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7800000012

第12章 孔门教人做君子(3)

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借钱。一般不要借钱,就算急需钱,找银行借,也不要找亲朋好友借。特殊情况下,必须借钱时,也要找手头比较宽裕,为人比较大方的人借钱。借完钱之后,要想办法尽早还上,切忌拖欠还钱。最重要的是,不要谎称急需钱而拿借钱来检验友谊。有的只是泛泛之交,没必要检验,大家就是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礼节性地相互帮衬照应而已;有的是你的很好的真朋友,但如果他事后发现你拿借钱来检验你们之间的友谊,可能你们之间的友谊就会终止了。因为,你从检验开始的那一刻就是在欺骗。所以,不仅不要去检验爱情,也不要去检验友情,更不要去检验亲情。那些情谊是真实存在的,但一旦去检验,它就可能因为你的检验而破坏它,导致它发生变异,从而变味甚至消失了。

5.中庸之德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可算是最高了!人民缺少它已经很久了。”

在孔子看来,中庸也是一种至极的道德境界。中庸之德是儒家道德修养的最高层级。孔子之后儒家的《中庸》有一句话:“极高明而道中庸。”其意是一个人的修为到达了极为高明的境界,才能称得上具有中庸之德。

那么什么是中庸呢?中,当然是中间、中性的意思,那么“庸”指什么呢?庸在古代当作“用”讲,也作“平常”解释。现在我们说的“平庸”,就属于后者。所以东汉的郑玄注释“君子中庸”这句话时候解释说:“庸,常也,用中为常道也。”郑玄又说:“名曰中庸者,以记其中和之为用。庸,用也。”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中庸都给出了解释,宋代程颐对中庸的解释后来最为流行:“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其实程颐这个解释并不是字面直接的解读,而是做了发挥。为什么说庸是天下的定理呢?因为庸是平常的意思,是常规的意思,所以是不可以改变的,因而是天下的定理。

孔子讲中庸,就是要找到一个最佳点,不走极端。而且这个最佳点是随着情况变化的,并不是固定在两点中间。举一个关于“三思而后行”的例子。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季文子凡事要思考多次才行动。孔子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我们开始读这条论语会感到奇怪,孔子不是老教育子路要多思考吗,怎么说法变了呢?其实,孔子当然主张遇事思考之后再去做,但并不是思考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看每个人的情况。子路这个人太鲁莽了,当然要学会思考,而且要多思考,谨慎行动。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很多时候,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很好的,思考得过多反而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反而错过了良好时机。季文子当时是鲁国的执政,是国务院总理,而且他思考太多,做事有些犹豫不决,如果不能及时决断,会延误政事的。

中庸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搞折中,不是在两种观点之间取个中间,各打二十大板,而是找到一个最佳点。这有点像西方的黄金分割率。据说在古希腊的时候,数学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天走在街上,在经过铁匠铺前,忽然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觉得太美了,于是停下听了起来。这个毕达哥拉斯善于把什么东西都归为数学规律,他发现铁匠打铁很有节奏,就把打铁声音节奏的比例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了,这个比例后来被称为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是指把一个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许多人都认为,美女的身体最佳比例就是合乎黄金分割率的。并不是说不符合这个比例就是不美的,而是说合乎这个比例是最美的。黄金分割率并不是在两个极端之间的简单折中,不是在各占50%的位置,而是在0.618的位置。

黄金分割率和中庸之道是相通的:第一,两者都不走极端;第二,两者都在极端之间寻找最佳点。当然,黄金分割率是审美的比例标准,和中庸的适用范围是不一样的。另外,黄金分割率确定在一个固定的点上,而中庸的最佳点很有弹性,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原则,处理每种问题都应该找到具体的最佳点,而且每个最佳点是不一样的。从哲学意义上说,黄金分割率是符合中庸之道的。

其实,在世界各个民族文化之中,都有中庸哲学的影子,只不过表述不同罢了。极端往往令人们堕入荒谬与争斗甚至相互虐害,只有中庸才让人类理性、平和、和谐。所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中庸是人类的最重要、最高明的道德与方法。

6.中庸之中有忠直之气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

孔子说:“人能生存是因为正直,那些不正直的人也生存下来是由于侥幸避免了灾祸。”孔子这话乍一看感觉跟现实状况是反的,现实生活中,那些正直的人总是遭受很多曲折,而搬弄是非的不正直的人反而得势。其实,如果对孔子这话深入琢磨,就觉得是很有道理的:不正直的人得势是暂时的,人们最终会看清他们的真面目,从而受到人们的厌弃甚至惩罚;正直的人最终会得势并受到尊重和欢迎。中庸作为孔子倡导的最高层次的道德,本来是和忠直之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中庸在传播中遭受很多歪曲,其原因就是丢失了其中的忠直之气。

《论语·子罕》里记载,古诗文中有这样一句诗: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论语·子罕》)

意思就是正如唐棣树的花在风中摇摆不定,我难道不思念你吗?只是家住得太远了。孔子就来了句:只是没有思念罢了,真思念了,又有什么遥远的呢?(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每次读到这里忽然觉得夫子由一个温文尔雅的圣人变成了一个一针见血的御姐——其实是网络时代的御姐在模仿孔子。御姐听到她的一个姐妹对她说:“我男友说,每次看到花儿在风中摇摆就很思念我,可是他家离我家太远,否则就来看我了。我男友真好!”御姐回答说:“滚犊子!你那小白脸一点儿都不想你,如果想你的话即使步行也走来了。”我们且不说御姐的对话简直就是原封不动的古文翻译,只是请读者关注孔子对古诗的点评,可谓直截了当,击中要害,忠直之气,跃然纸上。

现在的人听到中庸之道,往往以为孔子就是个弯弯绕,是简单折中主义的活典型,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

