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7800000023

第23章 带领学生去游学(1)

1.好德如好色的绯闻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很不高兴。

那么南子是什么人?南子原来是宋国公主,后来嫁到卫国,成为卫灵公的夫人,两人相差30多岁,典型的老夫少妻。南子据说很漂亮,生活作风有很大问题,史书对她的评价是“美而淫”。她和卫灵公男宠公子朝私通。但是,南子的老公卫灵公很另类,对他们的私通不但不加阻止,反而纵容南子,让公子朝和南子在洮地相会。卫灵公的太子、也是南子的儿子蒯聩,知道南子私通的事之后,觉得很没脸面,非常愤怒,就和手下的家臣戏阳速商量,在朝见南子时趁机刺杀她。结果戏阳速这个人靠不住,临时反悔了,不但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反而还被南子发现了。蒯聩没有办法,只能逃到宋国。可见这个南子,把卫国宫廷搞得有多乱。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访问卫国,应约见了卫灵公的这个漂亮又贪男色的老婆南子。其实孔子本来是不想见的,因为和这种人见面很难说得清楚。但是南子强行要见孔子,派人转告孔子:“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愿)见。”这段话的意思太直截了当了:你要和我老公卫灵公打交道,就必须先见我。而且我呢,就愿意见你。

南子这段话,典型的有权有色就任性。因为人家是国母,没有她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东西,除非人家不想要。孔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呢,在人家国家里,学生的安危很重要,也许孔子还想借机影响卫灵公,所以他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硬着头皮,“不得已而见之”。

孔子和南子是怎样见的呢?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南子若隐若现地坐在纱帘后面。孔子隔着帘行礼。这时听到玉环璧佩叮当作响,像是南子正在里面欠身还礼。这段话是太史公司马迁写的,但是遗憾就写到这就没有下文了,于是后人对后面的事情有许多随意猜测。

孔子应该有学生跟着去了,但是人家孔老师还是隔着纱帘见的,学生当然没有资格见南子。不过问题是,学生听到了佩玉叮叮当当的响声。不知道陪孔子去的是不是子路,应该不是,但是后来这事让子路知道了。子路想到老师平时对学生反反复复做“君子”的教导,当然按捺不住心中怒火,就生气地质问老师。孔老师一看对这事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只能赌咒发誓。怎么赌咒发誓呢?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

什么是“矢之”?所谓矢就是箭。从字面看,“矢之”就是折箭为誓。孔老师发了什么誓呢?发的誓大体是这样:“如果我做的事不合礼的话,老天厌弃我,老天厌弃我!”这个誓基本上相当于现在人:“要是我有那事,天打五雷轰,天打五雷轰!”

说到这里,读者也许觉得子路这个学生太过分了,即使有点桃色新闻,但孔老师也是人啊,何必如此过不去呢?这一方面是因为子路这个人很有正气,另一方面这恐怕也涉及到孔门的公信力。如果这事自己人不查清楚,传出去恐怕影响就不好了,而且也影响学生们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当然,孔老师在这事上表现得更可爱,一听质问,立马意识到这可是涉及到孔门形象的大事,干脆赌了个重誓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事闹大了,因此成为被人们议论了2000多年的孔门最有趣的事。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孔门中师生关系并不像后来社会上那样,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唯诺诺。连老师是否有桃色新闻都敢质问,可见师生关系是很平等的。

有了这件事,卫国是没法呆了,孔子对卫灵公也很失望,于是就离开了卫国。

这是孔子出走鲁国去卫国发生的故事。

孔子为什么被迫出走鲁国?

