有人向您推荐这本书,或者您正好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心中一动,或者是您在朋友家随手一翻。这些都属于因缘。所以佛教徒会把传教叫做“结缘”。当您对佛教表示出兴趣的时候,僧人会夸您和佛教“有缘”。

决定论的意思就是说,假如我的一切思想都是由我生活的环境决定的,我的一切行为都是之前种种因缘的结果,什么都是注定好的,那么我不就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了吗?

按照这个说法,当我拿起面前的杯子的时候,我以为是凭借自己意志拿起来的,其实,这个拿起杯子的念头,不过是之前种种因缘的结果。

那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按照因缘规则运行的、无意识无感情的机械体。

更重要的是,佛也属于万法,也遵守因果报应规律。那岂不是说,佛也受因缘操纵,也没有自由意志了吗?

这个说法成立吗?

不成立。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粗暴的解答:

为了要求信徒修行,任何宗教都不会认同决定论。

这是因为,如果人没有了自由意志,那么人也就不需要主观努力了——反正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被其他因缘决定好的。那么皈依宗教也是命中注定,不皈依也是命中注定,早就定好了,何必还要为自己信仰什么宗教费心呢?

同样的道理,人没有了自由意志,也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就没有道德可言了。强盗杀了人,大可以辩解说:“我杀人不是因为我是坏人,而是其他因缘导致的啊,不是我能控制的啊!”人们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宗教又该怎么劝人向善呢?

所以,佛教一定要承认人拥有自由意志。

这在理论上也说得通。就像辩证唯物主义一面认为有不可违背的物理规律,一面也承认人有自由意志一样,佛教的因果报应和自由意志也可以并存。

在辩证唯物主义里,苹果一定会掉在地上,这是不可违反的物理规则。但是要不要松开手把苹果扔出去,这个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自由意志,并不受外在的物理世界的影响。同样,在佛教看来,因果报应规则是不可改变的,但人的行为还是自由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去多做符合佛教要求的事,从而利用因果规则让自己多获得好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像科学家不能改变物理规则,却可以利用物理规则制造出航天飞机一样[3]。

我们再说说关于因果报应的另一个常见误解。

两个人,A杀了B。站在B的角度,按照因果报应来说,B被杀是B之前造下恶业而得到的恶报,是他活该。那能不能说既然B活该,所以A杀B就没有罪呢?

《大般涅槃经》就有这个说法,说有个国王杀了自己的父亲,他害怕受到恶报。佛就劝他:你的父王被杀死,是因为他自己先前造下的恶业,是他应该受的恶报,你杀他怎么会有罪呢[4]?

佛经的说法成立吗?

我认为不成立。

假如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世间的一切恶行,起码是杀人放火这种伤害别人的恶行,都可以不受恶报了。

我们前面说过,人是有自由意志的,A应该有能力阻止自己去杀B。如果A是故意杀的B,A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受恶报的。

比如我们过去有个习惯,家长骂自己没出息的孩子,会说“我真是上辈子欠了你的”。一些佛教徒在宣传的时候也说,这辈子孩子不孝,和家长反目成仇,那是因为做父母的上辈子欠了债啊。

这话听着合情合理,完全符合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可是再一细想,就不对了:栾保群先生就说,这孽子上辈子别人欠了他的账,就够倒霉了,结果这辈子他还

先要给欠债人做儿子,叫上多少声爸爸才能要回一些,须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把账讨完,而且必须一边讨一边糟蹋;及至人家把债还清,自己却是两手空空,然后就背着不孝不肖的坏名声到阴间去做穷鬼饿鬼。这真让人不明白,他来世上这一遭儿究竟图的是什么[5]!

这个所谓的不孝子,多倒霉啊!

佛教怎么解释这种困境呢?

正确的解释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这个不孝子虽然上辈子是债主,被轮回“创造了条件”找这辈子的父母要债,但是他还有机会选择孝顺,选择不要债。这样按照因果报应说,他下辈子就应该得到好报,也就不再倒霉了。

但这么回答还有问题。

佛教对于因果报应,有个很形象的比喻:欠债。

同类推荐
  • 鸿爪雪泥:袁志鸿修道文集

    鸿爪雪泥:袁志鸿修道文集

    北京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的北侧,原是道教正一派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第一大丛林。2008年5月3日,在党和政府的推动及支持下,北京东岳庙作为道教活动场所正式登记开放。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和历代碑刻,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以及玄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该庙已建立起了北京民俗博物馆。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著名民族学人类学学者、研究员孟慧英多年来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论文汇集。本文集深入探讨了萨满教的起源,萨满教在不同民族中的特点,萨满巫师是如何沟通人神的,萨满在原始宗教、民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萨满教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主要收录了原始宗教习俗的变迁、关于萨满教的认识、埃里亚德萨满教研究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考古发现与萨满教、论萨满教的“兽主崇拜”、论萨满文化的演变、东北部地区少数民族萨满教信仰中的祖先神、清代宫廷祭祀的佛立佛多鄂漠锡妈妈考释等内容。
  •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本书是一本将佛学禅修与现代生活感悟完美结事的励志书。本书将历代的佛学大师的佛心禅语汇编成十二堂课,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幸福、做人、做事、生活、修心、舍得、爱情、事业等十二个人们最关心的角度入手,帮助读者从自我心灵汲取力量,缓解烦恼与压力。本书每一个励志故事都是一丝顿悟的人生哲理,给读者以启迪性的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蔡徐坤日常宠妻

