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7800000011

第11章 孔门教人做君子(2)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承认鬼神的存在,但并没有重点谈鬼神如何,而是要发挥鬼神在教化上的作用。但孔子也不想因为鬼神之事影响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所以孔子是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别整天鬼呀神呀地,而是别太在意。但是在祭祀问题上,要郑重其事,祭祀祖先的时候就当祖先的灵魂是存在的,祭拜神灵时就当神灵是存在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

鬼神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宗教问题,孔子对于鬼神问题的看法是非常高明的。孔子不谈鬼神,是要淡化重视鬼神对现实社会的负面影响,

但是他又没有否定鬼神的存在,正是为了利用鬼神祭祀的作用来教化民风,导人向善。孔子承认鬼神的存在,与其说是承认存在超越六合之外的神秘力量,不如说是为了发挥鬼神的教化作用,重视它的文化功能。鬼神的教化作用要通过对鬼神祭祀来实现,孔子没有强调鬼神的神秘力量,但非常重视鬼神祭祀。孔子对于鬼神祭祀是很慎重的,既要敬重鬼神,又不迷信鬼神。

孔子非常重视鬼神祭祀的道德文化的教化作用,但孔子知道仅仅靠鬼神祭祀来教化民风是不够的。实际上,孔子反对过分依赖鬼神,什么事都求助于鬼神。孔子不赞成三种不当祭祀鬼神的行为。

一种是没有诚意的胡乱祭祀。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论语·为政》)

孔子认为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祭拜人家的祖宗,是拍马屁的谄媚表现。一般我们都是祭祀自己的先人,表示不忘本,遵从先人的教诲。拜祖宗,孔子是赞成的。但因为别人有地位,你就为了什么目的,没有诚意地去祭祀别人的祖先,孔子是反对的,认为是降低了道德水准,坏了社会风气。

第二种是想借鬼神祭祀来赎罪的行为,认为自己做错了事,祭拜鬼神就会没事了。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

这里说的奥在屋子的西南角,是一家主神的位置。灶是灶神,主管一家的饮食的神。王孙贾讲的是当时的俗语:奥神虽然尊贵,但是高高在上,灶神虽然不如奥神地位高,但是主管饮食事物,所以献媚于奥神还不如献媚于灶神来的实惠些。孔子对这个说法明确回答说:我不这样认为。天下的至尊只有上天而已,有人做善事就赐福于他,有人做不善事就降祸于他,如果悖逆了上天,就没救了。孔子不是根本不相信鬼神存在,而是更相信人要心正行端,才能得到上天的佑护。孔子的回答,十分明确,刚正不阿,给求神拜佛的人讲明了道理。

第三种是过于迷信地祭祀鬼神。

《论语·述而》记载: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有一次孔子生病,而且病得很重。弟子们都很着急,特别是性情急躁的子路,爱师心切,就请求为他向鬼神祷告。孔子问子路:“有过这样的事吗?”意思是说有过祷告鬼神就治好病的先例吗?子路回答说:“有啊!祈祷文《诔》里面就说:‘为你向上下神祗祷告’”。孔子听了之后说:“我自己已经祷告很久了。”孔子真的自己祷告很久了吗?其实不是。孔子的言外之意是,人心地向善、行为端正,就是每天在向上天祷告,何必还要专门祷告呢?这是孔子的一贯态度。

这个故事一方面可以看出孔子和子路深厚的师生情谊,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孔子是反对简单地以为迷信鬼神就改变一切的。迷信鬼神不仅无益,而且会降低人的价值,使人成为服务于鬼神的奴隶。

4.孔门的一贯之道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

有一天,孔子问子贡:“子贡啊,你以为我是因为博学而有见识的人吗?”

