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000000005

第5章 第一封 用毛笔写在宣纸上——邱隘盛垫·“一门五马”(中) (2)

从两千多年前的“书同文”,到辛亥革命后的语同音,国音的注音意义何其深远。故周有光先生著作《中国语文纵横谈》中评论说:这是汉族创造汉字经过了3000多年然后产生的第一套正式的汉语表音字母。来得不易!

今天的炎黄子孙,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字正腔圆的国语之声,就会想到祖国,想到民族,想到故乡和亲人,国语使我们遍布世界的华人同声相投,生死与共。而在这统一国音的伟大的民族文化建设中,领衔的正是我们宁波鄞州盛垫村走出来的“五马之首”马裕藻。《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在介绍当时会议所接受的提议时,把马裕藻列为提议者的首位,可见马氏在筹划上述提议中的重要作用

遥想那戴玻璃瓶盖眼镜的马裕藻,操一口石骨铁硬宁波方言宣讲他们的国音提案时的神情吧,多么可爱可敬可学可随的我辈浙藉先人啊!

事隔6年,1919年4月,五四运动爆发前一个月,以胡适为首,包括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在内的六教授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原因是这些中国大文化人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他们提出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标点。11月底,胡适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号总名为“新式标点符号”,此年被批准。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联名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诞生,成了中国语言文化发展史上值得隆重记录的浓笔墨彩。

同样是民国元年,马裕藻应北大当时的校长浙江老乡何燮侯(1878——1961)之邀,担任了北京大学国学系教授、国学门导师。

浙江诸暨人氏何燮侯任职京师大学堂和出长北大,正值北大逐步走向正规大学的关键时期,学科的设置,校舍的兴建,经费的筹集,风纪的整顿,学制的改革,学校的保全,何燮侯皆与有力焉。也正是在此时,何燮侯以校长之力,延揽许多人才到北大任教。据沈尹默回忆,沈尹默以及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皆由何燮侯与胡仁源延揽入北大。而马裕藻之所以能胜任北大教授这项工作,是与他在音韵学、文字学方面的高深造诣分不开的,“注音字母”方案内容又反过来丰富了他在北大的有关教学。在中国近代汉语正音和推广国语的工作中,马裕藻功莫大焉。

此时的中国教育界波涌浪激,多元并争,而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舞台,更是气象万千。其原因在于20世纪上半叶,教育救国成为当时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近现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派别都曾不同程度地被卷入这一潮流中。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蹂躏宰割的对象,民族危机异常严重。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举国上下均感到了亡国灭种、危机日蹙。忧患殷重之时,“百日维新”政事爆发,以康有为、严复为代表的“教育救国”论应运而生,他们看到致力于坚船利炮、声光化电的洋务运动救不了中国,开始把希望的目光投向教育,由“言技”转为“言教”

教育救国思潮,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产物。持教育救国主张的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认为:西方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器,而在穷理劝学,“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今日之教,宜先开其智”。如此,教育被提升到救亡图存的高度。一大批国之大儒、有识之士纷纷投入“教育救国”的宣传及实践。

在蔡元培“兼容并蓄”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北大网罗众家,荟萃精英,使得一大批学博功深的名流纷纷执教北大,其中江南浙江藉教授可谓拔得头筹。马裕藻身置其中,可谓如鱼得水。

细细数来,大学校长中,大名鼎鼎的蔡元培是浙江绍兴人,他的前任胡仁源(1883——?)任职时间不长,是浙江吴兴人。前任的前任何燮侯为浙江诸暨人。蔡元培外举不避贤,内举不避亲,取消分科制,改设十五个系,这些系的领导人,竟然一半以上为浙江同乡。其中数学系主任冯祖荀,浙江杭县人;物理系主任夏元,浙江杭县人;化学系主任俞同奎,浙江德清人;地质系主任王烈,浙江萧山人;哲学系主任陈大齐,浙江海盐人;中文系主任马裕藻,浙江鄞县人;史学系主任朱希祖,浙江海盐人;经济系主任马寅初,浙江嵊县人。后来又增加了几个系,教育系主任蒋梦麟,浙江余姚人,以日语为主的东方文学系主任周作人,浙江绍兴人。

