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2100000011

第11章 和尚 比丘与头陀有什么区别?(1)

【一】

道安36岁的时候,他的老师佛图澄去世。游学在外的道安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赶回后赵帝国的首都。到了第二年,后赵的皇帝也去世了。

新皇帝靠血腥的军事政变上台,政权并不牢靠。他立刻就想到了模仿父辈利用宗教巩固皇位的做法。前任国师佛图澄刚刚去世,于是新皇帝看上了他的弟子、佛图澄之后全北方最有威望的僧人道安。

趁着道安还在首都,皇帝赶紧把高僧迎请到了自己的皇家园林中。这座园林由前任皇帝动用了16万民夫、10万辆车的庞大人力修造而成,陈设极为奢华。道安本人也像他的老师那样,在帝国拥有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

佛图澄是个对政治很敏感的人。

据说石勒称帝前,在中国儒家经典中找不到少数民族在中原称帝的前例,因而犹豫不决。

于是佛图澄立刻声称:石勒上辈子吃斋念佛,做了善事,所以这辈子理应称帝。

反应很机灵嘛。

道安跟随佛图澄多年,同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道安虽然身处皇家园林,但他一直密切注意着政治形势。他发现当今皇帝地位不稳,作为政治筹码,自己也难免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于是道安只在皇家园林中居住了很短的时间,就匆匆离开了首都。

果然如道安预测的那样,那位供养他的皇帝只在位了180天就被自己的兄弟杀死。随后帝国陷入到不断的权力斗争中。没过几年,整个后赵帝国都灭亡了。数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的北方展开了权力争夺战。

作为北方的佛教权威,道安的处境非常微妙。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自然也想把道安纳为己用。但对于道安来说,在政局没稳定的时候就支持某个政权有极大的风险。

因此在随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道安一直带着徒弟在各地游学,避免接近权力的中心。因为战乱不断,道安的游学生涯十分动荡。这15年来,道安从河北跑到河南,从河南跑到河北,又从河北跑回到河南……

他怎么就不换地儿呢?

如果仅仅是为了躲避战乱,那道安完全可以到南方去。此时的南方由汉人建立的东晋帝国统治,战乱较少。

他为什么不南下呢?

这是个颇为尴尬的话题。

道安非常重视传播佛教,即便是在游学期间也不断收徒,他身边逐渐积累起了多达500人的庞大僧团。

人多了当然好,可是,这500人该怎么解决经济问题呢?

从佛理上说,佛教认为一切财物乃至人自己都虚妄不实,不值得依恋。

但是要传教、要研究佛法总不能让自己饿死吧?僧人可以忍饥挨饿,吃穿差一点没关系。但条件再差,终究还是得有东西可吃有衣物可穿才行。佛学家研究佛法总需要看书点灯,写作总需要纸笔。更不用说建立寺庙这类大项目,就更需要钱了。

但是钱从哪来呢?

在印度,僧人不允许生产、经商,只能乞讨[1]。但这对道安僧团太不现实了。500人吃饭,就算特别省特别省,一人一天吃4两,一天也是200斤粮食。古代人口稀疏、生产力低下,再加上北方战乱不断,哪个村子能经得起他们这么吃?

中国的僧人不大遵守印度僧团不能积蓄财产的规定,道安的时候,有的中国寺庙已经拥有自己的庙产。寺院和地主一样,靠收取地租、甚至直接役使农奴来维持经济。然而道安在乱世中,到处颠沛流离,没有地租可收。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依赖豪强富族的供养。

为什么道安总在河北、河南跑呢?就是因为后赵帝国的首都邺城和道安的家乡都在这个地区。这里道安的声望最高,他一直都没有远离自己的根据地。

即便这样,生活还是很窘迫,僧团“山栖木食”,很是辛苦。当时有徒弟给道安送了一点“灯烛之费”,道安立刻喜形于色地夸奖他[2]。

道安在北方游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对汉人兄弟。好的消息是这两个人出身大家族,家境还算可以。坏的消息是,这两个人并不是虔诚的佛教徒。

这对兄弟二十来岁,和道安一样也出身于世代学儒的汉人家庭。两兄弟很喜欢学习,熟读儒学和玄学。他们原计划并不是来找道安,而是想去南方投奔一位儒家学者,和他一起隐居。结果走到一半遇到战乱,路走不通了。正好听说道安在附近传法,这才来拜访。

也就是说,来者是两位立场坚定的儒生——听上去好像是来踢馆的吧?

