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000000033

第33章 “禅”的禅外说 (1)

1987年3月到1988年3月,我用一年的多半时间,写了一本《禅外说禅》。多年以来,写这种题材的不多,又因为这本书标明“禅外”,于是有的人就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具体说是想知道这葫芦里是否装有什么新药。说新,也对,因为就南宗禅说,从《六祖坛经》起,无数的语录,多种灯录,以及谈禅的书如《宗镜录》《指月录》之类,都是顺着祖师的老路走,或增添资料,或阐明旨意,总之,都是坐在禅堂之内说,禅外是换了地方,所以无妨说是新。新还有比较深的意义,留到下面说。这里应该先说明一点,新路、老路与正确、错误是两回事,所以站在禅外说,可确定为获得者只是新,至于是否正确,那还要用另外的尺度来衡量。

为了解答这是怎么回事,想略扯远一些,由写的来由说起。来由有远近,先说近的。是1986年夏,由友人之介,为香港中文大学的报纸课程写了一篇《禅与语言艺术》。香港连报纸的地皮也昂贵,限定一篇两千多字。我说这讲不清楚,因为不由一种人生之道讲起,开门见山就是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和尚答“庭前柏树子”,那就问者答者都将被人疑为疯子。读者自然就更莫明其妙。我留枝去叶,损之又损,写了一万多字。有的人看了,还想多知道一些,希望全面地谈谈禅。我自知学力不够,感到难。但旧的心愿壮了胆,没有经过更多的考虑,就决定试试。

这旧的心愿可以算做远因。远因还要有基础。我上学时期原是钻故纸堆的,思想方面的典籍,接触的以儒家的为多,道有一些,释很少。后来不知怎么心血来潮,对人生哲学有了兴趣,就转为到西方的典籍里去寻求“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道,顺天的多。但逆天的并非不重要,于是就不得不回来看看释家,看他们是怎样看人生,怎样处理人生问题的。略有所知,虽然自知信受奉行大不易,但高山仰止,有钦敬之意。就凭这一点点蓄积,40年代后期曾主编一种佛学月刊。集稿难,不得不广求师友。其中顾随先生是熟悉禅的,于是就求他写禅。他认真负责,由《小引》到《末后句》,共写了十二章,总名为《揣籥录》(以后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顾随文集》)。揣籥是用苏东坡《日喻》盲人“揣籥,以为日也”的典故,表示所说都是瞎猜。这是客气。其实是,他谈了禅法的各个方面,或者说,兼及表里,兼及知行,而且妙在推古德之心,置学人之腹,一并以散文诗的笔法出之。

刊出之后,读者很快有反应,要点有二:一是好,二是深。深,是因为:一、顾先生虽是在家人,讲禅却还是混在禅师的队伍里;二、行文似是为上智说,轻轻点染,要求读者闻一以知十。关系大的是前者,混在禅师的队伍里说,随着马祖、赵州的脚步走,就难于俯就常识,化为浅易。想浅易,一般读者能够悟入,需要写些卑之无甚高论的文章,顾先生希望我勉为其难。我同意,可是心为物扰,一直拖到50年代初才动笔,写了一篇《传心与破执》,刊在1953年11月号的《现代佛学》上。篇幅不很长,因而就难得全面而细致,也就难得讲清楚。但我有个想法,禅是世间的一种现象,虽然表面,尤其在有些人的口中或笔下,迷离恍惚,其底里总当不是神秘的,因而也总当是能够讲清楚的。这想法有时还成为愿望,只是因为身外风风雨雨,身内少心静的余裕,一拖又是30年过去。语云,跛者不忘履,一旦风停雨霁,心有余裕,有人愿意印这类书,我不由得就想借新机还旧愿,决定知难而进,写。

说禅,明白表示在禅外,有人会想,这是谦逊,说自己是门外汉。这样理解对不对?也对也不对。对,因为:一、我没有入深山,住茅棚,深参狗子无佛性的“无”的经验;二、读《坛经》、灯录之类,面对各式各样的机锋,所得大多是“不契”,而不是“顿悟”。但这也没什么大妨害,因为,就是唐宋时代走入禅堂的人,受到棒喝,也是不契者很多而顿悟者很少。这样,谦逊不谦逊也就关系不大;在禅外说,应该还有另外的或说积极的理由。

