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400000005

第5章 卓越的变革者 (1)

1914年,托马斯·沃森出任“计算、制表和记录公司”经理,并很快使这家亏损企业成为一家成功的大企业。1924年他把它更名为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1939年,公司国外销售总额达到4100万美元,托马斯·沃森年收入居全国首位。20世纪40年代后期,托马斯·沃森率领公司率先进入计算机领域,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托马斯·沃森有着很不寻常的奋斗史,他也许是美国历史名人中最不寻常的一位。他生于偏僻的农村,是一个进城谋生的乡巴佬。然而,他在农村生活的磨炼和天才的适应与模仿能力使他在城市社会占据了一席之地。在19世纪以手工业、农业为主的小乡镇世界和拥挤、技术复杂的现代都市世界之间,托马斯·沃森永远是一座典型的桥梁和天才的综合者。

由于家境贫困,托马斯·沃森并未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尽管他后来上过埃尔米拉商业学校,但那毕竟只是一种职业培训。为了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托马斯·沃森17岁就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销售成了他进入社会大学的入场券。那时他赶着马车,走街串巷地推销钢琴、风琴和缝纫机。和街头那些看起来不名一文的货郎们一样,当时的沃森从事的是一项艰难烦琐而又被人看不起的工作。正是由于早期的推销工作,使得托马斯·沃森在IBM极其重视推销员和推销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他都亲自尝过,深解其中滋味。幸运的是,作为一名推销员,他精明机敏、年轻而有风度、谈吐含蓄、富有魅力、推销技巧高明,因此他的工作是相当成功的。很多年以后,托马斯·沃森还津津乐道他早期的小贩经历:“一切始于销售,若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1914年,沃森经朋友引见,在纽约拜访了IBM前身的奠基者、当时的世界富翁、一个具有自信心和垄断权力的人——查尔斯·弗林特。他看准沃森是一个大有潜力的人,决定聘用沃森做“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经理。该公司负债累累,濒临倒闭,但托马斯·沃森看出公司的产品大有改进余地,并设想到它广阔的商业前景,于是答应了。

至于薪水,托马斯·沃森对弗林特说:“我需要一份绅士的薪水才能养活全家,并且我需要获得股东分红之后盈余利润的一定百分比。”弗林特心领神会,董事们则因公司时下亏损而不以为然。不曾想,20年后,托马斯·沃森成为美国收入最高的人。

从1914年~1924年间,他一直忍辱负重,默默无闻地工作,直到1923年美国个人收入排行榜上才出现“计算、制表、记录公司”总经理托马斯·沃森的名字,此时,他已49岁了。

2、家长风范

1924年,托马斯·沃森宣布整个世界是公司的合法地区,并将公司改名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从此,他开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与IBM融为一体的后32年生涯。托马斯·沃森管理公司有自己的特色,有两个词可以精辟概括,一是仁慈,二是暴君。他对待职工和下级以及女性职工和军人家属是仁慈的,他对失败者宽宏大量,不计前嫌。他以福音传道般的热情激发每个人的抱负,驱策每一个人。他又是专制和严厉的,但不像帕特森那样冷酷无情。他作风严谨,注重仪表,要求公司雇员也这样。他身体力行,通过对某事的赞成与反对来影响人们。推销员们一律是清洁的白衬衣、领带和笔挺的西装,这已成为IBM的衣着标准。他像一位和蔼而严厉的家长一样管理着公司,影响着大家。他强烈地反对饮酒。

他经常巡视,如发现哪位工人表现良好,他就会告诉秘书:“给他的薪水加倍。”他的影响是如此广泛,以至于最终形成一种企业文化,IBM的企业文化后来成为日本式管理的鼻祖。他曾经做过推销员,了解人们对这一职业的鄙视。为了树立销售人员的自信心,除了着装要求外,他给予的佣金也很丰厚,他曾说:“销售人员要成为妻子和孩子所敬仰的人。我不希望他们的母亲当被问及儿子在干什么工作时,感到内疚和佯装不知。 ”为了协调和管理,他提出了公司的三项宗旨:首先,是“必须尊重每一个人”,他总是设法让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好感;其次是“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他十分重视销售的服务工作,要求公司上下树立“公司的英雄是销售人员,销售人员了不起”的信念;第三项宗旨是,“所有的工作都应追求最优秀最出色的成绩”,个人收入不取决于资历和地位,而是其创造的价值。“思考”是托马斯·沃森传播给IBM全体人员的《圣经》。他还通过出版刊物和演讲来灌输IBM精神,毫不吝惜地进行公关活动。

