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7800000003

第3章 孔子开创了最早的民办学校(2)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孔老夫子认为,《韶》乐是上古舜帝时的音乐,中和醇厚,不仅美妙,而且其中蕴含的道德圆满。《武》乐也很美妙,但周朝毕竟是以武力推翻商纣,道德上不够完满。孔子对《韶》乐的推崇还在于《韶》乐令他如醉如痴。孔子是个超级音乐迷,他说自己在齐国听到《韶》乐后,三个月都品尝不出肉的味道,并赞叹:“没想到《韶》乐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啊!”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我们无法给孔子的唱歌水平进行当时社会排名,但可以确定的是孔子非常爱好音乐,非常懂音乐,非常迷音乐,竟然听到一种音乐感受到美,痴迷到三个月不知道肉是什么味道的程度。什么叫做如醉如痴?看看孔子听完《韶》乐后的“傻样儿”就知道啦。

他的第二个本事是擅长驾驶马车和射箭。孔子最擅长什么呢?这个不好说,根据《论语》来推断,应该是驾驶马车。

《论语·子罕》记载: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

达巷党人说:“真伟大啊,孔子!学问广博到不能用一技之长来称赞他的地步。”

孔子听到这话后,对他的学生们说:“我该专心于哪一项技艺呢?是驾驶马车呢?还是射箭呢?我想还是驾驶马车吧。”

我们从这段记述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孔夫子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弱书生,起码孔子驾驶马车和射箭这两项技艺还是比较强的,而且驾驶马车应该比射箭好。前面已经讲到,孔子遗传了他老爹高大威猛的伟岸体魄,其实也遗传了他武士家族的一系列本事。周游列国,当时交通条件不好,路上会遇到容易翻车的危险,孔子有时候应该是自己亲自驾车的。

他的第三个本事是擅长当管理人员。我们前面讲了,在孔子20岁时,他的贵族身份获得统治阶层的承认,于是具备了做官的资格,而且孔子当时已经小有名气。孔子开始是做的什么官呢?《史记·孔子世家》里讲: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吏,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小时候很穷,而且地位低下。成年后,当过季氏家的仓库管理员,大概是他第一份工作,他把账务出纳工作做得很好。后又被提拔做过牲口管理员,牲口繁衍得很好,牛马长得很壮实。贱,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品差,孔子时代是指地位低下。孔子虽然被认可为贵族了,却是最低级别的贵族——士。所以,孔子开始做的工作也是很卑微的,应该说孔子是从基层、底层干起来的。年轻人刚进入社会时,应该学学青年孔子的精神。不要老想着自己的职位太低,而是要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这样,升职的机会反而会不期而遇。

尤其难得的是,孔子干着低下的工作,却从来没有放弃学习。之所以说他是才艺达人,主要是因为孔子贫贱而好学。贫贱让孔子必须去从事一些低下的工作,好学又保证了孔子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变得多才多艺。孔子的唱歌、驾驶马车、射箭等才艺都是通过勤奋好学掌握的。

4.开创最早的民办学校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孔子说:“道德不进行修养,学问不进行讲习,听到符合道义的事情不能去做,自己不善的行为不能去改正,是我心中的忧虑啊!”现在,很多人天天忧心的是,自己什么时候才有豪宅、名车和娇妻,孔子当年忧心的是道德和学问。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孔子创办私学的目的是为了修德讲学,教化民风,导人成才。

在孔子之前,学校是由官府办的,国家开办官学,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学习。这些贵族学习的也主要是治国理政之道,因为他们将来是要继承父亲的官位,当国家领导人或者各级公务员的。

孔子开创了私学的传统,孔子办的私学是中国最早的民办教育机构之一。其实在孔子时代,开办私学的并不只是孔子一家,还有其他人也在同时期开办私学,但他们基本都不成功,留下很大的影响的人很少。而孔子的私学是很成功的,孔子才是私学之祖。

邓析就是当时自办私学没有成功的典型。邓析是郑国人,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开办的私学是培养一种专业人才——教人打官司的,就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律师学校。其实,邓析就被称为最早的律师,是战国名家的鼻祖,著名的讼师。邓析的私学在当时还是很有名的,《吕氏春秋·离谓》里记载:

