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圣则明,贤而寿。姬昌食子之肉,神智将殁,命寿折尽,已无日月可活。
数日之后,我王不妨将其放归西岐,以免其亡于朝歌,使得西岐师出有名。”
寿仙宫内,申公豹与纣王相对而坐,谈论着如何处置姬昌。
“孤王疑惑,天下真有能知先机之人?”
“见微而知著,凡人尚可,何况仙人。
世间之事,天地人也!内有阴阳,外有五气,为修行者所得,故而能知天地变化,命数起伏。”
“敢问仙长,国运能知否?”
纣王紧盯着申公豹,似乎想要从申公豹口中得知一个确切的答案。
“可”
“敢问仙长!殷商国运如何?”
“世间王朝,逢三百年而经人劫,逢五百年而经天地灾。渡劫而过,则国运兴隆,不成而败亡。
殷商国运再六年而历人劫与天地灾。”
“仙长可有救国之策?”
“我与王相见之日,已说分明。内忧外患,如今已有预兆,若能提前平定,将来人劫再起,也将足以轻松应对。”
寿仙宫内,此时一片寂静。
纣王持剑而起,俯身一礼,对申公豹说道
“国家安危,今日便托付于仙长了。”
申公豹起身,重声而诺道
“为王前驱,必尽死力!”
第二日,纣王与费仲尤浑二人在宫内对弈,谈及姬昌时说道
“姬昌年老,恐无多少时日。那伯邑考进朝救父,却受了刀斧加身,孤王感其仁孝,有意赦免姬昌,由他回转西岐。”
费仲尤浑二人对视一眼,恭声道
“姬昌此人在诸侯间素有名望,大王将其囚于羑里,曾有杀意,后斩其子,以为鹿肉饼而赐食。
若放其归山,只怕后患无穷。”
“孤见他能食亲子,可知天下传闻多是飘忽难信,岂是圣贤?我看他不过一将亡的老弱之辈,且由他去吧。”
见着纣王仿佛主意已定,费仲尤浑二人觉着此间或有未知之处,改变口风道
“倒也确实,只是这平白将他放了,只怕有失大王英明,被人认为是我王有错在先。”
“需得如何?”
“再有二十七日,为太庙祖祭。素闻姬昌有才德之名,不妨令他书祭文一首,铭刻于铜鼎之上。
祖祭之后,以此为名,对他另行封赏,先使他离了羑里。
到时他在朝歌之内,去了罪身,必然上书请辞,大王到时恩允,也彰显我王仁德之心。”
“如此也可!你二人安排去吧”
二人连忙应允,晚间则又从密道进宫,求见纣王。
纣王将姬昌命不久矣之事说明,使其归返西岐也是无奈之举。
“伯邑考身负气运宏大,又能牵引人王之气,若是放任,将来必成大患。
以王命而杀,防止其气运反噬。又将其剁成肉酱赐予其父而食,可以免其怨气缠身。”
申公豹突然出现,令费仲尤浑二人一惊,连忙起身护在了纣王身前。
申公豹身为国师,费仲尤浑二人自然知晓,只是夜禁深宫之内,申公豹出现在此,二人自然需得提防。
“国师尚未与二人相说?”
“说来惭愧,当日自寻访道友之后,每日忙碌,未曾有暇至二位先生府邸拜访。”
“也好!今日便由我引荐。”
费仲尤浑听闻纣王与申公豹之言语,也知此人为纣王心腹,只是依旧犹疑,不知此人是何根脚。
众人落座,纣王为三人引荐道
“此为亚相费仲,精通商贾粮运之事,先王之年,诸科甲等,只是因身为草莽,为朝堂诸公所排挤。”
“此为上大夫尤浑,精于交伐谋略,先王之年,同样诸科甲等,因出身而为诸公排挤。”
“此为国师申公豹,道号五德真人,在东海三山岛修行,才识渊博,法力无边。”
三人相互见礼,谈论一夜政事,三人俱是良才,颇有相逢恨晚之意。
玉玄机早在国师府内等候,见着一股青烟落在后院,缩地成寸,来至了申公豹身前。
申公豹此时尚且满面欢喜之意,见着玉玄机,笑道
“怎么前来寻我?”
“摩南多与金叶已经动身去了北海,你也该告诉我教主之命究竟为何?此事事关生死,即便你我交情,我也需得知晓其中缘由。”
申公豹似乎有所顾忌,欲言又止。
玉玄机扯住申公豹袖子,二人渐化无形。
“此为灵台境,虽在洪荒,不在洪荒,你无需担心你我之言为第三人所知。”
“教主之命,促成商周之战,将西方教门人送上封神榜,为我玄门众人代劫。
教主将封神榜上已有的姓名交给了我,如果西方教门人能填满剩余的名额之后,便可为我截教门人替换姓名。”
“商周之战,谁胜谁负?”
“此事无关大碍,商周二地,我在商地,姜子牙在周。
神道可以有名者,由我与姜子牙分辨,榜上姓名也只有我二人可以变动。”
“榜上还有多少空位?”
“一百六十余”
“怎么会如此之多?”
“大师伯门下无人,除了填一位替身上榜,另由三皇五帝手中讨了十五位臣子姓名填榜。
二师伯门下十二金仙不在榜上,填了昆仑山散修二十七人。
教主填了四十九东海散修姓名,余下皆是我截教门人。”
看着玉玄机脸色难看,申公豹当时得知封神榜姓名之时,大概也同样如此。
“我游历西方之地,见西方教内尚有诸多好手,我截教门人尚有一线生机。
如今我有一事希望道友相助”
“义不容辞”
“北海袁福通身负气运,如有机遇,将来势必也能在封神榜上留名,而且他身犯杀劫,将来有所大用。
只是我担心闻仲压制于他,令他命数难以显化。
你且去北海一趟,助袁福通成事,最好能在阵前斩杀西方教一人,另一人你需得放归,我尚有用处。”
玉玄机肉身强横,兼有玄功变化之法,最为合适。
但凡变化之法,分有二种,一曰障眼,二曰肉身。
修行神目之术者,能堪破幻术,如此障眼法便会失效,显露本相而不自知。
肉身变化则不然,任你何等神目来看,只要变化得当,也是难见真假。
玉玄机将申公豹送出灵台境后,身化流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