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100000004

第4章 正 己 (4)

那些嘲弄侮辱了别人而没有遭到任何恶报的人,当然也是有的。例如,唐代有一个叫高固的人,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闲散的位置上,没有担任过要职,因而多次被同僚嘲笑看不起,等到高固被任命为邠宁节度使时,那些以前取笑过他的人都很害怕。高固却不计前嫌。宋代的孙文懿是眉州人,年少时家境贫寒,想进京去参加科举考试,于是自己到县衙去开推荐信。县尉李昭言嘲笑他说:“像你这样的进京赶考的人有几个呀?”最后孙文懿以第三名的成绩金榜题名,之后被任命到审官院做官。李昭言因为调任前去拜见孙文懿,心里十分害怕,以为孙文懿会记恨自己以前嘲笑过他的话。谁料孙文懿却特意派李昭言担任眉州知州一职。诸如此类,被嘲弄的人诚然大度,但那些嘲弄侮辱了别人的人因担心被报复也早已恐惧难当了!既然这样,又何必乐于去嘲弄侮辱别人呢?

所以,无论是从理论上来讲,还是从实际经验上来看,嘲弄侮辱别人的行为必须戒除,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戒谤毁

人们都有判断是非的心理: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这是应当的。每一个人都具备惩恶扬善的情感:赞扬善的,厌憎恶的,这也是应当的。唯独具体到一件事的对与错,一个人的善与恶,这里面的关系非常复杂,我们一时的判断,常常不能作为最后的定论。我们判定的对和善,有时并不恰当,当然这种不恰当的判断所造成的危害还是小的。而我们判断的错和恶,如果不恰当,那么它所造成的危害就会很大。因此,我们评判一个人,如果不是关系到公共利益与社会责任,就应宣扬他对与善的方面,而把他错与恶的方面隐藏起来。即使不能隐藏,那么也不要刻意宣扬,看到他的错误就批评,看到他的恶行则加以惩罚,这样也就可以了。如果这个人原本就没有什么过错与罪恶,而是我们虚构编造的,或者他所犯的过错与罪恶程度本来很轻,但是我们却编造罗织他的罪行,这种行为就叫做诽谤。诽谤,是我们应该戒除的。

我们试着来探究一下诽谤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是嫉妒别人的名誉吗?还是认为别人的失意有利于自己?或者是这个人跟自己有仇怨,因而诽谤中伤他?凡是这类情况,我们都问下自己的良心,没有一种是良心允许那样做的。凡是诽谤别人的人,通常害不了别人,却恰恰会害了自己。汉代的申咸曾经诽谤薛宣不孝,薛宣的儿子薛况于是贿赂他的门客杨明,杨明隐藏在宫门外砍伤了申咸。御史中丞讨论认为,不应该以平常的百姓争斗性质来判定此案,而应将伤人者处死。廷尉则认为,因为对人不义而被人打伤的人,应该与伤人者接受同样的惩罚,最终薛宣、杨明被免掉了死罪。今天文明国家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无故诽谤他人的名誉,那么被诽谤的人就有权力要求对方赔偿自己的损失。这足以证明诽谤别人的人其实是自己害自己。

在古时候,被诽谤的人,大多数都采取不争辩的态度,也就我们所说的:如果想让别人停止对自己的诽谤,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自身的修养。汉代的班超在西域,卫尉李邑向皇帝上书,陈述经营西域是不可能成功的,还对班超进行大肆的诽谤。汉章帝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了李邑,并命令他到班超那里,听从班超的差遣。班超却随即派李邑带领乌孙国的侍子①回京师。

徐干知道了对班超说:“李邑曾经诽谤您,一心想把西域的事情破坏掉,今日为什么不依照皇帝的命令把他留下,派别的官员护送乌孙侍子回京呢?”班超回答说:“正是因为李邑诽谤了我,所以今日才派他回京。我问心无愧,为什么要怕被别人议论呢?”北齐时的崔暹曾经对文襄帝高澄说,应该亲近并且重用邢邵。当然邢邵不知道这件事,还总是抓住机会在文襄帝面前诽谤崔暹。文襄帝很生气,对崔暹说:“你在我面前说邢邵的优点,而邢邵却只说你的缺点。邢邵真是一个糊涂人。”崔暹说:“他说的这些都是事实,邢邵这个人不糊涂。”这些都是面对诽谤不争辩的很好的例子。虽然这样,遭到别人的诽谤却不去争辩,这当然是品德高尚;而从诽谤者这一方面来看,不就更加无地自容了吗?我们没有必要去追问被诽谤的到底是怎样的人,但不能不以诽谤者的下场为警示。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戒骂詈