然而逻辑的妙处就在于,无论你持什么立场,是否正误、水平高低只要一辩即知。两兄弟都是聪明人,听完道安说法后,立刻佩服得五体投地。感叹说:“儒道九流,皆糠粃耳!”——佛家之外的学说,都是垃圾!

两个人立刻决定不南下了,就拜道安为师,一起出家。

其中的哥哥出家后法名“慧远”,成为道安最喜欢的弟子。

说到这里,您大概还以为我在讲一个历史的小插曲。无非是宣扬佛学高明,能以理服人之类。但假如您头脑快,也许能意识到一个问题:

慧远为什么要出家啊?

您或许会生气:前面在讲道安的时候不是都解释过了吗?不是都绕了一大圈子费劲地解释佛学为什么比儒学和玄学好吗。那慧远一听到佛法就弃儒出家了,这哪里有问题啊?

问题就在于:研究佛法为什么要出家?

研究佛学是个学术行为,你有本书,有个老师就可以研究了。为什么还要出家呢?身为读者的您就对佛法感兴趣,可您不一定非要出家才能看这本书啊,完全可以以一个教外人士的姿态研究佛学嘛。

我们前面在解释道安出家动机的时候说过,道安出家的时候只有12岁,避难应该是他出家最大的动机。

但慧远就不同了。

慧远拜师的时候已经21岁,过着富足的生活,并不需要避难。

那么,他出家的动机何在呢?

【二】

原因在于,佛教不仅仅包含了学术思想,它还是一门宗教。

我们在上一章介绍了一条佛学的基本理论:“万法缘起”。下面我们来介绍第二条。

这两条理论的区别在于,第一条理论属于哲学。第二条属于神学。

也就是说,不信宗教的朋友也可以讨论第一条理论。比如“万法缘起”,辩证唯物主义者也可以接受。

而属于神学的第二条理论,则像是一种硬性规定。佛经上记录了什么就是什么,没什么讨论的余地。

这条神学理论也很简单,就一个概念:

轮回。

轮回的意思就像我们一般人理解的那样:人以及其他生物(植物和细菌除外)在死亡后,还会获得新的生命。相当于我们俗称的“投胎”。

佛教的大部分宗派主张“六道轮回”,意思是,世上的生命一共有六类,包括天人(类似于神仙)、人类、畜生、饿鬼等等。生物可以从一道轮回到另一道。

经过佛教多年的熏陶。轮回说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百姓经常会在不经意间使用轮回的概念。

比如对恩人说“来生为你做牛做马”,对情人说“下辈子还在一起”,对仇人说“我是不是上辈子欠了你的”。这都是属于轮回的概念。

轮回虽然是佛教的神学理论,但和前面的“万法缘起”的理论其实是相通的。

为了能说明轮回说和万法缘起的关系,我们要先用上几段文字来介绍一个叫做“因果报应”的新概念。

先说两个术语:众生做的事情在佛教里叫做“业”。“业”按照因缘规律而产生的后果叫做“果”,或者“报”。

在唯物者的观念里,一个人杀了人,这件事的后果是受害者死了。而在佛教的因缘说看来,一个人做了恶业就会受到恶报。凶手杀了人,不仅受害者死了,将来凶手也会遇到相当程度的倒霉事。这个倒霉事才是凶手杀人得到的果报。

也就是说,虽然佛教和唯物主义一样,都认为世间万物是有因果联系的,但具体的联系规则却不一样。唯物主义的因果规则是物理学,没有人去亲手惩罚罪犯,罪犯就可以一直逍遥。而佛教的因果规则是它自己的道德标准:好人受好报,恶人受恶报。

而且佛教认为,这种因缘规则的运行是极为准确的,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因为佛教看待因缘规则就好像是唯物主义者看待物理规则那样,是先天的、既定的、非人力神力能控制的,不可能存在运转错误的情况。

这套因缘规则就是我们俗称的“因果报应”。

佛教还有一句话叫“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说的就是普通人不知道因果规律,所以当恶报来的时候非常恐惧。而高僧大德明白因果规律,知道因果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所以要提防的不是恶报,而是会引起恶报的那个因。

这就是明白因果报应和不明白因果报应的区别。

关于因果报应,我们先多说几句,讨论一下可能引起的疑问和误解,然后再接着讲。

第一个疑问是:因果报应能不能推出决定论?

