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100000005

第5章 正 己 (5)

孔子说:“要严格要求自己,而少苛责别人,如此便能远离怨恨。”韩愈又进一步解释说明道:“古代的君子,对自己要求既严格又全面,对他人要求既宽松又简单。严格全面要求自己,所以能不自我懈怠;宽松简单对待他人,所以大家都乐意与他交好。”还有一个例子可以从反面证明这个道理,孟子认为父子之间不应相互要求从善,而转述做儿子的话说:“您拿正道公理教我,可您的所作所为却并不符合正道。” 古代的贤人原伯和先且居都认为效仿恶人是罪过。椒举说:“言行毫无瑕疵过错的人,才有资格处罚别人。”都是说苛责别人而不要求自己是不对的。

按照人人平等的道理,似乎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也可以严格要求别人,对别人要求简单的,也可以放低对自己的要求。比如见多识广的人嘲笑别人孤陋寡闻,有能力的人斥责别人无能,他们以为我既然能做到,你们为什么不能。又比如坚持错误掩饰过失的人,常常喜欢拿别人同样的过错来为自己辩解,认为别人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偏偏我不行。这是不知道人与人固然本应平等,但是,既然有主客观的区别,那么每个人观察的结果清晰与否,很明显会有差别,而责备的程度也不能不随着修正变化。人的行为,常包含着众多原因,比如:遗传的个性,逐渐养成的习惯,所接受的教育,境遇遭受,外界的压迫,感情的刺激,等等,都有影响人的行为的力量。

行为是自己做出的,那么一切原因都是可以通过反省知道的。即便是当局者迷,事后也能反省明白。知道了原因,就可以从各个方面努力改过向善了:那些以前的品行、习惯以及教育所导致的错误,怎样可以得到矫正;那些受境遇、外界以及感情所逼迫形成的错误,怎样可以得到调节。过去的错误不能再追回来,自己固然可以自怨自艾,而如果有不得已的原因,就应当原谅自己。对于将来,决定权则在自己手里,我有什么理由气馁呢?至于别人,他们所受的教育与经历的外部原因,绝不是我能深切了解的。假使我随意列举一条自己揣测的原因,而对对方严加责备,难道恰当吗?况且每个人都有受到严厉责备的机会,我又何必越俎代庖去做超越自己职责的事呢?所以律己宽人,才符合平等真正的含义。否则,就是表面上看似平等,而实际上却是非常不平等。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原文

公义与公德

凡趋向相同利害与共之人,集而为群,苟其于国家无直接之关系,于法律无一定之限制者,皆谓之社会。是以社会之范围,广狭无定,小之或局于乡里,大之则亘于世界,如所谓北京之社会,中国之社会,东洋之社会,与夫劳工社会,学者社会之属,皆是义也。人生而有合群之性,虽其种族大别,国土不同者,皆得相依相扶,合而成一社会,此所以有人类社会之道德也。然人类恒因土地相近种族相近者,建为特别之团体,有统一制裁之权,谓之国家,所以弥各种社会之缺憾,而使之互保其福利者也。故社会之范围,虽本无界限,而以受范于国家者为最多。盖世界各国,各有其社会之特性,而不能相融,是以言实践道德者,于人类社会,固有普通道德,而于各国社会,则又各有其特别之道德,是由于其风土人种习俗历史之差别而生者,而本书所论,则皆适宜于我国社会之道德也。

人之组织社会,与其组织家庭同,而一家族之于社会,则亦犹一人之于家族也。人之性,厌孤立而喜群居,是以家族之结合,终身以之。而吾人喜群之性,尚不以家族为限。向使局处家庭之间,与家族以外之人,情不相通,事无与共,则此一家者,无异在穷山荒野之中,而其家亦乌能成立乎?

