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4800000007

第7章 灰色与短缺(2)

经济衰退期把他们变成了庞大的非正式关系网或友情网,连接着一个个家庭,连接着公寓楼和办公场所,连接着莫斯科和偏远的州。这是一张纵横交错的网,在制度本身无可供给时,让人们借以求生。这样的网络构成了巨大的第二经济,即与官方的五年计划并存的灰色经济。灰色经济活跃于工业、零售贸易、黑市场所,因为苏联体制的失效,人们只能奋力求得补偿。伊琳娜有个亲戚,供职于一所人人向往的学校的招生部门。大家都想挤进这所学校,她的亲戚便从申请者身上捞好处。“哪里能弄到肉、香肠,还有药品?”他曾经问过伊琳娜。“要没有这些关系,我该怎么办?我将一无是处。”如果要看医生,你得在衣袋里装上礼物,也许用一个花花绿绿的塑料袋精心包裹起来。这不是贿赂,而是人所共知的求生套路。伊琳娜生女儿的时候,为了让她进好医院,嫂嫂就给主治医生送了几只水晶花瓶和几串不太贵重的宝石项链。

灰色经济孕育于官方的经济体制。在塑造“新人类”理念的驱使下,苏联当局想方设法剔除人们的贪欲和嫉妒,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去消除企业家精神。整个制度着力消除私有财产,对超出国家控制之外的个人经济行为实行严厉打压。官方的正统观念极其严格:谁敢买卖稀缺商品或开办小型地下工厂,就会因“经济”犯罪而锒铛入狱。数十年的宣传和惩罚,从整体上强化了一种氛围,大家对一心赚私钱的人恨入骨髓。这样的人会被贴上投机者和罪犯的标签。即便如此,人类的获利本能仍然在如此严酷的气候下得以保留。毫不夸张地说,是求生的欲望,是过上好日子的欲望催生了灰色经济。因为在国外出版小说而进入劳改营服役七年的作家安德烈·西尼耶夫斯基(Andrei Sinyavsky)回忆说,在苏联,任何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左倾”,即超出了国家允许的范围。尽管风险巨大,但从工厂或者集体农庄顺手牵羊成了家常便饭,地下“加工厂”也大行其道。西尼耶夫斯基讲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莫斯科电车仓库的几名工人,冒着风险把一辆本已签字扔进废料堆的电车加以整修,再当作私有企业的车辆上轨运营。“就外观而言,像极了国营电车,”他回忆道,“但在内部,驾驶员和售票员都不属于国营,乘客交给他们的戈比也没有进入国库。这就是存在于社会主义城市运输体系内的私营企业。罪行败露、罪犯入狱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还津津乐道于莫斯科的私有电车奇闻。”[1]

数年之后,经济学家列夫·季莫费耶夫(Lev Timofeyev)还时常书写当时的日常生活,回顾灰色经济如何在官方经济中大行其道。“国营商店内部就有肉贩私卖牛肉片,我们都知道,”他说,“国营林场种着私人林木。内科医生就在国营医院替病人提供灰色服务。灰色商品全都在合法氛围下生产。国有企业的办公室里上演着灰色交易,灰色市场的买卖双方在官方的管理体制内各归其位。就连同一块足球场都可以同时举行两场球赛,一场合法一场灰色。”这指的是在灰色的地下世界,正规球赛会因为贿赂盛行而提前“定局”。[2]

一旦没有了各自的私人关系,大家就觉得没办法过日子。数十年前,俄语中出现“裙带”(blat)一词,准确勾勒了灰色经济所产生的基本驱动力。这个词一度名声欠佳,有点小偷小摸的意思,后来经过演变,特指通过朋友或关系把什么东西弄到手。就关系圈而言,像屠夫这样掌控稀缺商品、位于短缺经济咽喉点的人,在人们的生活中就算是手握实权。尽管苏联官方从未认可,但事实是关系圈的迅速发展。因为苏联体制的失效,造成了诸多短缺和需求,为了应对短缺,满足需求,人们只能另想他法。[3]