IBM精神形成了公司家族般的凝聚力,他则是IBM家族的家长。他的公司不仅从事经营,而且传播一种信念、一种工业美德。他号召职工树立主人翁精神。

随后,公司创办了一所培训和销售学校,他对学员说:“我们要造就的是认为自己是管理者的人,我们要把‘老板’的观念抛得老远。”他信奉工人要为自己的工作承担责任,使工人从劳动中享受乐趣,形成公司即我、我即公司的观念,从而接受这种安排,并发挥智慧,努力工作。

托马斯·沃森首先给雇员一种现在称为终身雇佣的职业保障,这极大地增强了雇员对公司的忠诚和献身精神,IBM公司的独特企业文化和公司职员的价值观也逐步地形成和强化。

其次,高级职员往往是从公司内部提拔上来的。每一个人都清楚,通往高层的道路畅通无阻,只要他努力。

再次,IBM的沃森父子都坚持著名的“门户开放”政策,任何人都有权直接踏进总经理办公室,发牢骚,提建议,上级对下级的评论意见必须洗耳恭听。公司到处洋溢着浓厚的民主气氛,每个人都受到同样的尊敬。

事实上,托马斯·沃森正在创立一套新的管理模式,这就是今天广为人知的日本式管理,只不过,他是在对日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创立并实践的。托马斯·沃森还提出了举世闻名的IBM经营哲学,“IBM意味着提供最佳服务”。在此基础上,他创立了IBM独特的企业文化。他太超前了,他超前于他的同时代人近半个世纪。

在日本,当有人谈到日本式管理体现了日本人的价值观时,谈话人或许会受到嘲笑。一位日本企业家说:“我们只是在模仿托马斯·沃森的一贯做法而已,因为当我们站在战后废墟上环顾四周,竭力学习成功的企业IBM。”IBM精神和信念由于托马斯·沃森本人的广泛宣传和身体力行而确立起来了。人们对托马斯·沃森产生了迷信,像迷信宗教般信仰他的教条。

在传布IBM精神和信念的同时,公司也在最初15年里繁荣起来。托马斯·沃森的领地是一个白领农奴制的王国,但是它民主、繁荣。

3、开创计算机时代

1933年,根据托马斯·沃森的指示,IBM为哥伦比亚大学设计了一种高速运算器,并用标准制表机零件制造出来。1937年,计算机的“助产士”霍华德·艾肯博士建议IBM综合几种机器制造一种更快的运行器。他估计耗时数月,不料托马斯·沃森超前的思维使之耗时6年。托马斯·沃森让他的工程师研制出来的不是艾肯设想的高速运算器,而是一台计算机。

首先,托马斯·沃森设想机器是全电子化的,决定放弃成熟的机电技术而开拓电子学这块处女地。正是这一决定使电子计算机成为可能。其次,托马斯·沃森的方案设想了当时的工程师连做梦也梦不到的东西:计算机存储器。艾肯关心的只是快速运算,要的只是“数数机”;IBM在此之上,增加了具备储存数据功能的设想,从而使制造出的机器能处理信息。这意味着能进行编程程序化。所有这些,使IBM最终设计出能大量制造并大量销售的既可面向科学计算又可面向企业用户的多用途机器。托马斯·沃森的天才设想,不仅为计算机科学的创立,而且对造就第一批计算机科学家都立下了汗马功劳。1944年,这台电动计算机推出,名为Mark I,这台机器的诞生,性能优良的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和SSEC的研制,标志着计算机时代正式开启。

4、乡巴佬的成功哲学

总之,托马斯·沃森是一位独特的人物,他是一位永不会被权势集团所理解的人,他具备雄才大略和永远被人们视为谜团的远见卓识和惊人的进取心,但这完全不是正规教育的产物。

在某种意义上,他接近于林肯和拿破仑。他们同样有胆量冒犯他们同时代的既得利益集团,冲击那些自以为是的流行风俗和观念;他们是乡巴佬,但是潜质丰厚、野心勃勃;他们以才能奠定伟业,以经历和头脑塑造理念。托马斯·沃森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具有一种良好的直觉和出色的学习能力,他在生活中学到了一切可以学习的东西,如为人处事的技巧、推销的说辞、管理下属的技能,等等。他本质上不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直觉来自于他与生俱来的智力和工作的磨炼。而使他变得那么突出而荣耀的原因是,托马斯·沃森善于把想象力用于行动,变成创造力,变成现实。托马斯·沃森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在于他把他的智慧释放了出来。他不是一个正规产品,但却是不正规的天才。