子贡对答说:“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

孔子说:“不是的,我是坚持有一个东西贯穿始终的。”

这段对话就结束了,然而孔子贯穿始终的东西是什么?孔子并没有说,子贡也没有继续问。以子贡的聪明才智应该是一点即通,师生之间已经心领神会,学生无需再问,老师也无需再答,只是给后世留下了千古谜团。

当然,孔子在另一场合也谈到他的一贯之道,不过这次是他和曾参的对话。曾参的悟性不是最好的,但却能持之以恒地研习师道,每日反思,因此成就很大。四书之一的《大学》就是曾子所作,他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人,被称为“宗圣”。那么我们来看看孔子和曾参探讨的一贯之道是什么。《论语·里仁》的记述是这样的: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曾参啊,我是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道的。”

曾参说:“是的。”

孔子出去后,其他孔门弟子问曾参:“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曾参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而已。”

其实,这里又是一个哑谜,因为孔子没有明确说自己的一贯之道是什么。但是曾参给说破了,明确说孔子的一贯之道就是忠恕。曾参的说法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

在《论语·卫灵公》中: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老师:“有什么样的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吗?”

孔夫子就说了:“那就应该是“宽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成为我们的道德金律,甚至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孔子对于什么是忠,并没有直接的解释,或许他认为忠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并不需要专门的解释。但是对于什么是恕,孔子在上面一段话里面解释了,那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宋代的学人朱熹对于孔子学说有根本性、阉割性的曲解,贻害深广,但是他在《中庸章句》中对忠恕的解释,却是有道理的:“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

孔子和两个学生分别谈了他的“一贯之道”,谈的角度有所不同。和子贡谈的是学问的一贯之道,而和曾参谈的是修身的一贯之道。虽然两次侧重点显然不同,但二者密切相关,最终的一贯之道却是一致的,其实是一回事。因为孔子的教育目标就是教学生成为具有各方面才能的君子,其基础和核心内容就是修身,所以修身之道就是学问之道。

按照现在的学科划分,孔子主要教学生政治学和伦理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去从政,如何做人,加到一起就是怎么做一个君子。孔子教的东西的核心就是忠恕之道。忠恕之道并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和道理,还需要学生去体会,去认知,去感悟,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来启发出学生的仁爱之心。所以,我们要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也必须始终把握好忠恕这个一贯之道。

孔子本人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他的忠恕之道,尤其是体现在他与学生的交往中,点点滴滴呈现着孔子那严厉而温和、谦逊和处处为学生着想的高尚品德。

《孔子家语·致思》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将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吝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有一次出门,没多久下起雨来了,而孔子乘坐的马车上却没带雨盖。当时孔子行走的地方离子夏家很近,孔子的一个学生就建议孔子说:“子夏家有雨盖啊,咱们找他借不就行了。”孔子说:“不要去借了,子夏这个学生有一点儿小气,比较吝啬钱财。我听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推崇别人的长处,避开别人的短处,这样的交往才能长久啊。”

其实,孔子作为子夏的老师,去借用雨盖,子夏当然不会拒绝。但孔子知道,子夏的心里可能会为自己的雨盖会不会损坏或者丢失而担心。这里,孔子就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交往的原则: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不要使别人为难,要保全别人的名声。

同类推荐
  •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本书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将其新创的道德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特别是孟子的良知学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对道德意识的三种来源即内心的、外在的和超越的起源,也即对道德本能、社会伦理和神学伦理进行了区分和描述,尤其对道德本能之所以是自然本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回答“我们为何以及如何意识到善?”的问题。
  • 墨子大讲堂

    墨子大讲堂

    墨子,名翟,道家之人,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本书以《墨子》为基础,以浅显的道理,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墨子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对于现代人生活有着重大的启示,对大家提升自己的做人之道,大有裨益。墨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博爱、最具现代意识的思想濂派,其宣扬兼爱的伦理思想,倡导尚贤、尚同、非攻的政治恿想,主张节用、节葬的经济思想,对我们今天主张世界和平、反对战争、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们30年来上下求索、深刻反思的思想历程,是作者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心灵写照和诚实记录。在这里,作者们以“客观的理解”为准绳,力图用简洁的语言、适当的叙述、合理的逻辑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但是,我们并不认为这部著作完全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本来面目”,这些解释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因为我们深知解释学的合理性,深知我们与马克思之间存在着“文化差”、“时代差”,而且马克思离我们的时代越远,对他理解的难度也就越大,就像行人远去,越远越难辨认一样。
  •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格哈德·恩斯特教授的经典哲学入门书籍。书中以对话的形式向读者阐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问题、经典作品、重要人物。书中保留了古典哲学的传统,涵盖西方哲学多个流派。书中内容共分七章,分别论述七个重要哲学论题——用一周的时间,一天一个论题。无论是哲学门外汉还是专业人士,本书都是系统了解哲学的适合选择。
热门推荐
  • 我亲爱的忠犬先生