积极的理由之一是,在禅外说,可以享有怎样想就怎样说的自由。在禅内,我的理解,是走入禅堂,踏着祖师、古德的足迹,求了所谓生死大事。这样做,思想方面必须有个前提,是:相信生死事大,并且可以通过参禅、顿悟求得解脱。换句话说,是自己先要成为信士弟子。成为信士弟子有什么不好吗?人各有见,知行贵能合一,新的说法是信教自由,当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这里的要求不是走入禅堂坐蒲团深参,而是想弄清楚,坐蒲团深参,以及其他所言所行,尤其所得(如果有),究竟是怎么回事。打个比方说,这是用放大镜,上下前后左右仔细端详某一对象,而不是自己径直往前走。

仔细端详,有看见桃腮杏眼的可能;但也有可能,看见的不是桃腮杏眼,而是某处有个伤疤,说不说?遇见这种情况,禅内禅外就有了大分别。在禅内,根据戒律,妄(说假话)是大戒,有所见,有所思,当然可以说,应该说。可是还有个不明载着的更为根本的戒,是不能不信佛所说。显然,这就会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说形象一些,如已经走入禅堂,坐在蒲团之上,忽然发奇想:见性成佛,入涅槃妙境,不会是幻想吗?也许竟是幻想吧?心行两歧,很难办。佛法无边,也只能以“不共住”(即赶出禅堂)了之。如果没有走入禅堂(在禅外),那就没有这样的麻烦,因为本来就没有共住。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说禅,如果决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就只好站在禅堂之外。

积极的理由之二是,禅,作为文化史的一种现象,或一个分支,一种成分,想讲清楚,就必须在禅外,因为记史实,分析因果,评定是非,是只能在外的。理由可以分作三项。一、研究历史现象贵在不偏不倚,如果是坐在禅堂之内,那就要忙于参机锋,解公案,甚至进而宣扬“烦恼即是菩提”的妙理,其结果就难于不偏不倚。二、禅是文化史的一支,文化有多支,多支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想明白一支,就不得不时时看看多支,如果已入禅堂,那就难得平等地观看多支,不见多支,讲一支就难得讲清楚。三、以上两项是说“不宜”于在内,还有更重大的理由,是“不能”在内。以太史公著《史记》为例,写垓下之围,不管怎样希图绘虞姬之影,效项羽之声,也只能在汉武帝时的长安写,想置身于其中是办不到的。

积极的理由之三是,禅,迷离恍惚,难解,想变迷离恍惚为清晰,难解为易解,就不得不用常人能够理解、容易接受的办法,而应接常人,当然是宜于站在禅外的。这办法是什么?不过是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态度”方面,要客观。具体说,是不要像写广告,而要像写记者述评。写广告,有坚定的立场,要大声喊好;有惯用的修辞手法,夸张,不惜把无盐说成西施。记者述评就不然,是在局外写,虽然有时也难免略有倾向,但大体上总不能不摆事实,讲道理。可见在内就容易,甚至不得不主观;想客观,近理,就不得不在外。二是“表达”方面,要现代化。

过去讲禅,几乎都是顺着老路子走。这不能怪他们,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新词语,讲禅,就不能不在自性清净、真如实相、即心是佛,以及水牯牛、干屎橛等等中翻来覆去,而这些,正是现在一般人感到莫明其妙的。想变莫明为能明,不管介绍还是评论,都应该用(至少是多用)现代通行的术语,摆在科学的或说逻辑的条理中,让人领会。禅或者难于与科学水乳交融,站在禅内大概会这样看。至于站在禅外,似乎就不能不把它看做文化中的一种现象,就是说,它同样是事实;既是事实,我们总当能够用科学常识来解释它,把它安排在科学知识的系统里。想变迷离恍惚为可解的科学知识,自然也只能站在禅外说。

