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000000012

第12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5)

通过柏拉图的描写,我们认识到了苏格拉底,他也成为哲学家眼中的典范。在伦理学方面,他的优点是胸襟宽广,临死前都不忘开玩笑。还有就是他坚持自己的真理。他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喜欢诡辩。并且有时候会有小人心态,比如沾沾自喜。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认为死亡是为了去与众神一起享福,这一点让人对他的勇敢表示怀疑。他不用科学的方式证明真理,而是自己建立起一套伦理学标准,并想尽方法证明宇宙符合他的标准,这是对真理的背叛。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

《蒂迈欧篇》中柏拉图提出了宇宙生成论。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是,这篇对话中有很多错误,对哲学影响很小,但它却是柏拉图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篇。下面我们便仔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在这篇对话中,主角已经不再是苏格拉底,而是蒂迈欧,一个毕达哥拉斯主义者。柏拉图继承了大多数毕达哥拉斯学说的观点。对话中蒂迈欧描述了从世界产生到人类诞生之间的历史。大致如下:

能产生理智的事物都是永恒的,能产生意见的事物都是可变的。世界是可以被肉体感觉到的,从中得到的是意见,因此世界不是永恒的,而是为神所造的。神是善的,他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创造世界,使得世界充满善和秩序。神将理智寄托于灵魂,将灵魂寄托于肉体,造出了人。世界只有一个,不可能有多个。世界是一个旋转的球,因为圆形是最美好的形状。

神用火、气、水、土四种元素制造了世间万物。因为按照了一定的比例,所以万物是和谐的、美好的,只有神能将这种美好收回。

神先创造了灵魂,后创造了身体,并将灵魂安于身体之中。

这是关于神创造世界的解说,接下来蒂迈欧又解说了行星以及时间的起源。大致如下:

造物主看到自己创造出来的生物,满怀欣喜。他决定让这些临摹出来的生物像原本一样永恒。但是世间的生物是有生命的,不可能永恒不朽。于是他决定制造一种影像,这种影像本身是永恒的,它还包含着世间万物。这种影像便是时间。

在有时间之前,世界上不分昼夜。昼夜更替让我们认识到时间,时间让我们认识到数目,数目让我们认识到哲学。这就是神创造时间最大的作用。

造物主还制造了四种动物:神、鸟、鱼、陆上动物。造物主声称可以毁灭神,但是他不会这样做。造物主制造的都是不朽的东西,他让神去制造其他可朽的东西。这些说法不能太信。

蒂迈欧继续说,造物主创造的灵魂有各种欲望,懂得高兴、愤怒和爱情;只有摆脱这些欲望,人死后才能获得幸福。如果生前作恶多端,来世则会变成女人或者畜牲。神不仅在地球上塑造灵魂,还在月亮和其他星球上塑造。

推动万物发展的是因,因分两种。第一种是理智的,是美好事物的推动者。第二种是被别的因推动而产生,并将推动别的因;这种因是无序、混乱的推动者。这两种因往往一起作用,因此蒂迈欧又对其进行了探讨。

蒂迈欧接着又说,构成世间万物的元素并不是土、气、火、水,而是两种直角三角形。这两种三角形被认为是最美的形状,因此神按照它们的形状来排列元素,塑造万物。用这两种直角三角形能构成多面体,每一种多面体都相对代表一种元素。

后来欧几里德曾经详细描述过多面体,但在柏拉图那个年代,这还属于新鲜发现。最早由一个叫泰阿泰德的年轻人发现了正五面体,后来他又发现了正八面体和二十面体。

由于这三种多面体的表面都是直角三角形,而正十二面体的表面是五边形,所以没法与土、气、火、水四种因素联系起来。因此柏拉图称正十二面体为“神创造世界的第五种方式”。也正因为如此,五边形被毕达哥拉斯学派看得非常重要,并将其作为社团符号。五边形的重要性还延续到后来的巫术中。将五边形看做是宇宙中的特殊形状,在现在看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接下来,蒂迈欧将人的灵魂分为两类:不朽的和可变的。造物主造出的灵魂是不朽的,众神造出的灵魂是可朽的。众神造出的灵魂要经受感情的折磨,快乐、痛苦、恐惧、愤怒,等等,它们会让人分不清善恶,变得愚蠢,失去希望。众神将这些感情同一些必然性掺和到一块,造就了人类的灵魂,这些灵魂会在人死后腐朽。

