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79700000004

第4章 也说人死观

所谓人死观,是与人生观类似的一种观念。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价值、态度和理想等问题的观点;人死观则是关于人死目的、价值、态度和理想的观点。因为未曾见过别人提到过“人死观”一词,所以笔者想当然的以为该词语是呆家的独谋,可是上网一查,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其实早就有人提过人死观(例如一百年前著名学者梁遇春的随笔《人死观》),故在这里冠以“也说”一词。

思考和研究人生观是人们毕生的课题,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而研究所谓的人死观,则可能会被人讽为无聊。但细想起来,问题好像远没有那么简单。愚以为,生与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想生,不想死,似乎不符合系统论的思想,由此做出的结论也未免限于偏颇、局限和单薄,只有把死的问题也一并想透了,人生观才可能变得充分、深邃和饱满。

可以说几乎99%的人都很怕死,甚至都很忌讳这个“死”字。笔者在此实话实说,与写作其他文字时常常会收获愉悦的心情不同,在写作关于人死观的文字时,内心却很忐忑,担心会受到他人的责备谓之不吉。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不能象鸵鸟一样自我麻痹,而是应当勇敢的直面问题。其实,这就象日常生活中的刺激性问题一样,随着刺激频次的增加,对该类刺激的敏感程度就会逐步下降,反应也会变得迟钝起来——就像一些专事临终关怀和料理后事的人们那样。当然,对于死亡,通常不可能靠增加体验的次数来提高抵御恐惧的阈值和降低恐惧的程度。心病还需心药医,比较有效的办法还是要靠心理的锻炼来解决,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人死观,可以说就是一副对症施治的良药。

假如我们跳出生命个体的尺度,将生与死放到时空历史的长度中去观察,就会发现,无论寿命的长与短,终究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他(它)留下的痕迹看起来最多只有出生和死亡两个节点。若问,为何要有生?因为大自然要保持生态的进动平衡。为何要有死,答案还是要保持生态的进动平衡。因此,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生是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生代表了新活力的加入,死代表了落后者的淘汰。由此可见,生是一种进步,死也是一种进步,面对死亡,不管是生者还是死者,都不必那么悲伤。

在生与死之间,哪里是他们交接的边界地带,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从常识上来说,生与死的交接地带应该就是生命体死亡的那一刻,最多加上所谓的濒死阶段,除此之外,都属于生的范畴。但如果从“死亡代表了落后生命体被淘汰”的角度来理解死亡,那么生与死的交接地带就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生命死亡的那一刻,也不限于濒死阶段。原则上可以说,凡是生命体开始进入被淘汰的倒计时阶段,就是死亡的开始,最多只是快和慢的区别,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因此,那些致力于挽救将被淘汰的生命的努力,不过是在拖慢生物界进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对于生命挽救的理论、技术和做法都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冷静的看,有些所谓科学的做法其实并不符合自然法则。我始终认为现代医学与自然法则的矛盾就体现在淘汰二字上,按照自然法则,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凡是生物的自愈能力无法修复的慢性老化、退化和疾病化的东西,都属于进入了自然淘汰的过程,任何过分阻挡这个过程的行为,都不符合自然法则,都可以认为是非生态的行为。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来概要的讨论一下关于人死目的、价值、态度和理想的问题。

站在生命体之外来看生命体死亡的目的和价值,如前所说,就是为了维持自然界的进化平衡。可以说,死亡过程就是落后生物体的淘汰过程,因而也是新的进化的开始,就这么简单。当然,如果我们站在人类自身的立场上来看,那自然还有诸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意识形态追求。换作佛家,则还有另一番说法,认为死即去到下一个轮回。

