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9400000026

第26章 陈蔺(1)

二舅星棋

读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书中所叙,搞得我唏嘘不止、眼泪满面……这种悲伤,从心底生出,想到很多,其中有我二舅。

1

二舅跟我妈一样,出生在川南边隅小邑,古蔺县城。按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提法属“偏、山、老、少、穷”(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杂居、穷困)地区。

中国那个时候穷呵,医疗条件极差,古蔺县城至1949年解放,从未有过西医医院,什么阿司匹林、盘尼西林(青霉素),绝大多数人都是一概不知的。

我妈有兄弟姐妹六个,三儿三女。妈有一个哥,两个弟,二弟叫星棋,我二舅。

我外公在世时,家境不错。外公聪明勤劳,家里以卖盐、卖棉纱为生。盐是家家户户缺不得的东西,棉纱也是,那时的平常人家,家家户户都买棉纱自家纺线织布,缝制衣衫。古蔺当时尚未通汽车,盐和棉纱得雇专门的背夫,从叙永县城出发,扛两天,才能到古蔺。翻山越岭,140多里山路,途中必经两座大山,灯盏坪、箭筑坪,陡峭难行。我妈说,那山路真的是陡陡地上,又陡陡地下,相当崎岖。

我家在古蔺街上有自家的铺子、房子,还有田和地。我外公在叙永县城也购有房屋,专供转运盐和棉纱之用。外公让妈和几个兄弟姐妹都上学受教育。

国民政府时期,古蔺的国立学校是蔺小、蔺中,师资水平高。蔺中是古蔺当时的最高学府,好些教师来自北大、川大等知名院校。他们有的是响应国民政府号召从大城市来到古蔺从事乡村基层教育,有的是抗战期间从日本占领区辗转而来,也有的是本县大户人家的子弟送出去读书,又回乡从事教育的。

我妈和二舅都毕业于蔺中,他们时常会说起蔺中一位叫潘从理的先生。潘先生是古蔺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潘从理学识渊博,思想开明,得到他的老师、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的赏识。他曾追随梁先生南下,先后在广东、山东、重庆办学,以后他独自回到古蔺老家从教,成为梁漱溟先生所领导的“乡村建设理论”的骨干,教育救国,蜚声教育界。潘家堂屋挂有他毕业于北大、蔡元培先生亲笔签署的毕业证,让我妈、我舅等后辈无比敬佩羡慕。

我妈和舅永远都记得蔺中校歌,由古蔺人、老资格中共党员、著名的文化人邓均吾先生所作:

济济多士,蔺中之英;

探求科学真理,秉承先哲遗训;

恢宏我青年志气,发扬我民族精神;

养成既仁且勇之德性,抱定救世济人之决心;

促进三民主义之文化,完成世界大同之使命。

2

古蔺虽是偏远,却有着川南出川的唯一古道,是往来于黔滇的必由之路。路经此处的先辈志士、文人墨客留下许多诗词歌赋。著名的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大盗也有道,诗书永不俗”;有明代状元杨升庵屡经此处,写下的“雪山关,雪风起,十二月,断行旅”的诗作;有蔡锷将军1915年寒冬腊月率军北上讨伐袁世凯,翻越雪山关时,挥笔留下的: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妈妈从蔺中毕业,考上了她梦寐以求的泸州川南师范学堂。该校建于1901年,原来叫川南经纬书院,是全川把书院改为学堂的第一所学校。首任监督(校长)赵熙,四川南充人,前清翰林学士、翰林院编修。赵熙参加过同盟会,是志向远大的才俊,还是享有盛名的书法家。成都少城公园“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的碑名由当时四川四位著名书法家同文异书于碑的四面,赵熙的书写于碑的西侧。

妈妈在川南师范读书时,参加了中共地下党,新中国成立后自然是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妈妈说,50年代初的新中国,如旭日东升,欣欣向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妈妈在川南行署工作,她说自己是国家干部,共产党员,既责任重大也无上光荣。那个时候的她,除了拼命工作、拼命学习,就是尽力地照顾兄弟姐妹。供给制时,我妈每月发七块五,她自己仅留二块五零花,拿出五块钱给兄弟姐妹。改成薪金制后,当时干部的最低工资是32万当时的1万相当于币制改革后的1元。,妈妈的工资42万。每个月,她拿出35万照顾家人。1952年川南、川东、川北、川康行署合省,省会定在成都,妈妈随工作单位到了成都。