因为女人。

在孔子50岁的时候,鲁国在内外交困的时候想到了他。先是任命孔子为中都宰,中都宰是一个地方长官,按管辖区域大小来看,相当于现代的县长。也就是说,鲁国开始起用孔子的时候给了他个小官。孔子做了这个小官,干得很不错,就被提拔为司空、大司寇,干得也非常好。在齐国和鲁国国君夹谷之会后,孔子被提拔为代国相,相当于副总理。

齐国在夹谷之会上想占鲁国便宜,但是由于孔子在外交和军事部署和措施上都很到位,齐国没占到便宜反而吃了亏。齐国担心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会强大起来,硬来不行就来软的,于是派出了女子歌舞队,精选了能歌善舞的美女80人,漂亮的马30匹献给鲁国。鲁定公和鲁国大夫季桓子开始也是不好意思接受的,齐国的女乐、文马就被安置在鲁国都城的南高墙外,歌女们就天天在那里表演歌舞。过几天,季桓子首先就按捺不住了,打着微服私访、考察民情的旗号,偷偷去看了三次。季桓子一看就看呆了,觉得这些美女实在太漂亮了,舞跳得太好了,他就鼓动鲁定公和他一起看。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论语·微子》)

结果鲁定公更过分,和美女一混在一起,就连续三天连班都不上了,不和大臣谈工作、不批文件了。孔子一看,鲁国的领导人这样好色,工作都不干了,在这里待着没希望了,也发挥不了作用,就离开了鲁国。当然这是离开的原因之一。

孔子当时的官职叫大司寇,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加政法委书记,是专门纠正社会风气的。孔子从政的一项主要的措施就是男女别途,男人和女人在街上不在一块走。当然,这个措施现在看来有点儿不够人性化,不够中庸,过分了。当然这个措施后来在鲁国没能彻底坚持,因为国君和季桓子接受舞女,显然就是对孔子施政纲领的无视,孔子的伤心总是难免的。当然,孔子还不是因为这一件事就轻易出走了,最后让他下定决心的,是等到年底分祭肉时,他们竟然无视孔子的存在,没给他送!人家的意思很明显:你在这里已经多余了。孔子一看人家已经用分祭肉这件事宣布你是不受欢迎的人,只能选择了卷行李上路。

孔子离开鲁国之后,就来到临近的卫国。卫灵公没有给孔子官职,倒是按他在鲁国时的俸禄——六万粟——供养着他。孔子一行在周游列国时,数次往返卫国,其中一次就发生了前面和南子的故事。

孔子与南子的故事到这里还没完。一次,卫灵公邀请孔子和他一起逛街,考察民情。然而,卫灵公却与南子坐头一辆,还带上一个宦官,让孔子坐第二辆马车,招摇过市,卫灵公和南子显得很高兴。于是,孔子发出了一句千年感慨: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欢贤德胜于喜欢美色的人。”孔子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卫灵公的行为发出的感慨,卫灵公表面上非常尊重像孔子这样有德行的人,但事实上在美色面前,好色的本性就超过好德的理性。我想,此时的孔子也一定想起了鲁定公,想起了季桓子,他们也是好色胜于好德,所以才有这样的感慨。在这件事之后,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孔子对人都充满着一种仁爱之情,但在对男人和女人的地位上,孔子也没有完全摆脱时代的局限,应该说孔子是基本认同男尊女卑的。在春秋时期,天下还是主要靠男性撑起来的,不像现在的女性,能够撑起半边天。孔子虽然两次受到美女的排挤,但并无严重歧视女性之意。有人或许会提出孔子说过的这么一句话: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孔子说:“只有女人和小民是最难与他们相处的。太亲近了,他们就会显得无礼;太疏远了,他们又要怨恨。”孔子在这里,与其说是歧视女性,毋宁说是事实陈述。这是当时女性和小民的一贯习性。也就是说,女性与小民太感性,缺乏理性。对他们近不得,远不得。而且,这应该是孔子在特殊场景中的一句感慨,不应该认为这就是孔子歧视女性的铁证。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个判断说明了一个问题:色欲始终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好色是人的本性,这种本性也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但这种本性要用道德加以规范,否则,就会把人降格为动物。人的存在价值在于人的思想、品德、贡献,所以,一个人只有能超越本能的追求,才能真正体现出作为人存在的价值。但是,这种超越是很难的,而且绝对的超越是绝对地难。

2.孔子也被难倒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孔子在带学生东游路途中,看见俩小家伙在斗嘴,就过去问他们为啥斗嘴。

小家伙A说:“我觉得早晨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的太阳离我们远一些。”

小家伙B却觉得是早晨时太阳离我们远一些,而中午时离我们近一些。

小家伙A说:“早晨时的太阳大得像个车盖,中午时的太阳小得像个盘子。这不就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一些,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一些吗?”

