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0600000138

第138章 列宁和戏剧

列宁诞生于一八七○年,今年四月二十二日是他的九十岁诞辰。

纪念列宁九十岁诞辰,首先使我们想起的是列宁诞生后九十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列宁的一生是真正伟大革命家的一生,他一生的活动给予世界劳动人民的贡献是无可计量的。正是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的事业,正是列宁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展开了无比英勇的战斗,在思想上战胜了俄国和欧洲各国歪曲和“修正”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社会主义者”,保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恢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革命传统,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真理运用于俄国革命的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首先在俄国取得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而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当我们今天环顾世界革命的大好形势、展望未来的光明前景时,我们每一个革命者都会很自然地怀着最热烈的心情和最崇敬的心意,纪念曾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极大贡献的伟大革命导师的九十岁生日。

列宁是人类少有的伟大天才,他不仅在革命理论和组织工作方面显示了杰出的才能,而且在任何学科和技能方面,只要有所接触,就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列宁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列宁的兴趣也是多方面的。列宁善于滑冰、下棋,喜欢打猎、骑车,但是他很早就把自己的精力用在理论的钻研和革命的活动方面,没有耽于个人喜爱的游乐。列宁小时学过钢琴,弹得一手好琴,但是他没有把自己的才能向音乐方面发展。列宁把他对于音乐的爱好和政治要求结合起来:他能唱许多革命歌曲,学会了不少有革命内容的民歌,他时常和别人一起合唱,也经常独自哼哼唧唧。列宁喜欢图画,他会几小时几小时地欣赏画集,跑到美术馆去细看名画。

列宁也喜欢看小说。据克鲁普斯卡雅回忆说:有人告诉她,列宁只看政治书籍,不读文学作品。后来她注意地观察,发现列宁既读俄国作家的作品,也读外国作家的小说。列宁很喜欢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是它的政治思想吸引列宁去仔细研读。列宁喜欢普希金的诗,也读歌德和海涅的诗,而他更喜欢的是聂克拉索夫的诗,他几乎能背诵所有聂克拉索夫的诗篇。

但是,对于这些伟大作家,列宁从来不曾以迷信、拜倒的态度去对待,而是一直坚决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以革命的政治利益为第一位标准,批判地对待他们。对于托尔斯泰,从未有人像列宁那样深刻而严格地进行过批判,给以正确的评价。列宁指出,“对托尔斯泰的正确评价,只有依据社会民主主义的无产阶级的观点才有可能。”(《列宁论文艺》第二十页)“他(托尔斯泰)的学说却与现代制度的掘墓人即无产阶级的生活、工作和斗争是完全矛盾的。”(同上,第二十七页)“托尔斯泰的学说无疑是空想的,就其内容来讲是反动的,而且是在反动这个字眼的最准确和最深刻的意义上。”(同上,第三十二页)列宁非常喜欢聂克拉索夫,但却清醒地指出他的软弱,不满意他“由于个人的软弱而弹了些自由主义的阿谀逢迎的调子。”(同上,第八十五页)

对于戏剧,列宁也是很喜欢、很关心的。而他对戏剧的要求是严格的。和对其他文艺形式一样,他的要求首先是从政治出发,并且始终采取批判的态度。

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宁在国内和国外由于革命工作关系,很少到戏院里去看戏。“很少看”并不等于说“不看”,他一有机会还是上戏院,并且把看戏当作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做。

据列宁的弟弟季米特利回忆:十八岁的列宁(一八八八年),在喀山到歌剧院去看戏回家,一路上哼着从歌剧里学来的一个调子,吃晚饭时也哼唱,大家睡觉了,他还是低声地唱着。他看完了戏,精神很兴奋,思想长久地沉在剧情里。

据克鲁普斯卡雅回忆:一九○九年列宁住在巴黎时,喜欢到郊区的戏院里去,为了在那里可以观察工人群众。有一次看一出描写摩洛哥的兵士怎样受虐待的戏,工人观众情绪很激动,这出戏在市中心禁止上演,列宁特地赶到郊区去观看,他对于工人在看戏时所流露的情绪极为注意。

一九一五年在伯尔尼看托尔斯泰的《活尸》的德语演出,列宁从头到尾很紧张地观看,很赞美扮演公爵的一个俄国演员的演技。列宁是重视戏剧的思想性的。如果剧本不好,表演虚假,列宁就忍受不了,往往不看完就退场。侨居瑞士时,虽然经济困难,还是节省一些钱去看戏,可是一看到不好的戏,看完第一幕就离开剧场,有人笑列宁是浪费钱,但列宁把戏剧内容的政治意义看得比金钱贵重得多,不愿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戏上。