《蒂迈欧篇》中还有关于生理方面的论述,非常有意思。例如,吃下去的食物进入大肠,食物被储藏在那里,免得人变得贪婪。如果今生懦弱,来世将变为女人。不相信数学,认为不学数学也能懂天文的话,就会变成鸟。不懂哲学的人将变为野兽,愚蠢的人将变为鱼。

《蒂迈欧篇》结束了,对于其中所讲,有的非常有意义,应该仔细研究,有的则只是一些神话和幻想。但是将它们分开是很难的。我认为应该得到重视的有:造物主制造世间的秩序;四种元素之间的比例,及其对应的多面形构成世间万物;人的灵魂中既有必然性的成分,也有被神添加进的感情成分。关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有道理,但是详细地去说变为鸟、变为鱼则没有意义。

这篇对话是柏拉图对话中对中世纪影响最大的一篇,全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研究,无论是严肃的还是幻想的部分。

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

现在来看,知识来自知觉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柏拉图以及当时的哲学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通过感官得出的不能称为知识,知识必须是一个概念。比如,“2+2=4”是知识,而“雪是白的”则不是。

之前的巴门尼德也持这种观点,但是真正将其用形式确定下来的还是柏拉图。这一章中主要讨论柏拉图对知识和知觉的认识。他对两者的看法主要在《泰阿泰德篇》前半部分中。

《泰阿泰德篇》中的谈话原本是想给“知识”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最后没有做到。

泰阿泰德首先提出,他认为感知了事物,便拥有了关于这个事物的知识,知觉就是知识。苏格拉底引用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按照这种说法,对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的知觉不一样,则得到的知识也不一样。

接下来的一大段对话都是在讨论知觉的特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知觉给人带来的信息不是知识。

苏格拉底运用了赫拉克利特的观点,那就是万物都是变化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事物不断在变,感官也不断在变,那么知觉也会随之而变。苏格拉底举例说,他身体好的时候觉得酒是甜的,有病的时候觉得酒是酸的。按照赫拉克利特的说法,知识也是不断变化的,这样知识就成了实物而非概念了。实际上知识应该是不变的。

一些人质疑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他们说为什么不把猪和狒狒当做万物的尺度呢?做梦和陷入疯狂时的感觉作为衡量万物的尺度有效吗?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每个标准都是对的,那么世人将同样聪明,也是同样愚蠢。

对这些质疑,苏格拉底对普罗泰戈拉进行了辩护。对于猪和狒狒的问题他认为是胡闹,不予回答;他认为人在梦中的认识是有效的;对于每个人都同样聪明,同时同样愚蠢的问题,苏格拉底回答,标准之间没有真假之分,但是从后果上可以判断有好坏之分。其中暗示了实用主义。

尽管给普罗泰戈拉辩解,但是他自己对此也产生了怀疑。因为当医生给他看病的时候能预知他的病情,聪明的人比愚蠢的人更能预测到国家将要颁布什么法令。最后他与泰阿泰德的结论便是,睿智的人能更准确地衡量万物。

由“知觉即知识”推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现在后者被否定了,前者也被提出了质疑。

其次,要批评一下赫拉克利特的学说。事物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事物运动,另一种是性质的变化。但是赫拉克利特的弟子们认为,事物在这两方面永远在变,不停地在变,全部性质都在变。按照这种说法,我们不能说“这张纸是白的”,因为在说的过程中纸可能就不是纸了,也不是白的了。按照这种说法,知觉随时在变,就不能说“知觉就是知识”了。

按照上述论证,无论事物怎样变,至少应该保证一定时间内,一部分性质是不变的。不然的话,将没有判断是正确的。我们讨论知识的前提就是事物的某一部分必须是稳定的。

下面是柏拉图反对“知觉就是知识”的最后论据。柏拉图认为眼和耳朵只是知觉的工具,但不是思考的工具。感官不能对一件事物的好与坏作出判断,感官只能感觉到事物,作出判断的是心灵。知识在于思索而不是印象,所以能获取知识的是心灵,而非感官。因此知觉不等于知识,更不等于真理。

