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7800000017

第17章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17)

现在和过去不同了,因为是全球化带来工商业的发展,这个使农村多余的人口可以进入城市,可以进入一个新的生产体系,当新的生产体系在整个经济中占的比重超过一定数额,就诞生了一个新型社会,它就是工商社会。这个社会中人们处在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中,各有各的利益。

所谓社会“断裂”与我所说的“脱序”还是有所差别的。我说的“脱序”是指一部分人脱离主流的社会秩序的控制;孙先生说的“断裂”大约是指不同阶层群体人们之间的利益差别越拉越大。其实“断裂”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在这种条件下“断裂”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资本家和工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官员和民众,以及不同的民族职业之间,我们都眼睁睁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利益是如何从差别不大,发展到差别极大的。这其中有的是经济发展使然的,有的是用政治手段谋取的。利益差别推动了利益群体的形成。谁的利益都要靠自己去争取,谁也别指望别人代表自己,正像自己的银行存折不能由他人代取一样。重要的是利益群体之间如何在合法的条件下通过互相博弈实现自己的利益。这样才能使社会“裂而不断”,使之处于一个共同体中。我们常说的法制社会,就是指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博弈的社会,在遵守法律下博弈,在博弈中使得断裂有所敉平,从而求得社会稳定,这才是真正的稳定。真正的稳定是动态的稳定,不是静态的稳定。如果不是博弈而是抢夺,是革命,是暴力,蔑视法律,毁灭安定时期的经济、文化、人口的积累,这是追求静态稳定的结果。

14.如何穿越历史迷雾?换句话说,在追寻现代化的历程中,应该怎样从历史经验中寻找当代社会治理良方?从历史的人治到现代的法治,是不是还可以寄望于某种德治?法制只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治硬制度辅以德治软制度是不是走向民主、和谐社会的可能的理想路径?

总的说来,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不适用于当前社会的转型。中国是个文化资源特别丰厚的国家,然而,我们传统的政治文化是宗法和皇权(皇权本质上也是从宗法家长制延伸出来的)的产物,它的经济背景是农业文明。虽然说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是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发展得最完善、最细密的,但它基本上不适用于未来的工商社会。例如儒家是宗法制度在意识形态层面的表现,它是注重处理伦理关系的。然而它所倡导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所处理的五伦关系都是熟人社会的问题,而工商社会所面临的大量的是陌生人的问题,是见过一两次再也见不到的人,这是“第六伦”的问题。对于萍水相逢的人如何对待、如何约束,出现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都在儒家思考之外。儒家注重人治,不重法治,如果让儒家治理一个一两万人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小国,其效果可能不错。

它用不着什么法治,大家都有亲戚关系,只要统治者以身作则,讲道德、讲团结就可以了。正像治理家庭(包括家族)不必完全依靠家庭公约(建国初,治国不重法治,治家却要求家家订立“家庭公约”)一样。其实从春秋到战国,已经走到了陌生社会,儒家不为统治者所用其根子在此。秦大一统之后,儒家以不适用不被重视。然而中国古代是小政府、大社会的(生产力低下,大政府也养活不起),民间社会多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儒家讲究亲情、仁爱,其思想内容较适用于民间社会。因此,尽管到了大一统社会,聪明的统治者还是打儒家招牌,以博取民间社会的认同。后来的儒者,也尽量修正原始儒家不适合大一统和皇权制度的思想,以适应皇权专制的需要。“德治”实际上只是人治别名,人治的理由就是把统治者都看成圣人,都是有德之人,只有在这群有道德的人的统治下,人们才会过好日子。

如果实施民主,把一群流氓坏蛋选了上来,人民就要遭殃。在讲德治的人们看来,用“法律”统治,人人都懂得“法”了,则限制了统治者道德的发扬,再说法律那么烦琐谁记得住,用法治实际上给了律师讼棍金饭碗。古代说的“法”(是惩治人民,使之不敢违法的手段),还不是现代社会的法(现代法律是界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的,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还受到儒者的反对。他们认为“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只要统治者道德高尚,民众的品德也会水涨船高,那么整个社会就安定了。然而,所有的政治实践都说明,道德是自律,是不可靠的,没有制度化的约束,对“好统治者”的期待,不仅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往往落空。最近小国不丹由国王主持的民主化,国王也向人民讲述了这个道理。法律是强制人们遵守的,道德是要靠宗教、哲学和与之相关的修养来实现的。道德要靠舆论监督,它在熟人社会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至于陌生社会是要靠法律协调的。