从网上看到如下一段关于西方先圣苏格拉底的文字:苏格拉底认为,死亡只有两种可能状态:一是死后无知觉,二是死后灵魂从一个世界移居另一世界。如果死亡是前一种失去知觉的状态,那其实是一种安详得连梦都不会来打搅的深睡,这样的深睡是一种收获——难以言说的安然无梦的愉快收获——永恒不过就是一夜。这样地“深睡”的“一夜”有什么可怕呢?如果死亡是死者迁往另一世界永居,那么死亡就应该是像旅游观光和搬迁新居一样令人高兴,这样地从“生”到“死”的旅行和迁居,也没有什么让人可怕的。死亡的两种状态都不存在可怕的理由,因此当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时,他便毫无惧色地把毒酒喝下:“分离的时刻到了,我们各自上路吧。”伟人就是与众不同,他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还在给后人添加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待死亡的态度,不要说普通的老百姓,就是许多社会精英也未必具有正确的态度。历代皇帝中不乏寻求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者,但结果还是天子与平民殊途同归。再看看当今的医学界,似乎都在费心的研究所谓“抗衰老、斗死神”的办法,但也未见得找到什么妙招。其实,衰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谁都无法抗拒,因此“抗衰老”的说法并不科学。人类该做的和能做的最多只能是延缓衰老,而延缓衰老的最好方法恐怕还是保持身体的健康,尽可能做到不生病或少生病,而不是在进入病程后再去与病魔抗争。“斗死神”就更不科学。“死神”的本职工作是掌管淘汰落后的生命体,你要与其斗争,不就是要阻止淘汰落后吗?死不死,何时死,那是阎王爷的事情,我们最好全力以赴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把自己的名字挪到远离阎王视线的地方,大可不必去想何时会受到阎王的召见。因此,无论是“抗”还是“斗”,都不符合顺应自然、优胜劣汰的法则,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当然,强调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并不是要否定医疗技术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而是希望人们摆正医疗技术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当人们认识到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那么我们重点要做的就是尽量远离被淘汰的境地,努力将自身的健康水平维持在健康的近中心地带,而不要随意地让身体进入亚健康地带。事实上,即使对于一位具有深厚修养的智者来说,就算他可以凭借强大的内心从容应对生活中的任何挑战,也难以应对死神的威胁,当遭遇即将被淘汰的命运时,纵然内心再怎么强大,能做的最多也只是坦然面对,淡然处之,欣然接受。

有一门叫姑息医疗的学问很有意思。姑息医疗是一门研究和管理一类特殊病人的学科。世卫组织对姑息医疗的定义是“对那些对治愈性治疗不反应的病人完全的主动的治疗和护理。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其目的是为病人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并进一步解释说:“姑息治疗要坚定生命的信念,并把死亡看做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既不促进也不推迟死亡,把心理和精神治疗统一在一起。提供一个支持系统使病人在临终前过一种尽可能主动的生活,对病人家属也提供一个支持系统,使他们能应付及正确对待病人生存期间的一切情况,以及最后自己所承受的伤痛。”我认为这是一门值得大力发展的生态科学,很可惜目前还只是处于医学研究的边缘,我甚至认为这门学问应该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三分之一的位置。

那么人死的理想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对于死亡,我们普通人最基本的想法应该是尽量把身体搞得棒一点,心情好一点,老得慢一点,希望离去的时候痛苦少一点,折腾少一点,给后人留下的记忆好一点。如果能够在基本没有痛苦的情况下走完人生的路程,实在应该让活着的人为其好好地庆祝。我非常钦佩一位先人对自己后事的安排,这位先人要求在其离世后不要奏哀乐而要放欢快的音乐。想想也是,生命的结束其实仅仅只是完成了一个人人都要完成的过程,甚至可以认为这是为人类的进步所做的最后一点贡献,因此没必要为离去而悲伤——摒弃哀乐,让快乐充满人生的全过程!