与国家体制所能供给的相比,伊琳娜及其同时代的人想得到的东西更多,多得多。有时候,苏联社会就像一座牢狱,墙壁坚不可摧。当局严控海外旅行,严查海外邮件,严锁海外读物。他们甚至视复印机为邪恶,将其一锁了之。计算机科学家伊戈尔·普里马科夫(Igor Primakov)回忆道,他经常坐在自己最喜欢的、可以360度转动的安乐椅里面,在膝盖上支起短波收音机。20世纪70年代,西方电台遭到拦截,到了晚间,他缓慢而得法地转动椅子,右转一度,左转两度,再右转三度,直至找到BBC或者自由电台(Radio Liberty)的信号。他靠一部收音机学会了英语。冲破苏联社会墙壁的另一道力量是披头士乐队。因为与苏联的神话和意识形态背道而驰,披头士乐队在伊琳娜那一代年轻人身上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他们废寝忘食地抄写歌谱,逐字逐句地学习英文歌词。

到80年代初,制度开始弱化,外部的生活观念——包括美国通俗文化中描述的挥霍成性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在内——日渐渗入。最富戏剧性的溃口来自录像机这一技术发明。80年代初,随着录像机走私进入苏联,电影如潮水一般不受阻拦地倾泻涌入。随电影而来的,是人们对西方繁荣景象着魔一般的窥视。影片很容易转手传播,夜复一夜,年轻人通宵达旦地观看西方影片,有时候连看三部,直至天明。他们细致地打量着另一个半球的生活:服装、举止、言谈、金钱和财富的含义。当一部好莱坞影片的人物随意打开公寓里的冰箱时,大家惊得目瞪口呆:里面竟然随时装满了物品!

多年之后,普里马科夫和他的妻子、社会学家玛莎·沃根斯坦(Masha Volkenstein)向我回忆,他们喜欢和一帮朋友玩“大富翁”游戏,这个游戏是从西班牙走私进来的。整整一年,他们玩到深更半夜,只为追寻木板路和公园城。这样挣钱与其说是为了感知西方豪赌或者西式自由,不如说那就是他们一直梦想的蒙特卡洛。[4]

人们就这样日复一日、不温不火、尽其所能地维持着生机。看似庞大的苏联中央计划经济实际上已经布满裂缝,人们在这样的裂缝里拥挤为生。伊琳娜乘坐的火车抵达库帕夫纳,她拉着女儿一路小跑,走下站台,越过铁轨,沿着一条小路走向度假屋。库帕夫纳是一个贫困的小村庄,商店里出售的物品少得可怜:爬满苍蝇的大桶里装着油脂、褐色肥皂、棉线卷,还有伏特加——伏特加倒是从不缺货。伊琳娜甚至懒得往里看上一眼。她进屋放下物品后,穿过一个桦木小看台,走向一堵禁止靠近的墙壁。这是一道预制板搭成的隔断,高得让人看不到对面。这道墙壁任何人都不能越过,它是苏联体制的庞大脸面。

墙壁的另一边是海军基地和军事前哨。人们称之为小镇(gorodok)。伊琳娜不知道里边的人从事什么工作,她也懒得关心。她在墙壁上寻找着豁口。豁口一经发现,差不多立即就会被打上补丁。在那儿——对了!——预制板已经裂开。伊琳娜溜进去,直线跑向靠近大门的一座低矮楼房:第二十八号军人商店。按规矩来说,这家商店只为军人及其家属服务,但趁着没人注意,伊琳娜排进了队伍,等着购买卷心菜、香肠和奶酪。在这个经济短缺的疯狂社会里,她找到了一处缺口。

就这样,她又发现了一条求生的路子,还能再过一天。[5]

*

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维塔利·奈舒尔(Vitaly Naishul)就懂得,数字能够说明真相。他父亲原来是数学家,替苏联发射的卫星进行轨道运算。母亲和姐姐也是数学家。奈舒尔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数学系。他们一家人都是知识分子。父亲的岗位敏感而高度保密,他谨慎到从不在家谈论工作细节,却也会用收音机收听BBC和美国之音。奈舒尔也想做数学家,因而十分信奉数字。他觉得数字表达富于逻辑性甚至权威性——答案是无法扭曲的。数学领域有真相,这个领域在20世纪70年代尚未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破坏。二加二等于四,就算政治体制也改变不了这一点。或者表面如此。

奈舒尔被分配到苏联经济体制的桥头堡即国家计划委员会(Gosplan)下属的经济研究所做研究员。他并没把自己当作共产主义建设者,他只想做一名数学家,于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

奈舒尔坐在一座巨无霸的中心位置,这座巨无霸统治着整个帝国的经济生活,为所有物品调配资源,上至北方舰队的船坞里正在修建的全世界最大的核潜艇“台风”所需要的钛合金外壳,下至位于伊万诺沃的州棉纺厂用棉布和染料制成背心裙之类的简单产品。