法律只能解决人们犯不犯法的问题,法律公开,以及执行法律的过程中透明公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障。但是社会的和谐的根本还在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吃穿不愁,贫富差距不大,在物质保障的基础上,人们能够受到很好的教育,有一定的精神和心灵生活,从而激发人的善性,这样,社会才会和谐起来。实现民主制度也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因为和谐是建筑在差别、多元基础上的,而民主是承认多元的,而威权和极权都是从里到外强制一统的。

谈到历史经验,我认为有两条是特别应予注意的。一是社会善恶都是由人性的善恶引申出来的,如果承认作为人类总体的人性是不可能彻底改变的,那么我们就不要期待有个十全十美的社会出现,也不会有永久覆盖全人类的丑恶。儒家在社会追求上是聪明的,他们视大同社会为理想社会,但大同只是批评社会弊病的标尺,不把它当做实现理想的蓝图,历代儒者亦只以小康为追求目标,只有康有为那样的妄人,才张扬要在人间实现大同。他的追求幸亏没有实现,要实现了就是波尔布特式的共产主义。其二是中庸。这是孔子再三强调而中国人又很难做到的。因为小生产眼光和心胸、知识水准低下都容易造成狭隘和极端,历来给国家人们伤害最大的就是极端主义。而且不管左还是右的极端主义都会把全社会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15.另外,我还注意到您的文论、随笔集《发现另一个中国》,您提出中国历史“有一个贱视民命的传统”的论断,比如有权者的“草菅人命”,无权者的“杀无赦”。您不妨对这个残酷的传统稍作演绎,作为对游民文化的某种背书。

上古,人类只承认自己和自己亲属是人,对于战后的俘虏、奴隶等是不承认他们人的地位的。从殷墟大量的殉葬便可得见,直到墨子还说“杀盗人非杀人也”。只是到了孔子才把同类意识告诉民众。所谓“仁”的精义也就在于认识到自己是人,他人也是人。然而“孔子西行不到秦”,秦统一中国实行的是“与民为敌”的法家路线。民众在法家眼中只是耕种和打仗的活工具,除此,他们没有存在的价值。每个人在法家政治家的心目中都是需要提防的坏蛋,不提防就会制造混乱,夺取君主的位置。到了汉武帝时期,虽然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本质仍是外儒内法,儒家只是个好看的招牌罢了。其实不管尊奉什么学说,只要实行专制统治,就必然是敌视人、蔑视人的。皇权专制确立了,不管有多么好听的名目与制度(例如死刑要三审,最后由皇帝勾名、秋后问斩等)都不能掩盖制度本身对于生命的漠视。在后来形成的游民文化中,对于他人生命漠视,对于自己生命的贱视达到极端。生命对于他们就是苦难,可留恋处甚少,在这种状态下形成了他们“活着干,死了算”的生命观。希望通过这次地震巨大的灾难,人们能够有所反思,重视和爱护生命。

流民、游民与社会动荡

此篇发表于笑蜀、蒋兆勇主编的《公民社会评论》第1辑,发表时题目为《公民社会才能把无根变为有根——王学泰访谈录》。杨子云女士是该刊特约记者,于2009年3月到舍下采访。

流民狂潮使中国文化短命

记者:您是研究流民问题的专家,我注意到您对流民和游民有不同的定义,根据您的理解,什么是游民?什么是流民?流民和游民又是什么关系?他们产生的共同的文化根源是什么?