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袴。民之献衣襦袴而学讼者,不可胜数。(《吕氏春秋·离谓》)

子产是郑国的名相,也就是著名的总理。他道德高尚,治国智慧也很高超。子产治理郑国,邓析不服,极力刁难他,处处要显示出自己比子产高一筹。邓析的具体做法就是教人打官司,寻找法律的漏洞,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聪明,也是混碗饭吃。他知道,子产是有德名相,向来以理服人,不会对自己动粗。抓住了这一点,邓析做事就更是肆无忌惮。邓析教人打官司的收费标准是:学习打大官司要送一件上衣,学打小官司要送一件短衣裤。因为邓析的名气,为学打官司而献上上衣、短裤的人不计其数。邓析办学一度是很成功的。现有的文献记载,也只是说孔子弟子三千,邓析的学生可能要超过孔子。

但邓析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最终还是做了子产的刀下鬼,真应了那句老话:自作孽,不可活。邓析开办私学,不讲仁义,以非为是,以是为非,颠倒黑白,扰乱律法,败坏民风。《吕氏春秋·离谓》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洧河发了大水,郑国有一个富人被大水冲走淹死了。有人打捞起富人的尸体,富人的家人得知后,就去赎买尸体,捞尸人的要价很高。于是,富人家属就来找邓析,请他出主意。邓析对富人家属说:“你安心回家去吧,捞尸人只能将尸体卖给你,别人是不会买的。”于是富人家属就不再去找捞尸人买尸体了。捞尸人着急了,也来请邓析出主意。邓析又对他们说:“你放心,富人家属除了向你买,还能向谁买呢?”

我们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邓析是吃完原告吃被告,两家通吃。邓析的目的是赚钱,并不是为了解决社会矛盾。如果社会没有什么矛盾了,邓析及其学生的日子也就不好过了。邓析这么做的后果可想而知:

郑国大乱,民口喧哗。子产患之,于是杀邓析而戮之。(《吕氏春秋·离谓》)

郑国大乱,民怨沸腾。一个是非观不明确的社会,人们就不知怎么办才好了。子产终于下了狠手,把邓析杀了,并戮尸示众。邓析一死,邓析的私学也就偃旗息鼓了。邓析才华出众,子产当官厚道,我们知道孔子对子产的德行是很推崇的。然而,厚道的执政者却杀了有才的学者,是因为邓析扰乱社会,当然他办私学方向也出了问题。

孔门私学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办学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引导学生做仁人君子,使民风更为醇厚,同时给各国政府提供治理国家的咨询。这也是孔子走到哪个国家,尽管没有受到重用,但都受到很高礼遇的重要原因。孔门私学重要的贡献是使平民有了进入贵族统治阶层的机会,打破了当时社会出身定终生的宿命,开启了人才向上流通的通道。人们可以在孔门看见向上走的希望,接受到道德的洗礼,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是孔门兴盛的秘密,也是教育的真谛。

孔子是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他勇敢地突破了官办的教育体制,“下海”办学,使得中国教育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而且培养学生也实现多样化。在这一点上,对于今天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是有意义的。

5.孔夫子做了哪些学问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在匡地,孔子被当地人当成是阳货拘押起来。阳货本来欺辱过孔子,孔子当然讨厌这个人。但是,居然有人把两个人弄混了,这可能和他们都长得“很酷”有关吧。孔子说:“文王死了以后,古代文化遗产不都是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消除这种文化,那我也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上天假若不是要消除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这话说得有气魄,当今哪个学者敢说自己掌握了古代文化呢?我们知道孔子是很谦虚的,孔子说这话貌似终于吹了一回牛。我想孔夫子这么说,一是为了鼓舞学生的士气,让大家充满希望;二是体现出孔子的自信。这种自信不是自傲,而是孔子的确掌握了古代文化遗产,这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感叹。

孔子自觉地做了三代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他虽然说自己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但事实上,他做了很多学问,为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第一大贡献是述《论语》。尽管《论语》是学生记录孔子和学生对话的内容,里面也有很多孔门弟子的言语,但大多是孔子的言行,体现的基本都是他的思想。《论语》也是后人研究夫子及其弟子思想最重要的一本著作,《论语》更被视为中国人的《圣经》。韩国、日本非常重视《论语》的学习和研究,甚至欧美国家也很重视。可以说,《论语》的知音已遍布全球。