北大各系主任中,坐头把交椅的照例是中文系。马裕藻自1913年起任北大教授、国学门导师,1921年至1934年任国文系主任,长达13年,终生与北大相依,尔来三十余年。后人评价马裕藻说:北大国文学系之负盛名,他实在是首创的开国元勋。此言是中肯公允的。

表面上看,马裕藻还是那个温文尔雅、不偏不倚的君子。按说他也是有可以夸耀的资本的。他掌北大国文系的前十年,是旧北大的全盛时期。他担任中国文学系主任最久,在马神庙公主府银安殿上北大评议会的24把交椅中,常居首席。但他给人的印象却非常低调,一身朴素的长袍和黑皮鞋,圆眼镜,圆脑袋,圆肚子,袖长遮指,随着年龄日增,人渐圆润发福,加上一副圆眼镜,越发显得好好先生独影,谦谦君子一个。

说实话,北京大学的中国文学系主任,那可不是好当的,不说教师中个个都是大才子大文人,就说因为学校里派别分歧,新旧两派的斗争常很激烈,也够你受的了。作为国文系主任,他努力要做到吸收有才华的学者来国文系任教,然而当时新旧两派斗争势同水火,每逢一学年开始,马裕藻常坐着包车,奔走于各派之间,一面联络旧交,一面网罗新进,还须适应学生的要求,折衷调和于新旧之间,谦虚态度令人动容。

足可以让马裕藻引以为傲的是他与鲁迅的交情,他就是有本事亦有慧眼把鲁迅先生亲自请到北大来上课。不过他起先瞄准的还不是鲁迅,而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1920年,北大国文系添设了一门“中国小说史”课程,系主任马裕藻找到了周作人,想让他担任这门课程,周作人略微考虑了一下,便答应了下来。他想,我虽然没有专门用功研究过小说史,但大哥曾经搞过一部《古小说钩况》,那不是很现成的参考资料吗?可是,回到补树书屋,他仔细考虑了一阵,又觉得很不妥当,会误人子弟的,这才跟鲁迅商量,请大哥出山。

其实鲁迅同北大的交往并不少,蔡元培本来就是他的老上司,绍兴老乡,好朋友,到北大上任后不久,于1917年8月还专门请鲁迅给北大设计了校徽,至今北大学生胸前佩戴的那个校徽图案,还是鲁迅设计的。至于北大文科中的不少教师,更都是他的老朋友、老同学、老相识,其中就包括钱玄同、朱希祖、陈汉章、沈兼士、刘文典等人。至于编辑《新青年》杂志的陈独秀、胡适、刘半农等人,这两年由于不断给《新青年》写文章,也都相熟了。由此,鲁迅答应了北大任教的聘请。

这一年的8月6日,北大国文系主任马裕藻亲自到鲁迅家里送来了聘书,此时,鲁迅全家已经迁居到西直门内公用库八道湾11号住宅。鲁迅接过那聘书,见那聘书上写着:北京大学聘书敬聘周树人先生为本校讲师此订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中华民国九年八月二日。

当天晚上,鲁迅便在日记中记下了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晚马幼渔来送大学聘书。”

鲁、马二人,早在日本时就同是章门弟子,交情十数年,自此之后,马裕藻与鲁迅过从甚密,开始了他们北大的知友交往。

鲁迅先生与马裕藻的亲密交往,由他们之间的一个小姑娘作了时代的见证,那便是马裕藻的长女马珏。

1910年马珏出生于东京,1920年鲁迅与马裕藻结成北大同事关系时,马珏刚10岁,及长,马珏成为孔德学校的中学生。这所学校,当年是由蔡元培、李石曾、沈尹默、沈士远、钱玄同、周作人等人参与经营的。因为父亲和鲁迅先生的关系甚密,马珏便与鲁迅也熟识起来。1925年间,年仅十五岁的马珏为学校的校刊写下了《初次见鲁迅先生》一文。晚年的马珏在《女儿当自强》一文中回忆道:“鲁迅先生一度在北大任教,与我父亲是同事,他们性格相投,过从甚密。鲁迅先生经常来我家作客,与父亲一谈就是半天。”我们可以从少女当时的观察中得知马裕藻与鲁迅的关系,的确是非常融洽的。

