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9400000020

第20章 王大楠(3)

原先我以为讲普通话的都是上海知青,后来发觉不对,有几位女的发音不带上海腔,却是瓮声瓮气的,有广东味。一打听才知道她们是缅甸归侨。我大为诧异!我们虽然走远了点,毕竟在国内还有父母家人,可以定期探亲,不定期地收到油爆爆的包裹。她们可是一无所有啊!自己已感觉命运不济,但我仍不免想问:“这地方也是你们能来的吗?”更想不到的是,她们竟然是自己要求来的!

原来,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华侨将子女送回国内学习,于是昆明设立了一所华侨补习学校,她们就是该校学生。“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侨生们也满腔热忱地投身其中,据她们说,表现得比一般人还要激进。所以才有后来的主动要求上山下乡。即使她们不主动要求,恐怕也得走这条路,那是一个不讲特殊化的年代。仅有的照顾是,侨生们只到国有农场,不插队落户。

归侨知青不仅我们连有,全团各营都有分布,但绝大多数都是女生,男生只见过一位,听说还有一两个。看来华侨更倾向送女孩回国念书,以便将来相夫教子。我不禁想到,传承中华文化的重担,莫非主要靠女性在担当么?

我们去时,昆明知青和侨生已经锻炼了两个年头,农场也改成了建设兵团,上年还去了一批上海知青。也许看见后来者源源不断地加入,使“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理想越来越像彩虹那么绚烂,激发了她们的建设热情,于是和大家打成一片,一起投入到战天斗地中。她们因为先行一步,论资排辈都担任了基层领导。

五位归侨中,最有成就的那位姓黄。她普通话讲得最好,言行稳重,体格强健,有劳动本钱,平易近人而且爱笑,所以当了副排长。可能过多的亲和力使她掩盖了个性,虽然五位归侨中她的职务最高,却没给我留下更深的印象。

家境最富有的那位姓潘,据说其父是仰光有名的华侨富商。她浑身上下无不显露财富效应。相貌端庄,气质优雅,个头高挑,营养充足,发育良好,一看就是个大家闺秀。因为回国最晚,中文最差,她平时沉默寡言,偶尔讲上两句,也以病句居多,夹杂在南洋版的普通话里,越说越糊涂。与她沟通不太容易,对双方智慧都是场考验。她在种菜班当班长,每天跟着充当“技术顾问”的老农挖土除草,挑粪施肥,倒也省去了她难以胜任的发号施令。

最有才的姓董,性格也最开朗活泼。她肤色较黑,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一副聪明相,眼睫毛特长,像马来人。此人天赋极高,写文章援笔立成,一会儿工夫就能交出若干篇批判稿。歌唱能力更加出众,什么曲子听上几遍都能唱,就连拐弯抹角的现代戏她也翻唱得有滋有味。山上劳动时,她经常临风高歌,听了使人干活不累。她在一个女生班当班长,休息时她们班最吵。

最能吃苦的姓陈。她的穿戴与归国华侨毫无关联,倒像一个精干泼辣的山妇,连星期天都这样着装。据说她家是在缅甸一个小地方卖豆腐,当年回国坐不起飞机,是父亲开着农用车送她到边界,然后自己蹚水过来的。她负责喂猪,成天把猪使唤来使唤去的,声音极具穿透力。她的标志形象是喂食,先做几个深呼吸,再把双手卷成话筒围在嘴上,仰天一阵呼号:“咿……呀呀呀……”声音随风飞扬,满山回荡。仿佛山野都为之骚动,奇形怪状的猪全都奔她而去。此后,旋涡中的她脸上洋溢着喜悦,像在举办大型聚会。

最后一位也姓黄,在种菜班当副班长。她各个方面都与黄排长近似,只是全面缩小了一号,更精致一些。或许级别较低,日常表情可以随便点,所以她比黄排长更加爱笑,不过笑得不如黄排长亲和。有次看见我穿新衣服,她就幸灾乐祸地笑了!那时候穿新衣服的机会不多,每次穿上都会自乱方寸,要左手左脚好几天才能找回自我。在此期间渴望理解。

因为从小生长在南洋,归侨们对大热天气较为适应,加之喜爱运动,体力劳动对她们不难。又因她们年龄较大,见识多,在知青中有号召力,不论在工作和生活中,她们都是最活跃的一个群体。生产中她们身先士卒挥汗如雨。休息时带领女生唱歌。鼓动大家以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来面对垦荒生活。在操着不同方言的女生中间,营造出一种大家庭般的氛围。

谁知半年后出了“九一三”事件。“敬爱的林副主席”居然摔死在了蒙古大漠。冷战时代这事件更属于高度机密,传达文件也规格极高,是一位现役军人副团长亲自来我们连宣读的。

就在全连集中听文件的时候,突然看见那五位归侨衣着整洁,当着全连的面,自由自在出游去了!我悄悄问班长:“她们怎么可以不听报告?”

