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100000035

第35章 老 温 德

这说的是1923年起来中国,在中国几所大学(主要是北京大学)教了六十多年书,最后死在中国、葬在中国的一个美国人——温特教授。温特是译音,我看过两篇介绍他的文章,都用这译音名,可是同我熟的一个海淀邮局的邮递员李君却叫他老温德。我觉得李君的称呼显得朴实,亲切,不像温特教授那样有场面气。后来听北大外文系的人说,系里人也都称他老温德。这中文名字还大有来头,是吴宓参照译音拟的,推想取义是有温良恭俭让之德,这会不会有道学气,比场面气更平庸?我想,在这种地方,还是以不深文周纳为是,所以还是决定称他老温德。

老温德来中国,先在南京东南大学教书,两年后来北京,到清华大学教书。其后,抗战时期,随清华到昆明西南联大,胜利后回北京,直到解放后,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因为他是教文学方面课的,所以划归北京大学。我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上学,其时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我没听过他的课,直到70年代初,不只同他没有一面之识,连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为什么想写他呢?是因为1971年春夏之际,我自干校改造放还,大部分时间住在北京大学朗润园(在校园东北部),他的住所在朗润园西端石桥以西,住得近,常常在湖滨的小路上相遇,有招手或点头之谊,又他的生活与常人不尽同,使我有时想到一些问题,或至少是他升天之后,看到人非物也非,不免有些怅惘,所以想说几句。

关于他,有大节,依中国的传统,排在首位的应该是“德”。他正直,热情,同情弱者,为朋友不惜两肋插刀。生活境界也高,热爱一切美和善的,包括中国的文化和多种生活方式,绘画、音乐等更不用说。其次是学识,他通晓英、法、德、西班牙、希腊、拉丁几种文字,对西方文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开过多种课,都讲得好。再其次是多才与艺,比如游泳,据说他能仰卧在水面看书。所有这些,介绍他的文章都已经着重写了,也就可以不再说。

剩下可说的就只有我心目中的他,或者说,我的印象。我最初看见他,以1971年计,他生于1887年,其时已经是83岁。朗润园的布局是,一片陆地,上有宫殿式建筑,四外有形状各异、大小不等而连起来的湖水围着。湖以外,东部和北部,北京大学新建了几座职工宿舍楼;西部有个椭圆形小院,西端建了一排坐西向东的平房。湖滨都是通道。老温德住西部那个小院,我住东部的楼房,出门,沿湖滨走,路遇的机会就非常多。他总是骑自行车,不快,高高的个子,态度虽然郑重而显得和善。问别人,知道是教英语的温特,一个独身的美国老人。日子长了,关于他就所知渐多。他多年独身,同他一起住的是一对老而不很老的张姓夫妇,推想是找来做家务活的。夫妇居室,人之大伦,自然就不免生孩子,到我注意这个小院的时候,孩子大了,还不只一个,也都在一起住。院子不算小,春暖以后,直到秋末,满院都是花,推想是主人爱,张姓夫妇才这样经管的。饮食情况如何,没听说过,只听说这老人吃牛奶多,每天要五六瓶。还吃些很怪的东西,其中一种是糠,粮店不卖,要到乡下去找。我想,他的健壮,高寿,也许跟吃糠有关系,但吃的目的是健消化系统,还是补充什么营养,我不知道。

连续有十年以上吧,他,就我看见的说,没有什么大变化。还是常骑自行车在湖滨绕,可是回到他那个小院就关在屋里,因为我从院门外过,总要往里望望,看不见他。后来,是他跨过90岁大关以后,生活有两种显著的变化。一种是不知为什么,在小院内的靠北部,学校给他修建了较为高大的北房,大概是三间吧,外罩水泥,新样式的。另一种是,仍然在湖滨绕,可是自行车换为轮椅,由张家的人推着。体力显然下降了,面容带一些颓唐。这一带住的人都感到,人不管怎样保养,终归战不过老;但都希望他能够活过百岁,也觉得他会活过百岁。后来,湖滨的路上看不见他了,到1981年初,实际活了99岁多一点,与马寅初先生一样,功亏一篑,未能给北京大学的校史增添珍奇的一笔,走了。