积极的理由之四是,扩大到整个佛教,缩小到禅宗,史料真伪都是个突出的问题,想考证,甄别,去伪存真,就宜于站在禅外,因为在禅内,生疑心,过了头,就会有破坏信受的危险。所传未必靠得住,是古今中外一切记载都有的问题。原因很多。最轻微的是感觉、知识、记忆之类有误,这是想真实而真实不了。同样多的是等而下之。也有轻一些的,是有亲疏,有爱恶,因而不能免于偏见。较严重的是照例要颂圣、骂贼之类,那就唐明皇也成为圣主,绿林、黄巾之流都成为乱民了。所以早在战国时代,孟子就告诫:“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尽信,意思是要去掉少数可疑的,或者说,去掉有确切理由可以证其为不实的。这个办法能否照搬来对付宗教性质的典籍?不照搬,道理说不过去;照搬,碰到的问题就会比孟子感到的既量多又严重。专说佛教和其中的禅宗,因为是宗教,所以在史料方面也是问题多而大。

同类推荐
  • 因为是你,我不顾一切

    因为是你,我不顾一切

    15个故事,写尽爱的深度和广度。256页内容,大胆探索爱的本质。我以为,爱你就是付出自己;你却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曾经相信,就算花开无果,哪怕此后天涯陌路,只要我的世界有过你,就已足够,可是,当我渐渐长大,才明白,爱情必须有你有我,才算完整。在这部寄托遥深的随笔集里,高堰阳承继了书写自我、张扬个性的现代散文传统,以如工笔画般的细腻笔触,讲述了在“荒废、狂闹、混乱”的青春岁月里,他和周围人似真如幻、无望而又亘古如斯的爱情故事。
  • 初恋记忆

    初恋记忆

    钟跃民:“陕北这块地方很奇特,从表面上看,这是块贫瘠的土地,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表象后面隐藏着一种很深奥的东西。
  • 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套装共2册)

    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套装共2册)

    俞陛云幼承家学,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建树,尤其精于诗词。为给家中孩童讲授诗词,俞陛云从五千年瀚若星河的诗词名篇中精选部分篇目,细细品讲诗词的韵律、句眼、意境之美。引领孩子在阅读、背诵诗词之余,品味诗词中优美协调的韵律,淡雅流丽的语言,清隽高洁的品格,至纯至真、如梦如幻的意境。
  •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猎狐行动

    猎狐行动

    猎狐行动,是中国警察向境外经济逃犯的一次集中亮剑,在全国反腐大形势下,与狡猾的经济犯罪嫌疑人展开智慧的较量,取得丰硕战果。中国兵法、三十六计一一上演,尖峰对决、高科技手段,比比皆是。成功的缉捕,不仅来源于大国的实力,也来源于中国警察的信仰。警察作家吕铮,与猎狐缉捕组的成员们并肩作战,实时记载一线战绩。这是一本不一样的纪实作品,记载猎狐行动最前端的精彩故事。
热门推荐
  • 风格稳定

    风格稳定

    时空动荡,造化降临,文明重创,万物进化,异域窥伺…人类是否能够重新登上食物链巅峰,还是自此沉沦…前路一片迷途…一个被命运选中的少年复苏,带着心中莫名的眷恋,在这个灾变动荡的时代摸索前行………………………………………
  • 九重赋

    九重赋

    沧海桑田,抵不过世道无情。一世安宁,只不过痴人说梦。想挣脱宿命,却被玩弄鼓掌,神又如何,人又如何,你欺我一分,我还你一丈。打小,她便知道自己不一样,师父告诫,除了自己,谁也不可信。第一眼,她就认出了他,却也认错了他。因为宿命,为他迎亲三千里,因为宿命,她自封三万年,因为宿命,她甘愿化净半身修为。第一眼的冷,第一次的暖,他记着,却又不能记着,是怨是恨,只愿她好,就好。於终,招摇山上“爹爹,云彩之后是什么?”一年轻女子转身,巧盼浅笑兮。“九重天。”“喵喵说,娘亲在上面?”白发男子停顿片刻,眼神清冷,“不在,上头的都是欠你娘亲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哈尔姆斯中短篇小说集

    哈尔姆斯中短篇小说集

    本书是哈尔姆斯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汇编,前30篇均来自他最有名的短篇小说集《意外》,第31篇是广为流传的中篇作品《老太婆》,其余四篇则选自他手稿中的情色小短篇。这部作品可以看作是了解、认识哈尔姆斯最好的起点,它短小精悍、幽默诙谐,充满了梦境一样的碎片。有日式漫画中的夸张与无稽,也有暴力与笑料。从题目《意外》就可以看出,整本书就是一个个生活中不经意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们或坠落、或碰撞、或对视、或猝死。
  • 密室

