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56400000129

第129章 雍也6.29

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说起“中庸”,想起初中的政治课来了,当时学的政治理论最牛,每天最自豪的就是全世界最正确最科学的理论就掌握在手里。谁敢与我争锋,一个标签过去,他就必然成为错误的失败者,而我永远是胜利者,就这么拽。当时被贴的标签里面就有个“中庸之道”,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一样,只要给对方随便贴上其中一个,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呵呵。我们的武器名字最牛叉,叫“辩证唯物主义”。

如今才知道,“中庸”后边的学问也不小。

《论语集解》: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至,极也。鲜,少也。言民少此德,今已久矣。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自世教衰,民不兴于行,少有此德久矣。

邢昺说:此章言世乱,人不能行中庸之德也。中,谓中和。庸,常也。鲜,罕也。言中和可常行之德也,其至极矣乎!以世乱,先王之道废,故民罕能行此道久多时矣,非适而今也。

孔子认为“中庸之为德,至矣”,德的最高境界反而不是“极致”,而是“中、庸”。确实引发人思考。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作《中庸》,成为《礼记》中一篇,宋代时被作为“四书”之一。

因《中庸》篇章较长,不全文转发,有兴趣的朋友可借助参考文献研读。下面介绍一下朱熹的《中庸章句序》,概略了解一下《中庸》创作背景和中心思想: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为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盖尝论之: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然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矣。精则察夫二者之间而不杂也,一则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也。从事于斯,无少间断,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夫尧、舜、禹,天下之大圣也。以天下相传,天下之大事也。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而其授受之际,叮咛告诫,不过如此;则天下之理,岂有以加于此哉?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傅、周、召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若吾夫子,则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舜者。然当是时,见而知之者,惟颜氏、曾氏之传得其宗。及曾氏之再传,而复得夫子之孙子思,则去圣远而异端起矣。子思惧夫愈久,而愈失其真也,于是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以诏后之学者。盖其忧之也深,故其言之也切,其虑之也远,故其说之也详。其曰“天命”“率性’,则道心之谓也;其曰“择善固执”,则精一之谓也;其曰“君子时中”,则执中之谓也。世之相后千有余年,而其言之不异,如合符节。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其明且尽者也。自是而又再传以得孟氏,为能推明是书,以承先圣之统,及其殁而遂失其传焉。

则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语文字之间;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于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然而尚幸此书之不泯,故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考,以继夫千载不传之绪;得有所据,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盖子思之功,于是为大;而微程夫子,则亦莫能因其语而得其心也。惜乎其所以为说者不传,而凡石氏之所辑录,仅出于其门人之所记,是以大义虽明,而微言未析。至其门人所自为说,则虽颇详尽而多所发明,然倍其师说而淫于老、佛者,亦有之矣。

熹,自蚤岁即尝受读,而窃疑之,沉潜反复,盖亦有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衷,既为定著《章句》一篇,以俟后之君子。而一二同志复取石氏书,删其繁乱,名以《辑略》,且记所尝论辨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其后。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而凡诸说之同异得失,亦得以曲畅旁通而各极其趣。虽于道统之传不敢妄议,然初学之士或有取焉,则亦庶乎升高行远之一助云尔。

淳熙己酉春三月戊申新安朱熹序

《中庸章句》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孔子的“中庸之道”,到底是套在帝王头上的紧箍咒,还是穿在帝王身上的护身符?所谓读书人的生活,是批孔的日子好过呢,还是尊孔的日子好过呢?人生之路,是追求极致、善恶相斗、走思想和行为的极端呢,还是“事执其中”、在和平庸常中找寻幸福呢?

鲁迅在《关于“子见南子”》时说:历史是告诉我们,汉刘邦本是一员亭长,一个无赖棍徒,却一旦“贵为天子”,就会尊孔;朱元璋不过一牧牛儿,一修道和尚,一天“危坐龙庭”,也会尊孔;爱新觉罗氏入主中华,也要“存汉俗尊儒(孔)术”。这些“万岁皇爷”为什么这样志同道合呢?无非为了孔家思想能够训练得一般“民”们不敢反抗,不好“犯上作乱”而已!我们无怪乎从前的文人学士“八股”都做得“一百成”,却没有半点儿“活”气!

只想弱弱的问一句树人先生:刘邦、朱元璋、爱新觉罗氏,如果不尊孔,而是搞反孔、批孔,一般“民”们就敢反抗,就好“犯上作乱”了吗?孔子是一般“民”们头上的紧箍咒呢?还是一般“民”们身上的护身符呢?