二舅星棋1949年秋在蔺中毕业,12月,我妈带着他离开了古蔺,到泸州参军。那时妈在泸州工作,他报名参军那天,在长江边上的泸州人民公园门口的广场,妈我自始至终陪着他。

星棋参军后,部队招骑兵,他欢天喜地坚决要求到骑兵团。因为是初中毕业生,有文化,很受部队领导看重,送他到沈阳解放军医科大学学医。二舅一心报国,哪儿需要就去哪儿,他说自己的工作在骑兵团,于是干脆利落地选择了学兽医。

大学里,他年纪最小学习最好。大学毕业,他成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之时,他又面临选择,是留在城市搞兽医研究或者行政,还是去一线与牲畜打交道?他选择了艰苦和艰难,他要为国效力,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他兴高采烈地又一次告别家乡、告别亲人,到了西北高原青海骑兵部队,做了一名“光荣的部队兽医”(二舅语)。

3

所有的人生故事都像是发生在一个码头,上了船,就是一生。

假设,我在假设,如果二舅当初选择学人医,而不是兽医。或者他在毕业的时候选择留在大城市,而不是去青海部队……或者共和国在前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文化,而不是那么多的政治运动,他的命运就会被改写……

我印象中的二舅,穿着军装,高大英俊。虽是长期生活在遥远的青海高原,风霜雪雨,沧海桑田,仍掩不住他川南人的细腻白净,他的眼珠是褐黄色的,头发也是那色,皮肤那种白呀,不像黄种人。史载“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丁口稀若晨星”(《四川通志》),于是有了众所周知的“湖广填四川”。我曾经问过我妈,外公外婆的原籍在哪方。妈说,古蔺人有个习俗,“江西二十三,湖广二十四”,意思是腊月祭祖时,二十三祭祖的是江西人,二十四祭祖是湖广人。妈说,我家里从来是腊月二十三祭祖,因此我家原籍应该在江西。那江西之前又在哪里呢……

我喜欢二舅,喜欢他总是把我高高举过他的头顶,不停地夸奖我是“天底下最俊的小姑娘”;喜欢他有无数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和大院的小朋友吵嘴时,我会很夸张很自豪地说,我二舅是解放军有枪,我喊我二舅来;喜欢他带着我们在院子里东躲西藏地疯耍,藏猫儿。有一次藏猫儿,说好不离开我家那几间屋,屋子里简单明净,就是找不着他,终于想到最后一着,我掀开窗帘,果然他就在窗外,用手抠着窗台外檐,好危险嘛,我家可是住楼上……

尽管爸妈谈好些事情都要回避我们几个小孩子,但我清楚我爸妈常常为星棋操心,为他的“右派”问题、为他在“文革”中的所谓“反革命”问题、为他的婚事,之后又为他的家庭和睦、子女抚养……

我妈常说,她这一辈子最庆幸的有两件事:一是走对了路,跟着共产党,亲身经历了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国家一步步地走向繁荣富强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二是找到了一个好伴侣,与我爸相守终生。我妈和我爸一样,都是忠诚的、视党为灯塔为靠山的普通的共产党员。他们常说国家积贫积弱百多年,如今走上了富强之路,得来不易!必须珍惜!

但我妈每每说起二舅,会很悲伤:可惜了,这么聪明的一个人……

那个时候,二舅年轻,好与人开玩笑,仗着有文化,懂些道理,不知深浅,说话随便。1957年,单位要凑齐“右派”指标,算来算去,就数他想法多话多,说法随便,有“右倾”言论。领导批评他,说他有的说法有问题,让他写个检讨,否则就要定他的“右派”。他坚决不写,还说“我不反党反社会主义,凭什么写检讨”“毛主席说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左右不过是政治上意见不同而已,有啥子大不了的?不写!”就是不写,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当了个内控“右派”,下放到青海最偏远的农场当兽医。

“文革”期间批判刘少奇,星棋说,我不参加,刘少奇是国家主席,受宪法保护,随便批斗批判是违法的……

此话一出,他立即成了“现行反革命”,开除公职遣送回古蔺老家。

他自然失去了生活来源,原本一家人靠他的收入为生,如今咋个过。好不容易在老家找的那个老婆,天天吵闹,鸡犬不宁。当然,周围的人普遍同情星棋维护星棋,都说他老婆的不是。但我妈我爸历来认为,作为一个“右派”和所谓“现行反革命”的家属,那些年的日子,苦不堪言,说不清楚……