盖人类之体魄及精神,其能力本不完具,非互相左右,则驯至不能生存。以体魄言之,吾人所以避风雨寒热之苦,御猛兽毒虫之害,而晏然保其生者,何一非社会之赐?以精神言之,则人苟不得已而处于孤立之境,感情思想,一切不能达之于人,则必有非常之苦痛,甚有因是而病狂者。盖人之有待于社会,如是其大也。且如语言文字之属,凡所以保存吾人之情智而发达之者,亦必赖社会之组织而始存。然则一切事物之关系于社会,盖可知矣。

夫人食社会之赐如此,则人之所以报效于社会者当如何乎?曰:广公益,开世务,建立功业,不顾一己之利害,而图社会之幸福,则可谓能尽其社会一员之本务者矣。盖公而忘私之心,于道德最为高尚,而社会之进步,实由于是。故观于一社会中志士仁人之多寡,而其社会进化之程度可知也。使人人持自利主义,而漠然于社会之利害,则其社会必日趋腐败,而人民必日就零落,卒至人人同被其害而无救,可不惧乎?

社会之上,又有统一而制裁之者,是为国家。国家者,由独立之主权,临于一定之土地、人民,而制定法律以统治之者也。凡人既为社会之一员,而持社会之道德,则又为国家之一民,而当守国家之法律。盖道德者,本以补法律之力之所不及;而法律者,亦以辅道德之功之所未至,二者相须为用。苟悖于法律,则即为国家之罪人,而决不能援社会之道德以自护也。唯国家之本领,本不在社会,是以国家自法律范围以外,决不干涉社会之事业,而社会在不违法律之限,亦自有其道德之自由也。

人之在社会也,其本务虽不一而足,而约之以二纲,曰公义;曰公德。

公义者,不侵他人权利之谓也。我与人同居社会之中,人我之权利,非有径庭,我既不欲有侵我之权利者,则我亦决勿侵人之权利。人与人互不相侵,而公义立矣。吾人之权利,莫重于生命财产名誉。生命者一切权利之本位,一失而不可复,其非他人之所得而侵犯,所不待言。财产虽身外之物,然人之欲立功名享福利者,恒不能徒手而得,必有借于财产。苟其得之以义,则即为其人之所当保守,而非他人所能干涉者也。名誉者,无形之财产,由其人之积德累行而后得之,故对于他人之谗诬污蔑,亦有保护之权利。是三者一失其安全,则社会之秩序,既无自而维持。是以国家特设法律,为吾人保护此三大权利。而吾人亦必尊重他人之权利,而不敢或犯。固为谨守法律之义务,抑亦对于社会之道德,以维持其秩序者也。

虽然,人仅仅不侵他人权利,则徒有消极之道德,而未足以尽对于社会之本务也。对于社会之本务,又有积极之道德,博爱是也。

博爱者,人生最贵之道德也。人之所以能为人者以此。苟其知有一身而不知有公家,知有一家而不知有社会,熟视其同胞之疾苦颠连,而无动于中,不一为之援手,则与禽兽奚择焉?世常有生而废疾者,或有无辜而罹缧绁之辱者,其他鳏寡孤独,失业无告之人,所在多有,且文化渐开,民智益进,社会之竞争日烈,则贫富之相去益远,而世之素无凭借、因而沉沦者,与日俱增,此亦理势之所必然者也。而此等沉沦之人,既已日趋苦境,又不敢背戾道德法律之束缚,以侵他人之权利,苟非有赈济之者,安得不束手就毙乎?夫既同为人类,同为社会之一员,不忍坐视其毙而不救,于是本博爱之心,而种种慈善之业起焉。

博爱可以尽公德乎?未也。赈穷济困,所以弥缺陷,而非所以求进步;所以济目前,而非所以图久远。夫吾人在社会中,决不以目前之福利为已足也,且目前之福利,本非社会成立之始之所有,实吾辈之祖先,累代经营而驯致之,吾人既已沐浴祖先之遗德矣,顾不能使所承于祖先之社会,益臻完美,以遗诸子孙,不亦放弃吾人之本务乎?是故人在社会,又当各循其地位,量其势力,而图公益,开世务,以益美善其社会。苟能以一人而造福于亿兆,以一生而遗泽于百世,则没世而功业不朽,虽古之圣贤,蔑以加矣。

夫人既不侵他人权利,又能见他人之穷困而救之,举社会之公益而行之,则人生对于社会之本务,始可谓之完成矣。吾请举孔子之言以为证,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二者,一则限制人,使不可为;一则劝导人,使为之。一为消极之道德;一为积极之道德。一为公义;一为公德,二者不可偏废。我不欲人侵我之权利,则我亦慎勿侵人之权利,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义也。我而穷也,常望人之救之,我知某事之有益于社会,即有益于我,而力或弗能举也,则望人之举之,则吾必尽吾力所能及,以救穷人而图公益,斯即“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之义也。二者,皆道德上之本务,而前者又兼为法律上之本务。人而仅欲不为法律上之罪人,则前者足矣,如欲免于道德上之罪,又不可不躬行后者之言也。