听邮递员李君说,老温德像是在美国也没有什么亲属,为什么竟至这样孤独呢?独身主义者?至少是早年并不这样,因为刘烜写的一篇传记(题目是《温特教授——记一位洋“北京人”》,见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京华奇人录》)里有这样的话:

我注意到,闻一多(案20年代初在美国与老温德结识,成为好友,老温德来清华任教是他推荐的,他遭暗杀后,骨灰多年藏在老温德住所)书信中还说过,温特教授“少年时很浪漫”。我们的视线一起扫过这几个字,好几次了,他从不作解释,也没有否认,我就不便追问了。

传记的另一个地方又说,还是在美国时候,不老的温德(而立与不惑之间),住屋的床上放一个大铁磬,他向闻一多介绍铁磬的用处是:“夜里睡不着觉时,抱起磬,打着,听它的音乐。”我想这用的是佛家的办法,如唐人常建咏《破山寺后禅院》尾联所说:“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这种磬音,粗说是能使心安,细说是能破情障的。如果竟是这样,这先则浪漫,继而以钟磬音求心安,终于一生不娶,心情的底里是什么情况呢?曾经沧海难为水吗?还是如弘一法师的看破红尘呢?不管是什么情况,可以推想,情方面的心的状态一定隐藏着某种复杂。

心里藏而不露的是隐私,也可以推想,任何人,或几乎任何人,都有,甚至不少。也许只是由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除了少数有调查癖的人以外,都视搜求或兼宣扬别人的隐私为败德。何况德在知的方面也还有要求,是“不知为不知”。所以对于老温德的生活,谈到“浪漫”“独身”之类就宜于止步。但是这“之类”又使我想到一些问题,虽然经常不在表面,却分量更重,似乎也无妨谈谈。

说分量重,是因为:一、更挂心;二、更难处理。古人说,饮食男女,这更挂心、更难处理的问题不是来自饮食,而是来自男女。与饮食相比,在男女方面,人受天命和社会的制约,求的动力更强烈,满足的可能,轻些说是渺茫,重些说是稀少以至于没有。显然,这结果就成为:饮食方面,如果有富厚为资本,盖棺之前,可以说一句“无憾”;男女方面,不管有什么资本,说一句“无憾”就太难了。有憾是苦,这来自人生的定命。有人想抗,其实是逃,如马祖、赵州之流,是否真就逃了,大概只有他们自己能知道吧?绝大多数人是忍,有苦,咽下去。老温德是用钟磬音来化,究竟化了多少呢?自然也只有他自己能知道。

一般人的常情是不逃,也不化,并且不说,藏在心里。这样,人的经历,其中少数写成史传,就应该是两种:一种是表现于外的,甚至写成文字的,自己以外的人能看见,或进一步,评价;一种是藏在心里的,不说,极少数脱胎换骨写成文字(如诗词和小说),总之还是非自己以外的人所能见。假定社会上马班多,人人都有史传,这史传也只能是前一种,“身史”,而不是后一种,“心史”。这心史,除自己动笔以外,大概没有别的办法。自己动笔,困难不在内(假定有动笔能力)而在外,这外包括社会礼俗和有关的人(也因为受礼俗制约)。能不能扔掉礼俗呢?这就会碰到变隐为显,应该不应该、利害如何等大问题。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我们也就只能安于看看身史而不看心史了。

