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000000011

第11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4)

柏拉图犯的错误还包括,他认为知识和意见肯定是从不同事物上得来的。例如,我们看到阴天,预测快要下雪了,这便是意见;如果被我们预测对了,天果真下雪了,刚才的预测就是知识;在这里,意见和知识的题材是相同的。而柏拉图认为,能得出意见的事物,就永远得不出知识;能得出知识的事物,就永远得不出意见。意见肯定是错误的,知识则肯定是对的。柏拉图的这些认识是错误的。

按照柏拉图的意思,哲学家要想成为一个卫国者,就得回到岩洞,同那些没见过实物的人在一起。照这个道理也可以解释耶稣为何来到世间,世间就是洞穴,世人就是等待启蒙、解救的罪人。但是人们又发现一个问题,既然世间万物是上帝创造的话,那么他为什么要建造一个洞穴呢?为什么不让世人直接见到阳光呢?

这是我们从基督教创世的传说中提出的矛盾,与柏拉图没有关系;并且柏拉图并没有承认上帝创造世间万物,他只承认上帝创造了美好的事物。

柏拉图接下来的描述很有意思,内容是要想成为卫国者必须接受哪些教育。他认为一个年轻人最终被选中必须在理智和道德方面都要优秀,要为人正直,勤奋好学,记忆出众。被选中的青年在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要学习毕达哥拉斯派学说,包括数学、几何、天文、声学。学习的时候不能抱有功利性的目的,而是为了净化心灵,以便发现万物背后的永恒。

在当时,没有人去深刻分析星星的运动规律。希腊人认为天体运动中体现着数学的美,尤其是行星的运行轨道如果是一个圆的话。柏拉图总是强调善、强调美好。这就让人产生一种想法,能不能用一种假说将看似无规律的行星运动转化为有秩序的、美的、善的呢?如果能做到的话,就证明这个假说是对的。当时确实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假说,这个人是来自撒摩的阿里斯塔克斯,他提出假说——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是以圆形的轨迹绕着太阳运动。这种观点后来被亚里士多德否定了,他将这个假说归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因为他们也有类似的假说。再后来,这个假说又被哥白尼恢复了。哥白尼的成功间接证明了柏拉图学说在天文方面的假设是正确的。不过,后来开普勒发现行星的运行轨迹是椭圆的,而不是正圆;再后来牛顿发现这种椭圆也不是正规的椭圆。至此,柏拉图学说关于行星运行轨迹是圆形的假说彻底破灭。

这件事情给我们以启示:一个假说,只要它能推动人们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无论事后被证明有多荒谬,它都是有用的;但是推动人们对这件事物的认识之后,这个假说便成为了这件事物继续前进的阻碍。出于对善、完美、信仰的追求所作出的假设,曾经对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当时那个年代。不过,在后来成了一种障碍。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后者尤甚——的一些伦理方面的观念便严重阻碍了古希腊科学的发展。

有意思的是,柏拉图学说中将数学与几何看得很重,而且数学与几何也推动了柏拉图的学说发展;但是,近代的柏拉图主义者却几乎没人懂数学。这是专业化罪恶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体现。

柏拉图关于“不朽”的观点

柏拉图有一篇对话名为《斐多篇》,内容非常有意思。描写的是苏格拉底在临死前的谈话。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表达了自己最崇敬的人应有的优点:睿智、善良、藐视死亡。《裴多篇》对于自由思想家的重要性不亚于十字架对于基督教徒。《裴多篇》中的谈话后来发展为基督教的一些重要学说,成为神学的一部分;要是没有柏拉图,这部分神学将无人能解。

从《克利陀篇》中我们得知,苏格拉底的一些弟子和友人曾经计划带苏格拉底逃亡特萨里亚。但是苏格拉底没有逃走,他认为无论判决公平与否,他都不能逃避。他提出了一个后来成为基督教教训的言论:“无论别人如何待我们,我们都不能抱怨。”苏格拉底还设想了自己同雅典法律之间的一场对话,最后雅典法律说雅典人民应该尊敬雅典法律,比儿子对父亲,奴隶对主人还要尊敬,如果你不喜欢雅典,你应该离开。苏格拉底决定留下来接受死刑。