在《初次见鲁迅先生》一文中,马珏以稚气的口吻先写道:“鲁迅先生忽然问我道:‘你要看什么书吗?《桃色的云》你看过没有?这本书还不错!’我摇了摇头,很轻地说了一句‘没有’。”那天鲁迅和马裕藻聊得蛮长的时间,马珏一直等着要送客,等过了下午五点到了六点,鲁迅都没有要走,“……这时听见椅子响,皮鞋响,知道是要走了,于是我就到院子里来候著。一会儿,果然出来了,父亲对我说:‘送送鲁迅先生呀!’鲁迅又问我父亲道:‘她在孔德几年级?’我父亲答了,他拿著烟卷点了点头。我在后头跟着送,看见鲁迅先生的破皮鞋格格地响著,一会回过头来说:‘那本书,有空叫人给你拿来呀!’我应了一声,好像不好意思似的。一会送到大门口了,双方点了一点头,就走了。我转回头来暗暗地想:‘鲁迅先生就是这么一个样儿的人啊!’”

《初次见鲁迅先生》刊登于1926年3月的《孔德学校旬刊》上,那是马珏所就读的学校刊物。马珏晚年回忆道:“不久,鲁迅先生来孔德学校,读到那期《孔德旬刊》,我没想到,先生看到我那篇小文章后,十分高兴。他夸我写得好,说我写的都是实话。后来先生把它收进了他亲自编选的《鲁迅著作及其他》一书中。他还送书给我。过了几天,父亲还带我去八道湾鲁迅家去玩。从那时起,鲁迅先生到我家,常问起我;如果我在,便和我说几句话。

马珏又回忆道:“大约在1926年,我开始考虑起两年后报考大学的志愿来,不知怎的,我很想学农,就去问父亲。父亲说:‘鲁迅先生不是说有问题去问他么。你去请教请教他嘛。’于是,我给鲁迅先生写了‘我将来学什么好’的信。两天后,我高兴地收到了鲁迅的回信,信中说:‘你自己想学什么,先要跟我谈谈’。我立即如实地把学农的志愿告诉了他。复信接到也很快。鲁迅先生在信中热情支持和鼓励道:‘女孩子学农的不多,你想学,我赞成。’”

马裕藻对女儿们的前程却有另外的考虑,1928年春,马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0年转入政治系本科。父亲让大女儿马珏上政治系,二女儿马琰上法律系,是认为“中国妇女地位最低,你们出来要为争取女权做些事情。”他还对马珏说:“你出来可以当公使。过去当公使的都是男的,他们带夫人出国。你开个头,由女的当公使,你带丈夫去赴任嘛。”又对二妹说:“你可学习法律,将来就是离婚,也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女子读政治,希冀其将来做女大使,这是何等地心高志大境远;而还没谈恋爱就想到了离婚如何打官司,这样的父亲恐怕也只有五四时期的中国北大,才能找到。

1929年5月17日,鲁迅从北平给上海的许广平写信中说:“……今天下午我访了未名社一趟,又去看幼渔,他未回,马珏因病进了医院许多日子了?……”5月29日,他给许广平的信又提到:“……晚上是在幼渔家里吃饭,马珏还在生病,未见,病也不轻,但据说可以没有危险……”

1932年11月,鲁迅从上海返回北京探视母病,马氏父女曾来看他,鲁迅非常感慨,在给许广平的信就说:“这种老朋友的态度,在上海势利之邦是看不见的。”