王学泰:凡是脱离当时社会秩序的约束与庇护,游荡于城镇之间,没有固定的谋生手段,以出卖体力或脑力为主,也有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取得生活资料的人,都可视为游民。他重要的特点在于“游”。他处在社会最底层,只在动荡时代才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所以他不理会秩序,反而欢迎冲突,甚至欢迎剧烈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动乱。

而我说的流民,是指离开故土,但可能没有脱离社会正常秩序的人。比如,大规模的天灾人祸都会导致大批农民脱离自己的土地,少则成百上千,多则数万甚至数十万,在有领导能力的“渠魁”“渠帅”的带领下就食于富庶地区,许多人是整个家族和宗族做大规模的迁移,家族的宗法秩序没有被破坏,只不过是举族或全家换了一个地方罢了。这样的流民就不同于完全脱序了的游民。但流民没有被安置好就极可能变成游民,他们脱离了“流”,进入了城市,成了混迹社会底层、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游民;或者闯荡江湖、冲州撞府过着漂泊不定的游民生活。

记者:可见,在您的概念中,流民和游民是紧密相关的,他们之间是一个水涨船高的关系。

王学泰: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有个前提,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组织方式是宗法社会,从经济、经营角度来说是小农社会,人一生基本上就像一棵树似的长在某地,一动不动地生活在他的家族、宗族之中。中国的统治者,最希望老百姓不动,这样他才有安全感。农业社会基本上是个静态的社会,专制统治适于统治管理这样的社会。古代的中国除了是小农社会外,其社会自发的基层组织又是宗法制度。在宗法制度的网络中,统治者依靠强大的宗法网络,把每个人都编织进去。这个网络就是秦晖所说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对自己的成员是既保护又控制。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49年。

记者:宗法统治似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治乱之间,似乎往往还能休养生息个百来年,这是什么原因?中国历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轻易不乱,一乱就山河变色。而在这些山河变色的大乱中,造反的主力都是流民。朱元璋的军队、李自成的军队,都以流民为主。

王学泰:应该看到,中国古代的皇权专制社会和宗法社会是同构的,每一个家族都是一个小国。所以说一个好的皇权专制社会,它就比较不太管社会上的事,是让你自己自治,宗法自治。在中国古代,一个好的王朝能维持二三百年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它统治成本很低,它不必对农民过度剥夺。但这种稳定是静态的稳定,是以人口不发展、没有天灾人祸为基础的,但我们的历史总是50年一小乱,200年一大乱。这些动乱的作用是什么呢?说起来很残酷,就是消灭人口。通过战乱屠戮人口,每次战乱都把人口降到一半。然后一个新的朝代建立起来了,人口比较少了,每个人都能有一小块土地了,重新建立小农制度,还有在小农制度上的宗法体系,这个社会也就基本稳定了。社会随着人口的发展,过200年以后又开始这样的治乱循环。

同类推荐
  • 心灵深处遇见你,高三

    心灵深处遇见你,高三

    本书是赵雪江老师多年经验的总结。以高三学生为对象,按月编排,根据高三学生经常遇到的心理难关,提供指导,针对性、实用性、启发性、可读性强,语言生动。不言高考却决胜高考,不语幸福却遇见幸福。高三学子的心灵伙伴,高三生活的实用指南,高三解读的全新视角,师生联袂的真诚献礼!
  •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韩寒的《青春》对社会发出沉痛的叩问。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真的病入膏肓?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20年前的大学生们,在历史演变中反思自己。时代在召唤赋予思考的年轻人。
  •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个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兴,政府无信则不威。提高诚信江苏建设水平,必须从加强诚信教育入手,大力培育诚信意识,弘扬诚信文化,在全社会倡导重诺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氛围。
  • 永恒的中国心

    永恒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品德高尚、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2009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做出决定,追授吴大观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之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国资委党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活动。吴大观同志还光荣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本书收集了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演讲稿及中央、地方媒体对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各类报道,对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进行了详尽介绍和深入挖掘,是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生动教材。
  •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治学方面的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热门推荐
  • 生命恙

    生命恙

    还不到马年,就有亲朋好友不断打电话,他们找我不为别的,要么是为自己的父亲母亲、要么是因兄弟姐妹、同学战友身体出了毛病,需要看病和住院治疗。那种刻不容缓的急迫心情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当然,有的人还比较客气,说几句温暖的客套话;有的则巷子里赶猪直来直去地提硬性要求,比如找什么专家、哪天把床位给安排了,没有一丝商量。他们压根不替我着想,就好像医院是我自家开的一样。近年来,我所在的医科大学三家附属医院,门诊量逐年逐月逐天攀升突破,不是命悬一线危在旦夕的病人,很难一步到位住进医院。
  • 感恩企业 自动自发

