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95000000002

第2章 癫狂的前奏(1)

(1)改变历史的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林则徐踏上流放之途。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失利,他被朝廷贬斥去新疆治理河工。行至镇江,林则徐遇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名叫魏源,字墨生,湖南邵阳人氏,幼有神童之称,破史读经,满腹经纶。他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久有报国之志,遂于鸦片战争之中投笔从戎,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并亲自提审过俘获的夷人洋兵。但奈不得夷人的洋枪洋炮犀利,战事急转直下,英人的兵舰直打到天津的大沽口,朝廷惧而求和,魏源愤而辞归。

林则徐与魏源,都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两人于镇江一家简陋的客栈之中,彻夜长谈。交谈的话题,当然是围绕着国家命运与充满了悲观的未来。林则徐告诉魏源,中国之所以在战事中失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不了解西夷洋情。洋人之所以如此蛮横,拒不臣服于我天朝,拒绝向中国皇帝磕头进贡,那是因为他们有着可怕的坚船利炮。除非我们也能够拥有着比他们更厉害的坚船利炮,否则是无法击败他们的。

欲想制夷,必须要师夷长技!

必须要承认,我们不如洋人,我们需要学习洋人的长处。

洋人的长处,就是坚船利炮。可是洋人为什么会制造出这么可怕的利器?为什么我们如此伟大的天朝,却除了把男人割掉卵袋,把女人打入冷宫,什么象样的玩艺儿也没制造出来呢?

自从林则徐到达广州禁烟以来,就一直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似乎茫然无绪,林则徐所能做的,就是招集智士之辈,广泛搜集西夷资料,无论是风土人情,地理天文,人文景观,习俗成规,都在林则徐的关注范围之内。只有搜集到足够的资料,把夷人琢磨透了,才能够找到制伏夷人的法子。

这些辛辛苦苦汇集起来的资料,林则徐命名为《四洲志》。

可惜的是,资料的汇集与整理尚未完成,战争就已经爆发了。林则徐被流放新疆的途中,手中就抱着这厚厚的资料,他一直想找个可靠的人,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

现在,林则徐把他的《四洲志》,递到了魏源的手上:墨生,你是举世罕逢的大才子,最有做学问的耐性。如今我充军伊犁,一去生死不知。这本书就只能交由你了。你记住,这是关系到我们天朝子民是否还有资格存活于世的大事,你把洋人全都研究明白了,写出一本好书来,让我们中国人都来读。读懂了,制造出比洋人更厉害的船炮,就能够打败洋人,避免亡国灭种的命运。

魏源慢慢的跪在林公面前,双手接过来林公递过来的书。他的心脏在怦怦狂跳,耳膜中一片轰鸣。他知道,林公是把拯救中华民族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如此重任,让他心生颤栗。

两人镇江相别,林公在差役的押送下,踏上漫长的流放之路。而魏源,却回到了他的书斋,以林公的《四洲志》为蓝本,开始进一步的广泛的搜集资料,终于编写成《海国图志》50卷本。此后魏源继续补充资料,至咸丰二年(1852年),此书已经厚达100卷本。

在此书的开头,魏源开章明义的点题: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这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之源来。

毫不夸张的说,魏源的《海国图志》一出,就彻底的改变了整个世界。正是这本书,把弹丸之地的日本送上了世界强国的高峰,至今日本人仍然享受着这本书所带来的福益。同样是这本书,把中国送入到了可怕的地狱之中,百余年犹未超生。

什么?魏源的《海国图志》,把日本送上强国之颠,却把中国送入了地狱?有没有这么离谱夸张啊?

这是活生生的历史,确切的说:日本人汲取了此书的精华,登上了世界强国的颠峰。而中国人却汲取了此书的糟粕,从此陷入了民族性群体癫狂之中。

(2)改变历史的书

却说魏源自打在林公处受命,精研西人,以夷制夷而后,就潜心研究写作,三年而后,首次推出了他的50卷本《海国图志》。自费印刷出版而后,读者们闻讯赶来,打开书一看,顿时火冒三丈:这是什么垃圾狗屁书,通篇没有美女也没有美食,不是舌尖上的中国也不是乳头上中国,这种烂书怎么会有人看?作者快去死吧!哗啦啦,全都把书丢掉了。

被林公寄予了无限希望的《海国图志》,印刷不过千册,销售惨淡,书商赔塌了天。

中国人,在数千年之久的权力愚弄之下,陷入到了原始思维之中,大脑基本上钝化,只有美女美食,能够让国人眼睛一亮,除此别无感觉。

魏源感觉很失败,怎么回事?为什么这本书,竟然没人愿意看呢?是不是我的写法有问题?那我再回家继续增补修改,一定要让大家喜欢看才行。如果大家都不看这本书,又如何了解夷情?如何师夷长技?如何以夷制夷?我又如何向林公交待?