还有一个成语叫“以德报怨”,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孔子的主张,其实孔子更主张“以直报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有人说:“用仁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仁德呢?可以用正直回报怨恨,用仁德回报仁德。”这里我们应该明确:孔子并不是否定以德报怨,但更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是道家思想,《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报怨以德。儒道两家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也有很多差异。其中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道家过多地强调像水一样柔顺,缺乏儒家倡导的忠直之气。

当然,孔子主张的忠直之气是包含于中庸之德之中的。我们在学习儒家中庸之德的时候要用心体会出其中的忠直之气。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忠直之气,而妨害中庸之德。

理解了忠直之气,就明白了中庸之道并不能成为差不多、和稀泥的代名词。儒家在历史上培养了许多在朝堂上坚持己见、铮铮铁骨的诤臣、忠臣,就和这种忠直之气有关。我们今天提倡中庸之德时,必须强调忠直之气。

中庸的思维方式,本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可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此相应,社会多有戾气。戾气的形成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是戾气在人们心中得不到控制,却是和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提倡斗争的极端思维有关。这种极端思维,彻底地否定了中庸之道、忠恕之道,破坏了社会和谐。重新提倡中庸之道,重视中性智慧,使用中性语言,是社会和谐所必须的。

同类推荐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周易》是一本以百科全书为“体”,而以占筮为“用”的性质奇特的典籍。它蕴含渊懿微妙的哲思,表达敬德、重民的治国理念,保留了好些商、周的史实,盛载大量的上古文化遗存。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合作主办,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政策、中外文化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文化问题(比如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文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世界文化思潮等。
  • 论语通解二(精装)

    论语通解二(精装)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热门推荐
  • 殇离—鲛人泪

    殇离—鲛人泪

    前世,神族太子,妖界之王,狐族灵女前往冥界调查不周山一事后,不知所踪。后来,三族对冥界彼岸花一族大肆屠杀。千年之后,天界太子携三人归来。与此同时,下界鲛人一族被灭族,无人知其是何缘由。
  • 文大人你家媳妇要休夫

    文大人你家媳妇要休夫

    她嫁人了,变成了一个鳏夫的媳妇儿,和两个包子的娘。即将及笄,那个要给她一个孩子的男人突然杳无音信。十八岁,因功进宫,见到了传说中的威武将军。四目相对,分外眼熟。她恭喜他功成名就,他却说他要做娶她的农夫。“本妇没兴趣嫁给同一张脸。”云霜冷哼,说得很是决绝。“那,为夫便毁了这张脸。”他举刀毁脸,却被她挡住。都说寡妇难再嫁,偏偏这大将军最好这口。天下人都当她云霜是踩了XX运,唯有她和那混蛋心里清楚,所谓再嫁,不过是重新嫁给同一个男人……
  • Life and Letters of Robert Browning

    Life and Letters of Robert Brown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新书《无量帝尊》已经发布,希望能写出有自己特点的东方玄幻,《魔界的女婿》番外将在新书放出,请大家多多支持!简介:沧溟大陆,造化无穷,人类能以各种修行之法突破自身极限,强者可呼吸杀人、御空飞行,当中以无量之体、无漏之体、无垢之体为三大顶级资质。极限运动爱好者灵魂重生少年林珝,不断突破自我,一步步走向巅峰。等一下,这少年体质好像很渣?你确定这是无量之体?什么!这货人品更渣?这只萤火虫挺有趣的……啊啊啊!它吸我的血!这是能灭绝整座城市的噬心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仙界无敌生活系统

    仙界无敌生活系统

    仙界拍卖大会正式开始。孙悟空的神功也能购买,各路神仙的法宝仙法,全部都能买!
  • 重生国民女神:弃夫太难缠

    重生国民女神:弃夫太难缠

    南霜是毒医唯一亲传弟子,被闺蜜套路后,死在婚礼当日。姬南霜玩转赌石,砖头料里都能出高绿,集赌石、鉴宝、医术于一身,重生在南霜身上后,吸收玉石灵气的她能起死人肉白骨。他是君氏集团最年轻的掌舵者,时而深沉冷酷,时而温暖如玉,家族之血深藏机秘,而她是唯一的解惑者。“我们没领证,婚姻不作数。”她说。他笑而不语,温润如玉。小公主看着她,伤心欲绝:“妈妈,那我是不是黑户?”宠女无度的她,迅速与他走进婚姻登记处。“四年1460夜,一夜七次,你欠我的!”?他立马变脸。?她欲哭无泪,明明是来报仇的,怎么……
  • 这个异界有点暖

    这个异界有点暖

    陈静,一个升斗小民,重生到异世界后,原本想要愉快的学学魔法,练练武技,轻松又愉快的恋爱和冒险。然而无尽深渊魔潮的爆发却让这个世界逐渐迎来了灭世级别的浩劫,当长夜来临,万魔现世,百鬼夜行,他又该何去何从?最深沉的黑暗中,那些可爱的人们固执的坚持,就是照亮他前行的明灯,显得尤其温暖。
  • 灵魂深处

    灵魂深处

    三十年前,郭于敏、苏琪、宁立本、钟梅韵、石光亮、沈思几位知识青年一起下乡插队,在农村共同经历了疲累又苦闷的青春岁月。后来,他们陆续离开乡村,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三十年后,大家聚在一起,现实境遇已经大相径庭。已是作家的沈思他逐一联系昔日的伙伴,对他们采访,和他们深聊。在朋友们经受岁月洗刷的故事中,在彼此的对谈中,沈思窥看到了时代的灵魂深处,也映照到自己的灵魂深处。作者简介李连渠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担任乡长、市长、审计局长等职务,足迹也由乡镇走进县城又来到省城。曾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仕途门》。
  • 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