身史和心史,有没有一致的可能?大概没有。可以推想,以荣辱、苦乐的大项目为限,比如身史多荣,心史就未必是这样;身史多乐,心史就未必是这样。以剧场为喻,身史是前台的情况,心史是后台的情况,只有到后台,才能看到卸妆之后的本色。可惜我们买票看戏,不能到后台转转,也就只好不看本色而只看表演了。可见彻底了解一个人,或说全面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对于老温德,因为他的经历不同于常人,我就更有这样的感觉。

还是安于一知半解吧。他走了,虽然差一点点未满百岁,终归是得了稀有的高寿,以及许多人的尊敬和怀念。他多年独身,但他曾经浪漫,希望这浪漫不只给他留下苦,还给他留下甜蜜的记忆。他没有亲属,走了以后,书籍、衣物,也许还有那个铁磬,如何处理呢?我没有问什么人,只是从他那小院门外过的时候,总要向里望望。先是花圃零落了;继而西房像是无人住了;至多四五年吧,西房和北房都拆掉,小院成为一片废墟。人世就是这样易变,从小院门外过的年轻人不少,还有谁记得在里面住几十年的这位孤独的人吗?真是逝者如斯夫!

同类推荐
  • 不朽的失眠

    不朽的失眠

    本书有多篇文章入选我国教科书及教辅教材。张晓风的文字总是有种专属于女子的淡淡柔情,柔情中却处处透着那种仿佛知悉了世间所有秘密的理性,就算是生活里普通的场景,也能让她品出人生;她以情入里,出入古今,仰视宇宙之大,从喧哗的都市中寻找悠闲生活之美;又有一股畅快的英伟之气和侠士之风,加之不乏女子雅致、凄婉的纤细柔情,用知性来提升感性,视野上亦将小我拓展至大我。张晓风以那双透视生活的慧眼,在琐碎平凡的事物中品出了美丽、典雅、温柔。
  • 古镇遗梦

    古镇遗梦

    本文对古镇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散落的明珠、河上的街市、拱桥的魅力、越人便于舟等内容,一本在碧水边掀开的古朴的书,它的文字并不深奥,阐述的却是耐人寻味的哲理,难怪每一个前往古镇的人们,都会因为拣拾到失落的梦而流连忘返。
  • 散文(2017年第4期)

    散文(2017年第4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

    1999年我最爱听的一张专辑是《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我将这盒磁带塞进随身听循环播放,一直到电池没电。如果有同事或偶尔串门的村人问我听什么,我就谨慎而乖巧地回答:“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没有人知道我耳机里的音乐是怎样排山倒海喧嚣破裂,当然更不会有人知道我的心以同样的速度叫嚣——死去——重生。“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这歌儿曾让我哭过很久。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一无所有》是中国摇滚音乐中永远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而崔健就是神山之下的仓央嘉措,那个半人半神的活佛诗人。
  • 今昔岁月

    今昔岁月

    本书是作者的回忆录,包括“少年时期”、“投笔从戎到部队转业”、“在阿城的二十年”、“改革开放来到四川”、“在东方电气集团”等部分。
热门推荐
  • 响窑

    响窑

    响窑,一般是指关东一带旧时有钱的大户人家,响窑的产生是和当时那个年代息息相关的,那个时候匪患猖獗,骚扰民间,杀人掠夺,无恶不作,于是大户人家就不得不武装起来以自保。清律,满人不得从事农业生产和经商,但小说中的主人公为生活所迫,靠着智慧和毅力,成为胡匪眼中的响窑。
  • 信仰在空中飘扬

    信仰在空中飘扬

    近两年,几乎每周五傍晚我都能准时接到黑子的电话。电话内容总是那不变的两个问题:晚饭吃什么?吃完饭我们去干嘛?对我来说,这俩问题无趣又无解,所以我惯用不知道搪塞他。黑子却不厌其烦,一次次执著地问我,仿佛多问几次他就能问出新意来。然而,两年来我的答案从未变过。于是末了黑子就会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操,你可真够没劲的,老规矩,我去接你,我们见面说吧。通常我都会在单位附近那家彩票站等着黑子。他来后,会先买五十块钱的刮刮乐,再买五十的双色球。黑子的人生格言是:彩票改变命运。
  • 网游之枪械专家