到了咸丰元年(1851年),正是这一年,癫狂患者洪秀全起事于广西金田之时,有一只中国的商船,正在徐徐驶入日本长崎港口。日本海关官员在对这艘船例行检查时,从船上翻出三部魏源的《海国图志》来。当时海关官员打开这本书,漫不经心的一看,两只眼睛顿时瞪得溜圆。

这是什么书?这是什么书?怎么书中字字句句,说的似乎全都是日本人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日本人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这一年是1851年,是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将军的四艘黑船,撞开日本国门的第八年。虽然尊王攘夷运动在日本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但每个日本人都在苦苦的思索:尊王攘夷这事,到底对头不对头?尤其是后面这个攘夷,到底该是怎么个攘法?明摆着,夷人的火轮船炮火犀利,远非是几个燃烧瓶能够解决问题的。可如果说攘夷不对,那日本人应该怎么办?

日本人思考的这些问题,明明白白的写在《海国图志》这本书上。

在这本书里,魏源汇集了大量的资料,苦心研究之后得出结论:未来的战争态势,已经从陆路转入海路。对付越洋而来的夷人,战于海口不如战于江口,战于江口不如战于河口。这是世界上首次有人明确提出海权的观念,可怜魏源将他和林则徐的毕生思考奉献给中国,却是明珠投暗,无人识得。

而日本人却一眼看出了这本书的价值,顿时喜出望外,当即蛮不讲理的将书抢走,上岸就送入印刷车间排版翻印。

仅在1851年,这本书就翻印了15版,此后直到民国时代,这本书已经翻印了上千次,价格翻了三十多个眼头,却仍然是供不应求。日本人举凡识字者,莫是以读此书为荣。

日本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读了《海国图志》中以夷制夷的主张,不由得拍案感慨,曰:呜呼,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

日本人,于此书中获得了海权的观念。这本书让他们意识到,夷人的到来,并非是坏事。相反,他们也可以借助夷人的洋火轮,将日本人的边防线迅速向远推进,直推到琉球、台湾、中国大陆及至西太平洋。

脱亚去欧,问鼎世界。《海国图志》的智慧与思想,赋予了日本人蓬勃的野心,注定了此后的历史。

《海国图志》风摩日本,墙外开花,已经改变了世界的大思想家魏源,却仍是懵懂不知。他仍然在自己的书中寻找毛病:怎么回事呢,嗯?怎么回事呢这是,我费这么大心血写的书,怎么中国人都不爱看呢?

一定是我写得不够好!魏源想:那我再加把劲,好好的续写这本书,一定要让我的书,找到一个象样的读者!

于是魏源继续点灯熬油,续编《海国图志》,到了咸丰二年(1852年),他的《海国图志》已经扩充到了100卷。

再拿去刊印发行,仍然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此时魏源已经心智耗尽,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难道诺大的中国,我的《海国图志》就找不到一个读者吗?

事实上,这时候读者已经出现了,只是因为《海国图志》销量太惨,魏源并不对卖出去的几本,抱有丝毫的期望。

但是他的书,的确在悄然的改变着中国。尤其是,当这本书落入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手中的时候。

这个人的名字叫崔暕。

崔暕未必是《海国图志》的唯一读者,但是《海国图志》确实是经由他的努力,引爆了中国历史上罕有的群体性癫狂。

(3)思想的嬗变

崔暕,湖南人氏,士林名家。历史上关于他的资料,少之又少,但从零星的记载上来看,其人有可能入过曾国藩的幕府。因为他是湘军中人,又是文士,曾国藩向来是以士林统兵,但湘军名册上没见过崔暕的名字。而曾国藩的幕府又没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花名册,所以我们虽然在幕府名单上找不到崔暕,但仍然难以排除他入过曾国藩幕府的可能性。

曾国藩与崔暕,都是湖南人氏,曾国藩建湘军,崔暕入湘军,所以两人不可能没有碰过面。只不过,曾国藩分明是对崔暕其人的能力缺乏认同,证据就是,崔暕在离开湘军之后,加入了左宗棠的幕府。

左宗棠和曾国藩,虽然俱属中兴之杰,但两人彼此之间关系不睦。确信这种关系不和睦,开始时只是个策略,汉臣互斗,目的是让朝廷放心,放手让他们做出自己的事业来。但两人斗来斗去,难免斗出真火,最后终于弄得水火不容。

