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8100000006

第6章 两个婆姨进城

转眼又是一年的五月天了。

有件事情本该早办,无奈边城不安稳,老打仗。今天“红”的走了,明天“白”的又来了。还是石诚义活着的时候就给石冲子妈念叨过,想让冲子学门打马掌的手艺,这里的客户多,钱来得容易。这不,人已没了近两年了,事情还一直撂着没有办。张铁匠前两天就捎来话,说城里稍许的平稳了些,冲子也老大不小了,迟了怕是“六月八的杏也黄啦”。他打他的仗,咱打咱的掌,井水和河水沾不上边。老百姓管的是衣食住行,管不着江山姓“红”还是姓“白”。

天刚亮,冲子妈就套上了那架老牛车,打算先到边城看看,主要还是放心不下冲子这棵独苗,生怕有个闪失,让她还咋活?

车是架老式牛车,老槐木做成的车轴已经匤得厉害,使得两个车轱辘一走一晃地发出“吱吜,吱吜”的响声,车的尾部下面吊着一个像铁桶似的大铁铃。走起来“咣当、咣当”的响音老远就能听得到。甭小看这牛车老,在茫茫的沙海中行走有两个不怕,一不怕土匪,二不怕狼。土匪听到“咣当,咣当”的响声,知道“光蛋”过来了,抢甚啦?抢个老牛车?弄把拢火柴?至于狼,就更有说法喽。有一次在沙窝里,两只狼围着老牛转圈圈,前面有老牛的犄角,后面有牛车的大铁铃,一转一响,弄得两只狼筋疲力尽无处下口,只能站在干沙梁上瞪眼,老牛却安然无恙。

冲子妈从屋里端着半碗稠麻油底子,寻了一根长鸡毛,醮着油泥给车轴上了些油,为的是图个利索,给老牛省点力。

说到麻油底子,这里还有一怪,一双新做成的遍纳帮子鞋,大人们总爱把稠麻油底子抹在新鞋的头上和后跟上。太阳晒干后,成了硬壳壳,把脚坎得鲜血淋淋的。究其原因无非是图个耐用,多穿些时间,可娃娃们活受罪了,硬光脚板也不穿新鞋。

“石婶子,车套好了?”马莲花来了。天不明她就起来了,用皂角水洗了个头,又抹些杏核油,头发乌黑乌亮的。昨天俩人就商量好了,相跟着一起进城去。

“这就起身!”冲子妈应着,顺手在院子里寻了根细柳条,吆着老牛出了院门。

沙枣花开了,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黄灿灿的小花蕾紧凑在一齐,形成了一小片属于自己的世界,再加上那灰楚楚叶子的陪衬,虽然躯干上长着细长的刺,是为了护着自己更好的生存,但不失为沙漠的荒凉奉献一丝本身应付的姿色。这种无私和毫不吝啬的乐观是人类无法比拟的。花开了,结果了,成熟了,人摘了。抗过严寒,到了春天,照样发芽、开花、结果。如此循环往来,繁衍了一茬又一茬。两只喜鹊“吱吱喳喳”地调着情,从这棵树上跃到另一棵树上,最后还是公的踏在母的背上,又是一阵“吱吱喳喳”的叫声。欢娱了一阵后,各自用长嘴梳了梳羽毛,双双又嬉戏地相互追逐着飞走啦。

“石婶子,你说人是不是和牲灵一样,碰准了就怀上了?”马莲花可能是触景生情。其实,她心里也很清楚,这是明知故问。自己先忍不住掩着嘴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不,和王老二已经结婚六年了,眼看着就年满二十五周岁了,这个不争气的肚子老是蔫着,无论咋碰就是鼓不起来。一只不会下“蛋”的“母鸡”,在乡村可是大忌。

“没找个好朗中看看?”冲子妈是过来的人,知道女人怀不上娃娃的难处。

“一年苦药汤就饭,不知吃了多少,老也不见效。”马莲花说着竟掉下了眼泪:“老二说我长得是块‘盐碱地’,根本就长不出‘庄稼’。我说放你娘的臭狗屁,没看看你长你大的那个‘脑蛋子’,比个‘蒿瓜瓜’(一种天然植物)大不了多少。”说到这,马莲花又忍不住笑了。

冲子妈也笑了,问:“不会是老二的毛病吧?”

