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2800000010

第10章 善待生命中的机会 (3)

我必须给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新的东西,为了我们共同的前途,我不得不尝试冷冰冰的制度。我开始频繁地开早会,每天早上,我都会精神抖擞地讲述每个人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我留心着员工们每一个细小的心理波动,一边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一边树立起管理的威信。会上谈现象、找问题、提要求,想不通的我要打通,心里有委屈的我要安慰,一时不理解的我要执行。到了晚上,我召集所有管理层一起探讨经营动态,每个人都要听我说到半夜。

我的独断专行似乎从那时就开始养成了,但我认为,做事业必须要有激情,员工眼睛里要有光。

在员工眼里,我更像是一个提要求的人,他们很快就感受到了我个性中苛求完美的一面。很多年后,我才逐渐掌握了平衡的艺术,意识到要在过程中追求完美,一时达不到不必强求。

每提出一项具体的要求,员工都会不自觉地心头发紧。我随时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从实际出发订出条例,或者通过口头导入,让大家记下来。记得最有趣的规定是:“不说普通话,一次罚5元钱”。事实上,我自己的普通话也很蹩脚,每天晚上在办公室捧着报纸苦练。员工一开始不好意思开口,会让当地客人笑话,但久而久之,客人们也自然习惯了。

很多老规矩变了。员工们发现上班必须守时,做事要按照宣布的操作手册办,到点不能接小孩了,无形中给上了枷锁,于是有人诉苦,有人告状。一次,一位县领导找到我说:“小龚呀,听说你承包后搞了很多规定,这个不许,那个不许,要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到点不接孩子怎么办?家里的饭谁来做?如果你要坚持,干脆自己办个幼儿园好了。”我听了哭笑不得。

尽管有种种议论,但我并没有放在心上,我始终相信80%的员工是好员工,而阵痛则是难免的。

我的管理经验其实就是这样一步步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作为管理者,你必须有敢于担当的承受力。事后看来,很多有效的管理经验都是在招待所那个时期积累的,员工的行为方式都有那时的影子。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能把一支原本文化素质不高的团队带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中去。

整体接手后不久,我琢磨出了责任链管理法则,如果哪个员工犯了错误,或遭到客户的投诉,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加倍处罚。于是,有人提心吊胆地上班,有人见了我就躲。但我知道严格管理只是必要的手段,不是根本的目的,对所有的员工,我要送给他们温暖和快乐。

我在企业内部设立了员工关爱经费。遇到有困难的员工,我和管理人员都会当即掏口袋支援;员工生病住院,我规定管理人员必须去医院探望,外加100元的礼品;每逢节日,员工一定会收到我的礼物,赶上大年夜,我和员工一起聚餐,无论多远,我会逐个把他们送到家门口;看着那些一天天长大的姑娘,我会关注她们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了,什么时候家里经济困难了。引以为豪的是,由于我对母亲的感恩,很多员工也从内心深处明白了孝道。

员工的精神面貌在逐渐转变,我们每个月会选出一到两名优秀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当他们人生第一次站在众人面前接受赞扬的时候,尽管还显得有些羞涩,不会发表什么感言,但心里是甜蜜的。后来我们的奖项越来越多,有进步员工奖、忠诚员工奖、技术能手奖、爱岗敬业奖、敬业奉献奖等。我变着法儿地设立各种奖项,让那些真干实干的员工拿到好处,精神上受到鼓舞;让那些吊儿郎当的员工认识到不足,尽快转变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回想20世纪90年代末,我在一个小山沟里开始有意识地精心打磨一支走向未来的团队。虽然当时我还无法确切地告诉大家未来在何方,但很多属于我们自己的管理理念其实已在悄悄萌芽之中,一个健康而饱满的胚胎开始在封闭的母体中孕育。令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胚胎后来能在关键时刻起到超乎想象的支撑作用,为新事业的拓展一次次输送源源不断的力量。

