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2100000035

第35章 放下屠刀就能成佛?(2)

随后又说,你觉得庙里的佛像是坐像,你想模仿他,但要知道佛是没有固定形象的啊!你怎么能这么机械地模仿呢?“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19]

你用坐禅的方式追求佛性,完全是使错力气了!

马祖开悟后,也教诲弟子不要执着于坐禅。他说:

“本有今有,不假修道坐禅。不修不坐,即是如来清净禅。”[20]

志公禅师说“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21]也是类似的观点。

坐禅无用,拜佛也无用。

赵州从谂禅师见到一个僧人礼拜佛像,赵州上去就打了一棒子。那僧人挨了棒子后辩解说:“礼拜也是好事。”

赵州回答:“好事不如无。”[22]

在传统佛教看来,拜个佛总是好事嘛,拜总比不拜好。但是在禅宗看来,拜佛、参禅这些外在行为都是执着,有不如没有。

这让人想到了竺道生的“善不受报”。虽然这些结论都来自于教义的推理,但已经开始让传统观念难以接受了。

慧能没有后来的禅师那么极端,但是也不主张拜佛。

有弟子问他,有很多人念“阿弥陀佛”,希望让阿弥陀佛接引他们往生地方,这件事对吗?

这是佛教公认的修行方法,慧能当然不能说不对。但是他说“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23],说智慧不足的人可以念佛,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清净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了。

不仅拜佛无用,做善事也无用。

慧能说:“愚人修福不修道”[24],只做善事不做修行的人,是傻瓜。

我们今天给僧人一粥一饭,这都会被称为是“大功德”,更不用说捐钱盖庙了。可是传说当年达摩拜访梁武帝,梁武帝说要给达摩建一座庙来供养他。建庙这么好的事,梁武帝有没有功德呢?

慧能回答,梁武帝修庙只是修福,却“实无功德”[25]!

虽然有好报,但对修行是没用的。

不坐禅、不拜佛也就算了,禅宗还反对依赖佛经。

不难理解,传统佛教认为佛经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意义。

《大方便佛报恩经》说:“为闻佛法,乃至一句一偈一义。”

《法华经》说:“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

《大集经》说:“菩萨为于一字一句之义,能以十方世界珍宝奉施法王。”

说佛经中一字一句都极为重要。

但是禅宗认为,我们用理性所描述的佛性、俗身等概念都是妄念。既然佛经也是用理性的文字撰写的,那么岂不是说……当然你不能说佛经是妄念,那是“毁谤佛法”。佛经当然是记录真理的文字,这是慧能万万不能否定的。但慧能说: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26]

——我不是说佛经不好,我是说,佛经不重要。

经文上的文字,用的是人类的语言。所以慧能又说:所有的经文都是为人类创造的。如果这世上没有人类,那也就不会有佛经了[27]。

也就是说,佛经并不等于真理本身,只是为人类修行所创造的工具。

慧能又说: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他说佛经的所有知识,其实都已经具备在每个人的内心里了。你没看到,是因为你被错误的知识迷住了眼睛,没有“悟”。如果不用自己内心去领悟佛性,而是一味从外在的佛经里追求知识,那读得再多也没用。反之,如果能自己领悟佛性,那么不需要依赖佛经,一下就能顿悟了[28]。

所以慧能说:

“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29]

你内心不去领悟佛性,光在表面上念佛经、说佛理,是没有用的。

其他禅师也有类似的观点。

法秀讲解《华严经》。怀禅师问法秀:“《华严》以何为宗?”法秀回答:“法界为宗。”怀禅师问:“法界以何为宗?”法秀回答:“以心为宗。”怀禅师问:“心以何为宗?”法秀就回答不上来了[30]。显然,怀禅师可以无穷无尽地追问下去,讲经人最后总是会哑口无言。

禅宗著作《绝观论》说:“夫大道冲虚,幽微寂寞,不可以心会,不可以言诠。”

——说大道理是不能用理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

大珠慧海说:“经论是纸墨文字。纸墨文字者,俱是空设,于声上建立名句等法,无非是空。”[31]

香严智闲和人讨论佛法,一时说不上来,把经文都煮了,说“画饼弗可充饥也。”[32]

希运禅师说:“所以菩提等法,本不是有。如来所说,皆是化人。犹如黄叶为金钱,权止小儿啼。”[33]

——他说佛经上教的方法,对众生来说,就像把黄树叶当成金钱一样,只是用来暂时哄骗小孩别哭的。

神赞禅师见用功钻研佛经的僧人,感叹说:“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出得!”[34]

——“驴年”是不存在的年份。神赞的意思是,研究纸上的经文,永远也不能悟道成佛。

那么禅宗该怎么对待佛经呢?