文人轶事一多,往往会遮蔽他真正金刚怒目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谦谦君子的内心往往因为优雅的表达,而在喧哗的历史讲坛上大默如雷。张中行先生在《负暄琐话》中说到马幼渔是颇有灼见的:“马幼渔先生名裕藻,是我的双重教师。三十年代初我考入北京大学,选定念中国语言文学系,他是系主任,依旧说,我应该以门生礼谒见。……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马先生不过是好好先生而已。……日久天长,我们才明白,在校时期对马先生的认识其实并不对。他通达,识大体,以忠恕之道待人,并非庸庸碌碌。旧日有些印象像是沾点边,也是似是而非,比如好好先生,这是我们把他的宽厚看作无原则的迁就。其实,他律己严,对人的迁就也仅限于礼让。在这方面,可记的事情颇不少……”

这是看惯了马式宽厚的人无法想像的一面。学生张中行在与马先生接触日久之后,一改先前对老师的认识。张中行的这个印象,是和鲁迅当年对马裕藻的评价一致的。马裕藻在历史的重大关头,从来就是一个黑白分明的有气节、有骨气的知识分子。

1916年前后,北大国文系新旧文化势力冲突激烈。原先北大文科国学教授以守旧的桐城派居多,此时由余杭派代之,主要人物为马裕藻、黄侃、钱夏、沈兼士等人。这些人物,对于蔡元培改革当时封建思想和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北京大学反应不一,马裕藻、钱夏、沈尹默站在新文化方面,黄侃则维护旧文化最力。

同类推荐
  • 海外寄霓君

    海外寄霓君

    本书讲述了朱湘于1927年留学美国,1930年没有拿到学位就回国了。他在美国期间,给妻子刘霓君写了90封情书,每一封信都有编号。在这些情书中,他写谋生之艰辛,为钱所困的尴尬,更多的是如水的柔情,有日常生活的关照叮咛,夫妻间的体贴呵护。读之温暖。
  • 巴别尔和他的小说等

    巴别尔和他的小说等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个苏联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团长是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苏美作家座谈时,有位美国作家问这位团长,何以长久不见巴别尔发表新作,也不见有关他的报道,他怎么了?团长回答说,巴别尔挺好,我此次访美前夕,还在苏联作协见到他,交谈了好一会儿,他正在埋头写一部长篇小说。美国作家见团长如此回答,便把话题转到别的事上去了,因为他风闻巴别尔早已不在人世,死于肃反运动。这位大名鼎鼎的苏联作家所编造的这个活灵活现的谎言成了笑柄,不仅在美国,更在后来的苏联。
  • 刘醒龙自选集

    刘醒龙自选集

    刘醒龙总是执着、谦逊地行走于他的艺术世界中,总是能够避开流淌于生活表面的泡沫,看取生活的真相,把民间底层人们的精神和灵魂真实地表现出来,以坚硬的抗争和如水的柔情给人以深深地感动。本书精选和节选了刘醒龙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天行者》,中篇小说《分享艰难》、《挑担茶叶上北京》,以及散文《天香》、《去南海在一棵树》等篇章,全面展示了刘醒龙三十余年的创作成就。
  •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责任心·快乐也是一种责任

    责任是人生中必须要承担的,因为人从生下来,就被赋予了各种责任。当你年少的时候学习和成长就是责任,当你长大以后拼搏和奋斗就是你的责任,当你拥有自己的孩子以后,抚育下一代就是你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要有责任心,这是人类不同于其它生物的条件之一。这是一本讲述责任感的书。
  • 亲历中国四十年

    亲历中国四十年

    “我的四十年”丛书,包括《四十年四十人》《四十年来家国》《亲历中国四十年》三册,分别由中国人、海外华人、在中国的外国人三个典型群体书写自己与改革开放的故事,从全球坐标系观照中国改革开放,以不同的视角和生动、丰富的个人体验,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每册40位共120位主人公,分布在全球20多个国家,工作在上百个不同领域,他们的“个人史”构成了一部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改革开放“史记”。《亲历中国四十年》四十篇故事的讲述人是四十位与改革开放联系密切的外国人。他们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来到中国,在中国学习、生活、工作、创业,亲历、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通过亲密接触和深度融入对中国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各自的领域充当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全球意义。
热门推荐
  • 神医悍娘子:国师追妻忙