柏拉图一共提出了三个论据来反对“知觉就是知识”,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这三个论据。

[1]知觉就是知识;

[2]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

[3]一切事物都在流变。

第一个论据是柏拉图的主要论据。柏拉图通过比较法、存在说和对数的了解来论证,上述三点都是知识最基本的特性,但是它们不是来自于感官。下面是具体的一些例子。

先来比较一下相似与不相似。我眼前有两种颜色,不管它们是否相似,我感受到的是知觉,而不是根据知觉作出的判断。因此,知觉就是我们感受到的实在的事物,不等同于知识。知觉包括物理上的和心理上的两层含义。例如,“我看见一张桌子”中,“我”与“桌子”都是客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逻辑的、物理的。我们对桌子的第一反应和影像形成了一种判断,是大还是小,是黄色还是红色。这种判断被称为“知觉判断”,是心理上的。说“知觉就是知识”是不对的,可以说“知识就是知觉判断”。

还是说两种颜色的例子,柏拉图认为我们只能感觉颜色,但是不能感觉两种颜色是否相似。柏拉图误以为所有感官都是在人体表面,而忽视了大脑皮质。

接下来谈的是存在,这也是柏拉图强调的一点。他认为存在包括一切,可以同时包括声音和颜色,也包括能被心灵认知到的那些事物。只有达到存在,才能达到真理。

柏拉图对存在的认识犯了语法错误,下面就是我提出的反驳。假设你对一个孩子说“狮子存在,而麒麟不存在”,并把他带到动物园指着狮子说“看,这就是狮子”,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话;如果你是一个哲学家,说“看,这就是存在”,那就毫无意义了。柏拉图犯的就是这种错误,存在只用来描述事物,没有事物就没有存在。

再假设,我们看着眼前的颜色,可以说“这是我的知觉”或者“我的知觉现在存在”,但是不能说“这存在”。存在必须有客体。

下面谈一下数,数分两种,一种是算学,一种是经验。“2+2=4”属于前者;“我有十个指头”则属于后者。

柏拉图认为算学不是来自于知觉,同理适用于其他纯粹理论。数学命题正确与否关键在于符号,这些符号的意义大概是“相等”、“不相等”、“全部”、“一部分”,等等,这与现实世界没有关系,并不指代具体事物。纯粹数学范围内,无须知道世间万物,依旧可以研究数学。由此可知,数学的真理与知觉无关。

经验命题,如“我有十个指头”,就不同了,它显然是需要知觉的。“指头”就是来自知觉;不过,“十”这个概念是抽象的,并不来自知觉。这是我们给它的定义。我们可以用别的数目来代替十,如果我们最开始把太阳的颜色定义为绿色,那今天所有红色的东西都会被改口为绿色,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的本质,太阳依旧会刺眼。

我们有十个指头,但是我们的指头中不包括“十”这个元素,这个“十”是我们给指头数目人为作的一个定义。

严格来讲,数是一种形式,是一种逻辑。我们说“两个”、“相等”之类的关于数的概念,它们远比“自由神像”、“乔治·华盛顿”之类的命题复杂得多。后者都是涉及到了特定时期、特定主体或者特定事件。但是前者是抽象的,只是一种形式,或者一种符号,它没有特定对象。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数是永恒的。但无论如何,数并非实物,是虚构的。

同类推荐
  •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起着巨大的作用。“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关系至为密切,本书将向中外读者重点介绍,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在推动民主仁政、提升道德人文素质、促进良性竞争、辅助法治和道德正义以及推动和谐外交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 释“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释“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你想不想知道中国古典哲学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碰巧可以告诉你一点这方面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道德经》中的理念,按你的要求,我会尽量按照符合你脑中那种叫做“欧陆哲学”的论证形式来进行阐释。没错,我会借用你的记忆来向你阐述一种思想,你可以把这当成是对你已知的概念的一次重新整理。
  • 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也在有意或无意间造成了偏离,也变得僵化。当我们今人剥开它在外面固化的硬壳后,却可以发现其核心的东西——孔子的思想,其实是富有多么鲜活的务实精神与人性表达的意义。比如在孔子那里,礼仪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的,不是人性的泯灭而是弘扬;孔子也不讳言自己求富贵的愿望,以及孔子对“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勇武血性的颂扬,等等。本书就是一部力图将历史与当代接轨,立足于当下社会的现实和中西文化参照对比来解读和还原孔子思想的哲思随笔著作,作者以清新隽永而又饱含理性情感与思辨精神的文字,对承载孔子的儒学思想的《论语》等著作进行探赜发微,对其所蕴含着的人生价值、生活哲理、社会伦理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从一般道理进入智慧层面,赋予孔子思想崭新的价值观照,是一部能够直抵孔子内心的作品。翻开书的当下,你会被作者创造性的解读所吸引,在书中遇见孔子,走近孔子。
  • 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研究:从“关怀自身”到女性主义