他的第二大贡献是删定《诗》《书》。《诗经》在孔子时代有3000多首,但有一些是重复的,有一些是残缺的,有一些是低俗的。孔子删定《诗经》,留下的都是可以用于礼乐教化的经典名篇。《史记·孔子家语》讲: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史记·孔子世家》)

《诗经》对于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读《诗经》能使我们时刻体会到其中的人文关怀。“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就像有一阵柔和的风轻拂你的发梢,有一股清泉滋润你的心田,一种敦厚的土地令你培植生命根基。温柔敦厚就是一种淳朴真诚的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人越多,整个社会风气就越好。

《书》是指《尚书》,那么《尚书》又是一本什么书呢?它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是由孔老夫子编写的,但有些篇是后来他的徒子徒孙补充进去的。夫子编成《尚书》后,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他的第三大贡献是作《易传》、写《春秋》。孔子晚年对《周易》很感兴趣,尤其是50岁以后。孔子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大概也和他50岁开始研究《周易》有关。《史记·孔子世家》里讲: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晚年的时候,喜欢读《周易》,写了《彖》上下、《系辞》上下、《象》上下,还有《说卦》《文言》《序卦》《杂卦》。他时常阅读钻研《周易》,居然把竹简的牛皮绳都翻断三次,“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并说:“给我几年时间,我就会精通《周易》了。”相传为孔老夫子所作的《易传》(又称《十翼》,因为它分十个部分的内容),对《周易》做了精深的义理阐释,是《周易》广为传播的翅膀。没有《十翼》的《周易》就如同没有翅膀的鸟,是飞不高的,也是活不久的。易经在历史上受到国人广泛而高度的重视,和《易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是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后来由司马迁续写。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孔老夫子所著《春秋》虽然非常简练,却是信史,也就是有根据的,不是瞎编乱造的。孔子“不打诳语”,没有加入自己的观点,或者道听途说的内容,更没有自己随便想象的内容,孔老夫子这种实事求是的著史态度和方法是历代史官的榜样。

孔子真不容易,很高产,他整个后半生带着学生东奔西走,周游列国,居然做了这么多学问。而且这些学问大大地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他做的学问很多,他所做的学问都是关于人的学问,体现出孔子深厚的人文关怀。还有孔夫子那实事求是的做学问态度和直面现实的问题意识,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同类推荐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马克思主义卷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马克思主义卷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马克思主义卷》内容包括:改革开放3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年、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和批判新自由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研究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对话、拓展与深化当代资本主义理论研究等。
  • 道中的道

    道中的道

    人生即是道场。心中有“道”,所以气度非凡,凭借强大的正能量震慑场面、影响他人,左右事态的发展。与人相处,从道家思想中修习“道法自然”、“不争”、“无为”等智慧,都可以取得良好的预期,获得非凡的成功。本书通解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万物变化的玄机,提供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每一个故事都能给予你一个顿悟,在不断感悟中内心的能量不断增大,从现实起步,从小处着手,在点滴中改变自己,你会发现人生可以更自在,幸福其实就在身边。
  • 模糊性的道德

    模糊性的道德

    本书收录两篇随笔,是波伏瓦存在主义理论入门之作。《模糊性的道德》阐述了存在的双重性,并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作了深刻的思考。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下,波伏瓦开始研读黑格尔、克尔恺郭尔、康德等哲学先驱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提出了“存在的模糊性”的观念。她主张承担自身的存在,争取自由,让我们的存在处于向无限性开放的有限性中。正像那个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不管结果怎样,做你该做的事。”《皮洛士和齐纳斯》一文讨论人类行动的尺度、行动的目的和价值。
  • 大家小书·译馆:君主论

    大家小书·译馆:君主论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西方文明经典文献之一。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以科学家的智慧和化学家的严谨为统治者开出政治处方。马基雅维利以“性恶论”为逻辑起点,从研究君主个人行为出发,将政治斗争与谋略技巧在心智上做了诚实并饱含深意的思考。
热门推荐
  •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基因古武道