大珠慧海说:“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遗教。”[35]

——忘掉文字才是最重要的。

佛经的文字不能执着,那禅宗禅师的教诲,说出于口,也是文字啊,所以也不能执着。

雪峰义存对徒弟说:“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吾若羚羊挂角,汝向何处扪摸?”[36]

——“羚羊挂角”意思是,羚羊把自己挂在树上,野兽就找不到羚羊了。这段话的意思是,你们努力研究老师说过的字句,是找不到佛教真意的。

有人问法眼文益禅师:“如何是第一义?”

法眼文益回答:“我向你道,是第二义。”[37]

他的意思是,说出来的话就已经不是最高的真理了。最高的真理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所以慧能说:

“乘是行义,不在口诤。汝须自修,莫问吾也。”[38]

——真理不在嘴上。你得自己去追求,别问我。

假如说出家、坐禅、学习佛经等外在的修行方式都是不正确的,那么应该怎么成佛呢?

如果人和佛性之间的距离是不存在的,那么凡人和佛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慧能说:

“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39]

——他认为众生和佛之间是“迷”和“悟”的区别。

和前面道生“顿悟成佛”的逻辑一样:既然众生和佛之间没有距离,佛性也不能分层次和阶段,那么成佛的过程是一瞬完成的,也就是“顿悟”。

用慧能的话说: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40]

从凡人到佛,只有一个“悟”的过程就完成了。

在传统的观念里,成佛以后要生活在遥远的佛国净土里。因为净土太远,怕人死后不认识路,所以才有很多人要念“阿弥陀佛”的佛号,求阿弥陀佛把自己接引到净土去。

但是慧能说:“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41]

他说净土距离我们的远近其实是相对的,只要你心净,净土就很近。要是心不净,念佛也没用。

有多近呢:“但行直心,到如弹指。”“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42]

刹那间就能到。

在传统佛教那里,前世种下的因,需要千万世的果报来还清。但是到了慧能这里:

“一念恶,报却千年善心。一念善,报却千年恶。”[43]

只要一个善念,千年的恶因也都可以瞬间了解。

同样是“顿悟”,禅宗的顿悟和前面竺道生的“顿悟成佛”还不一样。

道生的“顿悟”说的是从凡人到佛的过程是一瞬间,但之前还是需要累世的修行才能做好顿悟的准备。

《百喻经》上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国王想要自己的女儿快点长大,找医生给他开药。医生说,我虽然有药方,但是没有药材,你给我一些时间求药。国王就答应了。十二年后,医生求药回来,给公主吃了药,国王一看,自己的女儿果然长大了。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你看高僧很快就修行成正果,你以为修行很容易。其实是他在前世积累了很多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44]。

这个故事比喻的,就是道生的“顿悟”。

然而禅宗的“顿悟”说的是,当时间概念已经不存在后,前面累世的修行也就没有必要了。根本不需要修行的积累,直接就可以顿悟。

传统的佛教认为,人要修行圆满,最起码也得等今生的生命完结以后。佛教所说的“涅槃”,特征之一就是肉体消灭。释迦牟尼就是去世以后才成了佛。

但禅宗认为,既然时间和生死的概念都存在,那么顿悟也就不需要等待肉身消灭的时候才能完成。

所以禅宗主张,人活着的时候就能顿悟成佛。用神会的话说:“不舍生死而入涅槃,是顿悟。”[45]

【四】

问题是,既然所有追求佛性的行为都是一种错误的执着。那么,“悟”不也是行为吗,不也是一种追求吗?

想要去“悟”,这不也是一种执着吗?

慧能说“何处染尘埃”,说人不需要去“拂拭”。而“悟”哪怕再短,也是一个动作。可尘埃都不在了,为什么还需要这一瞬的动作呢?