比这更高尚的理想,有赖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追求,那些具有高尚理想的人,可以以己之死换他人之生,一如毛泽东对刘胡兰的赞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当然,具备至死都有那样崇高理想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他们可以成为众人的榜样,但他人很难追随。还有一些也算是比较崇高的安排,例如器官捐献,他们可以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同时,不顾自家的全身而退,还能为别的鲜花的长久盛开提供支持,也是值得赞扬的。即使不能做得那么崇高,但也能做到在死神面前坦然面对、淡然处之、欣然接受者,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同类推荐
  • 宠爱

    宠爱

    作者胭脂泪是不折不扣的“荣迷”,她的文字,尤其是书中的多个影评,华丽精致、滴水不漏、刀枪不入的表象下,展现出一派纯净的懵懂天真!文字中,有旁若无人的自恋,有浪漫唯美的理想主义,还有文化女性所持有的孤芳自赏的些许刻薄,在这一切之上,还添加了肆无忌惮,热情与冷漠,肆无忌惮的豪迈与真挚,肆无忌惮的诱惑与风情,无处不在,在作者的文字中,有女性的细腻唯美,有贵族气息浓郁的都市风情,更有悲天悯人的人文真情,在她的文字中,有雅致的书香,诙谐的调皮;自然的坦荡,奔放的豪迈,读起来优美酣畅,自然真实。
  •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听说:中国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我想,这大约和现在的老成的少年,看见他婴儿时代的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一样,自愧其幼稚,因而觉得有损于他现在的尊严,——于是以为倘使可以隐蔽,总还是隐蔽的好。但我对于自己的“少作”,愧则有之,悔却从来没有过。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当然是惹人发笑的,但自有婴年的天真,决非少年以至老年所能有。况且如果少时不作,到老恐怕也未必就能作,又怎么还知道悔呢?
  • 鲁迅和他的周边

    鲁迅和他的周边

    《鲁迅和他的周边》是一部研究讨论鲁迅和他同时代人的著作。书中内容紧扣既定研究对象,同时注意联系当下的国情与世态,不少话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作者不刻意追求论述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而坚持从鲁迅研究的实际出发,突出问题意识,注重补苴罅漏,力求文章有开掘,有拓展,有新意;全书资料翔实,立论严谨,注重学术品质和学理内核,但远离艰涩生硬的经院文体,而采用散文随笔式的表达,行文简洁生动,文风舒展睿智,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漫长的假期

    漫长的假期

    《韩少功作品系列:漫长的假期》是韩少功的一部散文集。《韩少功作品系列:漫长的假期》以美文传达深思,以博识传达感动,矢志“用心血和心魂,用一生中全部怦然心动的回忆和向往”,为写作招魂,为生命立言。血性扩张而又理性高扬,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独立言说,展示出中国文化界八十年代以来重要的思想轨迹。《走亲戚》获1996年福建文学奖;《笑的遗产》获1992年《中国作家》散文奖。
热门推荐
  • 星摩索地球

    星摩索地球

    【爽文男女末世超能量子纠缠地球争霸有喜也有悲过瘾到痺科幻】三百二十年后混帐的完结。新年AD2341一月一日,快速先遣战队在火星叛变的A.I.武装灭绝当地殖民的战争中败下阵,剩下唯一能逃出生天的人类,男组的组长【Glok】格洛克,俘获一名叛军格斗A.I.叫【Morte】阴性:死亡同义词。被格洛克囚禁在密封与外界隔绝的金属室内后,她只报出自己的名字和职责:摩提。灭绝AllnonA.I.活物。当一个人类和一个被捕获的阴性A.I.花了一年时间回到老家:地球。老远看到的不是一个蓝色水晶球,而是被高温火焰吞殁了大部份地表的火红色火球,什么五大洲七大洋的外观都变成含糊不清被烟火和可能是毒气弥漫的天空。不少企图逃离的船只在冲出大气层瞬间被火化,点点像扑火的灯蛾亮起内太空三万米处的一片漆黑天空。摩堤咧开像笑的脸说:「当你们几十个师的突遣队开往火星,我们也有无数的死亡战斗天使MortSquadrons直冲你们的家园...Hahaha.」
  • 快穿:炮灰的专属外挂