崔暕离开湘军,却投奔曾国藩的死对头左宗棠,这明摆着是向曾国藩叫板,显然他没有在曾国藩处受到赏识。

但是跳槽到了左宗棠处后,左宗棠也不欣赏崔暕。

证据就是,崔暕又跳槽去了四川巡抚骆秉章处,如果左宗棠赏识他,他没理由再一次的跳槽。

就这样不停的跳槽,还没等崔暕的人生跳出个名堂来,那不成气候的洪秀全,已经被湘军彻底剿灭。这就意味着各方势力已经形成结板,对于崔暕这些职场失意者而言,机会越来越渺茫,甚至可以说已经不复再有机会。

郁闷之际,崔暕开始读书。

他读的书很杂,有明人费隐通于1636年编篡的《原道辟邪说》、徐昌治于1639年编篡的《圣朝辟邪集》,钟始声于1643年编纂的《辟邪集》。这些书,都是明朝时代的知识分子,对于越洋而来的传教士们的离奇记载。

除了明朝的古书,列在崔暕书单上的,还有魏源先生的《海国图志》。

读这些书,表明了崔暕正在思考,他也和林公林则徐,以及魏源先生一样,意识到有必要对西夷进行研究,以期寻求以夷制夷之策。也就是说,悒郁不得志的崔暕,正要从一名职场失意者,转型为一个思想家。

崔暕开始了思考,他捧起《海国图志》,翻开一页仔细阅读,看到魏源先生关于海口江口河口的三口之论,顿时皱起了眉头,心说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魏源魏老头,你好歹写本书,就不能多了解一下读者的心理需求吗?写一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咦,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海国图志》上还真有!崔暕看到的,是《海国图志》第27卷第31页,有这么一段:

《天主教考》:中国之天主教,则方其入教也,有吞受药丸领银三次之事……其同教有男女共宿一堂之事,其病终有本师来取目睛之事。

看到这里,崔暕的眼睛倏然瞪大:果然如此,果不其然!难怪洋人如此凶暴,原来他们是有妖术的。你看人家魏源先生在《海国图志》里已经写了,这还能假的了吗?

崔暕屏住呼吸,继续往下看,同样是在《海国图志》第27卷第31页上(咸丰二年古微堂刊本)上,魏源先生进一步的分析了洋人的妖法及邪术。书中说,入教之人,都会被洋人骗吞丸药,丸如小酥饼,人吞服之后,丸药化形为女形数寸,眉目如生的天主圣母,手抱人心,使教徒终身信向不改教。

那么这个丸药,又是如何炼制的呢?

魏源先生的《海国图志》中说:市中国铅百斤,可煎纹银八两(研究者怀疑,这个八两实际上是八斤之误,否则这丸药炼制的也太艰难了。而且后面的剩余量是九十二斤,根据物质不灭定律,一百减九十二,应该等于八),其余九十二斤,仍可卖为原价,惟是银必以华人眼睛点之,乃可用。

从林则徐的《四国志》脱胎,终于形成的划世纪思想绝响《海国图志》,竟然有这样的记载。怎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无论是林则徐还是魏源,他们都是第一批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此前他们没有参照,没有人引导,完全是在黑暗中摸索。搜集翻译有关西夷的资料,又因为自己对此一无所知,完全没有研判能力。道听途说,牵强附会,在所难免。崔暕所看到的这两段,实际上是有关西夷炼金术与中国本土妖异传说的结合体,这属于西洋文化与中土文化的首次融合,先融合的是荒唐无稽的糟粕与奇谈。

也就是说,《海国图志》这部书,有伟大精深的海权论思想,也有荒诞离奇的神异传说。日本人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到了这本书的精深思想。而崔暕的眼神却有不大好,他在书中发现的,只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但请不要以为崔暕先生是缺乏思考,人云亦云的无知之人。要知道,谣言止于智者,看到了《海国图志》中的这些记载,崔暕先生首先想到的是查证这些记录的真实性。

去哪儿查证呢?去教堂里调研一番?

不不不!去教堂查证,那是西夷人才会干出来的缺德事,中国人不这么搞。

不实地勘查,还怎么个查证法?

去古书中查证!