“机密文件内外有别。”

原来,文件规定的传达范围明确排除了归国华侨。这事对我震动很大,在一口锅里打饭吃的竟然不全是“自己人”?

打那起,她们情绪明显低落,劳动有了疲态,眉宇难得舒展,更没了真正开心的笑容。彩虹一样的理想也像彩虹一样消逝了。五人的小圈子也越裹越紧,与其他知青的交往大大减少。

听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设立,与林彪“大力发展橡胶”的题字有关。没过多久,建设兵团又改回了农场,成了一个不能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单位。“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宏图大业没人再提,也不再招兵买马了。

此时的知青已经人心涣散,许多人都在打回家的主意,远离家人又不被自己人所认同的归侨,回家的心情肯定更迫切。

一天下班后,忽然看见归侨们簇拥在一起,中间有位陌生女子肩披黑纱,一袭黑衣,亭亭玉立,仪态高雅,引得男知青纷纷打探。听排长说,那是潘班长的姐姐,从昆明专程来接她去瑞丽会亲。

归侨们在国内无亲可探,国家不开放的时候也出不了国。从人道主义考虑,中缅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初协商议定,分居两国的亲人可在指定口岸会面。潘家姐姐在昆明工作,消息灵通,她俩也许是第一批提出会亲申请的归侨。

两天后,潘班长拿到通行证和姐姐走了,从此再没回来。后来听说她俩利用会亲机会闯关成功,回缅甸了。又听说回去定居必须要有缅甸政府颁发的居住证,他家为此花了大价钱。还听说回仰光后没几个月,潘班长就出落得比她姐姐还漂亮了!

此路一开,其余归侨争相效法,数月之后,黄排长和黄班长像两只黄鹤乘风西去。又过了些日子,连最能吃苦的“咿呀呀”也西辞不归了,可见心灵上的苦更难忍受。

她们60年代初期回国,没过几天太平日子就赶上了不堪回首的那段岁月,等不到拨乱反正又匆匆离去。

连里的归侨仅剩下了董班长,据说她在海外已无亲人,父母家人当年都一同归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她的家人既然在国内,那就可以享受探亲假,可不知为什么她却从未探过亲?“文革”期间,归侨都受到了冲击,而他们面对有罪推定,又不可能举证把自己的历史洗刷清白,难免受迫害。想必董班长有难言之隐。

别的归侨出走以后,再也听不到董班长的歌声笑声,她们班也安静下来。董班长终日沉默无语,甚至没有了起码的人际交往。领导发现苗头不对,赶紧调她到总场直属连队当了文书。我曾在总场部看见过她,她正在办公室整理文案,看我一眼又埋下了头,大眼睛里已没了往日的神采。人有些发胖,头发剪短了,乱糟糟的。

终于到了1975年,小平同志第一次复出,社会生活开始部分恢复正常。此时,云南“省革委”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将所有归侨知青调往昆明的国营大厂。此时,距她们下放已经六年,而我们连早已全都是“自己人”了。

袁妹子

一排长姓袁,是湖南来的老职工。农场地处边疆,又沾了少数民族的光,不怎么讲计划生育。农场老职工中,因为教养成本低,曾经普遍流行大量生孩子。老袁虽是干部也脱不了俗,也被熏陶得养了一堆孩子。

知青下放时,他的孩子都小,最大的也不过刚到上学年龄。我们分场是新建的,类似老袁的情形很多,因此知青去了以后,分场把组建学校作为首要任务。在建校过程中,分场领导固执地坚持“龙生龙凤生凤”的遗传学原则,挑选出来当老师的知青,大都是教师的后代。这种举动,在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社会时兴“读书无用”的时代,是别具一格的,也背离了他们选拔干部的标准。这表明领导们心头嘹亮,教书育人事关自己子女的素质和前途,不可以像其他工作那样,由着性子来。

学校建成后,老职工的子女能够就近入学了。老袁的长女也背上书包,蹦蹦跳跳地进了学校。学校在三连旁边,仅是几间茅草房。开学那天,我看见孩子们欢畅地拥进学校,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小学时光:穿着白衬衫,系着红领巾,滚着铁环去学校,得过奖状,当过小队长,从来没有补考过,要是不分男女界限……不敢再想了!继续怀旧,眼前的日子就更不好打发了。