“谁逑解下啦!”马莲花说:“说是他有毛病吧,其他人都有毛病?”自知说漏了嘴,马上又改口:“肚子就是鼓不起。”

在这里“借鸡下蛋”、“借种润田”的事也是常有的,娃娃长大了该叫大的叫大,该喊妈的喊妈,只要“锅灶”在,照样能“煮饭”,谁管谁呢,大不了就是个张家长、李家短罢了。

走了一会儿,马莲花又问冲子妈:“石婶子,你说女人的这达和这达是不是通着的?”她用手先指了指腿裆,又指了指鼻子。

“咋叫通着呢?这我还是第一回听说。”冲子妈惊愕地望着马莲花。

“我说也不会吧,可老二那个龟孙子就说通着咧!”

“到底咋回事吗?”

“咱娘俩今天掏掏心窝子,这话可是不能传出去,要让别人知道了还笑话死咧!”

“你石婶子这个人别人不清楚,你还不知道,嘴严实着呢,你不让我说的事,别人八辈子也甭想知道。”冲子妈说着,用柳条在老牛的屁股上轻轻的抽了一下。老牛加快了步子,车后边的大铁铃“咣当”的响音比先前响亮了许多。

“你说,每次我和老二弄完那事,为啥就急尿?”马莲花又提出了个新鲜事,问的冲子妈回答也不对,不回答也不对,只能敷衍着摇了摇头:

“这……说不清楚!”

马莲花说:“咋黑夜和老二弄完事,又急尿啦,老二那龟仔仔压住就是不让尿,说难怪怀不上哩,每次都把放在里边的‘东西’尿出去了。我也想,可能有些道理,就硬憋住。你想,风火事能憋得住?老二‘瞎毛’抓住我的两只脚腕子,倒提起,说要把那‘东西’往里头擞一擞,害得我忍不住一笑,从鼻孔流出两滩来。老二骂我,难怪驴日的你怀不上,原来底下和上面通着哩。我一看,真的和那东西差不多。就想问问你这过来的人,到底是不是真地通着?”马莲花很认真的一副煞有介事的神态。

“呵……”冲子妈由不得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

马莲花绯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让你笑话了不是?”

冲子妈好不容易忍住了笑,揉了揉眼睛,说:“你呀,是想要怀娃娃想疯啦!”停了停又说:“女人怀娃娃和种庄稼差不多,啥时候种都是有时间的,种得早了不行,种得迟了也不行。有的人开怀早,有的人开怀迟。女人和女人不一样的地方多着呢!再说,怀娃娃的事情也不是个着急的事,想怀就能怀上?还得麻油灯燃捻捻——慢慢来。我揣摸着你可能就是那种开怀迟的人,说不定养开了还收不住咧!”

两婆姨赶着老牛车,悠悠哉哉的一路说着、笑着,老远就看到了边城的城郭。

听老先人们说这座城池长宽为六里一百七十五步,楼铺二十八座,墩台三十六座。

老早以前,就有人称这里为“旱码头”,自古商贾如云,边贸繁荣。近两年,“红”(共产党)“白”(国民党)双方在这里展开了多次的“扯锯战”,使得城墙的大青砖也不知溅起过多少次揪心的火花。遍体鳞伤,弹痕屡屡,但仍不失其应有的雄姿,岿然屹立在那里。

城头上挂着“青天白日”旗子,几个持枪的士兵在来回地游荡着。

东城门口,上面三个醒目大字“东定门”,意在东定镇安,是这里最繁华的地方。几个当兵的荷枪实弹地正盘查着进城的行人。

两婆姨停住了老牛车,远远的望着从城里城外出进被盘查的人,心里一时没了底子。还是马莲花眼尖,忽然发现了一个人正从城里走出:“哎,石婶子,那不是刘掌柜家的二小子?”

冲子妈扭头一看,果真是刘义首的二小子刘得财。一身便装,几根稀疏的头发紧贴在脑皮上,梳得明光净亮。由于折腾过火的原因,那副身子骨真给人有一种一风就吹倒的感觉。他也发现了马莲花和冲子妈,改变了迈着四方步大摇大摆的姿态,急步向这边走来。

“哦,是诚义家的和老二家的。”刘得财老远就打着招呼:“咋,进城来办事?”

“可不,这城也不知咋个进?”马莲花抢着回答:“放在咱那达,我们家老二一个人就把事办了,哪像这达,黑着个脸,挂着个枪,怪吓人的。”

“这不,仗刚打完,总得紧几天吗。”刘得财压低嗓门,说:“前几天,在下暗门的郑大墩子把共产党的铁八团给日他(收拾)了,老头子可没少赔本。”刘得财一点也不像他老子那么稳重,说话的腔调让人听起来也琢磨不出究竟是个啥味,好的是待人还算热情。

“我们才不管谁日他谁呢!”马莲花有些不耐烦了:“你就说这城还让进不?”