所谓“决定论”,意思是说,人类没有自由意志,每个人的思想行为都是其他事物因缘和合的结果。

这个观点的思路是,佛教不是讲万法缘起吗?那么我们自己的思维也都是由其他因缘决定的了。

比如一个人内心善良,是因为他从小生活的环境里,人们都教他向善的道理。假如他生在一个以恶为美的世界里,那么他也就会心怀邪恶了。因此,一个人是向善还是向恶,这不是他自己能自由决定的,而是看他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用佛教的话说,这个生活环境就是产生这个人思想的因缘。

再比如,您今天能看到我这本书,看到了这一行,也充满了各种因缘:可能是因为有人向您推荐这本书,或者您正好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心中一动,或者是您在朋友家随手一翻。这些都属于因缘。所以佛教徒会把传教叫做“结缘”。当您对佛教表示出兴趣的时候,僧人会夸您和佛教“有缘”。

决定论的意思就是说,假如我的一切思想都是由我生活的环境决定的,我的一切行为都是之前种种因缘的结果,什么都是注定好的,那么我不就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了吗?

按照这个说法,当我拿起面前的杯子的时候,我以为是凭借自己意志拿起来的,其实,这个拿起杯子的念头,不过是之前种种因缘的结果。

那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按照因缘规则运行的、无意识无感情的机械体。

更重要的是,佛也属于万法,也遵守因果报应规律。那岂不是说,佛也受因缘操纵,也没有自由意志了吗?

这个说法成立吗?

不成立。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粗暴的解答:

为了要求信徒修行,任何宗教都不会认同决定论。

这是因为,如果人没有了自由意志,那么人也就不需要主观努力了——反正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被其他因缘决定好的。那么皈依宗教也是命中注定,不皈依也是命中注定,早就定好了,何必还要为自己信仰什么宗教费心呢?

同样的道理,人没有了自由意志,也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就没有道德可言了。强盗杀了人,大可以辩解说:“我杀人不是因为我是坏人,而是其他因缘导致的啊,不是我能控制的啊!”人们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宗教又该怎么劝人向善呢?

所以,佛教一定要承认人拥有自由意志。

这在理论上也说得通。就像辩证唯物主义一面认为有不可违背的物理规律,一面也承认人有自由意志一样,佛教的因果报应和自由意志也可以并存。

在辩证唯物主义里,苹果一定会掉在地上,这是不可违反的物理规则。但是要不要松开手把苹果扔出去,这个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自由意志,并不受外在的物理世界的影响。同样,在佛教看来,因果报应规则是不可改变的,但人的行为还是自由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去多做符合佛教要求的事,从而利用因果规则让自己多获得好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像科学家不能改变物理规则,却可以利用物理规则制造出航天飞机一样[3]。

我们再说说关于因果报应的另一个常见误解。

两个人,A杀了B。站在B的角度,按照因果报应来说,B被杀是B之前造下恶业而得到的恶报,是他活该。那能不能说既然B活该,所以A杀B就没有罪呢?

《大般涅槃经》就有这个说法,说有个国王杀了自己的父亲,他害怕受到恶报。佛就劝他:你的父王被杀死,是因为他自己先前造下的恶业,是他应该受的恶报,你杀他怎么会有罪呢[4]?

佛经的说法成立吗?

我认为不成立。

假如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世间的一切恶行,起码是杀人放火这种伤害别人的恶行,都可以不受恶报了。

我们前面说过,人是有自由意志的,A应该有能力阻止自己去杀B。如果A是故意杀的B,A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受恶报的。

比如我们过去有个习惯,家长骂自己没出息的孩子,会说“我真是上辈子欠了你的”。一些佛教徒在宣传的时候也说,这辈子孩子不孝,和家长反目成仇,那是因为做父母的上辈子欠了债啊。

这话听着合情合理,完全符合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可是再一细想,就不对了:栾保群先生就说,这孽子上辈子别人欠了他的账,就够倒霉了,结果这辈子他还

先要给欠债人做儿子,叫上多少声爸爸才能要回一些,须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把账讨完,而且必须一边讨一边糟蹋;及至人家把债还清,自己却是两手空空,然后就背着不孝不肖的坏名声到阴间去做穷鬼饿鬼。这真让人不明白,他来世上这一遭儿究竟图的是什么[5]!

这个所谓的不孝子,多倒霉啊!

佛教怎么解释这种困境呢?