临死之前苏格拉底被允许同亲友进行谈话,他支开哭哭啼啼的妻子,以免谈话被打乱。

苏格拉底同朋友和学生们说,具有哲学精神的人不惧怕死亡,但是不能自杀,因为自杀是违法的。他还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他说人就好比是囚犯,时间就好比是牢狱,囚犯不能私自逃出牢狱。他还把人比做牛马,把神比做牧人,没有牧人愿意自己的牛马死去。这些解释带有明显的基督教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死亡不过是将灵魂同肉体分离开来。这正契合柏拉图的观点,就是美与丑、善与恶、理智与感觉、灵魂同肉体都是一一对应的。基督教也应用了这个学说,但是并没有完全应用。因为那样就承认了上帝不但制造了善,还制造了恶。

认识到思想与实物之间的区别是从宗教上开始的,这一认识最早发端于认识到灵魂与肉体的分离。柏拉图想说明的,也是这一点。

《裴多篇》中苏格拉底还宣扬了他的苦行主义。他的苦行主义的主旨不是提倡禁欲,尽管他也认为应该节制,但是他的主旨是哲学家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他平时不饮酒,但是比谁喝的都多,从来不醉。他提倡的是不要沉溺于酒中,而不是禁酒。同样,他认为哲学家不要沉溺于肉体的快乐,应该注重灵魂。

这种学说后来被歪曲了,变成了禁欲主义;哲学家应该做的其实不是禁欲,而是将兴趣转移到别的事情上。看来哲学家对待结婚生子也是抱着这样的态度,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位悍妇了。

苏格拉底继续说,哲学家将肉体同灵魂分离开来,但是其他人却认为肉体快乐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这些人认为如果不追求肉体快乐,就会有德行。这是错误的。很多教士摒弃了肉体快乐,但是他们迷恋上了权势,打着教会的名义满足私欲;希特勒对感官上的享乐基本上不再感兴趣,而他心里的统治欲望却是最大的魔鬼。

柏拉图将许多影响后来基督教的知识都归于苏格拉底名下。苏格拉底说,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不是真实的,身体是获取知识的障碍,真正的知识是通过思想体现的,而不是感官。这段话中,苏格拉底抛弃了所见所闻,抛弃了经验主义。当时的哲学家都不注重记录见闻,所以只能流传下来逻辑、数学之类的知识。但是逻辑与数学并不是实物,看不见、摸不着。接下来的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便是从看不见的数学、逻辑中提取理念,然后将理念等同于善,并认为善就是实在,因而推导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后世一直有人试图证明善等同于实在,也就是真。但是,苏格拉底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了解柏拉图的前提就是承认这一点。

苏格拉底还说,心灵摒弃肉体的欢乐,才能发现最好的思想,才能发现真、善、美、正义和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是眼睛看不到的,只有心灵能看到。因此,当我们沉溺于肉体的欢快之中时,是不会得到真理的。这种观点否定了科学上的观察和实验能获取知识。

肉体是我们同这个社会联系的媒介,柏拉图认为我们的肉体带有罪恶:一是阻碍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二是欲望的根源,影响我们获取知识。

他认为人类的进食、生病、肉欲等都是肉体给我们带来的烦恼,这些烦恼阻碍了我们思想;还有战争、杀戮、党阀之争也是为了肉体的享乐,这让人不能安心从事哲学研究;肉体的种种麻烦会打断我们的思考和研究,使我们不能获得知识和真理。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摆脱肉体,让灵魂独立;只有死后才能摆脱肉体,也就是只有死后我们才能获得知识和真理。因此,真正的哲学家永远在追求灵魂的独立。

柏拉图认为钱是战争的原因,而争夺钱则是为了肉体的享乐。这个观点的前半部分同马克思的观点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只要放低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完全可以不靠钱生活。他还认为哲学家不应该从事体力劳动。不从事劳动,哲学家只能靠别人生活。因此,在穷困的国家不可能存在哲学家,雅典则可以。看来,思想和知识的得来也少不了经济条件。