在革命后,列宁在本国看到不好的戏,还是不终场就退席。例如他到莫斯科艺术剧院看《洪水》一剧,很欣赏,第二天又高高兴兴地去看戏,演的是高尔基的《底层》,但没有看完就退出,对于艺术剧院的演员把高尔基的人物演得“太戏剧腔”,列宁很不满意,以后甚至很长一个时期不愿意去看戏。

列宁很敬爱高尔基,对于高尔基的剧本很重视,因此对于表演高尔基戏剧人物的演员,要求也很高。但即使是高尔基,列宁对他的某些错误思想,也是常常给以严格的批评的。在列宁给高尔基的几封著名的信中(见《列宁论文艺》),就可以看到列宁是多么热情多么严格地批评高尔基,丝毫不因高尔基是有崇高成就的伟大作家而放松政治原则的斗争。

《底层》的例子说明,列宁不仅对文学作家,而且对优秀的剧院,同样是不迷信崇拜,而是以政治思想为准绳,批判地对待的。莫斯科艺术剧院是世界知名的剧院,列宁一般是看重艺术剧院的艺术成就的,他在一九○一年写信给母亲,问她是否上过戏院?然后说:“艺术通俗剧院演得一向都很好,直到现在我还很满意地回想起去年……看剧的情况。”(《列宁全集》第三十七卷第二八二页)所以在革命后,他常常喜欢到莫斯科艺术剧院去看戏,可是他一看到庸俗的演出,也绝不原谅它。除上述《底层》一例以外,还有如一九二二年最后一次到莫斯科艺术剧院是看的迭更司的《炉灶上的蟋蟀》,看了第一幕,列宁就毫无兴趣,迭更司的小市民的感伤,使列宁忍受不了,也是演到中途就离开剧场了。

曾经在克里姆林宫担任过列宁的办公室主任的本奇·勃鲁耶维奇回忆说:列宁很喜欢到莫斯科艺术剧院去欣赏第一流演员的卓越的表演,但是这个剧院所演出的剧本,在内容上却并不能都满足他,他很不喜欢唉声叹气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不会为自己的解放采取任何实际步骤,只会空谈。

另外两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列宁对于戏剧题材、人物,戏剧观众成分,也就是说,对于戏剧描写、表现什么人和给什么人看的问题,是多么重视。

列宁从西伯利亚流放期满,回到莫斯科,去看一出《马车夫根塞尔》,因为这是描写劳动者的生活的,他很喜欢。

上面提到的本奇·勃鲁耶维奇回忆说,和列宁同时代的剧本中,他最喜欢的是霍普特曼描写工人起义的《织工》,远在一九○五年,列宁就在国外的工人俱乐部里看到过这戏的演出。(一八九六年这剧本曾由列宁的姐姐安娜译成俄文在彼得堡出版,译文曾经列宁亲自修改过)在日内瓦时,列宁曾两次步行到遥远的工人区去看工人业余剧团演出这出戏,列宁非常注意观众对于这个戏的悲剧场面的反应,他看着挤满了戏院的工人群众说:“最动人心弦,也不会不这样:这是自己的、亲切的、接近的、熟悉的东西……这里决没有无动于衷的事情。多么好的观众啊!”在休息的时候,他和工人们谈话,问他们看了《织工》后有什么印象。他看到观众的兴趣极高,曾对同志们说:“为了广大群众的、采取工人们切身题材的写得好的剧本,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啊。”

列宁在他的著名的文章《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里所阐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思想:文艺作品必须有思想性,有倾向性,有阶级性,有党性。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代,任何作家都必须有党性,他应该知道为谁写,写什么。据前面提到的本奇·勃鲁耶维奇在回忆文章里说: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对于艺术十分重视。同他谈起艺术问题的时候,他总是说:各种各样的艺术对人类生活的作用都是很巨大的,但是他总要补充一句说:要‘好的’、‘有益的’艺术。我有一次问他,他所说的‘有益的’‘好的’艺术该怎样理解,他回答说:‘表现得很清楚,大家都理解的艺术,就是真正的艺术。它的主题应该是重大的,对于劳动人民,而不是对于无所事事的少数人重要的东西。’”