    神医悍娘子:国师追妻忙

    她前世惨死,一朝重生,看她如何搅动这天下风云?斗庶女,斗仇敌,斗小妾。敢欺负她和娘,这一世再不忍着。她修粮仓,买粮食,收药材,学医术,香粉,美食,酒庄,她把祖父的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她既是神医,也是首富,权贵公子们再不笑她都争着娶她。可为何只有那个前世她辜负却为了救她而死的宋珏不理她。她气得在他的被子里放蛇了,在他沐浴的时候拿走他衣服,在他被罚的时候故意刺激他吃东西想激怒他,可是宋珏太讨厌了,竟然这样都不生气。“阿珏你再不理我,我去嫁给别人了。”宋珏慌了,紧张的抱住了她,“顾凌薇,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除非我死,这一生你休想离开。”
  • The Sexual Outlaw

    The Sexual Outlaw

    In this angry, eloquent outcry against the oppression of homosexuals, the author of the classic City of Night gives "an explosive non-fiction account, with commentaries, of three days and nights in the sexual underground" of Los Angeles in the 1970s--the "battlefield" of the sexual outlaw. Using the language and techniqus of the film, Rechy deftly intercuts the despairing, joyful, and defiant confessions of a male hustler with the "chorus" of his own subversive reflections on sexual identity and sexual politics, and with stark documentary reports our society directs against homosexuals--"the only minority against whose existence there are laws."
  • 将军大人的冷酷妻

    将军大人的冷酷妻

    管家:“将军,夫人走了。”黑着脸,咬牙切齿:“理由。”管家:“老夫人要给你纳小妾。”某人黑着脸朝他娘院子走去。某天。“启禀将军,您的家书。”一个小兵。某人一看,黑着脸怒:“那些人是白痴吗?”“进攻,以最快的时间给我灭了对面的人。”某天。“云,今天有个人请我去他家。”“男的?女的?”“男的。”某人黑着脸,对着暗卫冷冷的道:“给我查,直接灭了他。”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黑色轮转

    黑色轮转

    当巨大的阴影扑向我的时候。我向后倒了下去,身体的重量拉着我坠向黑暗。那转瞬间,我看见蠢货的同伴仰天长啸。什么意思?不管了。我向它伸出了中指。这次气势肯定够了吧。哈哈————
  • 磨铁外国文学精选集第一季(套装10册)

    磨铁外国文学精选集第一季(套装10册)

    磨铁外国文学精选集第一季,套装10本:《穿过森林的男孩》、《刀锋》、《爱的边境》、《你是我一切的一切》、《长夜漫漫路迢迢》、《夜莺书店》、《树上的时光》、《寻找更明亮的天空》、《个人的体验》、《圣诞男孩》。
  • 科特勒营销微语录

    科特勒营销微语录

    菲利普·科特勒,现代营销学之父,世界级营销学泰斗。他一生致力于营销战略与规划、营销组织、国际市场营销及社会营销的研究,他创立的营销理论和思想改变了传统营销的格局,大大扩充了营销的内涵,使得营销上升为一门科学。他的著作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被全世界的营销人士视为营销圣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世界企业家,帮助无数企业走出了销售困境。《科特勒营销微语录》集合了科特勒一生重要著作及其一些演讲的思想和语言精华,用观点加案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科特勒的营销精义。“科特勒微语录”部分摘录了科特勒关于营销的核心观点和语句,让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科特勒的营销理论。
  • 洪荒三千年

    洪荒三千年

    作为一个小桃树仙,萠嫍觉得压力很大。本就想安安静静的报个恩,却意外卷入封神之中,结果发现一切背后,都隐藏着重重迷雾。这是一个小仙在漫漫洪荒中行走的故事,有悲有喜,有笑有泪,可能会小虐,但一定是hd。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