“那还不是咱的一句话!”刘得财拍了拍胸脯:“你们等着,我先过去一下。”

刘得财走过去和带班的嘀咕了几句,又从衩衩里掏出“洋烟卷”,递了一支,自己也叼了一支,双方燃着后,点了点头,这才向冲子妈和马莲花招了招手。

二人吆着老牛车,由刘得财领着,顺顺当当地进了城。

刘得财说:“你们办你们的事,我也该办我的事了。不过,以后有啥事打声招呼,城门就是为咱家开的,别人不能进,咱还进不来?”刘得财的话多少有点吹嘘。不管咋的,事还是办了。

和刘得财分别后,冲子妈和马莲花也分了手,各办各的事,说好办完事,后晌仍然在东门前见面,再相跟着回去。冲子妈找张铁匠去了,马莲花沿着街道慢慢地转悠起来。

从“东定门”进来,是个瓮城,靠西边城墙下是榆林人开得一溜鞋匠铺,门面上各式各样的鞋摆得满满的。遇上打仗,各家都往窗户上顶几条沙毡,防备流弹过来伤人。再往前走就是另一个城门,上书“东直门”三个大字。靠“东直门”北边的台阶上立着一块一丈有余的大青石碑。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有人竟将城隍庙的石碑挪到了这里,其意为何?无人知晓,既然是挪必有挪的道理。石碑的字迹已磨得有些模糊不清了,但仍有些字还可以辨认出来。如:尝谓阳为善恶,阴为报应,此理难明,不可取。必然无所利而为善,无所畏而自不为恶,惟君子能尽其在我。有所慕而为善,无所畏而不敢为恶,乃常人之情,待感而应者也……

无非是告诫后人,多行善事,少做恶事,不遭报应。

沿“东直门”进去,一条正街叫“东正街”,算是最红火的地方,街道两边有河北人开的皮匠铺,有河南人、山西人开的杂货铺,有甘肃人开的拉面馆,还有“老回回”开的清的真羊肉馆,药铺、当铺、铁匠铺,应有尽有。城中间有座鼓楼,穿过鼓楼,除了东正街之外,还有三条大道,一道通向南门,也叫“南定门”,意为南定金汤;一道直出西门,也叫“西定门”,意为永定宁远,再出去就是回民街清真寺;一道直通北城墙根底,却无北门。

各种叫卖的声音汇成了一片南腔北调大吆喝。城里也不像城外那么紧张了,虽然也有当兵的来来往往,但大家都在办着自己的事,看不出像是刚打完仗的样子。这也就叫见惯了不足为奇,不管“红”和“白”,买卖还要做,银钱还要赚。像下象棋似的,车有车的走法,马有马的行法,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活法。

马莲花在城里随便转悠一阵,发现路旁有个卖茄子的,人们都在争相购买。马莲花在乡下从来没有见过茄子,还以为是个什么好吃的水果,也挤上前买了一个。在身上随便地擦了擦,张嘴就狠狠地咬了一口,其味又苦又涩,一点也不好吃。发现别人在惊奇地看着自己时,这才觉得可能有甚问题。一个好心的老太太问到:“你咋吃生茄子?”

马莲花也很灵醒,马上接口,“治病!”

人们似乎恍然大悟,原来生茄子还可以治病?难怪人家要生吃呢。正好街边有个卖油茶麻花的小摊子,马莲花红着脸,把咬了一口的茄子揣了起来,觉得肚子确实有点饿,埋着头,坐下来要了一碗油茶,两根麻花。卖油茶的是个关中小伙子,很熟练地从大茶壶里倒了一碗满沿沿的油茶递了过来。马莲花刚准备吃,忽然有人在她的肩膀上拍了一下,她扭头一看,是个当兵的。

“哎呀!是马班长呀!”马莲花连忙站起来招呼着,脸蛋蛋真像马莲开了花似的绽放着笑容。

“咋?一家子,今天有空子进城了?”马班长操着一口地道的宁夏话问。

“这不,又到药铺去!”马莲花显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情。

马班长环顾了一下左右,又看了看卖油茶的小伙,正在忙乎着自己的生意,这才压底嗓门,凑到马莲花的耳边:“一会儿老地方见!”