我们中国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是骂人呢?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无意间相互偶然发生了点摩擦,或者是在赶车、挑担的时候,稍不留神,彼此撞到了,完全可以互相道声歉就能解决的,但大家却破口大骂不止。又或者是亲朋好友之间,讨论事情一旦意见不一致,随着大骂起来。要么把对方骂做牲畜,要么侮辱对方的家族。这种情况,从最北方的河北一带到南方的浙江、广东等地,大致情形也都差不多。

大家都是人,却以牲畜来相互辱骂,这是什么道理呀?根据生物进化史来讲,人类只不过是哺乳动物中进化程度比较高的;而爬行动物其实是哺乳动物的祖先。所以,发育了二十八天的人类胎儿,与发育天数相等的狗胎、龟胎等十分相似。然而,把别人骂做牲畜,就是想说明别人进化的程度较低吗?然而普通人的看法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汉代的刘宽有一次招待客人,派家仆去买酒,过了很长时间,家仆却喝得大醉回来。客人不能容忍家仆的这种行为,就骂道:“畜生养的。

”过了一小会儿,刘宽就派人去留意看着这个家仆,怀疑他极有可能会自杀,刘宽对旁边的人说:“他是个人呀,有人骂他是畜生养的,还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侮辱啊,因此我怕他会自杀。”另外还有前秦苻坚时期,有个叫王堕的人性情刚峻,痛恨董荣如同仇敌,从不和他说话。王堕曾经说:“董龙是哪里来的鸡狗,配让国家的栋梁之才和他说话?”(龙是董荣的小字)董荣听说后恼羞成怒,于是就劝苻坚把王堕杀了。等到要行刑的时候,董荣对王堕说:“你今天还敢再骂我董龙是鸡狗吗!”要么被人担心会自杀,要么就杀人,在古代骂人畜生对人的刺激竟强烈到这个程度。而今天的人,以这种狠话相互责骂,却全然不觉得不应该,这是什么原因呢?

父子兄弟之间,罪责不应互相波及牵连。因为对一个人愤怒而侮辱他的整个家族,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古时候,卫国的孙蒯在重丘给马饮水,毁坏了饮水的器具,重丘人就责骂孙蒯说:“你父亲就是个残暴的人。”齐威王被周显王责备,然后就气愤地骂道:“呸,你母亲是一个下贱的奴婢。”这就是古人辱骂别人父母的例子。至于那些脏话,在古代则只有调笑戏谑的时候才会出现。《抱朴子·疾谬篇》说:“调笑戏谑的言语,有时往上波及到祖先,往下则牵连到妇女。”作者将此篇命名为“疾谬”,就是斥责这种行为荒谬并且深恶痛绝。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三人,都与夏徵舒的母亲私通,一次他们在夏徵舒的母亲那里饮酒作乐。陈灵公对仪行父说:“夏徵舒长得像你。”仪行父回答说:“也像您。”陈灵公最终因为这件事而被夏徵舒所杀。然而今天的人们用这种话相互辱骂,全然不觉得不应该,这是为什么呢?

没别的,人们说惯了也听惯了罢了,于是即使是最不合乎情理的话,也不会有人去追问其中的缘故,只是人云亦云,就像发出普通的感叹词一样正常。《说苑》中说道:“孔子家的小孩不会骂人,因为他们自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但愿明白事理的人,能注意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加以改正。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自由与放纵

自由,是一种美德。比如思想、身体、言论、起居、职业、集会,等等,都有一定的自由权利的范畴。如果自由的权利受到外界压制,而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程度,就尽力去争取,即便是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自由毋宁死”。然而若自由超过限度,从而既自己有愧,又会伤害到别人,那就不再是自由,而是放纵了。放纵,乃是自由的敌人。

人们的思想不被宗教所束缚,不受世俗习惯所牵制,而只以良心为准则,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如果偶尔有恶劣的思想,是良心所不容许的,但自己还是故意纵容它,使这种恶劣的思想不断积聚扩张,最终它的势力凌驾于良心之上,那它就是放纵的思想了。

饿了要吃东西,渴了要喝水,疲倦了要休息,这是维持生命健康的自由。如果饮食不节制,作息没有规律,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就会因为放纵自己转而有害于生命健康了。