我听二舅妈说过,一家人咋个过,两个娃娃都小,生病拿药的钱,一块钱,几角钱都拿不出来啊……

记得最后一次见到二舅,是1975年,我从云南兵团探亲回蓉,可怜巴巴的他,早无过去丝毫风采,从老家古蔺来,明明白白地来求助。记得他和我妈在隔壁的屋子里关着门说事,大哭,他俩都在哭,我妈边哭边在说着什么。听得到我二舅,一个“文革”中被打得遍体鳞伤、不成人样的男人的悲惨号啕声……父母自然得出力。我也肯定要出力,我给了二舅几十斤粮票,50元钱,这是我当时最大的力量……

可怜的星棋二舅!没有挺过来。就在那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即将吹来的那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即将为他“右派”问题和他所谓的“现行反革命”问题下达一纸平反书之前,他撇下妻儿老小、撇下所有爱他的亲人,在过去曾经是自家的林地里悲惨离世……

永远的姚妈

我家在成都湖广馆街16号院住了30年。

这是个很精致的小院,两栋小洋房,坐北朝南,两层楼高,红木地板,环绕楼房和院墙的冬青树四季常绿,端午时女贞子树花开飘香四溢。还有,小院左侧,那种川西坝子特有的青灰色砖块砌成的院墙下,一溜整整齐齐的小厨房,每天的锅盆交响,炊烟袅袅……小院见证了我从童年到成年的人生经历,如今,小院早已拆除,片瓦不留。

特别是与我家房门紧挨,厨房两隔壁的姚妈,我常感叹与她幸为睦邻、受惠终生。

1

姚妈娘家姓陈,原籍福建,家里几代人都在武昌做茶叶生意,是富庶人家。她是这家的大小姐,下有兄弟四个。她父母相当开通,虽是女子,也让她上私塾,知书识礼。让她缠过脚,她不乐意,又放了。姚妈跟我说,好在生在民国的1914年,那个时候主张“天足”,主张妇女不缠脚已大成气候,否则这脚是放不成的。可放开的脚,脚掌脚趾骨头已断,缩做一坨定局难改,于是姚妈成了当时典型的解放脚。当时像姚妈这种解放脚的女人随处可见,扭扭歪歪,一辈子拐着脚走路。

姚妈这对拐着走路的解放脚,丝毫没有影响她一生的操劳奔波。未出嫁前,她已是掌管娘家全部家务,带大了她两个弟弟的大小姐。出嫁后,从抗战开始,她跟随丈夫,颠沛流离,在重庆迎来解放,最后落脚在成都。她的丈夫姚伯伯,长期下放在偏远地区的泸定小县城工作,她则在家照顾儿女,围着锅台转了一辈子。姚妈这一生养育了她的两个小弟弟、13个儿孙,共计带大15个娃娃。

我常常看着姚妈楼上楼下屋里屋外地忙活,拐着脚;看着她早晨收拾停当,头发梳得纹丝不乱,衣服穿戴清清爽爽,拎个菜篮子上街去买菜,拐着脚;看着她得闲时,和院里的陈妈手牵着手地去华兴街锦江剧场听川剧,也是拐着脚。我们那个院“出身不好”的大有人在,所谓的“不好”,也就是国民政府时期在政府做过事的人,这些人家多是读书人。陈妈家也是典型,陈妈出生宁波,大家闺秀,先生曾经是国民政府上海海关的关长。1949年随着政府稀里糊涂地一迁再迁,到了重庆,1952年合省,又从重庆到了成都,分在省财政改造,之后一直在偏远的甘孜州一小县做基层的财政工作。陈妈与姚妈惺惺相惜,情同姐妹。

姚妈这个武汉人,喜欢川剧,说起戏中的人生起落、悲欢离合,说起川剧的名角,陈书舫、周企何、竞环、竞华,小舫和小艇……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姚妈喜欢《红楼梦》,喜欢林黛玉,喜欢小说上说的,戏剧里演的,包括她家墙头上一直挂着的那张《黛玉抚琴》,姚妈说:“几清秀!几可怜呵……”她时常用武汉话夸赞美人儿林黛玉。

姚妈的大儿子,我喊大姚哥,生于1934年。也就是说,大姚哥从三四岁起,就跟着父母躲避战火,背井离乡,提起往事,大姚哥泪流满面:“我们这个家真的全靠我妈妈!”