在这一点上,神秘主义的观点不同。苏格拉底认为智慧的得来需要依靠经济条件,但是印度或者西藏的圣人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苦坐参悟,便被认为是有智慧的圣人。

在《裴多篇》中,有人怀疑苏格拉底灵魂不死的说法,苏格拉底便对此进行了论证,但是我认为这次论证非常勉强。

首先,苏格拉底认为万物都有对立面,万物都产生于对立面。生与死是对立的,身体死去便将隐藏在身体中的灵魂激活。像种子一样,种子死去,生出一株植物。

接着,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得来的,而是本身就有的,发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回忆的过程。只有灵魂能得到知识,知识又是潜伏在人身上的,因此灵魂也就是一直存在的。

在《美诺篇》中,苏格拉底坚持知识就是记忆说法,并进行了证明。苏格拉底问一个奴隶关于几何的问题,奴隶给出了答案,从而得出结论奴隶掌握几何知识,但是自己并不知道。他因此得出,智慧一直潜伏在人身上的灵魂中。

但是,从奴隶口中得到的知识是片面的。奴隶不可能知道关于金字塔建造和特洛伊战争的问题,只知道那种人人皆知的逻辑和数学问题。而柏拉图把这些片面的问题等同于知识。

让我们举一个数学的例子来看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数学中有相等这个概念,但是在现实中没有东西是绝对相等的,只能是大致相等。我们说一根棍子的长度是一公尺,这只不过是一种表述,现实中它绝对不可能正好是一公尺。因此奴隶知道的知识是错误的。即使假设有绝对相等这个概念,奴隶知道一根棍子的长度是一公尺也是经验的积累,年龄太小的奴隶可能就不知道,或者给出的答案差距很大。

还有,只有我们生前是灵魂的状态存在,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知识;但是,既然我们生前是灵魂状态存在,我们的今生又是来世的前生,那我们现在也应该是灵魂状态存在。这就产生了矛盾。因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就是回忆,生前已经具备的说法是错误的。

《裴多篇》中,听完苏格拉底的论证,西比斯说:“你已经证明了生前存在灵魂,但是你还没有证明死后灵魂照样存在,同生前一样。”苏格拉底说:“对立面之间互相产生,问题可以被拆分,这些都是发生在复杂的事物上。哲学上的理念是最单纯的、不可分解的,灵魂便是一个理念,是单一的,始终保持一个状态,因此是永恒的。好比美好的事物在不停地变,而美好是不变的。”

他还认为,灵魂借助肉体对这个世界进行感知的时候,就会陷入迷乱。肉体会将灵魂误导。而当灵魂摆脱肉体,他便变得睿智、纯洁。

哲学家的灵魂从出生起便脱离了肉欲的享乐,这样在他死后就可以同众神在一起。如果灵魂贪恋肉体的享乐,死后灵魂便会根据生前的所为进入到动物的体内,来生变做牛马之类的动物。

只有真正的哲学家和爱知识的人的灵魂死后才能与神同在。这就是哲学家不贪图享乐的原因,因为身体不过是灵魂的暂住地,是一个牢狱。如果贪图享乐,那就是在牢狱中犯错,罪上加罪。为什么要节制呢?因为快乐和痛苦的感情会让灵魂和肉体结合到一起,灵魂终将被肉体误导。

有人说毕达哥拉斯认为身体是琴,灵魂是乐曲,琴碎了还会有乐曲吗?苏格拉底否定了这种说法,认为灵魂是单一的,乐曲是复杂的,灵魂不是乐曲。

苏格拉底进一步描述了自己对于灵魂的见解。他认为人死后,善者灵魂升天,恶者灵魂下地狱,普通人灵魂入炼狱。

在这篇对话最后的总结中,裴多说:“这个时代中,苏格拉底是最睿智、善良、正直的人。”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的作者王永彬是清朝咸丰时期的人,原本是文学批评家。在生活中,这位敏锐的批评家凭自己的才华和对世间的洞悉,给后人留下《围炉夜话》。在《围炉夜话》中,他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他把自己对时人、时事、文章以及文坛掌故等分段作了评议,语言亲切、自然、易读。真正让《围炉夜话》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是其中的“安身立业”话题,它从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人生智慧,可谓最伟大的心灵成功学。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画中影