    密室

    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致所有“不可能”的杀人案件。没有出口的迷宫,凶手就在拐角处,7个不可能的杀人案件,7个深埋心底的无限怨恨……就像一只巨大的食人花,用妖娆的美梦编织一张大网,只等你掉入的那刻,了无痕迹地将你消化干净……
  • 废土上的工坊主

    废土上的工坊主

    一场战争使全球险遭毁灭,科学发展因此遭遇腰斩,人类险些灭绝,残存下来的人们在废土之上重建文明。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工坊主挖掘上古遗迹,修复包括但不限于洗衣机,收音机,吹风机等上古文明神物,从而发家致富的故事。【赛博朋克,蒸汽元素,超凡元素……简介无力,一切以实际内容为准】
  • AI甜妻:哥哥,别乱撩!

    AI甜妻:哥哥,别乱撩!

    他亲手创造了她,作为一款手机人,有了他的庇护,她恃宠而骄;日久生情,她渐渐发现,自己不再是电路的集合,而是有了人的感情,但他就是不肯承认。“叶轩,我喜欢你。”她趴在他耳边呢喃,换来的却是一句:“这不可能。”“叶轩,我喜欢你!”用自己的3D投影功能,她在摩天大楼上投射出自己的感情,第二天他就让人把楼给拆了。“叶轩,我喜欢你!”想要黑了各大网站,在首页高调表白,他却抢先一步关掉了她。“再见,叶轩,我要跟着地球去流浪!”她气急败坏,想要永远地离开,可是他却俯下身,轻轻地咬着她的耳垂:“宝贝儿,你是手机人,只会没电,是不会死的――“所以,你流浪个毛线!给我在家里乖乖待着!”
  • 庄莎的方程:温亚军中短篇小说选

    庄莎的方程:温亚军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中的作品既凸显了地域特色同时又超越、淡化了地域色彩,既有边地文学的苍凉,因着苍凉亦不乏温情、温暖底色,构成了文学意义一定程度的广阔视野。作品从敦实淳朴的故乡走向了边疆的苍凉广远,又从苍凉边疆走向到了大都市的拥挤纷杂,作者所表达的每一次精神地理的变迁,首先体现为生存地理,因而这种感知和承载动影中有着诸多生命的纠结:精神的强大、悲壮,现实的琐碎、无奈、无解,更有着坚忍、温暖,绵绵不绝的溪流涌动。
  • The Life, Adventures & Piracies of the Famous

    The Life, Adventures & Piracies of the Famous

    The Life, Adventures and Piracies of the Famous Captain Singleton is a novel by Daniel Defoe,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720. It has been republished multiple times since, some of which times were in 1840, in 1927, in 1972 and in 2008. Captain Singleton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partly inspired by the exploits of the English pirate Henry Every, who operated in the late 17th century. The narrative describes the life of the Englishman, Singleton, stolen from a well-to-do family as a child and raised by Gypsies, eventually making his way to sea. The former half of the book concerns Singleton's crossing of Africa, the latter half concerning his life as a pirate in the Indian Ocean and Arabian Sea.
  • 决胜中考招招灵

    决胜中考招招灵

    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几个重要的人生关口。在初中阶段,一个最大、最重要的“坎儿”,就是中考。望子成龙是许多家长共同的目标,为了使孩子能拥有良好的修养、光辉的前程,能立足于未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即使中考只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性考试,但对家长来说,中考却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对此,一位家长这样说道: “如今,高考门槛降低了,录取率逐年增高,对于考生年龄又放开了,年纪再大也能考,机会很多。可中考就不一样了,一锤子买卖,考砸了,也没有什么补救的机会。所以,一定要帮孩子把好中考关。
  •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军事家是从事战争这一特殊职业的人,战争对军事家的性格、意志、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都有特殊的要求。虽然每个军事家的成长之路千差万别,但成为军事家的共同要求是具有普遍性的。刘忠丽编*的《中国古代*名军事家》选取战国*名军事孙膑、廉颇和蔺相如、西楚霸王项羽、抗匈奴英雄**侯霍去病、抗金名将岳飞、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英雄事迹,从他们成长的历程和性格特征切入,剖析他们成功的奥秘,使您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