老袁的长女在我心中曾有过学名,不过早已忘却,记得住的只有小名“袁妹子”(湖南农村里喜欢这么称呼女孩)。我一直以为袁妹子长得一般,直到见她背上书包,才意识到了她的漂亮。书包居然可以给人增添光彩!我也背过七八年书包,而且放下还没多少日子,怎么以前就没这般体会呢?我认真端详了袁妹子的面孔,才发现她本来就长得端正,瓜子脸上配着南国姑娘特有的大眼睛、双眼皮,若不是皮肤黑了点,衣服破旧些,这女孩早就引人注意了。

刚建校时,袁妹子是我们连唯一的学生。她每天放学后就在家门口小板凳上做作业,一点不在乎周围的喧嚣,那全神贯注的神态非常可爱。记得有一次她父母为日常琐事与别人吵架,几乎动起手来,全连都被惊动了,袁妹子却埋头做她的作业,像吃草的小羊,漠视周围的一切。看得我惊讶,小小年纪就有这般定力。真可惜她生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地方。要是在城市,有较好的学习条件,又赶上社会尊重知识,她将来说不定能成大器。

后来学校搬迁了新址,盖了瓦房,成了我们分场最先住进瓦房的单位。不过因为条件限制,瓦房是老师享受的特殊照顾,教室仍然是茅屋。尽管如此,刚搬家那些天,家长们在学校周围转来转去,乐得像孩子。而孩子们在新房进进出出,神态又像大人。距离远了,袁妹子上学没以前方便了,但她并不介意,每天独自迎朝阳顶烈日风里来雨里去。我几次路上遇见她,她都埋着头,专心沉思,还不时抬头望望天空,目光迷离,头脑显然还云游在书山学海。能把她调教成这副模样,我真佩服她的老师。

几年过去,连里上学的孩子逐渐多了。袁妹子已升入初中,依然保持着勤奋好学的作风。时常听见老职工议论,袁妹子长得乖,有福气,学习用功,又遇上了好老师。前几个说法我并不惊讶,但对于“遇上了好老师”一说,我却毫无思想准备。学校老师都是如我一般的知青,就算多看两本书,顶多也就半罐水而已。怎么称得上“满腹文章、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呢?

一天夜里,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我和好友老李顶着风雨摸黑从分场部赶回连队。快到三连时,只见对面走来一人,打着手电,穿着雨衣。近前看,原来是学校的邓老师。老李与邓老师同为成都一所大学的教师子弟,从小一起长大,亲密无间。彼此通报了来由,才知他是晚自习后送学生回家。我感到奇怪,现在读书有什么用?竟然还这么认真。邓老师只顾埋头介绍:学校要求学生回家后认真完成作业和温习功课。后来发现孩子们在家里,学习时间和质量都难保证,于是就将高年级同学集中到学校来自习。为了让家长放心,他和另一个男教师就每晚分头送孩子回家。听了他的介绍,我想袁妹子可能真的遇上了好老师。无论如何,每天风雨无阻走七八里夜路,而且还是自找苦吃的人,毕竟不多。

到了1977年上半年,社会上已有恢复高考的传言了。我急忙自学起数理化来,上手后才知道自己的基础实在太差。农场早已习惯由他们决定谁该上大学,对自由报考还不适应,更谈不上为有志青年举办高考培训了。我学习遇到困难却求师无门,于是想到了学校的两位老师。登门求教果然受益匪浅,求学过程中我才知道,他俩早已自修完了高中课程。欣喜之余,我确信袁妹子真的遇上了好老师。

当年底,不出预料,果然迎来了中断十余年后的首次高考。也不出预料,学校的两位老师也分别考上了他们父母任教的学校。不过在农场,为他俩感到由衷高兴的人不会太多,据我所知,分场领导就并不快乐。此外,袁妹子她们快要初中毕业了,两位老师的离开也一定会让她和同学们伤心不已。

我和老李的命运却没那么顺利。总之,考分应该足够,但就是没被录取,不知招惹谁了。世事真是难以预料。两位老师走后,分场经过选拔,让我和老李去顶替他们留下的空缺。我俩怀着对前任的敬佩踏进了学校。

第一天上课,我走进教室,只见全体孩子端端正正地坐着,眼里满是尊敬。我觉得非常欣慰,教这么可爱的孩子,相信师生都比较容易有出息。老李教袁妹子班的数学和物理,听他说袁妹子既聪明又勤奋,还没有聪明孩子常有的粗心大意。而且她每门功课都优异,不是那种片面发展的古怪偏才。

同类推荐
  • 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动情

    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动情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动情》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傅山故里文丛·散文卷(上)

    傅山故里文丛·散文卷(上)