为劳动人民写的,能为劳动人民所理解的艺术作品,就是真正的艺术作品。这也就是毛泽东同志用最通俗的语言所表述的思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列宁始终坚持这样的方针,俄国革命后他对戏剧事业的处理,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方针。

据卢那恰尔斯基回忆说,在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冬季他曾向列宁提出,要采取种种努力,保存国内所有优秀的旧剧院。无产阶级观众喜欢到这些剧院去看戏,即使最保守的剧院也会逐渐改变自己剧目的。卢那恰尔斯基说,列宁支持这个意见,但是他说:“不过不要忘记也应该支持那些在革命的影响之下所产生的新东西。”卢那恰尔斯基曾向列宁要经费支持实验剧院,说这剧院是新的、革命的。列宁说,人民在饥饿的时候,应该要求实验剧院依靠自己的热情来支持自己的实验,而不是仅仅要求经费。列宁认为,保存旧的剧院,也要先考虑到人民的生活,不能不顾无产阶级的饥饿的肚子,而用极高的代价去维持奢侈的,只能演旧时代剧目的戏院。从这些例子里,可以看出,列宁首先注意的是人民群众,艺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而不能为保存艺术而保存艺术。

列宁对于戏剧事业所作的一系列措施,都充分体现了他重视戏剧,同时又强调戏剧必须为群众服务的思想。一九一九年五月二十六日签署的关于统计舞台和戏剧工作者的决议、一九一九年八月二十七日签署的关于取消演出税的法令、一九一九年九月十日关于联合戏剧工作的法令等等,是证明这一点的最好的历史文件。

纪念列宁诞生九十周年,要学习列宁的革命理论,戏剧工作者学习列宁关于文艺的论述,特别是他对于戏剧的论述,对于提高我们的政治思想,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

原载《上海戏剧》1960年第4期

署名:林陵

同类推荐
  • 一寸相思一寸灰

    一寸相思一寸灰

    飞蛾扑火而杀身,青蚕作茧以自缚,此种现象,岂彼虫物之灵知不足以见及危害?要亦造物网罗有一定不可冲破之数耳。物在此网罗之中,人亦在此网罗之中,虽大力挣扎亦不能脱。这是一套民国才女经典作品系列,本册选录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部分代表性经典作品。每位民国才女都各具特色,各有特长。单个作家作品结集为1~2本,均为各位民国才女的代表作品,或是已广为流传,或是被历史遗漏的明珠。林徽因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民国才女,其情感经历、文采才干与绝代风华都一直吸引着广大读者。读者不仅可以从这套书当中欣赏到作者的文字,更能随着文字真切感受作者当时的内心与生活,还可以在阅读中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状态,受民国特色的文艺熏陶。
  • 人间情怀

    人间情怀

    《人间情怀》是郑振铎作品精选集之一,主要收录有蝴蝶的文学、蝉与纺织娘、苦鸦子、宴之趣、离别等文章。
  • 金蔷薇(译文经典)

    金蔷薇(译文经典)

    《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文学大师用他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金蔷薇》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得到极大的启发。本书以新颖优美的文笔塑造的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形象,具有无可抗拒的强大的感染力,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催发人们博爱的美好感情。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凡读过《金蔷薇》者,无不称赞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并且肯定该书在自己文学创作的道上起过重要作用。相信这本书今天依然会给读者以诸多教益。
  • 我愿生命从容

    我愿生命从容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修养的随笔集。她用区别于世俗日常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随作者的角度你竟发现心境开阔起来。有时候,我们总想快进时间,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值得,而没有耐心体味生而为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滋味。在这本书中,作者选择忘记自身,出离地观察世界。鸽子、明信片、玩具,17世纪的女画家都可以是她。笔下的她,让我们唏嘘不同的人生起伏,对照失意得意时的忘形失态,抖落掉束缚自己的患得患失。人有时远离既定的轨道,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自己。我们日常的行为,多是出于期待,而不是无造作的真诚。对生活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软弱,成为自己与别人期待的牺牲品。从容地投入生活,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身姿挺拔。
  • 本来生活多趣味

    本来生活多趣味

    这是一本很贴近生活的书,与每个人的生活趣味相关,笔者娓娓道来,就像自己正在经历他的一切快乐的感受。让你不知不觉中走得更深,直到读完全书。才惊觉:自己被这个中年胖子忽悠了——其实他的生活也不过如此的波澜不惊,但也自由自在,任我行!
热门推荐
  • 这岛主太秀了