高兴了就歌唱,悲伤了就哭泣,这就是感情的自由表达。但是如果有街坊邻居办丧事,就不应在街上唱歌,寡妇不在夜里哭泣,这些都是因为不敢放纵自己的感情。

言论可以是自由的,然而有的人举报揭发别人的隐私,还诱导唆使别人嫖娼、行窃;日常起居是自由的,然而有的人却在房子里做危险的事情,在夜里喧哗不止;职业是自由的,然而有的人却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甚至贩卖毒品;集会是自由的,然而有的人却四处传播迷信,胡作非为。这些行为,都是放任自身极端的自由,而不去顾及别人的自由是否受到干扰,这都是放纵的过错。

以前法国的大革命,旨在争取自由,这是我们所崇拜的。然而,当时的人如罗伯斯庇尔、丹东等人,以过度激烈的方式,肆意杀戮贵族,造成一个时代的恐怖黑暗,这就是由于放纵而发展成残忍了。较近的英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运动,也是在争取自由,对此我们不敢轻视。但他们威胁政府的方式,竟演变为烧毁邮件、破坏艺术品,这就是由于放纵而发展成粗暴的行动了。自由这项美德,一旦放纵,就很有可能将发展为粗暴或残忍的行为而自己却浑然不觉,难道对此我们能不谨慎吗?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勿畏强而侮弱

《诗经·大雅·烝民》篇说:“人们常说,柔软的东西咽下去,刚硬的东西就吐出来。只有仲山甫与众不同,柔软的东西他不咽,刚硬的东西他也不吐,不欺凌孤苦无依的人,不畏惧强暴蛮横的人。”人们之间的交往,彼此本应是平等的,而在诗中古人用食物的吞吐为例来说明人际强弱关系,实在不正确。这个人人平等的道理,就是仲山甫之所以与众人相反,并坚持自己履行不欺软怕硬的义务的原因。

惧怕强者和欺负弱者,这两种行为存在施加者和承受者的区别,它的作用也有消极和积极的区别。但无论对哪一方面来说,都是受了强弱不平等的错误观念的蒙蔽。我们惧怕强者,是因为我们比对方弱,不敢与强者平等。当我们看到比自己弱的人,自然会认为对方不敢与自己平等,因而欺负弱者。另外,自己欺负弱者,是认为自己比对方强,不必和他平等,因此,当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很自然地就会认为对方必定不会与自己平等,因而畏惧他。这两种表现,表面上看来似乎不同,其实内在心理是一样的。改正其中的一种,那么其他的自然也就随之消失了。

我们国家推崇那些侠义的行为时常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句话就是说,当看到以强凌弱的事情时,就应该立即帮助弱者来对抗强者。这时强者还没有侵犯我,而我已经上前去与强者进行抗争,那么当他再侵犯我时难道我会转而害怕他吗?而弱者与我没有关系,但我却上前相助,那么难道我会因为他与我靠近转而欺负他吗?那种拔刀相助的行为,虽说属于侠义之举,但也都是怀着一颗打抱不平的心,而这种心态是人人都有的。我们如果能发扬这种心态,那么畏惧强者欺负弱者的错误观念,自然也就没有萌生的机会了。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责己重而责人轻

同类推荐
  •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对中国社会涌现出来的各种与社会活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社会活力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日常生活五个向度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活力的现实境遇,探讨建构社会活力的目标及路径选择。尤其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境遇,对城市空间及其演进的动力机制—城市活力作了深入探讨。
  •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共四章,分别为“《哲学的贫困》的写作背景”、“批判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哲学的贫困》第一章导读”、“批判蒲鲁东的哲学:《哲学的贫困》第二章导读”、“《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哲学的贫困>导读》以《哲学的贫困》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哲学的贫困》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美学的改变(京华学术文库)

    美学的改变(京华学术文库)

    本书主要讨论了中国文艺美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问题,强调文艺美学研究应着力关注当代文化变化情势下的艺术生产变迁,在重新理解感性意义的前提下,深入思考大众日常生活的审美现实及其问题。同时,本书还围绕20世纪中国美学理论的历史发生、发展,从宏观角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提出了有关现代中国美学发展阶段性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未语知心