2

姚妈跟我讲,她当姑娘时,没有多的想法,就是出嫁得坐八抬大轿,就是过去中国人在结婚迎娶新娘时,八个人抬的那种娶亲大花轿。这是中国人旧时结婚讲究明媒正娶,隆重迎娶的重要仪式。我问她,你坐成了吗,八抬大轿?她说,当然啦!他姚家不是八抬大轿,我不会嫁给你姚伯伯。那个时候可是讲究门当户对呵!姚妈说这话的时候,满脸都是幸福。

姚妈八抬大轿嫁给了姚伯伯,姚吟皋。姚伯伯祖上在东北辽宁,他生在武昌,中南大学学经济的高才生。之后,他经他大伯介绍到一家德国银行工作。他大伯早年从德国留学归来,学炮兵的,当时在蒋介石侍从室工作。姚妈就是在这个时候嫁入他家的。

同类推荐
  • 焦裕禄家风

    焦裕禄家风

    该书翔实记载焦裕禄与他的儿女们在家庭内外的生活细节,以及焦裕禄对孩子们既严格要求又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和革命熏陶,从中可见焦裕禄既是慈父也是严父的崇高形象,今天的党员干部依然能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
  • 再见故宫

    再见故宫

    时光漫游于幽深的宫殿,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 鲁光文集(1—7卷)

    鲁光文集(1—7卷)

    鲁光,当代著名作家、画家,高级记者。历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体育报告文学研究会会长。该文集是他五十多年文学创作的集成,其中包括影响巨大的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散文、影视剧本等。如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国男子汉》;长篇散文《世纪之战》《近墨者黑》等。作品曾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并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文学大奖。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 坚韧的精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坚韧的精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走进作家笔下的世界,让随性的文字给自己一种别样的思考。坚韧的精致,如珍珠般散缀于暗淡凡常的日子链中,这份与精致相关的念想,或许是支撑日子真正的力量,足以面对人世的沧桑悲喜。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能遇见你吗

    我能遇见你吗

    从校园到职场,秦悠悠总能遇见史纪,两人从来不说的故事,心照不宣的情愫,又甜又酸的心情,只等时机成熟的那一刻才能说明。
  • 节俭(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节俭(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十种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节俭》由四辑组成,包括:财富生活,新吝啬主义,节约的智慧,拾起一枚硬币。
  • 所谓人生,就是取决于遇见谁

    所谓人生,就是取决于遇见谁

    本来想把题目改成:你都如何回忆我,但心里想着万一别人听起来还以为我余情未了怎么办?所以就起了现在这个你别说,人生这种东西,还真是取决于遇见谁
  • 渭南市临渭区军事志

    渭南市临渭区军事志

    本志上限追溯公元前209年,下限迄于2005年。详今明古。以志为主、述、记、传、图、表、录并用。按章、节、目结构,横排竖写,以类系事。
  • 息壤青泥

    息壤青泥

    由上古神话催生的灵感而写的一个小故事。或许会有些平淡,或许有些遗憾,但在我心里这已经是很好的爱情。
  • 骷髅墓刀

    骷髅墓刀

    2119年,某夜。沐飞宿醉后,在一间墓室醒来,发现他已化作骷髅之躯,重生在荒诞诡谲的游戏世界!只不过,这里并不存在所谓的玩家,所有人都那么鲜活,真实。【一个游戏仙侠的开篇】【一本他们的真实故事】收藏、投资、推荐、章节内评论,喜欢的朋友,请不吝呵护~多谢!
  • 网游之无上灵武

    网游之无上灵武

    新书《网游之万界降临》已经上传! “当我拔出另外一把刀,没人能够站在我的面前。”在一次意外中获得超快反应的林羽,在全球最火爆网游《无上灵武》之中,开启了双刀流......书友群:301440906书友群:481906697
  • 对不起,我不敢再爱你

    对不起,我不敢再爱你

    宁安然爱薄夜霆,爱到丧失自我。可薄夜霆不爱她,他的心底,是曾拼了命救他的慕君雅。可当他失去宁安然时,当一切真相摊在他面前,他后悔了。疯了似的满世界找已经消失的宁安然,可她,已经不敢再爱他了。
  • 异界版一拳超人

    异界版一拳超人

    每天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深蹲,一百个仰卧起坐,每天十公里,再热也不开空调。这样锻炼的吴悔,慢慢发现自己无敌了。我吴悔,人送外号一拳超人(半无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