    快穿:炮灰的专属外挂

    “施主,我看你骨骼清奇,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戏精奇才,不如化身绿茶婊,让天下绿茶无路可走?”姜羡:“……”系统:“那白莲花呢?”姜羡:“……”系统咬牙:“要不然神经病?”姜羡:“滚!”系统:“打人踢裆拆cp,撸了女主光环干不干?”姜羡沉思:“有点意思。”……完成任务之后,姜羡吐槽:“系统你真的又贱又不要脸的说,可是好酸爽啊哈哈哈哈哈哈。”系统认真脸:“宿主我不萌萌哒嘛难道?”无CP,不攻略。
  • 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香奈儿前全球CEO首部职场进阶力作!揭开在所有领域取得成功的高手思维方式!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当下,在竞争激烈的高阶领域,决胜的关键不仅在于知识的多寡、勤奋的程度如何,更在于是否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本书作者、香奈儿前全球CEO莫琳·希凯回首自己从普通职员到职场巅峰的进阶之道,为你逐一揭开在所有领域获取成功的共通秘笈:遇到复杂问题时,像剥洋葱一样逐层分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从低成长区跨越到高成长区;让自己冷静下来后,更容易看清问题的本质;战术上的勤奋和战略上的优化同时推进;刻意练习深度思考的能力,使之成为习惯;……用深度思考连接一切,是未来10年最有价值的认知升级与自我精进的模式,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 一九四五年的东方

    一九四五年的东方

    她叫樱子,一个小女孩的名字,而实际上,她已八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回忆,人老了,过往的时光,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喜剧悲剧,啥都有。她感叹自己像个演员,在生活场景里,每个人的表现,比演员来得真实。这是生活的展演,导演就是上帝。在她所有记忆中,最清晰的,是一九四五年,这个和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年份,对她们日本人来说,是一个敏感的标记。提起这一年,真是五味杂陈啊,她的心,一下子就被揪了起来。二战的经历者们,渐渐离去,只有历史蹲在原地,成为人类的疤痕和伤痛。那些鲜为人知的细枝末节,久而久之,就被人们遗忘了。
  • 温暖的时光里,护你一生

    温暖的时光里,护你一生

    比起秦耀宇这个人,林欣更爱他的地位、金钱和权力。她费尽心思的诱惑他、纠缠他,谁让他要娶的人是她的死敌。他一直高高在上的冷眼看着林欣,榨取她的一切价值。她拆散他的姻缘,戳穿他的美满,终于完成夙愿。他讥讽她的不自量力,却也为她挡刀挡危险。林欣终于想转身谋求幸福了。他一朵一朵不客气的掐灭她的桃花,冷笑道:“我还没娶呢?你凭什么嫁人?”可是,他怀里也有别的女人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山西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历史的尘埃

    历史的尘埃

    在历史的天空下,不管你爱与不爱都只是其中的尘埃。无论是谁,所能把握的不过也只是自己而已。
  • 告别臣民的路径:个人自由与权利生长逻辑的总体性研究

    告别臣民的路径:个人自由与权利生长逻辑的总体性研究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臣民到公民的艰难求索历经百年,尽管宪法一再确立公民的法律地位,以明晰的条文赋予公民应有的权利与义务,然而现实中个人不可剥夺的生命财产权与现代法权主体却始终难以生成。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无疑提供了现实而有利的机遇。国家通过对所有制进行结构性分解,从经济领域主动退出,为市场交换体系创造了独立生长的空间与条件,个人利益获得释放,从而有利于利益主体与法权主体的形成,为数众多的社会民间组织也因此得到了发育。然而对政府极大的依赖性显示出社会并未获得其自治的力量与程度,因而只有将纵向“集权型”社会结构转变为市场、社会、国家三种力量横向沟通、相互制衡的“分权型”社会结构,才能使社会取得自主性特质与自由空间,政府所让渡之社会自主领域也成为人们学习与实践民主的社会学堂,最终生成具有自由权利意识、民主法制观念的现代中国公民。
  • 爆囧萌妃:王爷别急嘛

    爆囧萌妃:王爷别急嘛

    当现代女主穿越到古代花痴草包女身上。惯有的情节是这样的:女主万能大逆转,光芒万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医毒武艺无所不能,亮瞎所有人狗眼,再成为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而当她穿越过来,现实却是这样的:弹琴——你杀猪啊?跳舞——你当猪啊?眨眼——你个猪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