    未语知心

    文案:都说从天而降的是馅饼,不,也可能是这样,譬如:第一天,一件白色体恤盖在姜知未脑袋上,第二天,一只高跟鞋落在姜知未的脚边,怕污了住处,拎着这些物件扔进了洗衣机。结果,第三天,大红的bra直接高挂在他正在喝咖啡的右臂上。姜知未打死都没想到向来冷清的自己第一反应竟是:这个他真的洗不了!于是第四天,他决定和这位姑娘,好好聊聊。后来的某天,他情到深处时,摊开她的掌心,写下那句: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她才知道,他不是不会说,是不能说。嘘!不用写,我都懂。男主身有残疾,不能说话,不喜勿入。甜文,结局he,内容绝对不小白。
  • 三竦樱传

    三竦樱传

    原名《火影樱传》这是一个在火影世界中挣扎着,努力着想要守住自己那一片小天地的故事。 没有老爷爷。 没有系统。 没有金手指。 来到火影世界怎么办?阳光正好,当然是出去散个步啊,卡卡西老师对我笑,鸣人对我说,早早早,你要去哪里?沐浴在阳光下的一切真的,挺好... 但...这不是一个沐浴在阳光下的世界...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得到,在这里,她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他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谎言,欺骗,黑暗,充斥在她的身边,他要打破这谎言,寻找被欺骗的真相。 当黑暗降临,她选择孤身前往这黑暗。群:691382272
  • 痴吃的爱着你

    痴吃的爱着你

    婚后的一次采访中——记者:“墨先生,请用简洁的话语评价一下您的妻子。”某男勾唇邪魅一笑:“花痴,路痴,小白痴。”辛雨保持微笑着的表情,离墨先生坐的更近了一些,悄悄将不安分魔爪伸向墨先生的腰。“其实呢,我家先生没什么优点,唯一的优点呀,就是爱说笑。墨、先、森!你说呢?”某男任然不为所动的看向记者,摆出一脸无奈的样子。想了想墨先生又开口:“哦,忘了说一点,我也有一点痴。”继而转头看向身旁的小女人,“我痴(吃)心于你。”记者:我能选择踢翻这碗狗粮吗(内牛满面)
  • 相见两不欢

    相见两不欢

    深宫中最小的五公主打小便一直爱慕世子裴煜。幼时的相伴相惜让朝艽认为裴煜便是她这一世都要爱的男人。而这看似平静的生活,实则风波暗涌,一切的美好终于在某一天全部化为了泡沫。她从未想过裴煜会放弃她而娶了别的女人。她也从未想过裴煜会以命相拼的阻止她和亲她从未走进他的世界,从未知道他的心意,直至裴煜起兵的那一刻,她才明白了他的野心。他要的从来不是自己。他想做的,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
  • 女主凶残

    女主凶残

    宋卿死于2014年4月5日清明节。穿越重生于天纪晋元一千三百二十四年。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娇娇女变成一个杀人犹如切菜的凶悍小姑娘,宋卿表示压力很大。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却是出了狼窝又进了虎穴。深宫之中,所有的杀机都隐在暗处,而她,要为“懦弱无能”的齐国太子铺平一条通向皇帝宝座的青云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剑魂惊梦

    剑魂惊梦

    一场江湖惊魂梦,墨阳嗜血主浮沉!各势力相互倾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何时才能还江湖以安宁?——冷血的外表、果决的性格、不容侵犯的霸道。独步天下的常十三,内心深处却是无尽的茫然。真正的洒脱快意,到底距他还有多远?小兄弟少安、知己红颜,能否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本书为传统武侠,不掺杂任何元素。没有套路、不是复仇、不存在打怪升级模式,主角上场即是江湖第一。希望这本书能带大家走入一个不一样的江湖世界。——在下常十三,今与诸位共聚天云山,纵横叱咤,歌一曲“剑魂惊梦”!
  • 创世录之息壤

    创世录之息壤

    神秘莫测的地球内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恐怖世界?地狱和妖魔是否真的存在?人类何时才能掌握一探究竟的科技能力?几十年后的未来世界,男主和他的伙伴,在先进科技的支持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离奇世界大冒险,挑战诡异空间的异兽灵怪,见证传说时代的创世大神,探寻远古文明残留的遗迹,破解宇宙高维度能量的终极奥秘,还原星球每一次浩劫和重生的神奇故事。
  • 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精品文学书系)

    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精品文学书系)

    对中学生来说,选择好读书种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今中外的图书浩如烟海,如何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如何选择那些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读物,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加自己思想的深度,是每个处于这一阶段的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李超主编的《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正是帮助您解决这一难题,为您指明了一条简捷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