正确的解释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这个不孝子虽然上辈子是债主,被轮回“创造了条件”找这辈子的父母要债,但是他还有机会选择孝顺,选择不要债。这样按照因果报应说,他下辈子就应该得到好报,也就不再倒霉了。

但这么回答还有问题。

佛教对于因果报应,有个很形象的比喻:欠债。

同类推荐
  • 道教的生死观

    道教的生死观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为介绍近代基督教在华传行历史的编年体工具书。从公元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写起,至公元1949年停笔,涉及在华基督教相关人物和团体机构近19000个。所收内容包括:一、各国来华布道的差会——名称、国别、宗派、开教、立会设堂等;二、历年来华的传教士——姓名、身份、驻在地、调转及相关事工等;三、教会所办医院、学校、慈善机构、报纸杂志及社会文化团体;四、相关教案;五、编者认为应该收录的其他资料。书末附有人名及教会团体机构汉字音序索引、西文原文索引,方便检索。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热门推荐
  • 烟火醉

    烟火醉

    赵京娘——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赵匡胤——天下与美人,吾得天下!柳烟——天下唾手得,难盗美人心!
  • 废材逆天狂后

    废材逆天狂后

    第一次茅厕对上,她一个过肩摔将他毫不留情地甩到茅坑里;第二次寿宴对上,他差点儿成了她的奴隶;第三次浴室对上,他被她甩进了澡堂里;第四次王帐对上,她竟然在他登基当日把他给绑架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她,21世纪名震大江南北的女魔头,冥堂大姐大,一朝为情穿越却附身在了一个可怜皇后的身上。什么?竟然要把堂堂一国皇后弄出去和亲?……卧槽!
  • 杰出青少年的记忆力训练

    杰出青少年的记忆力训练

    《杰出青少年的记忆力训练》为你提供了33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希冀能对你有所帮助!弹奏一首动听的乐曲,需要训练;写得一手好字,需要训练;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需要训练;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运动员,需要训练,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同样需要训练。我们的记忆力为什么一直没有提高?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找的只是记忆方法,而不是记忆力训练方法。
  • 水经注

    水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献祭系统

    末世献祭系统

    恶魔嘴边微微一笑说“你给我什么,我就给予你什么。凌天寒对此很无语。奸商……,我要欧皇欧皇,懂吗!!!!
  • 坐拥君颜
  • 山神蝉梦(全集)

    山神蝉梦(全集)

    这是一部男主“孕后重生”的古言奇幻大剧。前有青梅竹马舍身挡剑的心机表妹,后有痴情多金誓死捍卫孟蝉的小侯爷。男主怀孕、女主帮其安胎、前期各种笑料百出,后期又虐得不行!孟蝉是一位入殓师,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收到一具尸体。却在准备入葬时发现,“尸体”没死!不但没死!还怀孕了!原来山神投胎选中了付朗尘为宿主。在养胎的这段时间孟蝉和付朗尘互生情谊。无奈男主怀着神胎不便表白!终于等到山神出世!想要当着天下人的面迎娶孟蝉。却不想,冒出诸多阻碍……前有青梅竹马舍身挡剑的心机表妹,后有痴情多金誓死捍卫孟蝉的小侯爷。可怜男主被虐千百遍……看到读者都揪心!
  • 赤原区的侦探大人

    赤原区的侦探大人

    ——所谓苦难,不是掀开苦难的手,而是苦难本身。小千:女,24岁,眉清目秀,大学肄业,在校时主修心理学,会读心术。妈妈是在赤原区经营酒家的红姨,父不详(传言她爸是出老千的,所以名字叫小千。);小真:女,28岁,长相中等,身材火辣,性格外向,初中毕业,妈妈原来是赤原区等级最低的妓女;大牛:男,31岁,以前在赤原区买碟,传言他爸爸是个拉皮条的,现在在侦探所搞技术,拍小三,装监听设备什么的;明仔:男,12岁,是梦婆在她的酒家前面捡的小孩,小时候发过一次高烧后,就有了过目不忘的技能。刘正正:27岁,人品端正,一心只想拯救社会的律师;吴雅门:男,侦探所的创始人,年龄不详,具体生世不详但,传言他妈妈是赤原当年的花魁,他亲生父亲的来头也很大,因此赤原的人都礼让他三分。他是个相貌出众的自恋狂,常常去全世界各地学习才艺,是赤原的秘密武器,也是赤原唯一一个有姓的人……
  • 激活你的第六感

    激活你的第六感

    第六感并不是偶尔出现的,而是客观存在的,是每个人都天生具备的原始本能,只是人们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这项能力才会退化。只要知道经过练习的方式,第六感就会成为你最为神奇的能力。
  • 最佳国民影后

    最佳国民影后

    影后洛攸结婚了,嫁给了一个除了年轻有钱有颜就一无是处的男人。她拿到人生第一个影后奖杯的时候,父母送了一套别墅,那男人却只送了一朵玫瑰花。是的,一朵。他说:我送你一朵花,不是因为我买不起剩下的九千九百九十八朵玫瑰花,而是我从那些花里,挑了最美的一枝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