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他的环境

要想让你的团队展翅高飞,必须有坚实的翅膀。我从来不认为培训员工是一种成本,是花冤枉钱的事。另一方面,按照当时的情况,培训既是为了现实,也是着眼于未来。

当我宣布每个员工都要接受培训的时候,很多老员工听了觉得不可思议,悄悄议论着:“我们已经干了这么久了,都是几级工,还需要培训吗?”这种反应在我预料之中。我需要时间让员工们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新员工也无法想象如何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们中很多人一说话就脸红,由衷地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服务工作;搞采购的有的一开始连秤都不会看;而管理人员则常常出现夏天穿着大短裤,拖着拖鞋无所事事地四处闲荡。重塑团队并非想象那么简单。

这时候我已觉得光靠人情难以维系一个团队,必须从管理上开始考虑制度大于人情的必要性。不管大家是否情愿,我也要拿着鞭子把每个人赶到培训的轨道上来,而要做到这点必须首先舍得投入。我始终相信,对于员工来说,培训是最大的福利,一个不注重培训的企业是不负责任的企业。员工到企业工作不仅是为了拿工资,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一旦离开时究竟带走了什么。

2001年夏季的一天,我带领员工迎来了一位从杭州远道而来的年轻客人,我们都尊敬地叫他邵德春老师。我们在一次课堂上相遇,出于同样的对酒店行业的热爱,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那个时候的我还处于自学阶段,他也无法想象我这个西部大山里的人是怎样痴恋着这个行业。分手的时候,我试探性地向他发出了真诚的邀请,他恐怕也没有想到,两个月后自己真的会来。

从富裕的长三角而且是杭州突然来到陕南的山城,邵老师对我们的第一印象应该是深刻的,这分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当他第一次走进我们的招待所,看到的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宾馆,但随后出乎他意料的是,大山里的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热情比起都市的高档宾馆毫不逊色。虽然孩子们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还不懂得一些基本的规范,但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渴望。一个月后,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我的团队,临走时鼓励我:“好好坚持下去,将来不得了,多教教,多带带,你的员工都蛮有想法的,以后有需要我会随时再来!”

我们的系统培训工程就这样一步步展开了。很多核心员工生平第一次坐飞机,甚至是第一次到大城市见世面。我领着他们穿梭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昆明的各种行业培训课堂之中,见到了国内很多重量级的行业人士。也许课堂上的内容对我们的员工来说,更多的只是新鲜。但我相信,随着每个人视野的逐渐扩大,我们的服务质量会有质的提升。

即使仅仅是开眼界也是值得的,我给每个外出学习的员工每次5000元的费用。每到一地除了学习,更多的就是考察酒店。正是在这样的学习中,管理人员懂得了怎样花三星级的钱建设四星级的酒店,收五星级的价格;如何建立客户服务体系,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怎样通过检查、重复,纠正、完善质量管理。他们开始强烈地感受到,原来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有那么多与自身相关却闻所未闻的事情。

外出学习制度后来成为了我们的传统,接触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从行业培训到心智教育不一而足。

学以致用是我们最基本的想法,带着新鲜的知识,回到家乡后紧接着是具体的实战演练。我们经常举行情景模拟,大家聚在一起练习摆台、铺床,每次演练都是一次紧张的计时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你追我赶掌握技能的风气悄悄形成,很快我们的员工就在地区行业比赛中夺魁。此外,我们还每月召开学习分享与交流会,每个人把本月学到的东西发表出来,这种做法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的每次月会,骨干们都会准备好自己的PPT,盼望着分享的那一瞬间。

如果你参加过我们的月会,一定会对分享这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感兴趣。它不是泛泛的交流,主讲人要充分展示个人的魅力与激情打动听众,他就要尽可能地还原每一个发生过的细节,解析自己最真切的心理感受。比如一个人当月的销售成绩不错,他的讲述就会像放纪录片一样。