有人问百丈怀海:“修道的人想要追求佛性,你怎么看这件事呢?”百丈怀海回答:“大似骑牛觅牛。”[46]众生已经拥有佛性了,你再追求佛性,如同骑着牛还要去找牛,就是错误了。

黄檗希运说:“何处觅佛?不可更头上安头,嘴上加嘴。”[47]是一个意思。

还有两个公案故事可说。

第一个故事说:

有人对僧粲说:希望你能教给我解脱法门。

僧粲反问:谁绑着你了?

那人奇怪:没人绑着我啊。

僧粲说:既然没人绑着你,你就已经解脱了,为什么还要追求解脱呢[48]?

——你已经拥有了佛性,不用追求,你已经解脱了。

第二个故事是:

有人问紫玉道通:什么是佛?

紫玉道通没有回答,而是叫那人的名字。

那人就答应了一声。

紫玉道通便说:“更莫别求。”

紫玉道通的意思是,你就是佛,不要去别的地方求佛了[49]。

慧能不是说人的内心就有佛性吗,所以马祖道一年轻的时候说“即心即佛”。意思是,人心就是佛性,只求内心圆满,就可以达到成佛的境界。

然而随着境界的加深,马祖后来又反对自己的“即心即佛”说。

有僧人问他,什么是“即心即佛”?马祖回答说:“为止小儿啼”。不过是暂时哄小孩别哭的说法而已。

那僧人又问,“啼止时如何?”小孩止住哭声以后,又该做什么呢?

马祖回答:“非心非佛。”[50]

——非心非佛的意思是,之前慧能已经明确说“菩提树”和“明镜台”都不存在。那么,我们怎么还能说即“心”和即“佛”呢?这句话里肯定了“心”和“佛”的存在,已经是错的。

伏牛山自在对门人也说:

“即心即佛,是无病求病句。”[51]——你说“即心即佛”,反而是犯错了。

更进一步说,“非心非佛”作为祖师的教诲,不也是一种教条吗?作为一条用语言表达的禅理,不也是一种虚妄吗?

法常禅师住在大梅山里。

据说有一天马祖派了一个僧人去问法常,说:“你从马祖那里学到什么了?”

法常回答:“学到‘即心即佛’了。”

那个僧人说:“师父最近的说法变了,改说‘非心非佛’了!”

法常一听就急了,说这人怎么总变呢,蒙人呢!

法常于是说:“我管你说什么‘非心非佛’呢,我自己就说‘即心即佛’!”

僧人把这段话回去报告马祖,马祖回应说:

“梅子熟了。”[52]

因为法常禅师住在大梅山里,所以马祖用“梅子熟了”这句话,来比喻法常已经领悟得道了。

为什么马祖满意法常的回答呢?这是因为马祖在说“非心非佛”的时候,重点并不是肯定“非心非佛”这四个字,而是在否定“即心即佛”四个字。肯定“非心非佛”同肯定“即心即佛”一样,同样是执着于理性的概念,同样是错误的。这和中观学的“八不中道”是一个道理。

如果是蠢笨的僧人,听到师父说“即心即佛”就点头说“即心即佛”,听到师父改口说“非心非佛”就点头说“非心非佛”,那是永远也学不到禅宗真意的。只有法常这样不在乎表面的文字,全都无所谓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青源惟信说: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53]

这是类似的意思。

既然任何刻意强调“心”和“佛”的存在与区别都是错误,既然我们对佛性的任何追求,包括“顿悟”在内都是一种执着,那么修行佛法也就只有一种方法:

放弃任何追求,不用任何方法。

有人问赵州从谂,我们学佛的本分是什么?赵州回答:“树摇鸟散,鱼惊水浑。”[54]

树摇当然鸟散,鱼惊当然水浑,这是叫人顺其自然,不要刻意。

既然不能费任何心力,那么只需要随着自己的天性来,放任自由的生活就可以了。

因此大珠慧海说,修行就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55]。

临济义玄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穿衣吃饭,困来即眠。”[56]

长沙景岑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57]

龙潭崇信从师于天皇道悟很多年,在这些年里,天皇道悟只让他端茶倒饭,不教他任何佛法。龙潭崇信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问天皇道悟为什么不教他。

天皇道悟回答说,你倒茶来我就喝,你端饭来我就接下,这不都是在向你指示真理么?“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58]

吃饭穿衣,不落痕迹,这就是禅宗修行的最高境界了。

禅宗说修行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就是不着痕迹的生活。但问题是,芸芸众生也是在随心所欲的吃饭穿衣啊。如果有一群凡人,压根就不知道佛教的存在,只是浑浑噩噩的生活,不渴望跳出六道轮回。那他们不是比禅师更随心所欲、更不落痕迹吗?