    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研究:从“关怀自身”到女性主义

    本文通过阐释福柯对康德式“启蒙”概念的分析及其对于现代性的理解,分析福柯从“自身”出发建立的相关美学理论。在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基础上,讨论福柯的生存美学理论,以及该理论对当代女性主义思潮起到的启示作用。
  • 分配正义(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

    分配正义(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

    《分配正义(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讲述“个人”和“社会”是能够表达分配正义诉求的两种主体;由于个人是从个人视角来表达其分配正义诉求,社会是从社会集体的视角来表达其分配正义诉求。这两种分配正义诉求之间很容易形成张力;要化解这种张力,个人和社会集体必须同时张扬其分配正义德性;个人和社会集体的分配正义德性需要在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支配下才能并举;人类一直有建构分配正义社会的理想追求,但他们对分配正义的认识、理解和追求需要正确分配正义理论的引导。
热门推荐
  • 秦医生好喜欢你

    秦医生好喜欢你

    秦子墨,家室背景令人羡慕,自己是优秀的外科医生;沈言欢就是个普通的小老百姓,家室普通,工作普通,就连长相也普通得让人记不住。书上说两个人相遇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但他们两个的相遇却似命中注定。秦子墨遇见沈言欢时,她正在被分手......
  • PUBG南国最相思

    PUBG南国最相思

    「电竞之光的游戏天才×花式成盒的插画鬼才」赛场上的狙王N神所向披靡,是多少职业选手的噩梦,在役期间花名无数:狙神、绝地杀神、N神、南神…但和相思梓一起打游戏的时候,南国瞬间变成人肉四级甲、移动四级包、绝地好司机…被直播间狂喊:昏君。当职业选手对上“游戏白痴”,被嘲“昏君”的他该如何护她周全?当陷入真人版“饥饿游戏”的两人,该如何识破阴谋并救出众人?领奖台上万众瞩目的南国第一次拿起话筒发言,却没说任何获奖感言,只有一句“我的小朋友叫相思梓,今天官宣!”话毕,底下哭倒一片。南国一把抱住相思梓转身替她挡住了射来的子弹,“梓儿,躲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弹指青春一挥间

    弹指青春一挥间

    那一缕缕充满希望的阳光,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坚强不屈的毅力。青春,是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终于铺成了一条石子路,把我们引到成功。
  • 都市之无敌魔尊

    都市之无敌魔尊

    苏城,魔尊苏行,重生了!他如今的身份号称苏城第一废物,苏家家主之子,看他如何逆流而上。
  • 半个圈

    半个圈

    2018年我40岁,2018年4月,我们一家人航行到了南大平洋法国属波利尼西亚地区的马克萨斯群岛的第二大岛屿HIVAOA。地球的赤道圈大约是28000多海里,而到此,从2013年,从欧洲开始,我们绕道赤道在海洋上航行了近14000多海里,40岁,是我生命的一半,我用生命的一半走了地球的一半,这些就是我已经走过的一半生命一些零碎的记录。
  • 终成眷属

    终成眷属

    《终成眷属》讲述了美丽而有才干的女主人公如何费尽心机去争取一个出身高贵、狂妄肤浅的纨绔子弟的爱情。
  • 人间除魔录

    人间除魔录

    出生在驱魔世家,来的时候带着一身逆天的灵力,奈何经脉纠结,无法输出灵力完成攻击。想要做一名伟大的驱魔师,奈何天不如人愿。在一场大战后决定走出家门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驱魔方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