    基因古武道

    上古古武世家的唯一继承人,华夏的最强者李修,因为一块祖传的玉佩和一部神秘的修炼法诀。被意外带到了基因和武道盛行的神之大陆。在这里,觉醒者能拥有魂兽的全部实力和能力。强大的武者能翻天倒海,掌碎星辰,滴血重生。且看李修在这异世大陆如何大放光彩,拳败各族天骄妖孽
  • The Nick Adams Stories(III) 尼克·亚当斯故事集(英文版)
  • 我为一世魔主

    我为一世魔主

    小的时候,爷爷说,人死之后,便会化成天上的星星。长大以后,父亲说,人在死前死后,都会化成天上的星星,因为,我们本来就是由天所生,从天而降的!是天的臣子!后来的后来...任无休忽然明白,人这一生,谁都不是谁的臣子,每个人都是皇...属于自己的皇!...简体版:这是一个曾有着十三颗太阳,亿万星辰的世界,每个人代表着的,都是天上的一颗星辰,意味着乃是从天而降的天臣!任无休,亿万颗星辰中的一颗。然后有一天,他梦到一个女人...他再不愿为臣!——(黎明,在黑夜里成就永生。)
  • 中国异闻录(套装共3册)

    中国异闻录(套装共3册)

    每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都流传着神秘诡异的奇闻异事!招魂骨笛、剪纸巫术、中元鬼节、封魂油伞、江南鬼戏……正在国内发生的灵异故事,即将震撼你的眼球。本套装包括:《中国异闻录》、《中国异闻录.2》、《中国奇异档案记录.第四季》。
  • 时光遇

    时光遇

    你相信这世上一见钟情吗?我相信过,也曾怀疑过,人生遇到的每个人,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如果换一个时间认识,就会有不同的结局。
  • 燕式平衡

    燕式平衡

    本子上已经有五个“正”字,这是薛定兵提出离婚的次数,他提一次,余致素就在本子上画一道A。她做得非常耐心,一次都没漏掉,每一画都横平竖直,不温不火。单从字面上看,笔画一勾一勾地飘动,甚至看得出几分欢喜的气质。合上本子,余致素总是微笑地看着薛定兵,还轻轻颔首,仿佛要表示同意,但最终她嘴一扯,却字正腔圆地说:不可能。余致素从来没有为这事发过火,之前哪怕两人还争执得水火不容,薛定兵脸一黑,说出离婚二字,余致素马上嘴角就往上翘起了,唇边两粒黄豆大的小酒窝昂然呈现,眼也弯成两道半月,头微微歪着,妩媚地款款打量过去。
  • 锦瑟华年是情痴:李商隐诗传

    锦瑟华年是情痴:李商隐诗传

    本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传记。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是唐朝行将灭亡时的一位诗歌巨星,他给唐朝诗歌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他的诗以细腻严谨、意境灵妙为长,千百年来深受后人追捧喜爱。本书以李商隐的诗歌为经纬,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李商隐沉郁多情的一生。作传者的文字十分精巧,富有韵律感,读来清风拂面,近于吟哦。本书成功地将纪实文体的严谨和诗歌的优雅结合为一体,能引人进入绝妙的美学佳处。
  • 瓦窑堡爱情

    瓦窑堡爱情

    我在陕北漫游期间,最为曲折的一件事,就是前去子长县的过程。现在想起来,还像是在观看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似乎提到嗓子眼里的那口气,总是呼不出去,折磨得我异常难受,但这种难受却又夹杂着紧张和愉悦。因为和接待方沟通出现差错,那天早上接我去子长县的车来不了啦,我要在绥德再呆上一天,第二天延安市来车,再接我去子长。我坐在绥德宾馆硬邦邦的床上,突发奇想,决定独自前往子长。之所以冒出这个想法,是因为那段日子我在陕北采访,总是觉得给当地接待部门带来很大麻烦,心里着实过意不去。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不再麻烦人家,所以立刻动了自己走的念头。
  • 野乡花都开好了(中国好小说)

    野乡花都开好了(中国好小说)

    短篇小说《野乡花都开好了》讲述了青年女教师苏璞在山村生活、教学的故事,把孩子们的天真、被世俗影响的学校等各色事物进行对比描写,凸显了主人公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文笔清丽,读起来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