    这岛主太秀了

    划重点:祖传地产+灵魂智脑=李笑主C出道!小班必考题,望悉知谨记。李笑开局一座岛,领土却已被鸠占鹊巢,主权面积仅有一公里,还被人催收一百多种税,岛主的颜面荡然无存,他怒开业主大会,宣示主权,各种花式调教修仙者业主。同样的地球,不同的文明,这是人工智能和修仙证道并存,天才纵横,群魔乱舞的辉煌世界!
  • 哈佛之道

    哈佛之道

    仲秋,赏叶的时节,美国东部新英格兰的红叶据说是最壮观的。好大的一片美丽!色彩的海洋,树叶的大潮,不动声色但却义无返顾地蔓延伸展,向南,向南!从加拿大的南端,跨过白山,分分秒秒都在行进、占领,行迹所至便毫无商量从从容容地涂染出一片绚烂的金黄,它就这样夸张地展示妩媚和美丽,倾倒无数游人。这片红叶潮席卷翻飞铺天盖地,漫过麻州,来到康桥,来到了查尔斯河畔,来到了哈佛。秋叶之美,贵在成熟。三百五十余岁的哈佛,红叶点缀在层层幛幛的古老校舍中,写意了成熟的另一种美感。宁静、庄严、深沉、厚重,且又充满人气。十月金秋,十月哈佛,醉人的时节,醉心的学府。
  • 宗门玄鉴图

    宗门玄鉴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某个不曾遭岁月蚀掉的画面

    某个不曾遭岁月蚀掉的画面

    本书是张晓风最新情感美文集,精选50年文章菁华。干净的文字、淡淡的情思,道出一个女子岁月沉淀后对爱情与婚姻的理解:爱一个人,就是想全心全意和他过日子,将彼此的时间和生命占满;婚姻中,我们不过都是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可述,但生活中淡淡一句话里,却也有感念不尽的柔情;身为人母后自己体会的种种,忆起母亲的不易和牺牲,世上有什么角色比母亲更孤单?
  • 捡到一本木叶忍者

    捡到一本木叶忍者

    宇智波带土捡到一本轻微吐槽和忠粉备注的漫画,从此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原书名:《捡到一本火影忍者》)
  • 52栋(连载3)

    52栋(连载3)

    天未亮,母亲就起床了。尽管她蹑手蹑脚,尽管她压低声音,但我还是被惊醒了,其实,我不是被惊醒的,我压根就没有睡着,或者说没有睡深。我整整一夜都没有睡踏实。夜间陪母亲说话,一直到夜深。迷迷糊糊入睡后,又不停地做梦,梦见自己骑马远行,母亲舍不得我,拉住我不让走,我的马似乎通人性,明明是从52栋出发的,明明往前走了,明明走远了,但最后的目的地居然还是52栋。就这样迷迷糊糊、懵懵懂懂之间,母亲起床了,而我,刚好骑着马又一次来到了52栋。
  • 感悟人生全集(最新经典珍藏版)

    感悟人生全集(最新经典珍藏版)

    人生需要感悟,有感悟的人生才会丰盈,才会明事理,增智慧。本书收藏了三百则经典小故事,这些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影响和改变了无数人的观念,洗涤和陶冶了无数人的心灵。本书从成败、得失、智慧、幸福等十五个方面,对人生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无论什么时候读起来,都可以给你一些激励,给你一些启迪,给你一些感悟,给你一些感动。
  • 塔林的魔法禁书

    塔林的魔法禁书

    一个高中生,正在埋头苦读备战高考时突然被拽入一个奇幻世界!从此他便开始在魔法学院中生活。从懦弱,到坚强!他不断的重新刷新自我,也在审视着这个世界。随着体内的梦魔梦魔觉醒,他也逐渐探索着这个世界的真相...在古老的预言中星辰之心的熄灭,意味着什么?少年人能否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找寻到回家的路...
  •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是由知名教育学者、2011年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扈永进主编的“国民通识读本”系列之一,介绍并专业解读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伟大哲学思想,衔接中学与大学教育,国内与国际教育,让白领日常充电,了解世界。通识教育思想兴起于哈佛大学,后风靡于世界,本书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向国民传达那些历经时间洗礼仍旧璀璨的天下哲思。书中选取23篇文章展现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重要观点,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文后附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编后絮语,另设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和延伸阅读,让你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每一位学者、每一种思想!
  • 佛说大净法门经

    佛说大净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