我们的分享不仅限于自身工作,如果谁有什么新的管理感悟,或读了一本好书,或是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商业案例,甚至是个人如何处理和谐的家庭关系,大家都会用热烈的掌声配合。很难想象,他们并不是天生善于口头表达的人,但如今一个个都有几分演讲家的派头。

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有自己的气质与风格,无论内部如何分工,他们走到哪里都应该让人们一眼就辨认得出,他们的脸上应该洋溢着一样的笑容,眼里放射出一样的光,对这点我坚信不疑。

其实,并不是我对培训的重要性有先见之明,这样做一开始是被逼出来的。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的年代,由于深处中国的腹地,西部从来是落后的代名词。我们的起点在整个行业中是那么低,我们接触世界的通道是那么狭小。一个新鲜的理论会让我们眼前一亮,一个来自发达地区的行业人士会让我们内心折服,一次短暂的外出会让我们的员工终身难忘。正因为此,我们才会本能地加倍珍惜学习的机会,才会反复地咀嚼与相互传递新鲜的养料,才会翻来覆去地共同读一本好书,这样我们才有了与外界共同的话语平台。

事实上,我们最初的很多东西是“偷”来的。在国内大城市的酒店,尤其是当时的西安,经常会遇到我们这样一批“翻箱倒柜”的不速之客。与一般的住客不同,我们是一群别有企图的“盗火者”,提包里随时装着尺子、相机、纸、笔。从临近酒店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观察外围的环境,它的环境和入口如何布置,迎宾如何服务,前台如何接待,大厅如何设计装修,沙发如何摆放,走廊的灯光如何设计,每一个视觉的接触点如何用料,装饰物如何点缀。进到房间,我们会像特工习惯性地检查房间里有无窃听器一样,打量每一个物件如何设置,用尺子量家具摆放有多高,插座是怎样安置的,琢磨客人使用起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像收集情报一样用相机疯狂地拍照。遇到好的经验,我们会拿出纸笔记录下来,遇到心动的物品,我们会千方百计地向内部人员打探渠道、价格,有时候,我们也会悄悄把相关的价目表顺路捎回家。

迫于条件的限制,我们要把每一次外出的回报压榨出最后一滴汁液。如果住宿,我们会通宵达旦地进行案例分析,甚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脑海里几乎重演着下榻酒店的过程。每一幢建筑物都是我们的课本,每一个高档酒店都是我们的活教材,都是我们进行解剖的样本。

那个时候,能够踏进五星级酒店总是让人心潮澎湃、目眩神迷。在别人的地盘上,我们尽情地摸索,享受着偷艺的快乐。我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看不够的东西,学不完的经验。

住五星级酒店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我就常常溜进大堂,找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来,然后眼睛不眨地观察眼前发生的一切,从中午坐到下午,从黄昏坐到深夜。记得有一次半夜,酒店保安把我从睡梦中推醒,我连声说抱歉,依依不舍地迈出大门,暗自算计着以后再来。

很长一段时间,我频繁地往返于西安与家乡之间,常常坐夜班长途汽车返回。夜深人静时,车上的乘客大多已睡着了,我望着窗外连绵不断的山影,很久才能看到一簇微弱的灯火,山路忽而盘旋直上,忽而急转直下,不知要拐多少个弯,爬多少个坡。大山笼罩之中,无言的群山和寂静的黑夜渐渐会给人一种奇妙的错觉,有点像为了一个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人生的攀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紧急情况,也不知道山路何处是尽头。我一面眺望着远方的风景,一面念想着我的员工:有人还在值班,有人已经进入了梦乡准备迎接第二天的工作。而我则带着新鲜的想法和刚刚学到的点点滴滴满载而归,一种突如其来的幸福感让人沉醉。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走出大山。这个念头时常掠过心头,我不知道具体的时间,但预感到终归有这么一天。我们与外面的世界太远了,我要带领员工翻越重重障碍,才能走向新的天地。