“哎、哎、哎!”马莲花头点得像鸡啄米似的。

马班长走了,马莲花已无心细品油茶和麻花是啥滋味,胡乱的拨拉到嘴里,付了钱,急急忙忙地先朝药铺里奔去。

这是全城唯一的、也是远近闻名的一所大药房。四间不太大的铺面连在一起,铺面正中高挂着一块醒目的大牌匾,上书“济生堂”三个字。三四个小伙计正在忙着给进来的顾主们抓着药。账房先生头戴瓜皮帽,鼻梁骨上架着老花镜,眼睛盯着账本,灵活的手指把算盘珠子拨拉的“啪啪”作响。药铺正中央坐着一位年近六旬的“老郎中”,正在给前来瞧病的人把着脉。一条长条凳子上还坐着四五个前来瞧病的人。

马莲花自见过马班长后,心急火燎的好像一下子有了心事。她看了看排队看病的人,也只能耐着性子坐在了长条凳上干等着。

“真是缘分,想不到又能见到他!”马莲花这样想,心早就飞走啦。

其实马莲花和马班长也只是一面之交,还是上回来城里看病时在药铺认得的。当时马班长也在瞧病,两人也不过是你瞧了我两眼,我看多了你三眼,啦了几句话,马班长要给马莲花付药钱,马莲花没让,就这么两只巴掌拍在一起了。

鬼才晓得她后来咋会跟上他到了那个地方,再后来就……

甚至连他叫个甚名字也不晓得,只晓得他是“白军”的一个伙夫,人都称他马班长。还晓得他是个“老回回”(回民),家是“西面子”(宁夏)的。马莲花是想怀娃娃心切,心想汉人不行,“回回”说不定能行。事完后这么长时间了,肚子还是秕的。但也就那一回,确实的让马莲花好长时间在心中抹不去马班长的影子,要不然咋会说,女人属狗心,谁弄上谁亲呢!

“往前点,该你啦!”后边看病的人提醒着。

“哎哎!”马莲花恍恍惚惚地吱应着,挪了挪屁股,把手伸给了老郎中。

把完脉,开好药方,老郎中又叮咛了些甚?自己又是怎样把药方送到药房的?药房的小伙计又是怎样抓得药?一系列的事情对此时的马莲花来讲,已经不在乎了,满脑门子只有一码子事,那就是快点见上马班长。

药包好了,马莲花提起药包就走。

“哎,还没有付钱呢?”账房先生探出尖尖的脑袋喊叫着。

“忘啦,忘啦!”马莲花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转回身,慌慌忙忙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羊皮钱袋,付完了药钱,这才出了药铺,径直向“老地方”奔去。

药铺的一个小伙计望着马莲花的背影,嘴里嘀咕着:“忙婆姨寻不下好汉。”

其实马班长说的“老地方”也并非什么好地方,就在城南的城壕里。

此时的边城南门几乎完全被封闭,一年也难得开一两回,可能是为了打仗的需要。

人们的出进,只有东门和西门。由于常年刮风的原因,自然的形成了一道沙梁,沙梁和城墙的间隔变成一条易守难攻的城壕。在沙梁之外,是一条人工挑出的战壕,要想拿下城池,必须要过这三道关口。平日里基本上没有人来这里,战乱时期,闲人也不会只为了看一条战壕而来此处。恰恰正是没有人来的地方,正好是马班长所需要的“地方”,老远就照见他正坐在沙梁上抽着烟等着哩。

马莲花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气喘吁吁地一屁股坐在马班长的身旁:“让你等啦?”

“我还以为你不来呢?”马班长说着就要动手。

“急啥呢么。”马莲花推开了马班长的手:“看人家头上的汗。”马班长早就急不可耐地一把抱住了马莲花。

两堆“干柴”碰在了一起,见“火”就着。两个人搂成一团,就像驴啃脖子似的啃了半天,又选择了一块隔着沙梁梁别人照不见的阳坬坬,这才动起了真格的。

马莲花紧闭着双眼,慢慢享受着从天空飘飘然然落下来一刹那的惬意和温馨。片刻后,她睁开了眼睛,突然像被蜂蜇了似的惊叫起来:“啊!上边有人。”

城墙上露出三个光葫芦脑袋。不知啥时候有三个娃娃就在城墙上爬着看他们哩。

马班长提起裤子手指着城墙上的三个娃娃,咋唬着:“干啥哩?小心老子上来张你们的皮!”