1956年5月,托马斯·沃森正式将公司交给了儿子们,迪克负责世界贸易公司,汤姆负责整个公司。1955年,是托马斯·沃森生命中最圆满的一年。这一年公司收益近7亿美元,几乎是战后1946年的营业额的6倍,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IBM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公司。沃森走了,但他不仅留下了IBM,而且也留下了他那不断进取的IBM精神。他的先知先觉、管理风格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

心和主动创造力得以恢复。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汤姆把IBM抛到脑后。

2、冒险的力量

1949年9月,汤姆被提升为执行副总裁,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报纸不断报道计算机的消息,尽管IBM在战争期间就为哈佛大学制造出了“Mark I”机器,后来推出的IBM603、IBM604也在商业上获得成功,但IBM并未彻底面向电子计算机时代。1950年,雷明顿·兰德公司开始制造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UNIVAC I。在当时,它在技术上比IBM至少领先5年。这使IBM的市场大受影响,由于不断接到用户退货,公司几乎濒临绝境。此时,托马斯·沃森开始感到自己的迟钝和保守了。

汤姆一伙主张打孔卡已过时,公司应转移重心到计算机上。他本能地感到,IBM必须开始做计算机和磁带生意。然而,在探索电子计算机技术方面,公司内部阻力重重。它缺乏电子工程师,保守观念依然存在。托马斯·沃森是被人不断劝说和事实所逼才转变方向的,他对旧时代、对他的打孔卡不无依恋。

汤姆逐步意识到,每当你需要采取行动时,千万别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即使他们是精英。你必须去感觉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变化,然后自己果断决策。这纯粹是直觉,是民主方式的独裁。正如事情的结果所表明,汤姆认识到托马斯·沃森打定主意要把采用电子技术的机会留给儿子,让他作为一名经理第一次冒大风险。“追赶UNIVAC I,并且要赶在前面”,汤姆果断地提出这一决策。IBM公司决定研制一种高性能商业计算机,起初定名为“国防计算机”,后更名为IBM701,以此为先锋的“700系列”很快赶上了兰德公司。

此后,汤姆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IBM650、IBM702、IBM703、IBM704、IBM705等,一浪推一浪。IBM后又经过近9年艰苦奋斗,终于于1959年推出IBM140L型新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从此,IBM彻底替代兰德公司在计算机界居领先地位。IBM在击败兰德后,于20世纪50年代又进行了两次不惜血本的“赌博”。

一次是1952年,美国空军准备发展一种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美国大陆地面防空系统,简称SAGE计划,IBM是主要承包商。汤姆后来把这次参与称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销售。他回忆说,为签订这一合同付出的努力比他一生中为任何其他生意付出的都多。为了坚持托马斯·沃森不发战争财的原则,这个项目IBM未赚多少钱,但它使IBM先于别人建立起高度自动化的工厂并训练了数千名新的电子产业工人。

另一次“赌博”是195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提出的制造一种高性能的快速计算机,定名Stretch,尽管IBM未全部达到预期目标,但毕竟拉开了大型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的序幕。IBM几乎同时进行的这两次大胆“赌博”,在计算机界是罕见的。只有IBM才敢于如此冒险。汤姆后来说:“我把我们的成功归因于IBM一整套信念的力量。决定去做其他人认为不能做的事,这种人才是发明家、革新者和推动世界向前的伟大人物。”

同类推荐
  • 卓越团队的人才经营

    卓越团队的人才经营

    本书中的所有内容,是针对企业管理的各种状况,针对企业的人才经营并以服务于各级管理者而写成的。书中的各部分内容,或多或少都能够反映出当今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境况。任何一个章节,即使是很不起眼的一段文字,或者是那些看似琐碎的处方建议,都可以为每一个管理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 用心管理

    用心管理

    本书适合于企业中、基层管理者,以及那些具有升职希望的优秀员工阅读,作为自我培训的进阶读本。另外,作为工具书或培训教材,本书还适合从事管理咨询与管理培训工作的职业管理顾问阅读。当然,本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中、基层管理者来说,亦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 大单品品牌:重新定义中国品牌模式

    大单品品牌:重新定义中国品牌模式

    未来十年,中国市场将出现两股潮流,一是中大型企业从传统的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研发、设计、品牌、商业模式)的向上游升级的潮流;二是大批中小企业,仍然是依靠资源驱动和机会驱动,依靠产业链中下游特别是产品和渠道环节的努力,奠定企业实力基础的潮流。这个二流合一的现象,将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长期存在。它将是中国经济未来若干年的主流现象。中国从此将进入大单品制胜的时代!
  • 老板的九项修炼