小家伙B说:“早晨的太阳感觉凉飕飕的,中午时的太阳热得像把手伸进开水里一样。这不就是因为离得近的东西感觉热一些,而离得远的东西感觉凉一些吗?”

孔子听懵了,不能做出判断。

这俩小家伙就嘲笑孔子说:“谁说你多智慧啊?”

这个故事记载于《列子·汤问》,而且还被选为初中课文。这个故事体现的正是孔子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教育态度。“实事求是”在被毛泽东赋予了崭新的政治含义后,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灵魂,人们逐渐淡忘了实事求是原本意义上是一种治学态度、一种教育态度。孔子在这则故事中,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博学多才的名声会不会受到损伤,不是在弟子面前会不会很没面子。而是,自己的确觉得这两个小孩说得都有道理,而自己的确决断不了。孔子在《论语》中讲到的另外一句话同样表达了他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教育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孔子说:“子路啊,教给你的道理你明白了吗?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孔夫子这话说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史书上的实事求是最早见于班固写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班固称赞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考据学派更是把“实事求是”当作治学的宗旨和基本方法。这种治学方式反对宋儒的虚谈,主张切实地去考证学问。我们可以看到实事求是本来就是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治学方式,强调的是要避免任何主观的成分参与其中,要客观地直面问题,认真地弄清问题。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孔子在这四种优良的品格上已经做到了极致:不凭空猜测,不随便绝对肯定或否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毋意,就是不要提前下结论,不要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处理事情。我们可以畅想美好的事物,但对事实不可乱做判断,对人的道德品行更不可妄加揣测,尤其不能往坏处揣测。毋必,就是要避免走极端,非是即否的简单思维会使人变得愚蠢。毋固,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是看待人和事,老是拘泥于以前的刻板印象很容易跟不上现实的变化。毋我,就是要多听听别人怎么说,不要认为自己掌握的是绝对真理,别人掌握都是相对真理。其实,世界上只有一个绝对真理,那就是没有绝对真理。只有我们真正做到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才能真正实事求是地去认识和评价人和物。一个人有了权、有了名、有了钱,一定要重视这四点。这四点归结为一点,就是:不要任性。所以,对这四点可以理解为不要任性的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3.在山水之间的教学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的清纯流动,仁德的人喜欢山的厚重稳固。智慧的人追求变动,仁德的人向往宁静。智慧的人生活快乐,仁德的人生命长久。”孔子这一关于智者、仁者与山水的经典表述哲理深刻而意境优雅。

同类推荐
  •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京师史学书系)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京师史学书系)

    本书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出发,运用古文献学、学术史、思想史研究的多种方法,对宋代经学范式的发生、特质及主要学派的经学传承、诠释特征、思想内涵及理论体系等问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思考与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宋代经学范式的形成、发展与思想演进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世经学、理学及其思想的特征与内涵。
  • 近思录:理学入门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姜锡东审定)

    近思录:理学入门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姜锡东审定)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 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该书主要以南怀瑾著作为本,讲述人生苦乐、爱情、得与失、名利、幸福生活等,通过大师的人生经历、言行举止、著述,来讲述如何在尘世中修心的人生哲学。
  • 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

    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

    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先生最新力作,对儒家经典《论语》进行了精彩绝伦、睿智深刻的“王解”与“评点”。“王解”是作者的解释转述,含有作者的读书心得。而评点的追求是《论语》的精华元素与启迪内涵的最大化,目的是将《论语》作为一部活的、有针对性、有现实感、贴近人生与社会的书阅读理解发挥,力求做到进行充满老王特点的与《论语》的深切互动。本书还将《论语》全文打破原有段落,重新编辑组合排列,力图按其义理内容重新划分结构,并分别予以综合评述。另有几篇谈《论语》的单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读与解《论语》的主要思路。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管理之道