城里的娃娃见过的多了,不但没有半点惧怕的意思,反而向下摔起了土坷垃,嘴里还喊着:“干啥呢,打野鸡哩!”

吓得马莲花提起裤子就跑,跑出去一大截儿,才发现抓得药又落下啦,又返身拿上药包顺着沙梁跑了下来,老远还望见马班长站在沙梁上和那三个娃娃指骂着呢。

“真是个灰怂(胆太大),还不快走,跟娃娃较的甚劲!”马莲花心里埋怨着,用手捋了捋折腾后散乱了的头发,又开始拍打着身上的沙土。又觉得裤衩衩有个硬邦邦的东西,拿出一看,竟是那个咬了一口的茄子。只顾弄好事,揣着茄子都没觉着。马莲花一笑,顺手将茄子摔了出去,风风火火向城东门奔去,寻冲子妈去了。

同类推荐
  • 犀照(卫斯理珍藏版)

    犀照(卫斯理珍藏版)

    古有温峤烧犀角,今有温宝裕东施效颦。闻说历史古人温峤曾在大水潭的旁边,焚烧犀角。犀角燃烧时所产生的奇异光芒,把水中的怪物映照出来。这个常人看来是无稽的传说,在十二三岁小家伙——温宝裕的眼里,却是人类文明重写的起点。小小的年纪,有着大大的冒险精神。温宝裕千万条好奇问题令得卫斯理头痛不已。鬼灵精般的脑袋却又令得卫斯理欣赏不禁。卫斯理、白素与这个既可爱又可恨的小家伙纠缠之际,另一边厢,南极探险家张坚被眼前的景象吓得目瞪口呆,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胡怀玉体内正发生异变……
  • 人类沉默史

    人类沉默史

    长篇小说。故事男主人公侦探杨锦程接手一宗特殊的案件,调查“女人是什么”。过程中他广泛接触清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并与久违的初恋情人相遇。杨锦程以她开的理发店作为破案的突破点,帮助理发店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清城的知名品牌,顾客与应聘者纷纷前来,由此出现了一场招聘的选美大赛,大赛中他爱上其中一名获奖佳丽,在她身上寻找破案的线索,其间荒诞离奇的遭遇使杨锦程经历了入狱、逃狱再自首的连锁悲剧,也在事件中弄清了女人究竟是什么。
  • 狼谋

    狼谋

    绵远河东岸有一道飘逸脱尘的微型山脉,家家炊烟惹燕,处处竹篁啼莺,步步清幽,步步雅静,松柏苍翠欲滴,山花烂漫溢香。相传明末曾有朝中大员赵祥为避魏忠贤乱不远万里来到蜀中,看中了此山,便携带家眷重宝在山脉中隆起如屋脊深陷如瓮缸的地方隐居了下来,后来又埋骨这里。
  • 行者玄奘(大结局)

    行者玄奘(大结局)

    贞观二十二年,玄奘重回大唐已三载有余,在李世民的扶持下,建弘福寺译场得传万卷佛法。当此时,贤臣相继离世,年迈的皇帝数次提出要玄奘还俗佐政的要求,却都被他婉言谢绝。二人数度长谈,论生死、佛法甚至权谋……无所禁忌,太宗将玄奘视为挚友。直至离世,太宗一生的心里话只说给了玄奘。李治即位后建立了多所道观,对佛门却是明里褒奖暗里限制。玄奘为保存佛国的梵本,力促修建大雁塔。塔落成后,长安佛学更加隆盛,络绎不绝的外国学僧来到长安游学。玄奘毕生醉心于此,得见佛学盛世可谓满足至极。但李治对佛教的限制愈多,在释道辩论、寺庙的修建中偏向道教,暂停翻译经文,破制迎武后……玄奘在皇帝的步步贬抑中,又将如何求索、弘扬佛学智慧?19年+56个国家+110个城市+1335卷经文+5万里路=玄奘西行。新兴的大唐王朝、马背上的突厥人、神秘的中亚、多种思想大碰撞的印度……一一展现在玄奘这样一个孤独行者的求真苦旅中,成就了人类徒步史上难以逾越的伟大的探险。
  • 开宝马的老板