历史有时充满悖论。中庸,不是最好的梦想,但却是最祥和的现实。

同类推荐
  • 许你三分温暖

    许你三分温暖

    你是我一生的暖阳,不愿流逝也不愿放弃,你是我心中的太阳,永远照耀着我。
  • 无情王子

    无情王子

    十几年前的一起谋杀案,改变了慕氏集团的命运。十几年后,命运的阴差阳错,让天宇深陷爱恨情仇的纠缠之中。在爱与恨的抉择中,倍受煎熬,最终在命运的面前,他到底是怎么解决重重困惑,又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来对待爱情的呢?敬请观看《无情王子》。
  • 我们,都老了

    我们,都老了

    徐峥,放下笔记本看着窗外下着的大雨,嘴角露出了难有的笑容。
  • 那些还未绽放的花朵

    那些还未绽放的花朵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比喻的是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可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又是那么的脆弱……
  • 朔月繁星

    朔月繁星

    (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怎么可能→_→) 陨落的流星是心上人;本来想救人的人,变成被救的人;想救的人救不下,想爱终爱不得; 未曾失去的,珍惜便不会刻骨铭心。
热门推荐
  • 梅花引

    梅花引

    漠北的雪夜,神医飞奕遇上了曾经是杀手的刁洛。梅花吐蕊,十里香雪,他们是静在咫尺的陌人……
  • 池暝

    池暝

    从小就天赋异禀的池暝为村民们斩杀了不计其数的妖兽,各方高手听闻此事前来切磋都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但他从来都不会因此骄傲,他只希望自己家人可以平平安安,百姓过的安逸。但他的宿命注定无法平定,当踏入峨眉派的那一刻,一切都无法回头。当他对这个世界充满绝望时,又去哪里寻找希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充闾文集:书前书后

    充闾文集:书前书后

    充闾先生是一个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他曾读过私塾,也接受过现代学院教育。他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给每一个接触过他或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才有可能使他对熟知的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检讨、坚持和发扬的愿望与能力。在“进与退”、“居与处”、“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的问题上,这个阶层的矛盾心态仍然在持久地延宕着。但在充闾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就个人兴趣而言,充闾先生似乎更钟情于淡泊宁静的精神生活,这使他的创作更为纯净。
  • 别拿“80后”说事

    别拿“80后”说事

    滚滚红尘中我们只是不希望随波逐流,在你们看来,我们这一代真的那么一无是处吗?请不要谈“80后”色变,也请不要把“80后”妖魔化。只有我们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我们不能选择出生时间,当然如果有时空隧道我们还是可以考虑一下!我们爱穿暴走鞋,用“火星体”,崇拜周杰伦,喜欢韩流,招谁惹谁了?!你有你的信仰我们有我们的自由。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充分的秀出自我,而且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这就叫——双赢。
  • 我变成了只猫

    我变成了只猫

    早上起来,头上多了两只毛茸茸的东西……“哥!你长猫耳朵了!”我变成了……猫?人类向动物进化,一场全球化的“返祖”现象改变了世界的进程。是人类改变了自然,还是自然,同化了人?
  •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蓝冰幽焰

    蓝冰幽焰

    蓝冰斩,幽焰决,少年一战成名,以凌厉无匹之气势、一往无前之决心,一路前行,向自己的梦想而迈进!
  • 斗灵日记

    斗灵日记

    前世的缘分,今生来报答一个人的旅途始终是孤独的,还是找同伴们一起前进吧!
  • 暖池塘

    暖池塘

    徐栋梁下到水里就后悔了,水深远超宋小慈说的一米五。暖池塘水深不均,宋小慈故意把船划来水最深的地方。宋小慈跟宋长恩划船在塘上赶过鸭子,宋长恩告诉过宋小慈哪里水最深。徐栋梁是个旱鸭子,下到水里脚踩不到塘底,水上水下胡乱地扑腾,巨大的恐惧让他声嘶力竭地呼喊救命。水塘边没有人,能救他的只有船上的三个人。船开始缓缓地往前划,徐栋梁往船行的方向上扑腾,但与船没有拉近一丝距离。徐栋梁喊宋小慈救命,宋小慈从船心站起来,从歪脖子手里接过竹篙,递给徐栋梁。徐栋梁抓住竹篙像抓住了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