    《傅山故里文丛》是由太原市尖草坪区文联和尖草坪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编的一部大型丛书。共分诗歌、散文、小说三卷,约100万字,有诗歌200首,散文180篇,小说80篇,入选作者80人。作品反映了尖草坪区近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风貌。本书为散文卷。
  •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是新疆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狄力木拉提·泰来提的诗歌精选集。诗歌赞颂新疆之美,描述地域文化,民族风情,以及诗人所到之处,用诗歌的形式抒发了对祖国的秀美山川的热爱。
  • 春天巴士

    春天巴士

    本书内容是作者十年之间的诗歌选,以抒情为主,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中的各种细腻感受,主题多以生死,轮回,自由,传说为主,穿插现代人的情感状态和矛盾纠葛,最终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珍重和内心的宁静。
  •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本书所选的鲁迅散文稍稍远离了他耿直、犀利、斥责黑暗现实的主色调。它记录的是鲁迅对于人生的思考与反思。
热门推荐
  • 少年犯

    少年犯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巧联珠

    巧联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吾名莱茵

    吾名莱茵

    在这个高举神座的时代,为美好的异界献上一场盛大的无限月读!
  • 胆量决定财富

    胆量决定财富

    《胆量决定财富》集中了最能刺激大脑神经的文字,让你发自内心地渴望成功,获得价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处世建议,摆脱“穷人思维”的捆绑,快速晋升到富人阶层!
  • 文明之异星崛起

    文明之异星崛起

    一个平常的日子里,地球被一股神秘的力量侵入。地震海啸天崩地裂之时,承载着人类精英的舰队则在千钧一发之际发射,奔向了未知的宇宙去寻找新家园。被遗留的《野蛮6》玩家夏羽成了被选中的人,携带着地球文明的火种——文明系统,来到了新的世界。这片新的土地除了他和他的子民,似乎还有着不少其他邻居。种田苟科技?扩张玩侵略?眼前的问题亟需解决。但他的最终目标,还是夺回自己的家园。
  • 神的后花园

    神的后花园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第十二张牌

    第十二张牌

    高中女生吉纳瓦在图书馆读一本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有色人种每周画报》胶片,上面讲的是她的祖先查尔斯·辛格尔顿的故事。这时,有人过来袭击她,犯罪在现场留下一张塔罗牌。这是塔罗牌中的第十二张。袭击吉纳瓦是一名被雇的职业杀手——汤普森·博伊德,雇主要杀她的原因不明。在图书馆的第一次袭击失败后,林肯·莱姆从杀手留在现场的证据分析,他还会再度下手。对案件的调查牵涉到一桩一百多年前的死案:吉纳瓦受到攻击很可能与她当时正在读的内容有关。查尔斯·辛格尔顿是一名前奴隶,获得自由后参加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但因涉及盗窃而被捕,名誉扫地。但他在法庭是坚持说自己是无辜的。
  • 腹黑竹马欺上身:吃定小青梅

    腹黑竹马欺上身:吃定小青梅

    小时候,他嫌弃她又笨又丑,还取了个绰号:“酱油瓶!”长大后,他各种欺负她,理由是:“因为本大爷喜欢你,才欺负你!”他啥都好,就是心肠不好,从五岁就开始欺负她,骂她蠢傻,取她绰号,收她漫画,逼她锻炼,揭她作弊……连早个恋,他都要横插一脚!
  • 傲娇小毒妃:鬼王,快躺好!

    傲娇小毒妃:鬼王,快躺好!

    她,兰雪沁,三大古武世家兰家娇宠的大小姐,竟然穿越成一个又聋又哑又痴傻的庶女?祖传异宝显神功,得绝世功法,九卷丹书,从此通晓毒医,修炼绝世功法,炼丹,炼阵,制符,驯兽,全都不在话下!渣妹欺凌,伪善嫡母迫害,打爆渣妹嫡母,打的她们跪地求饶!他,被迫害的皇子,潜藏在兰家的鬼面“亲哥哥”被她视为除了同母的亲哥哥之外最信任之人。“我能治好你脸上的伤。”“哦?如果沁儿能治好哥哥的伤,哥哥以身相许如何?”畜生,我把你当亲哥哥,你居然想睡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霹雳之一梦千古

    霹雳之一梦千古

    苦境苦境,众生皆苦。“独怜妃雪月光寒,笑看百花尽凋残。天长地短无限梦,睡卧月桂自凄蝉。”不归路上,南风不竟强挑天下群雄,却不料幽灵马车意外来到……火宅佛狱,公主出嫁,惊见葬魂抢亲……神偷谍影,掠风窃尘,尽在梦幻篇章……公布一下书友群――885921493有兴趣提建议的可以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