    开宝马的老板

    见人都到齐了,何大为才阴沉沉地开了口:“大家说怎么办吧,刚才金鑫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马总打电话过来了,问我这事怎么了断?”女记者万圆圆的一篇报道,给《长河晚报》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得罪了一位在长河市举足轻重的人物。《长河晚报》作为长河市委的机关报,在长河市起着宣传喉舌作用,市委每年专门拨出宣传经费给《长河晚报》,说是“宣传经费”,其实是报社五十多名员工的基本工资,也就是说,这笔宣传经费,可以使报社的五十多名员工每月能拿到基本生活费,至于奖金和福利之类的,就要靠报社自己拉广告了。
热门推荐
  • 半世浮尘之异界医仙

    半世浮尘之异界医仙

    她,是现代人人闻风丧胆的第一杀手,亦是能够活死人,肉白骨的绝世医者,一朝穿越,竟成为人人唾弃的废柴。哼!废物?逆天天赋令人望而却步,天生丑颜?面皮之下绝世容颜……话说,后面那个笑的如沐春风的小子,我既没劫财又没劫色的,你一直跟着我干嘛?某人一笑,说:“呵呵,你偷走了我的心,怎么,我不该来拿回来么?”呃--嘴角抽搐,心中暗道:好生厚颜无耻……
  • 党委中心组学习参考(2018版)

    党委中心组学习参考(2018版)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收录了对2018年党委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收录了2017年各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的内容;中南海讲座,收录了2017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并用主讲专家的一些论述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透视;2018政策热点解读,收录了一些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对2017年及2018年一些新的政策热点的阐释和解读;国际形势与对外开放,收录了一些领导干部和专家对2017年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和对外开放事业的阐述及对2018年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和对外开放事业的展望,有助于读者了解世界大势、把握世情。
  • 昆仑之泪

    昆仑之泪

    “号外!号外!‘昆仑之泪’诅咒再次灵验!持宝人暴毙家中,绝世珍宝不知所踪!号外,号外……”小报童们扯直了嗓子在大街小巷上窜下跳,脸上挂着“号外”专属的幸灾乐祸。明凤桢买下一张报纸。黑色的大标题赫然入目:昆仑之泪。诅咒之泪昆仑之泪是一对钻石耳环,总重量为8.8克拉,通常情况下,钻石的价值一般是由成色和重量决定的。但是这个标准并不适用于“昆仑之泪”,因为这副珍宝最稀罕的地方在于它所采用的钻石并非无色钻石,而是极为罕见的蓝色钻石,据说这两颗蓝钻是由国内一个地质考察队在民国十六年于昆仑山西部发现的。
  • 超电磁炮的守护

    超电磁炮的守护

    你指尖跃动的电光,是我永世不灭的信仰!科学与魔法的学园都市,一切都结束了吗?当男孩横渡次元的彼岸,来到这个超能力与魔法共存的世界,一切又会谱写出怎样的篇章?科学与魔法的碰撞,一切,从头开始!魔禁,超炮同人,原创主角,科学侧,炮姐单女主,不虐。感兴趣的戳进来哦!
  • 格上寻真

    格上寻真

    在艺术上他孜孜以求,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五言诗古朴自然,清畅空灵,不加雕饰。而主攻方向是长短句,讲究押韵、对仗、平仄,有大体一致的格式,呈现出一种格律美;追求明显的节奏、段落、行数、音节,有一定规律,呈现出一种整齐美;或者句式长短不一,间隔有序,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参差美。这种长短句比词自由,近似元人小令。修辞上注意词性组合、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明快,白话、俚语信手拈来,时有警句。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一颗牙疼

    一颗牙疼

    三十岁的某一天,程子秋遇上了一个像他梦中小姑娘的女孩子。她娇软可爱,让他不受控制的上瘾。他恨不得将她捧在手心,揣在怀里。给你给你,卡给你,命给你,什么都给你。只要你愿意让我亲一口。只要你愿意当我的止疼药。八卦记者随机采访:程先生,您为什么总是牙疼?周小姐:酸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灵魂密匙

    灵魂密匙

    这是一本全新世界观的小说。乡村出生的主角,在成长过程中灵魂偶然间进入暗物质世界(又称幽冥界),从此便遇到了各种光怪陆离的故事。长大后,记忆合并的他,更是踏上了漫长的征程,为改进乡亲们的生存环境,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在五觉系统的帮助下,他不仅拯救了被关押的外星人,更完成了科技团队的组建。但低调平凡一直是主角的价值观,看主角真正成长起来以后,是如何在幕布后推动科技飞跃,改善人们生存环境的同时,与外星哥们一起让善良的人们走进广阔无垠的银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