选自《中学生修身教科书》蔡元培

行 为

良心者,不特告人以善恶之别,且迫人以避恶而就善者也。行一善也,良心为之大快;行一不善也,则良心之呵责随之,盖其作用之见于行为者如此。故欲明良心,不可不先论行为。

世固有以人生动作一切谓之行为者,而伦理学之所谓行为,则其义颇有限制,即以意志作用为原质者也。苟不本于意志之作用,谓之动作,而不谓之行为,如呼吸之属是也。而其他特别动作,苟或缘于生理之变常,无意识而为之,或迫于强权者之命令,不得已而为之。凡失其意志自由选择之权者,皆不足谓之行为也。

是故行为之原质,不在外现之举动,而在其意志。意志之作用既起,则虽其动作未现于外,而未尝不可以谓之行为,盖定之以因,而非定之以果也。

法律之中,有论果而不求因者,如无意识之罪戾,不免处罚,而虽有恶意,苟未实行,则法吏不能过问是也。而道德则不然,有人于此,决意欲杀一人,其后阻于他故,卒不果杀。以法律绳之,不得谓之有罪,而绳以道德,则已与曾杀人者无异,是知道德之于法律,较有直内之性质,而其范围亦较广矣。

选自《中学生修身教科书》蔡元培

动 机

行为之原质,既为意志作用,然则此意志作用,何由而起乎?曰:起于有所欲望。此欲望者,或为事物所惑,或为境遇所驱,各各不同,要必先有欲望,而意志之作用乃起。故欲望者,意志之所缘以动者也,因名之曰动机。

凡人欲得一物,欲行一事,则有其所欲之事物之观念,是即所谓动机也。意志为此观念所动,而决行之,乃始能见于行为,如学生闭户自精,久而厌倦,则散策野外以振之,散策之观念,是为动机。意志为其所动,而决意一行,已而携杖出门,则意志实现而为行为矣。

夫行为之原质,既为意志作用,而意志作用,又起于动机,则动机也者,诚行为中至要之原质欤。

动机为行为中至要之原质,故行为之善恶,多判于此。而或专以此为判决善恶之对象,则犹未备。何则?凡人之行为,其结果苟在意料之外,诚可以不任其责。否则其结果之利害,既可预料,则行之者,虽非其欲望之所指,而其咎亦不能辞也。有人于此,恶其友之放荡无行,而欲有以劝阻之,此其动机之善者也,然或谏之不从,怒而殴之,以伤其友,此必非欲望之所在,然殴人必伤,既为彼之所能逆料,则不得囚其动机之无恶,而并宽其殴人之罪也。是为判决善恶之准,则当于后章详言之。

选自《中学生修身教科书》蔡元培

财 产

夫生命之可重,既如上章所言矣。然人固不独好生而已,必其生存之日,动作悉能自由,而非为他人之傀儡,则其生始为可乐,于是财产之权起焉。盖财产者,人所辛苦经营所得之,于此无权,则一生勤力,皆为虚掷,而于己毫不相关,生亦何为?且人无财产权,则生计必有时不给,而生命亦终于不保。故财产之可重,次于生命,而盗窃之罪,次于杀伤,亦古今中外之所同也。

财产之可重如此,然而财产果何自而始乎?其理有二:曰先占;曰劳力。

有物于此,本无无属,则我可以取而有之。何则?无主之物,我占之,而初非有妨于他人之权利也,是谓先占。

先占者,劳力之一端也。田于野,渔于水,或发见无人之地而占之,是皆属于先占之权者,虽其事难易不同,而无一不需乎劳力。故先占之权,亦以劳力为基本,而劳力即为一切财产权所由生焉。