    管理之道

    《管理之道》本书分为重视调查研究勤于市场预测、设想多种方案精心选择拍板、全面筹划安排科学编制计划等部分。
  • 邪气校草是女生

    邪气校草是女生

    帝都陆家大少爷陆筠言最近很苦恼,因为他被一个小流氓给缠上了,甩也甩不掉,打不得,骂不得,还能怎么办,只能宠着,惯着!【宠文】,【双洁】。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铁路边的孩子们:THE RAILWAY CHILDREN(英文朗读版)

    铁路边的孩子们:THE RAILWAY CHILDREN(英文朗读版)

    《铁路边的孩子们》讲述的是一家人在困境中的生活故事,爸爸因被人陷害而被关进了监狱,妈妈独立支撑起整个家庭。但是整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的不是艰难困苦,而是妈妈努力维护的温馨生活,还有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在这个铁路边,孩子们机智地避免了一场可怕的铁路灾难,救助了另一位在隧道中摔伤的少年,还扑灭了运河轮船上的火情,和妈妈一起收留了一位流亡的俄罗斯作家。他们高尚的行为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最后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为爸爸洗清了冤屈。
  • 天之子传说

    天之子传说

    在这不平常天气的一天里,一个平常的小渔村里,随着一声“哇……哭声,一户姓李的渔民家里诞生下了一个男孩。从幼儿开始学生时代,几个男孩各怀心中大志,有的想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有的……大千世界选择居奇多,时过境迁,几个孩子们慢慢长大,找准目标,为之奋斗。演绎着不同的人生百态……
  • 九关

    九关

    人的心中必须有一缕三月春风,一朵寡欢白莲,一截月朗星稀,一份快意行侠,方才对得起这值得的人间。我于人间,是为侠;生后于人间,是为英灵;大道不孤,志在千秋。
  • 玄幻第一剑

    玄幻第一剑

    姜尘重生成了武魂,一个绝色美女大明星的武魂。并且,姜尘还获得了一门特殊的功法:《混沌剑经》。当他运行功法时,他的修为、技艺等等一切能力的等级可以瞬间提升到比他周围级别最高的存在还要高上一级的层次!简单点来说:见“人”高一级,遇强我更强!某仙王:“本尊是仙王!”姜尘瞬间气势、战力暴涨,“仙帝的拳头了解一下?!”某厨艺宗师:“我做的菜都是国宴级的!”姜尘瞬间厨艺技能点满:“知道啥叫厨神不?!”无数人绝望:“你怎么什么都会?”姜尘淡淡道:“我啊,全职的........”
  • 镜瞳深渊之上

    镜瞳深渊之上

    这是一个衰小孩的故事。他自卑,孤僻,少语,但内心活跃。他努力过,但终究还是因为青春悸动的心,暗恋,升学压力,调班,同学排挤,成绩下降,老师的失望,父母的叹息,同龄亲戚的不如,攀比,孤独…最终还是出了心理问题,在教室里就感觉锋芒在背,如坐针毡…总觉得自己是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不死不活连累GDP的渣比…自暴自弃,醉生梦死,如临深渊,痛苦,压力,迷茫,没有一个人朝他伸出过他手,就要在堕落迷失时,——他迷上了电脑,只有在深夜,通宵,在射击游戏世界里的他,头脑放空,没有烦恼,连孤独都能忘却,才好像找回了自己…枪林弹雨里的世界仿佛才是真实,而安静下来的世界,好像容不下自己…又是一夜,他走向了网吧,熟不知,这一去,他终究将发现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自己。(旧城篇断断续续写于15/18/19年,算是背景交待,文章很乱,很跳跃,很不明所以,基本算是主角心理活动篇,改动没法太大,如果不喜欢看的,建议跳过旧城篇,直接看第二卷,夜落苍穹篇。本书偏向于青春校园,科幻诡异,神秘故事风格,可以小期待一下!!再次声明,旧城篇不代表本文。旧城篇很乱!!旧城篇很乱!!旧城篇很乱!!基本类似于梦,不喜勿喷不适可跳过)
  • 总有温暖等着你

    总有温暖等着你

    每个人的人生路都有坎坷曲折,命运不亏待任何一个,也不偏爱谁,总会在某个时间弥补之前所有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