这个帝国的资源丰富得惊人,地下装满天然气和原油,木材、煤炭和贵金属数量巨大。国土也十分辽阔,覆盖着地球表面六分之一的陆地面积,从东到西横跨十一个时区和欧亚两个大洲。这个庞大国家的权力集中掌握在共产党的手中,层级从上到下,依次是政治局(Politburo)、总书记、中央委员会(Central Committee),然后是分布在各加盟共和国、地区、城市、工厂、剧院、办公室、学校和研究所的数十万名党务人员。共产党实行一套专门的人事制度,即干部职务名称表,由此让所有被任命者有源可溯,上至莫斯科的精英阶层,下至偏远地区的工厂厂长或者团级军官。各条线路都可以回溯至莫斯科和中央领导。他们不仅统管遍布全球的军事力量,寻求控制文学、艺术、戏剧和文化,主导科学,试图掌控地处偏远的加盟共和国,而且从计划委员会的中枢位置、廊道和预算表格开始,力图操控经济领域里的每一项重要决定。

身处计划委员会的奈舒尔逐渐发现,有事情不对头。他那张微笑的脸庞和满头黑色直发,多少显露出他的革命精神。他没有公开表露自己的怀疑和感情,因为那可能带来危险。相反,他开始把自己看见的东西偷偷地写下来,结果就有了一部边角折起的自出版手抄本。书名叫作《另一种生活》(Another Life),这是一本具有远见性的小册子。

20世纪80年代初期,奈舒尔趴在厨房的饭桌上写成了这本小册子,要理解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就必须首先回顾当时尖锐的思想斗争。我们首先看看那一场在苏联的经济生活和解体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思想冲突,再来说奈舒尔的事情。

18世纪中叶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自动化和工业生产把农村和农业经济转变成城市和工业经济。实业家这种全新的、更具有重要性的经济角色应运而生,将早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地主、批发商和贸易商撇在一边。苏格兰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全新时期的预言者。在其巨著《国富论》中,斯密条分缕析地证明,私利是经济生活的核心潜在动机。他写过一段著名的话语:“我们的晚餐所需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从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斯密说,个体“在这样的场合,一如其他许多场合,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这样的认识标志着经济学思想的巨大进步。斯密令自我利益受到尊重。斯密所持观点的中心思想,就是自由贸易和竞争这样的概念。他的思想后来受到欧洲其他哲学家的提炼,他们审视过早期工业资本主义的内在生产过程,对于世界的运行提出了一整套规则。他们相信,雇主和工人的基本关系,或者土地、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永不改变。他们处于一种“均衡”(equilibrium)状态。例如,劳动和资本的供求会发生变化,但这样的变化只会带来新的、更加稳固的“均衡”。[6]

不屈不挠的德国革命家卡尔·马克思在伦敦过着宁静而封闭的生活,他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和均衡理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他的毕生同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说,马克思是一位“前所未有的革命者”,因为他认为世界并非处于均衡的静止状态,而是一种不停变化的状态。马克思相信,一如与他同一时代的资本家即新型实业家正在取代拥有土地的统治阶级,资本家也会成为过去时。传统经济学家所描述的社会制度,终将在工人阶级的反抗中悲壮结束。马克思把资本主义仅仅看作一个正在经历的阶段,这个阶段尽管有其必然性,但他认为它终将完全成熟并走向自我完结。[7]

在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们的理论进行了充分阐述,断言整个世界将会分裂成“两大敌对阵营”,一边是资本家或资产阶级,另一边是劳动者或无产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精确地评述说,自工业革命开始的一百年间,资本主义已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他们宣称,资本家把人类关系的一切都浓缩为“赤裸裸的私利”。他们注意到,早年间的小商铺和小商人早已发展成“大工厂和大实业资本家”,而工人时时刻刻承受着机器和资本家本人的奴役。他们要求取消私有财产,并预言资本主义将在劳动者的反抗中走向灭亡。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大讲堂