    我亲爱的忠犬先生

    王琅心里OS:为什么我的爱不叫爱?白语诗心里OS:他只是依赖跟爱傻傻分不清。王琅:“为什么我那么喜欢亲你?”白语诗:“……”*******黎珈弘:“我就是不喜欢别人黏着你。”张智霏:“那你自己呢?”黎珈弘:“……我不是别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喵卷卷来了:尖叫游乐园

    喵卷卷来了:尖叫游乐园

    《喵卷卷来了4(尖叫游乐园)》是段立欣的童话作品。富有冒险精神的喵卷卷这次被小茉莉带到了所谓的“尖叫”游乐园,这里到处是惊险无比的游乐设施,喵卷卷一次次出洋相,虽然暴露了自己的胆小,但他乐于助人,富于冒险精神的性格没有改变,这次他和小茉莉帮助一对矛盾父子重新和好。
  • 我的日子叫胡扯

    我的日子叫胡扯

    一个闲人的闲言碎语,生活中的片刻感悟,迷茫和清醒间的期许和无奈。
  •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狼行天下吃肉,狗行天下吃屎!我们北京的老爷们儿,甭管到哪儿,必须倒下是一座碑,站着是一面旗!活,就要活出一个人样来!”北京青年任义穿越到明朝永乐初年,成了大将柳升府中一名最底层家丁武六七,从此开始了他平步青云成为大明第一北漂的欢乐传奇。五湖四海皆朋友,三教九流有亲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黛粉花开澈诗年

    黛粉花开澈诗年

    那一次相遇,让他出丑,他说:柳诗雨,我们是不是见过”柳诗雨:“刚才你眼瞎吗?”到了那一天冤家变成情人“大神,我不敢了!放过我吧”每天在校园里撒狗粮
  • 枪王

    枪王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传说江湖中有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杀手,擅使两支金柄左轮,人称“金枪王”。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年龄、容貌、住址,以及一切详情。但有一点人们是清楚的,那就是他是个正义杀手,杀的都是该杀之人。
  • 七绝刀神

    七绝刀神

    由于他的刀法出神入化,于是有人说他是刀魔,他便自称为七绝刀魔,天绝、地绝、绝仁、绝义、绝亲、绝情、还有他的绝刀、虽称为魔,但所杀之人却皆为大恶之人,虽说绝仁,绝义,却没有做出一件违背道义的事,虽说绝情,却为了一个个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以身犯险,不思图报,也从不给人承诺。虽说绝亲,但他的朋友个个都甘愿为他以性命相拼。渐渐的,人们都称他为---------“七绝刀神”。
  • 海贼之一刀999

    海贼之一刀999

    见过游戏一刀999吗?如果出现在海贼王世界会怎么样呢!哈哈哈,这是一个逗比穿越海贼王,然后装13的故事。“林立你个混蛋,又抢我仙贝”卡普看着林立愤怒道“林立你这混蛋啊!”罗杰表示对林立无可奈何“嘿,你们回去吧!奥哈拉我罩的”林立看着屠魔令的海军,赤犬看着林立灰溜溜的离开了。“五老星,赶紧离开,不然我让你们永远留在这”林立冷淡的看着五老星“小罗宾,我这里有糖哦,快过来”“林立要不你去看着四皇吧!”“不要,四皇太菜了,我要去找吃的”“额,大妈那里有好吃的”“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 绝域神皇

    绝域神皇

    太古时代,各大修真门派矗立,修者争锋,然而修道者的世界残酷无情,弱肉强食,一个三流门派的弟子,因为自己的选择而改变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