接手招待所的7年后,我们的梦想实现了,但在那段拓荒的日子里,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创业总会有这么一个阶段,你不能好高鹜远,只能脚踏实地。你经营的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做的是别人不愿意付出的事情,就像秦岭人家日复一日地耕种着山坡田,他们把每一滴汗水都挥洒在了土里,为了多收成一点,在每一个可能的角落种满各种作物。实际上,他们也是在种植希望,他们无法改变环境和传统的劳动方式,但心里总还是图着点什么。

1996年的那个夏天,我就这样一头撞进了酒店行业,我们奋勇地起步,虽然没有多少人听见我们的啼声。

同类推荐
  • 光芒女性 爱的修行

    光芒女性 爱的修行

    《女性光芒,爱的箴言》从女性视角解读在当代社会,女性如何通过珍爱自己、真爱伴侣、敬爱父母、疼爱子女、热爱工作、爱护朋友、仁爱社会等方面展示自己对生活、对亲人、对工作爱心,滋养自己对社会、对朋友、对自己的真情。从而充实自己、和谐家庭、造福社会。
  • 开会开不好,怎么做公司领导

    开会开不好,怎么做公司领导

    现代社会,会议是每一个职场人必须经历的活动,每个场合都存在着各种目的和各种形式的会议,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有政工会议和业务会议,学校里有学生参加的班会和家长参加的家长会,企业里的会议更是种类繁多,销售会、动员会、招商会……数不胜数。客观、公平和正确的认知会议,掌握开会的技巧和方法是必须的。
  • 穆里尼奥的说话之道

    穆里尼奥的说话之道

    何塞·穆里尼奥,是当代足坛最成功、最具个性的主帅之一,个性张扬,言语犀利,人称足球狂人。这就是一部足球狂人的精彩语录,一段草根人生的奋斗历程,第一本解密世界足球最佳教练穆里尼奥的说话秘籍。
  • 你可以选择你想要的生活

    你可以选择你想要的生活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没有烦恼,生活的快乐、开心。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对于大多数人,在漫长的一生当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挫折,遭受失败,经历苦痛,感到困惑、迷茫。然而,当你面对这些时,还能坚持初衷,过你想要的生活吗?本书对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克服忧虑心理,怎样看待感恩和受批评,以及怎么实现自己的目标、高效地工作、正确处理婚姻家庭中产生的问题等都作了详细解释,旨在引导处于失意困顿中的人们走出迷茫,找到人生的方向。
  • 特别特别管用的职场心理学

    特别特别管用的职场心理学

    职场中也是如此,要学会把握人的心理——好的职场关系,不是一味地讲实话,而是先判断对方相信什么,再顺应他们的世界观,说该说的话。本书提供最实用的心理学定律,帮你了解自己、读懂他人。在职场中,人际关系有时候比公司制度更重要!书中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中学会慧眼识人,巧妙用人,圆融待人。进而游刃有余地处理你与自己、与领导、与同事、与客户的四大关系。
热门推荐
  • Hunted Down

    Hunted Dow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首届世界华语悬疑大赛优秀作品选集(壹)

    首届世界华语悬疑大赛优秀作品选集(壹)

    生活是人性的修罗场,故事则是在演绎修罗场里的悲欢情仇……而悬疑文学一直是用故事凝练的生活序章,本书收录首届世界华语悬疑文学大赛入围及获奖的中短篇作品精选集,包括科幻、恐怖、冒险、情感、历史等多类悬疑和泛悬疑题材,让你一次读过瘾!
  • 我们终将各自安好

    我们终将各自安好

    那些留在记忆中的人,爱过、恨过,成友、成仇……像一阵风从我们的世界里吹过,但多年以后,我们终将各自安好。本书是知名编剧、作家简白新进出版作品。简白文字清新跳脱,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写浮华世界各种人、事、情,此次她蛰伏一年,沥血创作多篇动人故事,获得十点读书、今日头条、知乎、微博多家读者认可,被誉为今年不可多得的暖心故事集。
  • 我和主神又大战三百回合了