所谓古书,就是明朝时代人所写的书。要知道,早在大明年间,就有耶酥会教士利玛窦来华,在中国传教。所以当时围绕着对于利玛窦及其洋教,有着许多本专业性质的研究资料。

先看明人徐昌治编辑的《圣朝破邪集》。书中说:凡国内之死者,皆埋巴礼院内,候五十年取其骨化火,加以妖术,制为油水……有入其院者,将油抹其额,人遂痴然顺之。

同类推荐
  • 风雅毛泽东

    风雅毛泽东

    本书《风雅毛泽东》全书分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人文情怀、风雨人生四大部分。作者撷取若干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和细节,生动记述了一代伟人的工作、生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的领袖魅力和风采。书稿中诸多篇章为毛泽东研究领域增添了新的内涵。
  • 优雅绽放:时尚玫瑰凯特王妃传

    优雅绽放:时尚玫瑰凯特王妃传

    本书描述了英国王妃凯特优雅而又时尚的人生。从备受欺凌的唐屋中学、到找回自信的马尔伯勒学院、再到熠熠发光的圣安德鲁斯大学,再到嫁给威廉成为皇室贵族,不同时期的凯特面临着不同的遭遇,不同的遭遇又体现了凯特不同的品质。书中有对凯特身上的品质的分析和学习,更强调了凯特王妃的人生经历对于当代女性的励志作用。
  •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作者以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史料,讲述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不平凡的一生。孔子少时家境贫寒,但在母亲的教育下,好学不倦。成年后做过小吏,50岁时担任高级官员,但因与统治者政见不合,离开家乡周游列国14年。晚年返回鲁国后主要从事教育活动和整理六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余年,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 “永不谢幕的悲喜剧”:莎士比亚

    “永不谢幕的悲喜剧”:莎士比亚

    本书是人物传记读物。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一生。莎士比亚是商人的儿子,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和表演。在牧师布莱尔的引导下,他步入了文学的殿堂,成为一位剧作家、诗人。他一生中先后创作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三十多部戏剧作品和一百多首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曲折,语言优美精炼,内涵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和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对欧洲及世界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四十自述》是胡适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中独树一帜。在本书中,胡适从母亲的订婚开始,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九年的家乡教育,从拜神到无神,以及他接受新式教育,考取官费留美,到“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皆是胡适难以忘记的人生历程,也是造就胡适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思想、舆论领袖的成因。同时,本书也是胡适与自己心灵的一次对谈。本书讲的不仅是胡适40岁以前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建树,更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社会的风貌。
热门推荐
  •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本书收录了文学大师加缪最著名的两本小说《鼠疫》和《局外人》。《鼠疫》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堪称20世纪西方文学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小说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
  • 主宰之魂

    主宰之魂

    少年叶一凡被神雷劈中,意外觉醒体内神种,修补天神诀,自此,踏上了一段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征程……
  • 向日生

    向日生

    元初,混沌生,久而化形,一分为二,唤之:太阳烛照,太阴幽荧。四方成、万物存,天地向日而生。“你看这宇宙荒凉混浊,人不人、圣不圣,天地将倾,光明将熄。你若是不讨厌,以后就叫清明吧!”“元明来自世间至邪至秽之地,本就是碰不得、沾不得东西。”“那我便化身苦难,她一日不得救,我就一日不成佛;她一世不得救,我就一世不成佛。”
  • 世界经典小笑话全集

    世界经典小笑话全集

    “本书呈现给读者的这些幽默小笑话,是近年来读者最喜闻乐见的麻辣段子,内容经典。在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之余,随手翻阅几则,就可让自己开心一笑,什么忧愁烦恼都将抛诸脑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名侦探柯南之永夜守护

    名侦探柯南之永夜守护

    爱是什么?我又是否拥有爱。我又是否能够拥有你。(不一定天天更,但是保证不太监)
  • 重生后死对头都怂了

    重生后死对头都怂了

    圣箬彩垤是一个大世界,其有七个域六个界以及中心地带盘古戒,在这里,有着似神非神的人类强者,也有着魔幻一般的飞禽走兽。蔡青染作为这个大世界曾红遍各界域的至尊强者,却应了那凤劫死在了最亲近的人手中,当她主魂归来,一切格局终将变换,三万余,乾坤变,便是那些害她之人的死期!
  • 拜托别忘记

    拜托别忘记

    每个人的生命,都会经历一次奇迹。对于顾思夏而言,凌瑾哲的出现,是她学生时代的奇迹与美好,年少时懵懂情意,你,是否还记得……时光辗转,秋日再临。拜托,别忘记,那是属于我们的曾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独家婚恋:总裁大人请止步

    独家婚恋:总裁大人请止步

    传闻中赫赫有名的许大少爷不近女色,可偏偏对家里那位宠的要命,天天捧在手心里呵护着。“许先生,咱俩不合适”“怎么不合适了?”“因为我就喜欢这个小鲜肉”“…”某个丫头手里拿着照片,她一脸傻笑的样子,那双大眼灵动的眨了眨,笑的更欢了。许斯年眸底幽深,转头淡淡的睨了叶雨熙一眼,勾唇冷笑道“封杀”“凭什么啊!”“就凭你是我的人”叶雨熙瞪大了眼睛,面露委屈,她结结巴巴了半天,随后咬牙怒道“你…你就是个无赖!”“还有更无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