    中国经济大讲堂

    《中国经济大讲堂》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我国高端人士,以通俗、生动的演讲形式,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紧扣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纵论中国经济方略,向广大读者传递丰富的经济知识,解读中国经济政策的权威之作。对书对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了及时、深刻、有针对性的诠释,使各领域、各阶层人士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清晰、系统地认识和判断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进而精确地把握中国经济脉搏。
  •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过去30年,"中国制造"靠的是便宜的资源、便宜的劳动力和便宜的价格,创新的动力不足,如今,中国身处一个新的时代,低成本优势渐渐难以维持,且企业面对的国内和国际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那么,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引擎是什么?这本书将以相当大的篇幅探讨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
  •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沐浴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春风,宁夏金融学会于1981年8月诞生,至今走过了30个春秋。30年来,宁夏金融学会在中国金融学会、自治区社科联的指导下,在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的领导和支持下,始终秉承“服务地方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宗旨,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潜心致力于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积极培养青年研究人才,充分发挥在金融研究与学术交流中的组织和推动作用。"
  •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本书谈到的12个经济指标是大多数分析工具都会参照的重要经济指标,浅显易懂地阐释了每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的涵义、应用、计算依据及解读方法。无论你是投资者、投资中介、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还是学生,通过阅读《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都能够独立地对经济指标和经济走势做出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而且《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也是普通读者学习现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入?性读物。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各国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大职能,也是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那么,央行又是依据哪些经济指标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串串香

    重生之串串香

    一觉醒来就来到一个不可回转的时空,这是谁的恶作剧呢?还是?努力存钱,争取早日获得开启第一家店的资本,才好继续下一个目标啊。老公,我是你老婆啊。你有病吧,我不认识你。算了当你打酱油的啦!竟然真的可以重来一次,可是没有其他穿越者的金手指,那就开始新的旅程吧。想看不一样重生后生活吗?那就请继续期待吧!男主并不重要,打酱油的。
  • 大明铁血好男儿

    大明铁血好男儿

    穿越成隆武帝,一步一步重振大明,天日昭昭,惟我大明!
  • 舰载武器

    舰载武器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以水面舰艇为发射平台的导弹、火炮、近程防御系统、鱼雷、软杀伤武器和信息化武器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发背景、研制生产概况、武器特性、现状以及典型战例等。《舰载武器》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印制精美,是集科普性、可读性、资料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轻松军事读物,可以帮助读者(特别是广大军事爱好者和青少年)拓展军事科技视野,了解舰载武器发展动向,丰富海战武器知识,从而推动全民国防科技知识的普及,以促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
  • 末世重生之进化者

    末世重生之进化者

    前世被友情所背叛,重生后的熊梓玲决定不再相信友情,想要再见一面家人的熊梓玲重生了,没有想过去复仇,只要这一世不再和那个杀死她的人为友就好。但有什么和前世是不同的,得知真相的同时,熊梓玲也得知了前世的自己是因何而死。比起前世的绝望,这一世,总还是有点希望的。
  • 末法时代

    末法时代

    在末法时代下,陈贤有幸得到上古大神残留宝物,获得新生。浩荡时代,屹立巅峰之上,造福万民,永恒于世!!!!
  • 黑色智慧

    黑色智慧

    黑色智慧即潜智慧,潜智慧让你上下腾挪,见微知著。有的避凶险于旦夕之间,有的装疯卖傻,有的精明老道,有的与“敌”合作,有的跟“友”争夺,有的满脸堆笑,有的面露凶光,有的隐身遁行,有的大白天下……行走江湖,你需要黑色智慧。
  • 二十阵天下

    二十阵天下

    书接上回~:二十世家的遗孤陈臻楣以自身火功与一众正道中人同归于尽,也引发了龙魔亭的全面进攻,正魔两途一时间陷入混战。而另一边,陈臻楣的一双双生被张青雀带走,关于二十世家阵谱的争夺和正魔之间的新一轮争斗再次开启~是欲望,是执念,是救赎,是成全~来看不一样性子的姐妹,要如何面对这隐藏身世下的争斗~来瞧姐妹对于事事发展的选择和抉择~二十世家的阵谱开启的一场爱恨情仇,斯人已逝,却有女归来。归来,便是复仇。
  • 月光落下

    月光落下

    一不小心嫁给了世界级的冷酷总裁,宋翎情搞不清状况。当她准备履行一下做妻子的责任时,冷酷总裁却说:不需要!宋翎情眸色一转:总裁,那就离婚吧。男人立即爆起:你敢离婚试试?
  • 带着游戏系统闯三国

    带着游戏系统闯三国

    刘明玩游戏不幸被电,意外穿越到刘璋身上,本以为当上一州之主,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可惜这个世界本就不太平,内有赵韪、张鲁等人反叛,外有刘备、曹操虎视眈眈,面对这些,他该如何翻盘,请拭目以待!(随便写写,不喜勿看)(QQ群235689114)
  • 掌天握地

    掌天握地

    一个少年修炼了绝迹8000年的云魔法以及土系魔法,天地魔法的修炼开始了。它能够修炼到掌天握地的地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