    我和主神又大战三百回合了

    寂豚豚是个美腻的小可爱(伪),作为一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粉红色海豚快穿任务1:收集知名度(装逼)任务2:开心快乐的生活(作死)任务3:卖萌撒娇(背黑锅)ps:场景一寂豚豚:那个少年要不要跟我走啊江某某:呵呵,跟你去背黑锅吗寂豚豚:这位少年话不能这么说,你会遭雷劈的江某某:……ps:场景二“寂豚豚,你放心好了,我辈子没被你气死,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我都不会被你气死的。”“嗯嗯,好的,我等你来帮我背黑锅。”寂豚豚笑眯眯的说旁边那人吐了一口血,两眼一眯……ps:场景三白天“姐姐,我好喜欢你,能不能不要离开我呐”“好的啊乖乖,放心放心,我不能。”“……”晚上“豚豚,白天你说的什么,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我,我说,放心,我绝对不会离开你的,不然就让我下辈子,下辈子还遇见你(妈)。”寂豚豚咽了口唾沫说道“那豚豚,喜不喜欢我啊?”“不,不喜,噢不,是爱,我爱你啊,宝宝。”寂豚豚看了一眼脸色逐渐变黑的某人(本文是小甜文,大部分是糖糖,欢迎低血糖者观看,可能,女主的感情是甜甜的,偶尔可能小虐一下男主)
  • 进城(中篇小说)

    进城(中篇小说)

    沈扬,原名沈桂才,男,1963年11月生于桂北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做过农民,读过大学,到过部队,1995年11月进入广西日报社(现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任记者。2001年,《美国博士在南宁打“钟点工”》一文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990年以来,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圆梦》、报告文学集《跨越国界的名字》和《界碑下的足迹》等。2011年6月,学术专著《在买方市场下经营报纸》出版。有《悬空寺悬在哪里?》《山清水样明》和《鹅泉归来叹灵光》等数十篇散文见诸报端。从老家往城里去的时候,李江源总要来到村外小渡口,一次次地邀请阿爸。
  • 长寿之城

    长寿之城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民国鬼事

    民国鬼事

    据说民国年间有一年黄河发大水,从河底冲出一尊十丈高的大佛,可是却无一人能考究它的年代,而且凡是碰过它的人都一个皆一个离奇死亡,大佛则在一个暴雨的夜里离奇失踪,再没有任何踪迹。据说有一个叫清河镇的地方,地图上没有它的任何标记,可是去过的人却再也没人出来过,在一个夜晚一支军队奉命进入查明原因,却是依旧有进无出,直到一个月后的一天,一个士兵满身是血地出来,只说了一句“不能进去”就当场毙命……民国隐藏的无数秘密,即将展现在你面前……
  • 左牵黄右擎苍

    左牵黄右擎苍

    《左牵黄右擎苍》是实力派作家邓一光的精品中篇小说集。其中《孽犬阿格龙》是当代中国最优秀最经典的中篇小说。讲的是1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两个年轻的知青在上山下乡的艰苦环境中,相恋、相爱了,但是他们逃不出当权者为他们布下的天罗地网,最后是棒打鸳鸯,天各一方,在他们的身边的那两只狗,也是在共同生活中产生了恋情,居然也上演了一幕忠贞不渝的爱情悲剧。
  • 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

    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

    一位哈佛老教授,将毕生的智慧留在书中,作为赠送世人的礼物。霍华德是哈佛商学院的传奇人物,然而,有一天,他的生命之钟卡了一下,这位传奇人物差点因心脏骤停而长眠于哈佛的那片被精心修剪过的草坪上。人们猛然发现,必须把霍华德的智慧留存,于是,有了这本经典、充满人生智慧的书。他是一位老师,一位长者,同时,他也拥有富可敌国的资产。他洞察商业社会的秘密,全世界一流的企业家在遇到重大决策的时候,会选择去倾听霍华德的意见。霍华德不但拥有人生的智慧,还具备惊人的商业眼光,《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为大家带来霍华德创造富足人生的十四个实用策略。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