    画中影

    《画中影》纵向橫向地探讨“恶”这个两千多年来缠绕欧洲思想与文化的坏形象,提出“反面性”的概念以化解神义论、哲学和道德上都无法脱困的症结。我们如果对“恶/反面性”具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就可以不仅拥有生活智慧,还可从生活过渡到“存在”。
热门推荐
  • 明末巨商

    明末巨商

    ……用于出售新股的两个柜台,位于交易厅的中央,除了原本站在那里的马所长,以及后来现身的刘浪之外,空无一人。现在,那里已经站着马云马千户了。只听得他以急促的口吻说道:“快,立即抛售1千股白马庄集团股票,用这笔资金买入1万股‘刘伶酒业’!”身为股票交易所的VIP大客户,马云当然不用亲自去排队领取分红,他的分红已经提前一天拿到手里了……--节选自本文第151章、投资
  • 感受经典:大学生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

    感受经典:大学生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

    本书所收的百篇文章是从各高校所报送的文章中出来的。这些文章以“读书”为主题,或反映读书生活,或畅谈阅读感受,或评论名篇,共分为书苑寄情、聆听经典、古今漫步、彼岸扬帆等四个部分。
  • 舰艇博览

    舰艇博览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猎魂联盟

    猎魂联盟

    当游戏里的魂兽出现在都市,白小虎的悲情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猎魂人和魂兽的斗争中,谁能脱颖而出,一窥神的力量?“我的神座,将传给最强者!”
  • 风流命案

    风流命案

    牛鹏程遇到一起非常棘手的案子,已是天气渐寒的十月。吴满银的诉状上写得很清楚,他女儿吴雅仙在一天夜里去董士清家的棉地里偷棉花,遭遇了醉酒的董士清。董士清将吴雅仙要挟到地头看棉花的小草棚里,实施了奸淫,致使吴雅仙怀有身孕,羞于活在人世,服毒自杀。过了八月初一,县衙也就到了放告的日子,积案多是些户婚田土之类的小案,三头对面,说说道道,牛鹏程常弄出满堂彩,也皆大欢喜。逢三、六、九,牛鹏程必须坐堂。牛鹏程最烦坐堂,衙署正堂上站着行刑皂隶叫驴一样喊威武,被传进来的人还要跪,一口一个老爷地叫,说怎么怎么冤枉啊冤枉。
  • 罪孽神路

    罪孽神路

    绝世强者,征讨天下,骁勇无敌,却突然发现,自己认贼作父,他效忠的王朝就是自己的敌人。偿还罪孽,血洗宗门,六亲不认,成就一世杀神!妻儿兄妹,都成了陌路!经过不同世界的傲游畅快,让他内心的仁慈押过了仇恨!当末日来临,吞噬罪孽,净化人间,成就一代情神……
  • 奔月

    奔月

    天快亮时,吴意往家里打了个电话。铃声响了三遍,吴刚用嘴巴把话筒咬起来放到一边,然后汪汪地叫了三声。叫声里有几缕缠绵,似乎吴刚还没睡醒,似乎在怪吴意又加班了。这说明吴刚睡得挺好,吴意放心了。吴意知道在自己挂上电话后,吴刚仍会把话筒放回原处。这是训练了三个月的结果,三个月吃掉了多少火腿肠,只有吴刚自己知道。吴刚是条狗,吴意养的,黑丹。吴意忽然想起昨天晚上忘了给女儿打电话了,要是女儿知道他刚刚给吴刚打了电话,肯定又要说他不讲人道只讲狗道了。自打女儿去年到省城上大学,爷儿俩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天晚上十点,吴意打个电话过去,聊上五分钟。
  • 锦绣川

    锦绣川

    热血江山浓如酒遍地英雄壮如画国破山河在,兄弟姐妹催马挥刀上战场!用生命来捍卫这片生养我们的苍天厚土,只为民族尊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