    网游之枪械专家

    “你不传我的手艺就别做我寒家的儿孙。”在和父亲第n次吵架后,洛离用离家出走的方式为他们父子间的恩怨暂时划上了一个蹩脚的句号。离家后的洛离只身一人来到燕都,除了车站的检票员,没有人知道一个叫洛离的人来到了这座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一个命不久矣的男人为他指点了一条名为“星云”的道路。一把无人使用的武器造就了“绝代枪臣”的传说。成名,质疑,朋友,麻烦,生命,死亡,命运的丝线用游戏的方式把人间的种种交织在一个名为洛离的少年身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欢乐英雄(杨玏 蓝盈莹 孙艺洲 白客主演)

    欢乐英雄(杨玏 蓝盈莹 孙艺洲 白客主演)

    《武林外传》导演尚敬再战江湖,开拍古龙经典《欢乐英雄》。《欢乐英雄》写出了完美的友情,是古龙本人尤为钟爱的作品。谁说英雄寂寞?我们的英雄就是欢乐的!只要有朋友,再穷再破的屋子都没关系。因为只要有朋友的地方,就有温暖,就有快乐。《欢乐英雄》中登场的经典人物:郭大路、燕七、王动、林太平。《欢乐英雄》主要讲述的是这四位少侠在富贵山庄清贫的欢乐逍遥生活,燕七将由蓝盈莹出演,郭大路将由白客出演,林太平和王动两个角色分别由杨玏和孙艺洲饰演。
  • 把你的脚放我鞋里试试

    把你的脚放我鞋里试试

    年轻时,我与妻子爱争吵,算是一对丁当夫妻。遇见鸡毛蒜皮的、不足挂齿的任何一件小事情,都会丁丁当当地争吵一番。争吵变成解决夫妻之间所有问题的唯一办法。一天三小吵,三天一大吵,是我与妻子年轻时的家庭生活常态。夫妻间争吵,越争吵越起劲,像一对斗红眼的公鸡,不能见面,一见面就争吵,不争吵就无事可干,无话可说。人们说,家庭是一个表达爱的地方,不是一个说理的地方。夫妻争吵时,哪里还能顾及到爱的表述,恨不得一口吞下对方,相互指摘,相互伤害,成了唯一的表达模式。那个时候,闺女小,上幼儿园。我们吵起架来,不会顾及到她的存在,更不会想到对她的伤害。
  • 花香

    花香

    《花香》讲述了一个农村妇女的细节生活,把花香这个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故事生活气息浓郁,在语言的描写上也富有想象力,比较鲜活、生动。
  • 只剩一个人的末日

    只剩一个人的末日

    基因病毒的泄漏导致大量变异物种的出现,人类成稀缺物种,主角在夹缝中求生存,带领人类重造世界。
  • 人造地震

    人造地震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汉末崛起之路

    汉末崛起之路

    好勇斗狠的现代混混大学生苏非,在一次斗殴中意外穿越汉末。汉末?群雄并起,军阀割据。曹操?辗转各地为官,征讨黄巾,刷着声望。一心想刷新自家宦官之后的身份,为了自己的世家大梦奋斗。刘备?苦苦奋斗,带着乡勇,四处转战黄巾,多次起落,仍在六百石的职位上下徘徊。还惨遭暴民驱逐,连县衙都丢了。孙权?吃奶?牙长齐了么?会说话么?苏非:三国?既然我来了,不存在的。嘿嘿,袁老板,冀州我先骗了。曹老板,天子我也替你接到邺城了。大小乔?洛神?小孩子才会选,而我全要!成为不了造就时势的英雄,那就顺应时势当个枭雄吧!历史由我来谱写!笑傲汉末,一统割据,静待吾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