    感恩企业 自动自发

    中国著名企业培训机构聚成资讯集团推荐优秀读本。缔造和谐双赢的工作哲学,培养完美企业的卓越动力。工作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学会感恩方能实现自我价值。常怀感恩之心,自觉而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
  • 万古重阳

    万古重阳

    渡双翎;“三生不忘今世情,一切可能都难以挽回……”渡双翎;“这条道路是否正缺,要看最后的赢家!”红日;“一切都是为了人类,善意的欺骗!”黄日;“天地大成,了我道心!”洛心;“我恨你!”召阳;“还会再见么?”月婉;“君没有我的日子,希望你能够开心!”渡双翎;“不要问我我的目标,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消失!”夏妹、精卫;“你可知道,双翎我等你千年,未曾想见面则是永别!”渡双翎;“如果我将自己祭天,能否换来爱人的重生,重阳日,时间之论回退,第三界!红日天帝!我活着就是为了看到你们死!”
  • 带着游戏系统玩游戏

    带着游戏系统玩游戏

    30世纪,宅男职业游戏玩家宇文彬,意外得到一枚号称有着“全宇宙最强的游戏辅助系统”的戒指。幸运值满值,圣级职业伴身,佳人围绕,宅男成神之路!宇文彬:“我就是游戏的最强宅男王者!”“小提莫!我杀的怪,现在裤衩都能爆出来!”“小提莫!给我查查什么任务能够增加声望!”“小提莫!你设计创造的这个职业简直太牛批了!”“小提莫!啊,青龙大人,天使大人,误会,误会!我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毕业,不懂事,不懂事!”“啥?听不懂,我还是先送你回城吧!”“啊,小提莫!我感觉我还不够牛批!”“去死!”小提莫娇喘道。
  •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本书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历史的必读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甜妻:老公,多关照

    重生甜妻:老公,多关照

    上一世,秦念死于非命,享年27岁。可老天垂爱,居然让她重生回到了20岁。秦念重生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决定生下肚子里父不详的孩子。瞒天过海生下孩子,养好身体的秦念便准备着回国继承巨额遗产。随便查一查上一世最后关头拼命要救她的男人,到底是谁?以命相酬,秦念舍不得,但以身相许,未尝不可!
  • 最强皇道系统之召唤诸神

    最强皇道系统之召唤诸神

    最强皇道系统。圣人做三公,道祖为国师,怎么样?我看行。什么?你问我孙悟空可以当什么官?马马虎虎做个先锋吧。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且看姬昊如何用皇道系统征服一个不一样的仙侠世界
  • 朱自清讲文学

    朱自清讲文学

    《朱自清讲文学》收录了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朱自清有关文学的随笔、讲座等数十篇。长期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的朱自清,在研究现代和古代文学方面均有较高成就。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朱自清亲自参与了新文学的创造与建设,其关于中国文学的梳理与辨析,独树一帜,并逐步建立起“雅俗共赏”的文学标准与尺度。《朱自清讲文学》全面整理朱自清有关文学的论述,涵盖古今,涉及多种体裁,展现朱自清在文学创作之外的学者风貌,其独到的文学解读也将对广大读者了解与欣赏中国文学有所助益。
  • 重生王牌妻:帝少,别嚣张!

    重生王牌妻:帝少,别嚣张!

    (重生、爽文)她历经多次重生,从初次的欢喜到厌世。这一世,她不得不为自己与朋友,重操旧业。一切从头开始,奔波于各个国家,游走在枪林弹雨,游离在黑暗地带之中。蓦然回首,他始终在她身后,终其晚已......千百年后的中夏,一直流传着她的神话,代代相传,永垂青史!片段一:站军姿在站四小时后,某人还是气定神闲的样子。刘教官好奇一问,“你不累?”“因为笨,之前上学总是被罚站。”躺枪的老师:???我什么时候罚过你,我自己怎么不知道?众人猝,你个高考状元竟然说自己笨!那我们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