那岂不是说,越不了解佛教的人,就越能成佛吗?

同类推荐
  • 世界佛教通史·第九卷:日本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第九卷:日本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第一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华严经》描绘了富丽庄严的成佛境界,是诸佛最圆满的展现,也是每一个生命的觉性奋斗史。《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兼具文言之韵味与白话之易懂,接引读者进入般若经典的殿堂,开启圆满自在的人生。《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让你跨越文字隔阂,参与菩萨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
热门推荐
  • 奥特网游

    奥特网游

    【他们来自m78】原先只是一个小众游戏,是一小撮人的热闹,但是当它大火的时候突然变成了所有人的狂欢,S1赛季世界联赛已经结束了,职业选手小今致敬的那句“相信我,你也可以变成光。”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了游戏的宣传语。而只是刚刚步入高中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女孩婉甜甜在打游戏的过程中逐渐重拾信心,她觉得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内个,我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奥特曼打怪兽啊?“系统的提示音响起【完成剧情任务,解锁更多新的角色将能使你你体验到游戏最初的乐趣。】【请为爱与正义而战,请为自己而战。】
  • 篮下我为王

    篮下我为王

    人生至此,你是否觉得遗憾?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愿意重塑你的人生吗?当你带着系统回到过去,得到一副无人可敌的身体,你要做什么?锄强扶弱?拯救世界?带领人类冲出银河系?或者每天准时扶老奶奶过马路什么的?算了吧!我没那么伟大,我就是想自由自在地活着,顺便成为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我要为所欲为,爱我的人加倍爱我,恨我的人睡觉都在咒骂我!既然你想看我的故事,你必须知道以下几件事:詹姆斯的时代不会到来。杜兰特唯一的夺冠方式就是加入我。至于那个摇头晃脑的小学生我他妈连提都不想提,我要打十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世主创界

    世主创界

    一个地球特种兵,一代九星神主,一只上古神兽,一任无敌仙皇,一条幽冥鬼将。看其如何百搭,震惊世界,所项无敌,问鼎四界巅峰。追求无上大道。
  • 世界历史政治百科

    世界历史政治百科

    《世界历史政治百科》是一本关于历史和政治的百科类读物,分为中国部分和世界部分。介绍了诸多政治历史小知识,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是非常实用的百科读物。
  • Russia

    Russ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宁玥

    重生宁玥

    她曾是为帝国守卫防关十年的将军。也曾是仙界妖域最低调的妖帝。如今她希望她的长生路上能有同行之伴。她是宁玥。希望有一天能站上顶峰的宁玥。
  • 秩序镇世

    秩序镇世

    战国年代,朝廷昏厥,天子无德,奸臣当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诗成于废墟中崛起,灭豪杰,斩奸臣定下世界秩序。
  • 妖火(卫斯理珍藏版)

    妖火(卫斯理珍藏版)

    生活中所应该发生的,但是,却又偏偏发生在卫斯理的身上。卫斯理接受张海龙委托,寻找其儿子张小龙的下落。万料不到看似平凡的生物学家离奇失踪,背后竟隐藏了一个大阴谋﹕张小龙的发明如被野心家所利用,不但足以改变人类发展的历史,更可併吞世界﹗《妖火》是第一个以卫斯理为主的科幻故事,开始了日后一连串的科幻故事的创作。可以看到数十年来,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影响极大,一些当时认为可以写进小说中的「大事」,现在已全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了;当时所作出的、幻想到的设想,现在看来,仍然十分新鲜。——倪匡(卫斯理)
  • 势利者脸谱

    势利者脸谱

    《势利者脸谱》的出版,可以起到揭示势利、警醒世人的作用。势利,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非常顽固的弊病,是人性的一大弱点。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梅克庇斯·萨克雷,用幽默辛辣的语言,全面、透彻地描绘了各种各样势利者的嘴脸,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直到今天,在各个国家、各种群体中我们仍能看到各种各样势利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