    蔡徐坤日常宠妻

    蔡徐坤是我仇人,而我接近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报仇,可有一天我却不知自己早已爱上他。她?是我这生想要守护的人,若她想要我的命,我给她便是。
  •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即使地下的根须暗自交错缠绵。本书以主人公灵香的女友海棠自杀身亡后留下的谜为线索,在解谜的过程中,慢慢展现出两个不同年龄的女人(灵香与彩虹姨妈)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整个故事仿佛一面多棱镜,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不仅使人体会到人性中深刻的孤独,也让人触摸到生命中那种令人震惊的情感。虚实交错的奇谲架构,超一流的文字叙事,动人心魄的深情炙爱,直抵每一位渎者的内心、整部小说充满了梦幻与神秘的气息。
  • 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艺术综合

    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艺术综合

    本书专门为艺术类考研的专业基础课考试而编写。主体部分由六部分组成,艺术基础知识与艺术史、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学前沿理论、中国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文艺理论名著选读。
  • 佛说法灭尽经

    佛说法灭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King Richard III

    King Richard II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你,我伤不起

    爱你,我伤不起

    有一天,我摆弄着家中的多棱镜,欣喜地发现,任何没有颜色的物体,在多棱镜下,都能变成缤纷的彩色。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许多平平凡凡的事物都蕴藏着巨大的美丽,关键还要善于用我们的眼睛来发现。鸟儿飞过天空,留下一声婉转的歌声;鱼儿游过碧波,留下一波浅浅的浪儿;蜜蜂徜徉花海,留下一阵淡淡的花香……生灵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生命的价值。石子也不例外。
  • 弱妾

    弱妾

    燕王府中侍妾若干,个个如狼似虎,都削尖了脑袋沾着满手血腥踩着他人的肩膀死命往上爬,懦弱得连排行都没有的苏红茶生来就是被人踩遭人戏弄嘲笑的受气包,终遭恶妾算计,被大夫人毒打而死。当苏红茶再次睁开眼,眸中闪过的却是睿智的光。她知道,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要么是奋起杀出一条血路,要么就是无声无息的灭亡。她的选择是——王府里,接二连三的,四夫人中毒,五夫人遭蛇咬,六夫人被人剥光了衣…所有迹象都指向大夫人,结果,大夫人被赐死,她因有功而被提拔。被提拔并不是她的最终目的——赏花宴上,浓妆艳抹的女子正准备东施效颦地跳一曲霓裳舞,谁知一跤摔到了太子脚前,太子看到那张花痴脸,一脸厌恶,“不知死活的白痴,滚!”她痛哭流涕:“太子殿下,妾身仍忘不了你,让妾身再多看一眼…”太子极力忍住狂吐的冲动,吼:“燕王,让她从此消失在我面前…”燕王像赶狗一样轰人。女子伤心欲绝。出了大门,却笑得欢畅,溜得比兔子还快。片段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男子扶着花枝,倨傲的抬起头,“说吧,今晚穿得如此光鲜,是不是你那病殃子夫君不能满足你,又想来勾引我?”女子摘下花枝一折为二,笑嘻嘻道:“别老往自己脸上贴金,种马要让种马来配,人怎么会勾引种马呢……”片段二:一个慵懒而又狂放的男子半眯着双眼听人汇报,忽然挑眉动容,“什么?她又敢与人成亲?”下属惊骇,垂下头身如筛糠。慵懒男子喃声低语:“那个小骗子,胆敢骗我…”他突然笑得不怀好意,“走!大家随本王抢亲去!那贼丫不听话,给我抢回来重打屁股三十大板!”三王争夺,权谋天下,天地为媒,江山为聘,前世今生,只为那红颜一笑。推荐好友新文:《霸权皇后》《七小姐》《囚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弱妾当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情过妻不候

    爱情过妻不候

    四年前他们缠绵入骨,四年后形同陌路。于陌歌以为他是对她没了兴趣,为了燃情她不顾羞耻的缠住他,却发现他有了床伴新欢。于陌歌站在天台含泪笑问,“就算我怀了你的孩子,你仍然要离婚吗?”他留给她帅气却薄情的背影,”孩子打掉,仍旧离婚。”泪水滑进口中,那般苦涩绝望,她从天台上终身一跃……那时他的心碎了,嘶声裂肺的唤她,“陌歌!”如果几年后还能相见,爱情会过期不候吗?
  • 穿越之顾祈

    穿越之顾祈

    顾樱作为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并顺利找到工作却在庆祝之时穿越到了一个未知的王朝的少女,迷茫的她将何去何从?!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而来,但我只想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活下去。好了!以上严肃且严谨的话语就到这里结束,请注意这是一篇欢脱的文章!你没有看错!这就是一篇欢脱的文章!并且天雷滚滚外加狗血连连!人物崩坏如脱缰之野马一去不复返!不爱看的请迅速撤离!如强行看文者请自带避雷针等器具!总结到此结束。接下来请各位看官继续看正文。最后废话两句,请大家多多支持区区【抱住读者桑的大腿,区区会打滚卖萌很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