同类推荐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启示

    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启示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描写的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真实事件:一位普通病人凯瑟琳因焦躁来到魏斯医生处治疗,却在被催眠后惊现86次生命轮回!这一事实不仅改变了病人,也让心理催眠师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后,信奉科学的医生甘冒职业风险,记录此书,透露生命的不朽与真义。奇迹仍在上演,上万读者参悟生命真谛,改变命运的连锁反应仍在传递中……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的作者王永彬是清朝咸丰时期的人,原本是文学批评家。在生活中,这位敏锐的批评家凭自己的才华和对世间的洞悉,给后人留下《围炉夜话》。在《围炉夜话》中,他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他把自己对时人、时事、文章以及文坛掌故等分段作了评议,语言亲切、自然、易读。真正让《围炉夜话》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是其中的“安身立业”话题,它从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人生智慧,可谓最伟大的心灵成功学。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热门推荐
  • 文明之旅

    文明之旅

    本书是余秋雨亲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和主要宗教发祥地,直面穿越千年的人类文化,以冷静疏朗的笔触描绘古老文明的昨日与今朝,辉煌与衰落。此次行程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一行人走过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众多异域国度,最终回归中华故土,虔诚寻访雪域高原和中原古都,倾听历史亘古悠远的声音。
  • 万古修真妖孽

    万古修真妖孽

    你说我有武神资质,如果我跟你说我就是武神那,什么,你不信。那你还跟我说我有武神之资,糊弄鬼那。好把你不信,我信了,不凡之路注定不凡,左手红颜,右手神兵,我自逍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名人传记丛书:安德鲁·卡内基

    名人传记丛书:安德鲁·卡内基

    名人传记丛书——安德鲁·卡内基——他与财富间“令人费解”的故事:“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读写他们(一)

    读写他们(一)

    电脑引发的电脑的普及,无疑解放了我等吃文字饭的诸位,每天上班,主要的事就是盯着两台电脑,一个是内网用来分内工作,一个是接外网了解信息,用它同这个世界联系。尽管用电脑办公十多年了,眼睛为之提高了度数,还冒着辐射的侵害,而这个电辐射、光污染的家伙,还是给我等坐办公室的带来极大方便。至少,查资料、写东西十分得便。而且用上了这五笔字型,字随意到,敲击快慢之间,文字跳跃闪动,声音噼哩啪啦,有动感,有声响,也有光影。这可人恼人的家伙,还是方便也好玩的。
  • 寂寞歌唱

    寂寞歌唱

    究竟是堕落还是时尚?是追求还是疯狂?当今的时代是个鱼目混珠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也因此而复杂化起来:龙蛇同穴正如人鬼一洞,好与坏已经不是唯一的判别是非的标准,道德的阶级归属似乎也遭到了怀疑。人心不古,世风难测。然而,希望在哪里?希望孕育在那些渴求希望的人心里。于是,一个新型的工业时代,就这样轰轰烈烈,又悄然无声地开始了。轰轰烈烈说的是现象,悄然无声说的是实质。只要稍加冷静,你就会发现农机厂新任厂长林茂下“公海”的方法不仅救不了企业,反而还会把公海里的鱼捞到“私海”里去,富了他个,穷了千万家。催人深思,发人深省。
  • 百丈清规证义记

    百丈清规证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通万象

    神通万象

    这是一个宏伟浩瀚的神通世界。人道昌盛,人人如龙,自出生起便有天生异象,可修行无上神通,让那天地动颤,鬼神颤抖!抱圣剑而生者,剑气霸烈,凶煞无匹,剑气冲霄,横断天阙。十日环体者,生有太阳之火,一怒而动,熔炼万里,尽是火海。生来十龙十象护佑,拥有龙象之力,刀剑无伤,肉身无敌。更有天骄辈出,生来拥有神魔异象,大日金乌,百鬼夜行,佛陀诵经,圣人教诲……一念中万古沉浮,弹指间天翻地覆,我徐石无所畏惧,一路前行,必定成就无上不灭之路!“天法象我,我法象天,我命在我,不在于天!”ps:时不时爆发五更,喜欢的朋友,还请不要忘了收藏推荐,谢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 一夜书

    一夜书

    这是一本有关废柴崛起的书,但是成为大佬到底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并没有人会真的去计算。一个处在风暴中心的少年,一步步去追寻自我,去求问真相,前方等待他的,又会是什么呢?当有一天,真的走到“我不是我”的那一步,又该如何抉择?真真假假如何辨识?恐惧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