    老板的九项修炼

    中国企业用了短短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年,“浓缩”式得走过了西方正常的商业成长轨迹,一批企业得以快速成长。刨去时势大浪之托力,老板的个人综合能力,实为竞争力之一。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鲁冠球、牛根生、陈天桥、马化腾等人,能够带领团队在一路“狂奔”中走向卓越,离不开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深邃的商业思想,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创造力。作为企业的舵手,老板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本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获取竞争优势,带领企业走向卓越、基业长青。中国商业的勃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需要企业家群体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 给业余投资者的10条军规

    给业余投资者的10条军规

    本小小书是专门写给那些在风云变幻莫测的股市中,仍如我一样踽踽而行,并不断探索成功之路的业余小散们的,那些投资大侠、大V们,以及专业投资者尽可飘过。
热门推荐
  •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本书由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共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其内容多为军事政治方面的史实,展现了历代朝代的兴衰更替,重现著名战役的金戈铁马,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也有对著名历史人物精彩的点评。在文化史上,《资治通鉴》不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可以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相媲美。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著名篇章,为使情节更完整、故事更生动,在合理翻译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加工,能帮助读者更了解我国的历史,获得阅读上的快感。
  • 皇上大人赏个脸

    皇上大人赏个脸

    “我要做皇后!”她炸毛!“跳台阶十个来回”“抄书两百遍”“站五个时辰。”某人怒:“我是你的女人还是宠物!”对方勾唇一笑:“女人。”“那你还这么对我!”“这是爱你的方式。”
  • 梦醒我看见那遥远的光

    梦醒我看见那遥远的光

    她在梦里却又在现实之中,梦境与现实似乎已经开始分不清楚了,如溺水一般的人生她该如何清醒过来。
  • 不一样的武

    不一样的武

    我心本向善,奈何逼我做恶。善,恶,一念之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丹田是地府

    我的丹田是地府

    叶小虎穿越到一个没有地府,妖魔鬼怪横行,人类被妖魔鬼怪圈养的神皇大陆。当叶小虎激活丹田成为阎王,建设专属地府。不管你是淹死鬼,吊死鬼,妖兽鬼,植物魂……统统入我地府,听我号令。
  • 心能转境

    心能转境

    作者陈少文是个怪人,他喜欢用“异想天开”的方法去解决各种棘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重返困境。转换思维再看问题,是陈少文老师的独门秘术。通过这一方法,他解决了很多朋友和学生困扰多时看似无解的难题,并一一记录在书中。当有人问:为何我能力如此出众,简历仍和别人一样石沉大海?他说,就如我们去菜场买鸡,在我们眼里,鸡和鸡之间长得没有区别,可鸡和鸡之间互相看,却区别很大……当有人问:想忘,忘不了,怎么办?他说,心亡为“忘”,心亡亦为“忙”。忘不了,忙起来即可。痛苦,是因为有闲工夫体会自己的心情。他妙语连珠、充满智慧的话语,在书中不胜枚举。编辑甚至说,不看书,是你的错,看完了困惑没解决,是我的错。希望这本书能给你启发,智慧如在书里,它就并不存在,智慧如在心里,它就无所不在。
  • 沧海月明

    沧海月明

    从任人摆布的商贾庶女,到名动四方的女性爱国实业家。她踏着荆棘前行。几度错身,如何分辨真情与假意?沉浮跌宕,谁又能不离不弃?待到夜阑人静时,她念念不忘的那个人又是否也在想着她?时局诡变,硝云弹雨,这乱世中他们究竟能否再次相遇?相拥于炮火硝烟中,这一世,就让他们做慰藉彼此的黎明。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出版的小说。这本书以书信体说理小说,书名人物为主人公的一个虚构了的自传性的故事。小说讲述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鲁滨逊在一个偏僻荒凉的热带小岛-特立尼达拉岛上度过28年的故事,而其伙伴是主人公从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个被俘虏的土著人。由于当天是星期五,因而给该土著人命名为“星期五”。在经历了野人、俘虏之后,在岛上以总督自居,成为荒岛的统治者。后协助经过荒岛的英国航船平定叛乱水手,并乘船离开荒岛,返回英国。在进入文明社会后,鲁滨逊依靠巴西种植园的收入成为富翁,并娶妻生子,过起安定的生活。
  • 火花升空

    火花升空

    不管是谁,只此一次的青春,总该留下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